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審定者序

2005 年的 10 月底,在澳洲吉隆召開了第一屆全球海洋保護區大會,聚集了上
千名關心海洋生態保育的產官學者及保育人士,除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外,並研
商如何能有效地推動海洋保護區的劃設與管理。會議結束前,主辦單位特別舉辦
了一場 DEFYING OCEAN'S END 的新書發表會。我當場隨即買了一本,翻閱後,
發現它確是一本在海洋保育及管理方面,資料最新、內容及見解也最權威的一本
著作。它不但提供我們一些重要的新知識、新觀念,也具體地勾勒出應付諸行動
的地點、方式及經費等之優先順序。可以說是一本提供政府官員制訂政策,以及
從事研究、教育及保育的朋友最佳的參考書籍。因此,我回國後立即郵購數本分
贈友人,此外亦與國外出版商聯絡,徵詢其授權中文翻譯之可能性。很高興後來
是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取得了授權,並交由我和王惟芬小姐來協助審訂及翻譯。
在此要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願意出版這本不一定能暢銷但對海洋的保育與教育
非常有意義的一本好書,能為台灣的海洋保育工作多盡一份文化的力量。
眼看第二屆的全球海洋保護區大會,即將在明年 5 月在美國華盛頓首府召開。
但回顧這四年來全球及台灣海洋保育的進展仍然有如牛步。2003 年在南非德班所
召開之「世界公園大會」中,大家的共識是希望未來十年內,全球 12% 的海洋可
納入保護區之範圍,但截至目前為止,似乎距此目標仍相去甚遠。就如同 1992 年
正式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後,迄今仍難有效遏止地球上物種消失之速度,而不得不
再另訂 2010 年的工作目標來要求各國政府加倍努力。海洋保育確是一項「知易行
難」的工作,如何將理論知識轉為實際有用的行動,還得要靠不斷地教育、宣導
及推廣,以及社區參與才能奏效。換言之,如何能有效地傳播新知識、新觀念、
新措施,如何爭取預算與民意和輿論支持,特別是漁民們的支持,乃是目前最需
要克服的困難。這本書,不但是一本海洋保育新知的來源,它也是一本集科學家、
法律、財經學者,以及政府官員和保育人士之智慧所彙編的「行動方案」,可以立
即付諸行動。像這樣一個由全球各大保育團體集資贊助,邀請到全球 150 多位海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洋保育界菁英,願意犧牲奉獻聚集在墨西哥的小鎮上,腦力激盪將集體的智慧合
作編撰成書,彼等效率之高與其愛護地球的情操著實令人敬佩。
本書有14章,第一到第六章是先將全球七大海洋區域:熱帶、溫帶、沿岸、
河口、極地、大洋及海底山或深海中的六處應最先保育的地區,包括加勒比海、
海底山、南大洋、珊瑚大三角、加洲灣及全球11個沿近海為主的大海洋生態系先
作專章介紹。第七章到十三章則剖析全球漁業的過漁及管理、海岸治理及財務、
海洋生態系之維繫及復育、公共傳播、商業規劃,以及介紹鮮為人知的稀有海洋
生態系。最後一章則介紹可支援保育之新科技。書中所介紹的一些新觀念及措施
均非常值得我們來參考採行,譬如海岸及濕地零損失(no-let-loss),採個人可轉
換配額之制度(ITQ)來取代會造成捕魚競賽的總量許可制(TAC),提倡成立
公共信託或基金(public trust)來募款,劃設海洋保護區不應再以缺乏知識及數
據作藉口等。海洋保育的確所費不貲,本書所規劃之十年行動計畫,包括調查、
漁業改革、保護區、治理及宣傳等工作,估計所需總經費高達186∼300億美金,
但較諸1960年代人類的登月探險計劃所耗費的經費,卻是便宜許多。相對於海洋
生態系服務人類的價值佔了地球的2/3,亦即每年產值高達16∼54兆美金(平均每
年33兆美金)而言,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去忽視它。當然要克服未來全球海洋保育
所面臨的三大挑戰:(1)全球各國缺乏統一與完整的海洋政策,特別是公海;(2)漁
業是唯一仍在自然界獵捕野生生物的產業,如何才能成功地改革與轉型;以及(3)
海洋生態系之保育需同時仰賴陸地及海洋環境之保護才能成功等。這些仍需要靠
人類的智慧來共同努力,但願我們的子孫後代還有機會和我們一樣有海產可以享
用,有海中美景可以去潛水欣賞。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華民國魚類學會及鯨豚協會前理事長
 謹識
97.6

v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行動計畫邀請函
近年來人類的所作所為對海洋健康造成史無前例的衝擊。這個不斷惡化的危
機不僅威脅到直接仰賴海洋生命資源的海岸社區,也同樣威脅到世界各地的人們。
在太陽系中,地球的海洋非常特殊,是維繫這顆行星上各類生物的關鍵。
人類在這個時代第一次見識到濫用環境的後果,魚群崩毀、生物多樣性流失、
物理與化學變化造成整個生態系的衰退。這也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因應這個危機,
藉助於幾世紀以來在陸域資源管理經驗中學到的教訓,可以提初一整合性的全球
行動,而不再侷限於地方與特定提案-不論它們有多好。
我們共同的挑戰就是要為全球行動的實用議程建立綱要與步驟-包含經費與
衝擊-為下一代來保衛海洋。

高登•摩爾 Gordon E. Moore


塞爾維亞•厄爾勒 Sylvia A. Earle
敬上

(Defying Ocean's End)研討會邀請函是由英特爾公司(Intel


註:最初的「挑戰海洋盡頭」

Corporation) (Gordon E. Moore)


的創辦人高登•摩爾 與國際保育組織的塞爾維亞•厄爾勒
(Sylvia

A. Earle)這兩位召集人共同執筆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vii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塞爾維亞•厄爾勒(Sylvia A. Earle)

到最後人類……會發現回到海洋的路……然而這只能按照海洋的規則。他不能控制

或改變海洋,如他短暫借用陸地的期間,對各大陸的征服或掠奪。

瑞秋‧卡森《周遭之海》(1951)

