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修正增訂再版序

筆者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哲學概論》,原為筆者著作編號第
0554號 (到目前著作編號已達1680號),專書編號第34冊(目前專書56
冊);從民國76年(1987)9月初版問世後,到民國95年(2006),20年
間,已再版14次(全書507頁,31餘萬字)。其間因種種原因,沒有修訂
過。20年來,大學「哲學概論」這門課的教學,無論質上或量上,都有長足
的進步,應是修訂「課本」的時機了。
前面說的,此課本二十年沒有修訂,有種種原因:首先就是,五南版
本的《哲學概論》,出版之後,筆者就應聘空中大學,在中華電視臺講授
「哲學概論」這門課。為了編寫講稿,(全部課程54講,每講不多不少28分
鐘)。空中大學出版部,在民國83年(1994),出版了《哲學概論》(是為
筆者著作編號第0958號,專書第23本,全書444頁,25萬餘字)。
《哲學概論》空中大學版本,不在市面流通,五南版則流通市面。就質
和量雙方面來看,五南版似乎比空大版較為優越。
再來是:在哲學教育上,在臺灣首屈一指的是輔仁大學。筆者從臺灣
大學哲學教席提前退休後,曾轉任輔大教職。臺大和輔大的哲學同仁們,早
有志「合編」一套「哲學概論」教材,加上五南出版社幾十年來,不遺餘力
出版各類教科書,囑余主編此課本。於是有另一本《哲學概論》問世。時為
民國93年(2004)1月。此書雖由余主編,但撰稿人則集合了八位志同道合
的哲學工作者(有黎建球、關永中、尤煌傑、潘小慧、張雪珠、陳俊輝、謝
仁真、鄔昆如等人),全書576頁,34萬餘字。此《哲學概論》乃為哲學系
一年級同學作「入門」之用。同時,在同一「質」,「量」減半的《哲學入
門》一書,同時發行(全書371頁,17萬餘字),專為非哲學專業的大專同
學,作「共同科」的課本。
相形之下,民國76年(1987)9月五南版的《哲學概論》,較之於民國
83年(1994)的空大版,和民國93年(2004)1月的「合編版」,就有許多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哲學概論

不足之處。五南哲學主編,有意邀作者修訂再版此書,余亦樂意共襄盛舉。
是為序。

鄔昆如
於美國加州旅次
2007年正月七十四歲生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初版原序

坊問哲學類的書籍,《哲學概論》恐怕早已汗牛充棟,不勝枚舉了;而
其中更有不少翻譯外文(尤其是英文)的哲學入門一類的書本,充斥市場。
這種現象往好一方面去看,當然方便了許許多多的青年學子,使他們便於走
進哲學殿堂,而悠遊於哲學領域中,飽嘗智慧之果;但是,往壞處看,則是
眾說紛紜,使初學者不知從何入手,更對真假莫辨,甚至被導引到與哲學取
向相反的方向。不過,一般而論,哲學概論的書籍,多半是該作者研究有
年,或是教學多年的心得,將之筆之於書,把自己對哲學的體驗分享給後學
者;單在這意向純正的觀點上看,就非常值得稱譽。
筆者亦是研究哲學有年,而且亦有多年教哲學概論的經驗,因而亦願把
自己的心得提出來,與讀者分享。
傳統的哲學概論寫法,大多是著重「內容」的介紹,本書的重點,固
然有充足的內容,但重要的卻在「方法」上,引導學者去「思考」;亦即是
說,坊間大部分的哲學入門書,都在分門別類地「提供」哲學的「內容」,
而本書的特色,則是作者與學者一同來探討「為什麼」有這些「內容」;並
且,告訴學者要「如何」進入這些智慧的內容中。因此,本書的分章節,讀
者看得出來,並非機械式的平面展開,更非平頭主義的章節長短相若,而是
在解釋比較困難的課題時,運用比較多的篇幅;反過來,內容比較易懂時,
篇幅就自然減少。筆者的原意就是:設法引導初學者自己舉步,運用自己的
心智,走進哲學領域。
就因如此,本書說理部分多於引介部分;又,闡明問題的努力多於陳
列問題本身。還有就是:希望閱讀本書的初學哲學的人,不必強記書中的內
容,而是利用自己的理知能力,設法思考每一問題的來龍去脈。
因此,本書不給予「標準答案」(那是學者自身去思考問題之後,自己
要給自己提出的),而只負責提出走進問題的路線。其實,進入哲學問題的
路子很多,本書只是作者近四十年來所親身經歷的體驗,以及近二十年來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哲學概論

學生交談所獲得的比較便捷的途徑而已。
哲學──原是每一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如
何安身立命的學問;也就因此,哲學的入門書,並非給別人一種安身立命之
道;而是提供給讀者,自己親自思考,自己親身抉擇的一種提案。
還有一點要特別聲明的,本書的主要架構,即其思想入門的方式,很
大的部分是受到方師東美的影響,那是作者求學時代,在民國四十七學年度
的哲學概論課程,臺灣大學哲學系一年級時的筆記。筆者在臺大教書近二十
年,哲學概論課的總體內容和方式也都大致依照這架構講授。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熱中於大學教科書的出版,筆者也就樂意提供多年來
的教學心得,供其出版,以加惠學子,是為之序。

鄔昆如
於臺大學人宿舍
1987年9月1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次
修正增訂再版序 (3)
初版原序 (5)

引論──本書簡介 1
緒 論  3
第一節 哲學是什麼 9
第二節 哲學概論的方法 16
第三節 哲學和其他學問的關係 19
第四節 哲學分類 24
第五節 哲學的定義──回答哲學的第一個W:What is philosophy?
什麼是哲學? 27
第六節 哲 學 的 方 法 ── 回 答 哲 學 的 第 二 個 W : H o w t o l e a r n
     philosophy?如何學哲學? 31
第七節 哲 學 的 功 用 ── 回 答 哲 學 的 第 三 個 W : W h y w e l e a r n
     philosophy?為何學哲學? 34

第一部 知識論──哲學入門

引 論 39
緒 論  40

本論──知識論 61
緒 論  61

第一章 從主客的關係探討知識 65
緒 論  65
第一節 懷疑論 66
第二節 獨斷論(Dogmatism) 76
第三節 批判論(Criticism) 78
第四節 神祕論(Mysticism) 79
第五節 不可知論(Agnosticism) 81
第六節 相對論(Relativism) 8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哲學概論

第七節 類比法則(Analogy) 84

第二章 從主體看知識 87
緒 論  87
第一節 理性主義(Rationalism) 91
第二節 經驗主義(Empiricism) 110
第三節 經驗理性論(Empirico-Rationalism) 118
第四節 行為主義 123

第三章 從客體看知識 129
緒 論  129
第一節 觀念論(Idealism) 130
第二節 實在論(Realism) 147
第三節 現象論(Phenomenalism) 153
第四節 現象學(Phenomenology) 154
第五節 詮釋學(Hermeneutics) 159
第六節 新士林哲學 162

第四章 知識論的體系構成 165
第一節 從知識的分類看知識的起源 165
第二節 知識的起源 168
第三節 主客關係的建立 170
第四節 知識的構成 172

第二部 形上學──天道論

引 論 179
緒 論  185

第一篇 本體論(Ontology 存有學) 201
緒 論  202

第一章 從「量」的方面看宇宙 217
緒 論  21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
目次

第一節 一元論(Monism) 218
第二節 二元論(Dualism) 223
第三節 多元論(Pluralism) 226
第四節 一與多共存 229

第二章 從「質」的方面看宇宙 235
緒 論  236
第一節 唯心論(Idealism) 237
第二節 唯物論(Materialism) 244
第三節 心物合一論(Ideo-Materialism) 249

第三章 從「能」的方面看宇宙 251
緒 論  251
第一節 從無到有的奇蹟 253
第二節 潛能體系的構成 256
第三節 能與質的關係 259

第四章 神學(辯神學 Theodicea) 263
緒 論  263
第一節 神的存在 264
第二節 神的性質 265
第三節 神的活動 266
第四節 天人之際 267

第二篇 宇宙論(Cosmology) 269
緒 論  270

第一章 宇宙起源問題 275
緒 論  275
第一節 創造說(Theory of Creation) 276
第二節 流出說(Theory of Emanation) 278
第三節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 280
第四節 緩性的進化論(創造的進化論)(Theory of Creative
     Revolution) 28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哲學概論

第五節 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進化學說(三民主義的進化學說) 285
第六節 生成說(Theory of Generation) 286

第二章 宇宙結構問題 289
緒 論  290
第一節 二元宇宙(Dualism) 290
第二節 多元宇宙(Pluralism) 291
第三節 單元宇宙 292

第三章 宇宙生成變化的問題 293
緒 論  293
第一節 機械論(Mechanism) 296
第二節 目的論(Teleology) 298

第三篇 人性論 303
緒 論  304

第一章 人的起源問題 307
緒 論  308
第一節 創造說(Theory of Creation) 309
第二節 流出說(Theory of Emanation) 310
第三節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 310
第四節 創化論(Creative Evolutionism) 311

第二章 人的結構問題 313
緒 論  313
第一節 縱向的結構──靈魂和肉體 314
第二節 橫向的結構──男與女 315

第三章 人的活動問題 317
緒 論  318
第一節 頂天立地 318
第二節 此世與今生 319
第三節 彼岸與來世 3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1)
目次

第三部 價值哲學──人道論

引 論 323
緒 論  325

第一篇 價值哲學 331
緒 論  332

第一章 知識價值──真理論 341
緒 論  341
第一節 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誠」? 342
第二節 真理的分類 344
第三節 真理存在嗎?「誠」存在嗎? 346
第四節 如何找到真理? 348

第二章 倫理價值──善 353
緒 論  353
第一節 人性 356
第二節 善惡的存在 358
第三節 分辨善惡的能力──良知 361
第四節 自由意志 362
第五節 道德規範 364
第六節 人生目的 367

第三章 藝術價值──美 371
緒 論  372
第一節 美的創造 374
第二節 藝術品 377
第三節 美的鑑賞 379
第四節 美的批判 381
第五節 藝術品的保存與發揚 382

