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5

COP14/MOP4 氣候議題觀察

李堅明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2008/12/21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所友會成立大會

1
目錄
 前言
 國際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分析
 Bali Road Map 發展
 COP14/MOP4 重要決議
 周邊會議
1. 歐盟第三階段 ETS
2. IEA 能源展望 2008
3. IEA 能源科技展望 2008
4. IEA 能源效率提升政策
 碳交易市場的重要性
 結語
2
一、前言
 於波蘭 Poznan 舉行的 COP14/MOP4 有超過 192 個國家與非政
組織參與,人數合計 10,671 人,最後各國政府承諾 2009 年要
協商更積極的減量目標於「哥本哈根議定書」
 台灣代表團由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代領包括產、官
、學、及非政府組織等,合計超過 40 人,顯示國人對該議題的
重視
 除了後京都第二階段減量承諾談判之外,減排與調適政策是本次
大會的主軸,涉及的重點議題,包括調適政策 (adaptation
policies) 、林業管理減排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 、京都機制
(Kyoto mechanism) 與財務與技術移轉 (financial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為主軸
 本次大會合計完成 17 項決議,進展並不顯著

3
國際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分析

4
附件一國家 (1990-2006)(1/2)
•所有附件一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成長率為 -4.7% ;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則成
長 9.9% ;經濟轉型國家 (EIT) 溫室氣體排放量成長率為 -37.0%
•值得注意的是, 2000 年以後, EIT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呈現成長趨勢

資料來源: UNFCCC(2008) 5
附件一國家 (1990-2006)(2/2)

資料來源: UNFCCC(2008)
6
歐盟、荷蘭、法國、
比利時、瑞典、德國
等成長率為負

7
農業部門減
排幅度最大

8
運輸部門成長
幅度最大

9
運輸部門排放變化情況

成長 18.4%
成長
65.9%

10
溫室氣體別排放量變化比較
•普遍呈現減排現象,惟有氟氯碳化物氣體呈現成長趨勢

成長
11%

11
溫室氣體別排放量成長率比較

12
Bali Road Map 發展

UNFCCC 委由「特設工作小組」 (Ad Hoc


Working Group) 負責締約國長期減量合作協商工


13
Bali Road Map 的三次會議
 曼谷會議 (03/31-04/04)
 波昂會議 (06/2-12)
 Accra 會議 (08/21-27)
 波茲南 (Poznan) 會議 (12/01-12)
(COP14/MOP4)

14
協商內容
 兩大內容
1. 附件一國家如何達成京都減量目標達成
2. 長期氣候合作協議
 三大工具與方法
1. 擴大京都機制 ( 排放交易 (ET) 、清潔發展機制
(CDM) 與共同減量 (JI))
2. 土地使用改變與造林
3. 發展部門減量目標
15
CDM 的發展… Accra 結論
 新增加土地使用與造林計畫 ( 包括濕地管理與
永續的林業與土地管理 )
 碳捕捉與封存 (CCS)
 核能可能成為 CDM 計畫項目
 部門 (sectoral) CDM
 國家適當的減排行動 (Nationally
Appropriated Mitigation Actions, NAMAs)

16
排放交易的發展… Accra 結論
 引入部門目標 ( 總量管制 ) 的排放交易
 引入國家適當的減排行動 (NAMAs)
 連結非附件一國家的自願性減量與附件一
國家的排放交易制度

17
納入核能
 選項一:核能相關設施與活動不納入 CDM 計畫
 選項二:核能相關設施與活動納入 CDM 計畫,
附件一國家由核能獲得之 CERs ,可以抵減第二
減量承諾期之國家承諾目標;
 在引進核能於 CDM 計畫上,必須考量下列要件

