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3

第 章 緒論 1

1 緒 論

1.1 何謂財政學

1.1.1 意義

所謂財政學即是研究政府如何利用各種公共支出、公共收入,
處理有限的經濟資源,以達成資源配置、所得分配、經濟成長、經
濟穩定。又稱公共經濟學(public finance)。

1.1.2 目的

資源配置

追求有效率分配,以提高社會福利。

所得分配

公平的所得分配,以增進人民福利。

經濟成長

繁榮經濟,以提高國民所得。

經濟穩定

達成無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增進福利。
2 財政學

1.1.3 特色

非營利性

以提高全民福利為主。

共同報償性

公共財的提供無法個別計價、不具排他性,因此無法給予個別
報償。

強制性

財政主體是具有強制權的國家,透過立法程序制訂法律來規範
其活動。

固定性

國家財政收支,必須受法規和預算的約束。

永續性

國家具有永續的生命,不隨主權的改變而中斷。

量出為入

財政以支出作為決定收入的基礎。
將上述的特色彙整成表 1.1。

表 :公、私部門比較
項目 私經濟部門 公經濟部門
目的 營利性—利己 非營利性—社會福利
(滿足私人慾望) (滿足公共慾望)
性質 非強制性 強制性
受益性質 個別報償 共同報償
收支方式 量入為出 量出為入
第 章 緒論 3

1.2 財政學的內容

財政學係討論公共部門資金管理的一門科學,屬於公共部門的
經濟活動,主要內容如下:

1.2.1 支出部門

國家將所取得的貨幣收入,從事於各項的公共活動,包括有:
國防軍事安全支出。
經濟發展支出。
社會福利支出。
教育文化支出。
外部不經濟支出,
因此,就支出部門而言,主要討論公共部門如何有效支出。

1.2.2 收入部門

主要關心國家如何獲取公共活動所必須的貨幣收入,一般而言,
國家取得的收入通常包括有:

國家私經濟收入

國有土地收入
國有財產收入 國有森林收入
其他國有財產(股份及其他有價證
券投資收入)
國家私經濟收入
生產工業
銀行事業
國營企業收入 發行貨幣
保險
郵電、通信及鐵道

國家準私經濟收入

專賣收入。
4 財政學

國家公經濟收入
強制性收入:租稅收入
國家公經濟收入
半自由半強制性收入:規費收入

1.2.3 平衡部門

國家將貨幣收入與公共支出加以調整,使財政達到均衡,一般
財政調整之內容包括:

狹義之財政調整

單指財政收支平衡之調整,亦即指調整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
使財政平衡化。

廣義之財政調整

除財政收支平衡外,尚包括經濟平衡、社會平衡及政治平衡之
調整,分述如下:

經濟平衡之調整

乃指運用財政活動調整消費與生產(或需求與供給),使其達
成平衡。例如當經濟蕭條時,政府可以採行赤字預算,進行公共投
資,以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的復甦;反之,當經濟過熱時,政
府可以採行盈餘預算,減少公共支出,並增加課稅,以抑制經濟過
熱及可能造成之通貨膨脹。

社會平衡之調整

係指運用財政活動調整社會財富分配,使其趨於平均化。例如
在財政支出方面,廣籌社會經費,選擇增進社會利益或提高勞動者
利益之支出,而在財政收入方面,對財產所得或大額所得加重課稅,
並加強遺產稅及土地增值稅的課徵,貫徹量能課稅的原則,換言之,
即以財政收支為手段,達成移轉所得或調整財富分配之目的。

政治平衡之調整

乃指運用財政活動,調整全國各地區之財力,以促進各地區之
平衡發展,而增長政治團結。通常在財政上對政治平衡之實現採下
列二種制度:
i. 協助金制度
第 章 緒論 5


私 資源配置效率

公共財

就是要求財力有餘之地區,將其有餘之資金繳納中央政府,作
為統籌維持各地區財政之財源。
ii. 補助金制度
即中央政府對於財富貧乏之地區,按其實際需要給予各種補助
金,以維持財政收支平衡,並促進各項建設之完成。

1.3 財政政策目標

1.3.1 資源配置

當生產可能曲線和社會無異曲線相切於一點時,便可達到柏拉
圖最適效率(Pareto efficiency),即達到資源最有效率的配置。以
圖 1.1 為例,生產可能曲線上各點皆已達成技術效率(生產效率),
如 PPF 線上之 a、b、c 點。然而只有生產可能曲線與社會無異曲線
之切點 a 點,乃同時達到技術效率與配置效率之社會平衡點,此時
全體國民之總福利水準最大。
因此若社會資源未達配置效率,如:市場失靈等因素,而形成
資源配置不當時,則須由政府調整公共支出或公共收入,以提高社
會福利。故政府通常提供下列活動或行為:
國防、治安以及其他基礎建設等。
適量的公共財,如大眾運輸系統等。
公開傳遞市場資訊,以減少資源的浪費。
審慎評估及考核公共收支,以減少資源浪費。
6 財政學

1.3.2 所得分配

在所得邊際效用遞減假設下,若社會所得分配愈平均,則社會
總效用愈大,一般衡量所得分配是否平均的工具有二,分別為:

羅倫茲曲線(Lorenz curve)
羅斯茲曲線
常被用來判斷一國的所得分配是否平均。以圖 1.2 觀之,OD 表
用來判斷一國的
所得分配是否平 示所得分配完全平均,而 OHD 則表示所得分配完全不平均。若經濟
均之曲線 體系自由決定之所得分配為 OFD(較不公平),則政府可透過租稅
等財政政策使所得分配趨於公平,亦即使曲線變為 OED 或者是更趨
於 OD 線。
羅倫茲曲線雖然可以用來判斷一個國家所得分配是否平均,然
而若要比較不同國家之所得分配平均程度,或者與其它國家比較時,
則羅倫茲曲線有可能出現如圖 1.3 之情形,亦即當羅倫茲曲線遇有
相交時,則很難判斷何者較為公平。例如 OAD 與 OBD 便很難比較。


所 羅倫茲曲線
得 最公平分配

家計
第 章 緒論 7



得 羅倫茲曲線的缺點-
相交

家計



得 吉尼係數

家計

吉尼係數(Gini index)

為了解決上述羅倫茲曲線可能發生之缺點,可以採用吉尼係數
來衡量一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其定義可以由圖 1.4 表示如下:
吉尼係數
吉尼係數值大都
介於 ~ 之間,
吉尼係數
當吉尼係數愈
小,表示所得分 由吉尼係數的定義可知,當所得分配愈平均時,OAD 線會愈靠
配愈平均 近所得分配平均線 CD,亦即 E 的面積會愈小,故吉尼係數的值亦愈
小。因此,吉尼係數值大都介於 0~1 之間,且吉尼係數愈小,表示
8 財政學



有 促進經濟成長

公共財

所得分配愈平均。
維持所得分配公平乃是政府施政的目標之一,因此政府可以透
過累進租稅徵收,重課大額所得與財產所得,並增加社會福利支出,
使所得分配趨於平均,以避免自由經濟社會所形成的貧富對立現象。