二十世紀是一科學發現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對人類本身、地球的自然環境
以及宇宙的瞭解,遠超過人類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五十年前還有許多人懷疑大
陸漂移、海洋消退以及深海中有生命的想法。1950 年代多數人相信海洋廣闊無際,
且富有調節力,無論人類做什麼都改變不了海洋的特性。半個世紀後,根據我們
對海洋的最新認識,體認到兩項事實。第一點,海洋是地球維生系統的基石,對
人類的生存與福祉至關重要。我們逐漸明白海洋產生大氣中大半的氧氣,吸收大
量的二氧化碳,宰制地球的氣候與天氣、調節溫度,驅動地球的化學作用,儲藏
大半的水,孕育地球上最豐富、最多樣的生命。海洋的改變會帶動這世界運作的
方式。
第二項重大的事實是在二十世紀後半逐漸明朗,那就是人類的確有能力改變
地球的基本歷程。事實上,這些改變正是我們持續對海洋、大氣與陸地予取予求
的後果,我們在當中添加各類物質,並且從陸海洋生命系統中拿取,這些乃是維
持這顆行星適合人類居住至關重要的成分。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終於明白海洋
沒有辦法無止盡地承受我們任意的拋棄物與拿取。海岸與深海棲地的破壞、每年
從海洋中移除百萬噸的海洋野生生物以及棄置百萬噸的有毒廢棄物,這些已經啟
動了可能有害我們自身的歷程。在二十世紀,我們對海洋的認識超乎過往的任何
一個時期,但在同一期間,我們也失去最多。
參與 2003 年 5 月∼ 6 月在墨西哥的洛斯卡波斯(Los Cabos)舉辦的「挑戰海
洋盡頭」(Defying Ocean's End,簡稱 DOE)研討會的人士,都以上述這些知識作
為起始點,抱持著熱忱,定出具體行動,以扭轉這股令人憂心的全球趨勢。在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ix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一年的六月,國際保育組織在同樣位於墨西哥的卡波聖盧卡斯(Cabo San Lucas)


召集了一小群科學家與保育專家,商討應採取怎樣的行動來減緩海洋健康的衰退,
並且成功扭轉此一頹勢。這場規劃建議的主要成果是聚集目前最好的國際專家,
在一年後發展出特定議題與足以在全球尺度上「挑戰海洋盡頭」行動的背景資料。
這就是 DOE 研討會的由來。
2000年在加州理工學院舉辦的「挑戰自然盡頭」(Defying Nature's End)研
討會大獲成功,這激勵了人們相信聚集一群準備好要發展一行動計畫的心靈,真
的可以協助驅動正向的、國際性的倡議。那次的研討會選擇一批科學家、經濟學
家、商業界領袖與其他領域,針對阻止全球生物多樣性流失所需的行動討論。結
果產生了許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策略,並且特別強調「熱點」(hotspots)-高多
樣性與高威脅區域-與完整的荒野區域。當時建議了許多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以
保存經濟、社會與安全利益的創新計畫,並且突顯出生物多樣性萎縮或流失所造
成的問題。
因為能夠付諸實踐,大家滿懷樂觀,正如2001年5月號的《科學》雜誌所報導
的:「大幅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是一清楚且可以達成的目標,可以使用在私人
企業與政府間募集的資金來進行。訂出的幾項關鍵需求:知識的整合與流通、目
標研究的投資、在生物多樣性行動受關注國家發展研究與管理中心,以及顯示出
生物多樣性、生態系、它們的服務與人類之間的關聯-對全世界熱點與荒野區增
加與持久的保護最後都會增進人類福祉。
在「挑戰自然盡頭」研討會上也有考量到一些海岸與海洋事務,但是建議案
和之後的落實工作絕大多數都放在陸域議題上。到 2002 年時,該是時候嚴謹地檢
視這顆行星的藍色部分,雖然這裡和陸地上的自然系統與物種一樣出現衰退的嚴
重趨勢,而且對人類利益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但這區域卻多半受到保育組織、各
國政府與國際政策制訂者的忽略。
這項挑戰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很讓人氣餒。在 1998 的國際海洋年時,在各類國
家與國際研討會上,確定出多數看似棘手的海洋問題。一次又一次表達加速研究
與探勘的需求,強調人類觀察過的海洋不到 5%,更別說是探勘的部分。一直重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討論著過漁與破壞棲地和傷害上百萬噸非漁獲目標的海洋生物的漁具漁法的後果。
許多會議與報告都以上游污染造成的下游損害,以及蓄意海拋棄物為主題。這其
中最難解、傷害性最大的是對海洋議題的普遍漠視,在決策者與大眾間多半都沒
有意識到海洋出了問題,也不瞭解海洋的衰退和人類事務之間有直接的關聯。
為了要因應這些重大問題,美國在 2001 年成立了兩個海洋委員會:皮優基金
會私人贊助的「皮優海洋委員會」,以及總統和國會聘用的「國家海洋委員會」,
負責審查國家政策與建議行動案。不過這兩個委員會大半只關注在美國的國家議
題與行動上。
「挑戰海洋盡頭」研討會的視界較為寬廣,立意要尋找能夠全球落實的解決
方案,涵蓋的區域廣泛,牽涉到相當多層級的人,包含地方社區、各州、各國與
國際組織的公私部門。在研討會之前的幾份報告正好凸顯了這份用意的急迫性。
Boris Worm 與 Ransom Meyers 兩位加拿大籍的博士發表了他們十年研究全球漁業的
資料,結論顯示 90% 的大型魚-鮪魚、旗魚、鯊魚、石斑、笛鯛與其他魚類-在
過去五十年來已被捕捉殆盡。混獲的新資料顯示每年的漁撈過程中傷害了超過 30
萬隻哺乳類,成千上萬的鳥類與海龜,以及殺害並丟棄了 2,000 萬噸的動物。另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xi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份報告引述到,因為流經田野、草原與農場的河流帶來過高的磷鹽與氮鹽,使得
沿岸水域中「死區」數量不斷增加,從十年前的 50 處增加到目前的 150 處。其他
許多研究也記錄了珊瑚礁、海草床、海藻區、紅樹林與其他半世紀前還繁盛的重
要自然系統的衰減。在 DOE 研討會上特別考量底拖漁業橫掃海底山對該處棲地與
海洋野生生物的破壞,此時剛好又發現海底山就像是加拉巴戈群島一樣,每個水
下的岩石「島嶼」都孕育著高生物多樣性與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沒有的大量物種。
也有一些好消息。工業化漁業潛藏的高額成本並不是沒有受到重視,對漁業
的思考也開始有了基本的變化,開始從魚類與其他海洋生物並不是商品而是野生
動物的想法來思考。捕魚是狩獵與捕捉,而不是收穫與養殖。有些漁業政策與規
範開始著重其國家專屬經濟海域內,以及缺乏一致性治理的那 60% 的公海中的海
洋族群的「永續使用」。在部分國家,如澳洲、中國、日本、法國與美國正逐漸改
善其研究、教育與進入深海的新科技。
在 DOE 研討會上,大家的心情相當振奮。一方面是因為有一股迫切感,另一
方面也是因為相信現在採取保護海洋健康的措施與復育失地還不算晚。在海裡還
存有 10% 的大型魚,牠們還沒完全消失。半數的珊瑚礁也還健在。雖然有污染
問題,大半的海洋都還是健康且富有調節力。大家還是懷有希望,堅信避免海洋
物種與海洋生態系進一步流失的行動還來得及,可以募集資金,找出機制來達到
這個夢想的目標。
不論我們是要將知識化成行動,還是要讓眼前致力行動的機會流失,未來這
十年可能就是下一個千禧年中對海洋保育-以及人類未來-最關鍵的時期。

xii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序 言
 葛拉姆•格羅希爾(Graeme Kelleher)

