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世界現代史

劉 增 泉 編 著
淡 江 大 學 歷 史 系 主 任

印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大學時期修讀高亞偉先生西洋現代史課程。高先生對西洋史不僅
有深入研究,且喜歡將各國的歷史作綜合比較的研究。尤其他國史基
礎深厚,對於歐美史家敘及中國或亞洲史事的斷章取義,皆能在其專
著中給予駁正。高先生以中國人的角度來敘述整個歷史過程,是近年
來撰寫西洋史的一部典範作品。
1989 年 9 月,我從歐洲返國,此高先生因身體關係暫時離開輔仁
大學夜間部歷史系教職,系主任陳守亭教授盼我能代這門課,轉眼已
經過了十四個年頭。撰寫西洋史教材長期以來一直是我的職志。目前
業已出版西洋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唯缺「現代史」。在教學多
年之後,參考法文史學著作,自編講義,全書付梓計三十六萬餘字,
對於高先生所嚴格遵守的「民族國家立場的原則」,本書未能完全奉
行,引以為憾。然而仍具「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借鑑。
1870 年年法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法國年年年年年
斯、洛林兩省給新興的年年年。法國作家左拉在〈最後一課〉的文章
中,描寫了小學教師的沈重心情與孩童的天真,左拉點出了法國年年
領土的悲劇第一步乃是語文課程的改變,經過四十多年的德國統治,
這兩個原屬於法國的省份早已德國化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年德國
的年敗也注定了德國重複當年法國年敗的年地賠款悲劇,德國亦歸還
了這兩省,此與近代中國甲午年年失敗年年台灣給日本,有異曲同工
之妙。就歐洲政治思想角度而言,「政黨」乃民族的點綴,它隨時會
消失,「民族大義」乃自古不變的真理。
年拉伯民族在穆罕默德領導下,統一了年拉伯世界,其疆域也迅
速擴張到巴勒斯坦、敘年亞、亞美尼亞,後來他們又占領了波斯帝

序 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國,在波斯以外的地區他們把東南部疆界一直推移到印度,東北部疆
界推到中國的新疆,此外,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西班牙也都相繼
在其統治之下,然而,這個年拉伯帝國由於其幅員過於遼闊,人口也
過於混雜,所以很快就瓦解了。無論如何,現今的年拉伯世界沒有人
會否定自己是年拉伯人,也沒有人會罵自己的同胞年拉伯豬等字眼。
年拉伯人當然是指歷史的、文化的年拉伯。
我們可以理解,歐洲學者所寫的歷史,其「主觀性」是偏重的,
但任何學者撰寫歷史都不會偏民族大義,這是我們所應該警惕的。
本書年不是學術作品,僅是將法文史學著作重新編組而成,內容
的觀點也以法國史家為主,過去我們習慣用英美西洋史教材,如今換
個角度來看當代歷史,或許面對讀者們會有較多方面的思考方向。

劉增泉
書於淡江大學文學院研究室

世界現代史 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第一章 宗教運動……………………………………………… 1

宗教復興形式/ 5
教皇庇護九世的統治:教會內部的發展與分裂/ 13
英國的宗教與懷疑/ 22
東歐宗教信仰/ 24
猶太教的狀況/ 25
參考書目/ 26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27

第一國際/ 29
過渡時期/ 33
第二國際/ 34
參考書目/ 40

第三章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國際關係……………… 41

德國的優勢/ 45
這段時期的主要時刻/ 46
公元 1879 1890 年/ 50
新的歐洲均勢/ 52
三國協約的形成/ 52
三國協約及三國同盟的歐洲/ 58
參考書目/ 64

目錄 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四章 英國工業革命與民主政治的發展………………… 65

工業革命/ 68
天主教徒的解放/ 70
公元 1832 年選舉制度改革/ 71
公元 1832 年改革:憲章運動/ 73
自由貿易的建立/ 75
公元 1867 年選舉制度改革/ 77
參考書目/ 81

第五章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的英國政治發展……………… 83

迪斯雷里與格拉史東/ 85
愛爾蘭問題/ 86
帝國主義插曲/ 88
工黨的建立/ 91
新自由主義/ 93
能力已達極限的自由黨/ 95
參考書目/ 99

第六章 法國大革命………………………………………… 101

法國的危機/ 103
立法工作/ 105
歐洲成立聯盟反對法國(1792 1795A.D.)/ 109
制憲會議之初始/ 111
內戰和革命政府/ 113
鞏固勝利(1795 1798A.D.)/ 115
督政府的內部工作/ 117

世界現代史 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執政府時期(1798 1804A.D.)/ 118
三個執政官的對外政策/ 120
帝國的崛起階段(1804 1810A.D.)/ 121
勝 利/ 122
困難與失敗/ 123
侵俄戰爭/ 125
法國戰役/ 125
百日戰役/ 126
參考書目/ 129

第七章 十九世紀歐洲外交的局勢………………………… 131

外交與國際關係/ 133
三種意願:權力、財產、學問/ 136
「英雄」/ 136
意識形態/ 137
資 金/ 139
好 奇/ 141
外交遊戲的演員/ 143
外交遊戲的重要階段/ 146
法國政治/ 147
歐洲的其餘部分/ 149
美洲方面/ 150
亞洲世界/ 151
新的領土/ 152
新生的力量/ 153
英國的世紀/ 154
行動領域/ 157

目錄 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參考書目/ 168

第八章 法國復辟王朝與七月王朝………………………… 169

法國人口及農業社會/ 173
人口統計運動/ 173
農業經濟/ 174
農村社會/ 175
城市及資產階級的進步/ 176
經濟的黃金時代/ 177
行政與政治中心/ 177
知識份子的故鄉/ 178
巴 黎/ 179
國際關係/ 180
公元 1815 年條約和歐洲政治/ 181
法國的地中海政策/ 182
法英協議的困難/ 182
內部政治的演變/ 183
復辟時期與憲章的實施/ 183
憲章保守實施/ 185
1830 年革命/ 186
「公正中心」的體制(公元 1832 1846 年)/ 188
法國工業革命的開端/ 189
農業的現代化/ 189
鐵路革命/ 190
工業的增長/ 190
危機和七月王朝的崩潰/ 191
參考書目/ 194

世界現代史 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九章 法國第二共和與第二帝國………………………… 195

公元 1848 年二月革命和秩序黨的勝利/ 200


共和政府和社會主義傾向/ 200
政府在人民焦躁情緒和資產階級的未來之間猶豫/ 202
選舉和秩序黨的勝利/ 203
六 月/ 205
六月後的反應/ 206
路易.拿破崙的勝利(公元 1851 年 12 月 1860 年)/ 210
公元 1852 年的憲法/ 212
帝 國/ 212
專制制度/ 213
重振國威的外交政策/ 215
物質的繁榮/ 216
帝國統治後期的讓步與困難/ 221
參考書目/ 231

第十章 法國第三共和……………………………………… 233

第三共和的建立/ 235
新體制的基礎/ 236
法國經濟的轉變/ 239
穩定的共和政體/ 243
激進的共和政體(公元 1900 1905 年)/ 244
社會混亂與戰爭威脅(公元 1905 1914 年)/ 246
參考書目/ 248

目錄 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十一章 中歐的保守勢力與進步力量…………………… 249

德意志邦聯/ 252
君主專制/ 253
變化甚微的經濟、社會結構/ 255
經濟統一運動/ 256
憲法運動/ 257
大學動亂/ 257
公元 1830 年的大震撼/ 258
三月革命之前的時期/ 259
經濟與社會/ 259
自由主義、激進主義及社會主義在德意志/ 260
奧地利帝國的問題/ 263
公元 1848 年的革命/ 264
奧國的革命與反革命/ 265
德意志統一運動的失敗/ 268
堤防和潮流/ 269
參考書目/ 270

第十二章 日耳曼邦國……………………………………… 271

政治的動亂與經濟轉變/ 274
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統一主義運動的復興/ 276
公元 1852 1866 年的奧地利帝國/ 277
困 難/ 278
德意志的統一/ 279
北方德意志聯邦/ 280
德意志帝國的成立/ 281

世界現代史 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從奧地利帝國轉變為奧匈帝國/ 282
西斯萊塔尼亞/ 284
特蘭斯萊塔尼亞/ 285
民族國家的理念/ 286
參考書目/ 288

第十三章 美利堅合眾國的成長…………………………… 289

憲 法/ 292
兩黨制的形成/ 294
傑佛遜的勝利和「和睦時期」/ 296
傑克遜式的民主/ 299
各部分間敵對情緒激化:南北衝突/ 301
南北雙方矛盾加深/ 304
德克薩斯的歸併/ 307
墨西哥戰爭/ 308
參考書目/ 309

第十四章 1848 1914 年的世界經濟發展 ……………… 311

一般經濟發展狀況/ 313
一般特點/ 316
第一階段:價格浮動/ 321
第二階段(公元 1873 1896 年):生產過剩的時代/ 322
第三階段:公元 1896 1914 年/ 325
事 實/ 325
展 望/ 328

目錄 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十五章 1871 1918 年的奧匈帝國 …………………… 333

社會與經濟轉變/ 335
社會問題/ 336
政治生活/ 337
外雷塔尼亞/ 339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奧匈帝國/ 340
第一次世界大戰/ 342
遭遇的困難/ 343
解 體/ 344
參考書目/ 345

第十六章 1871 1918 年的德意志帝國 ………………… 347

俾斯麥時期(公元 1871 1890 年)/ 349


經濟與社會問題/ 350
政治活動/ 351
俾斯麥的垮台/ 352
威廉二世統治的德國(公元 1890 1914 年):經濟的突飛
猛進/ 353
社會的轉變/ 355
政治問題/ 356
戰爭前夕的帝國/ 357
第一次世界大戰/ 358
經濟與社會問題/ 360
政治難題/ 361
倒 臺/ 361
參考書目/ 363

世界現代史 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十七章 1877 1917 年間的美國 ……………………… 365

農業發展和邊界崩潰/ 367
工業及美國的新面貌/ 369
世紀末的危機/ 371
改良主義和進步主義/ 373
參考書目/ 377

第十八章 十九世紀的俄國………………………………… 379

改革的必要性及艱難性/ 381
農奴的解放/ 383
十八世紀九十年代的轉折/ 386
公元 1904 年至 1905 年危機與革命運動/ 389
公元 1905 年革命/ 392
憲法制和斯托雷平改革/ 393
世界大戰中的俄國/ 395
參考書目/ 398

第十九章 1815 1914 年的義大利 ……………………… 399

義大利的復興與義大利的統一(公元 1815 1861 年)/ 401


法國王朝復辟與復興運動/ 404
復興運動/ 406
義大利復興時期的經濟/ 407
浪漫主義革命及其失敗/ 409
公元 1831 年的革命/ 410
民主共和與溫和統一/ 411
公元 1848 年的革命/ 412