第四章 宗教價值──聖 385
緒 論  38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哲學概論

第一節 人性的超越 388
第二節 人性的極限 389
第三節 神聖與罪惡 390
第四節 神性 392
第五節 宗教制度 397

第五章 體系建立 401

第二篇 人生哲學 405
緒 論  406

第一章 人生哲學的歷史發展 415
緒 論  415
第一節 中國人生哲學的歷史發展 416
第二節 西洋人生哲學的歷史發展 419

第二章 人生哲學的內在涵義 423
緒 論  423
第一節 人的定位 425
第二節 人的意義 427

第三章 人生哲學的當代意義 433
緒 論  433
第一節 功名利祿 434
第二節 從人性到人格 436

第三篇 文化哲學 441
緒 論  442

第一章 歷史哲學 447
緒 論  448
第一節 傳統的歷史哲學 449
第二節 當代的歷史哲學 45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3)
目次

第二章 社會哲學 455
緒 論  455
第一節 傳統的社會哲學 457
第二節 當代的社會哲學 459

全書結論 465

參考書目 46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哲學概論

圖表目次
圖A   5 圖2-3  209
圖1-1  46 圖2-4  241
圖1-2  48 圖2-5  243
圖1-3  50 圖2-6  258
圖1-4  51 圖2-7 279
圖1-5  52 圖2-8  283
圖1-6  52 圖2-9  297
圖1-7  52 圖3-1  325
圖1-8  70 圖3-2  327
圖1-9  70 圖3-3  328
圖1-10 106 圖3-4  335
圖1-11 108 圖3-5  336
圖1-12 143 圖3-6  336
圖1-13 144 圖3-7  337
圖1-14 145 圖3-8  393
圖1-15 146 圖3-9  403
圖2-1  183 圖3-10 424
圖2-2  205 圖3-11 44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引論──本書簡介

在我們的生活體驗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上有頭腦,下有
良心,上面的頭腦可以認識這個世界,認識真假對錯,下面的良心可以去
「愛」,可以分辨是非善惡。因此一個人生存在世界上,生存的意義就是用
頭腦認識世界,用良心愛世界、愛人類、愛上帝,這上帝是指真、善、美的
代名詞。
所以知識的「真」、倫理的「善」、藝術的「美」、宗教的「聖」都是
哲學所追求的對象,因為所謂的哲學問題,就是宇宙和人生的問題。
凡是戀愛過的人都知道,自己的「他」或「她」,無論是眼睛看到的,
手觸摸到的,鼻子聞到的,口所親到的,心裡所感受到的,都是「愛」;同
樣地,很可能「真」、「善」、「美」、「聖」最後都能夠結合為一,成為
主觀的追求以及客觀的幸福相會合之點,這個點很可能是哲學家所謂的起點
和終點;當起點和終點合一之時,主體與客體也就合一了,天和人也合一;
人類的各種希望完滿之時,唯有相對無言的一種境界,也就是哲學所可以體
會,而無法言傳的一種境界。
哲學充實了生活,使生命更為豐富,可是應該注意的是,不可走進任
何一個派系之中,帶來生命的煩惱;哲學應該是宗教的宗教,能解脫一切的
煩惱,進入涅槃的境界,或者是進入天國的境界,它能夠使人「在此世」,
但是同時又能超度今生苦海,生活在自身精神平靜之中。「在此世,但不屬
於此世」能夠把「煩惱即菩提」的人生體驗,及宗教情操,運轉到人心內,
使每一個學哲學的人,四年下來都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乘願再
來」、「普渡眾生」的大志。
以上所提的是,一般性的人對哲學的感受,下面還要提的第二點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哲學概論

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是生存在天和地之間,以及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無
論是在天和地之間或者是在人與人之間,都有同樣的問題:「我們如何活
下去?」「我們如何做人?」的問題,是指自己如何生活得更好?如何更快
樂?如何更幸福?從這種對幸福與快樂的追求,由於「推己及人」的原理,
也會希望自己所親愛的人也有幸福,也有快樂,到最後,推展到希望全世界
的人類,大家都幸福,大家都快樂的境界。
因此透過生活必需的追求,我們能夠「發展」和「進步」的天性,這也
就是人類文明的產生,可是人類生存在文明之中,還要問「為什麼要生活下
去?」、「為什麼要生活?」、「為什麼要追求幸福和快樂?」,這就是文
化的問題。有人可以超越幸福和快樂而不活下去,選擇去死,他也可以克服
各種的困難和生活的衝擊而勇敢地活下去,慢慢地改善自己生活的環境,突
破自己生活的困難。
文明和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也可能導致偏差,比如說一個人飢餓的時
候可能去偷、去搶,可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哲學在這裡
的意義,是要指出更根本的問題,同時找出更基本的答案,使得人生存在宇
宙之中,解決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如何「安身立命」
的問題。最初哲學要問的是:如何去生活?還要更高一層地問:為什麼要生
活?它可以規定一些生活的規範,後面它也可以反省為什麼要有這些生活的
規範?這樣哲學的體系就可以建立起來了。
在哲學發展的兩千多年之中,人類是在這地球上唯一可以用語言表達自
己思想的動物,更可以用文字表現語言,所以思想、語言、文字成為三位一
體的東西,承傳古人的思想,發展現代人的思想,開展後代人的思想,因此
人類可以透過前人各種的作品,以及當代人各種的辯論,討論整個哲學的問
題,包括屬於整個宇宙和人生的問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引論──本書簡介

在本「緒論」中,學者可以學到:

一、哲學內涵的三史六論

二、學哲學的基本方法:從「知識論」經「形上學」到「倫理學」

三、了解「哲學是什麼」、「如何學哲學」、「為何學哲學」三大問

四、簡略了解哲學史的發展

五、透視「哲學概論」教法

六、了解哲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

七、獲知哲學進路:從「知識論」經「形上學」到「倫理學」

八、學得做哲學工作的幾個步驟

 
在臺灣的哲學系要修習「三史」、「六論」,而學習進程則是:從「知

識論」經「形上學」到「倫理學」。「哲學概論」就是要概括總體哲學,尤

其要指出學習進程。然後就是「哲學三大問題」:三個W:第一個W是What

is philosophy?「哲學是什麼?」第二個W是How to learn philosophy? 「如

何學哲學?」第三個W是Why to learn philosophy?「為何學哲學?」

緒 論
在哲學的引論中,我們探討了一些人生和哲學的基本關係,現在在緒論
中,我們要探討哲學在一些學問中的意義。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哲學概論

一、三史六論
                      

在哲學系的課程中,通常有三史六論,也就是指九門的必修課。因為就
哲學的對象而言,以它的問題的深和廣去看的話,可以濃縮為三種知識:知
物、知人、知天。人的知物,指的是了解這個世界,要了解世界,通常是以
自然科學的方法。人要知人,也就是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會發展倫理學、
人類學和社會學。人要知天,指人和天的關係,會發展宗教和神學。
但是無論是指自然科學的原理原則,或者是倫理的、人類學的、社會
學的原理原則,或者是宗教的、神學的原理原則,都可以用哲學的理論去
探討、去反省、去批判。也就因為如此,哲學被稱為「科學之科學」,也
就是「學問的學問」(Scientia scientiarum),它也被稱為「宗教之宗教」
(Religio religionum),它同時也被稱為「藝術之藝術」(Ars artium)。總
之,哲學一向被稱為「學問之王」(Rex scientiarum)。
「人」如何去認識世界、認識人、認識天呢?用根本的方法,從根本著
手,也就分成下面的「六論」:
1.邏輯
探討思考的法則以及推理的功能。
2.知識論
探討人如何去認識,以及認識的能力、認識的對象。
3.形上學
探討哲學的原理原則的問題。
4.倫理學
探討做人的基本規範。
5.價值哲學
探討人生存在世界上,追求的各種真、善、美、聖的價值。
6.哲學概論
把上面的哲學問題,做成一個體系來探討。
總的來說,最基本的立場,是「理則學」和「哲學概論」。「理則學」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引論──本書簡介

是哲學方法的陳述和分析,「哲學概論」是哲學內容的濃縮鋪陳。
哲學的方法和內容,就在一年級新生哲學系必修課的「理則學」和「哲
學概論」二門功課之中。其實,一所完整的綜合大學也好,一所專科學院也
好,全校學生在大一時,都應修習這兩門功課。因為,這兩門功課是哲學的
基本入門課程,而哲學是教人做人處世的基本學問。教育的最主要目的,也
正是教人做人處世。
分別說來,「理則學」教人用理性分辨真假對錯,而「哲學概論」除
了教人用理性分辨真假對錯之外,還要教人在倫理道德上,用良知去分辨
是非善惡,而督促意志去行善避惡。進一步說,「哲學概論」是「概括」
所有其他五論,由「知識論」入門開始,一步步進入「形上學」作為哲學的
「體」,再落實下來,到哲學的「用」的「價值哲學」、「人生哲學」、
「文化哲學」,哲學概論也就是有系統地,由哲學的入門,經哲學的體,到
哲學的用。完成人性做人處世的基本教育。
哲學概論所探討的一些對象,可以用下面的圖顯示出來。

  值

5價值哲學
宗教哲學
美學
3形上學
人道(境界)

  上

天道

  識

1邏輯

  理

2知識論 4倫理學
社會哲學

人道(實用)

圖A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哲學概論

透過邏輯與知識論,當作是求知的方案,這是哲學的入門。從哲學的
入門,可以探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和原則,這些原理和原則,也就是形上學
的主題,形上學因此就是哲學的「體」;然後從形上學落實到哲學的「用」
之時,可以落實到「人間世」,成為倫理學和社會哲學,這是講實用的,做
人處世的具體實用的學問。也可以往上發展,發展價值哲學、宗教哲學和
美學,這是講境界的,是人生擺脫煩惱和苦惱的方案。如果說知識論講的
是哲學的入門,形上學是哲學的「體」,那麼倫理學和價值哲學就是哲學的
「用」。
在另一方面,如果形上學是「天道」(其中宇宙論是研究「地道」
的),那麼價值哲學和倫理學就是「人道」。天、地、人三才的根本問題,
也是哲學研究和探討的對象。
至於三史的部分,哲學概論是哲學的橫截面,歷史是哲學問題縱的發
展。我們在中國研讀哲學,有三種哲學史需要加以研究。
1.中國哲學史(中國人研究自己祖先的哲學思想,當名正言順)
2.西洋哲學史(西洋哲學的發展史,研究得最有體系,吾人研究哲學,
有許多地方,方法上,內容上,要向西洋學習)
3.印度哲學史(在中國哲學發展中,從後漢開始,就有印度佛學的傳
入,開展了後來的隋唐盛世。中國哲學,從早期的先秦、兩漢之外,從南、
北朝、隋唐、宋明,一直到今天,都有濃厚的佛學思想融入在其中;不讀印
度哲學史,很難全面了解中國哲學史)
原來在好幾千年以前,世界上有好幾個大的文明古國,如埃及、巴比
倫、希伯來、希臘、羅馬、中國、印度等等,這些文明古國在世界人類歷史
的發展中,創造了許多的文明和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生活智慧。我們在哲學
概論中,或多或少地會提及它們對於人類的貢獻。
至於在我們中國所謂的三史六論,我們可以用主體的「行」、「知」、
「信」的哲學方法來概括。先秦哲學的特性是「行」,講求實踐,到了兩
漢以後,注重「知」的問題,隋唐時代是印度思想的東傳,此時走入了宗
教「信」仰的地步,宋明時代設法把「知」、「行」、「信」加以合一來探
討,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印度文化合一的表徵,清朝、民國時代,由於西方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引論──本書簡介

