You are on page 1of 43

廢水處理技術概論

資源與環境管理 胡子陵
水污染的定義
 Pollution 源自拉丁字 pollutus ,即沾污的意
思。
 污染物:任何導致水污染之物質、生物、能量。
 污染源:主要是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的將污染物
帶入水體。
 水的病媒危害:細菌、寄生蟲、原蟲及病毒散播。
 經人為利用而排棄之廢水,其中介入污染物質於水
中,改變水質之原有面貌,引起水質物理、化學或
生物特性改變,背離常態,致影響水正常用途或危
害人類健康及生活環境。
廢(污)水相關定義
 廢水 (Wastewater)
 指事業於製造、操作、自然資源開發過程中或
作業環境所產生含有污染物之水
 污水 (Sewage)
 指事業以外所產生含有污染物之水
 廢 ( 污 ) 水處理設施 (Wastewater and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 指廢(污)水為符合水污染防治管制標準,而
以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處理之設施
水污染的分類
 耗氧物質 (oxygen demanding wastes)
 病源物質 (disease causing agents)
 植物營養份 (plant nutrients)
 有機化合物 (organic compounds)
 油脂 (oil)
 無機化合物 (inorganic chemicals)
 沉積物 (sediments)
 放射性物質 (radioactive materials)
 熱 (heat)
污染物 _ 氨氮
 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亦即水中之氮以 NH4+
(NH4+-N) , NH3(NH3-N ) 形態存在者,單位為 mg/l
 主要來源:於人和動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雨水逕流以
及農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來源。另外,氨氮還來自
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顏料、煤氣、煉焦、鞣革、
化肥等工業廢水中。
 當氨溶于水時,其中一部分氨與水反應生成銨離子,一部
分形成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 NH3-N 。非離子氨是引起水
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數,而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
 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
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耗氧物質
 含生物可分解的有機物及還原性的無機物
C + O2 → CO2 C 需要 3 倍氧量始可完全分解,
即一加崙水中溶氧只夠一滴油作用。
 BOD :生化需氧量,指耗氧物質在氧化時需用掉的溶氧
( 一般將樣水培養五天測定 DO 變化 )
 魚殖生物:典型需至少有 5~6ppm 的溶氧
 在 20℃ 時,水中 DO 之飽和量約 9.1ppm( 隨水溫、高
度而異 )
來源 BOD(ppm)
未處理都市廢水 100 – 400
農場和畜圈放流水 100 – 10000
食品製造廢水 100 - 10000
水污染與水體自淨能力
 自淨能力亦即涵容 (assimilation) 能力,其
作用如下
 物理:稀釋擴散、混合及沉澱
 化學:伴隨物理作用過程中發生氧化、還原、
吸附或凝聚現象
 生物化學:有機物被水中微生物分解而發生氧
化、還原等現象
水污染與水體自淨能力
 大部分的有機物和簡單的無機離子 ( 不含
重金屬 ) ,所含的碳、氫、氧、氮、硫、
磷等元素,在天然環境或廢水處理廠中,
可被微生物分解成
CO2 、 H2O 、 NO3- 、 SO42- 、 PO43- 等無害的
小分子或離子。然而水中的重金屬無法被
微生物所分解,有些甚至於可因生物作用
而生成毒性更大的物質累積於生物體中。
水污染與水體自淨能力 _ 現象
 自淨作用之現象
 水中之自淨
 稀釋、擴散、生物化學分解
 大氣與水之間自淨
 放出 CO2 、 H2S 等氣體
 水與底泥之自淨
 沉澱及吸附作用
 底泥之中的自淨
 微生物分解
水污染與水體自淨能力 _ 分解
 生物分解作用
 好氧性分解

