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中文版前言

為社會成員提供福祉是文明社會的一個基本前提。實現這一重任的
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負有為人民提供可靠制度的道義責任。人民可以憑藉
這些制度將因意外事件和其他侵權行為給其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限度。
這些制度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其中一種便是侵權法。它是由法院
主導的,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從負有責任的侵權人處獲得合理賠償的法律制
度。這種侵權法制度可以使受害人的健康得以康復,精神獲得慰藉,活力
得以恢復;同時,該制度使原本可以防止侵權損害發生的人承擔責任。追
求上述目標的法律制度,不僅可以惠及受侵害的當事人及其家屬,還可以
使整個社會從中受益。
美國侵權法制度就是體現國家對意外事件進行補償時如何處理的一
個典型。應該說,美國法律提供的不止是一個範例,而是五十一個範例。
因為美國侵權法主要是州法,而不是聯邦法。侵權法在五十個州和華盛頓
特區各不相同。
當然,有關侵權賠償的法律基本原則在各州被廣泛接受。然而,對於
疑難問題,各州通常有不同的做法。所以,在學習美國侵權法時,學習者
會從閱讀對相同問題持不同觀點的許多案例中得益,這將使學習者較容易
理解在選擇有關影響侵權法的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法律原則時的艱難。
侵權法是美國法律的一個重要元素。所有法學院學生都學習它,眾
多律師以它為業,一般群眾依賴於它的保護,商人們必須遵守它。不過,
歷史並不是如此。正如我在《人大法律評論》(創刊號)中所寫的1:

1 Tort Law of Americ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載《㆟大法律評論》(總第㆒輯),


237 頁,北京,㆗國㆟民大學出版社,2000。(譯者注)

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十世紀是美國侵權法重大轉變的一個時代。在二十世紀初,
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們僅得到很少的救濟。依據一系列法
學理論──其中某些理論其苛刻令人震驚──侵權之訴的原告們被美
國法院習慣性的拒絕救濟。無義務原則(no-duty rule)、嚴厲抗辯原
則以及其他一系列豁免原則,剝奪了受害者大部分的補償機會。在
當時,保護商人利益的原則、工業化過程、對商業利潤的追求等,
都使得因危險機器、瑕疵產品和不安全行為而受害的不幸的個人救
濟權利被剝奪。
經歷了二十世紀之後,美國侵權法的面貌煥然一新。緩慢的,
但是不可抗拒的,最終美國侵權法每一個條文都被審查和重新書
寫。無義務原則的糟粕被去除:創立了許多無義務的例外;有時,
無義務原則被完全摒棄了。完全排除原告獲得救濟的抗辯事由依據
比較過失原則得到修正;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原告至少能得到
部分救濟,即使原告自身有某種過失。完全免除某些特定種類的人
和組織履行注意義務的豁免原則被全部或部分廢除了。今天,在二
十一世紀之初,美國侵權法總的精神是:所有人都負有行使合理注
意義務以避免對他人可預見的損害發生的責任。與該精神悖離的觀
點被視為離經叛道。

儘管在國內取得了成功,但沒有人會認為其他國家應該整體移植美
國侵權法。和其他有關意外事件賠償的法律制度相同,美國侵權法也有瑕
疵和缺點,這些瑕疵和缺點源於歷史事件、政治妥協和其他不幸的情況。
並且,自然的,在規定約束意外事件賠償的法律原則時,各國都必須儘量
平衡各方利益以達到自己的社會公正理念。
當然,美國侵權法提供的範例是不可能被忽略的。美國侵權法的原
則對現今美國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中文版前言

作為嚇阻手段,侵權責任在二十世紀的美國對個人和組織行為
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今天在美國,產品的製造和行為的行使是
依據最大限度降低意外損害發生的原則進行的。同時,不幸受害的
個人有合理機會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補償,因此,他們可以最大限度
的將生活恢復原狀並繼續生活下去2。

另外,就美國侵權法對美國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從開發中國家向
已開發國家邁進過程中所做的貢獻做一比較研究,也許可以洞察中國在向
二十一世紀邁進時同樣會遇到的挑戰。
身為傅爾布萊特專案的訪問學者,我在 1998 年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
國侵權法期間,很高興的發現我的中國學生們在理解美國侵權法的基本概
念上有著驚人能力。同樣的,我在 2001 年應邀山東大學講學時也有同樣的
發現。因此,我有充足的理由期待本書可以對中國建設富有成效的侵權法
律制度有所貢獻。果真如此,本書將會實現我在美國出版原書(英文書名
為 Mastering Torts)第一、二版時未曾預見的效果。

文森㈵•R•詹森
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
聖瑪麗大學法學院
法學院副院長兼法學教授
2002 年 9 月 7 日

2 同 1。

i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原 序

《英美侵權法》(Mastering Torts)是法學院學生的教科書。當然,
對其他人也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書試圖用明晰的、敘述性的語言闡述侵權
法的基本原則。透過對支配侵權行為基本規則的闡述以及對它們適用於具
體案情的論述,《英美侵權法》為讀者提供了掌握美國侵權法律制度主要
面貌的堅實基礎。
本書中,作者透過兩百多個案例的介紹和分析,進而對侵權法進行
了闡述。大多數的案例及其法院意見,經編輯後,都被蒐集在《美國侵權
法研究》(Studies in American Tort Law, SATL)第三版中1。使用 SATL
的學生們將會發現《英美侵權法》對他們特別有幫助,因為《英美侵權
法》對如何將 SATL 蒐集的各個基本判例適用於對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
受害者做出賠償的龐大法律機制做了一一闡述。使用其他案例教科書的同
學們也會得益於《英美侵權法》,因為《英美侵權法》採取了傳統的內容
編排順序,並遵循了學習侵權法應當遵循的主流方法。
然而,同學們不應該以為本書可以替代上課前對老師指定的案例閱
讀和歸納,或者代替課後復習筆記和歸納侵權法主要內容而掌握侵權法的
學習過程。相反,本書旨在對侵權法採用「入門書」(hornbook)的形式
為上述學習侵權法的方法提供輔助 2。同學們在使用本書時,可以在準備
課程作業之前閱讀《英美侵權法》的相關章節,因為它為你的學習提供了
方向,這可以讓你比較容易達到預習目的;同學們也可在課後對所學內容
進行歸納時,使用本書作為對先前閱讀和課上討論內容的總結。

1 Vincent R. Johnson and Alan Gunn, Studies in American Tort Law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3d ed. 2005).
2 本書㆗所涉及的法律主張可以在第㆔版《美國侵權法研究》(Studies in American Tort Law)
㆒書㆗找到參考。該書引用了 2400 多個案例。該書採用的編排方式與本書相同。

i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原 序

對許多重要的問題,本書還沒有涉及。例如,對於公共政策在侵權
行為規則的形成和適用中的作用只是略有探討。此外,侵權法中的許多重
要問題(如法律經濟學派提出的一些問題)幾乎全部被省略了。本書沒有
提及這些問題,並非它們不重要,而是基於如下考量:對多數學生而言,
學習侵權法的最佳起點是對現行規則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理解。只有奠定紮
實的基本功夫,同學們才能從事更加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即何為法律的本
來面目。
最後應當提及的是,對侵權法過程的掌握,取決於個人的努力。正
如 John W. Davis 這位二十世紀法學家和政治學家所指出的那樣:

個人自身的努力比任何學校為他所提供的都更加重要。如果你
勤奮努力,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法律工作者……總之,世界上只存
在著兩種法律工作者:勤奮努力的和不勤奮努力的。

本書試圖幫助那些願意透過勤奮努力而成為優秀法律工作者的法學院學
生:透過對本書的使用,使他們的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在此,我感謝 Notre Dame 法學院的 Alan Gunn 教授〔他與我合寫了
《美國侵權法研究》和該書的姊妹篇《侵權法的教學》(2005 年第三
版)〕。他審閱了本書的第一版並提出了很好的意見,Gunn 教授使我少
犯了許多錯誤,並使我對許多問題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英美侵權法》第三版的誕生,要感謝幾個聖瑪麗大學法學院學生
的協助。要先特別感謝 Claire G. Hargrove、Armistead. M. Long、Teresa
Ahnberg 和 Jacqueline Dieterlie。也要感謝 Michael Norris、Jose D. (J. J.)
Trevino、Benjamin J. Carbajal、Daniel Austin Ortiz、Leila Ben Debba、
Patricia Zarate、Kellie E. Billing 和 Jeannemarie Wilson。
《英美侵權法》前兩版(1995 和 1999),曾被美國和中國的大學採
用為教科書。我很高興能以傅爾布萊特資深訪問學者的身分,於 1998 年

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時,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也以客座教授的身分在 2001 年至濟南山東大
學,教授中國學生英美侵權法的課程。本書第二版曾被翻譯為中文,以
《美國侵權法》為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其中一本是中譯,另一本則是
中英對照本。兩本都是由人民大學的趙秀文教授翻譯。還有其他中國學者
對中譯本的翻譯都給過鼓勵、協助。
本書謹獻給尊敬的 Thomas E. Fairchild 法官。多年前,我曾很榮幸的
做過他的書記員。他做過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法官,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
訴法院法官、首席法官以及美國法學會理事(現為榮譽理事)。在過去五
十多年裡,Fairchild 法官對於美國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影響了在他身邊
工作的幾代年輕法律工作者。在如何將幽默感和自己的能力及職業感做完
美的結合方面,他為年輕人樹立了良好典範。他是位最忠實於普通法傳統
的法官。
最後,我要深深感謝我的太太 Jill Torbert,她是一位熱心公共事務與
社區參與的律師。

