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5

銘 傳 大 學 傳 播 管 理 研 究 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許志嘉教授

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研究-
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

研 究 生 : 劉 蘊 儀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二 月
摘 要

自 1993 年政府開放頻道以來,電視新聞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而電視新聞主
播對電視新聞台來說,不只是代言人,也是觀眾認同的對象。但隨著近幾年「市
場化」新聞的影響,電視台在市場驅力下,也必須讓原本單純播報電視新聞的主
播,必須包裹明星般的外衣,來加重閱聽眾的印象與注意。閱聽眾對於電視新聞
主播的形象,除了在電視螢光幕播報新聞的主播形象,還有部份是來自於報紙的
新聞報導。因此,本研究以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來分析電視新聞主
播在螢光幕外的形象。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分析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三大綜合性報紙,從 1999
年至 2003 年之間,對於電視新聞主播之新聞報導,並輔以深度訪談,了解報社或
記者對於電視新聞主播建構形象的方示,目地在於探討報紙報導所建構的議題與
塑造出的電視新聞主播形象,並比較三大綜合報對於塑造的電視新聞主播形象有
何不同之處。

研究發現三大報在新聞專業面向的報導主題以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節目為
主;在非新聞專業面向的報導主題則以電視台活動為主。而在電視新聞主播形象
上,除了主播的健康狀況呈現不佳的形象外,其餘非新聞專業面向皆強調主播美
好的一面,且集中於主播個人背景與成就的形象上。而三大報報紙刊載的照片,
皆強化新聞主播的正面形象。研究結果也發現,報紙對於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
聞描述,主要還是建構電視新聞播報的工作場域。而三大報均以客觀的角度來報
導電視新聞主播新聞。

II
Abstract
Since 1993 the government open TV channel, the television news market became
more competition day by day. But for TV station, TV anchors (newsachors), not only
the spokesmen, is also the object which the audience approves. But along with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the TV station drives under the strength in the market in
recent years, and that also let anchors who had been “stars”, to catch audience's
impression and the attention. The audience regarding the TV anchors’ image, except
from the TV screen’s image, but also part from the newspapers (news repor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reported by the newspaper to the TV anchors’ news, analyzes
the TV anchors’ image outside the screen.

This research use “content analysis” to the Chinese Times, the Union Daily and
the Liberty Times, three comprehensive newspapers, from 1999 to 2003, reported
news of regarding the TV anchors, and with depth interview, understood the
newspapers or reporters how to construct the image of regarding TV anchors, and
lies in the discussion newspapers’ reports construction the subject with TV anchors’
image, and compares three comprehensive newspapers the differences in regarding
the TV anchors’ image.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newspapers of the report subject which specialized in the
news programs by the TV anchors primarily. And the reports specialize in the
“non-news” to the television station moves primarily. In the TV anchors’ image, the
image which faces in the “non-news” is more often than the image molding,
emphasizes TV anchors’ great in the “non- news”, specially in the personal’s
background , besides the health condition is “bad”. Three newspapers’ printing
pictures, all strengthens the news anchors’ positive image. The research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newspaper regarding five TV anchors’ news descriptions, mainly
constructs the television news anchors’ working places . The three newspapers lead
the TV anchors’ news by the neutral angle.

III
誌 謝
特別感謝在這一路上支持與鼓勵我的家人、同學、朋友與老師,是你們讓我
完成這本論文,我要將這本論文獻給你們。謝謝!
.

IV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6
第四節 研究限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電視新聞主播……………….…………………………………….10
第二節 形象理論………………………………………………………….18
第三節 人物形象之相關分析…………………………………………….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33
第二節 類目建構與分析單位的界定…………………………………….39
第三節 類目信度檢定…………………………………………………….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53
第一節 新聞基本分析…………………………………………………….53
第二節 新聞陳述………………………………………………………….55
第三節 新聞報導主題與新聞來源……………………………………….60
第四節 新聞方向………………………………………………………….72
第五節 新聞主播形象分析……………………………………………….76
第六節 新聞照片分析…………………………………………………….87
第五章 結論…………………………………………………………………….95
第一節 研究發現………………………………………………………….95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建議………………………………………………….102
參考書目………………………………………………………………………….104
附錄一:中國時報深度訪談題綱……………………………………………...112
附錄二:自由時報深度訪談題綱……………………………………………...113
附錄三:聯合報深度訪談題綱…………………………….…………………..114
附錄四:形象研究編碼表……………………………………………………...115
表目錄
表 2-1-1 形象研究所使用之形象類目……………………………………………30
表 3-1-1 深度訪談法採訪對象……………………………………………………38
表 3-3-1 編碼員相互同意度………………………………………………………52
表 4-1-1 新聞資料基本類目次數分析……………………………………………53
表 4-2-1 新聞報導類型類目分析…………………………………………………55
表 4-2-2 新聞主角類目分析………………………………………………………55
表 4-2-3 報導類型與報別交叉分析………………………………………………56
表 4-2-4 報導類型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57
表 4-2-5 新聞主角與報別交叉分析………………………………………………58
表 4-2-6 新聞主角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59
表 4-3-1 新聞專業報導主題次數分析……………………………………………60
表 4-3-2 新聞專業報導主題與報別交叉分析……………………………………61
表 4-3-3 新聞專業報導主題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62
表 4-3-4 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報別交叉分析……………………………63
表 4-3-5 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64
表 4-3-6 主播在新聞中的互動對象分析…………………………………………65
表 4-3-7 新聞互動對象與報紙交叉分析…………………………………………66
表 4-3-8 新聞互動對象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67
表 4-3-9 主播在新聞中的互動環境次數分析…………………………………‥68
表 4-3-10 新聞互動環境與報別交叉分析………………………………………69
表 4-3-11 新聞互動環境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70
表表 4-3-12 新聞來源次數分析…………………………………………………70
表 4-3-13 新聞來源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71
表 4-4-1 新聞屬性次數分析……………………………………………………72
表 4-4-2 新聞屬性與報別交叉分析……………………………………………73
表 4-4-3 新聞屬性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74
表 4-5-1 新聞專業形象與報紙交叉分析………………………………………77
表 4-5-2 非新聞專業形象與報紙的交叉分析…………………………………80

II
表 4-5-3 新聞專業形象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82
表 4-5-4 非新聞專業形象與電視新聞主播 ……………………………………86
表 4-6-1 新聞照片基本資料次數分析 …………………………………………87

表4-6-2 照片互動對象次數分析 ………………………………………………88


表 4-6-3 照片互動對象與報導人物之交叉分析 ………………………………90
表 4-6-4 照片互動環境與報導人物交叉分析 …………………………………91

表4-6-5 照片方向類目次數分析 …………………………………‥…………92


表 4-6-6 圖說立場與報別之交叉分析………………………………………‥93

表4-6-7 照片立場與報別之交叉分析…………………………………………93

III
圖目錄

圖 1-1:1994 年 1 月至 2002 年 3 月所有頻道/有線頻道/無線頻道收視率表現…1


圖 2-1:議題設定理論架構 …………………………………………………………2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自 1993 年政府開放頻道以來,電視市場的收視聽眾與廣告市場,由新加入的有線電視台

與無線電視台相互競爭(如圖一)
,已不再是無線電視台所獨霸。

圖 1-1:1994 年 1 月至 2002 年 3 月 所有頻道/有線頻道/無線頻道收視率表現

資料來源:AcNielsen 媒體大調查

(http://www.magazine.org.tw//new-teritory/new55.htm#down)

在有線電視設立新聞頻道後,電視新聞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根據新聞局所做的調查,
「新

聞報導」頻道收視排名,前三名分別為 TVBSN、東森新聞台、民視(蓋洛普,2003:10)
。無

線電視新聞的觀眾逐漸被有線電視接收,原已競爭激烈的新聞市場,分割至更小眾、破碎化

的程度(彭芸,2004:281)
。這導致電視台為求生存,
「更重視收視調查,特別是消費者媒體

接觸行為及消費文化的解析,成為發展關鍵」
(蘇衡,2003:188)
。而根據廣電基金會所做的

調查發現,民眾最喜愛、最常收看的電視節目類型為新聞氣象;顯示收看電視新聞已成為民

眾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廣電基金會,2001)。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韓劇《愛上女主播》裡,女主角所飾演的明星主播說:
「如果去當模特兒,就太浪費我的

智慧了;去當教授,又太浪費我的美貌。」

對電視公司來說,電視新聞代表了新聞的機構形象與影響力。若是電視新聞部的專業意

理彰顯,其公正與公平的新聞風格受到肯定,久而久之便可累積高度的新聞信譽,形成電視

台崇高的正面形象,發揮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力(黃新生,1995:157)
。而主播是電視新聞工

作的一環,他(她)不僅代表了整個新聞節目的形象,同時他(她)還肩負將幕後人員辛苦

作業的成果,呈現在螢光幕前的重要橋樑(郭淑真,1997:21)。

過去的新聞播報,或是在過去的觀念,主播給人的感覺多為莊重保守而不亦親近,觀眾

或許亦認為主播只要將新聞清清楚楚、端端正正地播出即可。

但這幾年來,隨著政府頻道的開放,各電視台必須在新聞來源、閱聽眾與廣告市場上做

最大的競爭,再加上定頻所帶來的市場結構穩定,電視新聞爭奪的是市場已被分割的小餅。

而隨著時代改變,新聞職責的分工似乎越來越見精細與專業。目前除了播報一般新聞的主播

外,還出現了體育主播、氣象主播及娛樂主播等不同專業領域的播報人。

主播一向是新聞節目用來吸引觀眾收看電視新聞的武器。研究指出主播是觀眾收視新聞

的原因之一,有助於提昇節目收視率(周珮華,2000;張紹勳,1993)。Chaiken & Eagly

(1983:253)指出,訊息傳播者的形象,如外貌吸引力、音質與一些個人特徵等,在聲音媒

體與聲音 / 影像媒體中,較為突顯,所以容易吸引訊息接收者的注意,從而產生影響。而電

視是典型的聲音 / 影像媒體,尤其在新聞節目中,主播扮演著訊息傳播者的角色。

對電視新聞台來說,電視新聞主播就如同代言人一般,是觀眾認同與吸取新知的對象(盧

2
秀芳,2001:39;黃新生,1995:157),企圖心旺盛的電視台均大力促銷旗下主播。在爭取收

視率方面,除了新聞專業品質的要求外,還必須設計與執行實際策略之運用,以求新求變的

活動凸顯新聞報導與新聞主播,爭取觀眾的注意力與向心力。

而近年來電視台為了收視率的提昇,除了力求改進新聞節目的製作,積極強化新聞品質

及新聞時效外,主播也紛紛開始跳離過去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的框架,試圖創造屬於個人的

「獨特風格」等。而競爭激烈的的電視新聞,除了在硬體設備上提昇、力求改進外,在一些

非實質性的包裝上,如新聞預報、增闢新聞對談節目外,對於新聞主播的形象塑造上,更是

有意無意的造成新聞主播明星化,與新聞播報的表演方式(郭立盺,1990:285)
。郭立昕更指

出,主播的討喜的外貌或許比起專業素養,在決定是否能勝任主播的角色上,更具決定性的

力量。而有線新聞頻道近來更是大打明星牌或是將主播明星化,將年輕貌美的花瓶訓練成播

報機器(葛傳富,2003)
。吳正桓(1991:70)指出,國內三家電視台為提昇新聞節目的品質、

增進收視率的努力,表現在新聞主播的形象塑造上,造成主播的明星化,與新聞播報的表演

化。

從李四端重登主播台(Lee、陳雅萍,1998)1、薛楷莉的緋聞事件2,到近日方念華的緋

聞、離職事件3,電視新聞主播的明星光環所引發的新聞戰爭與其他非新聞專業等相關議題的

討論,報紙或電視台在新聞議題發生的同時,以新聞強化主播的形象,以加強觀眾對新聞主

播的認知度,以助收視率的提昇。

而這一兩年,電視台更是進用俊男美女的新聞主播,期望培養忠實閱聽眾的收看。台灣

新聞頻道競爭激烈,資深主播除了李四端、張雅琴、沈春華、方念華仍能穩居一線外,其他

1
電視新聞主播李四端,從台視轉換到 TVBS,在 1998 年 7 月 27 日再度登上華視晚間新聞主播台。
2
前 tvbs 新聞主播薛楷莉與日商德原所引發的緋聞新聞風波。
3
前 tvbs 新聞主播方念華與體育主播陳勝鴻的緋聞風波,方之後離開 tvbs 主播台,轉戰中天新聞台。

3
主播以年輕化、美貌取勝已成趨勢,而「侯佩岑現象」4,更讓這個生態呈現定型化作用(黃

兆璽,2004)
。而之前「上流美」到超視播報新聞事件,更引發軒然大波,連新聞局都提出「行

政指導」
,要求媒體應有所節制,注重新聞專業與主播專業素養與背景(管中祥,2004:17)。

從媒介經濟學者 Picard 開宗明義指出市場驅力(market-driven)對媒介產製的關鍵影

響(馮建三,1994:9)到 McManus 在 1994 提出「市場導向新聞學」來描述媒介經營者偏向

產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媒介內容。這股市場力量,在媒介市場的開放後,傳統的新聞產