1. 對核能活動,設定特定準則或要求;
2. 技術取得成本分析;
3. 對減量活動的直接貢獻;
4. 核廢料處理問題;
5. 核能安全問題。
18
納入部門減排計畫 ( 減排量低
於積極目標量
 非附件一國家可以研提部門「積極減量目標」 (no-lose target) ,
該目標如果由締約國會議 (Conference of parties serving as the
meeting of parties to Kyoto protocol, CMP) 通過,且應受到 CDM
理事會管理。涉及的事務包括:
1. 制定部門範圍、減排措施、及地理範圍之指引;
2. 界定部門積極減量目標的程序;
3. 部門減量信用管理的制度與架構;
4. 部門範圍內單一計畫之規定;
5. 特定登錄方式的規定;
6. 減排量之監測、申報、查證的規定;
7. 減量信用的格式 (form of the credits)
8. 促進私部門參與的誘因。
19
納入國家適宜減排行動
 非附件一國家可以研提國家適宜減排行動 (NAMAs) ,且依據該
NAMAs 之可查證減排量,核發 CERs ,且該減排查證方法必須由
締約果建立。涉及的事務包括:
1. 參與國的本質 (Natures)
2. 決定 NAMAs 的指引;
3. 額外性規定;
4. 通過 NAMAs 的程序;
5. NAMAs 改變之規定;
6. 相關制度建立的需求;
7. NAMAsCDM 計畫範圍界定之規定;
8. 減排量之監測、申報、查證的規定;
9. 促進私部門參與的誘因;
10. 促進私部門減量投資活動;
11. 行政管理的相關議題。

20
歐盟的立場 (2008/11/13)
 歐盟認為未來如果能夠引入部門目標的排放交易制
度,則可以提高開發中國家推動部門減排的誘因,
並透過此機制,可以有效將附件一國家的資金與技
術引入開發中國家部門的減排活動之中。
 可以連結開發中國家自願性減量行動於國際排放交
易制度之中,擴大國際排放交易市場規模 (scale
up) ,促進成本有效性的達成,從而有利於國際長
期減量協商的談判。
 歐盟對後京都國際排放交易制度發展的立場,在於
促進開發中國家之國家或部門減量行動於國際碳交
易市場相連結。
21
COP14/MOP4( 波茲南會議 )

22
COP14 會議重點
 大會討論重點議題:
1. 全球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及長期減量目標(至 2050
年)合作
2. 工業化國家第二減量承諾期( 2013-2020 年)之
減量目標與建構低碳社會之承諾
3. 推動綠色技術與財務移轉活動
4. 擴大彈性機制功能
5. 討論災害與風險管理以及保險議題,協助開發中
國家因應氣候變遷之潛在傷害
23
主要領袖發言
 波蘭環境部長、丹麥總理先後致詞強調金融危機不
應阻擾環境保護
 IPCC 主席呼籲各國考量限制溫度上升至 20C 是否足

 美國提醒目前經濟狀況與各國發現差異之問題,長
期減量目標應考量經濟與科技條件之限制
 法國代表歐盟表示對抗氣候變化不能等待金融復甦
,雖然目前歐盟內部存在爭議,然而,並不影響
2020 年前減碳 20% 之決心
 G-77/ 中國表示因應氣候變化努力不應受到當前金
融危機影響

24
非正式部長會議討論內容 (1/2)
三個討論重點包括:長期合作行動、因應氣候變遷之
準備、及財務與技術移轉之架構。
各國部長先後致詞均強調全球金融危機應被視為是推
動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行動之契機而非障礙。
聯合國秘書長強調達成共同願景之必要性,及產生需
要的動能,奠立哥本哈根協議基礎。
日本提出在 2050 年前減少 60-80% 排放量目標。
瑞士提出全球碳稅提案。
南非表示應同樣重視減緩與調適,呼籲已開發國家在
2050 年降低排放量 80-90% ,並承諾中期的目標
25
非正式部長會議討論內容 (2/2)
中國支持已開發國家之中期目標,以做為設定長期目標
之基礎,並強調開發中國家之經濟發展的基本權利,不
應被剝奪。
歐盟催促已開發國家在 2009 年 3 月的 AWG 會議提出
各國目標。
各國呼籲調適基金開始運作之必要性,已開發國家必須
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氣候變化的調適。
在財務與技術移轉方面,荷蘭提議合併墨西哥綠色基金
提案,以及挪威 AAU 拍賣提案。