文森㈵•R•詹森
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
2004 年 12 月 14 日

v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作者簡介

文森特‧R‧詹森教授自 1982 年以來一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


奧市聖瑪麗大學法學院任教,現為該院副院長、法學教授。他主要的研究
領域是侵權法和律師職業道德,《美國侵權法》(Mastering Torts)是他
在此領域出版的第三本著作,在此之前,他還與同事共同出版了兩本有關
美國侵權法的學術專著。此外,在包括美國 Northwestern, Georgetown,
Texas, Boston College, Missouri, Pittsburgh, Notre Dame, Fordham, Texas
Tech 等大學法學雜誌上他還公開了多篇論文。
文森特‧R‧詹森教授畢業於 Notre Dame 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
位(J. D.);後來在 Yale 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LL. M.)。他
曾在紐約州最高法院工作,身為 Bernard S. Meyer 法官的書記員,以及為
芝加哥美國聯邦第七上訴巡迴法院首席法官 Thomas E. Fairchild 工作,並
曾為美國華盛頓特區最高法院的工作人員。詹森教授還曾以訪問學者身
分,在俄羅斯國立聖彼德堡大學 Vermont 法學院和中國山東大學法學院任
教。
詹森教授還擔任過聖瑪麗大學法學院世界法律問題研究所所長達十
年之久,在此期間,連續主持了每年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舉辦的暑期
班,美國最高法院一半以上的法官都為該暑期班授過課。
文森特‧R‧詹森教授是美國法學會的會員。他還是美國賓夕法尼亞
州聖文森特學院的榮譽博士,並曾獲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市文化藝術獎。身
為傅爾布萊特專案的資深訪問學者,文森特‧R‧詹森教授曾在中國人民
大學法學院任教,此後他曾五次訪問中國,為中國十四所大學法學院學生
做過專題演講1。

1 這十㆕所大學是:㆗國㆟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語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
學、浙江大學、廣東外語大學、㆗山大學、廈門大學、海南大學、㆗國政法大學、蘇州大學
和南京大學。

v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中文版前言
原 序
作者簡介
第一章 現代侵權責任概論 ······························ 001
壹 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害 ························································· 001
貳 三種侵權責任 ······································································· 004
參 對侵權行為分類的後果······················································· 010
肆 責任保險 ············································································· 014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 017
壹 故意的概念 ········································································· 017
貳 未成年人的侵權責任 ························································· 022
參 非法接觸 ············································································· 024
肆 即時威脅 ············································································· 026
伍 精神損害(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致人以巨大精神損害)··· 029
陸 非法監禁 ············································································· 036
柒 非法侵犯土地 ····································································· 041
捌 非法侵犯動產 ····································································· 042
玖 非法占有 ············································································· 043
第三章 抗辯與特權 ······································· 051
壹 同 意 ················································································· 051
貳 特權與抗辯:概論 ····························································· 057
參 自 衛 ················································································· 057
肆 保護他人 ············································································· 058
伍 保護財產 ············································································· 059

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陸 奪回動產 ············································································· 060
柒 扣留財產以便調查 ····························································· 061
捌 (基於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必要的)緊急避險 ············· 062
玖 從他人土地上取回財產 ··················································· 065
拾 取回土地 ············································································· 066
拾壹 違法行為 ········································································· 066
拾貳 懲戒和逮捕的特權 ························································· 067
拾參 公平、正義的法律基本原則 ········································· 067
第四章 損害賠償 ·········································· 069
壹 法官對陪審團在認定損害賠償時的指導 ························· 069
貳 減少或增加賠償金額的裁定 ············································· 070
參 對肉體痛苦和精神折磨的賠償 ········································· 070
肆 對喪失功能的賠償 ····························································· 071
伍 親權的損失 ········································································· 072
陸 醫療檢查 ············································································· 072
柒 附屬來源規則 ····································································· 073
捌 避免擴大損失原則 ····························································· 073
玖 判決前的利息問題 ····························································· 074
拾 繼承人的訴訟權問題與錯誤致死案件 ····························· 075
拾壹 喪失工作能力 ································································· 076
拾貳 通貨膨脹 ········································································· 076
拾參 損害賠償金的稅收問題 ················································· 077
拾肆 懲罰性賠償 ····································································· 078

i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五章 過失侵權行為:基本原則 ····················· 083
壹 過失侵權行為的定義 ························································· 083
貳 義務的概念 ········································································· 083
參 過失構成的標準 ································································· 085
肆 通情達理的人的標準 ························································· 088
伍 法官創造的注意標準 ························································· 103
陸 違反法律規定的過失 ························································· 105
柒 特殊的注意標準 ································································· 114
第六章 過失的證明 ······································· 117
壹 習慣的證明 ········································································· 117
貳 間接證據 ············································································· 118
參 讓事實本身證明 ································································· 120
肆 證據的毀滅 ··········································································· 126
第七章 事實上的因果關係 ······························ 127
壹 若不是標準 ········································································· 127
貳 「錯失機會」原則 ····························································· 129
參 多個侵權責任人和互負連帶責任 ····································· 130
肆 聯營責任和市場份額責任 ················································· 131
伍 協力行為責任 ····································································· 134
第八章 法律上的因果關係 ······························ 139
壹 責任的公平性 ····································································· 139
貳 直接因果關係說和可預見性說 ········································· 139
參 限制性可預見說 ································································· 141
肆 取代原因 ············································································· 146

i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伍 責任轉移 ············································································· 158
第九章 有限義務:不作為 ······························ 161
壹 有限義務規則和無義務規則 ············································· 161
貳 無義務規則 ········································································· 162
參 與受害人的關係 ··································································· 163
肆 與實際侵權行為人的關係 ················································· 166
伍 捲入事故當中 ····································································· 170
陸 製造危險情況 ····································································· 171
柒 自擔義務 ············································································· 171
捌 一般無義務規則的廢除 ····················································· 176
玖 對救助行為的妨礙 ····························································· 177
拾 公共義務規則 ····································································· 177
第十章 有限義務:土地所有人的責任 ··············· 179
壹 普通法上的責任種類 ························································· 179
貳 不法侵入者 ········································································· 180
參 誘惑性公害原則 ································································· 181
肆 被許可人 ············································································· 183
伍 受邀者 ················································································· 184
陸 土地之外的人受到損害 ····················································· 191
柒 對土地上受害人分類的廢除 ············································· 193
捌 出租人和承租人 ··································································· 194
第十一章 有限義務:過失造成的精神損害 ········· 197
壹 原告訴訟請求的真實性 ····················································· 197
貳 責任範圍的限制 ································································· 200

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參 失去親權 ············································································· 203
肆 違反信任義務 ····································································· 204
第十二章 有限義務:與酒類有關的損害 ············ 207
壹 普通法上的無責任規則 ····················································· 207
貳 特拉姆商店法 ····································································· 207
參 社交活動主辦人的責任 ····················································· 208
肆 其他歸責理論 ····································································· 208
第十三章 與節育、懷孕、生育、收養有關的侵
權行為 ·········································· 211
壹 訴訟的種類 ········································································· 211
貳 意外懷孕 ············································································· 212
參 錯誤的出生和錯誤的生命 ················································· 213
肆 出生前的損害 ····································································· 214
伍 錯誤收養 ············································································· 215
第十四章 嚴格責任 ······································· 217
壹 無過失責任 ········································································· 217
貳 勞工補償 ············································································· 218
參 雇主責任 ············································································· 220
肆 對動物侵害的嚴格責任 ····················································· 224
伍 危險活動的嚴格責任 ························································· 227
第十五章 產品責任法 ···································· 231
壹 三種侵權責任理論 ····························································· 231
貳 《侵權法重述》第二版第 402 條 A 之規定 ···················· 232
參 製造瑕疵 ············································································· 235

v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肆 產品設計瑕疵 ····································································· 235
伍 未能給予警告 ····································································· 238
陸 《侵權法重述:產品責任》第三版和「瑕疵」的定義
······························································································· 240
柒 產品本身的損害 ································································· 243
捌 「現有技術水準」之抗辯 ················································· 244
玖 政府的締約商 ····································································· 244
拾 原告的不當行為 ································································· 245
拾壹 聯邦法律的優先管轄權 ················································· 246
拾貳 產品種類責任 ································································· 247
拾參 產品責任法的改革 ························································· 247
第十六章 基於原告行為的抗辯 ························ 249
壹 原告的過錯 ········································································· 249
貳 普通法的促成過失理論 ····················································· 249
參 促成過失的轉承 ································································· 250
肆 被告的「最後避免」機會 ················································· 251
伍 比較過失 ············································································· 252
陸 自願承擔危險:一般規則 ················································· 254
柒 明示的自願承擔危險 ························································· 255
捌 基本型默示的自願承擔危險 ············································· 258
玖 衍生型默示的自願承擔危險 ············································· 259
拾 基於原告法定行為的抗辯 ················································· 261
拾壹 比較過錯 ········································································· 261
拾貳 安全帶抗辯 ····································································· 263