目錄 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革命爆發之前兆/ 412
第一次獨立戰爭/ 414
義大利革命的失敗/ 415
統一的準備/ 417
經濟的復興/ 418
克里米亞戰爭和巴黎代表大會/ 419
義大利王國的統一與奧地利的武力較量/ 420
義大利運動及維拉弗朗茲的停戰協議/ 421
公元 1860 年的合併和尼斯、薩伏衣伯爵領地的割讓法國/
422
那不勒斯王國的征服/ 423
義大利王國/ 426
「羅馬問題」及威尼斯的合併/ 427
統一後的義大利問題/ 429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自由君主制/ 430
左派執政(公元 1876 1896 年)/ 433
德普雷蒂斯的政府(公元 1876 1887 年)/ 433
克里斯皮的時代(公元 1887 1896 年)/ 434
十九世紀末期(公元 1896 1914 年)/ 436
放棄殖民擴張和新的外交方針/ 437
經濟的復甦與社會問題的演變/ 437
焦利蒂時期(公元 1901 1914 年)/ 439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義大利/ 440
參考書目/ 442

第二十章 十九世紀中葉後的遠東………………………… 443

中國與日本/ 445

世界現代史 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西方首次介入中國事務與太平天國運動/ 446
日本的變革/ 448
中國─死氣沉沉且危機四伏/ 451
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 454
國際間對朝鮮及滿州的爭奪/ 455
參考書目/ 457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459

禍害連連之年(公元 1914 年)/ 464


戰 爭/ 466
關於作戰行動的研究(公元 1915 1918 年)/ 468
連續的陣線/ 470
公元 1915 年的突擊和突圍/ 471
公元 1916 年的衰退/ 476
公元 1917 年的實驗/ 478
重回行動(公元 1918 年)/ 481
反攻行動的準備工作/ 481
抗德行動與協約國的勝利/ 482
參考書目/ 489

第二十二章 1919 1932 年的國際關係 ………………… 491

美國和日本:華盛頓會議/ 493
中歐和東歐/ 495
國際聯盟的頂點/ 499
參考書目/ 501

目錄 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十三章 大戰與世界經濟的變化……………………… 503

大戰的後果/ 505
公元 1929 年的危機/ 507
對危機的反應/ 510
參考書目/ 513

第二十四章 1919 1940 年的法國 ……………………… 515

凡爾賽條約執行的問題/ 517
法郎的危機/ 518
經濟復興/ 520
危機的再生/ 522
失 敗/ 524
參考書目/ 527

第二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

……………………………………………………… 529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531
政治的變化/ 531
愛爾蘭自由共和國的創立/ 534
英國的經濟危機/ 535
大轉折/ 537
參考書目/ 540

第二十六章 1919 1939 年的德國 ……………………… 541

混亂的年代(公元 1919 1933 年)/ 543

世界現代史 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威瑪制度/ 543
危 機/ 544
穩定(公元 1924 1929 年)/ 545
政治生活/ 546
危機和希特勒上臺(公元 1930 1933 年)/ 547
納粹上臺/ 548
體制危機/ 549
希特勒時代的德國(公元 1933 1939 年)/ 550
經濟政策/ 551
社會政策/ 552
參考書目/ 554

第二十七章 1914 1940 年的義大利 …………………… 555

義大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557
第一次世界大戰/ 559
戰爭總結及其後果/ 560
戰後的義大利和法西斯的崛起(公元 1918 1926 年)/ 562
法西斯的起源/ 563
獨裁統治上臺/ 565
法西斯獨裁時期的義大利經濟狀況/ 567
法西斯時期的義大利(公元 1926 1940 年)/ 568
法西斯國家的經濟社會狀況(公元 1926 1940 年)/ 569
反對法西斯的浪潮/ 573
參考書目/ 575

第二十八章 蘇 聯………………………………………… 577

公元 1917 年的革命/ 579

目錄 1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戰時的共產主義(公元 1918 1920 年)/ 582
新經濟政策(公元 1921 1927 年)/ 585
第三次革命/ 590
計畫的實施/ 591
第一次嘗試的總結/ 593
大規模整肅運動/ 595
參考書目/ 597

第二十九章 1919 1941 年的美國 ……………………… 599

繁榮時期/ 601
羅斯福和新政/ 603
羅斯福/ 604
第一個新政(公元 1933 1934 年)/ 605
第二個新政(公元 1935 1936 年)/ 606
政治困境和新政的結束(公元 1936 1938 年)/ 607
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戰/ 608
結 論/ 609
參考書目/ 610

第三十章 二十世紀的遠東………………………………… 611

滿清王朝之末日/ 613
軍 閥/ 614
革命的新階段(公元 1925 1928 年)/ 615
南京政府/ 616
兩條道路中間的日本/ 617
兩種民族主義的衝突/ 618
參考書目/ 620

世界現代史 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十一章 1932 1959 年的國際關係 ………………… 621

公元 1932 年的轉變/ 623


希特勒的上臺及他所帶來的後果/ 625
面對希特勒政權,列強的最初反應/ 626
衣索比亞與萊因河流域/ 628
西班牙戰爭與德、義聯盟/ 629
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 630
民主主義的最後爆發/ 632
參考書目/ 634

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635

德國的輝煌勝利/ 637
戰爭的新狀態/ 639
義大利及地中海地區/ 640
德國的歐洲/ 642
德軍在蘇聯的攻勢/ 643
日本及美國的參戰/ 645
世界大戰所遇到的一連串問題/ 648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 651
關於北非的決定/ 652
史達林格勒/ 653
歐洲的解放/ 654
第二戰場開闢前的蘇聯攻勢/ 655
第二戰場/ 656
附庸國的崩潰/ 658
德國的末日/ 659

目錄 1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本的失敗/ 661
二次大戰的後果/ 663
結 論/ 665
參考書目/ 668

世界現代史 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宗教運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革命的理論基礎即源於哲學原理,這個理論對天主教徒聚居地區
衝擊特別大。尤其是天主教,其教階體系及一些教士組織,因為革命
造成內部體制極大的破壞。公元 1799 年 8 月 29 日教皇庇護六世(Pie
Ⅵ)在瓦倫斯(Valence)去世。公元 1800 年 3 月,教會在當時艱困
的條件下,在威尼斯推選紅衣主教基雅哈蒙帝(Chiaramonti)為教皇
庇護七世(Pie Ⅶ)。在法國,教會的財產被剝奪,教士中出現了護
教派與反教派。
然而,舊體制的崩潰,歐洲啟蒙運動的勝利,使人產生一種不該
產生的錯覺。法國大革命所憑藉之單純的政治信仰和社會義務,卻影
響到英國國教徒對宗教所產生的不信任感,這也就是以後的「反教權
主義」,此給予了十九世紀所產生的理性主義找到證明。此時因循同
樣的宗教習俗慣例,也僅改變其某些特徵,而虔誠基督教信仰者卻已
心生懷疑。對於多數遵循宗教習俗的人,革命使其信仰產生根本的轉
變,這也就是在革命危機後,人們要求強而有力地振興宗教。
為了預防哲學與宗教流血紛爭,宗教界亦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選擇宗教或反宗教,在十九世紀從來沒有被當作社會及政治生活的方
式。在世俗領域裏,由於舊機制的崩塌相對地也開創了新的一些機
遇。如國家世俗化的腳步加快,貧窮的神職人員使教皇及主教的權力
得以加強,他們儼然成為普通教士及信徒們的代理人。而很快地亦出
現了一種觀點:即在新的統治者向百姓保證他們的權力與自由情況
下,教會亦應該發揮更廣泛的作用:羅馬教皇對權力及自由的要求應
在整個十九世紀中表現出來(教皇絕對權力主義),以對付王室的障
礙(法國教會自主論)及低階教士和教會的特權。而天主教的傳統和
人文主義者的自由思想以及無神論者之間的意識形態,亦需教皇加以
協調。教會的傳統與自由的實踐之爭,構成十九世紀所有宗教危機的
焦點,就像神學與現代主義的鬥爭一樣。
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期,新教與天主教發生衝突,有一段時

第一章 宗教運動 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期,天主教所受的影響較深,其部
分的原因乃是人們對教皇的政策發
生了異議爭執。教皇庇護九世於公
元 1864 年頒布了「異教謬論」,
他指責了當時宗教與哲學方面的嚴
重錯誤,其中包括唯物論、自由思
想、反教會主義、互濟會思想、國
家主義與信教無差別論。「異教謬
論」雖普遍為教會所接受,但有若
干批評者則指責其為「對抗文明的 梵蒂岡是天主教中心
十字軍」。
不久之後,庇護九世召開了第一次梵蒂岡會議,在本次會議中他
聲明了「教皇不謬性」的教條,在此教條中,他指出「就所有的信仰
與道德事項而言,教皇是不謬的。」「教皇不謬性」受到廣大天主教
徒們的認同,但也引起許多方面的抗議,甚至部分國家,諸如法國、
西班牙、義大利等政府予以指責;在德國,也由於「教皇不謬論」教
條引發了一場文化鬥爭。公元 1878 年庇護九世去世與李奧八世繼位,
使教會的緊張氣氛趨於和諧,李奧八世承認現代文化有「善」也有
「惡」,他在梵蒂岡增加了一位科學幕僚,並且設立了資料館與天文
台。但他在政治方面,對「自由主義」與「反教會主義」卻未予讓
步,他只是呼籲資本家與僱主在認定有組織勞工的權利時,應抱持寬
大的態度。
基督教徒之間的不滿,並沒有天主教會那麼強烈,其原因乃是基
督教徒並沒有這個嚴密的組織,他們自己就是天主教會的叛徒。他們
崇敬「沒有錯的聖經」,而不崇敬沒有錯的教會,而脫離天主教會也
正是十九世紀所特有的現象。

世界現代史 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宗教復興形式

這場宗教復興運動應歸功於流亡的宗教作家,一些歐洲貴族對其
祖國的宗教及信仰戀戀不捨,例如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德
波那德(L. de Bonald)、德邁斯特(J. de Maistre),還有德拉梅
(F. de Lame),這些本該留在法國的宗教作家,他們流亡海外。倫
敦修道院院長凱倫(Carron)以及德國的流亡作品亦產生巨大影響,
此也促進萊因河以外的轉變。公元 1800 年明斯特(Munster)俱樂部
最活躍的人物斯托貝爾伯爵(Comte Stolberg),公元 1808 年科隆大
教堂以及塞勒日爾(F. Schlegel)的哲學,他們對抽象理性的感悟,
使思想界也越來越傾向於感覺,即直感,這種傾向於藝術的創造與新
的社會意識。使歐洲在啟蒙運動之後新的天主教歐洲確立了基礎。