1.3.3 促進經濟成長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亟需技術提升才能使產出增加,政府應
負起提升技術、獎勵投資的義務,才能使生產能力提高。
以圖 1.5 為例,設原生產可能曲線為 AB,政府可以利用租稅政
策,如獎勵投資、鼓勵技術創新等,以提高生產潛能,而增加可用
資源,促使生產可能曲線擴張為 A'B',此時社會之生產水準擴增,
故可視之為經濟成長。

1.3.4 維持經濟穩定

景氣循環的波動,會有失業、通貨膨脹等問題發生,政府可在
景氣衰退時,增加公共支出;景氣繁榮時,減少公共支出,已減輕
景氣波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使經濟在穩定的狀況下逐步成長。
以圖 1.6 而言,假設 Yf 為供給面等於需求面之充分就業所得,
當有效需求過少,如 C1 + I1 + G1 < C0 + I0 + G0,則形成緊縮缺口,
故將產生失業現象,如 Yf Y1 。反之,當有效需求過多,如 C2 +
I2 + G2 < C0 + I0 + G0,則形成膨脹缺口,亦即過多的需求追逐過少
的供給,如 Y2 > Yf ,所以會產生通貨膨脹。因此,政府可採行減稅
或增加公共支出等措施,來消除緊縮缺口;或者是政府可採行增稅
第 章 緒論 9


維持經濟穩定
膨脹缺口

緊縮缺口

或減少公共支出等措施,來消除膨脹缺口。

1.4 社會平衡理論

1.4.1 意義

社會平衡理論乃是由 J. K. Galbrait(蓋布瑞斯)所提出,其主
張在社會既定偏好與有效需求下,一國之資源在公、私部門間最佳
配置的狀態,此一資源最佳配置點即為「社會平衡點」。此時所生
產之公共財與私有財數量最為適當,故全體國民的總福利最大。

1.4.2 社會平衡點之決定

所謂社會平衡點,乃係透過社會生產可能曲線與社會無異曲線
所產生。茲以圖 1.7 來說明社會生產可能曲線與社會無異曲線。

社會生產可能曲線(Social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若假設社會上的財貨分成公共財與私有財兩種,則圖 1.7 中之
生產可能曲線 AB 線上任一點,即表示資源充分運用所能生產之公
共財與私有財之各種數量組合,故線上任何一點皆表示具有生產效
率,而其斜率為邊際轉換率:
10 財政學

私 圖
有 社會平衡點

公共財( )

其中 G 表示公共財,而 X 則表示私有財。另外,由於社會生產
可能曲線向原點凹入,所以亦表示邊際轉換率為遞增。

社會無異曲線(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

所謂社會無異曲線係指在同一條無異曲線上任一點,其消費公
共財與私有財數量之各種組合的效用皆相等,亦即表示相同福利水
準。而其斜率為邊際替代率:

另外,離原點愈遠之社會無異曲線效用愈高,即 U1 < U2 。

社會平衡點

社會生產可能曲線與社會無異曲線相切之點(E 點),即社會
平衡點,為最佳資源配置點。此時 MRT = MRS;表示在社會最大產
出可能下,所能帶給社會最大的公共財與私有財組合,E 點達到配
何謂柏拉圖最適 置效率,符合柏拉圖最適。
在後面的章節裡
會說明。 社會失衡(不平衡)

公共財過少

J. K. Galbrath(蓋布瑞斯)、韓森,認為私有財配置太多、公共財
配置過少,原因如下:
反對政府利用資源之傳統思想作祟,認為政府對私經濟之干預愈
少愈好。
第 章 緒論 11

消費行為存在依賴效果(dependent effect),私有財在廠商的廣
告誘導下,消費量大增;相反地,由於無人宣傳公共財,公共財
數量必定過少。
民主政治的實施,議會對預算只有刪減權,而無增加權。
自私心理作祟,由於享受公共財的利益與支付的代價並無必然關
係,且公共財的提供無法自行作主,故提供數量偏低。

公共財過多

Buchanan(布坎南)與 Tullock(杜洛克),認為公共財配置太
多、私有財配置過少,原因如下:
政府公共服務項目容易通過,公共服務利益通常只有少數特殊民
眾享受,而租稅卻需由全體民眾負擔,故贊成者(享受利益者)
的負擔遠低於他們應負擔的費用。
選民通常會贊成政府的支出計畫,通常認為成本由他人負擔,也
不能充分了解所承擔的機會成本。
人民較重視公共支出所帶來的利益,而容易忽略其成本,特別是
經濟蕭條期間,政府發行公債取得財源,人民負擔感覺上較輕。
政府的所得重分配目標也使公共支出不斷擴張,以累進稅為公共
財主要財源,為民眾所接受;相對地,直接移轉支付,則不為民
眾所贊同。

1.5 財政學理論簡介

1.5.1 古典學派

代表人物
Adam Simith(亞當斯密)

主要理論

租稅中立(tax neutrality)
係指租稅課徵不應改變私經濟部門的消費和生產決策。例如:
不針對工資、利潤課徵租稅,以免減低工作意願。
古典學派認為國家只是一個消費體,其活動都無生產能力,且
12 財政學

會限制私經濟行為,損害私經濟利益,故應該減少財政支出。國防、
司法和有限度的公共政策,是古典派少數支持的政府支出。
政府發行公債,會把民間可先生產的資金,轉換成政府的消費,
不僅生產力減少,且政府運用上缺乏效率。休謨反對更甚,曾言:
「國家不能消滅公債,公債必會消滅國家」。公債發行以後,只會
走上「以債養債」的後果,必會使國家走上破產的路。此即為公債
破產論之說法。

1.5.2 新經濟學派

代表人物

凱因斯

當時背景

在 1930 年代,世界發生經濟大恐慌,造成生產過剩,有效需求
不足,以致失業問題非常嚴重。

主要理論

功能財政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體系中,政府應負擔起提高需求責任,
採取赤字財政、增加政府支出(赤字財政),以促進經濟繁榮。

對儲蓄課重稅

儲蓄會降低需求、減少購買行為,故在凱因斯的觀點中.儲蓄
是一種妨礙,所以要課高度累進稅,如此才不會阻礙資本累積,反
而可促進投資意願,進而提高有效需求。

1.5.3 前歷史學派

代表人物

李士特
第 章 緒論 13

當時背景

德國工業發展起步,需提高國民生產力。

主要理論

國民生產力

認為國家是生產性組織,國家能培養國民生產技能、創造財富。

關稅保護

保護幼稚工業 當國家經濟由農業邁入工業化時,必須保護幼稚工業、課徵關
一國為了保護本
稅。
國正在發展的特
定產業,而採取
的部分措施,以 1.5.4 後歷史學派
減輕外國競爭者
的威脅
代表人物