26
COP14/CMP4 主要決議 (1/2)
 調適資金:
1. 本次會議同意給予調適基金理事會法律地位問
題,以儘快使調適基金開始作業。
2. 成立調適資金委員會
3. 「全球環境機構」 (GEF)2009 年可以開始接受
計畫申請
4. 目前基金主要由 2%CDM 手續費取得,本次會
議對於是否由其他兩種彈性機制徵收調適基金
費用,並沒有取得共識

27
COP14/CMP4 主要決議 (2/2)
 資金與技術移轉:
1. 制定「波茲南技術轉讓戰略計畫」 (Poznań Strategic
Program on Technology Transfer )
2. 目的在於促進私部門投資活動,以利開發中國家取得所需
之減量與調適資金
 CDM 發展
1. 全球約有 51 個國家參與 CDM 計畫,目前已有 1,240 件
CDM 計畫完成登錄,而約有 3,000 件正在申請中,至
2010 年約可創造 29 億噸 CERs
2. 大會對促進 CDM 發展已取得共識
3. 未來將持續討論區域參與 CDM 程序與方法學
4. CCS 與植樹造林納入 CDM 是未來協商的重要項目
 2009 年 12 月 7-18 日丹麥將於哥本哈根舉辦 COP15 會
議 28
溫室氣體減量誘因…京都機制
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Further Commitments for
Annex 1 Partie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Sixth
Sessions Agenda Item 6…Analysis of Mitigation Potential
and Identification of Range of Emission Reduction
Objectives of Annex 1 Parties
( FCCC/KP/AWG/2008/CRP.2(5 December 2008)) ,主
要討論與協商兩件事:
1. 附件一國家減量潛力與減量承諾範圍
2. 界定附件一國家減量承諾的原則與分析方法

29
附件一國家減量潛力以及減量
承諾範圍
 附件一國家如果要達到 25-40%(2020 年相較於 1990 年 ) 的
減量 (IPCC AR4, 2007) ,提高能源效率是最佳策略,減量成
本 ( 利用能源效率、燃料電池與再生能源等方式 ) 約為 100 美
元 /tCO2 ,如果利用京都機制則減量成本約為 50 美元 /tCO2
1. 擴大 CDM 項目 ( 永續林業管理、濕地管理、 CCS 、核
能、 PCDM 、部門 CDM 等 )
2. 擴大排放交易市場規模 ( 引入部門目標 ( 總量管制 ) 的排放交易
、引入國家適當的減排行動、連結非附件一國家的自願性減量
與附件一國家的排放交易制度 )

30
界定附件一國家減量承諾的原
則與分析方法
 界定國家減量承諾與潛力,應考量下列因子:
1. 人口與 GDP 的成長、能源密集產業占比、及化石燃料占初級燃料占比
等;
2. 部門減量潛力評估,如電力、鋼鐵、水泥、製鋁及運輸部門等;
3. 減量成本評估,包括經濟成本、邊際防制成本、 GDP 損失率、及社會
福利的衝擊等;
4. 考量各國國情差異,包括經濟結構、自然資源稟賦、氣候條件 ( 熱能使
用天數 ) 、人口數量、城市距離、潔淨電力生產水準、能源貿易餘額等

5. 考量該國參與國際減量合作機會。
 各國應建立相關指標系統,作為評估依據。並區分國家與部門層級指標
,前者應包括:碳密集度、邊際防制成本及 GDP 損失率等,作為認定
其減量潛力的參考依據;而人均 GDP 高者,表示減量能力高
31
周邊會議

32
歐盟第三階段 ETS 規劃 (1/2)
 EU Ac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ropean Commission,
2008)
1. 執行期: 2013-2020 年,目的在於鼓勵長期規劃與投資
2. 歐盟將以此階段之 ETS 作為其達到 2020 年減量承諾目標
,以及邁向低碳經濟的核心政策工具
3. 平均每年減少 1.47% 排放,至 2020 年約可達到 21% 減
排量 ( 相較於 2005 年排放水準 )
4. 逐年提高排放額度 (allowance) 的拍賣比例 ( 目的在降低
能源密集產業的衝擊 ) ,至 2020 年達到完全拍賣