製模式產生了變更,開始出現市場力量主導的新聞產製概念。

McManus(1995)甚至建議放棄傳統新聞價值觀念,改以公關資訊津貼如何影響新聞商業

市場機制之討論,重新面對未來不同社會生活形態之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互動內涵。McManus

所提出的「市場導向新聞學(market-driven journalism)」,認為消息來源與新聞媒體的互

動關係在於「交換」
。他指出消息來源與媒體合作的目的,乃在藉此接近潛在大眾(McManus,

1994:30; Curtin,1999:56)。

消息來源透過對己有利的報導,或長時間累積的大量報導,或在有聲望的媒體出現知有

公信力報導,或是為數較少的負面報導,得以建立與公眾或消費者接近的機會。也就是說,

在新聞產製過程中,消息來源會以「資訊津貼」(information subsidy)的方式與新聞工作

者交換利潤,包括減低新聞工作者所付出的時間與支出、減低科學研究的費用,以及減低撰

寫與製作電視節目的支出(Gandy, 1982)。而消息來源與公關人員則以降低新聞工作者尋找

消息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藉以掌握資訊內容,影響報導方向。

在這種市場力量的驅力下,新聞,也必須加以包裝、銷售,讓原本單純播報電視新聞的
主播在新聞專業之外,還需加上糖果般的外衣,來吸引閱聽眾的注意。

4
2004 年 3 月 8 日,星報,黃照璽,
【甜美主播 逼退中生代主播】

4
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發現,閱聽眾對於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的認知效果,主要來自於電視

(陳毓麒,2001:126)。電視的影像與聲音具有強化閱聽眾對電視新聞主播既有外在形象的

功能,因此本研究選擇報紙的新聞報導作為內容分析的對象,以探討平面媒體對電視新聞主

播形象之報導,並分析報紙媒體對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呈現何種效果。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壹、研究問題

本研究意欲從報紙報導的電視新聞主播新聞中,分析報紙所形塑主播之形象,其目的在

於從報紙相關報導中的「新聞陳述目的」
、「報導主題」
、「新聞互動對象與環境」
、「主播形象」

與「新聞照片」等面向,探討報紙如何形塑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針對報紙報導之新聞,研

究問題如下:

一、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新聞主角與陳述目的為何?

二、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的主要新聞主題為何?

三、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所出現之互動場景與對象如何?

四、電視新聞主播的報紙形象在不同報導主題上是否有所差異?

五、報紙報導對電視新聞主播主要呈現何種形象?

六、報紙報導所採用新聞照片又如何所呈現主播形象?

6
貳、研究假設

從過去的形象研究顯示,大眾傳播媒介是民眾獲取消息來源與認知形象的重要
管道,而大眾傳播媒介如何呈現議題與形象,以及該議題與形象所具有的設定
效果,都一直是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

而鄭自隆亦曾指出,形象即使不是刻意塑造,經過長期的報導也會建立起政治
人物在民眾心中的印象(江孟穎,2004:4)。由於報紙的新聞報導是形象行銷的重
要媒介之一,其新聞報導是否會因議題與場景的不同而呈現出相異的形象,因而本
研究假設如下:

一、新聞陳述類目
(1-1)不同報別的新聞報導類型中,以純新聞所佔比例最高。
(1-2)不同報別的報導,其新聞主角以電視新聞主播為主。

二、報導主題
(2-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主題,非新聞面向報導主題會多於新聞
面向報導主題。
(2-2)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在新聞專業面向所呈現的報導主題以
新聞節目為主。
(2-3)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在非新聞專業面向所呈現的報導主題
以電視新聞主播電視台活動為主。

三、新聞場景與互動對象
(3-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呈現主播的互動對象以工作夥伴為主。
(3-2)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呈現主播的互動環境以工作場域為主。

四、新聞屬性
(4-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呈現的新聞屬性應一致中立。

五、電視新聞主播形象
(5-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呈現的主播形象,非新聞專業面向的
形象多於新聞專業面向形象。
(5-2)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在新聞專業面向的五個形象上,均呈
現對主播有利的正面形象。
(5-3)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在非新聞專業面向的七個形象上,均
呈現對主播有利的正面形象。

六、新聞照片
(6-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附有新聞照片比例高,且新聞照片主
角應以電視新聞主播個人為主。
(6-2)報紙報導中的新聞照片,其互動對象與互動環境皆非工作場域。
(6-3)報紙報導中的新聞照片,其方向類目皆以呈現主播之正面形象。

1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囿於研究者時間與資源的限制,在內容分析上僅能專注於三大綜合報紙
對五位資深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並在此提出研究上限制之處。

壹、新聞守門過程裡,內容是被篩選、捨棄或修改。但受限於時間、資源等限
制,本研究僅分析三大綜合報紙的新聞內容,以探討報紙在形塑電視新聞
主播之形象,但卻無法得知其他綜合性或專業性報紙對主播的新聞詮釋,
亦無法得知報紙對於其他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內容,也無法進一步了
解讀者所認知的電視新聞主播形象,是否與電視台或報社所欲塑造的形象
相同。

貳、由於今日大眾媒介的發達,對於電視新聞主播之形象塑造範圍相當廣泛,
包含了電視、報紙、雜誌、廣告等文宣與公關活動等,本研究囿於時間、
資源等限制,在量化分析上只專研報紙所報導的新聞,而不探討其他文宣。

參、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宜做長期的觀察,較能窺見全貌。但囿於時間、資源
等限制,本研究只取 1999 年底至 2003 年底之報紙報導資料。

肆、在研究方法上,可運用其他的調查方式與統計方法,但囿於時間與能力限
制,本研究僅運用內容分析調查,並配與頻率分配與交叉分析法。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個人如何洞悉周遭的環境呢?無疑的,大眾傳播媒介是
最重要的消息來源。由於現代人依賴媒介的程度日益增加,因此媒介的影響力也與
日俱增(蕭永勝,1991:1)。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電視新聞主播之相關理
論與研究,以了解電視台在評選電視新聞主播的相關要件;第二節則探討形象理論,
並討論形象的諸多關聯性。而第三節則深入探討國內外關於人物的形象研究。

第一節 電視新聞主播
壹、電視新聞主播

「主播」(Anchor)一詞被用來稱呼電視新聞播報記者是始用 1952 年,當時美

國哥倫比亞聯播網新聞部製作人伊衛特(Hewitt)使用「anchor」來稱呼播報記者

克朗凱(Walter Cronkite),表示播報陣容中最初色的一員。此後,電視新聞界沿

用該詞稱呼播報人員,尊敬其權威、經驗、人格與魅力與對節目發揮整合穩定得的

力量(黃新生,1994:157)。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新聞播報人員在新聞節目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而研究學

者也發現,這些播報人員的「形象」—這些播報人員的長相與聲音,更極為重要

(Houlberg & Dimmick, 1981:481)


。Lynch & Sassenrath(1965)研究發現,一些

形象因素,如外在儀表、個性、factors、libertarianism 對電視新聞播報人員的

收視眾來說很重要。Cachart(1969)則發現,外表、知識、經驗與個人的 conviction

被認為是新聞播報人員所需具備的本質(Houlberg & Dimmick, 1981:482)。

近幾年政府政策開放,頻道競爭激烈,各電視新聞台更是進入新戰國時代,無

論是無線還是有線電視台,無不施展渾身解數、豎立自我特色,以利在此競爭市場

中脫穎而出。

3
各台為了保住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電視新聞也開始重視市場的研究與分析,

深入瞭解觀眾的特質與需求,推動所謂的「市場區隔」
(segmentation)觀念,對目

標市場的特定需求,擬定有效的行銷策略與資訊內容戰略(張紹勳,1996:151)。

Graig(2003:154-162)檢視了文獻資料後指出,在美國的新聞歷史中並沒有女性新

聞播報者,直到 1970 年代早期,因電視台所做的調查發現閱聽眾的喜好,而在新聞

中出現女性新聞報播員。張劭勳的研究指出,各電視台偏好群最重視的主播因素為

口齒清晰,其次為專業自信與親切

在《電視新聞神話的解讀》一書中,其研究發現「主播形象」
、「時間安排」
、「播

出型態」高居電視新聞形象前三名,由此可知受訪者對於電視台所挑選出來並刻意

包裝的新聞主播,及對於晚間新聞的時間安排、新聞播報的態度、方式、新聞播出

的聲光效果等,最感滿意。而在其研究的四十八個有關電視新聞內容、型態、媒體

政策、主播、記者形象量尺中,最受受訪者好評的是:主播的穩重端莊,主播的儀

態台風,主播的神采奕奕。而這三個量尺都與主播的形象有關。有趣的是,本書發

現在九項形象特徵中,評價最好的是新聞主播形象(梁欣如,1993:99-100)。

而吳正桓(1991:76)的研究也指出,新聞主播的專業品質還是須靠其所主持

的節目來襯托,而不能由非新聞性的節目來提昇。他還指出,主播的形象塑造,仍

需以專業作為號召。

張勤(1994:243-247)在其《電視新聞》一書論及主播記者的條件,書中提到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城 KMOK 電視台主播,及加州洛磯瑪莉亨特大學大眾傳播系藝術

教授葛羅斯,在一九七八年,邀請全美各電視新聞部的負責人中的二十三位,做了

一項抽樣調查,問題是「一名主播記者應有的條件?」
。調查發現,他們心目中的新

聞主播,必須擁有美麗、具吸引力、端莊儀表、得人緣等外貌條件,至於可信度高、

4
理解新聞、傳播能力強雖在其中,只是,都不敵「美貌」
,但提到如何才能做得長久,

謙虛 則是要素。

其結果歸納出十五個條件,分別是:

一、漂亮(Good looks):

無論是男性或女性主播,相貌出眾是起碼的條件,一位相貌出眾的主播勢必擁

有比較多的觀眾,這就是所謂的上鏡頭,儘管有人儀表不錯,但不上鏡頭也是

會被淘汰,這裡所謂的上鏡頭,包括了英俊、漂亮、可親、討喜等等。

二、可信度高(Credibility):

主播應讓人看起來誠懇、可信賴、忠厚可靠,一位主播如果能出現在螢光目前,

給人充分地可信賴感,觀眾就會習慣地收看播出的新聞。

三、傳播能力強(Ability to Communicate):

新聞是傳播事業的一種,播報新聞又是口頭傳播中重要的一環,如果主播具有

傳播知識與專長,又懂得如何做傳播,自然較他人更易獲得觀眾的信任及喜

愛。在國外一向注重記者的口才,國內則忽略了口才的訓練,因此在進行現場

實況轉播時,有的主播換顯得笨拙乏味,不知所云。

四、認識新聞(News Savvy):

主播應在資深記者群中選取,而非在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中選取。主播,應是專

業的記者,他必須接受過新聞傳播專業訓練,具有多年採訪經驗,常識豐富,

對新聞除了有狂熱以外,還需對新聞有深入的觀察力與理解力。

五、吸引力(Charm):

英語常用 charm 來形容女孩,可愛的,如果是男性主播,也應該是和藹可親,

與觀眾距離接近。如果主播記者只顧一位埋頭苦讀新聞稿,或記者兩眼發直地

瞪著讀稿機,那就不夠自然了。如何使自己在主播新聞時,表情自然、態度從

容、讀稿熟練,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這種與生俱來,或後天培養的條件,是

主播不可或缺的。

5
六、智慧(Wit):

當一個主播,應具備很高的智慧,因為他或她所面對的事物,是很複雜的,如

何將複雜的事物,處理的井井有序,是記者運用頭腦的時候。不過,智慧也是

來自經驗、學識、知識的累積。

七、講話的急智(Ability to ad-lib):

在口頭傳播學中指出,有的人善於口頭傳播,但事先需有充裕的準備。有助於

人在沒有準備的情形下,臨場具有講話的急智,仍能發揮敏銳的思考力與組織

力,娓娓道來,有條不紊。這種講話急智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作為一個新聞

主播,是需要這種講話的急智,才能應付千變萬化的現場。講話的急智,除了

先天具備敏銳的反應外,平日用功,擁有各種詞彙,臨場才不會詞窮。

八、整潔(Neatness):

電視主播記者,常為千萬觀眾所矚目,言行舉止及衣著,應經常保持整潔端正,

注意自己的形象,一個保持端正整潔的人,處理事情也應該是有條理的。

九、年輕有幹勁(Youthfulness):

許多電視新聞部在物色主播人選時,除非大牌主播具有絕對壓倒性優勢外,電

視新聞部寧願去發掘及培養年輕而具潛力的記者,假以時日,能成大器。有時,

觀眾的口味及喜好是難捉摸的,如何迎合觀眾多變的喜好,注意培養年輕具潛

力的主播,是每個電視台新聞部不可忽略的。

十、氣質(Personality):