化的衝擊,我們漸漸地接受了西洋的文化。
所以中國現在所謂的哲學概論,事實上是包括了世界的哲學,比任何西
方大學的哲學系範圍要更為廣大。
我們在此可以加一點附註,西洋的文化或者是它的哲學發展方式,
如果同時以「知」、「行」、「信」的主觀意識概括的話,和中國比較起
來,並非完全相同。西洋起自希臘的「知」,經過羅馬的「行」,到中世的
「信」,近代、現代又回到「知」,強調以「知」為中心的哲學。
當然,我們在讀哲學概論的時候,會有一些困難,這困難是指我們如何
突破史的時間,走上哲學本身的永恆,如何能夠衝破中、西、印的空間,走
上思想原有的無限性;如此哲學中的三個大問題,在中、西、印哲學史的潮
流中,似乎各有千秋。
知識論以印度哲學最具深度,而西洋哲學則具體系;形上學以西方發展
到了極峰,中國古代的老子,他的道德經也有深度的思考,後來似乎沒有更
為發展和推廣;倫理學則在中國哲學中規模最大,也發展為一門相當有深度
和有廣度的學問。
修哲學概論的課程,以主體的我們看來,要有下面的準備:心胸開放有
如道家,如莊子所謂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自身的行為應該
像儒家,心內真誠,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境界;對所有的學
說都有佛家的虔誠,有「普渡眾生、乘願再來」的心願;處理問題,應持有
類似西方的銳敏思想以及體系化的方法論。

二、兩種本事:讀哲學應該有兩種本事
                             

1.走進問題之中去看問題
不容許先有偏見,不容許戴上有色的眼鏡看哲學,也就是不自欺也不
欺人;不自欺是指在語言文字方面足以讀懂第一手資料,自己不受騙;有學
問,不欺人是指不故意「以不知為知」,或者斷章取義,假藉哲學家之名來
宣揚自己的偏見,就是不騙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哲學概論

初步的工作,譬如要學西方的哲學,先要學好語文、希臘文、拉丁文、
德文、法文和英文等等,(修習西洋中世紀哲學的同學,如果能粗略認識希
伯來文,對研究希伯來的舊約聖經,亦將有莫大的幫助)。學中國哲學,應
該懂得先秦的文字,兩漢的書、隋唐的佛學著作,以及宋明的語體文、當代
的白話文。要唸印度的哲學,最好懂梵文,甚至更早的巴里文,最好也懂當
代的印度文。
2.在看清問題之後,還要走出來,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
不是圈死在問題之中,更不能「研究什麼、就崇拜什麼」,不是看見某
一位哲學家的書,就以為是天書或聖經,自己膝蓋一軟就易於下跪。
前面所提的是學哲學的本事,如果要做哲學家,要領導思想,還要有第
三種本事:
3.自己走進問題之中,看清問題之後,又要能夠走出來
不只自己走出來,又能引導別的迷途的人走出來,歸還他們原有的地
位,也就是指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四種危機:
當代研究哲學,至少有以下的幾個危機
                              

1.自己受騙
不懂第一手的資料,看翻譯的著作,好像吃了別人已經消化的東西。
2.騙人
不是介紹別的哲學或哲學家,也不是引導別人去思考哲學的問題,而是
把自己所有的人生觀或者是自己所以為的一種學說,灌輸他人,讓別人變為
自己的隨從,叫別人變為自己的信徒。
3.偏見
因自己的喜好而選擇了某一個專題,結果因為所選的專題太偏,使自己
限於井底之蛙。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引論──本書簡介

4.明星的崇拜
指對於哲學家的崇拜。我們在學哲學的時候,盡量不要使自己成為一個
哲學家,而要使自己成為第一個哲學老師。印度有這麼一個寓言:如果一個
乞丐向你乞討,我們給他一條魚,當然他會很高興,因為他有中飯可以吃;
但是,吃完飯以後,他還是一個乞丐,因為他的晚飯仍然沒有著落,所以當
一個乞丐向你要飯的時候,你不要給他一條魚,應該給他釣魚的工具,教他
釣魚的方法,這個乞丐才能受用不盡。
哲學家通常只給我們一條魚,而哲學老師通常教我們釣魚的方法。
以下開始正式談哲學概論的注意事項,以及進入哲學概論以前一些重要
的概念和名詞,以及一般的常識或知識,我們把它們羅列出來,使得我們進
入哲學的堂奧之前,先在心理上、知識上有一種準備。

第一節 哲學是什麼
    

一、字面上的意義
                        

(一)中文的「哲學」一詞
來自日本人翻譯洋文philo-sophia一詞而得〔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西化
的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之際,思想家西周(Nishi Amane, 1829-1897)創於明
治天皇六年,即公元一八七三年〕。
對這門學問,中國向來所習用的名詞,沒有清楚的界定,莊子天下篇
的「道術」,魏晉時代的「玄學」,宋明的「理學」、「道學」、「義理之
學」,章太炎所著〈國故論衡明見篇〉,以為日本人所譯的「哲學」不雅
馴,主張用荀子之言,譯為「見」。
荀子儒效篇的「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
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見」是在知之前,在聞之後的一門學問。事
實上,中國哲學一直要到「行」為止,而且「止於至善」,所以「見」並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哲學概論

見得能夠代表哲學的全部意義。

(二)西洋Philo-Sophia
1.柏拉圖弟子赫拉克來德斯( HραКλείδες ο Ποντικος , Herakleides ho
Pontikos,紀元前4世紀學者)最先用哲學家(Φιλοσοφος, Philosophos)這個
字,這字義φιλια是「愛」,σοφια是「智者」。愛智的字義就成為哲學,它
的內在涵義是「用一切去衡量一切」。
2.畢達哥拉斯(Πυθαγορας, Pythagoras, 570-469B.C.)用σοφοι(sophoi)
和σοφιστικοι(sophistikoi)來讚美神,畢達哥拉斯自稱對一切的技藝(τεχνη,
techne)都不懂,只是「愛智」而已,就是φιλο-σοφια(philo-sophia)。
他舉出一種譬喻,來說明哲學家的意義。他說去參加奧林匹克的人,
不外乎有三種人,一種是求名的,希望在比賽中拿到錦標;另一種人知道人
多,有生意可做,就去賣東西,是求利的。還有另一種人,他們並不想來拿
錦標,也不想來運動,亦不是來賣東西求利,而是只有興趣觀看別人比賽表
演。畢達哥拉斯說這第三種人才是哲學家,哲學家不思想那些只為實用的、
功利的問題,不是為了吃飯從事哲學的工作,只是為了愛慕智慧和求知才做
哲學的工作。
3.蘇格拉底(Σωκρατης, Sokrates, 470-399 B.C.)才正式用φιλο-σοφια
(Philo-sophia)一詞。他對Philosophia的意義界定為追求智慧、求知。在追
求智慧中,首先要了解到的是:知道自己的無知。也就因此,蘇格拉底界定
了他哲學的方法,首先用諷刺法,以思辯來說明對方的無知,迫使對方承認
自己的無知;然後再用催生法,導引別人對概念的了解以及對概念產生的方
法,然後獲得知識。
所以真正哲學的開始,是問及思想和存在之間的關係,設法指出這二元
的對立,又設法貫通這二元。在理論上,哲學設法分清思想和存在的不同,
認為它們相互之間有分別;可是實際的哲學工作,是想法結合這二元。
4.到了亞里士多德( Αριστοτελες, Aristotele, 384-322 B.C.)在形上學
中,徹底分清了τεχνη(Techne)與φιλοσοφια(Philosophia)的區別。前者是
今日所謂的科技技術,Philosophia才是哲學。技術是實用的,哲學注重理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1
引論──本書簡介

的架構。亞里士多德以為哲學的最高峰是「第一哲學」,也就是後人所謂的
「形上學」。
以上四種對於哲學的解釋,是著重對於「知」的問題,可以說是把哲學
界定為求知或者是愛智的學問。
5.西洋的哲學發展到希臘、羅馬之後,哲學Philo-sophia與道德 αρετη
(arete)拉上了關係,也就是說,哲學不但是愛智,而且還要實踐,這種著
重「行」的哲學,不再是求知或愛智,而是致知。
6.中世時代,對於哲學Philosophia這個字的意義,追隨了柏拉圖以及
亞里士多德,定義為追求萬物最終原因的學問;可是當哲學純粹以辯論、
思辯的方式單單去追求客觀的真理的時候,就把哲學貶為「神學的婢女」
(Ancilia Theologiae),因此中世的哲學比較注重信仰,以為知識的最高
峰,是導引人類達到信仰的層面。
7.近代的文藝復興以及啟蒙運動,又開始回復希臘以及羅馬的人文精
神,所以它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經驗主義的興起,回復古典,把哲學當
作是學問的總體,因此近代哲學的特性開始重「知」,開始把求知和愛智當
作是哲學的重點:就如費希特(J.G. Fichte, 1762-1814)把哲學當作「知識的
學問」(Wissenschaftslehre)。
黑格爾也是把哲學當作一門純粹的學問,甚至把哲學當作意識的經驗
(Erlebniss des Bewusstseins)。
8.現代:西洋的現代曾經受到實證主義以及唯物主義的衝擊,科學哲學
風從雲起,哲學由於科學的影響,走進運算和分析的危機當中,把哲學變為
技巧(Techne),比較重現實的一面。可是現代的哲學也有部分開始人心靈
的體驗,以為從存在的體驗,才能真正地了解哲學,也有一批哲學家主張探
討整體人類的文化,了解哲學的問題。
要注意的是,「哲學」的概念,並不同於其他的學問,比如它和數學、
英文並不一樣,數學、英文……等都由別的學問來界定,唯有「哲學」是自
己來為自己命名,因為其他的學問,事實上都包涵在哲學之內,哲學也就以
它自己的權利來為別的學問命名,而自己以為自己是「自生」的,也因為如
此,哲學的意義永遠隨著哲學的變化而變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哲學概論