宗教復興運動主要的形成部分

首先是傳教士較為活躍,他們為了在廢墟上崛起,因而積極地從
事 在 學 校 教 育 和 講 道 方 面 的 工 作。在 巴 伐 利 亞、西 發 利 亞
(Westphalie)及賽勒(Sailer)地區教士也隨之跟進,在法國一些新
教徒和牧師也同時參與復興行列,而維也納的維安內(J. M. Vianney)
牧師也貢獻一己之力。這一切都表明人們要振興宗教大業的決心。
從德國到巴黎,人們開始重視宗教教育,特別是波德里(M.
Borderies)以及他的弟子杜邦魯(Dupanloup),他們積極講授基督
教義與教理。由於受到法國大革命的衝擊以及拿破崙對基督教派的不
了解,拿破崙僅知道基督教友會及其他三個傳教修會(遣使會、聖心

第一章 宗教運動 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會和外國的傳教會),因此宗教團體只能在暗中自發重建基督教會以
滿足人們的需要。在拿破崙當政期間,各地區建立許多教友會(如由
讓.瑪利.德拉梅耐 Jean Marie de Laminas 建立的波勞麥爾教友
會 les Freres de Ploermel )開始運行。同樣的,一些地方宗教教
育團體和慈善機構也相繼成立,在俄國的耶穌會經過在克勞瑞委埃爾
(Clorivière)的活動下,於法國大革命結束前,也在法國重建起來。
其成員在公元 1850 年間,有 6,000 人,其中 1,000 人在遠處傳教。公
元 1830 年以後,一些以修士為主的公會組織也很活躍:像拉科戴爾
(P. Lacordaire)領道的道明修會,蓋朗瑞(Guéranger)的聖本篤
會,格瑞捶(Gratry)的第二奧拉托利會(Oratoire)及在馬賽新成立
的由馬茲諾德(Mazenod)所領導的教會。此外還有阿勒宗(Alzon)
神父所建立的聖母升天會。里昂的聖—依和內傳教會、讓松(Janson)
神父讓法國的教會組織得以復興(據統計,公元 1905 年法國的修士
和修女的數量是俗間神父人數的三倍)。
由於這些教會的努力,直到十九世紀結束,在天主教復興旗幟下
所進行的內部傳道活動達到頂峰。並由此熱情的傳道在法國農村也具
有相當的成效,並向外傳播。英格蘭由於其位置的得天獨厚,因而其
新教也首先受到影響,還有德國及瑞士的許多傳教團體受聖心會利伯
馬(P. Libermann)和約瑟夫(Joseph)修女會創始人雅夫瑞(M.
Javouhey)的影響,他們積極向全體基督徒傳教布道,此外公元 1822
年雅瑞可(Pauline Jaricot)在里昂創立教義傳播會,公元 1843 年弗
彬松(Forbin Janson)主教創立聖童會(Saint Enfance),而天主
教也開始清除以前的障礙,在天主教有效地傳道中,法國也很快步入
前列。
神學及世俗文化雖然不能與教士復興宗教的熱情相比,但在二十
世紀初期,人們仍然熱衷於在神學院講授貝雷(Bailly)(第戎神學)
或布瓦耶(Boyer)(里昂神學)的那些過時論著。十九世紀時期所

世界現代史 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反映的天主教的教士精神上的追
求,此時已成為陳腔爛調,並需要
徹底的修改。
二 十 世 紀 初,在 德 國 的 大 學
裏,充滿著強烈的宗教復興精神。
這裏的天主教神學家雪雷馬歇
(Schleiermacher)及哲學家塞勒
日爾(Schelegel)受到其鄰校新教
改革的影響,他們在柏林的關係也
更趨緊密而友好。此外在帝賓根
(Tubingen)地 區 反 對 史 特 斯
(Strauss)及波爾(Baur)的理性
歷史主義,且在公元 1819 年成立
二十世紀初,德國的大學
了天主教大學。很快地,這種宗教
裏充滿強烈的宗教復興精神
熱 忱 也 引 起 著 名 教 士 摩 爾
(Moehler)的反響,此時萊因河沿岸和巴伐利亞地區也已經成為歐
洲宗教思想及出版中心:這裏充滿各種五花八門教派,例如梅楊斯
(Mayence)及喬瑞(Goerres)教派,慕尼黑教派、巴德(Baader)
信徒教派、多林格(Doellinger)神父派等等。二十世紀初期德國的
宗教運動遠遠地超過了法國。丹麥籍出版家愛克斯坦(Eckstein)男
爵於公元 1826 1829 年創辦《天主教》雜誌和《日爾貝(Gerbet)與
薩里尼(Salinis)神父之天主教回憶錄》,透過彼此間的聯繫,德法
兩國的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交流亦更趨密切,從公元 1824 年開
始,德國特別是慕尼黑有許多宗教及非宗教界的人士,在這時期已經
確立了自己的聲望。
但不能說法國的知識份子沒有大力推動這次宗教運動,在公元
1802 年法國里昂地區的哲學家巴郎士(Ballanche)的書中早已提及

第一章 宗教運動 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基督教的真諦。法國的學者波納爾(Bonald)和邁斯特(Maistre)所
著的《論意識與文學的關係》就是證明。此外拉梅耐(Lamennais)
在他的《法國教會狀況沉思》中揭示自公元 1808 年以來教士思想的
領域,他的《論宗教的差異》在歐洲也引起極大的轟動,龔斯坦
(Constant)用 30 年的時間完成他的學術鉅著《論宗教》一書,並於
公元 1829 年正式出版。
由於宗教思想上的一致,德、法兩國思想家乃相互地影響:他們
對十八世紀所有基督教方面的新理論、新學科以及對基督教使命、教
會及教皇職位等皆有新闡述。此時人們在浪漫主義的背景下,他們的
「永恆的情感」使藝術價值得以復興。法國的里若(Rio)和蒙塔朗
貝爾(Ch. De Montalembert)《聖女艾麗薩貝》(Saint Elisabeth)
作品向人們展示中世紀考古學及教士生活的神秘面紗。他們要求寓於
社會傳統的感性認識取代十八世紀的抽象理性認識。最後他們強調宗
教的社會功能及宗教啟示在百年進程中的歷史變化。
這一時期啟蒙精神和宗教傳統並存著,而慈善思想與理性主義問
題在十九世紀神學中亦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在梵蒂岡第一次主教會議
上,由路易.貝丹(Louis Bautain)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起草的《信仰
論》即 已 確 定 德 國 天 啟 論 教 派 的 關 係,而 在 此 之 前,德 國 波 昂
(Born)的海爾梅(Hermes)所倡導的理性主義與維也納的甘澤
(Gúnther)(公元 1857 年被判刑)一直相互對立。在法國爭論導致
多種派別的產生:像傳統主義、強硬派(教皇絕對權力主義)和自由
主義,後者的自由主義屬於聖——絮爾皮斯(Saint Sulpice)法國教
會自主派。
儘管存在諸多分歧,但不影響優秀的教士們興辦高等教育的熱
情。在法國地區,拉梅耐在拉雪內(La Chênaie)內創建了聖-皮埃
爾 教 會(Saint Pierre),公 元 1830 年 以 後,他 的 弟 子 在 呂 黎
(Juilly)對其教會的宗旨進行了修改。在波丹(Bautain)的聖.路

世界現代史 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易教會也吸引了一批傑出的教士,這些人後來都名垂法國宗教史冊
裏,本世紀以後,由教士創辦的新教神學院以及高等教育機構亦使辦
學風氣得以興盛(例如巴黎大主教的加爾默羅(Carmes)修會,拉維
利 Lavigerie 的龐達慕松 Pont à Monsoon 修會,里昂的波那
爾 Bonald 主教的查爾特勒〔Chartreul〕修會)。第一位大學創始
人米涅(Migne)和蓋朗瑞(Guéranger)神父,他們靠社會捐助第一
次出版《希臘及拉丁教父著作全集》,像埃杜瓦(Edouard)和普瓦
提埃(Poitiers)地區的修士們都從中獲益匪淺。羅馬禮拜儀式的恢
復,也在聖‧本篤修會的宗教著作中尋找淵源。
此外,人們在天主教信仰上還須忍受神秘化的發展。例如聖母崇
拜(le Culte du Sacré Coeur),即面對罪惡世界而傷悲的聖母的愛
戴。對天主教的信奉也紛以繪畫作品提供了主題,其影響波及面很
廣,特別是在天主教文學領域這一方面,直至公元 1914 年,歐洲的
政治界也感受到其衝擊。
宗教復興的第三種方式,也是非常新穎的,即在俗教徒加入保護
教會的利益,而這種方式在法國也常表現在慈善及教育的作品中,此
外十七世紀的教會也表現其理想性的一面。公元 1830 年後由貝利
(Emmanuel Joseph Bailly)和奧查那(Ozanam)創辦的保羅協會
以及默蘭(Melun)創辦的艾克薩維爾(Xavier)協會等,這些都市
社會天主教主義形成的因素,此也導致教會社會理論的出現。在政治
領域方面,首先與其發生密切關係的是自由運動。公元 1829 年英國
頒布「天主教徒自由法令」後,在比利時的梅洛德(M. de Mérode),
愛爾蘭的奧克耐爾(D. O´Connell)等人就是自由運動的支持者,在
法國,蒙塔朗貝爾(Montalembert)召集了一些天主教徒,於公元
1845 年成立宗教自由保護委員會,其目的是要使中學的自由教育受到
法律的保護。公元 1830 年 7 月,日爾貝(Gerbet)和拉梅耐以「上
帝與自由」為主題創辦了《未來》雜誌,而這也促使其協會成員重新

第一章 宗教運動 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投入自由運動中來,事實上歷史領域方面出版品,天主教在俗教徒的
表現也同樣突出。在德國、比利時有關天主教精神或理論方面的作品
也出版活躍。在法國方面,與《未來》齊名的是公元 1829 年創辦的
《通訊者》雜誌,後由天主教大學所辦的《歐洲雜誌》,其目的是給
法 國 的 大 學 補 充 精 神 上 的 食 糧,公 元 1835 年 比 利 時 人 在 魯 汶
(Louvain)亦辦相關方面的雜誌,公元 1840 年代以後也正是出版了
路易.弗約(Louis Veuillot)等傑出人才的作品,因而四十年代後期
雜誌的出版一直被大學所壟斷。
十九世紀由於俗教徒不斷發表作品,使大學及出版業蓬勃發展,
王室的世俗化及教皇威權的解體不僅使天主教創作空間更廣,而且世
俗國王對教皇的支持也越來越薄弱。