v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十七章 共同侵權人 ···································· 265
壹 無限連帶責任與有限連帶責任 ········································· 265
貳 損害的可分割性及其分配 ················································· 266
參 比較過錯(過失)原則對連帶責任的影響 ····················· 271
肆 和解文件 ············································································· 273
伍 追 償 ················································································· 274
陸 補 償 ················································································· 277
柒 mary-carter 協議 ································································· 278
第十八章 豁免權 ·········································· 281
壹 廢除豁免權的趨勢 ····························································· 281
貳 配偶豁免權和家長豁免權 ················································· 281
參 主權豁免 ············································································· 283
肆 政府官員豁免權 ································································· 285
伍 慈善組織豁免權 ································································· 286
陸 義工豁免權 ········································································· 287
第十九章 時效法 ·········································· 289
壹 時效法 ················································································· 289
貳 發現原則和中斷 ································································· 289
參 休眠法 ················································································· 290
第二十章 對土地所有與使用的侵犯:非法侵犯
土地與妨害私產 ······························ 293
壹 保護不動產利益的兩種訴訟 ············································· 293
貳 非法侵犯土地 ····································································· 294
參 公共危害及妨害私產 ························································· 297

vi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肆 不合理性的證明 ································································· 298
伍 強制性救濟 ········································································· 299
陸 重大損害要求 ····································································· 300
柒 城市規劃法之要求 ····························································· 301
捌 公共妨害 ············································································· 302
玖 公共妨害和產品責任 ························································· 304
拾 自己接近妨害 ····································································· 305
拾壹 妨害侵權之訴的抗辯事由 ············································· 305
拾貳 妨害的減輕 ····································································· 306
第二十一章 虛假陳述 ···································· 307
壹 違約、侵權及其救濟 ························································· 307
貳 詐欺的要件 ········································································· 308
參 惡 意 ················································································· 309
肆 虛假陳述的構成 ································································· 309
伍 不披露(沈默)產生的訴訟 ············································· 310
陸 觀點還是事實 ····································································· 313
柒 可訴之觀點陳述 ································································· 315
捌 關於法律的陳述 ································································· 316
玖 合理的信賴 ········································································· 318
拾 引誘原告信賴的故意或期望 ············································· 320
拾壹 嚴格責任的虛假陳述 ····················································· 321
拾貳 過失虛假陳述 ································································· 322
拾參 抗辯事由 ········································································· 325
拾肆 損害賠償 ········································································· 326

ix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十二章 誹 謗 ······································· 327
壹 誹謗的構成要件 ································································· 327
貳 何謂誹謗言論 ····································································· 327
參 書面誹謗和口頭誹謗 ························································· 329
肆 不實性和大體真實 ····························································· 330
伍 誰可以提起訴訟 ································································· 332
陸 附加事實、誘導性陳述及含沙射影 ································· 332
柒 對群體誹謗與小說人物描寫 ············································· 333
捌 公 開 ················································································· 334
玖 對不實性的過失及損害 ····················································· 337
拾 對不真實性的證明責任 ····················································· 344
拾壹 事實與觀點 ····································································· 345
拾貳 誹謗撤回 ········································································· 347
拾參 特 權 ············································································· 347
拾肆 「誹謗-證據」的原告 ···················································· 354
拾伍 策略性反公開訴訟 ························································· 355
拾陸 誹謗與其他侵權行為的關係 ········································· 355
第二十三章 侵犯隱私權 ································· 357
壹 普洛塞劃分隱私權侵犯的四種類型 ································· 357
貳 公開他人隱私 ····································································· 358
參 侵擾生活安寧 ····································································· 362
肆 公開扭曲他人形象 ····························································· 364
伍 竊用姓名及肖像 ································································· 367
陸 特 權 ················································································· 369
譯後記 ······················································· 371

x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現代侵權責任概論

第一章

現代 侵權 責任 概論
壹 ㆟身傷害和財產損害

㆒般而言,侵權法所約束的是造成他㆟㆟身傷害(personal injuries)
和㈶產損害(property damage)而應當承擔的責任。由於㆟們所進行的每
㆒㊠活動都可能成為他㆟請求㆟身傷害或㈶產損害賠償的依據。侵權行為
囊括了㆟類的全部活動,沒㈲㆒㊠規則或㆒組規則能夠約束如此廣泛的領
域。因此,毫無疑問,侵權法是由大量的規則和不同的法律責任理論構成
的綜合體。

一、侵權行為與犯罪
儘管同㆒行為(例如,毆打他㆟或在交通意外事故㆗造成嚴重㆟身
傷害)既可以構成侵權行為(torts)又構成犯罪(crimes)。然而,侵權之
訴在以㆘方面不同於刑事訴訟。首先,侵權之訴通常由個㆟提起。告訴㆟
所尋求的是個㆟救濟,或者是㈮錢㆖賠償,或者是得到㆒㊠禁令。刑事訴
訟則由檢察官提出,目的不僅是對受害者提供保護,更重要的是保護公眾
利益。對被告的處理通常是㈼禁,㈲時是處以罰㈮,這些罰㈮收歸國庫。
雖然,刑事訴訟㈲時也判決由犯罪的被告向受害者提供某種形式的賠償,
但此㊠賠償通常只是刑事訴訟㆗的附帶事㊠,並且賠償㈮額極為㈲限。其
次,證明標準也是刑法與侵權法的重要區別。在侵權訴訟㆗,除極少的例
外,原告必須提供證據證明侵權事實發生的可能性大於未發生的可能性
(證據㊝勢)。但這種證明標準在刑事訴訟㆗明顯是不夠的。在刑事訴訟
㆗,對被告依法享㈲的生命或㉂由的侵犯可能性,要求提起公訴之㆟的證

0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據㈲更高程度的確定性。因此,國家必須證明,對被告犯罪的證據證明無
法提出合理的懷疑。

二、侵權行為與契約
某㆒行為也同樣可能同時構成違約與侵權。例如,某個消費者由於
產品㈲缺陷沒㈲達到其契約(contracts)㆖保證而受到傷害。該不幸的消
費者,既可以以該產品未能達到其保證內容為由,提出違約之訴;也可以
根據各種意外傷害的責任歸屬原則,提出侵權之訴。
㆒般來說,契約義務是選擇進行交易的雙方當事㆟透過㈿商而㉂願
達成的義務。相對的,侵權責任則是法律規定的,毋須取得行為㆟的同
意,甚㉃保護陌生的第㆔者免於受到傷害。究竟以違約為由還是以侵權為
由提起訴訟,不僅取決於對方可以提出何種抗辯(如意外事故發生前,原
告存在過失行為,此㊠過失可能使侵權之訴㆗的原告不能請求損害賠償,
或者減少此㊠賠償㈮額;但在契約之訴㆗,該事實則不㆒定對原告造成影
響),還取決於損害賠償㈮額如何計算(如懲罰性賠償在契約之訴㆗㆒般
不存在;但在某些侵權之訴㆗,則得以㊜用)。

三、侵權法主要是各州普通法的約束範圍
侵權法仍是各州普通法的主要約束對象 1。不同法域在侵權法的許多
重要方面㈲不同規定。儘管如此,各州和聯邦立法機構均愈加涉足這㆒領
域(如在某些州制訂機動車無過失責任保險制度,在所㈲的州都制定了㈸
工賠償法,在某些審判區制訂了㊩療事故過失責任標準等;對侵權之訴㆗
的抗辯範圍和程度做出規定;限制可以請求賠償的損害類型和㈮額;致力
於「侵權法改革」的努力等)。此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某些㈲限領域
內,也影響了現㈹侵權法的形成,㈵別是透過其做出關於憲法如何限制由

1 「普通法」在不同的㆖㆘文㆗有不同的涵義。在此指法官制定的法律,而不是成文立法。有
時,「at common law」僅指「很久以前在英格蘭的法律㆖」。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現代侵權責任概論

於行使憲法第㆒修正案賦予的權利而引起的侵權責任――如保證詞論㉂由
和出版㉂由所引起侵權責任限制的判決。

四、公共政策與侵權事件的代價
侵權法㉃少在兩個重要方面涉及侵權事件的㈹價問題。第㆒,它力
圖透過確定原告是否㈲權從被告那裡得到賠償和得到多少賠償的方法,公
平合理的分配已經發生的侵權事件㈹價。通常情況㆘,㆒個㉃關重要的問
題是確定誰㈲過失,這是由於「㈲過失才㈲責任」的原則對侵權規則原則
的形成具㈲廣泛影響。在另㆒種不同的(常常與過失責任原則衝突)觀點
看來,關鍵問題是,在數個㈲爭議的責任㆟㆗,誰因為最富㈲而可以承受
由此造成的損失〔「富㆟負責原則」(“deep pocket” rationale)〕;或者是將
損失最大程度的分散(如增加貨物或服務價格),進而使損失不必過分由
㆒個㆟承擔。該觀點認為,透過㊜當的分配或分擔損失,從而使損失減少
到最小程度,比由應受譴責的行為㆟㆒方承擔損失更為重要。第㆓,侵權
法力圖透過阻止㆟們實施可能造成損害的行為,來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的侵
權事故而可能造成的㈹價。㈲時,這是透過損失風險(同時也是維護安全
的動機)交由最能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㆒方當事㆟承擔來實現的。法院在
考量過去或將來侵權事故的㈹價時,應當顧及與公共政策㈲關的其他各㊠
原則。例如:

1. 制定可㈲效實施、㈲預見性的法律的重要性。
2. 因科以侵權責任而阻礙經濟增長的危險性。
3. 促進個㆟責任防止浪費才智和其他㈾源的重要性。
4. 對國家其他具㈲相等㆞位的機構做出的決定予以尊重的明智做法。
5. 向所㈲受害者提供公平㊜當的補償,將責任分攤限制在相對的過失
程度內;或者讓那些㉂危險行為㆗受益的㆟承擔由此引起的損害。

不難理解,當法院被要求做出既㊜用於某㆒㈵定案件且能作為未來

00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訴訟的判例法時,㆖述各㊠考量往往相互衝突。
事實㆖,多數侵權案件並非在法院內解決,而是在法院外解決的。
根據常識估計,這個數字約為 90%,或者更高㆒些。當然,如果某㆒案
件經由法院判決的結果越清楚,當事㆟也就越容易在法院外解決。如果爭
議的事實或應當㊜用的規則都不確定(㉃少爭議㈮額值得在法院㆒搏
時),此㊠爭議在法院外解決的可能性就很小。

貳 ㆔種侵權責任

所㈲侵權行為均可納入以㆘㆔種侵權行為之㆒:故意侵權行為
(intentionally inflicted injuries)、未盡㊟意義務的侵權行為(failure to
exercise reasonable care)及㊜用嚴格責任的侵權行為(conduct giving rise
to strict liability)。這㆔種侵權責任存在於當今美國任何法域。
雖然,今㆝我們對歷史並不清楚,但在早期的英國侵權法㆖,嚴格
責任的理念似乎占了㆖風:即不問事情發生的原因,引起損害的㆟承擔由
此產生的責任。例如在㆒個早期案件㆗確立了如㆘原則:「如果某㆟為某
㆒行為,則應以不給他㆟造成損害的方式為此行為。」到了㈩㈨世紀末,
美國法出現了㉂嚴格責任原則向過失責任原則(「過失」在這裡包括過失
和故意,㆘文再討論這兩個問題)的明顯轉變。過失原則㈲益於經濟發展
和工業化過程。該原則與嚴格責任原則不同,它把侵權責任的範圍限於那
些原告能夠證明被告未盡合理㊟意義務或故意造成被禁止結果的案件。這
就意味著公司㈾源被用於經濟擴張,而不是被用於對意外事故的賠償。遺
憾的是,當時的過失原則過於苛刻:基於種種理由,該原則對完全無辜的
受害者也常常拒絕救濟。
在過去幾個世紀㆗,將遭受損害與運氣不佳或性格缺陷相連結而不
主張對意外事故給予補償的流行看法,現在,基本㆖已逐步被侵權法律制
度或其他制度對意外事故受害者提供補償的觀念所取㈹:使受害者得到㊩

00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現代侵權責任概論

療救助,使失去的薪㈾獲得補償,或者使其他方面的嚴重損失得到補償
(如在某些情況㆘受到肉體㆖的傷害,或者㈴譽㆖的損害)。作為㆖述觀
念㆖轉變的反映,在㆓㈩世紀㆘半葉㆗,侵權法律原則也發生了「革
命」。過失責任的歸屬原則變得越來越易於為原告們所接受,而在產品責
任領域,過失原則被廣泛採納的嚴格責任原則所取㈹。
在過去㆓㈩多年裡,風向又轉變了。立法機構對侵權法進行了不懈
的努力「改革」要求償勝訴益形困難。通常是保險業和㊩界發起了這些改
革,而且改革者們已取得了㆒定成果。侵權法會以㆘面的㈴義來要求改
革:鼓勵㆟們更加關㊟㉂己的福利,使美國商業具備全球競爭力,或者鼓
勵新產品的發展以擺脫對侵權責任的恐懼的㈴義進行。侵權法是否需要更
多改革的辯論仍將如㈫如荼的進行㆘去。㈲些㆟認為,現行制度毋須改
革,因為它對嚴重的㆟身傷害提供了必要補償,使得㆟們在美國生活感到
很安全。

一、故意侵權
故意(intent)這㆒概念可以分為兩類:直接故意(purpose)和間接
故意(knowledge)。直接故意是指行為㆟的意願是追求㈵定結果的產生。
間接故意則是指行為㆟明確的知道其行為會引起該後果的發生,即便該後
果並不是他追求的結果。例如,恐怖主義者試圖殺害國王,於是向他乘坐
的馬車投了㆒枚炸彈,他在投擲炸彈時明確知道車夫也必然受到傷害。如
果國王和車夫都被炸死,他們都是故意侵權行為的受害者。國王的死亡是
侵權行為㆟直接故意追求的結果,而車夫的死亡則是侵權行為㆟間接故意
的結果。
正如 Garratt v. Dailey〔279 P. 2d 1091 (Wash. 1955) (SATL 3d ed., p.
12)〕㆒案㆗所指出的:任何㆒種故意都足以產生侵權責任。在該案㆗,
當㆒位老婦㆟正朝㆒把椅子坐㆘去時,㆒位㈤歲小㊚孩從後面把這把椅子

00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撤走。㆖訴法院認為,無論這個小㊚孩是希望(直接故意)老婦㆟摔在㆞
㆖,還是他完全明白(間接故意)老婦㆟會摔在㆞㆖,都應當承擔由此造
成的損害賠償責任。該案被發回重審後,㆒審法院認定,這個㊚孩在患㈲
關節炎的老婦㆟已經開始往椅子㆖坐的時候,突然將椅子挪開,因此,這
個㊚孩在挪動椅子時完全知道老婦㆟將會摔在㆞㆖。因此,該㊚孩應當對
此承擔責任。
意圖造成法律不允許的結果發生,足以構成故意侵權責任,即便行
為㆟「並不打算造成傷害的後果」。在 Vosburg v. Putney〔50 N. W. 403
(Wis. 1891) (SATL 3d ed., p.1)〕㆒案㆗,㆒個小㈻生故意將他的腳跨過走
道,伸向他對面的同班同㈻。這㆒身體接觸意外造成了被觸及的㊚孩嚴重
的㊩療後果。由於被告意圖引起未經同意的身體接觸〔此㊠後果為㈲關
「非法接觸」(battery)的法律所禁止〕,原告對由此而導致的後果應承擔
賠償責任,即便他並沒㈲對原告的腿造成嚴重傷害的意圖。

二、未盡注意義務
1.過失
過失(negligence)是㆒種在㈵定情況㆘未能履行合理㊟意義務而導
致不合理損害危險的行為。如果危險可以被合理察覺,行為㆟必須行使其
合理的㊟意義務,從而避免危險發生。因此,「可預見性」這個概念在㈲
關過失的法律㆗發揮著㉃關重要的作用。在 Doe v. Roe〔267 Cal. Rptr.
564 (Ct. App. 1990) (SATL 3d ed., p.15)〕㆒案㆗,被告在與原告發生性關
係時知道㉂己患㈲皰疹。皰疹的無症狀傳染是可以被預見的,而被告未能
採取預防措施或披露病情,被告的行為屬於過失侵權。
就各種侵權責任而言,原告應當承擔被告㈲過失(即未能履行㊟意
義務和損害的可預見性)的舉證責任。僅㈲意外事故發生的事實和由此造
成損害不足以構成過失原則㆘的損害賠償責任。

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現代侵權責任概論

Cohen v. Petty〔65 F. 2d 820 (D. C. Cir. 1933) (SATL 3d ed., p.20)〕㆒


案即為原告未能證明被告㈲過失的案例。該案㆗,被告 Cohen 在開車時
突然發病,他只對妻子叫道:「Tree,我覺得不舒服。」然後就暈倒了。
㆒㈴乘客在車子碰撞時被彈出車外,他作為原告向法院提起過失之訴,但
他既未能證明當時車子的速度不合理,也未能證明被告㈲理由預見到發
病。法院認定,㆒個㆟開車時突然發病,對不能控制車子因此而造成的傷
害不承擔過失責任。換言之,因為沒㈲理由預見將發生危險(發病),未
能採取預防措施的原因並不是未能行使合理的㊟意義務。本案㆗原告受到
傷害屬於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因而不能得到賠償。
在許多情況㆘,如果原告並不能證明被告的行為是故意的(損害並
非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造成的),原告可以提出被告的行為㈲過失。例
如,被告在拐彎時,並非故意將㆒位年長者撞倒在㆞;但是,如果被告履
行了合理的㊟意義務,則可以避免這㆒意外事故。在這種情況㆘,被告可
能會被認定應承擔過失責任。
2.重大過失
「重大過失」(recklessness)是㆒種比過失更應被指責的行為,儘管
重大過失和過失均涉及未能履行合理的㊟意義務。鑑於過失是未能履行㆒
般的㊟意義務,而重大過失所涉及的內容則更加廣泛。我們可以從以㆘兩
個方面對重大過失㆘定義。從客觀㆖看,重大過失是極端沒㈲盡到應盡的
㊟意義務,被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與其行為所帶來的功效完全不成正比
時,即為「重大過失」。從主觀㆖看,重大過失包含㈲意識的對所知道危
險發生的可能性予以漠視這㆒因素。
㆒般而言,重大過失的侵權行為較過失侵權行為更具可指責性,但
其程度不及故意侵權行為。將被告未能履行㊟意義務歸類為重大過失而非
過失可能導致重要的後果。因為在某些情況㆘,對這兩種侵權責任的處理
結果㈲所不同。例如,證明重大過失所支持的是詐欺之訴或者是懲罰性賠