二、內容上的意義
                        

上面我們已經把中西方對於哲學的字義加以介紹:下面要提的是關於哲
學內容的問題,我們以中、西、印三種不同的哲學來了解。

(一)中國
1.在中國先秦時代,從孔子的生到荀子的死,一共有三百年,在這三百
年之中,諸子百家興盛,他們共同的思想都是對道德的問題加以反省和推
動,使得人得以獨善其身成為君子,使得人能夠兼善天下成為聖人;在這
三百年來,可以說是著重道德,重「行」的哲學。
2.當中國的文化,到了秦漢大一統的時代,此段時期甚久,可以追溯到
荀子的死到肇僧的生,一共有六百年。在這段期間,哲學十分關心宇宙和人
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十分關心人的命運問題,尤其是人會死亡的命運,所以
發展了畫符、煉丹、算命、看風水的民間信仰。
3.這些信仰,表面上看起來是屬於實踐,事實上仍然是屬於「知」的
問題,為了解宇宙和人性,好對症下藥,如何使得人長生不老。這種思想,
很顯然的,違反了先秦的「行」,違反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所以當印度的佛學走進中國,中國的儒家和道家以廣大的心胸接受了它。因
為在佛教的教義之中,人要依恃自己的修行,才能夠走進涅槃的境界。「涅
槃」是要擺脫一切的苦惱,所以在隋唐的佛教時代,是信仰的時代。
4.到了宋明,從朱熹的生到王陽明的死,一共四百年,這四百年之間,
是新儒家的發展時期,也就是說,傳統的儒家接受了印度佛學的衝擊之後,
重新反省宇宙和人生的問題,而開展出一種「知」、「行」、「信」都能夠
合一的哲學體系。
5.從明末清初開始,中國接受了西洋的衝擊,清代的三百年以及民國的
九十多年,受西洋的影響之下,把知識當作文化的重心,哲學也多多少少受
到此種思想的影響,以「知」為重心。

(二)西洋
至於西洋哲學的發展方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3
引論──本書簡介

1.希臘的三百年,即從泰勒士(Thales, 624-546 B.C.)的生到亞里士多


德(Aristoteles, 384-322 B.C.)的死,此段期間發展了求知以及愛智的哲學思
想,從「知物」、「知人」、「知天」這三知開展了哲學的內涵。
2.羅馬時代,從亞里士多德的死(322 B.C.)到基督宗教的自由(313
A.D.),其間有六百年的時間,大部分探討的是倫理道德的問題,是講求
「行」的問題。
3.中世是希伯來宗教的信仰傳遍了羅馬的國度,使得希臘的哲學、羅馬
的精神以及希伯來的信仰相互融洽,主要的內容,是講「信」,探討信仰上
帝的問題。
4.到了近代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從文藝復興開始(1439)到黑格爾
的死(1831)有四百年,這段期間的思想是屬於復古的思想,回到希臘時代
以「知識」為中心的道路上。此種思想一直從黑格爾的死發展到今日為止,
有超過半世紀之久,都在發展知識的問題,當然,西洋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哲
學的影響不可謂之不大,不過哲學在知識論的探討上總有一個方向,希望透
過知識達到形而上的境界,然後在形而上的境界之中,找尋人生的原理原
則。

(三)印度方面
1.印度的思想,早在紀元前十五世紀到紀元前八世紀是天然神話的時
代,以梨俱吠陀經典為代表。
2.紀元前八世紀到紀元前五世紀是婆羅門教成立的時代,以夜柔吠陀和
奧義書為代表。
3.第三個時代是教派興起的時代,即紀元前五世紀到三世紀的時期──
佛學的思想起於此時,這些思想說明輪迴報應的觀念,用宗教的動機推動倫
理道德的實踐。
4.紀元前三世紀到公元六世紀,是佛教興盛的時代,此段時期相當長
久。
5.公元六世紀到公元十一世紀是婆羅門教復興的時代,此時期各派思想
蓬勃發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哲學概論

6.在公元十一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時期,印度教各派成立,回教也入侵印
度,形成一種宗教的綜合。
7.近代和現代,可以說是屬於西洋的殖民以及外來宗教入侵的時代,此
時印度開始生活西化,本土印度教的階級化以及西洋制度的入侵,使得印度
本身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期間,出現了幾個大的思想家,如:
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948)
泰戈爾(Sir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拉達克利斯南(Sarvepalli Radhakrishnan, 1888-1975)
等人,發揚印度傳統的文化,拯救印度脫離殖民文化的魔掌。
以上三種哲學的內涵,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站在人的內心去接受外在世
界的真實,可以透過知識,也可以透過倫理道德,乃至於透過宗教信仰,一
方面把握宇宙,一方面提升人生,所以哲學的意義以內容來定義的話,應該
是探討宇宙和人生的問題,解答宇宙和人生的問題。

三、智慧的意義
                       

因為哲學的字義等於愛智,智慧是什麼就決定了哲學是什麼。通常我們
在生命的體驗中,知道什麼是常識,常識的意義就是會用經驗,所以如果一
個人生活得很長,他的常識就會很豐富,因為他的經驗很豐富。可是常識並
非是知識,會用常識者是知識,知識更不是智慧,會用知識才是智慧。而哲
學所要探討的,不是常識,也不是知識,而是智慧。
1.希臘時代
在希臘時代,智慧是指知道自己的無知,是蘇格拉底所體會出來的。智
慧是知道觀念界,那又是柏拉圖想出來的,智慧是「第一哲學」,那又是亞
里士多德所體會出來的。
在中國的孟子指出「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這是以倫理學上、道德為
首的說法,荀子以為「是是非非謂之智,非是是非謂之愚」,這是站在知識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5
引論──本書簡介

的立場說明智慧的意義,莊子也說「然於然,不然於不然」,這是站在邏輯
的立場去理解知識的意義,同時把知識提升到智慧的層次。荀子的正名篇曾
經說過「所以知之在人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這也就足以證明上面提
及的說法,會用經驗是常識,會用常識是知識,會用知識是智慧。
2.西洋的中世哲學
希伯來信仰的輸入,說明智慧的開始是敬畏上帝(Initium sapientiae est
timor Domini,文雅的譯法是「智慧之道,造端乎畏天」),其實孟子也曾
經說過:「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因為希伯來的信仰,要利用希臘的「理性」,利用羅馬的「人本」來解
釋基督宗教的教義,所以中世哲學總是認為「敬畏上帝」是最高的智慧,以
為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人的生活、思想,都應該指向對「上帝」的把握
以及與「上帝」的合一。
3.到了西洋的近代
因為透過文藝復興,透過啟蒙運動,設法回復到古典的人文精神;也就
是說,西洋近代的思想家,設法跳過外來的文化思想,回復到古希臘,古羅
馬的人文精神。因此他們認為智慧是人類以理性來了解這個世界與人生,不
然就是透過人類豐富的體驗來經驗這個世界與人生。
西洋的近代,還有一個特性──批判,以為人的理性或經驗,都有極
限,應該回復到人的良知主體,以道德的主體性把握宇宙的真理,把握人生
的真理,覺得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內心,才是真正的智慧。
4.西洋到了現代之後
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及人面對自然科學的衝擊,加上工業革命之
後的整個社會型態的變遷,人類好像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生活,哲學有的時
候偏重於語言的分析,偏重於邏輯的思考,以為很銳敏的頭腦可以發展人類
的智慧,可以表現在物質生活的層面上,可以發展自然科學,可以「物競天
擇」。
不然就以自己存在的體驗,以為人生比我們自己理性所了解的豐富得
多,對人生的奧祕遠超過我們的理知,於是也有一些心理分析的學派、存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哲學概論

主義的學派,覺得真正地能夠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的行為才算是智慧。
哲學也就因此由西洋對於智慧的探討,也可以了解到,去認知世界是屬
於自然科學的智慧,去認識世界以上或世界之外的存在是形上學,知道如何
去生活屬於實踐的哲學或倫理學。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一種簡單的、通盤
性的了解,西方的希臘是講「智者」,智者在此是超脫了所有實用的東西,
是「愛智慧」,是藝術的最高峰,希伯來是講「先知」,是指「義人」,能
超脫俗念而事奉上帝,是宗教的最高峰,中國則講「君子」、「聖人」,
「君子」是講「獨善其身」,「聖人」是「兼善天下」,中國哲學是倫理的
最高峰。
可是無論是「智者」、「先知」、「聖人」或「君子」,都是人在這個
世界上,透過自己的智慧去生活,達到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二節 哲學概論的方法
   

我們在上文中提到哲學的根本意義,現在我們進入到哲學概論的方
法。「哲學概論」這個名詞其實也可以說是「哲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是導引人們走進哲學的堂奧,因此這概論應該包括三史六論的
全面,不應該偏向於任何的一種。
西洋在哲學概論的寫法以及教法,已有長遠的發展,綜括其歷史的演
變,有很多種哲學導論的寫法與教法,我們很濃縮地把他們分為下列五種派
系:

一、五種派系
                        

1.歷史派
把歷史用的各種哲學派系所提出的問題、解決的方案以及答案,都看成
是歷史上的事實,集合所有的事實,抽出其共同點,加以介紹,如此使學者
直接接觸到「哲學」,而自身對哲學有所了解,所以認為這是屬於歷史派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7
引論──本書簡介

哲學概論。
2.撮要派
撮要派的思想家用百科全書或辭典的方式,舉出哲學中所有的問題以及
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因為著重撮要,因而沒有體系和史的連貫性介紹,
而是提出一個個的問題,提出一個個的答案,讓學者自己去體會,自己去做
整理的工作。
3.系統派
用系統的方式,由淺入深,在不違反歷史事實以及撮要的原則之下,討
論各種的哲學問題,並且設法提出解決的方法。這個系統派是由作者把各種
的問題排列為入門的,內容的或形式的,把哲學加以分門別類的介紹。
4.名著選讀派
這派教哲學的人,認為要避免主觀的介入,所以選一些大哲學家的著
作,節譯出來,供所學者閱讀,使學者在閱讀哲學名著中領會到哲學的問題
以及領會出哲學的答案。
5某一派的哲學概論
有人有某一派的哲學觀點,以為自己已有一種哲學的創見,認為自己本
身有資格可以引導他人,於是自己提出自己這一派的哲學問題以及方法當作
哲學概論。
我們看了這五派的哲學概論之後,不妨在此探討他們的優點及劣點:

二、各派優劣
                        

1.歷史派的優點
歷史派從歷史縱的發展上,把所有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答案都當作事
實,都是前人思想的成果,非常具有參考的價值。
 歷史派的劣點
有許多的問題方法和答案都早已過時,而且過時到永遠不會再發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
哲學概論

如果在哲學概論的課程上討論,恐怕只是浪費時間。此派事實上,有「哲學
史」的功課可以勝任,用不著在哲學概論課程中探討。
2.撮要派的優點
把重要的問題、方法及答案,多花些時間討論,不重要的部分避免多花
時間,可以補足歷史派的劣處。
 撮要派的劣點
在問題上的選擇容易走入主觀,不易概論出哲學的問題、方法或答案,
遠不如專題研究在處理問題上的深入。
3.系統派的優點
給哲學的初學者一種思考的方法,使其有全面探討哲學的能力。
 系統派的劣點
如太注重體系的時候,易於走向理想,使得理想與現實脫節,注重哲學
與哲學之間的大同,而忽略了它們之間的小異。
4.名著選讀派的優點
可以直接接觸哲學家的著作,不需要經過第三者的介紹影響。
 名著選讀派的劣點
無法作概論的探討,因為事實上「名著選讀」一門課程可以取代它,而
且在唸名著選讀之時,如果用的是譯作,已經算是註解,而非原著。
5.某一派的哲學概論的優點
可以使得讀者認清某一派,乃至於可以自己有某一立足點。
 某一派的哲學概論的劣點
由於有自己的某一立足點,嚴格說來,這也是此派的缺點,因為這已經
不是概論,而是某一學派的導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9
引論──本書簡介

三、系統派
                      

所以目前的哲學概論,最能運用的,大概還是系統派,就是以系統的方
法,把哲學的問題分為幾個大的部門,而從幾個大的部門裡,特別注重具體
的問題,以及現代人對於這哲學問題提出的背景,以及解答的方案和能夠達
到的結論。
我們採用系統派的哲學概論的理由,是因為在哲學的課程中,它再也沒
有第二次出現的機會,在其他的三史六論中,也唯有以哲學概論用比較有體
系的方式討論整體哲學的問題,也就因為如此,它才真正地稱為「概論」。
當然,系統派的缺點,我們在前文中已提及,如果太注重體系的時候,會走
上理想而忽略現實之嫌,為避免如此,我們也提及各派之間的小異。

第三節 哲學和其他學問的關係
  

我們在前文中已經提過,哲學的對象,是要以智慧的眼光看這個世界,
看人生,而且,這慧眼所看見的,不是事物單一的表象,不是某事某物的呈
現,而是事物的真象,尤其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連繫,在整體的問題中看個
別的問題。用簡單的話來說,其他的學問都是「個別的」,討論某一特定對
象的,討論某一種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它不會包括整體的學問,而哲學則追
究「學問的學問」(Scientia scientiarum),它要研究整個宇宙和整個人生的問
題,當然,在討論每一門學問的時候,要了解到每一門學問都是自己那一門
學問的權威,不許越界,也就是說,每一門學問,有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
內容,有自己的結論,而不能由別的外行人來了解,但是哲學卻不是如此。
哲學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智慧,對宇宙和人生的了解和體驗,所以哲
學可以批評所有學問的基礎。譬如一個原子科學家在製造原子彈的時候,他
的注意力盡可能地百分之百地放在技術上的突破,如何使得原子彈爆破,但
是哲學家可以站在整體的宇宙和人生的問題上,去問發明原子彈或製造原子
彈是否有倫理道德的意義。因為哲學不但問及人與世界的自然科學的問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哲學概論

而且也問及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的問題。
一個人可以沒有製造原子彈的技術,但卻不能不會做人。
我們現在分別以下列幾種學問和哲學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一、哲學與自然科學的關係
                           

我們知道自然科學是透過個別的現象研究事物的原理和原則,然後設法
實用,是人與世界的關係所發展出來的,也就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這關係
就是「知物」,然後是透過「知物」去「用物」,去「宰制物」。當然自然
科學的特性,是指出「事實如何」的問題,自然科學要求的是事實,從事實
所得出的原理原則,隨時可以修改原來的原則。
哲學所討論的是本體,是普遍的、理論性的,是人與世界,人與人以
及人與天的關係所發展出來的。它不是問「事實如何」,它要問「為什麼」
有這種事實。我們在此可以舉出一個譬喻,在英國十九世紀的時候,在這之
前,西方人都以為凡是哺乳動物都是胎生動物,可是當進化論的一些科學家
到了澳洲,發現澳大利亞有一種動物叫作鴨嘴獸,雖然,牠們是卵生的,不
過當卵孵化之後,母鴨嘴獸又餵奶,牠們又是哺乳的。這樣,科學的事實推
翻了「凡是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原理,科學家處理這種問題,很清楚地要
修改那個原理,並不是所有哺乳的動物都是胎生的,也有卵生的。
但是相反地,在哲學或者道德、倫理學之中,我們也有原理原則,比如
「母愛子」,如果我們調查世界上那麼多位媽媽,也許可以找到某一、兩位
媽媽確實不愛自己的小孩,這個「母不愛子」的事實,是否讓哲學家或倫理
學家去改那個「母愛子」的原理原則,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愛小孩子?
其實不然,倫理學家仍然堅信「母愛子」的原理原則,而設法輔導那些不愛
小孩的媽媽愛自己的小孩子。
哲學比較講求原則,而自然科學比較注重事實。也就因為哲學與自然科
學在原則與事實上的運用重點不同,在西方開始的時候,學問並沒有分門別
類,一切的學問好像都可以稱為「哲學」,因為事實和原理並不相同,所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1
引論──本書簡介

西洋的學問慢慢地分類,最先離開哲學獨立的,就是醫學,因為醫學最主要
講求生理的關係,生理的病痛是否很快可以醫好,可以用實證或檢證的方法
去看理論的對錯,所以它並非強調理論的原理原則,而是強調效果的好壞。
醫學脫離哲學獨立之後,緊跟著是數學。數學並不研究物的實在性,而
是研究物質的「量」,而希望離開「質」,只是在「量」的問題上討論。尤
其到了中世,做學問的人要成為學者的必修科目中,有算術、有幾何。算術
是講「數」與「數」之間的關係,以及人的思想和數目之間的關係;幾何是
講人的感覺和空間之間的關係,人的心靈如何把握住空間,如何能夠測量出
距離等等,這些都是以「質」和「量」的問題來處理物質世界的基本,有了
這基本,數學才成為科學之母,發展所有的自然科學,加進了「質」之後的
學問。
從自然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發明了玻璃,並用玻璃發展了望遠鏡和顯微
鏡之後,物理學也開始離開哲學,因為物理學真正地研究「質」和「量」,
研究物理結構中的機械模式,而用不到以哲學的原理原則的方式去處理,更
用不到說明科學對倫理道德的關係。
然後是生物學離開哲學,雖然生物學似乎比較脫離人的精神價值,事實
上,它還是在物質變為生命的整個變遷的過程上,理解人文世界的創立,無
論舊約或新約上的創造說,或者是當代的自然科學家所發明的進化論,其實
都是說明人在物質世界中的超越性,人是整個自然世界上的萬物之靈。
以後是心理學,心理學是最近才離開哲學的一門學問,它要了解人類慾
望,人的行為與本身思想的關係,這種關係要說明人的精神,一方面受到肉
體或環境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有他的自由,能夠發展出超越物質、生理
的現象。
所以從以上提及的這些關係中看來,說明了哲學與自然科學之間有一
段相當大的距離,不過也有相當多可以銜接的地方。因此在哲學史的發展之
中,常常會有幾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出哲學與它們之間的關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2
哲學概論

二、哲學與其他學問的關係
                           

1.第一種指出哲學是「學問的學問」(Scientia scientiarum)
也就是說明哲學是所有學問的總和,哲學是各種科學分析的基礎,是各
種科學綜合的功用,它至少可以貫通所有的科學,比如數學中的「數」究竟
是什麼?它是如何構成的?物理學中的「物質」是什麼?它的概念是如何構
成的?生物學中的生命是什麼?生命又如何產生?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是哲
學所提出的,也唯有哲學提出答案。所以我們幾乎可以說,科學的發展是依
據哲學的理論,當然哲學也接受科學研究的成果。
2.哲學的第二種特性就是「宗教的宗教」(Religio Religionum)
在近代,有人以為科學可以代替宗教,甚至有人更進一步地認為科學
可以打倒宗教,但是我們如果讀讀人類的歷史,人類根本上在整個歷史演變
上,都和宗教信仰有關。科學最昌明的地方,也有宗教的存在。
當然,宗教的發展史和神話有關,不過宗教和詩歌也有密切的關係。
哲學在宗教的情勢上,可以使宗教不致於走上迷信,而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去
理解它的教義,去選訂教規,執行教儀,活出宗教的情操。如果說哲學注重
理性,宗教就比較注重人的心靈,人的理性追求真理,可是人的心靈所渴望
的是幸福和永恆,幸福和永恆在宗教的表達上,就是「天堂」或是「極樂世
界」。這種人心的追求,確實是人心的一部分,哲學利用自己分析和綜合的
能力,可以使得宗教更趨純淨。因此沒有哲學基礎的宗教,是比較迷信的。
宗教崇拜的對象,是哲學探討的主題,宗教所崇拜的虔誠的心境以及
宗教所要得到的目的,可以由哲學來探討。但是,哲學本身並不能夠代替宗
教,因為宗教是要滿足人的心靈的追求,可是哲學是滿足人的理性的運作,
哲學訴諸於理,而宗教訴諸於心靈。
因此,哲學可以幫助宗教,使它合理化,可是宗教也可以提升哲學,使
得哲學可以面對人的極限之外的一些問題有所了解,譬如死亡之後的生命問
題,或道德中的輪迴報應的問題,或是人生存在現實世界中的痛苦、煩惱、
罪過。如何去淨化它們,成為理想世界中的「天堂」或「極樂世界」。所以
宗教具有推動人去行善避惡的動機,而哲學理性化宗教的情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3
引論──本書簡介