33
歐盟第三階段 ETS 規劃 (2/2)
5. 加強監督、申報與查證 (MRV) 之規範
6. 連結 EU ETS 至第三國的排放交易系統 ( 國家、
區域或地方 )
7. 納入 CDM 與 JI 獲得的碳抵減額度,目的在鼓勵
第三國批准 (ratify) 未來國際長期減量協議
8. 納入民航產業, 2012 年開始實施,依據 2004-
2006 平均排放量 97% 核配, 2013 年核配
95% ,未來航空票價約上升 4.6~39.6 歐元

34
IEA 世界能源
展望 2008
全球初級能源需求 (2030 年 )…
不永續結構

資料來源: IEA(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能源消費排放 CO2
Copenhegen 合理氣候政策
(2013-2020)
不同氣候情境之 CO2 減量策略
電力部門是最優先的行動
發電裝置容量 (2030)

資料來源: IEA(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能源科技展望

42
ACT 情境
 2050 年能源 CO2 排放回歸至 2005 年水準
 穩定大氣 CO2 濃度於 485ppm(2050) ;
520ppm(2100)
 邊際減量成本為 50-100 美元 /tCO2)

43
BLUE 情境
 2050 年能源 CO2 排放回歸至 2005 年排放
水準的 50%
 穩定大氣 CO2 濃度於 450ppm(2100)
 邊際減量成本為 200-500 美元 /tCO2)

44
不同技術情境之減量成本

45
不同情境之發電結構

46
CCS in Blue Map

47
不同情境之全球核能發電配比

48
能源需求降低…節能源安全提升
之效益

49
能源效率政策
提升能源效率是最重要與最優先的溫室氣體減量政

策, IEA(2008) 提出 25 項政策建議,如果完全落實
,溫室氣體減量成效約為 8.2GtCO2/yr ,至 2030 年
約可減排 20%

50
IEA(2008) 對部門節能減碳之規劃

資料來源: IEA(2008), Energy Efficienc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51


能源效率政策與 CO2 減量
(2030)
部門 能源消費占比 (%) CO2 減量 (GtCO2/yr)
建築物 40( 能源 ) 1.4

器具與設備 30( 電力消費 ) 2.2

照明 第五大電力消費 1.2

運輸 60( 全球石油 ) 1.4

工業 33( 總初級能源 ) 1.6


52
跨部門能源效率政策 (1/4)
 增加能源效率提升投資:政府應促進私部門能源效率投
資人計畫
1. 推動能源查核,提高私部門能源效益,以及激勵私部門
參與
2. 鼓勵金融機構發展能源效率評估準則與工具,作為評比
未來相關能源效率融資計畫
3. 檢視目前的補貼與金融誘因計畫,發展更有效的能源效
率提升獎勵機制
4. 結合私部門金融機構,共同推動能源效率提升計畫
5. 推動降低投資風險工具,例如推動公私部門夥伴計畫

53
跨部門能源效率政策 (2/4)
 國家能源效率政策與能源效率目標:政府
應設定能源效率目標,以及部門行動方案
1. 評估所有部門之終端消費者之能源消費行

2. 界定能源效率提升潛力
3. 建立目標與適當的能源效率評估方法

54
跨部門能源效率政策 (3/4)
 能源效率監測、執行與評估:政府應區分強制性與自
願性節能計畫,且適當的監測、執行與評估,以確認
最大的節能量
1. 建立法律與制度架構,確認能源效率目標的落實
2. 確保管理制度的透明與公平,例如特定監測方法、頻
率與範圍
3. 確保監測資料的申報
4. 建立一套適宜的監測執行制度,確保節能效率的落實

55
跨部門能源效率政策 (4/4)
 建立政策績效檢視指標
1. 增加終端能源消費資料蒐集
2. 政府每年發佈能源效率資訊
 監測與報告進展
1. 政府應針對 IEA 之政策建議,追蹤其執行績效
的進展