新千禧年的開始對全人類、動物、植物與整個生物圈都是一關鍵時機。這是
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到單單一個物種的數量變得如此龐大,力量變得如此巨
大,其活動引起整個生物圈顯著的改變,可能對我們的行星造成嚴重,甚至是災
難性的後果。
2003 年 5 月 30 日∼ 6 月 3 日這場在墨西哥洛斯卡波斯(Los Cabos)所舉辦的
「挑戰海洋盡頭」(Defying Ocean's End,簡稱 DOE)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凝聚世
界各地海洋專家的自覺與熱忱,商討如何讓人類和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友善相處。
幸好我們不是毫無頭緒地開始。過去的許多發展,尤其是晚近這十年,已經
為我們打下根基。下面只是少數幾個例子: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WSSD)。
近來的聯合國大會決議文。
公海海洋保護區執行委員會的成立,結合了 IUCN 世界保育聯盟、世界野生
生物基金會(WWF)與世界保護區委員會與一些政府,共同處理公海的保護區。
從 DOE 召開以來,其主題亦在下列會議中受到討論:
2003 年 6 月在澳洲昆士蘭凱恩斯的工作坊,重點放在公海生物多樣性,展現
出澳洲政府處理此議題的決心。
2003 年 9 月 8 ∼ 17 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的「世界公園大會」。
2004 年 2 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七次會員國大會」
(COP7)。
未來對這項活動的延續提供良好的機會。2004 年 11 月在曼谷召開的第三屆
IUCN 世界保育大會,以及預定在 2005 年 10 月於澳洲吉隆召開的第一屆國際海洋
保護區大會(IMPAC1)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xiii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過去我們總是說這世界充斥著紙上公園(paper parks)。這點固然沒變,不過
當提到海洋時,要說我們正在「夢想名單」上也不為過。我們不想要再多一座紙
上公園。DOE 研討會設計了七個主題小組,五個區域型個案研究團體,在於洛斯
卡波斯開會之前,就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個案研究與主題小組的主持人最大
的責任便是要訂出一務實的行動計畫,分為三個目標時程:一年、三年與十年。
研討會期望創造出一行動計畫,定義出明確的:
成果─目標
目標團體
行動者
時間表
經費
資金來源
本書各章將呈現研討會前後的各項工作成果。
這個研討會,特別是主題小組有四項新穎的特性值得一提與褒揚。第一點是
熱情。每位參與者所展現出的熱情都讓人動容。我們多半都參加過一些糟糕的研
討會,講者在講台上說教,聽眾偷溜出來聊天,完全沒有發揮研討會交流創意的
功能。
所幸 DOE 不是如此,這場研討會充滿熱忱、交流與合作。
第二項特點是體諒。DOE 研討會精心地解除彼此的心防,這點非比尋常。不
論是講者、聽眾、主題小組還是個案研究團隊所表現出來的體諒都相當地了不起。
第三項是傑出的專業人士。在我看來所有的與會者在解釋與分享他們的觀點
時都展現出高度的專業。
同樣重要的第四點是跨領域的專業。即便是來自不同的專業,人們大致上都
可瞭解彼此的用語。我想這一點對於我們持續攜手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跨領域的
交流絕對是一項基礎,將可提升合作的機會。我們必須持續合作,不僅是在專業
領域間,也要在世界各國、各組織與各社區之間。

xi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審訂者序 .............................................................................................. v

行動計畫邀請函 ................................................................................. vii

前 言 ................................................................................................. ix

序 言 ............................................................................................... xiii

總 論 .............................................................................................. 001

第 1 章 加勒比海區域 ................................................................... 007

第 2 章 海底山生物多樣性、開採與保育 ................................... 065

第 3 章 南極海洋—資源保育的模範系統?................................ 109

第 4 章 珊瑚大三角 ....................................................................... 135

第 5 章 加州灣:天然資源問題與願景的追尋............................ 161

第 6 章 海上的界線:大海洋生態系的海洋使用規劃 ................ 191

第 7 章 理性或混亂?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漁業 ........................ 21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iii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第 8 章 持久管理海岸生態系的全球網絡 ................................... 229

第 9 章 海洋生態系運作的復育與維繫 ....................................... 247

第 10 章 以傳播的力量來挑戰海洋的盡頭 ................................. 275

第 11 章 海洋治理:以世界海洋公共信託建立一新的
     道德觀 ............................................................................. 299

第 12 章 未知的海洋 ..................................................................... 325

第 13 章 商業規劃 ......................................................................... 363

第 14 章 保育的技術支援 ............................................................. 379

海洋改變的時機 ............................................................................... 403

索 引 .............................................................................................. 413

i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總 論

總 論
Linda K. Glover and Arlo H. Hemphill

世界各地每年都會舉辦關於海洋保育的國家級與國際級研討會,但是 2003
年 5 月 30 日∼ 6 月 3 日這場在墨西哥的洛斯卡波斯(Los Cabos)所舉辦的「挑
(Defying Ocean's End,簡稱 DOE)會議有幾項特別之處有別
戰海洋盡頭」
於以往。
首先,這場會議的目標並不僅止於觀念的交流而已。DOE 旨在勾勒出全
球性的海洋保育行動議程,訂出優先順序與費用。雖然會聽取少數受邀講者的
意見—他們的評論的確也對這份全球計畫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但 DOE 會
場絕大多數的時間是花在工作會議,以及工作小組的結果報告與評論上。第二
點,多數的工作在幾個月前就展開了,和各種團體寫下約有二十份的研究計畫
與企畫,以便在研討會開始前準備好討論的基礎。這些工作分成兩個類型,一
是地區型的個案研究,一是全球型的主題工作團隊。
個案研究是依據世界海洋不同的特性所選的,包含不同的物理環境、海洋
生物群集(assemblages)
、受威脅的程度、政治與法律制度,以及現行的保育
管理成效。這五個個案研究區域如下:
加勒比海地區(the Caribbean)

海底山(Seamounts)

南極海域(Antarctic Waters)

珊瑚大三角(The Coral Triangle)

加州灣(The Gulf of California)