3.哲學的第三個特性是「藝術的藝術」(Ars Artium)
哲學本身是透過冷靜的頭腦,也就是透過客觀的理性去了解宇宙和人
生,在這種理解之下,內容是冷酷的。藝術恰好是相反的,恰好超越了哲學
的冷酷,藝術可以用哲學的理想加上幻想,如果說哲學有如北極,雖然有
光,但是沒有溫暖,可是藝術可以說是在光之中加上熱。
所以無論是但丁的神曲,或者是歌德的詩歌,或聖經、佛經等等,都能
夠以地獄的可怕形象,襯托出天堂的極樂世界,讓人類在心靈的追求之中,
有一個歸宿。「美」一向是人生一個很高的境界,不但是科學沾不到這個
邊,哲學也說不出它的所以然,所以只有藝術家可以表達出「美」的形式,
對「美」的鑑賞。但是哲學在這一方面,可以釐清藝術可以達到的境界以及
藝術出發的地方。
也就因此,如果把本身賦予熱情,但是沒有體系的藝術,用哲學系統的
思考去釐清的時候,那麼藝術本身的價值也不一樣,哲學也透過藝術,提升
人的精神價值。
上面所提的,不管哲學是「學問的學問」,「宗教的宗教」,「藝術的
藝術」,其實都是說明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在從事哲學的工作之
時,一方面有科學學問的方法,一方面有宗教的情操,另一方面又有藝術的
才情和境界,因此哲學本身對一個哲學家而言,是能夠以哲學的眼光,使得
自己的存在成為有學問的、有宗教的、有藝術的境界去豐富自己的心靈。
哲學在科學、宗教、藝術三種學問的比較之中,它們是屬於相輔相成
的,它的表現,譬如在世界各民族的建築上面。在我國的佛塔,呈現出人和
自然的合璧,所以在深山中建一佛塔,呈現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綠色通
常表示葉子,紅色表示果實,而「萬綠叢中一點紅」正好表示出人的心靈在
自然世界中的成果。
西方的建築,如羅馬式的建築是圓頂,人如果走入教堂內,感覺到上帝
保護著自己,有一種安全感,一種依賴的宗教情操;西方的哥特式教堂是尖
頂,柱子是多角型的,從上到下,使得人走入哥特式的教堂,有一種舉心向
上的情操,向上天禱告的精神。乃至於埃及的金字塔,表現出它的永恆和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4
哲學概論

大,埃及把會腐朽的化為不朽,把時間化為永恆。
所以,我們認為哲學這門學問,都是要幫忙人如何從平凡人變為超人,
如何使得人在苦惱之中解脫,使得人雖然生存在塵世之中,但是卻不是消極
地逃避現實,設法化解現實中的苦惱和災難。因此哲學這一門學問,除了可
以利用科學的或學問的成果改善日常生活之外,尤其能夠在藝術的情操之中
提升自己的心靈,以宗教的情操淨化自己的心靈。

第四節 哲學分類
   

從前文提過的三史六論之中,我們知道哲學的兩大部分,就是理論的哲
學和實踐的哲學。理論的哲學可以分為入門的知識論以及屬於哲學的「體」
的形上學;實踐的哲學,是指所有的價值哲學。有人以為哲學應該從價值哲
學實踐開始,這是所有屬於倫理道德的文化體系的主張,認為「行」要比
「知」來得重要。也有人以為應該以形上學的原理原則當作哲學的開始點,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並不是從他的行動中去了解他的人格和人生觀,而是要
從他的觀點去窺知。形上學變為哲學的「體」,也就由這種思想所導引出來
的學派。
但是我們覺得「真、假、對、錯」是首先要分辨清楚的,也就因此,知
識論應該是哲學的入門。「真、假、對、錯」分清以後,才可以斷定「真」
是什麼,「對」是什麼,然後才可以有人生的規範,再落實到實踐的部分。
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他所做的事應該是透過理性的行為,因為這是人的行
為,不是禽獸的行為,不是直覺的行為。所以當我們討論價值哲學或者是形
上學的時候,在這之前,就應該先討論知識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哲學概論
中,首先要注意知識論的問題,然後從知識論漸漸地進入哲學的「體」,再
到價值哲學的「用」。
以下分別引述哲學的三大類: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5
引論──本書簡介

一、知識論
                      

知識論是哲學的入門,而知識論本身亦有入門,就是所謂的理則學。理
則學討論思想的法則以及存在的法則。思想有思想的法則,這是從亞里士多
德開始的一個大發明,存在也有存在的法則,思想的法則和存在的法則連在
一起的時候,人才有知識。
比如說我們人天生就具有五官──耳、目、口、鼻、手足,在這個世界
的呈現方面,亦有五種特性──聲、色、香、味、觸,這五種特性恰好和我
們認知的感官相對應,耳朵對應聲音,眼睛對應顏色等等;如果外面沒有顏
色,我們的眼睛就無多大作用了,相反地,如果我們沒有眼睛,對於外在的
顏色就毫無知覺,所以這種存在的法則和思想的法則可以互相貫通的時候,
才是知識,這是知識的入門。
在討論知識的入門之時,整個理則學的法則問題,怎麼去思想,怎麼
有概念,又如何以概念組合成判斷,又如何以判斷去推論,這是屬於整個理
則學的範圍。因為理則學又是哲學另一種的入門方式,它通常和哲學概論並
排,所以我們在哲學概論中不多談理則學的問題,而直接進入到知識論的本
論,通常翻譯為「知識學」(Epistemology)。
知識學討論人知識的起源、知識的發展以及獲得真的知識的方法等等,
它要討論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它也要單獨地討論主體的性能,討論客
體被認知的可能性。從知識論的本論,再往後推就有一個結論,就是「真
理」。因為我們從事知識的工作,就是要知道知識的真相是什麼,也是哲學
中要探討的問題,而且是緊跟著知識論之後要探討的問題。

二、形上學(Metaphysics)
                          

形上學也可以稱為「天道論」,因為它是哲學的「體」。形上學這個名
詞,原出之於易傳中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上學是討
論天理、人理、事理和物理的一門學問;不管是天理、人理、事理或物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6
哲學概論

最主要的是討論整個原理,即宇宙存在的原理原則以及人生存在的原理原
則,都要在形而上的學問中討論。
形上的問題,在傳統的哲學好像從來沒有被懷疑,但是到了當代英美的
學派,認為形上學好像值得懷疑,無論如何,形上學是哲學的一門功課,通
常分為二個部分:一個是本體學(Ontology 或譯存有學),另一個是宇宙學
(Cosmology)。本體學是討論存在的最後的一個東西,就是我們今日所謂
的「存有」;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接觸到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說是存在,
可是所有的個別存在,最後是屬於「存有」。這也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
觸到的一些小東西,即英文中所謂的beings。
這些小的beings在思想的抽象中,有一個大的Being。所有小的beings都
屬於這個大的Being,這就是傳統哲學中所謂的本體論中的基礎。

三、宇宙學(宇宙論)
                         

至於宇宙學或宇宙論,是屬於一個特別的形上學,一方面討論世界,也
討論人,也討論神。討論世界的時候,有宇宙論(Cosmology),有心理學
(Psychology)討論人,有原神學(Theodicea)討論神。
在宇宙論之中,討論宇宙起源的問題,宇宙變化的問題,或者是討論
在宇宙中物質的存在,有生命的存在,有意識的存在,有精神的存在。換言
之,有各種不同存在的層次,而每一存在的層次的性質又如何。當然,無論
形上學、知識論或價值哲學,到最後還是人如何在世界上做人的問題。人在
這個世界上又是占了什麼樣的地位?他的來源如何?他的去向如何?他在這
個世界上又應該怎樣做。也即是問及「生從何來」、「死歸何處」、「應作
何事」?
所以這樣從天道或者是天理、物理、事理所得出的,就成為規範,而人
生的思想、行為就得依照這個規範去做,這就成為價值哲學的部分。價值哲
學也就是人道論。人道論所討論的價值,可以討論知識的價值──「真」,
可以討論倫理道德的價值──「善」,可以討論藝術的價值──「美」,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7
引論──本書簡介

可以討論宗教的價值──「聖」。「真、善、美、聖」的價值是人生追求的
最高峰。
我們求知的目的就是要知道真相,可是求知只是知識的一部分;我們
人除了知識之外,還有更大的部分,我們也希望自己有自身的完美,所以有
倫理道德要我們行善,使得自己成為君子或聖人。另外在苦惱的世界上,
我們也要提升自己的精神,所以有所謂的藝術和美,人生的美感,從人的愛
美之心開始,無論是穿衣、髮型或住宅,都要講究藝術;然後還有宗教的神
聖,面對人的死亡,面對所有的苦難,人如何去理解?又如何去超脫?所以
「真、善、美、聖」的價值,可以說是在人道論中,尤其是著重倫理道德的
部分中。在實踐的部分,人又如何利用在形上學中所理解到的天理、人理或
事理,利用這些理導引到倫理,導引到人和自己的關係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關
係?
因此,哲學在分類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是整體的,從這整體分類的模
式中,我們可以進入下一節中的哲學的定義。整個的哲學概論,不外乎三個
問題──吾人可以用三個W來展示:
1.什麼是哲學?是第一個W,是What:What is philosophy?
2.如何去學哲學?是第二個W,是How:How to learn philosophy?
3.為何要學哲學?是第三個W,是Why:Why we learn philosophy?
在這三個問題之中,什麼是哲學要界定哲學的內容;如何學哲學是要
界定哲學的方法;為什麼學哲學是要解釋哲學的功能或哲學的功用。這是三
個大的問題,以下進入這三個大的問題的討論章節。前文所提的屬於導論性
質,以下所言是真正的緒論部分。

第五節 哲學的定義──
回答哲學的第一個W:What is
philosophy?什麼是哲學?
      