天主教領袖對廣泛的宗教復興運動及出現問題之態度

公元 1800 年新當選的教皇,德高望重,對當時的運動也十分了
解。他與其國務秘書龔薩維爾(Consalvi),他是一位鐵腕且極具外
交才能的人,在法國大革命危機後,他根據與拿破崙所簽署的新政教
協議精神(公元 1801 年 7 月 15 日),他調整了和法國的關係。新協
議內容為:天主教不再為國教,但還是法國的主要宗教。法國的高級
教士仍由教皇任命,且仍由教皇發給工資,這項協議對於教士的自由
和平等權原則均有所規定。公元 1802 年,一項切實可行有關教士的
政策 77 條亦放入政教協議。例如聖位不再被承認。另一方面,拿破
崙也認識到宗教意識的重要性,因此也同時將其納入政府的體制內並
加以控制。
公元 1808 年 2 月,拿破崙的軍隊開始占領教皇的領地,教權與
王權的關係也開始惡化。公元 1809 1813 年,教皇庇護七世(Pie
Ⅶ)被囚在薩沃納(Savone)和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公元

世界現代史 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11 年 6 月- 8 月,在巴黎聖母院召開主教會議,但最後失敗致使雙
方 的 關 係 更 加 惡 化,這 種 關 係 似 乎 又 回 復 到 教 皇 格 列 高 里 七 世
(Grégorie)時期的政教衝突。實際上維也納條約應該可以使教皇庇
護七世在歐洲恢復其俗權。但在公元 1817 年雙方談判關於修改公元
1801 年的協定時失敗,根據這種模式原則,庇護七世及其追隨者也與
許多國家簽署協議(例如公元 1803 年 9 月 16 日與義大利共和國,公
元 1817 年 10 月 24 日與巴伐利亞王國,公元 1818 年 2 月 16 日與兩
西西里 deux Sicile ,公元 1821 年 7 月 16 日與普魯士,公元 1827
年 6 月 18 日與荷蘭,公元 1848 年與西班牙和葡萄牙,公元 1855 年
與奧地利),上述證明了拿破崙在政教協議中其政治預見的準確性。
教會還是承襲於傳統的自主性,對於《嚴守教規》的教義則如同以往
的桎梏一般,無法一下子就解除。但至少,教會可通過上述這些協
議,並且從憲法中吸取「自由主義」的思想,以削弱王權至上的思
維,由此獲得更多的行動自由。
儘管教皇通過許多政教協議,但他並沒有因此打算承認法國大革
命時期所允許的信仰、出版及結社自由。相反地,萊昂十二世(Léon
ⅩⅡ,公元 1823 1830 年),庇護八世(公元 1830 年 3 11 月)以
及格列高里十四世,後者稟承十一世紀初期隱修士的傳統,他們刻己
苦修,這一時期在羅馬制定的強硬條文占了上風。然而教皇格列高里
發出鎮壓羅馬起義的口號後,奧地利受教廷的影響也占主導的地位。
公元 1830 1832 年,革命失敗後,格列高里同意給予當政者道義上
的支持,後經《未來》雜誌全體人員及拉梅耐的強烈譴責後,才迫使
教皇將現代自由意識納入理論及社會現象的範疇內。這種由教皇,比
利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關係中對自由主義的敵視所引起的
危機,一直到拿破崙占領歐洲大部分領土後才結束。與其不同的是義
大利的天主教徒此時正參加里梭吉梅圖(Risorgimento)運動。義大
利伊莫拉(Imola)地區的教士費里提(Mastai Ferreti)被任命為格

第一章 宗教運動 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列高里十六世的繼承人,被稱為庇護九世。在伊比利半島和法國境
內,天主教自由主義意識熱情高漲。新教皇庇護九世並沒有掩飾對吉
奧貝爾帝(Gioberti)新教皇派的好感。公元 1848 年當法國大革命爆
發時,他不但批准了議會及代表的各項提案,並批准羅馬共和國的建
立和皮埃蒙特(Piémont)的法案,這種措施一直到宣布對奧作戰為止。
此 時 法 國 的 教 士 很 踴 躍 參 加 法 國 革 命 運 動,奧 扎 南.馬 雷
(Ozanam Maret)、拉科戴爾(Lacordaire)等人士在巴黎創辦了新
的報紙《新世紀》,這份報紙憑藉《未來》雜誌的遺風,成為早先基
督教民主主義的主要喉舌。在眾多的社會主義烏托邦成員中,這時也
出現了布歇(Buchez)的基督社會主義報紙和活版印刷報紙《作
坊》,許多年之後,天主教會與具有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浪漫主義運
動達成短暫的和諧。
事實上,教會對於宗教復興和內部組織的發展也十分努力:當庇
護七世返回羅馬之後,教廷就成立新的機構,教會並宣布廢除公元
1773 年由克萊蒙十四世(Clément ⅩⅣ)創立的耶穌會,並正式加以
重建。教皇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教廷「傳信部」(Mission),其職能是
負責與北歐、東歐、布列塔尼半島和北美洲的關係。格列高里十六世
積極推動傳教。公元 1845 年 11 月 23 日成立的涅銘納(Neminem
Roberto)傳教士培訓中心規定只招收本地且保持地方傳統的教士。格
列高里氏在位期間,又設立了 70 個主教,及各神父和其他高級行政
人員。羅馬教廷利用國際政治關係擴張其影響力,從地中海區域、到
鄂圖曼帝國一直到遠東(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的簽署,開始將洋教
傳入中國)。此外,天主教與基督教在大洋洲的傳教競爭亦引起了普
里查事件(l'affaire Pritchard,公元 1844 年)。在美國和加拿大地
區,天主教更傳入印地安人地區。由於天主教傳教活動的活躍,也必
然引起反教皇派的激烈反應,這種交錯之間的關係也構成南北戰爭爆
發前美國宗教生活的特色。

世界現代史 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事實上,十九世紀初期,所有新教國家都曾產生過宗教復興運
動。這種復興不僅表現在不信國教的新教徒中,而且就如同十八世紀
表現在新建立的教派中一樣:例如由下級教士發起的牛津運動,德國
的新教等,他們擺脫了世俗的影響,並且表現在慈善與社會行為上,
為協調各教派在神學體系思想及禮拜儀式上的一致性,因而也激發起
他們特有的活力。這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也可與這時的天主教中所出
現的類似傾向相提並論。在公元 1830 年以後,法國的巴黎、里昂及
尼姆(Nime)地區的上層社會中,新教也呈現活絡的景象。

教皇庇護九世的統治:
教會內部的發展與分裂

反教權主義的發展

公元 1848 年 11 月,教皇庇護九世在羅馬共和國的首要人物羅西
(Pellegrino Rossi)遭到暗殺後,出走加耶德(Gaete),次年夏天
他在烏迪諾(Oudinot)對羅馬發動軍事攻擊,公元 1850 年他又重回
國內。由於受到國務秘書安道耐利(Atonelli)的影響,他中斷了社
會開放與政治自由。庇護九世與他的前任教皇一樣,傾向於加強並捍
衛教會體制。
這段時期,教皇庇護九世有其特殊的政治功勳,首先是他的統治
時期與以往有所不同,公元 1878 年 2 月 7 日庇護九世去世,才結束
其宗教史上最長的統治時間。而羅馬中央集權制的勝利與教皇也有

第一章 宗教運動 1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關,公元 1870 年 7 月 18 日,在梵蒂岡首次主教會議上,他明確表達
並宣布教皇的純潔無瑕,這項宣布使教皇絕對的權威主義達到顛峰。
教皇對教會內部的加強,主要是表現在內部行政機構的發展,教
士編制人數的增加及重要教義的展開。
在法國地區,在政教和諧時期對於教士的招收,則從來沒有像庇
護九世統治最後 10 年這樣順利。像耶穌聖會,其教士人數在 25 年中
增加了兩倍,另外宗教社團也增加許多,宗教團體的增長主要得益於
公元 1850 年 3 月 30 日所頒布的法魯克(Falloux)法令,公元 1875
年 7 月 12 日,為爭取教會的教育自由此時也受到法令的獎賞,而這
項 法 令 允 許 在 巴 黎、昂 勒(Angers)、里 爾、里 昂 和 圖 盧 茲
(Toulouse)設立五所天主教大學,許多地區的主教都建立教會學校,
例如奧爾良(Orleans)教區的迪龐魯(Dupanloup)主教,他很有系
統地發展小規模的修道院及高級傳教中心,以提高其教士們的知識水
準。從公元 1849 年起,教廷舉行的主教會議不僅致力於教義問題,
而且還致力於制定傳教士守則。此外在俗教徒也有所發展,像得到多
數教士支持的保爾(Saint Vincent de Paul)協會,莫蘭(A de
Melun)慈善經濟協會、勒波雷(Le Play)的社會和平聯合會,這些
機構從公元 1867 1868 年起開始結成一個整體性的社團。在第二帝
國覆滅後,又產生兩個重要的社會主義天主教組織:即阿爾貝.德曼
(Albert de Mum)所領導的「工人天主教俱樂部」和赫內(René)
領導的「松樹塔」(La Tour du Pin),後者與其他社會主義天主教
組織,像瑞士的弗里布(Frieburg)協會,聯合在一起。另一方面,
天主教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並設立地方委員會系統,此類似於義
大利的議會慈善機構,德國的天主教議會,英格蘭諾弗克(Norfolk)
公爵所負責的協會,這些機構也成為天主教重要的基礎。
在傳教部門的發展方面則更為顯著,英國的聖公會自從牛津運會
後,公元 1833 年起就要求教士向教階制度靠攏並鼓勵個人接近天主

世界現代史 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教會,公元 1845 年 10 月在英國教階制度曾引起強烈反響,公元 1850
年 9 月由威斯曼(Wiseman)負責籌備建立 12 個西敏寺天主教主教
堂和總主教堂,這項工程後來由馬寧(Manning)接管。天主教教階
制度在荷蘭(公元 1853 年)、亞美尼亞(公元 1854 年)也相繼建立
起來。
天主教在與基督教及非洲國際協會的競爭中,逐漸地從地中海地
區擴展到非洲的中心。公元 1878 年,撒哈拉和蘇丹成立教使團並委
託拉維熱里(Lavigerie)派遣幾名聖公會(公元 1868 年成立)成員
前往烏干達,稍後在阿爾及爾也設立了中心,其名稱為「白種聖父」
且很快就廣為人知。在近東及遠東地區,特別是越南、大洋洲,天主
教傳教活動蓬勃。在美洲大陸,法屬安地列斯群島,加拿大西部及北
極地帶,修士及修女的人數漸增,此外,斯邁特(Smet)的耶穌會也
積極向印地安人傳播福音。
在教皇任職期間,新設 200 多個主教或教區神父職位,僅在法國
教士及修女人數就分別為 17,000 名和 30,000 名。
在發展組織機構的同時,教皇庇護九世亦積極領導捍衛天主教教
義。它的起因有二,一方面與阿爾卑斯山南邊宗教崇拜的蔓延有關:
信徒們前往法國路德(Lourdes)和蓬曼(Pont main)地區的聖殿─
─聖母顯靈的聖地朝拜。另一方面,也與國家的統一而出現的反教權
傾向的自由思想意識有關。在法國,天主教內部分成兩派,一派是迪
龐魯(Dupanloup)所領導的「通訊網」的自由派,另一派是博德里
(Baudry)的「新世紀」的新教派,他們雙方都強烈地反對由路易弗
約及其「報紙」所宣揚的教皇絕對權力主義。
在教皇任職期間的教權行為中,教皇庇護九世表明了教會的態
度,公元 1854 年 12 月 8 日,教皇表明教義無誤的觀念,公元 1862
年教皇為紀念十七世紀日本的殉道者,在羅馬召見一大批教士。公元
1864 年 9 12 月,由於法國人受到 9 月條文的鼓舞,因而重新激發捍