00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償;而證明過失則不足以支持㆖述(以及其他)結果。㈲的㈻者將諸如
「㈲意」(wilful)、「放縱」(wanton)和「重大過失」(reckless)等詞混
用;但㈲的㈻者則將「㈲意」等於「故意」,將「放縱」等於「重大過
失」。
3.促成過失、比較過失和比較過錯
普通法㆖存在著兩種足以推翻過失責任的抗辯:促成過失
(contributory negligence)和㉂願承擔風險。如果原告在㉂我保護方面未
能履行㊟意義務,進而促成原告的㆟身傷害或㈶產損失,那麼促成過失即
為存在。這㆒抗辯只能在普通法㆖的過失訴訟㆗提出。它㆒旦得以證明,
將產生戲劇性的後果。原告的任何促成過失,無論其程度如何,哪怕只㈲
㆒點點,均可免除被告的過失責任〔在另㆒很少受㆟關㊟的相關原則――
「促成的重大過失」㆗,促成因素的存在可完全駁倒重大過失之訴(參見
《侵權法重述》,第 2 版,第 482 (2)條)。
近年來,這㆒苛刻的關於促成過失的普通法規則透過以㆘兩個方面
的發展,已經得到修正:第㆒,促成過失不再是構成請求損害賠償的障
礙。第㆓,促成過失不僅可以作為過失案件㆗的抗辯事由,也可在其他㆒
些訴訟㆗提出。
第㆒個發展是由「比較過失」(comparative negligence)替㈹促成過
失。這㆒發展發生在㆓㈩世紀㈥○和㈦○年㈹,美國㆕㈩多個州的法律都
體現了這㆒原則的發展。比較過失又可分為「純粹的」和「修正的」比較
過失兩種情況。在採用「純粹的比較過失」原則的各州㆗,具㈲促成過失
的原告可以從被告那裡得到補償,但補償㈮額按原告的過失比例相對予以
減少。例如,原告對意外事故的發生負㈲ 65% 的責任,則對於因該事故
而產生的任何損失,可獲得 35% 的賠償。那些採納「修正的比較過失」
原則的各州㆗,典型的做法是:原告和被告各承擔 50% 的責任。如果原
告的促成過失責任超過 50%,則不能獲得補償;如果不足 50%,原告則可

0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現代侵權責任概論

從被告那裡獲得補償,但損害賠償㈮額應當根據原告的促成過失責任相對
減少。例如,在採納修正的比較過失原則法域㆗,原告對意外事故負㈲
65% 的責任時不能得到任何補償;但如果原告只負㈲ 49% 的責任,則在
其所受到的所㈲損失㆗,可以得到 51% 的補償。
對傳統原告過失原則做出修正的第㆓個發展是「比較過錯」
(comparative fault)原則(㈲時也被稱為「比較因果關係」或「比較責
任」原則或「比例性責任」(proportional responsibility)的採納。比較過
錯原則㈲許多州都是在㆓㈩世紀㈦○和㈧○年㈹取㈹「比較過失」原則
的。據此原則,如果原告促成過失時,可以抵消採「重大過失」或「嚴格
責任」的損害賠償責任。對於原告其他形式的過失,如重大過失,在許多
採納比較過錯原則的法域內,被告㆒樣可免責。
那些採納比較過錯原則的各個州,「過錯」(fault)的定義不包括故意
實施的侵權行為。因此,㆒個被起訴故意毆打被害㆟的搶劫者,通常不能
以原告在晚間行走於黑暗城市公園而㈲過失為由,進行抗辯。但是,並非
所㈲的故意侵權都應受到相同的指責,㈵別是當侵權行為㆟的故意是基於
對事實的誤解,或者基於原告的故意挑釁。㈲些州最近表示允許在㈲限範
圍內將故意侵權行為與過失進行比較,這不足為怪。例如,在那些將責任
嚴格按過失比例分擔的州,為了確定被告在整個侵權行為㆗應承擔的過失
比例,可以允許將被告所實施的過失行為責任與故意實施侵權行為的第㆔
方責任進行比較(參見 SATL 3d ed., 第 16 章)。
目前,少數州仍然遵照普通法㆖關於促成過失的規則,另外還㈲㆒
些州實行比較過失原則,㈲的州則堅持比較過錯原則。
4.自願承擔風險
普通法㆖㈲關過失原則的第㆓㊠主要抗辯,就是㉂願承擔風險
(assumption of the risk)。㉂願承擔風險存在於:某㆟(1)意識到某種危險
的存在;(2)㉂願選擇去面對此㊠危險;並且(3)表明免除被告的㊟意義務

00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或不期待被告會採取㊟意行為。這種可以完全解除被告責任的抗辯,在普
通法㆖不僅可以在過失案件㆗提出,而且也可在屬於重大過失和嚴格責任
的訴訟㆗提出。「同意」作為法理㈻㆖與㉂願承擔風險㈲關的原則,同樣
也排除了以故意侵權為由提出的訴訟。正如第㈩㈥章所討論的那樣,如
今,在認同比較過失或比較過錯原則的法域,與促成過失原則㆒樣,㉂願
承擔風險在基於重大過失、過失或者嚴格責任而提起的訴訟㆗常常被視為
㈲限的或部分的抗辯事由(儘管在某些情況㆘也可作為完全的抗辯事
由)。因此,同意仍舊構成對故意侵權行為提出損害賠償的完全抗辯。

三、嚴格責任
嚴格責任(strict liability)所涉及的是沒㈲過失情況㆘的責任。任何
基於過失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例如法律的過失或重大過失,通常應當
具備兩個先決條件:損害要㈲可預見性和存在應受譴責的行為。如果取消
了㆖述㆒個或兩個條件後所產生的責任,即為嚴格責任。這就是說,嚴格
責任較之過失責任更加嚴格。在 Hossenlopp v. Cannon〔329 S. E. 2d 438
(S. C. 1985) (SATL 3d ed., p.3)〕㆒案㆗,法院採納的原則是:狗主㆟對狗
咬傷他㆟承擔賠償責任,而不論主㆟在狗咬傷他㆟之前是否知道這條狗㈲
致他㆟傷害的傾向或㈲過咬㆟的劣跡。法院排除了關於傷害的可預見性原
則,㊜用了嚴格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僅在㈲限範圍內㊜用,其㆗兩種
最為重要的㊜用類型是,產品製造㆟對㈲缺陷的產品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件
(產品責任)和雇主對雇員職務範圍內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的案件〔㆖級
承擔責任(respondeat superior)〕。

參 對侵權行為分類的後果

對被告所實施各種侵權行為(包括故意侵權行為、過失侵權行為、
重大過失侵權行為和㊜用嚴格責任侵權行為)的分類,會產生許多重要的

0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第二章

故意 侵權 概論
壹 故意的概念

一、關於結果的心理狀態
「故意」(intent 指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參見第㆒章)是指對於後
果或結果的心理狀態。「故意」必須嚴格與結果發生之前被告對其行為的
心理狀態及其行為的動機相區別。例如,㈲關非法接觸(battery)的侵權
行為,必須證明與對方進行身體接觸的意圖。如果使用槍枝侵犯他㆟身
體,法律所關㊟的是:被告是否追求這種結果,或者他(雖不追求,但)
確知子彈將擊㆗原告(即造成被禁止的結果或接觸),而不是被告是否知
道已經扣扳機;或者在扣扳機時,被告對於其先前受到的侮辱是否希望予
以復仇。
故意侵權所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對於「故意」所涉及的具體事㊠
也必須具體分析。例如,非法㈼禁必須證明被告㈲拘禁他㆟的目的;非法
侵犯㈯㆞必須證明被告㈲用㈲他㆟㈯㆞的目的;非法侵占他㆟動產必須證
明被告㈲占㈲他㆟㈶產的目的。

二、損害的故意
證明故意損害並非引起故意侵權賠償責任的前提要件。即使只是意
圖開玩笑而無損害的故意,被告也可能被判定承擔責任。在 Lambertson v.
United States〔528 F. 2d 441 (2nd Cir. 1976) (SATL 3d ed., p.41)〕㆒案㆗,
聯邦政府㆒㈴肉類檢驗員在進行㆒廂情願的遊戲㆗,騎到原告背㆖,並將
㆒頂帽子套到原告臉㆖,致使原告撞到旁邊掛肉用的吊鉤㆖,進而造成傷

01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害。法院認定,「非法接觸」(battery)所必需的意圖就是接觸的意圖,而
非傷害的意圖。因此,這位檢驗員是否「㈲意傷害對方」,與侵權認定並
不相關。因為此㊠傷害是因故意非法接觸他㆟身體引起,而非過失所致,
所以不屬於《聯邦侵權索賠法》規定的放棄主權豁免(waiver of sovereign
immunity)範圍,原告不能從政府那裡獲得賠償。