氣質是一種可以見到的特質,也是每個人自己具備的特色,這種氣質多半與生

俱來,是觀摩學習不來的。後天的學養和訓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某部分氣質,

但無法改變人各有的特色。

十一、口齒清晰(Articulateness):

主播應該是位口頭傳播專家,口齒清晰是基本條件,在播報新聞時誰能把新聞

說的清楚,觀眾就聽誰的,這是最現實不過的。

十二、適應性強(Flexibility):

6
主播每天都面對不同的事物,應該通權達變,有很強的適應力,適應各種不同

的情況,不能固執,更不能頑固。思想要跟上時代,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處

理及播報日新月異的新聞。

十三、憐憫心(Compassion):

做一個主播,固然需要理智、冷靜,但主播記者也是人,也有感性的一面。具

有憐憫心,可以發揮悲天憫人的胸懷,掌握及發揮人性。對於災難與不幸的新

聞,要以同情的口吻來播報,具有緩和觀眾情緒的作用。主播在播報新聞時可

以保持冷靜,但不能冷酷,以免引起觀眾的反感。

十四、良好的人緣(Rapport with other staffers):

電視新聞工作,是一種團隊工作(Team Work)
,隨時要發揮團隊精神,不允許

有特權和特殊人物的存在。不過,主播終究是幕前人物,不免榮耀歸於一身,

但不能有嬌氣,與幕後工作人員保持良好關係,是很重要的。這樣,所有工作

人員的成果,樂於讓主播來做最好的發揮,榮耀歸於全體。

十五、謙虛(Humility):

謙虛是一種美德、自滿是一種限制,只有心懷謙虛,謙虛若谷的人,才能不斷

進步,成功未可限量。

以上十五個條件,就是張勤在其《電視新聞》一書中所提及,這十五個條件,

從主播的外在形象到內涵及傳播技巧、專業度都包含在其中。

關於主播形象,根據馮小龍在其《廣播電視原理與製作》一書論及的新聞主播

條件有:

一、建立權威感

播報是否具有權威感,取決於播報者是否有自信;而自信源於播報者本身對

新聞的瞭解程度。如果一位主播對新聞內容融會貫通,則當他實際播報時,就必

能以他熟悉的語法「我嘴說我心」,自然而權威第表達出來。

7
至於對所說的「充分了解新聞」
,並非單純只對新聞稿表面意思的瞭解,應該

是對於新聞背景、來龍去脈都有深入的認識,也唯有如此,播報者才知道新聞的

真正重點何在,進而自信、自然、生動地流露出新聞主播的權威感。

二、發音、語調與速度

純正的發音,悅耳的音質,應是新聞主播的基本條件。在語調表達上,只要

主播能真正充分了解新聞的內涵所在,就不至於表現的只像是一部讀稿機;她能

以親切的說新聞方式,以自然不造作的語調呈現出來。

播報新聞的速度方面,早年新聞播報強調字正腔圓不急不徐,不過衡諸國外

新聞電台的播報情況以及現今趨勢,新聞播報的速度,通常比一般性質的播音要

快,節奏感較能突出。

三、避免唸錯字的發生

新聞主播在播報時必須抱持著格外謹慎的態度,去確定每一個字的可能的

音,而不能率性想當然爾地唸出,尤其是某些較為明顯的錯誤,不僅會遭到知

情聽眾的輕視,自己的招牌與權威也可能因此掃地。

四、機敏的臨場反應能力

廣播或電視新聞一定是現場直接播報的,再好的規劃與準備都不能保證不會

有臨時狀況發生。新聞帶放錯、突然的斷電、稿件的遺漏、地震的發生、緊急

新聞訊息的傳入的應變處理….,狀況可能千百種,都比需仰賴主播臨場沉穩而

又機敏的反應應變,才能在這種沒有準備稿件又不顯唐突的情況下,做出最適

當的因應處理。

五、時間掌控控制的能力

新聞主播一邊播報新聞,一方面掌控拿捏時間與進度,都是應具備的基本動

作。在新聞時段的規劃中,通常會有廣告破口的時間,廣告有長短不同時間的

變化,因此新聞主播在口腦並用,播報新聞的同時,還必須注意節目進度和控

制好時間,使其一切都能照既定時間開始或結束播報,維持整體播出的順暢。

六、主播要有豐富的新聞常識:

8
新聞主播的新聞常識是否豐富,會直接反應在她的新聞播報表現上,新聞主

播對新聞的認知越多,越能夠將每一則新聞的精髓加以突出,正面效果是無庸

置疑的。相反的,新聞主播如果常識不足,則可能會在播出過程中不經意的鬧

出笑話來。

七、要做一個有新聞思想的主播

新聞主播不應只是單純的播報由他人所提供和編輯妥當的新聞,他應該是一

個具有新聞「思想」的「整合播報者」
。一個好的新聞主播,能夠將手邊所掌握

的現成新聞資訊,透過深厚的新聞常是與判斷組織能力,分辨掌握突出當中的

重點,且在基於這項認知下,能在播出過程中即時適當的做出「非主觀性、非

評論性的重點闡釋」,而這也是往往正是最具畫龍點睛效果的地方。

八、新聞主播的成就感來自於對新聞的駕馭

成就感是從事新聞工作者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動力,唯有成就感才能夠使他

們更肯定自己工作的意義。

黃新生(1994:157-165)在其《電視新聞》一書中,也簡單的根據電視新聞界

具實務界經驗者的說法,規劃了以下五點主播的條件:

一、精通新聞專業的技能

主播必然是一位富於採訪能力與經驗的新聞記者,愈高度的新聞判斷力,敬業

樂群,協調合作,爭取新聞自由,遵守法律,格守新聞道德。

二、洋溢著親和力

電視主播猶如老友一般出現在觀眾的家中,好像與好朋友閒話家常,在語調、

態度、眼神、動作上洋溢著一股親切友善的感覺,娓娓「說」新聞。

三、表現專業的權威

主播的專業權威是指主播深切瞭解新聞,令觀眾心服其報導的狀態。由於主播

敬業樂群,經驗豐富,全心投入工作,主播對於所報導的新聞內容當然需要全盤

瞭解,因而眼神語氣自然流露出十足信心,展現著堅定的風貌,進而形成新聞專

9
業權威之形象,使觀眾信賴其播報的新聞。

四、外貌與音質令人舒服

新聞主播雖然不一定是美女俊男,不過其容貌語音至少要令觀眾覺得舒服,愉

眼悅耳,不受排斥,不被討厭。在一般的情況下,外貌與音質悅人的主播較具吸

引力,較受觀眾喜愛。但是,令人擔憂的趨勢是電視台太強調主播的音貌,以咬

字發音準確、外表青春艷麗、穿著入時取勝,反而忽略主播的專業素養與表現,

只是十足的「讀稿機」。

五、具有即席報導新聞的能力

由於電視新聞現場報導的方式廣為流行,新聞主播常離開攝影棚,親赴重大現

場採訪,在無完整的新聞稿的情況下,要即席口譯報導(ad-lib)
,現場自由發揮,

也要說得頭頭是道,引人入勝。於是,這種在現場即席報導的能力,遂成為挑選

主播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的描述,一位稱職的主播,他(她)除了兼具

優良記者的專業才能與知識,也必須要具備有表演的條件。而專業條件似乎是身為

一位電視新聞播報人員最基本的必備條件。

一位優秀的電視新聞主播更是該新聞節目的靈魂人物,對新聞部來說,他(她)

將整個新聞團隊的產品呈現在電視螢光幕前,傳遞給電視前面的觀眾;而對觀眾來

說,他(她)是電視台、電視新聞形象的化身,觀眾對電視新聞認可的對象。也由

於新聞主播在新聞播報、社會大眾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電視台在挑選一位有能

力、專業的新聞主播,不僅是注重外在能力,新聞專業度亦非常重要。

10
第二節 形象理論
壹、定義

「形象」(image)一詞,根據學者Nimmo 及Savage (1976:8-9) 研究認為,「形

象」是「心理的建構」,或者為一組「可見的物品,主體,或者是人」,對閱聽眾

所感知的「計畫」或「傳達」。因此,形象其實是大眾傳播、已選擇、排列重組等

過程所製造的產物。而他們兩人則將這些概念結合,透過投票者的感知而定義出候

選人的形象為,「投票者所主觀認知的知識以及候選人所策劃的訊息兩者結合的綜

合體」。

貳、形象理論

形象在心理學上的研究,是指過去經驗的再現,是一種有意識的再現。Daniel

Boorstin(1962)認為「形象」一詞是由拉丁語 imago 及 imitari 中轉變而來,也就

是模仿(to imitate)。形象就是客體外顯形式的一種再現或模仿,亦即人對任何物

體外在形式的人造印象或再現,進而產生共鳴、信賴、簡化,及籠統概括)等特質。

Nimmo & Savage 亦指出,形象是利用人、事、物等所投射出的可認知屬性組成,是

一種人類概念的呈現,而形象產生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為人為的再現或模仿,而在

於它往往令人信以為真,或錯認它即為客體本身。

同樣的,Lippmann 認為,為因應複雜的社會,而以簡化、有組織的心裡模式重

新建構真實環境的現象稱為「刻板印象」,所有有關政府、議題、政治人物的公共

意見等都是「腦中圖畫」所產生的結果(Nimmo & Savage,1976:7)。

Merrill 也認為,形象是態度與意見所形成的基礎,也是描述一個政府、人民

特性、或個人特徵的途徑(陳先隆,1995:20)。Stereno 及Mortensen 則認為,

形象主要再提供人們清楚、明確、一致、及穩定的標準以作為標準,解釋環境的依

11
據(陳先隆,1995:22)。

Boulding(1956:19)認為形象是個人對客觀世界再現的結果,形象具有「訊息—

形象」(message-image relation)動態關係,新增加的訊息會改變既有形象的意

義。同時,他認為人對外物皆有一定認識,這種認識即為形象,而基本形象的構成,

亦即為我們把外界訊息經過價值系統過濾得來的。

但「形象」並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訊息及形象之間持續不斷相互傳遞的長期

過程。Boulding 在 1956 年提出形象轉換會經過四個階段看法:

一、經由媒介所傳遞的候選人的訊息,此時上為產生選民對候選人的詮釋。

二、選民開始對候選人產生認知。對候選人尚未產生特別的偏好態度,但知道

有哪些候選人參選,及其各自提出的立場。

三、選民對候選人的形象產生革命性的改變。選民對於候選人的認知開始轉換,

態度及接受度也開始更替。通常是訊息的改變,使各候選人的既定形象受

到影響,選民對於候選人的認知重新建構。

四、選民重新建構對候選人的認知。此時形象包含了確定(不確定)
、可能(不

可能)
、清楚(模糊)的特質。不斷加入的新訊息雖有可能將候選人形象做

更清楚的釐清,但有時亦會模糊形象定位(Nimmo,1995)。

簡言之,Boulding 認為形象形成的過程,可以概化為以下:從完全沒有效果,

對候選人認知逐漸增強,疑惑、不確定產生,到對其形象完全改觀或再建構。從訊

息及形象的循環過程,一般將形象分為選民對競選活動訊息的詮釋;媒體傳遞出的

訊息二面向探討(Nimmo,1995)。

總地來說,形象是一種選擇性的訊息,是將客觀世界主觀再現的結果。形象主

要是讓特定的人、事,在某一衝突情境中呈現出某種特定的表現,已增加閱聽人的

12
熟悉度。形象是「訊息—形象」不斷循環互動的累積。也就是說,傳媒在資訊傳遞

過程中塑造了形象,閱聽人透過傳播媒介的訊息與自己腦海中的形象訊息互動,產

生腦中圖像。

參、形象與傳播媒介

傳播媒介對形象的塑造與形成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尤其針對人們無法經驗

的事物而言,更為重要。Luchins A. S.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他運用實驗法證實了形

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由後天所塑造的,而在這種塑造的過程中,尤以大眾傳

播媒介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胡淑裕,1987;陳先隆,1995)。就傳播理論的角度而

言,政治傳播學者很早指出,新聞媒體具有議題設定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建構腦

海中的世界圖像(Lippman,1922)。

傳播媒介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形塑了形象,同時也建立了我們認知的基模。美

國社會學家 A. C. Lundberg(1954)曾說:「傳播可以定義為通過符號中介而傳達

意義。」李金銓(1982)亦指出:「我們的直覺感官經驗太狹窄了,必需靠傳播媒

介來提供社會的形象,才能形成義意,尤其是在我們直接經驗以外的事物,傳播媒

介對我們而言愈形重要,影響力也愈大。」由此可知,形象的形成,尤其是無法接

觸者,更需借助大眾傳播所提供的訊息,建立參考架構,以形成形象。

許多實證研究亦證實,大眾傳播媒體的確具有塑造形象的功能。Dawson(1961)

發現大眾傳播媒體的暴露與形象的形成有極顯著的關聯性,Markham(1967)在一項

為期五年(1959-1964)的大規模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發現,他更進一步指出印刷媒體