含碳有機物 → CO2 + H2O


含氮有機物 → NH3 → NO2- → NO3-
含硫有機物 → H2S → SO42-
 厭養性分解

複雜有機物 有機酸中間產物 CH4 + CO2


CO2 , H2O
水污染與水體自淨能力
 厭養性分解
含碳有機物 → CH4 + CO2
含氮有機物 → NH3 → N2
含硫有機物 → SO42- → H2S
 河川溶氧平衡
 袪氧 (deoxygenation) 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
 再氧化 (reaeration) 作用:水面曝氣及水棲植物之
光合作用
 運用氧垂曲線公式,可以預測在河流中下游任何地點
之溶氧及生化需氧量情況,並可估計廢污水所應採之
處理程度及稀釋所需程度。
廢水處理的基本原理
 廢水處理的技術方法盡管有許多,但其最基本的作用原理
卻只有三項,即:分離、轉化和利用
 分離,採用各種技術方法,把廢水中的懸浮物或膠體微粒、微滴
分離出來,從而使廢水得到淨化,或者使廢水中污染物減少到最
低限度
 轉化,對於已經溶解在水中,無法“取”出來或者不需要“取”出來
的污染物,採用生物化學的的方法、化學和電化學的方法,使水
中溶解的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的物質(如轉化成 H2O 、 CO2 、
CH4 、 NO3 - 等等),或者轉化成容易分離的物質(如沉澱物、
附著物、上浮物、不溶性氣體等等)。總之,使水中污染物發生
有利於處理的化學、生物化學變化
 利用,有些廢水(主要是高濃度的廢液),未經處理或者稍加處
理有可能找到新的用途,可以成為有用的資源,用於再製造、再
加工
廢水處理之目標分類
 廢水處理法大致可分成兩類
 一類是從流入都市下水道的污水和雨水中除去
砂、浮游物、有機化合物 ( 碳氫化合物 ) 等之
後,再放流於公共水域的下水處理
 另一類則是處理酸、鹼、浮游物質、無機鹽、
有毒物質,以及微生物等的產業廢水處理
生物化學方法
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來淨化廢水的技術,稱之為生物
化學法。包含厭氧法、好氧法、氧化塘等
 厭氧法係利用的微生物有兩大種群
 一是兼性微生物。這種細菌在有一點氧的水中生存繁殖
,它能把大分子的有機物斷裂成小分子有機物,進一步
使這些小分子有機物轉變成有機酸
 另一個種群的細菌是甲烷菌。它們是絕對厭氧菌,只能
在完全沒有氧的水中生存繁衍。它們能把有機酸進一步
分解為 CH4 、 CO2 以及少量的 NH3 、 H2S 等氣體產物,
回收沼氣
 以上兩種微生物往往共處同一個設施之中,協同作用
生物化學方法 _ 好氧法
 好氧法中之微生物必須在水中溶解氧很豐富的條件下纔能
生存繁衍
 好氧微生物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它們進行新陳代謝的基
質(營養物),通過好氧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把有機物轉
化為 H2O 和 CO2 以及少量的硝酸鹽
 好氧生化處理的廢水,有機物濃度不能太高。如果是高濃
度有機廢水,最好先經過厭氧處理再進入好氧池,也可以
用好氧池出水 ( 好氧處理過的廢水)來稀釋
 好氧生化反應過程中,好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因而必須不間斷地向廢水中供給氧,稱之為曝氣
生物化學方法 _ 穩定塘
 穩定塘建造或者利用一個原有的面積廣大的水塘,廢水放
於其中,讓塘中繁殖起的微生物乃至植物來淨化廢水,就
是穩定塘
 水深在 2.5m 以上的是厭氧塘;水深在 0.5-2.5m 之間的是
兼性塘,即有厭氧作用,也有一定的好氧作用;水深在
0.5m 以下的是氧化塘,具有一定的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
力,而且運行費用非常低,但是占地面積大,只有在若干
特殊的地點纔能採用
 無論什麼類型的穩定塘,都必須經過專門的計算、設計和
科學論證,不能把排污單位所存放廢水的大水坑,任意命
名為氧化塘、穩定塘
 生物治理方法經過專門設計建造的濕地以及蘆葦塘、其水
生植物及林地都有一定的淨化廢水的能力,屬於生物化學
法的一種,稱做生態學方法
物理化學方法
 重力沉降法
 機械過濾法
 離心分離法
 膠凝沉澱法
 溶氣浮除法
 萃取法
 吸附法
 離子交換法
物理化學方法 ( 續 )
 電解法
 化學氧化 - 還原和消毒法
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 滲透膜分離法
 蒸發濃縮與焚燒法
 高梯度磁分離法
 廢水的聲、光、電輔助處理
廢污水處理之方法
 廢水的處理方式一般可分成物理、化學和
生物學的方法,不過,實際上單以物理方
法或者生物方法處理的情形很少,大多利
用各方法組合來進形處理。
( 一 ) 物理處理方法 _ 沉澱法