我們從前面的導引,大概可以用很濃縮的方式,給哲學下一個簡單的定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8
哲學概論

義──凡針對宇宙和人生的問題,根本地從種種方面著想,徹底地給予種種
可能的解答,就是「哲學」。以下針對這個定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加
以解釋。
我們說宇宙的問題就是宇宙論,宇宙論所解答的,就是我們要知道什麼
是天理,天理是何物?整個宇宙是如何生成的?如何發展的?宇宙如何發展
和進步?它的起源是創造的或是進化的?或者是又是創造的又是進化的?宇
宙的所有生成變化是有目的的或者是機械的?換言之,宇宙是一個死的機械
式的東西,或者它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體呢?這件事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宇宙
是機械的,那麼人從宇宙中成長出來的也不過是機械,人也只不過是一堆碳
水化合物,後面我們就很難導引一種正確的人生哲學。
所以這個宇宙問題,在哲學上我們必須了解它是人生的一個大的環境,
然後從這個大的環境,更進一層的問題,就是宇宙問題中的本體論,即所謂
的「存有學」(Ontology)。「存有學」是整個存在的根本,它究竟有什麼
本質?有何性質?有何樣態?本體的體性相的問題,我們因為要問這個世界
的量是屬於「一」或是「多」的?它的質是屬於「心」或是「物」?也就是
它是屬於精神的或者是物質的?我們探討過這些問題之後,大概可以了解到
人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什麼目的?人要如何去生活?
因此在定義中,針對著宇宙問題,緊跟著就是人生的問題,人生的問
題,一開始就是知識的問題,人憑什麼能力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們有什麼真
理的判準?證明我們所認識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證明我們的判斷是對的,
不是錯的?在知識上,我們要討論人的認知的可能性,它的起源、根本以及
它的分類,所謂的真理的判準,當然是屬於「知」的部分。
人除了「知」之外,還要去「行」,如此從知識論才會走上倫理學,倫
理學要討論道德有什麼意義,人生有什麼意義,也就是說,人生的問題中,
人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人現在應做何事?所以如果說知識論求「真」,倫
理學就是求「善」。人生問題中還有藝術,藝術是自我存在的一種存在,要
把一切用形式的模式去美化。最後還有宗教,討論整個心靈的歸宿,如何追
求人生的完滿。
至於「根本地」這字眼,與它相反的是「表面」,表面地討論問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9
引論──本書簡介

比方說討論宇宙論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科學去研究,科學是用實驗,或者是
透過感官的一種實驗,科學所研究的世界,可以說是人和石頭是一樣的,
是由分子或某些東西構成的,甚至可以指著一個人說:「這是一堆碳水化合
物。」可是如果說從根本上去看,那麼人就不是一堆碳水化合物而已,在碳
水化合物之內還有一種更深遠的存在。
同樣地,從外表上去討論人生,可以從心理學去研究人的行為動機或
者是社會的行為,乃至於從人類學的觀點研究古代的一些原始人的文物等
等。但是根本上我們要透過,利用種種的科學,還要超越所有的這些科學,
再往深一層地追求事物的最終原因。比如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當他看
到一張桌子的時候,他會想到這張桌子內在的兩種原因,如「質料因」,說
明每一張桌子都是由質料構成的,可是質料並非桌子,質料需要形式去超度
它才會成為桌子,形式也不是無緣無故地去超度一張桌子,這又需要木匠依
照桌子的樣子,利用桌子的材料去做這張桌子,所以桌子除了它內在的「質
料因」和「形式因」之外,它還要外面的「形成因」。可是我們更進一步地
談,不是木匠要做這張桌子,他為什麼要做這張桌子?而是有人訂做或者是
木匠做桌子是要出售,他是為書桌或講桌之用,所以桌子的用是一個目的,
因此「目的因」是所有這些因的最高部分,也是一個最根本的解答方案,當
我們問這張桌子為什麼存在的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答案。
我們並不能簡單地解釋,因為有三夾板,所以有這張桌子,桌子是怎麼
樣的存在,我們可以說有三夾板這樣的形式,但是問為什麼這樣的存在,單
是回答有三夾板這樣的形式是不夠的,必須還需要人去做它。人要做這張桌
子,必然有一個目的,所以桌子之所以為桌子,不單只是有三夾板的材料,
有桌子的樣子形式,而且應該有外在的原因,有木匠,有目的。
從根本上去看哲學的問題,也就可以從這些原因的探討去說明某一東西
為什麼存在。
接著解釋所謂的「種種方面」等字,用我們認識主體的所有能力,針對
問題做分析、綜合、深思、冥想。分析也就是指我們的頭腦,與生俱來可以
細分問題,分成很細很細的問題,然後一部分一部分地討論。綜合是把所有
細分好的問題重新組合起來,把小問題附在大的問題上探討。所謂的深思,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0
哲學概論

是要把問題看得很深,好像海水越深的時候,就會越藍,乃至於帶黑的藍,
也好像空氣和水一樣,原本是無色的,但是越遠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是蔚藍
的,表示任何的問題看得很深的時候,它的意義就會越來越深遠,這也就是
說,不能夠看事物的表面。冥想是把問題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外到內,
從內到外做深刻的分析,徹底地綜合來研討問題。
這「種種的方面」字眼,還有另外一個面向,也就是把每一個問題要連
帶其他的問題一起看,不能夠把某一問題孤立起來。
「徹底」的字眼,意思是指不但是透過科學的知識,它也需要透過日
常生活的常識,乃至於透過我們可以體驗到的智慧,所以每一樣的事情,可
以看到最深的地方。「徹底」字眼的相對就是「馬馬虎虎」、「差不多」,
這是不求甚解的,比如我們學幾何課程的時候,很容易地會以傳統的模式思
考,我記得小時候唸數學的時候,課本上告訴我們由點構成線,由線構成
面,由面構成體。可是如果我們很徹底地思考的話,會發現這一類的定義很
有問題,因為點的意義是沒有長度,沒有長度的點無論如何相加,應該不會
變為有長度的線;同樣地,線的定義是沒有寬度的才叫作線,有寬度已經是
面;那麼沒有寬度的線無論如何地重疊,也不會變為有寬度的面,線就不可
能構成面。更進一步,面的定義是沒有高度的。無論如何去重疊沒有高度的
面又如何成為有高度的體呢?
所以點、線、面、體,事實上是各個獨立的,人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
體,才把它分為點、線、面,當作是思想的進程,並非真的物體的結構,在
世界上存在的東西,都是體;點、線、面只是在我們頭腦中,為了了解體,
才把它解剖之後作為思考的運用。
至於「種種可能的解答」等字眼。這裡所謂的解答是針對問題,問題在
英文中分為二個不同的面向:一個是「問」(Question),與「問」相對的
是「回答」(Answer),但是在哲學上,問題不單單只是「問」,而且還是
Problem,這Problem所要求的不是簡單的「答案」Answer,而是Solution「解
答」。所以不只是「答」,而且要「解」。
這「解」和「答」,對於某一課題而言,說明人心裡的疑問,能夠得到
答案,對一個切身的問題,能夠有一個處理的方案。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1
引論──本書簡介

「可能的解答」,意思指的並不是絕對的答案,因為世界上有宇宙和人
生的問題,很多很多並非是絕對的,並非是一定的;所以我們對問題的答案
的提出,也應該給予開放,讓許多可能的解答都可以提出。哲學最重要的是
尋找問題,提出問題,它並不一定要馬上提出解答。不過,縱使現在不能夠
提出解答,後代也可能由於前人經驗的累積,或許可能提出一種答案,有時
候對於某一課題有許多的解答,有的時候當面對著這些課題之前說一句「不
知道」,很可能是一個最好的答案。
人生在宇宙之中,會碰到很多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需要
種種的解答,甚至是種種可能的解答,因為有種種的問題等待解答,宇宙之
謎和人生之謎需要不斷地追求,永遠地追求,要知道宇宙和人生之謎是現世
的,是我們現世的智慧無法完全解答的,永遠無法猜透的,因此世界上大的
哲學家都有一種格言,如孔子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如蘇格拉底和畢達哥拉斯認為他們一點技巧都不通,只是「愛智」而已,如
釋迦牟尼在悟道之後,仍然以為沒有把一切說出來。

第六節 哲學的方法──
回答哲學的第二個W:How to
learn philosophy?如何學哲學?
    

哲學的方法是要研究如何解答哲學的問題。哲學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把哲
學看成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學問,就這個面向來討論,可以分為三種哲學的方
法:

一、方法一
                      

分為四個步驟:
1.站在哲學之外看哲學,這是哲學史的研究。從哲學史的發展之中,我
們可以把前人思想的進程,好好地複習一遍,古聖先賢如何去面對問題,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2
哲學概論

何給予問題的答案,他們又如何照著這些答案生活,他們生活之後得到什麼
樣的成果;在這些歷史之發展中,我們可以說是站在哲學的外面探討哲學裡
的內涵。
2.進入哲學的問題之中看哲學,前面提及的歷史的發展,是哲學縱的面
向,現在進入哲學的問題當中看哲學,是哲學的橫切面。我們把哲學的內在
涵義,以專題的方式,比如它的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或價值哲學,乃至
於它的宗教哲學、藝術哲學、科學哲學等等專題。
3.在探討了哲學的每一個專題之後,自己還要走出來,不可以困死在哲
學的問題之中,這也就是哲學的當代意義。有的人十分不小心,研究了什麼
就相信了什麼,研究尼采,就以為尼采是最偉大的哲學家;研究美學,就以
為美學是哲學中最高的學問。研究哲學的態度不可如此;進入哲學的問題之
中,還要再走出來。不要受到某一哲學家或某一個問題的包圍。
4.再進一步地,如果某人想做哲學家,不但只是要走前面三個步驟的路
途,不只是站在哲學的外面看哲學,也不但進入哲學之中看哲學,也不只是
自己走出問題之外,同時導引他人不要困死在哲學之內,要帶別人從問題之
中走出來,換言之,要有相當客觀的精神,要有相當創造的能力,要有相當
的領導的能力,把自己的哲學建立起一個體系,也讓他人透過自己的方法,
跟著自己的步驟,走進哲學的殿堂。

二、方法二
                      

第二種方法是透過科學去認識宇宙,知道天理、人理、事理、物理之
後,設法把自己的生命安排到宇宙之中。這種方法很適宜的是,使人具體地
如何去順天應天,如何做人處世。如果前面所提的第一種方法,是做學問的
方法,那麼這第二種的方法是做人的方案,做學問和做人在哲學上原來是兩
位一體的,不可分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3
引論──本書簡介