在這一方面所具有的影響力;國內方面,李郁青(1996)以媒介形象設定理論為基

礎,指出台灣選舉期間媒介議題具有候選人形象設定的效果,金溥聰(1997)亦以

1994 年台北市長選舉證實了報紙對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

13
就符號互動理論的觀點而論,傳遞者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表徵,經重新與

用心的建構之後,讓接受者能解讀出每一個符碼訊息,瞭解其外觀上的意義;以及

內涵所代表的文化意涵,終達成彼此互動,甚至是接納的目的(Littlejohn, 1996)。

「公眾人物」與「形象」之間的關係是相當緊密的。一位公眾人物若要取得別人對

他的認同,留下好印象,透過合宜適當的造型,將有助於他在別人正面的評價。特

別是政治人物也會運用形象來為自己打廣告,增加媒體曝光的機會,以期能透過形

象包裝來表達個人的政治企圖與政治理念。

在電視政治(TV Politics)的年代裡,許多人開始關心政治候選人的形象投射

與媒體的關係,以及形象對選舉結果所可能產生的影響。全世界各地的政治人物與

選舉候選人也開始不斷地透過媒體塑造優越的政治領導形象,以吸引民眾的支持與

擁護。因此,想要瞭解政治的視野,大部份都要透過新聞媒體的「眼睛」,因為在

選舉的過程中,投票者與政治人物直接接觸的機會少之又(kahn,1999),大部份的

人們不可能直接經驗政治,他們對於政治世界的認知主要來自於大眾傳媒的再現,

於是大眾傳播成為形象政治的最佳傳遞者,並使得我們步入一個形象主導的政治環

境。

肆、形象與議題

McCombs and Shaw(1972)於 1968 年第一次檢驗新聞媒體的議題設定過程至今,

議題設定的理論已經超過三十年了,至今相關的實證論文也已超過三百篇(McCombs

et al.,2000)。議題設定的核心是假設是媒體報導中的議題顯著性與民眾所認知的

議題顯著性有關。在此理論發展之初,主要探索的是目的物的顯著性認知(圖二),

到了 1992 年後,研究者漸漸將研究方向轉移至目的物的屬性(attributes)。舉例

來說,以前研究者所談的是經濟新聞報導的份量會不會影響到民眾是否覺得經濟議

題很重要,即想什麼(what to think about),如今談的是媒體報導或是呈現經濟

議題的方式會不會影響到民眾怎麼想經濟,及如何想(how to think about)


。McCombs

14
(1995)把前者稱之為第一層級的議題設定理論,而把後者稱為第二層級的議題設

定理論。

圖二:議題設定理論的架構

媒體議題 公眾議題

第一層級 目的物 目的物 (想什麼)

第二層級 屬性 屬性 (怎麼想)

資料來源:McCombs, Shaw & Weaver(1997),轉引自陳憶寧(2004:139)

媒體不僅對選舉的議題有重要性上的優先順序之影響力,對於候選人的各種形

象屬性上的強調程度亦不同,也會影響到公眾所感知(Becker & McCombs, 1978)。

而政治學家以及政治傳播學者,持續尋求的各種形象屬性之顯著程度為什麼投票人

會將票投給這個候選人的解釋。

Michael Lewis-Beck 以及Tom Rice(Kenneth L.H.,1995:2)指出,有三個主

要影響投票的原因:議題、政黨因素以及候選人之貢獻。當某項議題對投票人非常

重要時,他們傾向將票投給跟自己關心議題接近的候選人。

而形象與議題之間孰重孰輕的問題,一直是選民選擇候選人之間的重要議題,

並且已有許多政治學家以及傳播學者所討論的問題。理智的競選模型宣稱,大眾必

須以開放的心態來瞭解競選議題以及被給予這些訊息,如此選民才能充分被告知,

然後理智的將選票投給理想的候選人。

Thomas Marshall (1983:61-83) 主張,競選議題與大眾所被選上的公職人員有

15
重要的關連。Jerrold Rusk (1970:1167-1185)以及Weisberg (1972:388-410) 研究

中得知競選活動所負載的議題與不同選區的選民之間有明顯的關連,因為選民是靠

議題在選擇候選人。

但是,形象與議題看似兩者分離,且屬於不同的範疇。但這兩個觀念事實上是部

分重疊的,而且幾乎無法分辨(Kathleen E.K. & Scott C.P., 1995:27)。這兩者之

間的關係其實十分模糊;投票者形成候選人能力看法,主要來自於對於候選人所處理

過的事情,或他們如何處理這個事情。候選人的地位以及對政策的表現成為候選人

能力的部分面貌。特質以及議題,則成為投票者部分的心中形象。尤其在這「名人」

的時代,除了議題外,還有形象。

Hart(1982:369)指出,投票者會聽到政治人物所說的話,雖然這些選民會忘記

他們所說的,但總的來說,這些話會成為對候選人觀點的主要形象來源。

Street(2003)指出,有兩種類比可以用來來描述政治人物。就行銷層面來說,

政治人物可說是一種品牌,所提出的政策是為了鎖定消費者(即選民),以建立、

維護、提升、或改變其品牌形象,所以對於政客而言,能引起目標選民正面感覺的

目標或形象,才能使自己在政治品牌中立於不敗的地位。另一種比喻是演藝事業,

政治人物是否能夠展現一種特殊風格藉以吸引崇拜者或追隨者,是其政治操作目的

之一。這兩個比喻當中,媒體對於政治的貢獻在於使政治落入媒體運作的邏輯,而

成為一種觀乎名人的表演事業。在這種思考下,政治人物在乎的是受歡迎的程度(陳

憶寧,2004:128)。

伍、形象管理與形象體系

形象管理最簡單的模式為在一個社會互動的環境中,
「演員」們面對兩造間特殊

的溝通情況而使用各種的自我表達(自我表現)策略(Self-presentation

16
strategies),對目標對象(target audience)進行說服,演出者可以視周遭的情

況來掌控情境與發展情節,有效地建立、創造出理想的形象,並且藉由細心地觀察

目標對象所給予的回饋與成功的結果,倘若再遇到相同或類似的情境,即會運用相

同的形象管理影響策略來建立自己想要呈現的形象(Bozeman & Kacmar, 1997:26)。

而所謂的「形象管理」係指個人透過任何行為來試圖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觀感、

特性與印象,利用某些策略或行為來改變周遭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與認知,通常形象

管理發生在個人想要創造或是維持一個特別形象認同的目標上,而這個目標的達成

必須靠一些策略性的語文和非語文行為,促使對方能認同、亦或更加認同企圖影響

者(Zaidman & Drory, 2001:677; Borzeman & Kacmar, 1997:27)。一般來說,進

行形象管理者均期望自己能受到團體組織的歡迎、瞭解、接受與認同(Rosenfeld &

Stephanie, 1994:674)。

形象管理影響行為,有時是有意識的,有時卻是無意識的行為,其最主要的目

的就是企圖影響或創造目標對象對形象管理行為者的認知(Bozeman & Kacmar,

1997:12)。「形象管理」係指個人透過任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行為來試圖控制

(control)或是操弄(manipulating)他人對自己的觀感、特性(attribution)

與印象(impression)
,也就是利用某些策略或行為直接改變或維持周遭他人對自己

的看法與認知,藉以達到自己心中所欲展現於人前的形象目標,並讓對方覺得自己

是富吸引力的(attractiveness)
,藉以提昇個人在組織中的權力地位、獲得更豐富

的資源、資訊、人脈;通常形象管理會發生在個人想要創造或是維持一個特別的形

象認同目標上,而這個目標的達成必須要靠一些策略性語文或非語文的行為,讓對

方能認同,亦或是能更認同形象管理行為者。

綜上所述,形象是個人對客觀世界主觀再現的結果。形象是「訊息-形象」不

斷循環互動的累積。但形象透過媒體傳遞訊息的過程或是議題的呈現而不斷地建

17
構,而加深我們對外在世界的體認。然而,形象操弄也是有策略的,透過雙方的互

動與回應,來影響目標對象或是讓其對形象管理行為者產生認可。

18
第三節 人物形象之相關研究
大眾傳播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確實具有特定的影響性,在國內外以有許多實證研

究證實,而平面媒體更具有這一方面之影響力。研究者將分別針對「政治人物形象」

「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兩方面研究成果作敘述。

壹、政治人物形象相關研究

從投票者的觀點來看,形象被認為是一種「主觀真實」,包含著許多印象類型,

其中包括投票者對候選人特質、政策、價值、以及競選活動的信念。若從候選人觀

點來看,政治形象通常意味著候選人投射至投票者的訊息與來源,所以形象是投票

者與候選人兩方評估協商後的結果(Louden,1994)。

一、國外相關研究

政治人物的形象究竟包含哪些成分?過去有關形象的研究常以二分法區分,如

Siegel(1964)認為組成候選人形象最主要的二個成分就是與職務特性有關的特質

(job-crucial candidate attributes)如誠實、聰明、獨立;以及與職務無關的

個人特質(personal attributes)如口才、友善度。Nimmo&Savage(1976)發現

候選人形象的內容是多層次的,可將之分為政治角色與風格角色,政治角色是指作

為政府官員的行動與特質;風格角色是指與政治無直接相關,例如候選人與選民溝

通的方式與人格特質(Siegel,1964; Nimmo & Savage,1976)。

著名的密西根大學調查研究中心(Survey Research Center),從 1952 至 1972

年進行一系列的選舉調查研究,要求選民從經驗能力、領導特質、個人屬性、政黨

代表性、對議題的看法、內政外交政策及團體關係等項目中表示他們對總統候選人

形象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在二十年間,有 55%的選民著重候選人的「個人屬性」

層面,且就整體形象來看,對大多數候選人都是正面看法居多(Nimmo &

19
Savage,1976)。

此外,美國政治傳播研究機構(AIPC)在 1968 年總統選舉所做的研究,把形

象區分為領導能力、政治哲學、表達能力、智慧及誠實五個類目(Nimmo &

Savage,1976)。Miller(1986)等人的研究則發現有關候選人的因素出現最多,其

次是政黨,最後才是與議題有關的因素。

Hacker(1995)整理文獻發現,形象常以下列方式呈現:

(一)職務屬性(job-crucial attributes)
,如誠信、智慧、獨立;個人屬性(personal

attributes),如口才、親和力。

(二)政治角色屬性(political role attributes),指與擔任公職有關的行為;

風格角色屬性(stylistic role attributes),指與政治非直接相關的屬性,

如傳播能力、個人特質。

(三)個人屬性

二、國內相關研究

胡淑裕(1987)則以內容分析法探討大眾媒介如何形塑政治人物的形象,採用

的形象類目包括:經驗能力、領導特質、個人屬性、政府管理、政治哲學、政策施

行、團體關係、及其他等類。研究結果同樣發現大眾媒介在塑造政治人物形象時大

多強調個人屬性的層面,為政治人物塑造出正面而有利的形象。而在形象特質方面,

都相當重視政治人物的「政策施行」層面的特質,但卻較偏愛「個人屬性」層面,

這是大眾傳播媒介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何臺明(1989)以內容分析法和語意區分法來研究報紙新聞文本中的趙少康、

朱高正形象。研究結果發現趙少康的形象在各報均為正面,但朱高正形象有明顯差

異,中央日報傾向負面形象的塑造,而自立晚報則是傾向正面的塑造。

20
陳先隆(1995)以內容分析法和符號學分析法分析 83 年台北市長選舉期間,

各報的新聞報導、評論和漫畫如何呈現黃大洲、趙少康、陳水扁的形象。在研究中

將候選人形象特質分為十八個相對的項目,分別為智慧、守法、操守行為良好、大

公無私、受人歡迎、愛家庭、親民愛民、尊重選民、有魄力、能力強、主動積極、

維護族群融合、舉止端莊、革新、節儉、負責任、廣納雅言、具有領導素養。研究

結果發現,四報均塑造對陳水扁有利的形象;而在於整體形象方面,三位候選人均

呈現操守行為不好之形象。

李郁青(1996)以內容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研究 83 年台北市長選舉期間各報的

報導是否具有候選人形象設定的效果,其研究結果發現報紙確具有形象設定的效

果。李郁青整理過去國內人物形象研究,歸納出十二類候選人形象類目-能力、經

驗與經歷、領導才能與魄力、政治風格、品德、儀表、個性、聰明才智、個人背景、

口才、政黨代表因素、議題政見。其研究結果發現,在候選人形象類目的比較中,

媒介議題與選民議題間的確存在顯著的相關。但在「對候選人形象評價」的比較中,

「認知者決定論」卻便成一項重要的關鍵指標。

連珊惠(1998)以內容分析與深度訪談法比較報紙呈現馬英九、陳水扁、王建

煊的形象特質,研究發現對馬英九報導最多的特質依序為政黨因素、政見與政治風

格,三者皆傾向於正面報導,對陳水扁報導最多的是政治風格,負面報導的比例相

當高(59.1%);對王建煊報導最多的是政見,傾向於中立報導。而整體而言,在

候選人形象的處理上,經由訪談結果發現,真正的守門過程其實是包括個人、傳播

常規、組織、跨媒介與社會系統五個層次互相交錯影響著。

潘國華(1998)從「認知決定論」的角度出發,以問卷調查法探討 1996 年總

統大選中選民個人背景因素與其心目中候選人形象的關係,將候選人形象分成「與

21
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與政治無關的個人特質」、「政黨代表」、「議題政見」、