第一章 宗教運動 1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衛教皇權力,亦確保羅馬聖地的決心。教皇趁此之際,亦發布了通諭
(Quanta Cora),他羅列了 80 條錯誤的主張,這就是《現代錯誤學
說彙編》,這些主張公然對抗慕尼黑和馬里那(Maline)大會人們
(公元 1863 年)主張教會應承認科學研究的自由和民眾平等自由。
公元 1865 年 1 月,奧爾良的教士寫了一本小冊子,大力抨擊那
些受無神論影響的天主教背離者,並以此與《論自由主義和現代文
明》一書相抗衡,而教會壓制此書在自由主義天主教徒中也引起了強
烈反彈情緒。公元 1867 年 6 月,大批教士受教廷邀請參加紀念彼得
和保羅的活動,而梵蒂岡主教會議也藉此宣布召開。這次歷時 7 個月
的普世大會(後因戰爭而中止)通過了兩項法案。第一項確定理性與
慈悲分別在教義中的作用。第二項,將教義、教理中的純潔無瑕納入
教皇的精神定義裏。
這種教皇精神法庭的狂熱,有利於教廷集中管理教會事務,也有
利於推廣羅馬禮拜儀式,以及普及聖地修行中的崇拜方式,而最主要
的是對教皇個人的崇拜。
與此同時(公元 1870 年 9 月 20 日)色當(Sedan)戰敗之後,
使羅馬歸併於義大利的版圖,也結束世俗王權在義大利最後統治。此
外,羅馬一方面加強宗教內部機構,同時各城邦堡壘也成為越來越多
的人的進攻目標。公元 1849 年和公元 1859 年以後的羅馬問題也成為
歐 洲 最 重 要 的 課 題。而 在 公 元 1860 年 時 期,由 拉 莫 里 西 埃
(Lamoricière)指揮的教皇義勇軍更遭受到嚴重的失敗。公元 1864
年 9 月加利巴底(Garibaldi)被阻止進入羅馬,而公元 1867 年蒙塔
拿(Mentana)的勢力亦沒能阻擋住義大利統一的進展,而義大利的
統一是與普魯士在奧地利和法國的勝利相關。
從公元 1860 年代之後,羅馬問題乃成為人們高舉反教權主義,
運動的大纛。此外法國的勒南(Renan)所創立的《耶穌生活》書刊,
把德國的歷史唯物主義學者史賓塞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翻譯成法文。泰

世界現代史 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納(Taine)和左拉(Zola)的自然主義,對於反對帝國思想的共和派
階層中也產生莫大影響。此外法國同濟會與阿爾卑斯人之間有著共同
的思想:自公元 1865 年 9 月法國的一些秘密團體被教皇庇護九世取
締後,法國同濟會即決定在其章程上廢除了上帝旨意的運動。公元
1877 年,法國的同濟會決定宗教世俗化。法蘭西帝國的最後幾年裏,
共和黨(républicain)也已確定反教權的綱領。而在瑞士洛桑召開的
國際自由思想大會上,在列日(Liége)和那不勒斯地區以及與法國的
部分城市及鄉村地區,同時爆發了反教權運動,尤其法國巴黎公社事
件,更將反教權運動推向頂點(公元 1871 年 5 月 26 日達保 Darboy
主教被殺,50 名教士被當作人質)。
部分公眾輿論對此反應激烈,而教會與歐洲各國之間關係也嚴重
的惡化,義大利內部的革命運動,致使教廷與西班牙、葡萄牙之間的
關係也告中斷。在奧地利人們將矛頭對準公元 1853 年的政教協議,
梵蒂岡主教會議後,約瑟夫(Joseph)立即宣布此協議無效,許多國
家對教權也嚴重的曲解:在法國加強教權活動必須奠定在兩權(教
權、政權)的分立基礎上;在美國、英國、瑞士等地區,「加強教
權」反而成為恢復反教皇運動的信號;在俾斯麥統治的新德國地區,
如萊因河、巴伐利亞和西里西亞一帶的天主教徒都被懷疑是對統一大
業的威脅。因此新建德國一系列的法律(從公元 1872 1875 年)都
將宗教組織、教會傳教及在俗教徒納入國家的嚴密監視之下,但教皇
庇護九世所創立的德國主教團則強烈反對這些措施,結果其成員都遭
到逮捕。如勒道喬斯基(Ledochowski)與紅衣主教波茲楠(Poznan)
等皆被拘禁。
公元 1878 年,儘管新任德國首相俾斯麥與保守階層取得相互諒
解,但雙方面衝突還是難以控制。公元 1876 年共和思想主張者在法
國選舉中取得勝利,而當時在歐洲陷於孤立的羅馬教廷,則又回到自
由政治與新教勢力統治的範疇。

第一章 宗教運動 1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教皇萊昂十三世與庇護十世的統治

新任教皇萊昂十三世(紅衣主教派克西 Pecci )須面對:即鞏


固外交的局面,公元 1840 年代,他出任布魯塞爾教廷特使期間,就
已經看到歐洲的自由政府向教會提出的自由政治等問題。貝魯斯
(Pérouse)大主教即曾出版論述教會的書刊及信札。在這些信札中,
他表示對現代文明完全接受,對於政治與社會生活及家庭重新對基督
教的信仰,和托馬斯(thomiste)神學的闡述,他都給予肯定。這種
重視神學概論精神的要求,也構成教皇一號教諭的目標。由於擔心在
其任職期間反對義大利的權力被剝奪,教皇採取與德國、法國友好的
積極策略(公元 1885 年就加洛林問題與西班牙的訴訟,俾斯麥曾求
助於教廷的調解),他確定教會承認現代政治體制以及與歐洲各國和
平共處。
作為教會的領導者,萊昂十三世開始與神秘學說鬥爭,在教會的
權力上他實行等級制度。隨著歐洲殖民勢力的擴張,他建立了 300 個
新教區。在非洲方面傳教活動則向內陸擴展,公元 1882 年時烏干達
地區有 80 名基督徒被殺害,公元 1890 年由拉維熱里(Lavigerie)在
歐洲所領導的反奴隸制運動,教皇予以認可。
萊昂十三世最後完成一項大事:即鼓勵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及重
組教會秩序(重組方濟會和本篤會)。
十九世紀末葉,為因應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些青年教士及在俗教
徒掀起了宏大的宗教復興運動,其主要形式如下:
教會的社會理論定義:保守天主教徒強烈地要求在社會中恢復已
喪失的政治影響力。在義大利的國會(I´opera dei congressi)及瑞士
弗里堡(Fribourg)召開的會議(公元 1897 年 5 月 15 日),羅馬教
廷宣布了財產的社會功能,並鼓勵多種形式的工人協會。直到公元

世界現代史 1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914 年,多種新機構仍繼續執行這些指示,例如法國蘭斯(Reams)
和布爾日(Bourges)地區修會活動,以及桑尼埃(Marc Sungnier)
所創立的墾荒運動。法國青少年的天主教活動等等,在里昂地區由高
楠(Gonin)於公元 1904 年創立了社會週與巡迴大學也引起極大的回
響,最後,特別在美國和德國,則出現了基督徒工會。
許多新組織團體屬於第二次的基督教民主:事實上,基督教的
《社會教諭》是遵照羅馬梵蒂岡向法國天主教徒發出精神的號召。此
號召告誡教徒們不要與共和體制作對,但在議會中須實際行動阻止反
教權主義(公元 1890 年 11 月,樞機主教拉維熱里在阿爾及耳為祝賀
共和國得到承認之後,也於公元 1892 年 2 月 16 日頒布了歸順教諭)。
年輕的教士懷著熱情創立新的政治組織:他們通過這些機構及創
辦報紙而展開工作。而慕瑞(Murri)和托尼羅(Toniolo)所領導義
大利的政治運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這種政治熱情只是曇花一
現,因為共和國與天主教的代表互相不信任,此外天主教選舉聯盟選
舉失敗及天主教徒舉行的反猶太主義示威,以及德亥福斯(Dreyfus)
事件等也引發緊張局勢。
十九世紀中葉,教會提高教士知識水準的活動也有成果:如巴黎
的天主教學院,路易(Louis)先生對研究教會古代史採取批評方式,
而盧瓦茲(Loisy)院長採用同樣的文學批評方法,對新約、舊約進行
研究。此外,依照托馬斯(Thomiste)哲學方法在圖盧茲成立的道明
修會的教士拉格朗熱(P. Lagrange)繼續他的聖經注釋工作:公元
1890 年和公元 1891 年他創辦《聖經雜誌》與耶穌聖經學校,此也獲
得許多的讚譽。
上述教會的活動,也促成不同教會相互的了解與合作,也是這場
復興運動的初衷:例如教皇萊昂十三世即率先與東正教接觸。法國的
遣使會教士波爾達(Fernand Portal)與英國聖公會領袖哈里法克斯爵
士(Lord Halifax)合作,他們試圖解決十六世紀末被羅馬梵蒂岡承