56
建築物能源效率政策 (1/2)
 建築物能源效率標準
1. 強制新建築物的能源效率標準
 推動低碳與零碳建築物
1. 政府應設定低碳與零碳建築物發展目標
 既存建築物的能源效率提升計畫
1. 政府應蒐集舊建築物能源效率資料
2. 建立能源效率指標,以利國際比較

57
建築物能源效率政策 (2/2)
 節能建築物權證
1. 強制推動能源效率權證制度,以利購買者與租
賃者辨識
2. 確認建築物能源效率資訊的可獲得性 ( 或普及
性)
 窗戶與玻璃隔熱效率
1. 政府應制定窗戶與玻璃的能源效率標準
2. 政府優先推動高效率窗戶或玻璃的採購

58
器具與設備能源效率政策
 推動強制性節能標章
1. 推動強制性器具與設備節能標章,並確保有效
執行
 制定低耗電設備標準
1. 在一定期間內,管制與淘汰無效率電器設備
2. 推動產業部門的高效率電力管理模式
 電視開關最低電力管制

59
照明能源效率政策
 淘汰無效率照明與燈具 ( 如白熾燈泡 )
 制定建築物 ( 非住宅 ) 照明效率標準
 淘汰無效率街燈
 管制一般服務業照明效率不能高於
10W/m2( 平均樓地板面積 )

60
運輸能源效率政策
 燃料效率輪胎
1. 採用國際輪胎效率標準檢驗程序,制定適當的胎壓標準
 制定輕型車輛燃料效率標準
1. 儘速制定適當的燃料效率標準
2. 調合未來不同效率標準
 制定重輕型車輛燃料效率標準
1. 制定適當的效率標準
2. 推動相關政策,包括效率標章與提升效率之財務誘因
 推動生態駕駛
1. 推動駕駛人訓練
2. 推動智慧型車輛系統 (in-car feedback instrument)

61
工業能源效率政策
 建立高品質能源效率資料庫
1. 依據 IEA 建議之能源密集時間序列資料庫
 馬達最小能耗標準
1. 依據國際最佳措施,制定電動馬達能耗標售
 能源管理
1. 協助產業建立能源管理能力,包括訓練、核發權證與品保
2. 鼓勵能源密集產業加強能源管理措施,包括發展適當的能源
管理政策、專任能源管理者、及能耗申報系統
 中小企業能源管理
1. 建立能源查核系統
2. 最佳能源管理措施資訊提供
3. 提供能源效率標竿值
4. 使用最小生命週期成本之資本設備
62
能源事業單位能源效率政策
 提升終端能源消費者之能源效率
1. 建立電廠收入 ( 或利潤 ) 與售電量脫鉤管

2. 制定電廠能源效率標準
3. 建立電廠建立顧客能源效率提升誘因機制

63
結語
 IPCC 第四版科學性報告 (2007) 是後京都減量協
商基礎
1. 為穩定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允許全球溫室氣體排
放量於未來 10-15 年間成長至高峰,進而開始
減量,並達到 2050 年排放量低於 2000 年排放
水準的 50% 的中期目標
2. 短期則是 2020 年要達到減排 25-40%CO2 的目
標 (FCCC/KP/AWG/2007/L.5)
 UNFCCC 長期國際減排協議方向如下:
1. 要求附件一國家持續承諾絕對減量目標
2. 鼓勵非附件一國家自願性減量
64
UNFCCC 長期國際減排協議策略
 擴大京都機制功能
 開放非附件一國家參與國際排放交易
1. 引入部門目標 (sectoral targets) 基礎的
排放交易制度;
2. 引入國家減排行動 (nationally appreciate
mitigation action) 基礎的排放交易制度;
3. 連結 (linking) 附件一與非附件一國家的
排放交易
65
適當能源與發電結構
 再生能源、生質能源、核能與化石燃料搭
配 CCS 是未來能源與發電的主要結構
 不同結構配比選擇決定一國國情 ( 包括自
然條件及能源進口依存度等 ) 、技術與成
本條件等因素,政府應審慎評估,尋求最
適低碳與無碳結構配比