華格納

當時背景

生產力已提高,社會財富亦增加,但所得分配不均。

主要理論

社會政策觀點

運用行政、立法,防止財富貧富不均。對財產所得及大額所得
課重稅,並推行社會福利政策。

財政支出觀點

租稅應遵守以下原則
財政原則:量入為出
國民經濟
社會公平

公債長期發行觀點

發行公債應遵守以下原則:
吸收游資
14 財政學

臨時財源
對外發行外債
限制發行數量

1.5.5 供給商學派

代表人物

拉弗

當時背景

美國經濟產生了停滯性通貨膨脹。

主要理論

減稅政策

在高度通貨膨脹時期,若採取高度累進稅率,將會影響工作意
願。所以應採減稅政策。

減少管制

政府不必要的干預和管制,將阻礙自由市場經濟運作,故應儘
量減少。
第 章 緒論 15

歷屆試題

選擇題

根據一般財政學觀點,下列何者不是政府的三大功能之一?
(A)促進經濟成長 (B)促進預算平衡 (C)促進經濟穩定 (D)促進
所得分配合理。
政府最主要的三項財政功能,以下何者並不適合? (A)穩定的
功能 (B)配置的功能 (C)分配的功能 (D)行政的功能。
財政討論的範圍日新月異,近來學者多以何種名稱取代財政
學,藉此反映此種變遷? (A)財務行政學 (B)公共選擇理論
(C)公共經濟學 (D)公共政策。
財政主體與一般經濟主體,其在性質上的區別是為財政的:
(A)固定性 (B)共同報償性 (C)永續性 (D)強制性。
財政與一般經濟從支出處理上的區別為: (A)財政收支應量出
為入 (B)財政收支應量入為出 (C)財政收支應截長補短 (D)財
政收支應收大於支。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小,表示所得分配: (A)較平均
(B)較不平均 (C)完全平均 (D)完全不平均。
以下關於羅倫茲曲線(Lorenz curve)的描述何者是正確的?
(A)當一經濟體系的所得分配愈平均時,羅倫茲曲線愈趨近於直
線 (B)羅倫茲曲線是觀察一國的稅收與其國民所得間關係的一
條曲線 (C)羅倫茲曲線是觀察政府支出水準與國民所得間關係
的一條曲線 (D)一經濟體系的政府支出水準愈高,羅倫茲曲線
愈陡峭。
在經濟蕭條時,當提高有需求,消除緊縮缺口,其政策為:
(A)減輕租稅課徵,減少政府支出 (B)減輕租稅課徵,增加政府
支出 (C)增加租稅課徵,減少政府支出 (D)增加租稅課徵,增
加政府支出。
「因為,在符合古典學派假設前提的社會中,顯然會存在著趨
於充分就業的自然傾向。古典理論很可能代表我們期望經濟制
度應該運行的方式。但是,把現實社會假設為這樣就等於把我
們的困難給假設掉。」從這段文字中,可推知是出自: (A)
16 財政學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B)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
(C)馬夏爾的《經濟學原理》 (D)凱因斯的《一般理論》。
下列何者主張功能財政? (A)亞當史密 (B)凱因斯 (C)華格納
(D)賽伊。
下列何者屬於古典學派的財政思想? (A)採國家生產體說 (B)
主張政府規模愈小愈好 (C)強調赤字預算的重要性 (D)強調累
進所得稅的重要性。
供給面經濟學的主要主張為: (A)增稅 (B)減稅 (C)增加政府
支出 (D)平衡預算。

問答題

在混合經濟體系(Mixed Economy)下,政府的功能為何?
試述財政政策的四大目標為何?並詳述四大目標間是否相輔相
成或衝突抵銷?
第 章 一般均衡分析 17

2 一般均衡分析

2.1 純粹交換經濟體系

假想生產活動已完成,故社會上有兩種財貨 X 與 Y,而其價格
分別為 PX 與 PY。由於無生產活動,所以只有 k 個消費者進行交換行
為,故又稱純粹交換經濟體系。

2.1.1 假設

假設進行交換前,消費者之原始稟賦(initial endowments)可為:

:表示消費者 擁有的期初 財, ~
:表示消費者 擁有的期初 財, ~

所以,經濟體系的總供給為:

令 X j 表示消費者 j 對 X 財的需求量,而 Y j 則表示消費者 j 對 Y 財的


需求量,故消費者之總需求可表示為:

市場均衡時要求供給等於需求,即:

設均衡時,PX,PY為正。
18 財政學

2.1.2 Walras' law(瓦拉斯法則)

若社會有 n 個市 意義
場,其 中 n
個市場已達均衡 就整個社會而言,n 種財貨之超額需求的市值總合為零。
時,則 第 n 個市
設社會只有 X,Y 兩種財貨:
場必也處於均衡

|
則 PX X d X + PY Y d Y =0
表示,在兩市場的假設下,若 X 市場達成均衡,則 Y 市場必也
處於均衡,反之亦同。
若社會有 n 個市場,其中 n 1 個市場已達均衡時,則第 n 個市場
必也處於均衡。

證明

( )

根據(2.1)式將其對 X j 與 Y j 求一階導數並整理後可得 X j 與 Y j 之需
求函數,如下所示:

同理,亦可以推得所有消費者的預算限制為:


將上面 k 條預算式相加,可得社會之總體預算式為:



第 章 一般均衡分析 19

例題 1:
設某一純粹交換經濟體系只有三種財貨,X、Y、Z,其中 X 與 Y 財之超額需求函
數為
3PX 2PY

|
EDX = X d X= + 1
PZ PZ
4P 2PY

|
EDY = Y d Y= X 2
PZ PZ
請利用 Walras 法則導出 Z 財之超額需求函數?
PX PY
解出此經濟體系的均衡相對價格 P 與 P 為何?
Z Z

解:
根據 Walras 法則可知
|

|
PX X d X + PY Y d Y + PZ Z d Z
PXEDX + PYEDY + PZEDZ = 0
∴PZEDZ = PXEDX PYEDY
PX PY
EDZ = EDX EDY
PZ PZ
PX 3PX 2PY PY 4PX 2PY
= + 1 2
PZ PZ PZ PZ PZ PZ

( ) ( )( )
PX 2
( ) + 2( PP )
2
PX PY PX P
=3 6 + +2 Y Y
PZ PZ PZ PZ PZ Z
PX PY
令 P = P'X, P = P'Y
Z Z

又均衡時必滿足 EDX = EDY = 0


∴EDX = 0 3P'X + 2P'Y = 1 (2.2)
EDY = 0 4P'X 2P'Y = 2 (2.3)
由(2.2)式與(2.3)式聯立可求得:
P P
P'X = X = 3,P'Y = Y = 5
PZ PZ

2.1.3 分析工具

一般均衡之分析工具大都採用 Edgeworth Box(艾吉渥克斯箱形


圖),如圖 2.1,若以兩人為例,設圖中之 E 點為原始稟賦(initial
|

endowments)點,故 X = WXA + WXB,Y = WYA + WYB。若 兩 人 進 行 交


換,設交換後之均衡點為 F 點,則 F 點必滿足:


20 財政學

亦即 Edgeworth Box 中之任何一點皆滿足上式。

2.1.4 競爭均衡

設有消費者 A 與 B 兩人,圖 2.2 中 E 點為兩人的期初稟賦點,


因此,消費者的預算線必須通過 E 點,而不同的財貨相對價格比,
PX 0
會使消費者有不同的選擇,例如相對價格比為 P 時,消費者 A
Y ( )
( )
PX 1
選擇 H 點,而消費者 B 選 H' 點;但若相對價格比為 P 時,消費
Y

者 A 會選擇 F 點,而消費者 B 亦會選 F 點。同理,當相對價格比為

( )
PX 2
PY 時,消費者 將選擇 點,而消費者 亦將選擇 點。
A G B G'

( )
PX 0
就相對價格 P 而言,消費者 A 願以 JE 的 X 來換取 JH 的 Y,
Y

而消費者 B 則是願以 J'H' 的 Y 來換取 J'E 的 X ,因為:


X 財:J'E(需求) > JE(供給)
Y 財:J'H'(供給) > JH(需求)
所以,X 財市場出現超額需求,而 Y 財市場則出現超額供給;
PX 2
( )
反之,在相對價格為 P 時,則結果恰好相反,故只有 F 點才使
Y

X 財與 Y 財之超額需求為零,此即稱之為競爭均衡。而競爭均衡的
均衡條件可表示如下:
第 章 一般均衡分析 21


競爭均

A 、 B 兩人達到效用極大。
X 、 Y 財的供給 = 需求。

2.2 兩部門模型

前節之純粹交換經濟體系未考慮生產部門,而本節之兩部門模
型則把生產部門納入,分析工具同樣仍採 Edgeworth Box。但不同的
是兩軸所代表的是生產部門中所用的要素,假設有兩種要素:L 與
|

K,故在資源有限的假設下,L = LX + LY,而 K = KX + KY ,亦即此


二種要素分別被用在生產 X 財與生產 Y 財的部門。


生產部門之
22 財政學

2.2.1 生產契約線
生產契約線
係指所有符合 期初為圖 2.3 中之 A 點,表示 X 財貨廠商使用 LX 的勞動量及 KX
X
MRTSLK Y
MRTSLK 的資本量,而 Y 財貨廠商則使用 LY 的勞動量及 KY 的資本量。對生
的點所連結而成
產 X 財的廠商而言,其利潤極大化的條件要求:
的曲線

( )

同理,對生產 Y 財的廠商而言,亦必須滿足:

( )

若兩廠商均為要素價格接受者,則表示兩廠商所面對的 PL 與 PK 均
相同,所以由(2.4)與(2.5)式可知,利潤極大化隱含要素僱用
必須符合:

表示要素僱用之均衡必落在兩財貨的等產量線切點上,如圖 2.4 中
X
之 A 點。同理,將所有符合 MRTSLK = MRTSLK
Y
的點,如 B,C 點連
接而成的線,稱之為生產契約線(production contract curve)。


生產契約線

2.2.2 生產可能曲線

設已知生產契約線為圖 2.5 中之 OXOY,則 A、B、C 三點中,X


財的產量與 A1、B1、C 1 相同,所以,若以圖 2.5 之上方橫軸代表 X
財產量的關係,則 A1、B1、C 1 可以用 A"、B"、C" 表示。同理,A、
第 章 一般均衡分析 23

B、C 三點中,Y 財的產量與 a、b、c 三點相同,因此,若同樣以圖


2.5 之左邊縱軸代表 Y 財的產量,則 a、b、c 可以用 a1、b1、c1 三點
表示。取(A",a1)、(B",b1)與(C",c1)之關係點 e、f 與 g,
並將 e、f 與 g 三點連接起來,可以得到如圖 2.6 之 PP 曲線,此 PP
生產可能曲線 線稱之為生產可能曲線。
在既定資源與技
術限制下,社會 意義
充分運用資源生
產兩種財貨所能 代表在既定資源與技術限制下,社會充分運用資源生產兩種財
達到之生產組合 貨所能達到之生產組合點所構成之軌跡。亦即,對任一特定數量的
點所構成之軌
X 而言,Y 財貨數量皆已達到最大。
跡。
特性

負斜率

代表每增加一單位 X,必須減少 Y 財的生產。

凹向原點

表示當 X 逐漸增加時,每增加一單位 X 所需放棄的 Y 會增加,


亦即生產 X 財的機會成本遞增。例如:圖 2.7 中之 X 財若一直增加,
則所願意放棄的 Y 會由小變大。


生產可能曲線之推導
24 財政學


生產可能曲線


機會成本遞增

邊際轉換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

邊際轉換率 定義
生產可能曲線之
斜率 生產可能曲線之斜率。

dY MCX
dX MCY

證明

已知 X 與 Y 財兩部門之生產函數為:

( )
( )

又兩部門進行生產時,其所使用之勞動與資本要素為有限,故資源
限制式為:
第 章 一般均衡分析 25

( )
( )

將(2.6)式與(2.7)式全微分後可得:

( )
( )

(2.10)式係指在 X 部門中,若變動 L 與 K 的僱用量,則 X 財的產


量會變動多少;同理,(2.11)式亦是表示在 Y 部門中,若變動 L 與
K 的僱用量,則 Y 財的產量會變動多少。另外,亦將(2.8)式與
(2.9)式全微分得:

( )
( )

(2.12)式表示若 X 部門增加勞動僱用量若干單位,則 Y 部門的勞


動僱用量勢必同時減少若干單位,因為總勞動量是固定不變的,亦
|

即 dL = 0。同理可推要素 K。此外,若將(2.12)式與(2.13)式移
項後可知:

( )
( )

所以可將(2.14)式與(2.15)式代回(2.10)式與(2.11)式,並
將(2.11)式除以(2.10)式可得:

又由生產契約線(即生產可能曲線)可知,均衡點皆滿足:
26 財政學

所以上式可改寫為:

其次,在廠商追求利潤極大的前提下,均衡時亦必滿足:


全面均衡

2.3 全面均衡

2.3.1 意義

將生產可能曲線(供給面)與社會無異曲線(需求面)結合,
以決定符合全面均衡(供需均衡)的財貨相對價格與產出組合。

2.3.2 圖形說明

假設消費者全部為同質,因此,由圖 2.8 可知,若兩財之相對


第 章 一般均衡分析 27

價格不等於 PX / PY * 時,如圖中之 PX / PY 1,此時生產面之生產點


為 A 點,所以 X = X1s ,而 Y = Y1s ,但是需求面之消費點可能為 B 點,
因此,X = X1d > X1s ,Y = Y1d > Y1s ,所以 X 財貨將出現超額需求,而
Y 財則出現超額供給,故 PX 會調高,PY 則會調低,直至最後邁向
PX / PY * 。
一旦價格比為 PX / PY * 時,就消費者而言,E 點滿足效用極大,
所以 MRS = PX / PY * ;就生產者而言,為追求利潤極大亦須滿足:

即 E 點,此時相對價格線會與生產可能曲線相切。另外,在完全競
爭市場中,長期均衡要求產業的利潤為零,所以 E 點可以表示經濟
體系之總產值(PXX * + PYY *),另一方面可代表經濟體系中之總要
素所得(PLL + PKK)。
28 財政學

歷屆試題

選擇題

當資源在公私兩部門的配置達到最適狀況時,Galbraith 稱之為:
(A)全面均衡 (B)一般均衡 (C)社會平衡 (D)社會正義。
「社會平衡」的觀念是誰提出來的? (A)皮古(Pigou) (B) 華
格納(Wagner) (C)休謨(Hume) (D)蓋普瑞斯(Galbraith)。
社會資源配置的最佳點,亦即柏拉圖至善境界,係指生產可能
曲線與何種曲線相切之點? (A)預算線 (B)支出線 (C)等成本
線 (D)社會無差異曲線。
就交易效率而言,若艾吉渥斯箱型圖(Edgeworth Box Diagram)
雙方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itution)相等,則此配置
(allocation)必為: (A)雙方無異曲線相切之配置(allocation)
(B)符合柏瑞圖效率(Pareto efficient)之配置 (C)位於契約線上
之配置 (D)以上皆是。

問答題

何謂社會平衡?試作圖並加說明之。
何謂生產契約線?何謂生產可能曲線?
第 章 福利經濟學 29

3 福利經濟學

3.1 柏拉圖效率

3.1.1 柏拉圖最適的意義

係指無法透過任何資源配置的改變;而使某人福利增加,卻不
使另一人福利受損。故柏拉圖最適配置代表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狀
態。亦即當一個社會的資源達到最有效的配置時,便宣稱達到「柏
柏拉圖最適 拉圖最適配置」,故除非犧牲某人之福利,否則無法提高另一人之
無法透過任何資 福利水準。
源配置的改變,
假設社會上有 A、B 二人,且 A 與 B 擁有 X 財與 Y 財之稟賦為
而使某人福利增

|
加,卻不使另一 WXA,WYA;WXB,WYB,如 圖 3.1 所 示 之 E 點。其 中 WXA + WXB = X;
|

人福利受損
WYA + WYB = Y。而分析的主要工具稱之為 Edgeworth Box(艾吉渥克
斯箱型圖)。
設期初 A、B 兩人之效用水準分別為 U1A 與 U1B,若能使資源配置
由 E 點往 B 點方向移動,則該區域內任一點皆表示可以使兩人福利提
高,所以原先的 E 點為不符合柏拉圖配置效率的組合點,故符合柏
拉圖最適配置效率必發生在 A、B 兩人無異曲線相切處,如 B 點所示。

3.1.2 消費契約線

意義
消費契約線 將 A、B 兩人所有無異曲線的相切點連結成之曲線,則稱之為消
將所有無異曲線
費契約線,如圖 3.2 之 OAOB。
的相切點連結而
成之曲線 圖形說明

圖 3.2 中 OAOB 線上任一點必滿足柏拉圖概念之最適配置效率,


30 財政學

所以:

可稱之為消費效率條件,又稱為交易效率(exchange efficiency)條
件。


柏拉圖最適配置效


消費契約線

3.1.3 柏拉圖改善

提高某人的福利水準,他人的福利水準並未下降,則稱之為柏
拉圖改善。是故,若社會某種資源配置點存在柏拉圖改善之可能性,
柏拉圖改善
則表示該資源配置組合不為柏拉圖最適配置效率。例如在圖 3.1 中
提高某人的福利
水準,他人的福 之 E 點。在維持消費者 B 之效用水準為 UB2 時,可提高消費者 A 之效
利水準並未下降 用水準至 UA2 ;反之,亦可維持住消費者 A 之效用水準在 UA2 ;而提
第 章 福利經濟學 31

高消費者 B 之效用水準至 UB2 ,故 E 點存在柏拉圖改善的可能。

3.2 競爭均衡與柏拉圖效率

3.2.1 福利第一定理

主旨

福利第一定理 說明競爭市場均衡是否可以保證經濟效率存在。
競爭市場均衡可
以保證經濟效率 意義
存在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s Pareto efficiency

說明

在競爭市場中,個人均追求效用極大,所以消費者均衡必滿足:

又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每個人均為價格接受者,所以下式亦必
滿足:

表示每個人均面對相同的市場價格,所以 MRSXY A
= MRSXY
B
,即圖 3.3
中之 F 點,且 F 點必位於消費契約線上,故符合柏拉圖效率條件。
提供曲線( 同時 F 點亦為提供曲線(offer curve)之交點。

係指在不同價格

水準下,消費者
達到個人最適的 福利第一定理
組合所連接而成
的線稱之。
32 財政學

3.2.2 福利第二定理

主旨

說明任何一個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是否可以藉由市場機能達成。

意義
Pareto efficiency is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表示任何一個 Pareto efficiency,必能找到一組市場價格,使得
該市場之相對價格比滿足完全競爭市場均衡。

說明
P0X
設當市場相對價格為圖 3.4 之 時,消費者 A 之效用極大之
P0Y
均衡為消費 X0A 與 Y0A,而消費者 B 之效用極大之均衡為消費 X0B 與
|

Y0B,此時 X0A + X0B < X,而 Y0A + Y0B > Y,所以,在完全競爭市場中,


X 財貨出現供過於求,故 PX 會由P0X下跌至 P1X;而 Y 財貨財則出現供
不應求,因此,PY 會由 P0Y 上升至 P1Y,競爭市場之相對價格最後會趨

( )
P0X P0X
( )
|

|
於 0 *,且 0 * 必通過 F 點,滿足 X A + X B = X, Y A + Y B = Y。
PY PY
福利第二定理 又 F 點亦為一柏拉圖最適配置效率點,所以表示任何一個柏拉圖最
任何一個有效率
適配置,必能找到一組市場價格,使其滿足競爭市場之均衡。
的資源配置,可
以藉由市場機能
達成 圖
福利第二定理
第 章 福利經濟學 33

政策涵意

根據福利第二定理可知,有時或許我們並不滿意競爭市場所帶
來的分配懸殊結果,但這並不表示政府就應該藉由價格管制、補貼
或其它工具來干擾市場的價格機能。理論上較佳的方式是透過租稅
政策進行所得重分配以兼得公平與效率。

3.3 兩部門之經濟效率

3.3.1 經濟體系達成柏拉圖最適境界的條件

若同時考慮消費部門及生產部門,則經濟體系達成柏拉圖最適
境界的條件須滿足下列三條件:

生產效率條件

表示生產面是有效率的。

消費效率條件

表示消費或交易是有效率的。


生產面效率
34 財政學

產品組合配置效率條件

3.3.2 生產面

假 設 社 會 上 用 來 生 產 X 財 與 Y 財 的 資 源 是 有 限 的,因 此
|

|
L = LX + LY,K = KX + KY ,亦即勞動總數為固定之 L,有 LX 的勞動
人口投入在 X 部門,另外有 LY 的勞動人口則投入在 Y 部門。同理,
要素 K 也是。現以圖 3.5 來說明生產面之效率。
設期初 X 與 Y 財兩部門之原始稟賦點(endowment)為 E 點,而
通過原始稟賦點之產量則分別為 QX 與 QY 。由圖 3.5 可知,在 E 點
上,只要經過適當調配資源配置,即可使某部門產量提高,而不使
另一部門產量下降,例如:固定住 Y 財部門之產量 QY ,可提高 X 部
X
門之產量。又由 E 點可知:MRTSLK < MRSTLK
Y
,亦即:

所以若 X 部門中之勞動使用量減少,則可以使 MPXL ↑或資本使用量


增加,可以使 MPXK↓。或者,Y 部門之勞動要素使用量應增加,使
得 MPYL 下降。


生產可能曲線

X
是故,除非 MRTSLK = MRTSLK
Y
,否則要素之配置均非最適,所
以,Pareto 最 適 境 界 即 要 求 生 產 要 素 之 分 配 須 使 得 MRTSLK
X
=
Y
MRTSLK ,即配置點須落在生產契約線上。另外,由前章之觀念可
知,從生產契約線 OXOY 可推得生產可能曲線 PP,如圖 3.6 所示,
X
所以 PP 線上任一點均滿足 MRTSLK = MRTSLK
Y

第 章 福利經濟學 35

3.3.3 消費面

若生產面之生產點在考慮了社會無異曲線後選擇了 E 點生產,

|
如圖 2.8 所示,則將可生產出有限之財貨水準:X 與 Y。所以消費者

|
將 面 對 X 與 Y 進 行 交 易。分 析 如 前,Pareto 最 適 配 置 必 須 滿 足
A
MRSXY = MRSXY
B
,即落於圖 3.2 之消費契約線 OAOB 上。

3.3.4 配置效率

已知:

生產可能曲線之斜率

表示在既定資源數量及技術水準下,每增加一單位 X 財生產所必須
減少 Y 財之數量。又:

個人無異曲線之斜率

表示為了維持相同滿足程度,消費者每增加一單位 X 財消費,所願
意放棄之 Y 財數量。


配置效率

若 MRSXY > MRTXY


表示社會上增加一單位 X 財,生產者認為須放棄 MRT 單位(例
如:2 單位)的 Y 財,但是,消費者卻認為增加一單位 X 財,值得
放棄 MRS 單位(例如:3 單位)的 Y 財,因此,若 X 財能多生產,
36 財政學

則可以增加社會福利,故如圖 3.7 所示,生產點可能會由 E 點往 P1


方向移動。
若 MRSXY < MRTXY
表示減少 X 財之生產可以提高社會福利,所以,生產點可能會
由 E 點往 P0 方向移動。

3.3.5 經濟效率

假 設 圖 3.8 中 之 PP 為 生 產 可 能 曲 線,所 以 E 點 必 滿 足
X
MRTSLK = MRTSLK
Y
,又 因 為 OE 表 示 消 費 契 約 線,E' 必 滿 足
A
MRSXY = MRSXY
B
倘若此時 E 點之斜率與 E' 點之斜率相等,則表示

|
MRS = MRT,故當社會擁有 L 與 K 之資源時,若選擇生產可能曲線

|
上 某 一 生 產 點 生 產,並 將 X 與 Y 適 當 地 分 給 A、B,使 得
MRSA = MRSB = MRT,則經濟效率便達成,表示社會產出的邊際利
益應等於邊際的社會成本。


經濟效率

3.4 效用可能界限

3.4.1 效用可能曲線

意義

在既定的財貨數量下,將滿足兩人交易效率條件的各種效用可
第 章 福利經濟學 37

能組合,描繪在座標為 UA UB 平面上構成之曲線。

效用可能曲線 圖形說明
在既定的財貨數
量下,將滿足兩 設圖 3.9 中之 PP 為生產可能曲線,所以線上每點皆滿足生產
人交易效率條件 效率條件,另外亦設期初生產點為圖 3.9 之 E 點,所以可推得一
的各種效用可能
條消費契約線 OE,將 OE 各點轉換為以 UA UB 為兩軸之平面上,
組合,描繪在座
標 為 UA UB 平 可得圖 3.9 之 EE 線,其中 A 點之情況以 A' 表示,B 點之情況以 B'
面上構成之曲線 表示。
又由圖 3.9 可知,若 B 點滿足 MRS = MRT,則表示 B 點為一
符合經濟效率之配置;但倘若期初生產點為圖 3.9 中之 F 點,則可
以由 OF 之消費契約線轉換為 FF 線,其中 C 點之情況以 C' 表示,若
C 點亦滿足 MRS = MRT,則 C' 亦將滿足經濟效率之配置。圖 3.9
中之 EE 線與 FF 線即可稱為效用可能曲線。


效用可能曲線
38 財政學

3.4.2 效用可能界限

意義
在經濟學中亦曾 同時滿足生產、交易與產品組合配置效率三條件的效用組合點
提到長期平均成
所構成的曲線。如圖 3.10 中之 PFPF 線。亦即效用可能界限為所有
本為短期平均成
本之包絡曲線。 效用可能曲線之包絡曲線(envelope curve)。換言之,將所有達到
Pareto 最適境界的效用組合點連結而成,即得到效用可能界限,又
稱為總效用可能線(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frontier),表示,在既
效用可能界限 定資源與技術限制下;所能達到的社會最佳效用可能組合點。
同時滿足生產、
交易與產品組合
配置效率三條件

的效用組合點所 效用可能界限
構成的曲線,又
稱為總效用可能
線(

圖形說明

由前面分析可知,任一條效用可能曲線中之任一點皆滿足:

但是只有一點滿足:

亦即只會有一個點滿足經濟效率條件。故設圖 3.10 中之 A、B 與 C


三點分別表示三條效用可能曲線中,唯一滿足經濟效率的那一點,
因此,可將此三點連結而構成 PFPF 曲線,即效用可能界限。換言
之,效用可能界限上的每一點皆滿足經濟效率。
所以,符合 Pareto 效率的資源配置狀態有無限多種,究竟何者
較好,則無法單純從 Pareto 效率條件判斷,須加上社會價值觀,即
社會福利函數。
第 章 福利經濟學 39