第一章 宗教運動 1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認的英國國教聖職授任禮是否有效這個爭議問題,並於公元 1895 年
創辦《英國-羅馬》雜誌。此外英國聖公會於公元 1897 年在朗貝德
( Lambeth)大會上又設置一小會,宣布為所有基督徒的聯合而努力。
然而,這些改革在修院裏也引起騷動,令天主教會的教階制度越
來越擔憂。萊昂十三世統治的最後幾年,設置了種種限制,有關聖經
資料的研究亦始終遵循以前的原則,並明確參考公元 1893 年 11 月 18
日的教諭(Providentissimus Deus)所宣揚的托馬斯神學。此外公元
1896 年在英國國教中聖職授任禮也有改革的措施。最後,梵蒂岡只有
模糊地接受「民主社會中的基督教之善行」,而基督教民主在公元
1901 年才被接受。在政治領域方面,「歸順」政策則徹底失敗,從公
元 1902 年開始,以埃米爾.貢伯(Emile Combes)為代表的政府,
重新採取公元 1880 年代共和政體強硬的反教權綱領,法國與羅馬梵
蒂岡的外交關係不得不中斷,政教協議也直接受到威脅。
公元 1903 年 7 月 20 日,萊昂十三世去世,他的繼任者是紅衣主
教薩托(Joseph Sarto)即教皇庇護十世,而他的繼位也面對非常嚴
峻的新局面。
這一時期新教皇需要的是教會內部的團體與堅持的信仰,然而他
的國務卿,樞機主教瓦爾(Merry del Val)卻毫無調解之意,於是梵
蒂岡與許多國家之間的關係(俄國、伊比利半島、德國、美國)再度
惡化。此外法國總統魯貝(Loubet)拜訪了義大利國王伊曼紐三世
(Emmanuel Ⅲ)之後,當時法國拉瓦勒(Laval)和第戒(Dijon)
的主教則被迫在羅馬接受傳訊,教皇決定與法國斷絕外交關係(公元
1904 年 7 月 29 日)。在孔勃(Combes)政府下臺後,由白里安(A.
Briand)所草擬的國家與教會分離法案經國會投票通過(公元 1905 年
12 月 6 日)。但這項法案遭到羅馬教皇的抵制,他並要求法國的天主
教可以自組教會。公元 1801 年之後《政教協議》遭到廢除的命運,
此也使宗教聖會被迫驅除,而宗教教育在公元 1904 年也遭到禁止。

世界現代史 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在基督教國家中所發生的同樣宗教危機,此也觸及了新教思想的
基礎。此外現代主義思潮也遭到天主教的指責,相對於具有社會需求
與歷史批評功能的基督教使命而言,現代主義被認為是非常含混的理
論。例如英國的帝亥爾(G. Tyrrell)、胡蓋爾(Von Hugel)男爵、
德國的歇爾(Schell)、慕勒(Muller)和義大利的慕瑞(Murri)、
米諾齊(S. Minocchi)和布諾依帝(Buonaiuti)等人的現代主義思
想,全都遭到批判,而所有神職人員則表示同意。
桑尼埃(Sangnier)在民主意識形態的組織裏開展他的「墾荒運
動」(movement du Sillon)的想法。但在公元 1910 年 8 月卻遭到禁
止。一些堅持羅馬教權的人,例如拉貝爾道涅(Laberthonniere)則
進行反抗,他們於公元 1913 年停止了《基督教哲學年鑑》的出版。
直到公元 1914 年懷疑精神在教會中則占優勢。因此在工會方面
(德國的天主教徒決定加入萊因河的大駁船業工會組織),產生一種
使天主教社會及精神活動服從權威決定的意願。在這種精神支配下,
由羅馬高級教士貝尼革尼( Benigni )先生所創辦的《冷杉》(la Sa
pinière)秘密組織也得以擴大。這些團體的目的就是監視不同天主教
國家的理論觀點,如果《冷杉》受到教皇個人的寵愛,他將被賦予在
羅馬法庭上有負責檢舉的權力。然而《冷杉》的幻想正好證明了教皇
僵硬統治使教會造成沉悶的氣氛……。
教皇庇護十世不僅是重建宗教內部的組織架構,也是改革促進者
之一。
為了使教士所立的法案適應新形勢,庇護十世在其顧問加斯帕瑞
(Gasparri)的幫助下,對修士法進行了徹底的修改,而這部龐大的
法案,直到下一任教皇上任後才算完成。
此外教皇還是教會中央統治機構改革的創始者,公元 1908 年他
通過憲法,精減許多修會,將行政系統與司法系統分離。這種改革直
到現在仍然是羅馬教廷深入變革的基礎。

第一章 宗教運動 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教皇機構的改革,是為了對教士進行宗教教育以及培養修士講
道,教皇本人也樂此不疲,而禮拜儀式與聖樂也同時列入新法案中。
教皇統治期間,許多教會都發生極度崇拜熱,人們向耶穌懺悔,
並且流於形式。這種形式反映在每日聖體祭祀儀式中,在十九世紀時
期,人們一直都沒有停止這樣的儀式。
教皇在其公元 1905 年所頒布的教諭,以及公元 1907 年 2 月 22
日私人信件中,確定天主教的活動將託付給教廷的普通基督教成員。
至於對外傳教方面,天主教傳教活動持續進展(教皇統治期間建
立 41 個教區)。公元 1910 年在愛丁堡召開新教傳教協調大會,這會
議主要是發展普世規劃的壯舉。這次大會成立了國際傳教協會,不同
的新教教會也在此進行協商,公元 1961 年此協會與教會普世協會合
併。
縱觀整個十九世紀宗教運動,通過簡短的分析,我們試圖得出這
樣的結論,十九世紀宗教運動是教會堅持要求自由的發展史。在十九
世紀中葉,蒙塔朗貝爾(Montalembert)的預感就已反映了這一點,
儘管這期間伴隨著政權的更迭與教義的限制,現實形勢迫使教會不再
僅相信自己的力量,天主教會慢慢地也從舊制度的形式中擺脫出來,
在這種發展過程中,政教協議只代表了一個過渡階段。
由於教會機構的順從,教會完成內部組織架構的工程,並進一步
帶動向外傳教。而教會彼此間的接觸,在兩次世界大戰後,教會相互
間也更獲進一步的加強關係。

英國的宗教與懷疑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英國國教會及自由教會的教友人數

世界現代史 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大增,公元 1844 年一群虔誠的布商創立「基督教青年會」,公元 1877
年布斯(Booth)將軍建立了「救世軍」,公元 1861 年在達爾文《物
種原始》出版後兩年,倫敦浸信會建立一座擁有六千個座位的「大都
會禮拜堂」,公元 1890 年休斯發起「新前進運動」,也使許多人改
奉美以美派的信仰。
在當時,懷疑與不信也是事實,在工人階級中,自然久已有成百
萬人沒有宗教信仰,人口的增加與閱讀書寫能力及國民知識的提高,
使宗教與懷疑,信與不信平衡發展。十九世紀時,英國自由教會信眾
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聖公會及浸信教會漸趨和諧,而美以美教會
則更為民主。公元 1892 年「自由教會會議」成立,此也促進了「聖
公會」與「浸信會」的團結。自由教會的休斯把福音工作傳進了家
庭、工廠、貧民窟、校區及政治中,它也將祈禱、讀經、守主日的習
慣及父親嚴格的統治引進家庭,它使許多工人自我改進並且節制飲
酒,它的講道、聚會、社交集會及慈善事業形成了信眾生活的中心。
此外,自由教會的持異議者的善惡意識也進入了政治,它將它對
基督教戒律的看法強加於市鎮會議。雖然如此,英國國教會事實上仍
有龐大的勢力。但英國宗教並非完全處於順境,不相信宗教的人數持
續增加,對宗教的不相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長期以來工人階級的無
知與冷漠,一種是知識份子間新起的懷疑論。
公元 1886 年「不可知論」使中上階級上教堂的人數減少,此時,
懷疑論普遍流行,它也反映了三種思想:一是訴諸理性,二是嚴肅基
督教的倫理誡命,三是知識在各方面的進展。訴諸理性,在文藝復興
時代,它啟發了法蘭西斯.培根經由經驗科學推進知識的夢想。這種
積極的理性主義在十九世紀影響尤大,哲學家更好吹毛求疵,他們質
問每一件事物,而且不向任何權威低頭。
歷史的研究也引起學者對基督教的懷疑,史特拉斯(Strauss)用
歷史學嚴格標準來研究四福音書,他發現福音書中所記載的奇蹟既不

第一章 宗教運動 2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可相信而又沒有證據,四福音書作者對基督生平的描述彼此不一致,
而「復活」是一個崇高的神話而非事實。
這些發展也導致無神論及不可知論的發展,達爾文與赫胥黎等學
者皆失去了宗教信仰,但並非所有的知識份子都成了不可知論者。許
多人以一種比較寬容的、哲學的態度,來取代他們已不再相信的基督
教義中最後審判日死者復活的說法。

東歐宗教信仰

宗教是形成東歐民族主義的重要因素,波蘭人篤信天主教,在抵
抗東正教和路德教派的鬥爭中,是一股強大的民族力量。捷克人則篤
信胡斯教義,此也是他們抵抗奧匈帝國的盾牌。同樣地,巴爾幹半島
各民族所信仰的基督教,更是抵抗土耳其伊斯蘭教帝國的精神武器。
東歐的教會與政府,和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常代表同一民
族的兩面,東歐不僅是民族林立地區,也是教派並存地區,除了伊斯
蘭教與基督教兩大宗教之外,基督教世界中的種種支派也極其繁多,
如波蘭、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各民族均信仰天主教;希
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人均信仰東正教;捷克人兼信天
主教和喀爾文教派;阿爾巴尼亞人和波士尼亞人兼信伊斯蘭教與基督
教。宗教信仰的歧異常常引起民族之間的衝突和戰爭,於是宗教也成
為激起民族主義的主要因素。

世界現代史 2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猶太教的狀況

並不是只有基督教與天主教發生宗教問題,猶太教所受的影響只
是不太嚴重而已。猶太人雖然沒有教皇或教會會議以發布權威性的命
令,但在他們之間也有統一的具體依據,舊約、猶太教法典,與當時
的崇拜形式,都是強有力的統一表徵。此外,猶太人有一項共同的遺
產,即有很多的律法與習俗,且相信共同的命運。然而,他們仍未能
避免某些困擾。
在啟蒙時期,猶太教的自由派占了優勢,他們認為所有的宗教應
就其對信徒的影響予以評論。此外,他們拒絕猶太人是上帝選民的觀
念,及優良種族的說法,逐漸地他們發展出一套理論與慣例,因此就
成了猶太教的一個主要的分支,並被稱之為改革猶太教,它既不屬於
正統亦不屬於保守分支,這兩派使猶太教分裂了一個多世紀。

第一章 宗教運動 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參考書目

Daniel Rops,《基 督 教 史》,第 3 卷 第 4 冊,Fayarel 出 版,


1960 65。
Din. L. J. Rogier, R. Aubert、M. D. Knavles,《宗教新史》,第 4、
5 卷,Seuil 出版,1966 71。
F. G. Levnard,《新教通史》,P.U.F 出版,1964。
A. Lataeille、R, Remond,《法國天主教史》,第 3 卷,Spes 出版,
1962。
Coll. Fliche、Martin,《教會史》,20 和 21 卷,Bloud & Gay 出
版, 1948、1952。
A. Deroo,《教皇庇護九世到約翰二十三世關於民事及政治問題的教
諭、使命及論文》,Lille 出版,1967。
《教皇庇護四世及其決議提要》,J. J. Pauruert 出版,1967。
Caluez、Perrin,《教會與經濟生活》《萊昂十三世到庇護十二世的
教理教育》,Aulier 出版,1959。