66
CO2 密集度、能源結構與能源密
集度之迴歸分析

CO2 CO2 E
= − 0.023 + 0 . 01 + 2 . 35 ... R 2
= 0.998
GDP ( −15.4 ) ***
( 20.1) ***
E ( 62.9 ) GDP
***

CO2 CO E
ln( ) = 0.18 ln( 2 ) + 0.77 ln( ) + εt
GDP t E t GDP t

•能源效率改善對二氧化碳密集改善的效果遠大於能源結構的
改善效果

67
能源結構影響效果
CO2
ln = 1.6 + 0.57 ln S1t + 0.90 ln S 2t + 0.16 ln S3t + 0.06 ln S 4t + 0.15 ln S5t + ε t
E t
( 煤炭配比 ) ( 石油配比 ) ( 天然氣配比 ) ( 水力配比 ) ( 核能配比 )

石油配比改善的效果最大,且應以天然氣或核能配比提高取代

68
能源密集度影響效果

ln E / GDP = 415− 0.44*** ln PG + 0.32*** ln PF + ε t


( 0.89 ) ( −2.76 ) ( 4.14 )

R 2 = 0.88 ( 汽油價格 ) ( 燃料油價格 )

69
節約能源策略與誘因
 IEA(2008/12/09), Towards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In Support of
the G8 Plan of Action.
 提出促進能源效率之策略與誘因如下:
1. 促進能源效率提升投資策略…獎勵 R &D, 減碳效益認定 ( 國內 CDM)
2. 新建築能源效率標準…獎勵綠建築購買 ( 低利率 )
3. 提升舊建築效率…節能權證、合理電價、能源服務業
4. 器具與設備效率提升…獎勵節能標章、制定效率標準,並廢除無效率器具與設備
5. 運輸部門節能…制定運具燃油效率標準 ( 歐盟制定運具單位公里碳排放標準 ) 、獎
勵低碳運具生產與購買
6. 工業部門節能…制定馬達效率標準、節能輔導、獎勵中小企業節能
7. 電力事業單位節能…協助使用者節約用電 ( 提高用電效率 )

70
對台灣的啟示
 建構與擴大碳市場,創造碳商品價值,儼然已是
UNFCCC 因應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重要誘因
機制
 行政院於今年六月制定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與立法院審議中的「溫氣體減量法」,亦是以碳
權核配與碳交易為國家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的核心
市場工具之一,顯示政策方向與國際發展趨勢接
軌性
 節約能源是最優先的溫室氣體減量策略,然而,
建立 MRV 機制是落實節能的關鍵
 台灣無法參與京都機制,將限制台灣溫室氣體減
量潛力,亦即提高減量成本,成為台灣推動積極
減量目標的主要障礙之一 71
能源密集產業參與 VA 之減量績效
單位:萬噸 CO2

產業別 目標量 2004 2005 2006 2007 合計

鋼鐵業 48 8.6 9.8 35.4 6.8 60.6

石化業 240 36.1 14.8 54.4 57.1 162

造紙業 89 43.3 44.9 47.5 34.1 170

水泥業 11.2 24.7 23.4 25.5 24.3 97.9

人纖業 10.4 1.4 6.1 5.1 7.2 19.8

棉布印染 3.4 0.7 0.8 1.0 0.9 3.4



合計 402 114 100 169 130 514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2008) 72
境內與境外減量曝險值比較
單位:新台幣千元
企業別 境內減量 參與排放交易 參與 CDM
遠東紡織公司 21,948 11,490 (1.9) 8,576 (2.6)

永豐餘公司 5,132 3,808 (1.4) 2,843 (1.8)

台灣水泥公司 76,666 29,959 (2.6) 14,839 (5.2)

中國鋼鐵公司 5,594,018 832,920 (6.7) 621,669 (9.0)

台塑石化公司 12,175,411 3,874,419 (3.1) 2,892,191 (4.2)

台積電公司 419,630 356,386 (1.2) 265,959 (2.8)

註:括號內為境內減量風險值與境外減量風險值比值
註:排放權價格假設為 1,000 元新台幣 / 噸 CO2 ; CERs 價格假設為 600 元新台幣 / 噸 73
碳交易對因應全球暖化之意義
碳交易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潛力無窮