第一章呈現的大加勒比海地區,是一處廣闊的半封閉海盆,包含有熱帶與
亞熱帶環境。陸地區域包含兩個大陸的邊緣、分屬於二十餘國的數百個島嶼,
所以需要多國的區域性合作才能處理這個區域的海洋保育問題。加勒比海的
某些地方鄰近高度發展的土地,而不斷發展的觀光業與其他商業用途對這個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1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域的影響日益增加。漁業有地區性和產業化的,不過這所造成的衝擊似乎可經
(no-take)區的劃設,以及其他各項新穎的漁業管理方法,好比個
由「禁漁」
人與社區配額制度等來扭轉。在這塊海盆的港區中,生物多樣性與特有物種數
目都驚人的高。因此加勒比海的這一章挑起了諸多貫穿這整本書的議題,並且
為接下來的討論奠下基礎。
海底山是分佈在全球海洋中的水底山脈,孕育有獨特的深海生物群聚
(community)
。在許多海底山上寒冷、陰暗的山壁上長有深海珊瑚礁(第二
章)
,每次採樣都會發現新物種,當中可能藏有關於海洋運作、地球生命起源
甚至是整個地球環境的重要線索,等待人們去發掘。雖然相當的遙遠,但這些
歧異度高且迷人的環境正遭受到公海底拖漁業的破壞。海底山區遭受捕撈的速
度遠超過研究它的速度,地球上有許多的生物多樣性在還沒有被發現之前,就
已經消失。
南極水域(第三章)代表著和熱帶珊瑚礁區域截然不同的環境,在其冰冷
的水中有著獨特的生物群聚。這個區域的政治局勢也不尋常,沒有一個國家在
此宣示主權,或是主張對這片土地、水域或資源的管轄權。管理與保護此處這
(Convention for the
裡生物資源的主要工具是「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育公約」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這是第一
(precautionary principle)與泛生態系研究方法的國
份採用實施「預警原則」
際公約,比方說會在訂定漁業捕撈量前先考量天然捕食者的需求量。這份公約
的成功與侷限提供了實用的教訓。
(第四章)橫跨整個遠西太平洋(far western Pacific)的赤道,
「珊瑚大三角」
自古以來就是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這個地處偏遠的區域保留了許多原
始的環境,但是未經規劃的作業,如整片森林的砍伐與許多區域的炸魚活動,
威脅到區域中一些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方。
加州灣則是另一個獨特的海洋區域(第五章)
,因為陸地與海洋地殼沿著
北美洲西海岸 延不絕斷層的運動,形成一個深而狹長的海灣,加州灣地處亞
熱帶環境,僅被一個國家所包圍。這個區域的成功相當具有啟發性,是來自於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總 論

圖一|五個個案研究區的地理範圍:加勒比海地區、生物採樣的海底山、南極公約區域、珊瑚大三角
與加州灣

使用者、保育人士、商業界與州和聯邦政府的參與。
這些個案研究團體的責任是要回顧他們負責區域所遭受到的威脅與海洋保
育活動(圖一)
,評估利弊得失,並且提出改善行動方案的建議。個案研究的
結果將會在 DOE 會議的第一天向全體與會者報告,提供每個區域可能要考量
的「教訓」與建議,建立起全球性的行動計畫。
(theme groups)也已經開始作業。
在會議開始前,還有許多「主題小組」
所選的主題貫穿一般的威脅、使用與利益區域,像是漁業或入侵種,並且以更
廣泛的視角為多層次的環境問題尋找大尺度的解決之道。DOE 七大全球主題
小組的結果也會在這本書中逐章呈現:
海洋使用規劃與海洋保護區(第六章)

經濟誘因與抑制因素(第七章)

海陸交互作用(第八章)

海洋生態系運作的復育與維繫(第九章)

傳播(第十章)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3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海洋治理(第十一
章)

未知的海洋(第十
二章)

對各主題小組的要
求:
依循一定的方法,
協助整合所有小組
的結果,彙整成最
後的行動方案。

ROGER STEENE
儘可能利用地圖式
(map-based) 的 方
法。
菲律賓海域色彩鮮豔的海百合
準備與各自主題相
關的主要議題的簡短介紹,作為
建議方案的基礎。
確定影響未來行動的優先緊急議
題。
GREG FOSTER
集中在實用與可達成的行動上。
決定各策略中每個環節執行所需
海藻 從藏身的珊瑚礁中現身,美國佛羅里達
的費用。
提出評估成果的措施。
主題小組的成員選自代表各界的國際專家,多數是來自學術界,涵蓋來自
海洋科學、保育、法律、經濟與傳播領域。在多半的情況下,工作小組的成員
事先都沒有碰面,而是藉由電子郵件與網路來合作,在研討會開始前先準備好
草案。
我們還在 DOE 研討會上增添了一項新元素,邀請了近四十位沒有參加主

00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總 論

題小組前製作業的專家學者,在會議進行時增添新的觀點。我們邀請了一小群
見聞廣博的講者進行演講,這些講者也加入了各主題小組。DOE 研討會大部
分的時間都花在各主題小組研議其全球行動計畫部分的行動、時程、優先順序
與費用上。
這場研討會的另一項特色是加入一「經濟團隊」
,他們是一小群經濟規劃
專家,協助各主題團體架構他們的建議方案,擬定出一年、三年與十年期的結
果,並且預估整個計畫的費用;第十三章描述他們的方法。
還有一讓人印象深刻的 IT(資訊技術)團隊,將整場研討會以電子郵件與
電腦技術「接軌」
,吸收討論時的新資料,並且即時呈現臨時計畫與會議報告。
我們還有一製圖與 GIS(全球資訊系統)小組,在會議之前與期間製作地圖,
以便顯示、評估與比較各區域之威脅與保育計畫的優先順序。在研討會之前做
了一項很好的決定,要使用標準的世界與各地區的圖庫(mapbases)
,這樣一
來可以輕易地分享與比較各小組之間含有不同資訊的資料圖檔。研討會所用的
標準地圖,在這整本書中都可看到,在同一張全球地圖上顯示世界性的資料
。DOE 地圖是為了顯示海洋資訊所設計的。IT 與製圖團隊讓我們在研
(圖二)
討會上準備好支援保育的部分技術,這將列在本書的第十四章。
在研討會中,我們有來自二十餘國近一百五十位的專家,他們代表著七十
餘所大學與其他機構。大家都因為海洋問題的迫切性、跨領域的資訊分享,以
及同心協力擬定一有效的全球性解決方案而幹勁十足。在洞穴與深層海底火山
的怪異古老生物吸引了大夥的想像力。全球漁業管理的改革、公海法律規範與
向大眾傳播海洋問題的必要性都越來越受到廣泛的認同。有些主題小組一直工
作到深夜,有些則在沙灘上討論到黃昏。他們努力的結果以及 DOE 後續的活
動都呈現在這本書中。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減少專有名詞的使用或定義,讓
海洋專業人士、各領域的學生與全球的執政者以及大眾能夠瞭解這些概念。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5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圖二|全球海深圖清楚顯示出水下山脈、深海溝與淺水區廣泛的大陸邊緣。本書所有地圖都使用相同
的海深單位。水深以公尺計