※ 沉澱為污水及廢水處理最普遍廉價的方法
,沉澱法可去除沉降懸浮固體物質,如砂
、無機固體物、懸浮性有機,以減少有機
物質。最終沉澱池用以分離污泥與廢水之
混合水,濃縮生物性污泥,排出澄清之廢
水。
( 一 ) 物理處理方法 _ 沉澱法
 沉澱由懸浮固體物質之濃度及顆粒凝聚性而分成四種
 單獨沉澱 (discrete settling) :係保持單顆粒之沉降性,其大小、形
狀、密度不變,沉砂池屬於此種
 混凝沉澱 (flocculants settling) :其特點為顆粒有凝聚作用,沉降速
度隨之變化
 層沉澱 (zone settling) :層沉澱大都使顆粒成塊狀沉降,上澄液 與沉
澱固體物出現明顯之界面
 壓密 (compression) :壓密係固體物向下壓縮,孔隙中液體被壓出 ,
減少固體物體積。
 在沉澱法的操作過程中,可加入凝聚劑,以提高沉澱效果。
污水經初級處理後約可去除百分之三十的 BOD 和百分之三
十到四十的 SS( 污泥 ) 。去除後的污泥經消化處理後成為安
定性物質,再經脫水晒乾後,可供作有機肥料用。而污水可
加氯消毒後即可放流,或再提高處理程度。
( 一 ) 物理處理方法 _ 過濾法

 過濾為流體穿過多孔質濾料,使懸浮物與
液體分離的方法,一般較沉澱池價高,但
佔地小且操作迅速,去除之固體物質易於
乾燥
( 一 ) 物理處理方法 _ 過濾法
 過濾分為
 重力
 壓力
 真空
 離心力
 重力法用於去除懸浮物濃度低之廢水,可直接通
過濾床。真空過濾用於懸浮物濃度較高時,污泥
之脫水應用。離心式用於易過濾之固體物,如含
水率低的泥餅
過濾的材料
 過濾的材料方面有砂、粗目和細目濾網,或一
些柔軟材料。一般工業用水 ( 包括自來水 ) 的
處理都使用砂過濾,砂過濾槽可分為
 使廢水直接通過濾槽來進行的慢砂濾法
 使用藥品來進行凝聚和沉澱處理為前題的標準過濾

 在此所產生的污泥則要先進行脫水處理後再廢

( 二 ) 化學處理法 _ 中和法
 PH 值為放流水之重要標準之一,而廢水處理時, PH 高
低對處理效果影響甚大
 酸性、鹼性廢水均需利用化學藥劑起中和反應,調節 PH
值到適宜範圍內,係化學處理法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
 中和劑之選擇,應考慮價格、反應速度、生成之污泥、沉
澱能力,及其它各種中和劑之特性、廢水性質、廢水量等。
其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很快就會溶解於水中,與酸的反應
速度又快,所生成的污泥量也少。而生石灰所生成的沉澱
物則要比消石灰生成的少
 中和反應所生成的大量污泥則必需再經過沉澱、過濾、乾
燥等步驟的污泥處理
( 二 ) 化學處理法 _ 氧化還原法
 氧化作用對各種廢水之處理,具有很高之
價值,不但能有效地去除生化需氧量,能
破壞廢水中合成物之構造,且產生無害之
物質如二氧化碳、氮、亞硝酸鹽和硫酸鹽

 還原作用在廢水處理上之應用較少,但對
某些廢水如電鍍廢水甚具價值,如鉻酸鹽
還原為低毒性之三價鉻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活性污泥法
 活性污泥系統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 曝氣槽內污泥負荷要維持一定
 維持一定值以上的溶氧量
 最終沈澱池分離出之污泥應濃縮至比曝氣槽活性污
泥濃度還高
 為維持曝氣槽內污泥濃度一定,應連續迴流污泥至
曝氣槽
 去除 SS 、分解 BOD 所增殖之微生物,為維持一定
污泥停留時間,應予以排出處理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活性污泥法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滴濾池法
 為接觸性生物處理法之一種,經最初沉澱
池之處理水,以間斷或連續散水方式通過
濾料層(卵石、礦渣、無煙煤或塑膠),
利用濾料上生長之微生物膜氧化分解下水
中之有機物,而生物膜連續或間斷剝落後
,引入最終沉澱池沉殿分離污泥之處理方
法。其生物膜之反應狀況如下頁所示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滴濾池法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滴濾池法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生物轉盤