,值得關注
碳交易現況分析
•全球碳交易額由 2006 年的 312 億美
元,增加至 2007 年的 640 億美元,
成長率為 105%
•主要市場為歐盟交易市場,約占
78% ,其餘以 CDM 市場為主,自願
性市場占比仍非常小
•排放權平均價格 (2007) 約為 23.9 美
元 /tCO2 當量; CERs 平均價格
(2007) 約為 15.6 美元 /tCO2 當量

資料來源:
The World Bank(2008),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08.
全球觀點:全球面臨問題
 如何穩定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大氣溫室
氣體濃度?
 如何促進全球合作減量?
 如何界定各國減量責任?以及如何有效管
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 如何降低減量成本?
 如何激勵綠色能源科技研發與創新?
全球觀點:碳交易的意義
 符合全球共同承擔與合作減量精神 ( 公約第三條
):
1. 有利分配減量責任 ( 穩定溫室氣體濃度 ) :奠立
京都議定書以及後續議定書協商的基礎
2. 執行成本有效政策與措施
3. 促進永續發展
 促進綠色能源科技研發與創新 ( 京都議定書第二
條)
1. 創造綠色能源科技的碳效益,提高經濟效益
2. 降低綠色能源科技投資風險
國家觀點:國家面臨問題
 如何達到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
(decoupling) ?
 如何維護國家競爭力與永續發展?
 如何調整能源與產業結構?
 如何選擇適當的政策工具?
 如何激勵綠色能源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
業?
 如何提高國民溫室氣體減量認知?
國家觀點:碳交易的意義
 達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目標
 降低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成本 (enforcement
cost) ,提高制度可行性
 降低溫室氣體減量遵行成本 (compliance
cost) ,維護國家競爭力
 創造綠色能源科技實質收益,減少政府對節
能與綠色能源科技研發補助,減緩政府財政
負擔
 落實全民節能減碳活動
企業觀點:企業面臨的問題
 如何降低減碳成本,維護產品市場競爭力?
 如何因應碳風險對企業股東價值的衝擊?
 如何提高碳管理能力,創造碳資產價值?
 如何降低碳限制對企業價值鏈衝擊?
 如何調適氣候變遷對產業經營之影響?
碳排放限制


•生產者 投入 操作 •消費者
產出
•供應商 •零售商
•配貨商

資料來源: Busch and Hoffmann(2007)

碳排放限制對企業價值鏈的影響
企業觀點:碳交易的意義
 碳是真正商品:重要「生產要素」與「有價
資產」 ( 金融商品 )
 創造企業多元碳管理機會:自己減量,或至
市場買排放權
 降低企業碳排放限制風險:提高企業碳資產
管理能力有利企業永續經營
 創造碳資產商機
問題與建議 (1/2)
1. 未來部門排放總量核配應建立部門減量潛力認定
原則與協商機制
2. 國際碳市場為「現在進行式」,而台灣碳市場為

「未來完成式」 ( 須留待溫減法通過,及第一階
段效能標準管制 ) ,應加速完成制度規劃與配套
措施
3. 產業部門是否直接推動總量管制與碳交易 (Cap
& Trade) ,而效能標準是否採行於建築物效能
、運具效能、及器具效能等,並以碳交易作為提
升建築物效能、運具效能、及器具效能的誘因機
制,擴大碳市場參與規模,提高碳市場效率 83
問題與建議 (2/2)
4. 現階段應加強計畫型減量誘因機制建構,例如提
高產業自願性減量誘因 ( 部門 CDM) ,推動住
商、運輸與農業部門減量誘因 (PCDM) ,作為
長期連結國際交易市場的準備
5. 建立電廠收入與售電量脫鉤機制新思維,將有利
於國家能源安全的提升
6. 溫室氣體減量需要投資大量資金,全球金融危機
影將響溫室氣體減量能力,已受到 UNFCCC 的
關切,政府在推動各項減量措施之時機
(timing) 選定將是一種「藝術」 (art)
84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