世界現代史 2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社會主義運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國際

第一國際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地位。如果十九世紀越來越脫離貴
族階級,此也標示著舊體制的結束,但也並不意味自我為中心或自我
封閉的時代開始。相反地,它擁有共同的自由思想,反對現存國家及
領土限制的國際運動,並試圖採取某種行動,正如馬志尼(Mazzini)
在《年輕的歐洲》(Jeune Europe)一書中所闡述一樣,公元 1848 年
的義大利革命影響,不僅將各種運動匯合並且將它們牢牢地聯結在一
起。同時,由於政治流亡者的數量增加,也就加強了流亡者的國際聯
繫,如德國的馬克斯、俄國的埃爾森(Herzen)從十九世紀初就聚集
在倫敦,並在此度過大部分時光。一時間,巴黎、布魯塞爾,而後是
瑞士,成為逃亡者的避難所和聚集地。公元 1866 年世界和平大會自
由與和平國際聯盟成立。公元 1864 年倫敦出現「國際勞工協會」,
當時這一組織的言論很激進,但並不是什麼特別現象。
國際勞工協會最先被設定為英、法兩國工會幹部之聯繫組織機
構,公元 1862 年的倫敦國際博覽會期間,他們雙方達成了協議。倫
敦《貿易委員會》支持公元 1848 年革命失敗後仍然繼續活動的歐洲
大陸的《激進主義》;這個組織與馬志尼(Mazzini)、加里波底
(Garibaldi)的支持者保持聯繫,但也對倫敦的政治流亡者同樣表示
歡迎。在這期間法國的工人也給予專門合作與協助。然而絕大部分的
英國工會幹部們傾向於政治活動。公元 1867 年英國部分工人獲得選
舉權,同時,工會獲得了法律上的承認,也取消了老闆與工人之間不
平等法規。但是第一國際初期也僅是個人的聚會,並不是原來即已存
在的組織、政黨或工會。後來人們似乎直接加入這個組織,以後也成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2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立了地方分部,成員逐漸增加。第一國際總部設在倫敦,此為永久性
機構,馬克思就在這裏坐鎮掌控一切情勢,另外,就是接連在不同城
市所舉行的年會。由於受環境所迫,主辦國必須派出大批代表,而旅
行費用的昂貴加上第一國際的財政短絀,使某些活動份子例如馬克思
等,不得不經常遷移以節省開支,而每次大會的代表性也總是需要經
過激烈討論後才能決定人選。
馬克思為第一國際制定規章並致開幕詞。他強調工人要奪取政
權,但沒有提到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僅對生產的合作性及其限制闡
述。這種保留極度說明當時構成組織基礎的英法工會幹部的需求。特
別是法國人,他們廣泛地受到蒲魯東(Proudhon)主義的影響;換言
之,他們仍緊緊依戀著私有財產,認為這是個人,或更確切地說,是
家庭乃至於國家獨立的基礎,因而他們傾向於合作與互助。但他們對
資產階級的政治人物深表懷疑,尤其對左派非常不信任,公元 1866 年
的第一國際大會上,他們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但未被採納,第
一國際僅吸收了體力勞動者做為其會員。
公元 1868 年布魯塞爾大會在共產主義上邁出了一大步,大會宣
布:反對蒲魯東思想,包括礦山、露天採礦場及通訊等(鐵路、運
河、電報等)在內的財產,皆歸地方集體所有。至於手工業,則仍繼
續強調生產的合作性,但不採用資本主義方式。儘管大會讓步,蒲魯
東傾向還是被打敗。
公元 1870 年第一國際在法國獲得大幅的支持,特別是在巴黎、
里昂、馬賽、布雷斯特(Brest),設立了許多部門,像與工會辦公室
平行的第一國際總部,他們的領導人不變,此時他們吸收了許多無技
術工人。在法國由托蘭(Tolain)領導的蒲魯東的勢力消退,取而代
之的是歐仁(Eugène)、瓦蘭(Varlin)。歐仁是聯邦派,反對共產
制度,但他對手工業、大工業的看法與蒲魯東相去甚遠,他所強調的
是參與合作與群體工會主義。

世界現代史 3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在法國第一國際的成員們期待革命風暴的再次到來,如同公元
1848 年的革命。人們熱切地希望共和暴動,推翻第二帝國。但普法戰
爭打亂預先的設想,因此工人運動也遭遇強烈的挫折,特別是交戰國
的工人運動此時則置於嚴酷的困境中。接著法國戰敗,巴黎失陷,最
後蒂耶(Thier)決定讓出飽受新興普魯士凌辱與痛苦的首都巴黎。
巴黎市政府喪失行政管理後,政權則落入國民自衛軍委員會手
中,這個委員會與巴黎工會聯盟、第一國際巴黎委員會都同在一地。
但不能因此認為,巴黎公社的活動是由第一國際領導。事實上,巴黎
公社大部分是繼承公元 1792 年法國大革命的傳統。巴黎公社定期舉
辦選舉,但大多是激進的雅各賓黨人(Jacobins)和布隆基主義者
(Blanquistes)當選。在 92 個席位中只有 17 席與第一國際有關係。
此時各種政治傾向紛紛出現,但沒有一種思想能夠真正禁得起考驗。
此外市民對自治和地方分權極端嚮往,對市鎮或組成聯邦地區也是如
此,此與巴枯寧(Bakounine)的思想相聯繫,而這一切的作為卻超
過馬克思的影響。
但巴黎公社的失敗,卻給第一國際帶來沉重的打擊。在十年內,
法國工人運動主要的領袖皆遭到了鎮壓。英國的工會運動自公元 1867
年取得勝利後(選舉的擴大,老闆與工人關係法案的轉變,工會得到
承認),已和勞工拉大距離,並與那些極力宣揚暴力的組織分道揚
鑣。一般而言,公元 1867 年危機後,第一國際繼續擴大工人運動,
但也超出當時相對允許的範圍。
巴枯寧在巴黎公社的出現,明顯地標示出第一國際進入黑暗期。
對於這位俄國革命家,我們僅知道,他從流放地西伯利亞逃出之後,
途經倫敦,在那兒他認識了馬克思。公元 1864 年他定居在那不勒斯,
並籌劃發動農民運動,特別對義大利南部的貧苦農民進行宣傳。後來
他加入了「自由與和平聯盟」,並試圖讓這個組織與第一國際緊密合
作。但受挫之後,他就與朋友直接加入第一國際,並在公元 1869 年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3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巴爾(Bâle)大會上發揮其影響力。大會上巴枯寧提議廢除遺產制
度,儘管馬克思反對,但仍獲得相對多數會員的贊成,而馬克思認為
廢除遺產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方式,應該完全廢除生產資料的私有
制。
馬克思與巴枯寧後來的鬥爭則成為第一國際爭論的焦點,並造成
分裂。公元 1873 年,對立的兩派在日內瓦舉行兩次相互攻訐的大會。
從此馬克思主義的大會即不再存在。另一派別則不急於解散,他們在
公元 1874 年的布魯塞爾和公元 1877 年的韋爾維耶(Verviers)召開
會議。到了公元 1881 年時期,無政府主義份子企圖建立一個只屬於
他們的第一國際,但是沒有結果。
巴枯寧與馬克思對立的理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兩人性格上的矛
盾,馬克思是德國人,做事有條理而且非常嚴謹,堅持不懈,持之以
恆,講究實際,他與家人都是頗有道德的人。巴枯寧則是俄國的大莊
園主,性格十足的放蕩不羈,且易感情用事,不講道德,對朋友忠
實,但卻不守信用。例如巴枯寧曾答應馬克思,將他的《資本論》第
一卷譯成俄文,卻遲遲不肯動筆,而馬克思卻一向對懶惰深惡痛絕。
巴枯寧敵視一切的政權,馬克思則認為,加強中央集權至少在革命完
成前是必要的。然而巴枯寧並不是不適應社會生活,也不是反社會生
活的人,相反地,他相信人類天生的社會本能;他所設想的自由社會
裏,每個鄰居都能自發地組成小團體一起勞作,並互相合作,這些團
體按照自己的願望結邦聯社,但不設立統治機構。因而巴枯寧的追隨
者也遭遇實際大型公共機構的管理問題,例如鐵路管理問題,他們在
躲避共同權限與直接民主。由於每個人的環境不同,其所造成的影響
可能比其性格的影響還要大。巴枯寧及其擁護者大都來自俄國、義大
利南部、西班牙等國,這些國家經濟落後,以農業、手工業為主,因
此適合小團體。馬克思生長在萊因河地區,定居在倫敦,很重視遠距
離的經濟關係。他的決定性獨創思維即是完全接受工業化,但此時有

世界現代史 3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許多社會主義者也為工業化中的人其努力而悲哀。在馬克思看來,十
九世紀的國家,僅允許在小範圍內集體管理,而國際勞工組織才是完
成工業化唯一的方式。但那些容易吸收革命因素的落後國家,其本身
的問題則始終存在。