關於 DOE 後續活動的進一步資訊,請見
http://www.defyingoceansend.org
聯絡地址:
DOE Staff/Global Marine Division
1919 M Street NW, Suite 600
Washington, D.C. 20036

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加勒比海區域
Mark Spalding(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hilip Kramer(自然保育保育組織)(The Nature Conservancy)

MATTHEW PONTENSKI, MOP PRODUCTION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導 言

(the Carribean Region)


這項研究中所指的,加勒比海區域 包含加勒比海、
墨西哥灣與巴哈馬、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的鄰近區域。這個區域的地理、生物
與政治狀態非常複雜(圖 1-1)
,但內部也是有一致性,來說,部分封閉的海
(the
盆群和鄰近區域有交互作用相對較少。這個區域通常被稱作「大加勒比」
Wider Carribean)、
「美洲內海」或是「美洲地中海」
。這裡提供了絕佳的個案研
究機會,考量人類對海洋的衝擊以及減緩這些衝擊所需的措施,這是因為三項
特徵:
生物複雜性(Biological complexity)
:這個區域包含大西洋物種生物多
(endemic species)
樣性的精華,並且孕育有許多「特有種」 ,亦即只有
在這個地理區出現,其他地方都沒有的物種。已有許多文獻記載淺海海
岸的群聚(Tomlinson 1986, Veron 1995, Spalding, Blasco & Field 1997,
Spalding, Ravilious & Green 2001, Spalding et al 2003)
,目前有越來越多
(Smith, Carpenter & Waller 2002)
的證據顯示深海物種的狀況也是如此 。

加勒比區域的海洋主權宣示:
公認的 EEZ 宣示區
公認的 FZ 宣示區
有爭議的 EEZ & FZ 宣示區
領海
公海

圖 1-1 |在加勒比區域內有許多國家宣示專屬經濟海域(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與漁業區


(Fishery Zone, FZ),讓區域性的保育計畫更顯複雜

0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 1 章|加勒比海區

社會政治複雜性(social-political complexity)
:這個小區域包含有 35 個
國家與領地,有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系統,從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到最貧
(Schumachrt, Hoagland & Gaines 1996)
困的都有 。人類在這個區域活動
的歷史是影響目前此處海洋環境現況的一大因素。
壓力(pressure)
:千百年來人類對加勒比海洋環境的幾個區域或多或少
(Jackson et al 2001)
都有影響 (Burke
,但目前所造成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 Maidens 2004)。
這個個案研究是為了 2003 年 5、6 月份在墨西哥洛斯卡波斯舉行的「挑戰
海洋盡頭」研討會所準備的。我們從這個區域的物理與生物地理總論開始,然
後集中在人類壓力對海洋環境影響的範圍,最後思考扭轉現階段環境快速敗壞
的各式方案。

自然史

物理地理學

我們所考量的區域包含有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這兩個半封閉的海盆,以及
大西洋最西的灣區。加勒比海的西界與南界分別是中美洲與南美洲,北邊是大
安地列斯群島(從古巴到波多黎各)
,東邊則是由小島組成的大島弧,稱為小
安地列斯群島。
大部分的加勒比海是在加勒比板塊上,這是相對較小的板塊(地殼的一部
,是在 7,500 萬到 9,000 萬年前形成的。這板塊的運動,在東西方向形成一
分)
潛沒帶(subduction zone)
(指地殼的板塊沉到另一板塊之下)
,在南北向形成
轉形邊界(兩個板塊相互交錯。這些板塊之間的交互作用創造出大安地列斯群
島、小安地列斯群島以及橫跨中美洲和南加勒比海的山界。這區域的其他部分
大多是位在北美板塊上(Pindell 1994, Meschede & Frisch 1998)

加勒比海由小洋脊分成四個小海盆,墨西哥灣可看做是第五個獨立的深海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9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盆地。北至波多黎各,南到古巴與開曼群島都有發現深海海溝。這些海盆與深
海海溝都被海底山脊所區隔,雖然有一部分的水體交換,但每一區都有其獨特
(Tomczak & Godfrey 1994, Smith, Carpenter & Waller 2002)
與重要的特色 。巴
哈馬淺灘(Bahamas Banks)是唯一的例外,在大陸棚的淺水區有廣泛的區域,
主要是在美國南部沿海、猶加敦半島北海岸與尼加拉瓜海脊上。
水表運動是由北赤道洋流與北巴西(或稱圭亞那)洋流所推動。這些合起
來形成安地列斯洋流,會掃過小安地列斯群島外緣與巴哈馬東側。在小安地列
斯群島間也有一股相當強勁的洋流,部分會經由海峽進入大安地列斯群島的東
部,形成一股寬廣的西向加勒比海流,流經加勒比海。這道洋流較弱,再加上
(Yucatan)
表面的窩流,形成一相對複雜的表面流。再往西海流會集中在猶加敦
海峽,變得更強。進入墨西哥灣後海流會往西北方向流動,然後形成一個廣大
的順時針的迴流(Loop Current)
,往南轉入佛羅里達西岸,在離開東佛羅里
達系統前,會在墨西哥灣中造成西旋的渦流。佛羅里達洋流受到安地列斯洋流
的增強,形成一寬廣的暖流(Gulf Stream)
,向東北流經大西洋(Tomczak &
Godfrey 1994, Longhurst 1998)。
河 流 對 加 勒 比 海 東 南 區 的 影 響 頗 大, 在 那 裡 亞 馬 遜 河 和 奧 利 諾 科 河
(Orinoco)帶來的河水降低會許多區域的鹽度,並且增加懸浮物(Tomczak &
Godfrey 1994)。
深海海流可透過幾個深海通道進入加勒比海:經由波多黎各東側的雍分海
峽(Jungfern Passage)進入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海盆;經由古巴東部的溫沃
德海峽(Windward Passage )進入開曼與猶加敦海盆,經由數個東邊的通道進
入艾維斯與格瑞納達海盆。深水區的水溫相當恆定。目前對加勒比海盆區深水
的轉換率所知無幾,但多數預測週期約為幾百年(Tomczak & Godfrey 1994,
Tyler, 2003)。

生物多樣性

加勒比海目前最知名的可能是其豐富的熱帶淺海生態系,那裡的珊瑚礁覆

0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 1 章|加勒比海區

蓋面積有 2 萬平方公里
(Spalding, Ravilious & Green 2001)
。這只占了全世界 7%
的淺海珊瑚礁面積,但它們對生物和人類有極大的重要性。在生物層面,它們
是獨特的,幾乎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物種都不一樣,只有在巴西和西非有少數的
重複,這兩處有相關的群集(assemblages)
,但物種數較少(Cortes 2003)