歷屆試題

選擇題

依柏拉圖(Pareto)判斷準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最適條件
為何? (A)生產效率、交易效率及外部效率 (B)生產效率、全
面效率及外部效率 (C)全面效率、交易效率及外部效率 (D)生
產效率、交易效率及全面效率。 〔91 高考一試〕
假若政府任何一項決策的變動並不損及任何人福利,但卻能增
加其他人的福利,如此變動可增加社會的總福利,稱之為:
(A)A. Bergson 評判準則 (B)T. Scitovsky 評判準則 (C)N. Kaldor
評判準則 (D)V. Pareto 評判準則。 〔85 特考〕
Rawls 的 maximin 效用準則是指: (A)社會應極大化眾人之總
效用 (B)強調資源分配之效率性 (C)強調 Pareto 最適性 (D)注
重最不幸者之福利。
一項經濟狀況的改變,在沒有其他人感覺福利變差的前提下,
有人福利提高了,此稱為: (A)柏瑞圖最適(Pareto Optimum)
(B)柏 瑞 圖 改 善(Pareto Improvement) (C)席 克 斯 補 償(Hicks
Compensation) (D)席克斯最適(Hicks Optimum)。
根據福利經濟學,下列何者不為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理由?
(A)提升效率 (B)促進公平 (C)市場失靈 (D)國家安全。

問答題

說明柏拉圖(Pareto)判斷準則的內容。
就效率觀點,試分析取消軍公教人員免稅之規定是否恰當。
(提示:可從柏拉圖判斷準則與其它補償準則做比較)
失業率持續上升,政府寧擬以發放失業救濟金來解決此問題,
試就效率觀點分析此項政策是否可行。
第 章 福利判斷 41

4 福利判斷

4.1 福利之基本概念

福利的判斷,涉及主觀認知與價值判斷,一般分析習慣以效用
(utility)為福利指標。效用水準提高,則表示福利水準增加;效用
水準降低,則表示福利水準減少。或者是以消費者剩餘及生產者剩
餘之總合的大小,判斷有無福利的增減,後者多半應用於個體經濟
學中之部分均衡分析,茲簡述如下。

4.1.1 消費者剩餘

所謂消費者剩餘係指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值與實質支付之
消費者剩餘 價值間的差異。如圖 4.1 中所示,消費者在消費 Q* 的數量時,其每
指消費者願意支
單位最高的願付價格(willingness to pay)為需求曲線 D 線上所示,
付的最高價值與
實質支付之價值
然而其每單位實際付的價格卻只有 P* 而已,故由圖 4.1 可知消費者
間的差異 所獲得的額外好處即是圖中的虛線面積,此即是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

4.1.2 生產者剩餘

所謂生產者剩餘係指生產者實際收到的價值超過其最低願意接
42 財政學

受之價值的差異。如圖 4.2 所示,生產者每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出,


其最低要求應收之價格即為供給曲線 S 線上所示,然而,當生產者
銷售 Q* 單位的數量時,其每單位卻收到 P* 的價格,換言之,生產
生產者剩餘 者額外多獲得之好處為圖中的虛線面積,此面積即為生產者剩餘。
指生產者實際收
到的價值超過其
最低願意接受之 圖
價值的差異 生產者剩餘

4.2 福利判斷準則

4.2.1 柏拉圖判斷準則

意義
Pareto(柏拉圖)認為一項經濟情況的改變,在沒有其他人感覺
福利變差的情況下,如果有人福利水準提高了,則表示整個社會福
利水準提高了;但是若某些人福利水準提高了,而其他人的福利水
準不變,則稱為柏拉圖增進(Pareto Improvement)或柏拉圖改善。
換言之,維持某些人福利水準不變,而提高其他人的福利水準
至最高境界,則稱為柏拉圖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ity),此時社
會福利已達到極限,表示社會福利水準為最高。

說明

假設橫軸 UA 為 A 的效用水準,縱軸 UB 為 B 的效用水準,原始


福利水準為 C0 點。若維持 B 的效用水準不變,則 aC0 線上任何一點
都表示 A 的福利水準增加;同理,若維持 A 的效用水準不變,則 bC0
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 B 的福利水準增加。當經濟情況發生改變,則
福利水準增加或提高,須視新組合 C1 的位址而定。
第 章 福利判斷 43


柏拉圖判斷準則

乙 甲

丙 丁

若 C1 落在甲區域及 aC0 b 線上,表示 A、B 福利水準都提高,或其


中一人福利維持不變、另一人福利提高,此時社會福利水準必提
高。
若 C1 落在丙區域及線上,表示 A、B 福利水準都下降,或其中一
人福利維持不變、另一人福利下降,故社會福利水準必定減少。
若 C1 落在乙、丁區域,表示其中一人福利提高、另一人福利減
少,故無法判斷社會福利水準究竟提高或減少。

評論

柏拉圖判斷準則太過於理想化,一般社會的真實狀況若有人受益,
大多有人因而受害。
柏拉圖判斷準則只達成效率目標,而未考慮公平層面。若富人更
富,而窮者一樣窮,則並非大家所樂見。


補償原則
44 財政學

4.2.2 補償原則

意義

主要為彌補柏拉圖準則之缺失,又稱潛在的拉圖改善。亦即經
濟情況改變或政策實行,得到利益的人能補償蒙受損失的人,且若
受益者補償受害者損失後,其福利仍比原來高,則代表社會福利提
高。
以圖 4.4 觀之,假設原先社會的效用水準點為 a 點,若政府實
施某項政策而迫使政府的福利水準點由 a 點走向 b 點,此時若以柏
拉圖準則判斷,則此項政策必無法獲得認可。然而我們卻可由圖 4.4
得知,就 b 點而言,倘若 A 的效用水準減少量少於 B 效用水準的增
加量,則全社會的效用仍是提高,換言之,若社會效用的淨增量值
為正,表示實施此項政策應是有利;反之,若社會效用的淨增量值
為負,則將表示實施此項政策對社會不利。是故有些學者便以此觀
點,引進效用可能曲線為分析之工具,進一步提出補償原則的判斷
方法。

準則 Kaldor 準則
獲得利益之一方
在完全補償損失 意義
之一方後,仍得
到福利水準增 獲得利益之一方在完全補償損失之一方後,仍得到福利水準增
加,則此時社會 加,則此時社會福利水準仍提高。
福利水準仍提高


準則與
準則
第 章 福利判斷 45

圖形說明

設原先社會福利水準為圖 4.5 中效用可能曲線上之 Xo 點,其中


下標之 o 表示期初狀態( old state),倘若政府因實施某項政策而使
效用可能曲線 U oU o 改變至 U nU n,且新的社會福利水準為效用可能
曲線 U nU n 上之 Xn 點,其中下標 n 乃表示新的狀態(new state),比
較實施前與實施後可知,B 效用水準之增加幅度大於 A 所減少之效
用幅度,所以此時社會福利水準仍提高。故此項政策值得採行。

Hicks 準則

意義

準則 Hicks 準則指出,政策取消後,遭受損失之一方無法獲得足夠的
政策取消後,遭
補償,使其回到原組合點之效用(福利)水準,故表示社會福利水
受損失之一方無
法獲得足夠的補
準將因此項政策取消而減低。
償,使其回到原
圖形說明
組合點之效用
(福利)水準, 我們仍可以用圖 4.5 來說明 Hicks 準則。Xn 乃表示政府實施某
故表示社會福利
項政策後之福利水準點,現假設政府不實施此項政策,故社會福利
水準將因此項政
策取消而減低 水準須由 Xn 回到原先的幅利水準點 Xo ,此時可發現,B 的效用水準
減少幅度大於 A 的效用水準增加幅度,亦即回到原始之福利水準點
對整體社會而言是不利的,也就是說政府不應取消此項政策。換言
之,此項政策的存在對社會有好處。