過渡時期

國際組織的意願則從來沒有完全中止過。公元 1877 年在韋爾維


耶召開「聯邦主義」大會結束後,緊接著又在根特(Gand)召開《統
一大會》。這次會上與會者分成兩派——政治活動派與無政府派。前
者成立辦公機構,並於公元 1881 年在庫爾(Coire)召開新的大會,
後者則沒有什麼成果。
這時的工人運動在法國又恢復了政治活力,派別之一的「機會主
義派」(Possibilistes)分別於公元 1883 年和公元 1886 年在巴黎召
開兩次國際大會。並在歐洲各國組織定期的政治運動,他們積極推動
八小時工作日的建立。因而工會在這項活動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公
元 1888 年在倫敦舉行純工會的國際勞工大會,這次大會政治黨派皆
被剔除在外。
值此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紀念之際,兩個對立派於公元 1889 年
在巴黎召開國際大會,乃是因為當時法國工人運動的特殊形勢使然。
「機會主義派」完全投入反布隆基主義,而且毫不猶豫地與激進主義
聯合。其他的社會主義派恰好相反,他們試圖團結一致反對「機會主
義派」,甚至對布朗熱主義(Boulangisme)採取曖昧態度。對立的
兩派各自在巴黎召開國際大會,但也同做決定,他們決定於公元 1890
年 5 月 1 日號召為爭取工人八小時工時舉行盛大的國際遊行。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3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公元 1891 年國際工人運動亦蓬勃發展。德國的社會民主黨也脫
離了俾斯麥的迫害。這段時期,勢單力薄,但意識形態相近的政黨普
遍建立。公元 1879 年,西班牙、丹麥籌組政黨。公元 1882 年法國,
公元 1884 年英國,公元 1887 年俄國、挪威,公元 1888 年奧地利、
瑞士,公元 1889 年瑞典、荷蘭,公元 1892 年義大利,同年還有波蘭
和芬蘭相繼成立。所有這些政黨都明顯傾向於選舉與議會的活動方
式。這種變化說明自公元 1848 年以來普遍的革命暴力活動已經被遺
棄,憲法制度有規律地發展,其中一些則逐漸民主化。恩格斯在他最
後幾年的著作中,曾多次強調兩點:1.隨著武裝力量的發展,民眾起
義將不足以抗衡配備很好的部隊(註:恩格斯很注意軍事評述,所以
他的朋友送他「將軍」的綽號);2.「資產階級」的民主機構,亦允
許工人及社會主義運動有些進展。這兩種觀點迥然不同,但結論是一
樣的。
接著召開的幾次大會(公元 1891 年在布魯塞爾;公元 1893 年在
蘇黎世;公元 1896 年在倫敦),社會民主黨與無政府主義即展開激
烈的鬥爭。而後社會民主黨日趨強大即開始排除異己。蘇黎世大會決
定接納社會主義組織和工人工會,很多無政府主義者只好以工會代表
的名義出席大會。他們一邊努力擴大影響力,一邊利用每年的「五一
遊行」活動促使其發展「總罷工」的幻想成功。

第二國際

人們習於認定,第二國際於公元 1889 年誕生。但它於公元 1900


年才正式成立。同年亦成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設常務秘書
處。每個國家的政黨最多指派兩名代表,在大會投票中也最多兩票,

世界現代史 3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鑒於大會的決定至關重要,因此對於反對派,特別是主辦國的反對
派,他們根據實際需要,安插一些虛設代表,並利用這些手段來達到
控制操縱大會的目的。儘管如此,任何政黨不管它組織多麼強大,人
數多麼眾多(如德國的社會民主黨)皆不能夠一手操縱第二國際。第
二國際的結構是典型的聯邦制及同盟制。大會分別召開的時間、地點
如下:公元 1900 在年巴黎;公元 1904 年在阿姆斯特丹;公元 1907
年在德國的斯圖加特(Stuttgart);公元 1910 年在丹麥的哥本哈根;
公元 1912 年在瑞士的巴爾(Bâle);此外預定於公元 1914 年 8 月在
維也納召開的大會則並未舉行。第二國際大會的開會間隔時間與第一
國際大會的每年一次開會形成對比,此也構成兩組織之間的主要區
別。
第一國際創建的目的,是為了「除去虛無」,第二國際是建立在
社會主義及工人團體已出現的基礎上。第二國際本來僅打算成為一個
世界性的政黨,下設分支機構,但後來證明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因
為國際社會主義者的代表大會並沒有第一國際委員會那樣的有權力,
因而他們試圖制定第二國際統一的成員國設想也未能實現。各黨各自
獨立為以後的準則,第二國際問題倒不在於將某些行為準則強加給某
個政黨,事實上對不同國情的默認才是關鍵所在。
社會主義者的統一思想亦日漸強大,而法國與英國在經歷分裂之
後即建立一個統一的政黨。因此這種環境之下,對反對派請求第二國
際予以道德上的援助,在他們看來,至為重要。
這種社會主義者的統一思想本身有利也有弊,它可能會遭到抵
制,而產生少數派,甚至新的分裂。為了獲得一致性,第二國際盡力
爭取綜合性及協調性的提議,同時也為他們的行動提供明確指導。
對第二國際產生第一場的大爭論,皆圍繞著策略與教條等複雜的
問題上,我們簡稱為改良主義或修正主義。公元 1900 年米勒蘭
(Millerand)曾接受瓦爾德克-盧梭(Waldeck Rousseau)所執政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3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的共和國國防部長一職。此也引起蓋斯德派(guesdiste)(工人黨)
強烈地譴責這種行為,並極力建議第二國際對其進行審判。對大多數
社會主義者政黨來說,除了法國之外,入閣問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更何況是共和國國防部長職務。大多數人皆同意蓋斯德派的意見,然
而最後做出的決定則非常的慎重:「……社會主義者個人入閣資產階
級的政府,是不能被認為正式掌握政權;只是危險處境的權宜之計則
考慮到各種情況,如果當時情況存在,那麼這個問題只是策略上而非
原則性的。大會也不再決定……」
各國政黨自治,在策略上得到明確認可,但爭論已經擴大,因此
策略與教條也很難從中區別。
農民問題也是第二國際的主要分歧。這個時期歐洲大多數國家,
除了英國之外,其農村還是很重要,甚至占有優勢。一個政黨如果要
以選舉方式為其權力的根源,它就面臨著在議會獲得多數或決定性的
席位,最起碼也要獲得一部分農民的選票。蓋斯德派(法國社會主義
空論派)從公元 1893 年起,就毫不遲疑地針對農民宣傳。德國南部
受沃爾馬爾(Bavarois Vollmar)的影響,許多社會主義者提倡保護
農民的財產,但卻遭到空談理論派(doctrinaires),特別是考茨基
(Karl Kautsky)的反對,他認為這種政策背棄了馬克思主義原則:
農民的無產化難道不是資本主義集中的必要因素,或為社會主義革命
創造條件嗎?公元 1895 年,考茨基的土地理論綱要在德國社會民主
黨大會上遭到指責。
為了回擊考茨基的論調,理論家伯恩斯坦(Edouard Bernstein)
撰寫批評文章。據他觀察,社會主義者事實上已放棄「千禧年」
(Millénariste)的觀念,他們期待在短期內實現革命的果實,因而需
要合法鬥爭的策略,並保證獲得工會的支持。伯恩斯坦認為,這種策
略意味著歷史「進化論」的觀念。對現實經濟的分析也沒有擺脫危機
的迫近感,而資本主義所呈現的繁榮景象,相對地也使勞動者的生活

世界現代史 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水準提高。生產資料集中的所有制
的概念也被股份公司所打破,商業
股票分散在眾人手中。伯恩斯坦與
馬克思主義越來越背道而馳,但當
時許多社會主義者政黨卻接受他的
觀點,並成為必要的理論基礎。
自公元 1899 年,德國社會民
主黨開始批判伯恩斯坦的觀點,但
沒有指責其本人,公元 1904 年的
第二國際大會討論伯恩斯坦問題,
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伯恩斯坦保留了 饒勒斯(Jaures),德國黨主席
名譽,饒勒斯(Jaures)對此提出
批評。另外旺袋韋德(Vandervelde)在大會上提議緩和對修正主義的
批判,對「入閣派」不要嚴厲譴責,大會也因此產生分歧,最後決定
號召各國社會主義者統一,同時反對德國政黨中已經形成的修正主義
傾向。
公元 1905 年,戰爭問題已列入外交緊張關係的首位,並且是第
二國際後三屆大會的主要內容。公元 1907 年在德國斯圖加特所召開
的大會上亦展開一場大規模的辯論。蓋斯德認為既然戰爭是資本主義
矛盾的正常結果,由此不需要發動一次特殊的運動來反對軍國主義,
也許它能導致工人階級轉向社會主義革命的真正目標。蓋斯德的思想
體系主要還是第二國際的體系,他的論據充滿無可辯駁的邏輯。最後
的辯論沒有結果,此也說明了當時會員們成見之深,亦泯滅對革命前
景的展望。
面對戰爭的威脅迫近,埃爾韋(Hervé)、瓦朗特(Vaillant)、
饒勒斯等皆暗示發動總罷工的可能性,甚至暴動。但德國人對此絲毫
不考慮。大會最後對各種提議做綜合結論,決定如下: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3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如果戰爭將爆發,相關國家的工人階級、議會代表,
有責任在國際委員會協調行動機構的幫助下,盡最大努力,
採取一切適當的方法制止戰爭,此可以根據階級鬥爭的強度
及一般政治情況的變化作決定。
如果戰爭爆發,那麼我們有責任使戰爭儘快結束,此外
利用戰爭所造成的政治經濟危機,加速資本主義統治的滅
亡,並盡我們所有之力拯救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民。」

決議的最後一節引用列寧的要求,而這在當時就表現出其預見性
的才能:他也沒有在此時回答立即提出的問題。《公元 1914 年的夏
天》一書中,蒂博(Jacques Thibault)與皮勞特(Pilote)有激烈的
爭論。至於要考慮的方法,前幾節並沒有細述,但卻一再重申各國政
黨自治及自由的意見。在這種狀況下重大的決策也擺脫流言:諸如第
二國際不制止戰爭,卻任其社會主義國家被打敗。這種流言是自相矛
盾的。
哥本哈根大會上又舊話重提。大會緊緊圍繞瓦朗特和阿爾迪
(Hardie)的建議討論,他們兩人建議在戰爭期間發動一場船舶及運
輸業方面的大罷工。這個主意早在第一國際時期就已被提出,但馬克
思對此持懷疑的態度。而這種意見也與德國及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要
求相去甚遠,後二者擔心,實行大罷工為政府製造口實鎮壓他們的組
織。
瑞士的巴爾(Bâle)大會在巴爾幹戰爭期間召開,它的公開性給
大會帶來有力的影響,尤其文學作品廣為人知。但此次會議沒有對上
次會議的決議做任何的補充。
社會主義及工會組織在公元 1914 年對反戰所表現出的無能,令
很多人認為這是第二國際的敗筆。公元 1914 年 8 月,確實有許多希
望都破滅了,但如果我們冷靜地分析當時大會的爭論與決議就會發

世界現代史 3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現,這些希望都不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事實上,如果第二國際的
主要政黨真的已強大到能阻止公元 1914 年的戰爭行為,它們早就奪
權了,但事實卻是相反。

第二章 社會主義運動 3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參考書目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國際社會運動研究資料匯編》卷Ⅰ-Ⅱ,Pa-
ris,1958 63。

世界現代史 4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世界現代史/劉增泉編著. --初版 . --臺北市:


五南, 2003[民 92]
面; 公分
含參考書目
ISBN 957-11-3335-3(平裝)

1. 世界史- 19 世紀 2. 世界史- 20 世紀

712.7 92011408

世界現代史
編著者 劉增泉
編 輯 蘇情文

出版者
發行人 楊榮川
地 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代表號)
傳 真:(02)27066100
劃 撥:0106895-3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顧 問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

版 刷 2003 年 8 月 初版一刷

定 價 740 元 版權所有.請予尊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