加勒比海也是一些紅樹林和海藻的多樣性與特有性的中心,不過較高的比例
一直延伸到東太平洋,直至西非。加勒比約有 22,000 平方公里的紅樹林(修
正自 Spalding, Blasco & Field 1997)
,約占全球的 12%。目前尚無正確的海藻
區域資料,不過加勒比可能是相當重要的海藻棲地區(Onuf et al 2003, Creed,
Philips & Van Tussenbroek 2003)。聯合國環境計畫(UNEP)的世界保育監測
中心的未發表資料估計加勒比海的海藻床約有 3 萬 3 千平方公里(Spalding et
al 2003),約占全球的 18 ∼ 19%。
加勒比地區的多樣性與特有性有部分來自於其地質史(表 1-1)
。在約兩億
年前的三疊紀,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相連在稱為盤古大陸(Pangea)的超級陸
塊上。之後盤古大陸因為海底擴張而南北分裂,之間越來越大的裂縫則為環繞
赤道的提西海(Tethy)所填補(Wikipedia 2004)
。在沒有陸塊阻撓生物遷徙與
基因流動的情況下,世界上多數的亞熱帶與熱帶區域的動物相都很類似,這稱
之為 (pan-Tethyan fauna)
「泛提西動物相」 (Veron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中新世
1995, Saenger & Luker 1997)。那時加勒比海與太平洋之間的聯繫因為中美洲
陸橋隆起到海平面上,而越來越受限,兩塊水體最後約在三百萬年前被分開
(Guzman 2003)
。珊瑚,可能還包括其他許多物種,都受到之後更新世 / 上新
世冰河時期的影響而起了許多變化,很多海洋物種就此滅絕。接下來是獨立於
(radiation events)
世界其他熱帶海洋的生物性「輻射事件」 (快速演化出新種,
(Rosen 1985, Veron 1995)
填補新的棲地) ,這促成成今日加勒比海珊瑚礁多樣
性與特有性。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1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表 1-1 |地質時間尺度。只有較晚近的新生代有列出「世」
(epoch)
。多
數的紀元是依據大滅絕事件或其他生物因子來界定的

元 世 百萬年前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 0.11
更新世(冰河) 2
第三紀 上新世 7
中新世 23
漸新世 38
始新世 53
古新世 65
中生代
白堊紀 135
侏儸紀 195
三疊紀 230
古生代
二疊紀 280
賓夕法尼亞紀(上石炭紀) 310
密西西比紀(下石炭紀) 345
泥盆紀 395
志留紀 435
奧陶紀 500
寒武紀 600
前寒武紀時代 600 ∼ 4000

資料來源:修改自美國遺產字典(2000)

除了珊瑚礁,在加勒比海的海洋棲地的邊界,甚或是定義,都還不完備。
可以從物理特性,如水表循環模式、水表葉綠素分佈或是來發展「替代」測量
“proxy”measures)
( (從已知資料的延伸來做科學估算)
。湧升流區,即從海底
深處冒上來富有營養鹽的冷水的位置對生物多樣性與海洋生產力極為重要。已
記錄下一些區域,如猶加敦大陸棚邊緣(Merino 1997)
、委內瑞拉東海岸以及

0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 1 章|加勒比海區

部分的墨西哥灣(Longhurst 1998)
,不過檢視水表葉綠素的分佈模式可能會增
進我們對這些區域湧升流的位置、時間與頻率以及其他地區湧升流的瞭解。
海深測量(bathymetry)可將加勒比海分成數個區域,約有 30% 的海底是
在海深不到 30 公尺處,這是光透率最高,而且初級生產力最大的區域—經由
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成食物。大陸棚(200 公尺深)上的水體覆蓋一類似的區
域。這區域主要的水體是在 2,000 到 5,000 公尺深(圖 1-2)
。海盆與深海海溝
明顯在 4,000 公尺以下分開。現有的研究顯示,大陸棚下的生物多樣性可能也
很高,甚至連物種類型相對稀少的深海溝,都具備特有性,存在有自古早以來
就不曾改變的重要物種(Zezina 1997)
。不過在波多黎各海溝進行的幾項研究
暗示這裡的生物多樣性比預期的低(Vinogradova 1997, Tyler 2003)

深海的幾項重要特徵包含未受沉積物覆蓋的岩石山脈、深海棚生物礁
(bioherm)
(生物殼所產生的石灰岩結構)與從裂縫噴出礦物質到海底火山區。
目前這些都尚未進行系統性的調查,不過有可能經由結合文獻回顧與專家分析
高解析力的海底圖像資料來製作這方面的地圖。

水深(公尺)

墨西哥彎

猶加敦海盆
脊 波多黎各海溝
洋脊
開曼
海溝
開曼
洋脊

格瑞納達海盆
艾維斯洋脊

委內瑞拉海盆
畢他

哥倫比亞盆地

圖 1-2 |加勒比地區的海深測量,顯示出洋脊與深海海盆的複雜模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3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物種多樣性模式

我們對物種過去與現在分佈的知識正隨著日益增加的科學研究快速擴張。
淺海物種似乎是幾項全球性研究的主流,特別是珊瑚礁(Roberts et al 2003)

紅樹林(Spalding Blasco & Field 2003)與海藻(Spalding et al 2003)
。Smith、
Carpenter 與 Waller(2002)發展出一系列包含深海區在內的加勒比詳盡物種
分佈圖(圖 1-3)
。這項工作顯示出該區域前所未有的特有性,在所研究的 227
個物種中,有 23% 是加勒比海特有的。這些特有物種的地圖顯示出特有性集
中的新模式(圖 1-4)
,尤其是佛羅里達海峽、南美洲的北海岸、中美的加勒比
海岸、北墨西哥灣。這些高特有性的中心都集中在大陸棚邊緣,意味著地質史
在種化(新種的發生)與遷徙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比先前假定的更重要(Smith,
Carpenter&Waller 2002)。

物種數

圖 1-3 |加勒比海洋魚類、無脊椎與四足類物種的分佈,包括海龜、鯨魚、海豚、海豹與海獅(修改
自 Smith, Carpenter & Waller,2002)

0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 1 章|加勒比海區

特有魚種
數目

圖 1-4 |加勒比特有魚種的分佈(修改自 Smith, Carpenter & Waller, 2002)


。值得注意的是,北墨西
哥灣與佛羅里達海峽深海的物種特有性高的驚人

人類歷史與環境變遷

前哥倫布時代(西元前 9000 ~ 1942)

中美洲與南美洲的海岸可能在西元前 9 千年就有人居住,最初是來自北美
的游牧捕獵採集部落。早期到古巴的移民顯然是在西元前 6 千年左右,但許多
島嶼一直到西元前 4 千年才有人居住。這些早期居民的蛋白質來源相當倚重海
洋,不過考古證據顯示在加勒比海地區陸域物種的滅絕速率在人類遷徙到此處
後加倍了,雖然當時在許多區域的人口密度都很低(Wilson 1997)