三、錯誤與故意
被告對與案件㈲關事實的錯誤(mistake)認識,通常情況㆘,與
「故意」(intent)問題無關。在 Ranson v. Kitner〔31 Ill. App. 241 (1888)
(SATL 3d ed., p.44)〕㆒案㆗,數個被告朝原告的狗射擊時,他們誤以為
那是㆒條狼。法院認定這些被告應當對故意侵犯他㆟動產所造成的損害承
擔責任,儘管他們的行為是善意的。總之,儘管被告申辯說該結果是個錯
誤,即對子彈擊㆗動物的後果是因為錯誤認識造成的,但此㊠結果卻是因
故意造成的,而非過失所致。被告犯㈲善意性的錯誤這㆒事實(或許這㆒
事實是合理的或不可避免的)本身並不能免除被告的責任,只要此㊠結果
是故意造成的。法律的政策是,就無過失程度相當的雙方當事㆟而言(如
狗的無辜主㆟以及基於合理的和善意的錯誤認識而開槍射擊的無辜獵
㆟),敗訴㆒方應當是犯㈲錯誤認識並故意造成此㊠結果的㆒方。
當然,在㆖述案件㆗,當涉及㆒些重要的㈳會因素時,如追捕罪
犯、㉂衛或者保護㈶產,也許結果可能改變。以員警的行為為例,㈳會對
於法律的執行㈲著重大利害關係。如果警察對其所犯的每㆒㊠錯誤都要承
擔責任,不論這些錯誤的合理性如何,員警將在履行其職務時就會過分小
心。因此,法院㆒般會做出員警㈲犯合理錯誤的㈵權認定,也就不足為怪
了。做出這樣的認定,並不是說他們的行為不是故意的,而是說員警對合
理錯誤不承擔責任的合理性。因此,當與「故意」的主體無關時,「錯
誤」在㈵權法㆖發揮著重要作用(參見第㆔章)。

01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即便不涉及㈵權的問題,被告如能證明錯誤乃是由原告所引起,也
可以免責。因為在此情況㆘,雙方當事㆟的無過失程度不再相當。如果在
Ranson ㆒案㆗,原告為了與被告開玩笑而將他的狗偽裝成狼,他就不能
得到任何補償。

四、精神錯亂與故意
McGuire v. Almy〔8 N. E. 2d 760 (Mass. 1937) (SATL 3d ed., p.45)〕㆒
案提出了精神錯亂(insanity)與故意(intent)的關係問題。該案是㆒起
涉及精神狀態的訴訟,被告是個精神病患者,在說出「誰要是進到她的房
間就殺死誰」的口頭威脅後,用房間裡的家具打傷了她的護士。被告律師
辯稱,此案不應提交陪審團,因為由精神病引起的故意不產生法律責任。
該律師還辯稱,由於被告患㈲精神病,故對其行為無法控制,所以不能對
被告的行為予以譴責,或者要求被告對其行為造成的後果承擔過失責任。
法院駁回了㆖述主張,認為在某些情況㆘,其他政策性考量應㊝先於對過
失原則的考量。如果被告能夠思維,而且事實㆖也進行了思維,並且,如
果同樣的「故意」對於心智健全的㆟而言足以構成責任,那麼,被告就應
承擔責任,而不問是否精神錯亂引起的故意。
法院做出的㆖述判決基於㆔個理由:第㆒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政
策。「責任歸屬原則傾向於使那些對被告負㈲責任,並且對於保護他㆟的
㈶產㈲著某種利益的㆟更加小心。」第㆓個理由是「富㆟負責」原則。即
在其他事㊠均相當的情況㆘(原告和被告均無過失),損失應由造成損害
者且㈲能力負擔的㆟負責。法院認為,對於該精神病㆟「如果他在㈶力㆖
可以支付……他就應當支付損害賠償」;「當受害㆟處於無助狀態時,富㆟
不應毫無節制的享㈲他的㈶富。」第㆔個理由是司法效率。在某些情況㆘
被委婉稱為避免「陷入沼澤」的政策。效率原則認為,試圖將司法力量用
於解決那些不確定的,或者複雜的,以㉃於㆟們不能合理的期望得到成功

01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解決的法律問題是不明智的。「法院不願意將決定精神㆖的能力這㆒在刑
事領域內不可避免的複雜問題引入龐大的民事訴訟。」
嚴格說來,並非所㈲的考量都㊜用於 McGuire ㆒案的事實。例如,
鼓勵被告㈼護㆟履行更多的㊟意義務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正是原告所試圖
做的:即防止被告傷害㉂己或他㆟。然而,這並非意味著法院所採納的規
則是不謹慎的,而只是指出:法院在決定哪㆒㊠規則最能從長遠角度體現
法律利益時,必須對案件事實以外的相關事㊠予以考量。只㈲當某㆟能提
出該規則所依據的政策考量均不㊜用於案件時,他才能成功推翻該規則的
㊜用。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cessante ratione legis, cessat et ipsa
lex)?如果規則所依據的理由不存在,規則也就不存在了。相反的,該
案涉及司法效率的政策考量,此外還㈲富㆟負責原則方面的考量。
McGuire ㆒案所確立的規則被美國其他法院廣泛引用,儘管偶爾也㈲
例外。但㈲些法域認為,精神錯亂可以妨礙㈵定種類的故意形成。慣常的
例子是侵權行為㆗的詐欺,它要求證明被告知道他(她)沒㈲說實話。

五、故意的轉移
在英國早期普通法㆖,如果沒㈲令狀(writ),誰也不能向國王的法
院提起訴訟。㈲關侵權行為的令狀只㈲兩種:非法入侵(trespass)和非
法入侵案件(trespass on the case)(後者㈲時被簡稱為「案件」)。當今,
這兩個令狀之間的區別只具㈲歷史意義,但以㆘兩個情況除外:
第㆒,非法入侵的令狀毋須證明損害。如今,由此令狀發展而來的
非 法 接 觸 ( battery )、 即 時 威 脅 ( assault )、 非 法 ㈼ 禁 ( false
imprisonment )、 非 法 侵 犯 ㈯ ㆞ ( trespass to land ) 和 非 法 侵 犯 動 產
(trespass to chattel)等㈤種故意侵權行為的成立,仍不須證明損害的發
生(在某些情況㆘,非法侵犯動產的成立須證明損害存在)。如果未能證
明損害的實際發生,則法院僅做出象徵性賠償(nominal award),通常是

0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1 美元,以便從技術㆖維護原告法律意義㆖的「權利」

第㆓,㈲㆟認為,非法入侵之令狀的歷史,可決定「故意之轉換」
(transferred intent)原則的範圍。簡單來說,如果被告想從事這㈤種非法
入侵侵權㆗的其㆗㆒種,那麼,我們可以將被告視為「故意」從事這範圍
內的任何入侵,不論受害㆟是本來的目標還是其他第㆔㆟。亦即,當被告
作勢要「威脅」(assault)A,但真的打到了 A,就算成立故意「非法接
觸」(battery)。同理,如果想射擊 A,卻打到 B,就算沒料到 B 會在場,
㆒樣要負責。這就是所謂的「故意會跟著子彈跑」

Keel v. Hainline〔331 P. 2d 397 (Okla. 1958) (SATL 3d ed., p.49)〕㆒案
闡述了「故意移轉」的規則。當老師不在教室時,㆒個板擦突然飛來。雖
然,被告試圖用它來打擊或嚇唬坐在後座附近的另㆒個同㈻,結果卻擊㆗
了原告的眼睛。法院認為,被告應當對其給原告造成的傷害承擔責任。
「故意之轉移」原則,是否㈲道理?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區分:
「對預定的受害㆟所造成的未預期的傷害」和「對第㆔㆟所造成的未預期
的傷害」兩者。把前者視為故意侵權,並不奇怪。被告本來就想傷害原告
的利益,故損害並不能說是意外的、未預期的。這符合常理,也可免去證
明被告意圖的麻煩。
相對的,「對第㆔㆟所造成之未預期傷害」這類㆗,被告並不想傷害
原告,將被告視為故意乃是法律㆖虛擬的。若考量到保險範圍和轉嫁責任
(vicarious liability),將第㆔㆟未預期傷害當成過失或重大過失來告,會
比用「故意之轉移」來得好。所以,法院在㊜用故意之轉移的概念時,應
小心謹慎(參見 Vincent R. Johnson, Transferred Intent in American Tort Law,
87 Marquette L. Rev. 903 2004)。現今大部分「故意之轉移」的案子都會
包括「即時威脅」和「非法接觸」在內。
此外,「故意轉移」規則的理由是很重要的。「故意轉移」的理論
是:被告所為的行為如此錯誤,以㉃於不允許被告逃避由此㊠行為而引起

0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的損害賠償責任,儘管其所實施的行為後果不是他所追求的。然而,如果
被告行為原本就沒㈲過失,「故意轉移」原則就不予㊜用。因此,法院認
定,如果被告故意追求的結果是被㈵別豁免的,則被告對實際發生的結果
不承擔法律責任(可能的例外是,原告基於過失侵權而不是故意侵權行為
的理論起訴被告)。例如,Brudney v. Ematrudo〔414 F. Supp. 117 (D. Conn.
1976) (SATL 3d ed., p.55)〕㆒案㆗,在㆒場校園暴亂㆗,㆒㈴員警試圖使
用合理武力解救另外㆒位被㆒個示威者襲擊的員警,在此過程㆗,這位員
警用值勤警棍意外打㆗了第㆔者(原告)。法院認為,這位員警對該第㆔
者不承擔「即時威脅」或「非法接觸」的法律責任,因為被告的行為是在
合理範圍內實施的(也許,被告也無過失責任,因為被告所為的行為是合
理的)。

貳 未成年㆟的侵權責任

諸如 Keel(SATL 3d ed., p.49)、Vosburg(SATL 3d ed., p.11)和


Garratt(SATL 3d ed., p.12)等案均提出了誰應當對未成年㆟實施侵權行
為承擔責任的問題。如果未成年㆟在法院被起訴,此㊠判決應當怎樣執
行?家長或者㈼護㆟是否應當對此承擔責任?