三、方法三
                      

探討我們本身天生來有那些能力?有那些認知的能力?有那些行為的能
力?然後設法安排它們的秩序,設法融通它們的整體性。
1.透過我們的理性去認識這個世界,認識所有宇宙之中的理,上文提及
的天理、人理、事理、物理。認識這些理之後,建構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如何
做人處世的原則。
2.人除了理知可以認識之外,還有良知。人的理性可以分辨事物的真
假對錯,人的良知可以分辨事情的是非善惡。用頭腦認識真假對錯,選擇真
理,駁斥邪惡;可是人的良知是要選擇善的行為,躲避惡的行為。
3.除了理性和良知之外,還要接受別種想法,這也就是哲學上的自己的
思考──「自證慧」,加上別人的啟發,不管是歷史上古聖先賢、前面的哲
人對我們的啟發,甚至當代的哲學家、其他的智者對我們思想的啟發,我們
也得接受,所以從「自證慧」走上「共命慧」。使得本來屬於單獨的個人,
現在變為普遍性的人性,普遍性的人格。
從上面的三種方法,我們可以說哲學,一方面做到了學問的增長,另
一方面也做到了人格的修成。學問的增長當作是人格修成的道路,人格修成
是哲學的目標。在學問的增長上,綜合上面的三種方法,它可以說是三種階
段,一個是「聞」、一個是「思」、一個是「辯」。「聞」是聽聞、學習,
學習到宇宙和人生的內容之後,自己要靜下心來「思考」,反省、分析和綜
合。然後「辯」是與別人共同研究問題,讓我們的「自證慧」不斷地增長,
終於融通在「共命慧」之中,以上是指學問的增長三步驟──聞、思、辯。
再進入上面的一個層次,就是人格的修成,人格的修成,最基本的是從
個人的修養開始,修養是屬於道德的層次,道德的層次不可以抵達的那最高
的,就是宗教信仰,再從宗教信仰進為深思、冥想的涅槃境界,或是西方宗
教中所謂的面對面見到上帝的境界,所以三段人格修成的階段──「修」、
「信」、「見」。「修」、「信」、「見」是融合了道德、藝術、宗教的面
向,使得一個人一方面是道德的人、藝術的人、宗教的人,有道德的情操、
宗教的情操,有藝術的才情,使得人的人格進到一個完美的境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4
哲學概論

從上面所提的哲學的三個方法,所濃縮出來的,一方面是學問的增長,
另一方面是人格的修成;從「聞」、「思」、「辯」、「修」、「信」、
「見」,形成了整個哲學的內涵和哲學的功用,這也就是人性的超升以及人
格的完成,可以用中國哲學中所謂的「天人合一」來理解,也可以用西洋基
督宗教中所謂的「神人合一」來理解,也可以用佛學的涅槃來理解。

第七節 哲學的功用──
回答哲學的第三個W:Why we
learn philosophy?為何學哲學?

哲學的功用一節中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學哲學?面對為什麼要
學哲學的問題,我們可以提出兩、三種不同的理由:

一、理由一
                      

從人類的結構去看,人類的結構最簡單的可分為個人、家庭、國家、世
界。
1.針對個人而言,哲學的功用是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能夠使得
自己的人性統一,人格能夠發展。哲學教我們如何獲得常識,運用、綜合常
識而得到知識;然後又會教我們如何運用知識,走上智慧的地步。這也就是
說,人的統一性,人的生存於天和地之間,人生活在人與人之間如何做人處
世的問題。
2.除了個人之外,人不是孤獨的,個人和別人也有關係,最早最原始的
關係是家庭;在家庭之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如何「男有分、女有歸」,如
何「長幼有序」,都是在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對我們具體的生命
最有幫忙的一種學問。哲學可以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有那些道德的規範,
有那些方式,它可站在最高的角度告訴人類「施比受有福」的原理,它可以
站在最低的層次告訴人類得失之間對人類心靈有什麼影響。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5
引論──本書簡介

3.為國家:中西的哲學,在歷史的發展中,哲學家都很關心國事,設法
使國家風調雨順、安和樂利的生活;不管是西洋的哲學或者是中國的哲學,
都在國家有困難、社會混亂的時候,比如柏拉圖、孔子都是提出一些安邦定
國的原理原則;所以哲學對國家、民族具有很大的功用。
4.為世界:所有的政治哲學都能夠提出「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理
想,以及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進程。

二、理由二:人格的統一
                          

哲學是真正地可以聯結我們尖銳的頭腦以及豐饒的心靈的一門學問。
比如自然科學可以訓練人的頭腦更為聰明,如道德可以修鍊人的心靈更為豐
饒。不過哲學有此綜合的作用,使得人的尖銳的頭腦以及豐饒的心靈一齊
發展,使人不致於偏頗。如果一個人不管良知,只管頭腦,很可能發展很多
的武器,發明很多殺人的方案,或者侵略他人以擴充自己的權利等等。相反
地,如果人不管尖銳的頭腦,只管豐富的心靈的話,很可能社會落後,所做
的事倍功半。

三、理由三
                      

因為科學只解答了「個別的問題」,哲學才是以整體的方案去解答問
題,哲學可以綜合科學的真、道德的善、藝術的美以及宗教的聖,它皆可以
融合全部,它不是個別的學問,它是整體的學問。
自然科學只解答了「如何」的問題,只有哲學才解答「為什麼」的問
題。我們在上面對哲學的定義加以解釋的時候,從「根本」這個概念,我們
可以看出,回答「如何」的問題,只是表面的,唯有回答「為什麼」的問
題,才是根本地,徹底地。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他需要一個徹底的答案,並
非一個表面的答案。
以上以七節的篇幅,探討哲學概論中的「引論」部分,我們大概慢慢地
可以理解哲學有何功能,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學哲學有那些方法,哲學究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6
哲學概論

竟如何定義,其中我們當然也提及宇宙和人生問題相互之間的關係,我們如
何在認識宇宙之中,把人安排在宇宙間,這些都是哲學的基本課題。我想,
我們從這些體驗之中,作為心靈的準備,慢慢地進入「哲學」堂奧之中。通
常,我們在研究哲學概論的方法上,很清楚地會把它分為三個大的部分:
1.我們探討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些認識的能力,即知識論
的問題
我們探討我們有那些認識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些認識的對象。
這個思考的課題,指出我們要認識,而且有某些東西要被我們認識,然後才
可以透過這些知識,建構我們的學說。
2.形上學的問題
即前文中提及的天理、事理和物理是什麼,我們知道什麼是「理」,然
後才可以順著「理」生活,否則改變某些「理」,好讓我們做主去生活。在
這種形上學的「理」的體認,這種把握使得我們的生活有所「本」,使得我
們的行為有「理論」的基礎。
3.實踐哲學
把形上學的原理原則,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我們整個的人生觀,價值
的體系以及我們的行為、思想才有一個基本的基礎,人才可以安身立命在這
個世界上。
這三個大的部分,我們循序以知識論入門,經過形上學的探討,最後落
實到我們具體的生活中,以下分別述論之。

自我評量
1.何謂三史六論?
2.哲學是什麼?
3.如何學哲學?
4.為何學哲學?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部

知識論──哲學入門

知識論的主題是:求真去假,求對去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引 論

吾人所處的地球,除了它自己的山河、沙石之外,上面還生長著許許
多多的植物,有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照進化論的解讀,樹木花草似乎專為
養活草吃動物而設;而體積龐大的草吃動物,似乎專為養活肉食動物而設。
在這些動物之中,出現了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些地球上的生物、植物,只
有新陳代謝的作用,會生長,會適應環境;而動物除了會生長、會適應環境
外,還會選擇環境。到了人類,除了會生長,會適應環境、選擇環境外,更
會改造環境,會在自然世界中,創造人文世界。所有人文世界,一方面奠基
在物質條件之上,另方面乃人類理性的運作,利用經驗,學得常識和知識,
用來「知物」,進而「用物」。「知物」是曉得物的原理原則(物理學),
曉得物的變化(化學);並且在曉得物的原理和物的變化時,就可以用來
「用物」,甚至「宰制物」(自然科學),以提升吾人的生活必需:食衣住
行;提升吾人的生活享受:育和樂。
無論是生活必需,或是生活享受,都是人類「知識」的成果和成就。人
類因為有「知識」,才突顯出它是「萬物之靈」;用知識去宰制物質世界,
創造實用的自然科學。這知識不但在「知物」而進而「用物」;還會進而
「知人」和「愛人」,確立人際關係的倫理道德;甚至更進一步,知道美而
追求美,而創造出藝術;還更可以「知天」而「敬天」,發展出宗教,以及
培養宗教情操。
總之,知識的「真」,道德的「善」,藝術的「美」,宗教的「聖」,
都與知識有關;人生不能沒有知識;只要人把握了知識,就可以用知識作為
踏腳石,進而進入「智慧」的境界,而真正把握了知識的入門,哲學的入
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0
哲學概論

從知識的哲學入門,一步步向上發展,到達形上學的境界時,也就對哲
學「登堂入室」,達到哲學的「體」。從哲學的體,落實到哲學的用的價值
哲學,知識仍然不可缺席。因而,「知識論」的探討,的確是哲學的必要入
門。

緒 論

一、了解知識論的入門──理則學(邏輯):從概念經判斷到推論的

思想進程。

二、學習哲學的方法論:聞、思、辯、修、信、見等方式。

 
吾人知識,由主體能力所得的「概念」,並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

構成的「判斷」,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判斷,構成的「推論」,終究造就

了「知識」。

但是,要獲得概念,做出真的判斷,進而達成真的和對的推論,就必須

依循邏輯的法則。

學習哲學的方法,可依序漸進:聞、思、辯、修、信、見。

知識論(Epistemology,或譯知識學)這個字最早起於費而尼 (I. E.
Fernier)於一八五四年著的《形上學原理》(Institutes of Metaphysics) 中,
分哲學為「知識論」(Epistemology)與「本體論」(Ontology或譯存有學)
兩個部分,後來德文的名字是「知識論」(Erkenntnis-theorie),由萊茵河
德(K. L. Reinhold)於一七八九年以及一七九一年的著作中所提及的,直到
一八八二年由齊勒(Eduard Zeller)所著的《知識學的問題及意義》,那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哲學概論/鄔昆如著.--五版.--臺北市:五

南,2007[民96]

 面: 公分

ISBN 978-957-11-4813-7(平裝)

1.哲學

100 96011876

1B00 哲學系列

哲學概論
作  者 ─ 鄔昆如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黃惠娟

責任編輯 ─ 王兆仙 連玉瑩

封面設計 ─ 童安安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1 9 8 7 年 9 月 初 版 一 刷

     1 9 8 8 年 8 月 二 版 一 刷

     1 9 8 9 年 7 月 三 版 一 刷

     1 9 9 0 年 7 月 四 版 一 刷

     2 0 0 2 年 3 月 四 版 十 刷

     2 0 0 7 年 9 月 五 版 一 刷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定  價 新 臺 幣 4 9 0 元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