當第一批歐洲探險隊在十五世紀末到達時,有兩群人占領著加勒比海的島
嶼,一群是在巴哈馬與大安地列斯群島的阿拉瓦克人(Arawaks)
,一群是在小
安地列斯群島的凱列斯人(Caribs)
。此外,在古巴與西斯盤紐拉部分地區還
有少數的早期移民西沃內人(Ciboney)的後代。發現有更多人居住在大陸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5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沿岸區。那時候居住在這個區域的總人數並不清楚,但估計在加勒比海島嶼上
的人數約略是 25 萬到 6 百萬之間,而在中南美各國則有 1 千 5 百萬到 3 千萬
(Denevab 1992)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展,人口密度增加,對環境的衝擊也可能增加,有證據
顯示在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幾個島嶼有出現過漁的情況(Wing & Wing 2001)

可能也因為樹薯的栽種而砍除掉一些紅樹林,而大型動物(megafauna)
,像是
海牛、僧海豹與海龜可能是獵捕者的主要獵物(Wilson 1997)

殖民時代(1492 ~ 1850)

在哥倫布抵達的二十年內,西班牙在大安地列斯群島多數的島嶼上建立起
殖民地。在這段時期,原住民因為奴役、飢荒與接觸到新疾病而大幅減少。在
西元 1520 ∼ 1550 年一連串的軍事占領期間,因為發現到珍貴的礦物資源(尤
其是金礦)
,使得西班牙的注意力轉移到美洲大陸上。那裡的原住民族群也因
此遭受到災難性的殘害,在一個世紀內數量剩不到 3 百萬。
其他的歐洲國家(英國、法國與荷蘭)在十七世紀開始對這塊區域感興趣,
不僅是要掠奪西班牙珍貴的艦隊,也想要在較小的加勒比海島嶼上建立殖民
地。西元 1640 年在巴貝多(Barbados)首度建立起糖類的輸出業,迅速地將
許多島嶼殖民地轉變為主要的國家資產。開墾經濟的發展,就跟在中南美洲大
陸的礦業一樣,非常地倚重輸入的奴工。到了十九世紀初期,在加勒比地區約
有 465 萬名的奴隸(Rogoziniski 1999)

就環境的層面來看,這是一段巨變的時期。一開始,原住民族群遭受到大
量殘害,可能減緩了漁撈的壓力,讓所有區域的魚類與大型動物,在幾乎一百
年的期間,回復到原本自然狀態的水準(Jackson 1997)
。原住民文化的消落也
意味著傳統知識的遺失,我們無從得知他們是否有從事過任何保護海洋資源的
防治。歐洲殖民地的成長,特別是開墾文化,也帶來劇烈變化。隨著土壤肥沃
度的降低,需要越來越多的農奴來施肥蔗田。大片的森林遭到砍伐,陡峭的山
地邊緣則因為蔗糖提煉所需的木材與燃料而遭到砍伐。這造成許多島嶼大量的

0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 1 章|加勒比海區

土壤侵蝕,再加上氣候變遷,使得旱災更容易發生。
在許多地方,殖民地都因為太大而不足以用周邊自然資源餵養,所以要從
歐洲與北美輸入魚類和其他食品。新種的引入更加惡化當地許多陸域物種的大
量消失情況(Wilson 1997)
。捕鯨業在十八世紀初期短暫地接觸過這個區域,
迅速地耗盡西斯盤紐拉島嶼附近銀岸(Silver Banks)冰川崩解區的鯨魚族群。
在這個時期,加勒比海的僧海豹也開始大量減少,最後走上滅絕一途。海龜是
當時另一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是那時期最發達、最具破壞性的漁業,專門在
綠龜棲息地進行捕撈。在 1688 ∼ 1730 年之間,有一專門的船隊每年從大開曼
島捕捉約 1 萬 3 千隻海龜,供養在牙買加的廣大英國殖民地。在十七世紀後半
漁業崩盤了,到了 1800 年,大開曼的海龜族群大量衰減(Jackson 1997)

工業時期(1850 ~ 1950)

在 1800 年代奴隸制度的廢除為開墾生活方式的轉型鋪路—每個人都從出
口得到收入—轉向一半生計(semi-subsistence)的經濟。之前的奴隸必須要靠
土地或海洋來維生。蔗糖依舊是許多島嶼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不過在其他島嶼
則由香蕉取而代之。不適合種植甘蔗的邊緣土地,好比是山坡地,很快地被整
理出來,種植賴以維生的農產品,或是豢養牲口,更加深土壤的流失。對海的
依賴加重,維生與商用漁業都迅速地擴張。
加勒比海地區殖民地的獨立從大陸開始,不久大型島嶼也跟進。美國成為
主要的經濟與軍事力量,並且開始影響到許多其他新成立的政府。1900 年代初
期,美國人在宏都拉斯建立起大型香蕉農場,古巴也在美國的投資下發展成世
界上主要的蔗糖生產國。
海龜的捕捉在整個加勒比地區持續著(Rebel 1974)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
在英屬宏都拉斯(現在的貝里斯)形成了一的新的綠蠵龜出口中心,輸出綠蠵
龜到英國(Craig 1996)
。在佛羅里達珊瑚群島(Florida Keys)建立了許多鯊
魚皮工廠,估計在這幾十年間,每天都會捕捉約一百隻鯊魚,多數都超過 45
公斤(Viles 1996)
。其他海洋相關資源的耗損也開始發生。在巴哈馬與南佛羅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7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里達,美國內戰後海綿的採集業開始蓬勃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船的引擎從
剛開始的蒸氣機,轉變到柴油機,讓漁業加速產業化,得以進入更多遙遠的區
域。

近代(1950 至今)

一直到 1970 年代初期,加勒比海區域的島嶼陸續都有從殖民國獨立的情


況,不過依舊有一些小領地附屬於英國、荷蘭、法國與美國。各種農產品(以
糖類、香蕉、菸草與棉花占大宗)的出口仍是主要經濟活動,不過這時期的旅
遊業也出現蓬勃發展。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多數島國的主要產業,是此處區域經
濟的重要部分。
在這段期間,許多加勒比海國家的人數持續增加,在美國與一些南美國家
也出現人口移居到沿海地帶的情形。這段期間人類所造成的衝擊比起過往來得
大。下面將詳細探討這些人類造成的壓力。