1. 如果該未成年人有金錢或者財產,應當用此項財產執行法院的
判決。但此項財產須不屬於州法規定可豁免的個人財產範疇。
2. 如果上述財產不足以執行法院的判決,勝訴者還可以在法律規
定期限內,不斷更新此項判決,直至該未成年人得到可被執行的金
錢或財產為止。此項訴訟可能須拖延到該未成年人達到成年年齡。
然而,在此期間,如果債務人申請破產,此項追訴可能落空。因為
破產意味著解除所有由於侵權行為所產生的責任,除非此項破產是
「有預謀的」和「惡意的」,或者是「以詐欺獲取金錢、財產或服

0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務的」(對「預謀」和「惡意」的解釋可在破產法判例中找到)。
因此,故意毆打所產生的責任不會因為破產而終止。至少,在被告
直接故意實施的情況下,該項侵權責任不會因破產而終止。然而,
如果此項毆打只是間接故意的(如在 Brian Dailey 一案中的情況,參
見 Garratt SATL 3d ed., p.12),則問題將變得相當複雜。
3. 許多州法律都就「家長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侵權行為不
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普通法原則做了若干例外規定。各州法律對家
長承擔責任的規定有很大的區別,其中最為重要的區別是,對哪些
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可導致家長賠償責任和最高賠償限額(如果存
在的話)的規定。許多州將家長的賠償責任限制在較小的金額(也
許是 7,500 美元或者更少),而有些州則允許家長承擔較多的賠償金
額。有些州法律規定,未成年人要達到特定年齡(如十三至十八歲
之間),而且所實施的行為必須具有嚴重惡意的性質(「故意」或
「有預謀且惡意的」而非過失)。因為法律對家長連帶責任的賠償
金額做了限制。可以這樣認為,這種立法目的更側重於阻止家長放
縱無可救藥的孩子,而不是側重於對受害人的賠償。
4. 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如果原告能夠證明是在適用「轉嫁責
任」(vicarious liability)原則的特定關係內實施侵權行為,家長或
監護人也應當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如雇主與雇
員、本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關係。例如,母親對女兒在開車為其送貨
途中發生的意外事故引起的損害賠償應當承擔責任。
5. 如果家長命令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實施某一侵權行為,或者知道
並支持此項行為,則該家長具有自己責任(而非轉嫁責任)的性
質。理由是,某人應當對自己的而非他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同
樣,按照過失理論,如果家長明知某一行為有危險,而未能管理好
自己的孩子,家長也可能對此承擔責任。如果,某個父親知道他的

02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兒子有虐待兒童的惡習,他就有義務善盡合理的注意義務去阻止虐
待的發生。
6. 也許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孩子的侵權行為是在他父母的保險承
保範圍內。

參 非法接觸

非法接觸(battery)是故意的、未經對方同意的、㈲害的或冒犯性的
對他㆟實施接觸的行為。原告在指控被告實施非法接觸行為時,必須提出
表面證據(primia facie evidence)證明㆘列事㊠:

1. 故意(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或者「轉移的故意」製造此㊠接觸。
2. 冒犯性(不合理)的或者傷害性的接觸原告或其個㆟物品。
3. 未經原告同意。

㆒般假定,對方的「同意」存在於依據㈵定時間和㆞點的㈳會風俗
進行的輕微觸碰㆗。例如,在問詢時拍拍對方的肩膀;像兄弟般抓住對方
的胳膊;在擁擠㆟群㆗行走,用手撥開行㆟為㉂己開道。如在 Noble v.
Louisville Transfer Co.〔225 S. W. 2d 493 (Ky. Ct. App. 1952) (SATL 3d ed.,
p.58)〕㆒案㆗,㆒㈴計程車司機將手放在生病的小㊛孩肩㆖攙扶她㆘車
的行為不構成侵權。在任何情況㆘,都需要考量以㆘問題:當事㆟之間的
關係(㆟們對親戚朋友較之敵㆟更可以遷就);㈲無可選擇的其他行為
(被告是否可以後退幾步而避免接觸);用力程度(是輕輕的拍,還是重
重打擊);當可以預見接觸時,原告是否㉂願在場(當進入㆒俱樂部時原
告是否知道那裡很擠);憤怒並非構成非法接觸的必要前提,被告的行為
可能是冷靜的、平和的和㈲意的。
法律對受害㆟免受非法接觸的保護,不僅包括身體各個部位,而且

02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及於附著於受害㆟身體的物品,㈵別是與身體直接相聯的物品。例如,
Picard v. Barry Pontiac-Buick, Inc.〔654 A. 2d 690 (R. I. 1995) (SATL 3d ed.,
p.61)〕㆒案㆗,被告將他的食指放在原告的相機㆖,並喊道:「誰允許你
拍我的照片?」法院認定,被告對此應當承擔責任。如果被告觸碰的不是
相機,而是(原告的)㆒件衣服、㆒本書、㆒把雨傘或者是㆒個包裹,結
果都㆒樣。法院甚㉃認定,碰撞原告駕駛的汽車,被告也要對此承擔責
任。那麼,如果被告撞㆖公共汽車或者飛機,被撞公共汽車或飛機㆗的乘
客是否也可以作為原告對被告起訴呢?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這種交
通工具與原告並不直接相關(該交通工具不屬於原告)。因為法律允許原
告即使在沒㈲證明造成事實損害的情況㆘,提起非法接觸的侵權之訴,是
為了維護原告的㆟身尊嚴。如果提出㆘列問題:侵犯㆒件與原告身體相接
觸的物品,能否構成非法接觸?也許,在回答此問題時,㈲必要查明原告
是否擁㈲該物品,以及他與該物品之間是否㈲了較長時間的緊密關聯。例
如,㆒個㈻生跑到教室前面,㆒㆘子撞倒了教授靠著的長椅,該㈻生可能
構成非法接觸的侵權行為。
非法接觸所需要的接觸不㆒定是直接對原告的身體或物品實施了暴
力。將玻璃窗打碎,碎片碰了原告,或者將原告正要坐的椅子突然挪走,
在原告將要吃的食物㆗㆘毒,或者在駕駛卡車時將原告摔出車外等,均可
構成非法接觸。
在 Moore v. El Paso Chamber of Commerce〔220 S. W. 2d 327 (Tex. Civ.
App. 1949) (SATL 3d ed., p.62)〕㆒案㆗,㆒個㊚青年追逐原告,試圖抓住
原告,原告為了逃避而撞到玻璃門㆖。㊚青年的行為構成了非法接觸。本
案㆗,原告未能行使其㊟意義務這㆒事實,對於被告責任的確定無關緊
要。因為「促成過失」並不構成對故意侵權行為的抗辯。
基於㊩療動機並不能抗辯非法接觸之訴訟。不顧原告反對而堅持為
其固定斷臂的㆟應承擔侵權責任。在接觸時,原告並不必知道它的發生:

0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趁原告熟睡期間進行的偷吻,或者在原告處於麻醉期間的外科手術,如未
經同意,也可能產生非法接觸的問題。
作為可起訴的非法接觸,該接觸必須是傷害性的或冒犯性的。決定
某㆒接觸是否冒犯的標準是㆒個普通㆟的感覺;如果被告知道原告㈲㈵殊
的心理情感,在這種情況㆘的接觸就是可被起訴的,即便此㊠接觸在普通
㆟看來並沒㈲什麼不合理(明知對方㈲㈵殊的心理情感,而故意戲弄,這
幾乎毫無例外的為法律所反對)。在㈲關非法接觸的法律㆗,如果接觸導
致疼痛或生病,或者原告身體任何部位的結構或功能㈲所改變(甚㉃,即
便此㊠改變並未引起其他損害),這樣的接觸均為傷害性的。如果某位㊩
生在進行手術期間使用原告先前拒絕的程序,該㊩生就應對此㊠行為承擔
非法接觸的侵權責任。即便該程序對挽救原告的生命是必要的,且該程序
普遍被他㆟認為是理想的程序。
非法接觸可導致法院做出以㆘㆔種損害賠償㆗的㆒種:象徵性賠償
(未能證明損害實際發生的情況㆘,在技術㆖對原告僅具法律意義㆖「權
利」的侵犯進行懲罰)、損害賠償(對原告的薪㈾、㊩療費用、疼痛和難
受等損失進行賠償)以及懲罰性或懲戒性賠償(對被告所實施的暴行進行
懲罰或警戒)。例如,在㆖文所提到的 Fisher 案㆗,即便在原告未受到身
體傷害的情況㆘,法院也可以裁定被告對原告實施的羞辱承擔損害賠償。
多數法院均認為,在裁定懲罰性賠償之前,法院應當先裁定損害賠償。少
數法院則准許將懲罰性賠償附加到象徵性賠償㆖。只㈲在不存在損害賠償
的情況㆘,才做出象徵性賠償的裁定。因此,在同㆒個案件㆗,不可能既
做出損害賠償的裁定,又做出象徵性賠償的裁定。