「其他」五個整體形象特質,並再分成 15 項特質。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背景的選

民對於候選人形象的認知,有差異性存在,但整體來看,選民的政黨認同仍是最重

要的因素。此外,選民對候選人的整體形象評價,亦是影響選民投票決定的重要因

素。

黃秀(1999)以內容分析法及符號學研究非選戰期間台視、中視、民視及 TVBS

的晚間新聞如何塑造、定位陳水扁的形象角色,並檢視各家電視台對陳水扁的報導

是否呈現明顯差異。其研究發現陳水扁在各電視台所呈現的形象均為主動積極的角

色,且具有年輕、創新、健康、與國民黨對立的形象。

陳信助(2000)以問卷調查法分析 2000 年總統大選候選人連戰、宋楚瑜、陳

水扁的形象。內容包括「與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和「與政治無關的個人特質」。

其中與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包括領導能力、瞭解民眾需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

信賴、清廉、具有國際觀;與政治無關的個人特質包括群眾魅力、領袖氣質、魄力

與親和力。研究結果顯示選民心目中較重視候選人「與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

蔡甄萍(2001)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分為兩階段來探討政治人物採行社會行銷

活動之前後,選民對於政治人物形象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並且符合政治人物所期

望的結果,從而探知其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在舉辦社會行銷活動後,選民對立

委洪秀柱形象之評價,與立委洪秀柱之深度訪談結果相對照,選民表示「非常認同」

「認同」僅佔 15.2﹪,與立委洪秀柱所期望的 20﹪有些差距,可能是因為愈接近選

舉期間,選民的態度愈趨於保守;但是其中表示「沒意見」的選民卻高達 83.6﹪,

表示「不認同」、「非常不認同」只有少數,因此尚有繼續成長的空間。

胡志亮(2002)以質化研究對於總統形象做一初探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總

22
統」形象的建構並不同於「總統候選人」的形象建構。總統形象建構,是要建立一

個能夠讓民眾印象深刻與清晰可辨的印象與風格。研究也發現阿扁總統的主要政治

人格形象特質包括刻苦耐勞、意志堅定、樂觀進取、追求卓越、心思細膩等十七項。

梁心喬(2002)以「議題設定的第二面向」為理論基礎,從「刺激決定論」與

「認知決定論」角度切入,以內容分析法分析選舉期間有關市長選舉的新聞,並以

電話調查法對合格選民抽樣調查,分析選民的認知情形,檢測媒體的形象設定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一):報紙報導仍著重在候選人的「個人特質」方面的類目;(二)

選民提及馬英九最多的形象類目為與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且多為正面評價。;
(三)

經過檢定顯示形象設定效果會受各種情境因素影響;(四)選民的人口學變項會影

響選民對候選人形象之認知及評價。

黃少梅(2002)從領袖魅力、形象、民粹主義、族群意識等角度,以內容分析

與深度訪談兩部分來探討前總統李登輝卸任後的媒體形象。研究結果顯示,三報對

李登輝新聞處理之所以有南轅北轍的結果,除了彼此背景之不同、意識形態的差異

外,更有讀者市場之考量。

郭及天(2002)以內容分析法及語意區分法探討報紙對於我國歷任第一夫人的

報導趨勢,及以在新聞文本中所塑造出的第一夫人形象,並透過統計方法分析蔣宋

美齡、蔣方良、曾文惠與吳淑珍四位我國歷任第一夫人彼此間報紙形象差異及每位

第一夫人新聞在各政權階段、報導主題、報業立場間的形象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歷

任第一夫人在不同的政權階段及報導主題呈現了不同的形象,但在不同的報業立場

間則較無顯著的差異。茲將國內外形象類目建構做一表格整理。

由以上文獻整理可得知,候選人形象雖然沒有一定的面向,但有許多相同點,

基本上都包括了個人特質、政治屬性、議題立場等。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議題

23
研究屬形象研究一重要部分,時下的議題多半會影響(預示)民眾對候選人個性及

政治定位的瞭解。而在形像研究上,多以二分法「與政治相關」、「與政治無關」

的形像來綜括被研究對象的完整形像。

24
表 2-1-1:形象研究所使用之形象類目
研究者 形象類目
(1)政治角色屬性:
Nimmo & Savage
(1976) 作為政府官員的行動與特質
(2)個人風格屬性:
候選人與選民溝通的方式與人格特質
SRC(密西根大學調查 (1)經驗能力(2)領導特質(3)個人屬性(4)政黨代表性(5)對問
研究中心) 題的看法(6)內政政策(7)外交政策(8)團體關係
Miller(1986) (1)候選人的因素:能力、正直、誠信、可靠度、魅力、個人背景
(2)政黨
(3)議題
Hacker(1995) (1)職務屬性:誠信、智慧、獨立 V.S.
個人屬性:口才、親和力
(2)政治角色屬性:與擔任公職有關的行為 V.S. 風格角色屬性:與
政治非直接相關屬性
(3)個人屬性 V.S.力量強度
胡淑裕(1987) (1)經驗能力(2)領導特質(3)個人屬性(4)政府管理(5)政府哲
學(6)政策施行(7)團體關係(8)其他包含出身背景、家庭情況等
何臺明(1988) (1)守法/不守法(2)端莊/好鬥(3)積極/消極(4)能力強/能
力弱(5)受歡迎/不受歡迎(6)團體關係好/團體關係差(7)革新/
保守(8)利己/利他(9)有見解/膚淺
陳先隆(1995) (1)智慧(2)守法(3)操守行為(4)大公無私(5)受歡迎(6)愛
家庭(7)親民(8)尊重選民(9)有魄力(10)能力強(11)主動積極
(12)維護族群融合(13)舉止端莊(14)革新(15)節儉(16)負責
任(17)廣納雅言(18)具有領導素養
李郁青(1996) (1)個人特質方面:
與政治有關:能力、經驗與經歷、領導才能與魄力、政治風格
與政治無關:品德、儀表、個性、聰明、個人背景、候選人口才
(2)政黨代表因素:包含政治理念與意識型態、政治人脈、所屬政黨等。
(3)議題政見
連珊惠(1998) (1)能力(2)經驗與經歷(3)領導才能(4)政治風格(5)品德(6)
儀表(7)個性(8)聰明才智(9)個人背景(10)省籍與族群意識(11)
政黨背景(12)政見
潘國華(1998) (1)與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
行政能力、改革能力、過去公職表現、公共事務經驗、國際經驗、
領導能力、用人哲學、與他人關係、遠見、政治清廉、政治風格。
(2)與政治無關的個人特質:
品德、儀表、個性、才智聰明、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口才、年齡、
健康、省籍、宗教、財產、本土化特質、家庭生活。
(3)政黨代表:
政治哲學理念、政黨背景、政治人脈及派系、政治意識型態、議題
政見。
(4)其他

25 接下頁
承上頁

黃秀(1999) (1)新聞主題
市政、市長選舉、府會關係、民進黨新聞、全國或中央政務、城市
外交、二岸關係、公關活動。
(2)新聞報導性質:陳水扁與某人、某團體的互動、處理某事務。
(3)互動對象:黨派、職務角色。
(4)陳水扁新聞角色
(5)報導評論偏向:文字報導、畫面結構
陳信助(2000) (1)與政治有關的個人特質
(2)與政治無關的個人特質
蔡甄萍(2001) (1)選民對立委洪秀柱的認知形象:
問政表現、媒體表現、政黨影響、地方服務
(2)立委洪秀柱之社會行銷活動,在選民心中建立之形象
重視教育的、重視環保的、重視文化的、重視慈善的、重視青少年
的、重視體育的、重視社區鄉土的、印象模糊、其他、無。
胡志亮5(2002) (1)刻苦耐勞(2)意志堅定(3)樂觀進取(4)追求卓越(5)心思細
膩(6)用心認真(7)具有草根性(8)記憶力強(9)有魄力(10)尊
重專業(11)知人善任(12)身段柔軟(13)正直清廉(14)能反省(15)
勇於嘗試(16)具有愛心(17)具由前瞻性
梁心喬(2002) (1)個人特質方面:
與政治有關:行政能力、經歷、領導才能與魄力、政治風格
與政治無關:品德操守、個性、儀表外貌、口才表現、個人背景、
省籍/族群/國族認同、熟悉度/v 印象深淺
(2)政黨因素:包含所屬政黨背景、政治理念與意識型態、政治人脈。
(3)公共議題政見
(4)其他
黃少梅(2002) (1)個人特質
(2)行事作風
(3)語言
(4)能力
(5)目標(理念)
郭及天(2002) (1)陳述類型
(2)主題類目
政治面向、社會面向、個人面向
(3)形象類目
「不優雅的/不優雅的」,「不溫柔的/溫柔的」,「高高在上的/平易
近人的」,「保守的/革新的」,「政治能力強的/政治能力強的」,
「不善領導的/善於領導的」,「不善表達的/善於表達的」,「膚淺
的/有見解的」,「被動消極的/主動積極的」,「依附的/獨立的」,
「不受歡迎的/受人歡迎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上述的十七項總統形象特質建構,為胡志亮研究結果之發現。

26
貳、電視新聞主播研究

不管國內外,電視台主管最關心的,莫過於觀眾為何位固定收看某一位主播播

新聞?觀眾喜歡或厭惡的主播具備何種特質?William(1970)在俄亥俄州所作的一

篇調查研究即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研究者採用 Q 方法分析出觀眾最理想的主播類

型,研究發現 A 類型最能顯示觀眾的需求。而根據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一篇研究,

探討電視新聞播報人可信度是由哪些面向構成,研究結果得出了八個影響電視新聞

播報人員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分別為:可靠而理性、活力、信賴感、專業道德、傳

播技巧、客觀、音速、外向。

Houlberg & Dimmick(1981)檢驗五個會影響新聞播報人員在螢光幕上的「形

象」
,包括閱聽眾、管理者、同事、家庭與自己。研究者使用親身訪談法與非參與觀

察法訪談 36 位相關新聞播報人員,發現這五個影響新聞播報人員在螢光幕前形象之

重要性依序為:新聞播報員自己、管理者、同事、閱聽眾與家庭。

Engstrom & Anthony(1998, 2000)以問卷調查法研究女性新聞播報員在其職

業發展上所遇到的挑戰與困境為何。兩次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女性新聞播報人員

在外在儀表與角色扮演(母親、太太、新聞播報者)上的困擾是她們在職業上所遇

到的挑戰。研究結果也發現,與其過去在 1986 所做的相關研究比較下,外在儀表依

舊為女性新聞播報員在工作上的一大挑戰,而以前所關注的「專業化」也被如何在

職業與家庭中取得平衡所取代。

蘇瑞仁(1988)以問卷調查法研究電視新聞播報人員所具備的專業形象。研究

結果發現,受試者認為裡想的電視新聞播報人員:年齡至少在三十歲以上,必須聲

音悅耳,國語標準,大學程度,受過新聞專業訓練,具備撰寫新聞稿能力,並令人

有信賴感及清晰流暢的表達技巧、親切和藹的態度、討人喜歡的儀表、靈敏的反應

能力。

27
江佳陵(2003)以修正式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建構電視新聞台

主播的形象指標。研究發現電視新聞台的主播形象指標可分為七大面向,包括:播

報技巧因素、新聞專業與素養因素、儀表因素、播報風格、積極性、分析能力、機

智反應。此外,也發現主播明星化的趨勢是不可免的,但也因如此,電視台在形塑

主播形象時,基於觀眾的刻板印象,也會讓主播的形象受到限制。

謝向榮(2004)以內容分析與深度訪談調查 2003 年五家報紙對於主播的形象建

構,研究結果發現下列幾點:1.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非專業面向高於專業面

向;2.影劇報對主播專業的報導高於綜合報;3.報社記者在報導主播與藝人之心態

上,有本質上的不同;4.主播新聞在所有影劇報紙的新聞需求中是最少的;5.在幾次

有關於新聞主播的重大爭議事件發生後,
「高道德標準」成了檢視主播的門檻條件。

由於國內外對於主播形象的研究較少,早期研究多集中於電視新聞播報人員在

電視上所呈現的專業面向,或者是否有被觀眾認可的專業面向。而近年來,由於電

視新聞市場競爭日愈激烈,使得電視台對於新聞播報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專業

的基本需求外,主播的外在形象亦愈受重視。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當有線電視新聞台快速地增長後,電視新聞主播也從早期的神秘人物,演變成