驅動力與未來考量

雖然在加勒比海地區人類和自然環境的交互作用有很長一段歷史,過去五
十年來在這整個區域所造成的改變肯定是史無前例的。在進行任何管理行動之
前,勢必要先瞭解造成這些改變的歷程與背後的起因。在未來,除非是有政
策、態度與管理方法的改變,不然這樣的改變將會繼續,甚或是加速,預料期
還會有新的問題。在這一節,我們將探討驅動加勒比地區海洋環境改變的力
量,不論是直接還是社會經濟的間接力量。

直接的人類衝擊

直接入侵特定地點或是海洋群聚的人類衝擊是最容易辨識的,通常也是最
簡單的管理目標。

01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 1 章|加勒比海區

過 漁
這 裡 最 重 要 的 經 濟 魚 種 是 鯡 魚(Brevoortia patronus) 與 美 洲 背 牡 蠣
(Crassostrea virginica)
,主要都是捕撈自墨西哥灣。此外,黃鰭鮪也是加勒比地
區重要的漁獲(Caddy & Garibaldi 2000, FAO data)
。以就業及社會經濟功
能來看,小型的沿岸漁業可能對這個區域更為重要,為沿岸社區提供食物、收
入與工作機會,其中有許多地方幾乎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可供選擇。
聯 合 國 漁 業 暨 農 業 組 織(FAO) 估 計,2002 年 的 全 球 漁 獲 量 只 有 約
25% 是處於低度捕撈或是中度捕撈狀態的,其他的都是「完全捕撈」(fully
exploited)(提供穩定但可能無法可持續的產量)、過度捕撈或是顯著衰退。這
些趨勢也反應在加勒比海。根據 FAO 的報告,中大西洋西部的漁獲到 1984 年
時達到顛峰,約有 220 萬噸,之後下降了 18%,成為 180 萬噸。雖然並不知
道這個區域的實際數字,在這段期間的單位努力漁獲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有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的衰減。
Myers 與 Worm(2003)報告在漁業產業化前,所有海域就已出現漁業
的衰退,大型掠食性魚類特別嚴重,減少了 90%。這項發現受到最近一項在包
含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的西北大西洋鯊魚業研究的支持。減少最多的物種是雙
髻鯊與白鯊,從 1986 年起,分別減少 89% 與 79%。從 1992 年以來,沿岸鯊
魚(Carcharhinus 屬)減少了 61%(圖 1-5)
。這些減少與捕鯊業和延繩釣漁業
的混獲(非目標魚種,通常會將死屍丟回海裡)有關。還需注意一點,這些衰
減量是與已經開始減少的基準來比較的,因為鯊魚數量早在開始有調查資料前
就已經減少(Baum et al 2003)
。雖然這些研究焦點主要是放在大洋性物種(那
。Caddy 與 Garibaldi(2000)顯示出淺海底棲
些生活在離岸開放水域中的魚)
的掠食性物種,如石斑(grouper)與笛鯛(snapper)也有類似的衰減。
近海(inshore)漁業的記資料特別貧乏,也沒有區域性的資訊。相對於
其他多數國家,牙買加的研究算是比較完善,代表一個重要的區域個案研究。
過去幾十年來有證據顯示牙買加有出現過漁的情況。近海漁業種類繁多,牙
買加漁夫約可捕捉到兩百種以上的魚。從 1960 年開始,魚群生物量估計減少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9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80%,不過在 1968 ∼ 1981 年之間漁獲量依然維持穩定,雖然漁夫的數量增加


一倍(Hughes 1994, Gustavson 2002)
,這樣的單位努力漁獲量(CPUE)下降
意味著魚的族群量逐漸下降。即便對富有國家來講,資訊的缺乏仍是有效管理
的一大障礙。在美國加勒比海漁業保育組織轄下的 179 個魚群中,有 175
(98%)
處的狀態是未知或不明(Cochrane 2001 in Smith, Carpenter &Wall 2002)

特別令人擔憂的一項是針對產卵聚集(spawning aggregations)所設計的
漁法,在一年當中的特定時間底棲魚類會聚集起來進行大規模的產卵。漁夫針
對這樣的聚集,捕獲了大量的魚類,像是大型的石斑魚與笛鯛,但這樣大規模
的干擾魚類生殖,長期下來造成嚴重的後果,比方說在本區域的許多處出現拿
梭石斑(Epinnephelus striatus)這類物種的區域性滅絕。Luckhurst(2002)列
出在大加勒比海地區近兩百處的產卵聚集地,其中只有十處是處於穩定或受保
護的狀態。似乎有許多,可能上百處的產卵聚集地在加勒比海區消失。在某些
漁業壓力特別高的國家,如牙買加、多明尼加與小安地列斯的大部分區域,目
前所知沒有一處產卵場存留下來。
另一項很有問題的漁業是底拖(bottom trawling)
,尤其是捕蝦。除了底
拖會產生災難性衝擊外,混獲(bycatch)也造成相當的生態衝擊。熱帶地區的
捕蝦業混獲情況尤其嚴重,在墨西哥灣,每捕撈 1 公斤的蝦要丟棄 11 公斤的
混獲,不過一項委內瑞拉底拖捕蝦的研究記錄混獲比例是 40:1(EJF 2003)

雖然強制所有美國籍的底拖船與進口蝦到美國的各國底拖船上都要裝「海龜驅
(Turtle Excluder Devices, TEDs)
逐裝置」 ,還是有許多海龜被捕獲(圖 1-6)

一項研究估計美國德州的捕蝦底拖船中約有 41% 違反這項法令(EJF 2003)

底拖也影響到其他漁業。在 1995 年,估計墨西哥灣的捕蝦底拖船捕獲並丟棄
約 3400 萬噸的西大西洋笛鯛(Lutjanus campechanus)
,多數是幼魚或未成熟的
個體。西大西洋笛鯛漁業本身每年僅捕獲到約 300 萬噸的魚,而且漁獲量迅速
減少中(EJF 2003)

0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Linda K.Glover,Sylvia
A.Earle Graeme Kelleher著;王惟芬譯. --初
版.--臺北市:五南, 2008.06
 面; 公分
 譯自:Defying ocean's end:an agenda for actoin
ISBN 978-957-11-5203-5 (平裝)
1.海洋資源保育
367.89 97007060
5H10

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
DEFYING OCEAN'S END:An Agenda for Action
作  者 ─ Linda K.Glover Sylvia A.Earle Graeme Kelleher

審  定 ─ 邵廣昭

譯  者 ─ 王惟芬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穆文娟

責任編輯 ─ 蔡曉雯

文字編輯 ─ 施榮華

封面設計 ─ 簡愷立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版權聲明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Copyright © 2004 Island Press
Copyright © 2004 Sylvia A Earle, Preface and Time for a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Sea Change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Island Press 出版日期 2 0 0 8 年 6 月 初 版 一 刷
Complex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08 by Wu-
Nan Book Inc. 定  價 新 臺 幣 9 8 0 元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