補償原則之矛盾
46 財政學

Scitovsky 準則
準則 上述二項標準雖然被廣泛地使用,但是 Scitovsky 卻指出當二條
認為
效用可能曲線相交時,則上述的補償原則將無法自圓其說。如圖 4.6
要同時滿足
準則與
所示,假設政策實施前之社會狀態為 X0 ,實施某項政策後,社會的
準則,方能顯示 狀態為 Xn ,比較 X0 與 Xn 可知此項政策對社會是好或是壞。
新的狀況之福利 然而,由於 X0 與 f 點位於同一條效用可能曲線,故代表具有相
水準較原來的狀
況高;又稱為雙
同的福利水準,而 f 點又位於 Xn 點之右上方,所以若以 Pareto 準則
重準則 觀之,則可知 X0 之福利應優於 Xn ,故實施此項政策對社會不利;
反之,若站在 Xn 之立場觀之,則取消某項政策後,社會的狀態將回
到 X0 ,比較取消前與取消後之福利水準可知,因為 Xn 與 e 點位於同
一條效用可能曲線,故其代表相同的福利水準,而 e 點又位於 X0 右
上方,所以若以 Pareto 準則觀之,則可知 e 點的福利水準高於 X0 ,
亦即 Xn 之狀態優於 X0 ,故取消此項政策對社會不利。所以,Scitovsky
認為要同時滿足 Kaldor 準則與 Hicks 準則,方能顯示新的狀況之福
利水準較原來的狀況高;又稱為雙重準則。

李特(Little)準則

李特( )準 李特認為福利的高低,難免涉及分配的問題,故除了 Scitovsky


則 的雙重準則外,尚須考慮資源分配問題。所以認為需同時符合下列
李特認為福利的
三條件:
高低,難免涉及
分配的問題,故 符合 Kaldor-Hicks 準則
除了 符合 Scitovsky 準則
的雙重準則外,
資源分配是否更好
尚須考慮資源分
配問題
薩繆森(Samuelson)準則

薩繆森運用效用可能曲線移動的方式來從事福利高低的判斷,
並提出一致性(Consistency)的測試。效用可能曲線不相交方能判
斷,當效用可能曲線相交時,無法通過一致性測試,故認為 Scitovsky
準則非良好準則。
Samuelson 認為在不同的所得分配下,將可對應出不同的效用可
能曲線,而這些效用可能曲線必定有相交的情況,如圖 4.6,因而形
成 Scitovsky 矛盾。故應改用總效用可能曲線(效用可能曲線外圍之
包絡曲線)來判斷。
第 章 福利判斷 47

4.3 社會福利函數

效用可能界限上的任何效用組合點皆是符合 Pareto 最適配置效


率條件,若欲找出使社會福利最大的資源配置狀態,則須加入價值
判斷,故理論上常用之方法即以社會福利函數來代表不同的價值判
效用可能界限參 斷。種類如以下各節。
閱第 章。

4.3.1 Rawls 社會福利函數

社會福利函數係 意義
指社會福利值為
社會中最不幸者 社會福利值為社會中最不幸者或福利最低者之效用值。換言之,
或福利最低者之
一個具有公平正義的社會,應以改善該社會中福利最低者的人為依
效用值,又稱為
極大化低所得準 歸。若政府之政策(如刺激景氣)在提升有錢人的福利時,須同時
則 也改善了窮人的福利,如此,此項政策方是可以接受的。又稱為極
大化低所得準則。

型式

表 示 當 A 群 人 之 效 用 水 準 高 於 B 群 人 時,社 會 的 福 利 水 準 只 有
W = U B;反之,若 B 群人的效用水準高於 A 群人,則社會的福利水
準將為 W = U A。


社會福利
函數
48 財政學

圖形說明

如圖 4.7 所示,A、B、W 及 C 點皆位於總效用可能線上,故均


代表有經濟效率,然而若考慮了 Rawls 式的公平正義,則顯然 W 點
將是最具公平的配置,而 B 與 C 點次之,最差的則為 A 點。

優點

政府若要提高社會總福利水準,只要確認低所得階層即可,無須
了解社會完整的所得分配,所以,政府易於決定採何種策略來提
高其所得。
此型態之社會福利函數接受社會經濟差異的事實,故政府旨在提
高社會上低所得階層的福利,因此,財政不致過度負擔。


式社會
福利函數

4.3.2 Bentham 式社會福利函數

意義
Bentham 指出最適的所得分配在達成社會效用水準的極大化。
社會福利函數乃個人效用水準的總合,任一個人效用水準提高,皆
第 章 福利判斷 49

可增加社會福利。亦即政府應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上述之
福利函數又稱功利主義式(utilitarism form)的社會福利函數。
式社會
福利函數 型式
社會福利函數乃
個人效用水準的
總合,政府應追
求最大多數人的
最大福利,又稱 表示社會福利函數為個人效用水準的總合。若每一個人效用高低在
功 利 主 義 式 政府心中之權數不同,則可以將上式修正後表示為:

)的社會福
利函數
若政府較重視 A 群人,則表示 > 。

圖形

如圖 4.8 所示,在有內解的情況下,A 點與 B 點的福利水準相


同,但是均小於 W0 ;而若在角解(corner solution)的情況下,則有
可能福利最大點會發生在 C 點或 D 點。


式社會
福利函數

4.3.3 Bergson 式社會福利函數

意義
式社會 社會成員中任何一人的福利水準提高,則全社會的福利便會提
福利函數
高。
社會成員中任何
一人的福利水準
提高,則全社會
的福利便會提高
50 財政學

型式

其中:

, ;
i

表示社會福利的邊際效用水準為正,但是呈現遞減現象。

圖形

就圖 4.9 中之 A 點與 E 點而言,UB 不變,但是 UA 卻較高;反


之,就 B 點與 E 點而言,UA 不變,可是 UB 較高,故可推知此種社
會函數型態為一凸向原點之社會福利函數。
比較圖中之 C 點、D 點與 E 點可知,其皆位於總效用可能線上,
所以都滿足效率條件,而 C 點與 D 點位於同一條社會無異曲線上,
表示社會福利水準相同,然而若與 E 點比較,則可知 E 點在 Bergson
式的公平正義中,具有較高的社會福利水準,亦即 E 點較 C、D 兩
點更具公平。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財政學/許義忠著.
—二版.—臺北市:五南, 2007 [民 96]
面; 公分.
I S B N: 978-957-11-4941-7(平裝)
1.財政學
560 96017526

1N26

財政學
作 者 - 許義忠(232.1)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張毓芬
責任編輯 - 施榮華 吳靜芳

封面設計 - 盧盈良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 /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 /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 290 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004 年 6 月初版一刷


2007 年 10 月二版一刷

定 價 新臺幣 500 元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