 生物轉盤法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簡稱 RBC 法
,為生物處理的一種,由於其可在短時間接觸下獲得高處
理效率,對負荷變動較具彈性
 設計簡單,產生污泥量少,無活性污泥之鬆化
(bulking) 、發泡 (foaming) 、及滴濾法之散發臭氣、濾池
阻塞等缺點,且噪音小,操作上不必如活性汙泥法需迴流
污泥、調節污泥濃度及曝氣槽之溶氧量等高度技術,所需
動力亦較活性污泥法少
 近年來歐、美、日本等國漸加重視,而積極開發為有機工
業廢水及都市污水處理之用
( 三 ) 生物處理方法 _ 生物轉盤

( 四 ) 污泥的利用及最後處置
(disposal)
 污泥的最後處置方法在經濟性的考量,一
般可分為
 地上處置:有土地填築、土地改良、堆化肥等
 水中處理:有海洋擴散、集中投入 ( 由於污泥
加工物形成人工魚礁 )
 固體處理:以水泥或柏油使之固體化
 焚化處理:污泥與垃圾混合投入焚化爐焚化
廢污水處理之程序-補充
 目的為降低某些污染物(主要為有機污染物)
的濃度,其放流水的排放,不致影響環境或造
成健康的毒害。
 承受水體的涵容能力及各類污染源的放流水標
準或總量管制,影響處理的型式及處理程度。
一般處理系統分為三級,初級處理、二級處理
、三級處理 。
廢污水處理 _ 一級處理
 預先處理或一級處理( pretreatment or primary
treatment ):目的為去除漂浮物、懸浮固體等。對於工業
廢水,有時需增加油脂去除、中和或 pH 調節,調勻流量或濃
度,去除毒性物質等,以便於後階段之處理,處理方法以物
理及化學法為主。
 使用方法有以下幾項:
 截留:用格柵或格篩等構築物,除去顆粒較大的粗垃圾的方法。
 沉砂:使比重為 2~2.5 ,顆粒直徑 0.2mm 以上的物質沉澱。
 沉澱
一級處理步驟可去除 20~30% 的生物需氧量。
廢污水處理 _ 二級處理
 二級處理( secondary treatment ):目
的為去除廢水中之溶解性有機物,所用方法以
生物處理為主,有時也用物理或化學氧化法。
 經一級處理沈澱後的污水,以活性污泥法、滴
濾池、氧化渠、厭氧生物法、接觸氧化法、旋
轉生物盤法等生物性處理,去除耗氧物質(有
機物)。可以去除 90~95% 的生物需氧量。
廢污水處理 _ 三級處理
 高級處理( advanced treatment ):目的在
於提高廢污水處理廠之出水水質,廢污回收水再利
用、水再用或作為一般生物處理法相當之替代方法。
如高級處理係用於提高二級處理出水的水質,以去
除所含之少量懸浮固體、溶解性有機物、溶解性無
機鹽類及植物養分等,稱之為三級處理
( tertiary treatment )。一般可採物理、
化學或生物處理法。
污水處理之單元操作或單元程序表
項目 概述及處理目的
A 、攔污設施 通常為廢水之第一步驟處理,去除大
(Screening 塊、漂浮及懸浮物質,以保護機械、
)  防止管路阻塞,避免處理操作之干擾
以及減少對水流之阻礙。

B 、沉砂去除 去除一般粒徑在 0.2mm 以上,比重


(grit 2.0~2.5 以上之顆粒 ( 如砂粒、礫
removal)  石、煤渣及其他可沉降物 ) ,其功
用有保護處理廠之機動設施,減少管
線之沈機及沖 蝕以及降低處理設施
之清除次數。
C 、初級沉澱池 去除可沉降之固體微粒 ( 有機
(Primary 物 ) 、漂浮水面物質及油脂類,
sedimentation) 以減少生物處理單元之負荷。

D 、懸浮性生物生長反應 去除溶解性有機物,如活性污泥
池 (Suspended (activated sludge
growth biological process)
reactor)
E 、接觸性生物生長反應 去除溶解性有機物,如滴濾池法
池 (Attached growth (trickling filter) ,旋轉
biological 式生物盤法 (Rotating
reactor) biological contactor)
F 、二級沈澱池 此連接生物處理或化學處理之後
(Secondary 處理程序,用以去除生物污泥。
clarifier)
污水處理之單元操作或單元程序表
(續)
G 、消毒 用來去除放流水中引起水媒
(Disinfection) 疾病之細菌,過濾性病毒。
氯常被使用為消毒劑。

H 、混凝 可用於 SS , BOD ,磷化物


( Coagulation) 之沈澱,常使用鋁鹽、鐵鹽
或聚合物為凝聚劑。此程序
應包括攪拌池與膠羽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