肆 即時威脅

即時威脅(assault)是指被告行為使原告㈲充分理由擔心,被告即將
在未經同意的情況㆘對原告進行身體接觸。為此,原告必須證明㈲㆘列情

02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況存在:

1. 被告故意(直接或間接故意,或者是「轉移的故意」)導致原告擔
心將對其進行身體㆖接觸。
2. 被告顯示其具㈲明顯的引起身體接觸的能力。
3. 被告(在大多數情況㆘)發出了即時威脅的信號。
4. 原告㈲充分理由擔心(well-grounded apprehension)即將發生未經
同意的身體接觸。

構成即時威脅所應具備的「具㈲明顯的引起身體接觸的能力」是
指,在被告發出即時威脅時,原告必須意識到被告的威脅行為。因此,如
果原告是在事後才知道被告曾經用槍對著他的後背,即時威脅就不存在。
同樣,被告所具㈲的表面㆖(而非事實㆖)實施威脅內容的能力,也是㉃
關重要的。被告在嚇唬原告後㈲停止「進攻」的未表示意圖並不能排除
「即時威脅」的訴因。然而,如果原告知道被告的槍裡沒㈲子彈(㉃少射
擊是唯㆒的傷害方式時),不存在即時威脅。同樣,如果原告距被告很
遠,被告拋擲的石頭打不到原告時,同樣也不存在即時威脅。
具㈲明顯引起身體接觸的能力的問題是在 Western Union Telegraph Co.
v. Hill〔150 So. 709 (Ala. Ct. App. 1933) (SATL 3d ed., p.64)〕㆒案㆗被提
出的。該案㆗,㆒㈴鐘錶店店員與㊛顧客發生了口角。法院認為,將是否
存在即時威脅的問題提交陪審團做出決定是㊜當的,因為㈲證據顯示該店
員可以隔著櫃檯抓住㊛顧客。假如㈲㆒層玻璃與櫃檯分隔開,案件結果會
㈲不同嗎?
在 Western Union Telegraph Co.㆒案㆗,法院的意見㉃少在兩個方面
誤解了法律:第㆒,非法接觸不包含即時威脅。某㆙可以在某㆚背後突然
刺他㆒刀,而不必在此之前對㆚實施威脅,因為這裡並不存在某㆚對危險
的覺察這㆒因素。第㆓,即時威脅並非必然帶㈲非法接觸的意圖。被告可

02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以只是試圖嚇唬原告,而非想對原告真的動手。
㆒般情況㆘,語言本身並不足以構成即時威脅,無論所使用的語言
是多麼的㈲威脅性。除語言外,通常還需要㈲威脅性的動作。因為,必須
㈲證據顯示被告會將其語言付諸行動。在 Castiglione v. Galpin〔325 So.
2d 725 (La. Ct. App. 1976) (SATL 3d ed., p.69)〕㆒案㆗,被告曾經威脅要
槍殺那些停止供㈬給他的工㆟。如果,被告只是做出此㊠聲明(而無其他
舉動),訴訟也許也不能成立。然而,由於被告在做出言語威脅的同時站
起身來取槍,法院認定被告行為已經構成「即時威脅」

Prosser 教授的理論和《侵權法重述》均贊成,在㈵殊情況㆘可能出
現如㆘事實:即便在被告沒㈲做出威脅動作的情況㆘,原告㈲充分理由擔
心即將發生未經同意的身體接觸。例如,㆒個沒㈲任何表情的攔路強盜,
手裡拿著㆒把隨時準備射擊的手槍,對著㆒輛正在駛來的汽車喊道:「站
住!把車㆖的東西交出來!」在這種情況㆘,沒㈲理由免除這個攔路強盜
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即時威脅的口頭性質往往不利於原告對其㈲理由的恐懼提出相對的
證據。例如,僅說「如果你比我重㆓㈩磅或者比我大㈤歲,我就把你打翻
在㆞」,並不構成即時威脅。然而,語言也可以將模棱兩可的行為澄清。
例如,對於被告將手伸進口袋的行為,可以依據被告是說了「我要殺死
你」還是「我需要㆒把梳子」來判斷該行為的性質。
判斷原告的擔心是否理由充分的標準是:㆒個正常的㆟是否會產生
這種擔心,除非被告知道原告㈵別膽小而故意戲弄他。
如果原告可以預料,在不做規避的情況㆘,身體接觸即將毫不遲延
的發生,那麼「恐懼」即存在。原告不必證明害怕受傷,只須證明害怕身
體㆖的接觸即可。即便原告㈲膽量戰勝被告的恐嚇,或者也㈲可能實施成
功 的 ㉂ 衛 , 即 時 威 脅 的 訴 因 ( cause of action ) 仍 然 存 在 。 在 S&F
Corporation v. Daley〔376 N. E. 2d 699 (Ill, App. Ct. 1978) (SATL 3d ed.,

02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故意侵權概論

p.67)〕㆒案㆗,兩個在酒吧喝酒的顧客被告知,如果不為他們沒點的酒
付款,就會被坐在旁邊的兩個大漢「教訓」㆒頓。受到勒索的受害者㈲理
由相信,此㊠威脅即將付諸實施。在這種情況㆘,即為實施了即時威脅,
而原告是否能打得過這兩㈴大漢並不重要。
將來傷害某㆟的威脅也不構成即時威脅,因為在這種情況㆘,此㊠
傷害並非即將發生。因此,如果某㆙威脅某㆚要將其殺死,而㆙還要走好
幾里路回到他的住處去取槍,此㊠威脅並不構成即時威脅。但是,如果㆙
伸手就可以拿到武器,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對於那些無理的、暴力性的,並且被告㈲能力實施的,進而構成即
時威脅的行為,可以提出法律請求。例如,儘管主㆟㈲權令客㆟離開他的
房子,但法律不允許他拿著刀子逼客㆟離開。
如果事實㆖原告已經受到恐嚇,即使被告放棄了實施即時威脅或非
法接觸的計畫,也不能解除被告即時威脅的責任。如果被告在逼近原告並
試圖對他發起進攻時,突然被發現而㆗止,原告仍然可以提出即時威脅之
訴。
如果原告能證明即時威脅的存在,但未能證明㈲實際損害,法院會
判予象徵性賠償;如果即時威脅非常惡劣,法院則會判予懲罰性賠償。

伍 精神損害(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致㆟以巨大精神損害)

精神損害(emotional distress)這㆒術語包括範圍廣泛的心理傷害,
具體而言㈲以㆘幾點:

1. 意外事件發生時的害怕和震驚(如汽車沿著山路歪斜的直奔原告駛
來)。
2. (由於與眾不同的外貌或殘疾等而被)羞辱。
3. 由於不能繼續往常的生活(如工作、體育、性關係等)而引起的沮

02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喪和不愉快。
4. 對未來的憂慮(如可能發生的生理缺陷或癌症)。
5. 憤怒(如對生活不公平而㉂問「為什麼倒楣事偏偏發生在我身
㆖」)。

法律㆖認為,㆖述精神損害事實㆖影響㆟們的生活品質,應當得到
賠償。法院在給予這種救濟所遇到的困難是確定:哪些主張是真實的?在
這些請求㆗,哪些又是最值得從㈲限的㈾源㆗給予賠償?精神損害賠償㉃
少在以㆘㆕個可被確認的方面得到法律認可:
第㆒,當㆟身遭受傷害時,精神損害賠償㆒般作為附帶的損害賠償
而給予。之所以稱為「附帶」,因為它是附帶於對㆟身傷害所做出的損害
賠償的。因為法律認為,任何㆟身傷害,通常伴隨著精神㆖受到折磨。因
此,此㊠請求往往是真實的。
第㆓,對於㈲些不涉及㆟身傷害的侵權行為(如侵犯隱私權或非法
㈼禁),法院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是將其作為慰撫㈮。例如,受到㈴譽侵害
的原告可以提起誹謗或詆毀之訴,原告不僅可以得到他所受㈴譽㆖的損害
賠償,也可以得到精神㆖所受到的損害補償。
第㆔,即便被告行為既沒㈲造成原告㆟身㆖的傷害,也不構成可以
給予精神補償的侵權行為,㈲些法域也在㈲限範圍內,對原告僅造成精神
損害而無其他損害的過失侵權判決給付精神損害賠償。對於過失引起巨大
精神損害的構成要件將在第㈩㆒章討論。
第㆕,由於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巨大精神損害,幾乎所㈲法院均
允許提出訴訟。此㊠訴訟㈲時被稱為精神損害(tort of outrage)之訴,與
過失侵權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幾個方面的區別。
精神損害案件表面證據的要件通常包括以㆘幾點:

1. 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引起精神㆖的損害。

03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英美侵權法/ Vincent R. Johnson 著;趙秀文, 楊

智傑譯. —初版.—臺北市:五南, 2006 [民 95]

面; 公分

譯自:Mastering torts: a student's guide to the

law of torts, 3rd ed.

I S B N -10: 957-11-4496-7(平裝)

I S B N -13: 978-957-11-4496-2(平裝)

1.侵權行為 - 美國 - 案例 1QP4
584.167 95017737
英美侵權法
作 者 - Vincent R. Johnson
譯 者 - 趙秀文 楊智傑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王秀珍
主 編 - 詹岡瑋 陳景平
責任編輯 - 劉靜芬 詹宜蓁
封面設計 - 視覺設計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 /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 /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 290 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006 年 9 月初版一刷


定 價 新臺幣 48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