為媒體追蹤的新聞對象。激烈競爭的環境,也讓主播必須在螢光幕前保持自己光鮮

亮麗的一面。除了電視聲光影像所顯現出的主播形象外,透過平面媒體的新聞報導,

更可以清楚電視新聞主播欲展現在閱聽眾面前的形象。為了得知電視新聞主播在平

面大眾的普羅形象,因而採用內容分析法,檢視 1999 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自由時報三大綜合報,針對電視新聞頻道主播的新聞做內

容資料分析。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內容分析法;第二節為類目建構,第三節

為樣本及信度分析。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

壹、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始於十八世紀的瑞典,隨著 1930 年代宣傳分析和傳播研究的發展而

興起。但使內容分析法廣泛運用於大眾傳播方面之研究,則是 Lasswell 發展出社會

科學的內容分析法之後(楊國樞,1978:64)。

韋伯(Robert P. Webber, 1985:9-10)指出,「內容分析」係運用一套程序,

從內容做有效的推論,而不是針對傳播者、訊息和閱聽人。內容分析法的主要功用

是創造指標,藉以描述信念、價值、意識型態或其他體系狀態(王石番,1992:1)。

Babbie 指出,內容分析法為一種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操作方法乃是針對訊息內

容進行分類,加以編碼後,在進行統計分析,就性質而言,屬量化分析。內容分析

可以適用於任何形式的傳播媒介,並且特別適用於傳播媒介方面的研究,他可以回

答「誰說了什麼、對誰說、為何說、如何說、及產生了什麼影響?」
(陳柏州,2002)。

29
貝樂生(Berelson,1952:15-18)曾綜合學者的觀點,將內容分析的定義做一整

理歸納,是最早為內容分析下定義的學者。他進一步指出,內容分析法具有下列六

個特色:

一、只適用於社會科學的概念。

二、主要是用於決定傳播影響。

三、主要是適用於語言得造句法和語意層面。

四、客觀性(Objective)。

五、系統性(systematic)。

六、定量性(quantitative)。

韋莫和多明尼克(Wimmer and Dominick,1983:138-141)則認為,內容分析的

使用旨在:

一、描述傳播內容

二、檢定特定訊息性的假設

三、比較媒介之內容之於真實世界

四、評鑑特殊團體的形象

五、建立媒介效果研究的起點

而以內容分析法探究傳播媒介的內容與形象塑造的關聯性,大致上分為兩類:

一、檢視傳播媒介如何塑造國家或民族的形象;二、研究傳播媒介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王石番,1996:115)。

王石番(1996:139-143)認為內容分析是研究傳播行為的系統途徑,研究過程有

許多不同說法,但大致涵蓋下列10點:一、形成研究問題或假設;二、界定母群體;

三、抽取樣本;四、建構類目;五、界定分析單位;六、建立量化系統;七、執行

預測,建立信度;八、依照定義,將內容編碼及登錄資料;九、分析資料;十、下

30
結論並解釋。內容分析是對傳播內容做一個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並加以描述的一

種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內容分析與起迄時間範圍如下:

一、樣本: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三大報中,出現「沈春華」
、「張雅

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這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

為分析內容,其餘電視新聞主播則不列入分析範圍。由於本研究乃

是想得知閱聽眾最常接收到電視新聞主播的平面形象為何,也就是

找出報紙上出現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描述,因此在樣本的選取上依

照 Ac Neilson 所做的昨日閱報比率(動腦編輯部,2004:327),

排除了較為小眾的影劇報,選擇了讀者閱讀量較大的三大綜合性報

紙6。所選取的這五位電視新聞主播,乃是參考廣電人基金會所做

的電視收視行為調查(1999~2001)與銘報的大傳相關科系問卷調

查(2000~2003)中,有關「受歡迎主播」一項所選出。

二、起迄時間:選取時間為 1999 年 01 月 01 日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選取新

聞原則是只要有出現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一律加入分析

樣本中,但如果該新聞只提及主播名,而無新聞描述者,則剔

除不用,總計三大報共抽取 992 則。

三、分析單位:本研究分析分為文字與照片兩方面,文字與照片均以「則數」

為分析單位。

根據內容分析的特性,藉此瞭解平面新聞媒體對有線電視新聞

頻道主播的形象塑造的相關問題。

6
因研究時間之關係,採用 Ac Nielsen2003 年媒體調查的昨日閱報率(動腦,2004) ,選出三大綜合
報。根據 2004 年 10 月 21 日, AC Nielsen 所公布最新的媒體大調查結果顯示(第 3 季,7 月到 9
月),2004 年第 3 季媒體大調查中,在「昨日閱讀率」方面,自由時報以 17.6%排名第 1,其次為蘋
果日報 12.6%、聯合報 12.5%、中國時報 10.3%、民生報 1.8%及大成報 0.3%。

31
貳、深度訪談法

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最大的優點是提供了豐富詳盡的資料。與傳

統的調查方法相比,深度訪談能提供敏感性問題精確的回答,而訪問者與受訪者之

間的關係,也使訪問易於接近在其他研究方法中受到限制的話題。另外,深度訪談

也可以觀察到受訪者的非語言反應(李天任、藍莘,1995:206)。

Patton(1995)對於面訪形式有三種不同的分類:

一、結構化訪談,也就是對於所有受訪者者而言,給予的問題、數目與問題順

序都是一樣的。

二、非結構化訪談,此訪談最具彈性,是一種沒有方向性的訪談,訪談者可以

探詢各式各樣的問題。

三、半結構式訪談,此一形式介於二者之間,及事先擬定主題大綱與相關問題,

有訪員訪問情況來決定問題先後順序與用字遣詞(黃文卿,1998:170)。

Malhotra(1993)認為深度訪談是由面談者使用非結構性、直接的方式與受訪

者接觸,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動方式,用來發覺受訪者基本的動機、信念、態

度等。

「非結構性訪談」採取的是較為彈性的策略方式,由訪談者篩選跟主題有關的

重要問題,目的是發掘「將要發生的事」
,換句話說,訪問者對受訪者的訪談結果,

沒有預設立場或答案,訪談者不應預先決定「會發生什麼事」
,對於訪談者不應該有

預設立場、或預設性答案存在(Lofland,1971)。

深度訪談在研究者不設限發問的問題與次序,採用非結構或開放交談的方式更

能引誘惑啟發受訪對象的談話空間(喻靖媛,1994)
。但在初擬採訪大綱時,研究者

32
需根據研究問題與相關理論研擬問題,以便在訪談的過程中跟受訪對象展開有目的

的談話。

本研究採訪對象為報社編輯、資深撰述與記者。採訪對象包含中國時報副總編

輯陳萬達先生、自由時報影視中心資深撰述許聖梅小姐與聯合報影視記者林南谷先

生。本研究採行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方式,目的是對內容分析無法釋疑之處做夠進一

步的解釋,並對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33
表 3-1 :深度訪談法採訪

編號 受訪單位 受訪者職稱 訪談日期 訪談方式

1 中國時報 副總編輯 11 月 4 日 電訪

2 自由時報 影視中心資深撰述 11 月 5 日 電訪

3 聯合報 記者 11 月 6 日 電訪

34
第二節 類目建立與分析單位的界定

本研究於內容分析的過程中,分析單位以「則」為主,即以一則新聞為基本單

位進行歸類。貝樂生認為「內容分析的成敗決定於內容的類目」,因此,首要的工

作在於建構類目,類目的建構必須能反應研究宗旨與問題,並符合窮盡、互斥、可

靠的原則(Wimmer & Dominick,1998:230)。

依其分類,內容分析的類目可分為兩大類:「說什麼(What is said)」類目

與「如何說(How is said)」類目。根據上述原則,在「如何說」類目中,採取陳

述類型類目;在「說什麼」類目採取主題類目與形象類目。本研究的類目分述如後,

並對各類目分別賦予操作型定義。

壹、新聞內文分析部分

一、新聞基本內文分析部分

包括新聞報導及相關新聞評論出現的報紙報別、日期、版別、新聞報導出現的

電視台與新聞主播。

由於新聞主播可能出現的新聞報導多種,不只侷限於影劇類相關新聞,也可能

出現在社會、政治新聞等版面,因而本類目採用開放式填寫,沒有限定新聞出現的

版別。

二、陳述類型類目

陳述類型類目即報導的型式,此類目用以測量電視新聞主播在報紙新聞中被報

導的方式,分為報導類型與新聞主角二類:

(一)報導類型:

1.純新聞:由消息來源提供新聞,經由記者、報社處理之新聞,凡新聞故事之

35
前冠有消息來源(如:「記者***/台北報導」、「本報訊」等)皆

屬之。

2.新聞評論:凡社論,短評,分析,特寫,專欄等以言論評述者均屬之。

3.人物專訪:針對特定人物所做訪問或專欄均屬之。

4.其他:包含公開場合演說之演講稿的刊載、文告或是刊載於婦女版、家庭版、

藝文版等軟性新聞版面者等等。

(二)新聞主角

新聞報導中的主角有時未必是電視新聞主播,也有可能是明星藝人、政治人物

或是其他民眾、社會團體等等。

1.電視新聞主播:凡新聞主要角色為電視播報新聞之主播皆屬之。

2.政治人物:凡在含行政機關上班的公務人員或立法機關的民意代表皆屬之。

3.明星藝人:凡影視明星、時尚名流皆屬之。

4.電視台:以電視新聞主播所工作的電視台為主。

5.社會團體或私人機構:一般的社會團體、財團法人或是私人公司皆屬之。

6.公家機關:政府機構皆屬之。

7.一般觀眾:泛指一般會收看電視節目的閱聽大眾。

三、主題類目

在第二層級的議題設定裡提到,媒體的議題會影響到受眾怎麼想,報紙對於電

視新聞主播的新聞主題也會影響到受眾對於主播的觀感。因此,依據新聞內容中所

談論的主要主題而成立的類目,包括「報導主題」、「主要互動對象」、「主要互

動環境」、「新聞來源」等四項。基於研究樣本的特性(非針對單獨事件或是特定

議題的新聞文本),電視新聞主播相關新聞的主題分佈相當龐雜,因此筆者參考楊

祖珺(1997)對女性新聞內容分析類目,並配合研究對象與研究目的酌情予部分修

正。

36
報導主題以新聞內容主要報導重點為判別標準,如從新聞本文中無法判斷時以

新聞標題之內容為判斷依據,概分為新聞專業面向與非新聞專業面向二類,每個面

向內再細分若干個子類目,其目的在於瞭解媒體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的報導多關注於

哪些面向。分述如下:

主題(一):新聞專業面向報導

1.新聞節目製作:主播所播報或主持的電視新聞節目。

2.新聞播報能力:主播在新聞播報台上的表現,如表現沈穩、念錯字等

3.新聞採訪能力:描述主播因新聞事件或新聞節目所做的訪問、表現,如採訪獨

家等等。

4.其他:以上無法歸類者。

主題(二):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

1.社會性動員:動員活動範圍以大社會為主,如慰問、參觀訪視、勞軍、愛國宣

傳等活動。

2.電視台活動 :電視台所舉辦的活動,包括節目造勢等、公益活動等。
3.社團、社交活動:如慶典、慶生、弔祭、宗教活動、聯誼、剪綵、義賣等。
4.個人背景及才華、專業成就、教育、成長歷程:主播個人成長與教育經歷、才

華等。

5.健康狀況:描述主播身體情況者皆屬之。

6.容貌、身材、服飾等相關事件:描述主播外在樣貌或是身體方面的特徵、穿著

服飾、品味等皆屬之。

7.夫妻、家庭、起居、婚姻及兩性議題:主題描述主播家庭生活成員者或是兩性

之間相關議題者者皆屬之。

8.其他:在上述七種主題之外皆歸屬第八類。

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內容中主要的互動對象則包括以下10個類目:

37
1.家庭關係:包含丈夫、子女的家庭關係,或其他親屬關係。

2.緋聞事件對象:如男女朋友、緋聞新聞事件關係對象。

3.鄰居朋友:如新聞主播的鄰居,或者與新聞主播有朋友關係者。

4.學習關係:與電視新聞主播有學習方面的互動關係,如老師、學生、同學。

5.工作關係:與電視新聞主播同一工作場所有所互動者,包括上司、同事、下屬。

6.媒體關係:如明星、藝人。

7.社會團體或利益團體:包含公益團體、贊助廠商等。

8.一般大眾:泛指收看電視的閱聽大眾。

9.其他:如政治人物、候選人等不屬於前面八種所提及的關係者皆屬之。

10.無:單純以主播個體為主的新聞。

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內容中主要的互動環境包括以下9 個類目:

1.工作場所:以主播工作主要場所為主,如新聞播報的工作抬、攝影棚。

2.社交、休閒場所:工作以外的互動場合,如聯誼會、餐會等。

3.宗教信仰場所:寺廟、教堂、法會等。

4.住家:主播所居住的地方。

5.記者會、座談會

6.未述及或無法歸類:文中鮮少描述,甚至無提及主播所在的新聞地點或場景。

7.其他:文中所提及之互動環境,不屬於上述第一至第五選項。

三、形象類目

許多實證研究指出,大眾傳播媒體具有塑造形像的功能。由於形象並非具體清

晰的圖畫,它具有簡化,概念與情感的特質,以凸顯人格特質屬性的一種抽象概念,

因此形象建構層面應是很廣泛的。由於本研究對象較為特殊,與過去國內相關政治

人物形象研究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在擬定形象類目時除參照過去學者所發展出形

象類目(陳先隆,1995;連珊惠,1998,陳信助,2000;郭及天,2002;施冰冰,

38
2003),並兼顧研究實際考量,儘可能包含研究對象形象的每個面向。

形象量表的發展係依據語意區分正反兩極形容詞之原則製訂,經多次修正後,

建構由12個正面、中立與負面三個形容詞變項所組合成的形象量表,所牽涉層面包

含電視新聞主播專業與非專業領域的形象。本研究以此原則共發展12個指標,分別

為:「播報技巧熟練的/不熟練的」,「採訪能力與經驗積極的/不積極的」,「新

聞節目表現出色的/不出色的」,「播報風格具吸引力的/不具吸引力的」,「新聞

道德高/低」,「外在儀表美麗英俊/平庸」,「家庭生活和諧的/不和諧的」,「對

觀眾的親和力平易近人/高高在上」,「健康情況佳/不佳」,「教育、個人背景高/

低」,「工作薪資報酬高/低」,「社會形象熱心公益/冷漠不關心」。為使測度明

確,研究者將上述各指標之操作型定義界定說明如下:

(一)外在儀表美麗英俊/平庸:電視新聞主播在外貌,衣著造型、氣質以及言談舉

止的呈現上是否合宜端莊而恰如其分。

例如: 『「奶油主播」的所謂「奶油」,顧名思義就是皮膚粉嫩、彈指可破,像奶

油般白ㄆㄠ ㄆㄠ、幼綿綿,套句俗話就是「小白臉」的意思啦,當前檯面上有不少

「奶油主播」
,較資深的是華視李四端,中青代就屬中視胡志成、TVBS謝向榮最奶油。

如何擁有「奶油氣質」?他們各有「三寶」之道,除了飲食養生,這年頭,誰說皮

膚保養品是女人的專利?男主播從不吝於花大錢投資。』(2002-06-29/聯合報/30

版)

(二)播報技巧熟練的/不熟練的:文中是否呈現電視新聞主播應具備的專業播報技

巧特質,如發音標準純正、語調適中、播報沉穩熟練等。

例如: 『電視圈大家公認最會吃「螺絲」的新聞主播就是李四端,對於外界

給他封上「螺絲王子」雅號並不以為忤,反而會以此做為惕厲自己的方式,

他也爆出自己去年在主播台上,發生一件可算是集「螺絲之最」的糗事。……

李四端說,可能當晚說了太多次「女傭」,結果在下則新聞報導有位女學生

39
產下一名女嬰的消息時,他念得太快,錯將「女嬰」念成了「女傭」。 』

(1999-12-30/聯合報/41 版)

(三)對觀眾的親和力平易近人/高高在上:電視新聞主播在各類活動及公開社交場

合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是否親切、接近且融入群眾,抑或與群眾保持距

離。

例如:『華視昨天招待兩百位來自屏東的清寒原住民小朋友,前來台北參觀華視

園區。………負責總提調兼導遊的李四端樓上樓下跑,已是兩個孩子爹的他,似

乎也搞不定這群活潑可愛的小蘿蔔頭呢!』(2002-04-06/中國時報/27版)

(四)播報風格具吸引力的/不具吸引力的:電視新聞主播在播報工作表現或言行舉

止上是否能吸引閱聽眾或社會各界的反應、認同或支持等,抑或冷漠、抱怨、

批評等。

例如:『對「年代晚報」張雅琴的主播方式,新聞局廣電處雖只是給該節目

警告,聯盟也去函要求張雅琴改進,張雅琴的答覆是「那是我個人風格,況

且觀眾愛看,收視好,不會做改變」。』(2003-11-14/自由時報/32版)

(五)家庭生活和諧的/不和諧的:電視新聞主播在私領域的家庭關係方面是否呈現

出幸福美滿,或是在家庭相處上呈現出負面效益。

例如: 『TVBS主播方念華、陳雅琳、王亞歷,昨天以實際行動加入在國父紀

念館舉行的「攜手同心e起反毒」遊行隊伍,………由於是週末「家庭日」,

方念華和老公帶著四歲兒子闔家前往國父紀念館;…。』(2002-03-18/中國

時報/26版)

(六)健康情況佳/不佳:文中提及電視新聞主播在身體健康情況是否良好。

例如:『每天在主播台上提醒觀眾要注意養生的年代主播張雅琴,身體起紅

燈警示,起床後突然暈倒;………新聞工作壓力過大,張雅琴自TVBS跳槽年

代新聞後,全力衝刺收視版圖,睡眠休息嚴重不足,喉嚨使用過渡,嗓子以

啞,醫生建議他開刀,……。』(2003-12-16/中國時報/D6版)

40
(七)新聞節目表現出色的/不出色的:電視新聞主播在過去或現在所主持的新聞節

目是否有傑出之表現,甚至因而得獎,抑或因節目收視率不佳,而使得所主

持之節目因而停播。

例如:『中視當家主播沈春華,每天三分鐘的「ABC TOGO看動畫學英語」反

應熱烈,昨天宣佈與超視合作,從週六起同步推出「ABC TOGO英文開步走」,

由沈春華、麥可哥哥、拉拉姊姊和e-Bay以情境投射的影音跟讀方式教小朋友

說英語。』(2003-07-10/自由時報/32版)

(八)新聞道德高/低:電視新聞主播在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等現象所引發的 新

聞看法、批評是否能以新聞專業人員理念為基礎,持理中肯,顧及全面;或

是以自身、特定團體考量,只顧及單方面。

例如:『TVBS─N資深主播方念華,一針見血道出國內主播壽命普遍很短的原

因。她說,目前很多新聞頻道的主播都不是採訪新聞出身,不需經過歷練,

自然年紀輕輕就坐上主播台;因如此,他們對一些新聞的詮釋就不那麼貼切

融入,眼尖的觀眾就會識破他們專業度不夠,甚至譏諷他們是花瓶了。不過,

這也凸顯資深主播的重要,而她也感受到台灣已逐漸有走向資深專業主播的

趨勢。』(2000-09-25/聯合報/26版)

(九)採訪能力與經驗積極的/不積極的:電視新聞主播在採訪新聞過程中是否積極

投入,或具有豐富採訪經驗、貢獻或成效者。

例如:『經過數月的聯絡安排,中視主播沈春華將於今日由新聞部經理胡雪

珠的帶領,前往正值動當不安的馬尼拉,獨家專訪菲律賓總統艾若育。行前,

總經理江奉琪表示要為沈主播投保一億元的意外險。』(2001-05-04/中國時

報/26版)

(十)工作薪資報酬高/低:文中呈現電視新聞主播因工作所獲得較優渥之報酬或勞

務,抑或因工作關係而導致報酬勞務的損失。

例如:『「從新聞主播晉升為TVBS的新任董事,從專業技術階層晉升到管理

經營的層次,張雅琴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談自己的理念,並強調:
「我也是

41
哥倫比亞國際關係碩士啊!以前董事會成員沒有專業背景,如今我和桃子都

是專業出身,對TVBS的未來一定有幫助!」』。(2003-10-10/自由時報/32版)

(十一)教育、個人背景高/ 低:電視新聞主播個人過去是否有高教育水平或是其

背後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或政商、電視台關係。

例如:『對於這次華視經營團隊力邀李四端進華視董事會,最主要是讓他吸

收管理經營經驗,他很慎重的說,他還未接獲最後告知,但華視高層確曾找

他談過,且華視董事屬無給職,不必另支費用,再加上與現有工作沒有太大

衝突,他會慎重考慮。』(2002-06-24/聯合報/26版)

(十二)社會形象熱心公益/冷漠不關心:電視新聞主播是否積極熱心參與公益團體

所舉辦的活動。

例如:『藝人、電視新聞主播忙著作公益,「水果奶奶」趙自強把廣告處女作給了

罕見疾病基金會;公益常客沈春華昨天則花了大半個下午,為創世基金會拍了救救

植物人的公益廣告;民視主播蔡佩吟、姚怡萱,要全台南北走透透,為兒童福利聯

盟上街義賣小恐龍。…. 沈春華為創世基金會拍的公益廣告是「順手捐發票,

救救植物人」,她籲請民眾隨手捐出發票,幫助清寒植物人建立新的家園。』

(2000-09-29/聯合報/26 版)

四、方向類目

此類目在於瞭解新聞報導中的標題、屬性與報導內容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報

導是否屬於正面形象報導、中立(不明顯)或是負面形象報導,主要可區分為「新

聞標題」、「新聞屬性」與「新聞內容」三部份。

(一)、新聞標題

1.正面: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給予正面肯定、無論是在新聞專業或非新聞

專業面向均屬之。

42
例如:「沈春華為老人福利當義工」(2000-06-18/聯合報/26 版)

2.中立或不明顯: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描述中立或無法看出是否為正面或

負面,無論是在新聞專業或非新聞專業面向均屬之。

例如:「李四端「用心看世界」 走訪奇人異事 比較「台灣經驗」」

(2002-08-15/中國時報/BX 版)

3.負面: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形象給予負面描述。

例如:「張雅琴我行我素 聯盟沒輒 尊重新聞自由 抵制名單撤除」

(2003-11-22/自由時報/22 版)

(二)新聞屬性

1.好消息:新聞事件對社會大眾而言,屬於好消息。

2.中立消息:新聞事件對社會大眾而言,無好消息或壞消息之區別。

3.壞消息:新聞事件對社會大眾而言,有負面影響者,屬於壞消息。

(三)新聞報導內容

1.正面:報導內容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無論是在新聞專業或非新聞專業

面向,給予正面肯定者均屬之。

例如:『首度打開沈春華電視金鐘獎大門的第一座獎,是 20 年前主持台視兒童

節目「快樂小天使」獲得的,連同今年又獲獎的公視兒童節目「別小看我」
,算

算已有 5 座是屬於兒童節目獎;排名第二的是新聞節目主持人獎共得 3 座;另

外 2 座是綜藝節目主持人獎,都是她在台視主持「我愛紅娘」時獲得;還有 1

座就是社教節目主持人獎,她主持廣電基金製作、中視頻道播出的節目「親心

識我心」。所以說沈春華是「得獎天后」,可是一點都不為過。』(2002-11-22/

聯合報/30 版)

2.中立或不明顯:新聞報導所陳述的內容,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描述無明

顯正面或負面傾向或只是單純描述新聞事件。

43
例如:『薛楷莉所引發的新聞事件,TVBS 在保持低調近一周後,昨日傍晚五時

終於正式做出無限期停職處分,而一直「獨漏」的 TVBS 和 TVBS-N 台,也隨之

於稍後的晚間新聞中「解禁」
,開始報導相關消息。昨晚六時由總編輯方念華主

播的 N 台晚間新聞,是以頭條、報乾稿的方式,處理公司對薛楷莉停職處分和

德原書面聲明,並未再做其他相關報導。新聞部副總監王正仲表示,公司聲明

自然要做報導。』(2002-09-26/中國時報/03 版)

3.負面:新聞報導所描述的內容,明顯不利於該電視新聞主播,包含新聞或非新

聞面向,予以負面字眼描述。

例如:『台視主播廖筱君新聞播報最「偏差」?昨天「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再度公

布選舉新聞公正性分析,台視主播竟以百分之十的偏差比例,遠高於各台,廖筱君聞

訊後大為不解地表示:
「我向來忠於記者的稿子,不作評論,何況還有層層關卡把關,

如果他們無法就偏差一詞提出說明,我拒絕接受!」』(2001-11-21/聯合報/27 版)

(四)、新聞來源

此類目在於區分新聞是否為二級傳播,其用意是想了解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是

由採訪而來或是其他地方的公關稿件。區分方法在於新聞故事開始前方,即註明新

聞來源屬於何種,所著名的類別可分為:

1.記者採訪:報社記者親身訪問而得的新聞,如:記者 XXX 報導、記者 XXX 專訪。

2.電視台:此新聞來源是電視台所發的新聞稿,並在新聞內文開始前即註明。

3.雜誌:新聞來自於雜誌社所刊登的消息。

4.其他:不屬於上述者均歸此類。

貳、新聞照片部分分析

傳播媒介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形塑了形象,同時也建立了吾人認知的基礎。而資

訊不僅是指文字,也包含了影像。因此,在第二部分的類目乃是分析新聞的圖像部

分,類目分述如下:

44
一、基本資料分析

包括新聞照片出現的報別、日期與新聞報導中出現的研究對象等。

二、新聞照片主角

新聞報導中的主角有時未必是電視新聞主播,也有可能是明星藝人、政治人物

或是其他民眾、社會團體等等。

(一)電視新聞主播:新聞照片主要角色為播報電視新聞之人員。

(二)政治人物:公務人員如總統、行政院長等,亦或是立法機關的民意代表。

(三)明星藝人:如影視歌星、時尚名流等。

(四)電視台:照片主角為主播工作的電視台機構。

(五)社會團體或私人機構:如社會團體、財團法人或是私人公司。

(六)公家機關:如政府機構

(七)一般觀眾:閱聽大眾

三、新聞照片互動對象

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內容中主要的互動對象則包括以下10個類目:

(一)家庭關係:包含丈夫、子女的家庭關係,或其他親屬關係。

(二)緋聞事件對象:男女朋友、緋聞新聞事件關係對象。

(三)鄰居朋友:如新聞主播的鄰居,或者與新聞主播有朋友關係者。

(四)學習關係:與電視新聞主播有學習方面的互動關係,如老師、學生、同學。

(五)工作關係:與電視新聞主播同一工作場所有所互動者,包括上司、同事、下

屬。

(六)媒體關係:明星、藝人。

(七)社會團體或利益團體:公益團體、贊助廠商等。

(八)一般大眾:泛指收看電視的閱聽大眾。

(九)其他:如政治人物、候選人等不屬於前面八種所提及的關係者皆屬之。

45
(十)無:單純以主播個體為主的新聞。

四、新聞照片互動環境

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內容中主要的互動環境包括以下7個類目:

(一)工作場所:以主播工作主要場所為主,如新聞播報的工作抬、攝影棚。

(二)社交、休閒場所:工作以外的互動場合,如聯誼會、餐會等。

(三)宗教信仰場所:寺廟、教堂、法會等。

(四)住家:主播所居住的地方。

(五)記者會、座談會

(六)未述及或無法歸類:文中鮮少描述,甚至無提及主播所在的新聞地點或場景。

(七)其他:文中所提及之互動環境,不屬於上述第一至第五選項。

五、方向類目

此類目在於瞭解新聞照片中的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拍攝形象屬予正面報導形

象、中立(不明顯)或是負面的形象報導,主要可區分為「照片方向」與「照片圖

說」二部份。

(一)新聞照片方向

1.正面:新聞照片內的人物肢體呈現正面或肯定的形象,如舉起大拇指,無論是

在新聞專業或非新聞專業面向均屬之。

2.中立或不明顯:新聞照片中的人物,形象描述呈現中立,或者無法看出是否為

正面或負面,如電視主播的宣傳照。

3.負面: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的相關新聞照片呈現較為負面。

(二)新聞照片圖說

1.正面:新聞照片的圖說,無論照片呈現何種成果,該圖說對於照片內的電視新

聞主播給予正面肯定。

46
例如:『張雅琴從專業到管理經營階層,惟一不變的是對好新聞的堅持!』

(2003-10-10/自由時報/32 版)

2.中立或不明顯: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新聞照片的圖說部份,無明顯的形象描述

或只單純敘述新聞事件。

例如:『方念華江登上晚間九點的時段主持大選最前線』。

(2000-01-02/聯合報/26 版)

3.負面:對於該電視新聞主播相關新聞照片的圖說,呈現較為負面。

例如:
『廖筱君擔任電視新聞主播,被指應為新聞收視下跌負責。』
(2002-06-28/

聯合報/28 版)

以上關於新聞內文與新聞照片類目歸類時所使用的主要單位為句子,每個句子

可能表現出一個完整的形象,也可能有很多形象,甚至不包括任何形象。因此,本

研究在編碼時,每一個新聞可能沒有呈現任何形象,12個形象類目均分成三等份,

分別為正面/中立(不明顯)/負面三種,以供編碼員選擇。

47
第三節 類目信度檢定
信度檢定是指測度研究者內容分析之類目與分析單位,是否能夠將內容歸入相

同類目中,並使所得結果一致,多次測量同樣的資料而能得到類似的結論,就表示

這項內容分析具有一定的信度(Wimmer & Dominick,1998)。本研究以「編碼員信

度法」檢定信度。編碼後,以「評分員相互同意度」之公式加以計算,依序求出編

碼員之間的相互同意度,再以此求出信度。

壹、信度檢測

一、兩人相互同意度

2M

----------------

N1+N2

M:完全同意之數目。
N1:第一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N1:銘傳大學 陳美伶)。
N2:第二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N2:銘傳大學 江孟穎)。

貳、信度

n ×平均相互同意數

CR = -------------------------------------------------

1+【(n-1)×平均相互同意數】

CR:複合信度

n 為參與編碼人員之數目。

依據上述公式,求出編碼員之間的相互同意度及信度如下:

一、相互同意度:

48
表 3-3-1:編碼員相互同意度

編碼員 A B C

A 0 0 0.85

B 0.81 0 0

C 0 0.83 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信度

3×0.83

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 =0.936

1+【(3-1)×0.83】

本研究的信度係數為 0.936,以合乎信度水準。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根據內容分析,將蒐集的資料加以處理分析。第一節探討新聞相關基本資

料分析,第二節為新聞陳述分析,第三節為新聞報導主題與新聞來源之分析,第四

節則為新聞屬性分析,第五節為主播形象分析,第六節為新聞照片資料分析。

第一節 新聞基本分析
從表 4-1-1 來看,從 1999 年至 2003 年中,與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相關的新聞共

計有 922 則新聞,中國時報有 233 則,佔總數 25.3%的;而聯合報有 431 則,佔總

數的 46.7%;自由時報有 258 則,佔總數的 28.0%,三大報以聯合報所佔比例最多。

表4-1-1 新聞資料基本類目次數分析
則數 百分比%
中國時報 233 25.3
聯合報 431 46.7

新 自由時報 258 28.0


資 總數 922 100.0
料 有 504 54.6
基 照
無 418 45.4
本 片
類 總和 922 100.0

沈春華 279 30.3

張雅琴 153 16.6

新 方念華 89 9.7
聞 李四端 194 21.0

播 廖筱君 207 22.5
總數 922 100.0

聯合報對於新聞主播的新聞有兩個原則,為第一,因應讀者的需求,第二,新

聞主播的新聞被視為產業新聞,可以讓同業知道產業的動態。因此,聯合報對於電

視新聞主播的新聞量會比較多一些(訪談對象 3)。

50
而在新聞照片部分,有照片的新聞有 504 則,占 54.6%,而無新聞照片有 418

則,占 45.4%新聞照片之相關分析會在第七節詳述。

在電視新聞主播方面,沈春華相關新聞有 279 則,佔 30.3%;張雅琴相關新聞

有 153 則,佔 16.6%;方念華相關新聞有 89 則,佔 9.7%;李四端相關新聞有 194

則,佔 21.0%;廖筱君相關新聞有 207 則,佔 22.5%。

51
第二節 新聞陳述
壹、新聞陳述類目分析

在新聞陳述類目中,純新聞所佔比例最多,從下表中可得知,一共有880則,佔

總則數95.4%;其次為人物專訪,共有30則,佔3.3%;新聞評論類型與其他類型各有

5則與7則,分佔0.5%與0.8%。這顯示報紙在電視新聞主播的相關新聞裏,最主要是

以純新聞的方式呈現,其次是對電視新聞主播所做的專訪。

表4-2-1 新聞報導類型類目分析
則數 百分比%

純新聞 880 95.4

類 新聞評論 5 0.5
型 專訪 30 3.3
其他 7 0.8
總計 922 100.0

而在新聞主角方面,以電視新聞主播為新聞主角最多,共有581則,佔63.0%;

其次是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有163則,佔17.7%;在其次為明星藝人,共有97則,

佔10.5%。而民間私人機構有31則,佔3.4%,以政治人物為主的新聞有25則,佔2.7%,

以一般觀眾為主角的新聞有23則,佔2.5%,而公家機關只有1則,佔0.1%。這顯示,

在電視新聞主播的相關新聞中,除了以自己本身為新聞主播之新聞主角,部分新聞

則是在以電視台或明星藝人為主要新聞角色中做搭配。

表4-2-2 新聞主角類目分析
則數 百分比%
新 電視新聞主播 581 63.0

政治人物 25 2.7

角 明星藝人 97 10.5
電視台 163 17.7
民間私人機構 31 3.4
公家機關 1 0.1
一般觀眾 23 2.5
總數 922 100.0

52
貳、報導類型

一、報導類型與報別

首先,從報導類型與報紙的交叉分析,由表4-2-3來看,中時、自由與聯合都以

純新聞為最主要的報導類型,在880則純新聞中,中時有225則(96.6%),聯合有413

則(95.8%),自由有242則(93.8%)。這顯示三大報均是以純新聞方式呈現電視新

聞主播的新聞。而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對主播做的專訪多於中國時報;而中國時報對

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評論多於其他二報。

由於近來電視台對其主播有著「明星化」的趨勢,因此中時在主播新聞方面會

做一些專訪,呈現主播較為生活的面向。但基本上,對於主播的新聞還是跟著新聞

事件而走(訪談對象1)。

表4-2-3 報導類型與報別 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純新聞 則數 225 413 242 880
百分比% 96.6% 95.8% 93.8% 95.4%
報 新聞評論 則數 5 0 0 5
導 百分比% 2.1% 0 0 0.5%
類 專訪 則數 2 14 14 30
型 百分比% 0.9% 3.2% 5.4% 3.3%
其他 則數 1 4 2 7
百分比% 0.4% 0.9% 0.8% 0.8%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二、報導類型與電視新聞主播

接著從表 4-2-4 報導類型與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中可發現,純新聞所佔的

消息最多,共有 880 則,佔 95.4%,其次為專訪,有 30 則,佔 3.3%,再其次為其他,

有 7 則,佔 0.8%。從表中也可得知這五位主播的報導類型還是以純新聞為主,其次

53
是對主播所做的專訪。

對於主播的專訪,記者會針對主播的特質,對電視台或主播提出專訪的邀約,

主播若可接受,便會接受訪問。(訪談對象 3)

在五位主播新聞中,沈春華的 279 則新聞中,純新聞有 273 則(97.8%),專訪

有 4 則(1.4%),其他 2 則(0.7%)。張雅琴的 153 則新聞中,其中純新聞有 144 則

(94.1%)
,新聞評論 2 則(1.3%)
,專訪 7 則(4.6%)
。方念華在報導類型的 89 則新

聞中,純新聞有 83(93.3%)則,專訪 4 則(4.5%),其他 2 則(2.2%)。

李四端的 194 則新聞中,純新聞 182 則(93.8%)


,新聞評論 3 則(1.5%)
,專訪

8 則(4.1%),其他 1 則(0.5%);而廖筱君則佔有 207 則新聞中,有純新聞 198 則

(95.7%),專訪 7 則(3.4%),其他 2 則(1.0%)。

表4-2-4 報導類型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純新聞 則數 273 144 83 182 198 880
報 百分比% 97.8% 94.1% 93.3% 93.8% 95.7% 95.4%
導 新聞評論 則數 0 2 0 3 0 5
類 百分比% 0 1.3% 0 1.5% 0 0.5%
型 專訪 則數 4 7 4 8 7 30
百分比% 1.4% 4.6% 4.5% 4.1% 3.4% 3.3%
其他 則數 2 0 2 1 2 7
百分比% 0.7% 0 2.2% 0.5% 1.0% 0.8%
總計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整體來說,電視新聞主播在純新聞的比例都超過 90%,而且五位主播都接受過

報社專訪。

參、新聞主角

54
一、新聞主角7與報別

從表 4-2-5 新聞主角與報別的交叉分析來看,中國時報所有的 233 則新聞中,

有 143 則(61.4%)是以電視新聞主播為主要新聞報導主角,其次是電視台的 51 則

(21.9%),再其次為明星藝人的 24 則(10.3%)。

而聯合報有 57.5%是以電視新聞主播為報導主角,其次有 12.0%的新聞主角為電

視台,再其次為 10.9%的明星藝人。自由時報的 217 則新聞中,電視新聞主播為主

角佔有 73.6%,而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則佔了 12.0%,明星藝人則佔了 10.1%。

三報雖都以電視新聞主播為新聞主角的比例最高,但就三報的比例來看,自由

時報所佔的比例高過於其他兩報。此外,在居次的電視台新聞要角中,中國時報的

比例,則明顯高過其他兩報。

表4-2-5 新聞主角與報別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電視新聞 則數 143 248 190 581
主播 百分比% 61.4% 57.5% 73.6% 63.0%
新 政治人物 則數 4 17 4 25
聞 百分比% 1.7% 3.9% 1.6% 2.7%
主 明星藝人 則數 24 48 26 98
角 百分比% 10.3% 11.1% 10.1% 10.6%
電視台 則數 51 82 31 164
百分比% 21.9% 19.0% 12.0% 17.8%
私人機構 則數 7 21 3 31
百分比% 3.0% 4.9% 1.2% 3.4%
一般觀眾 則數 4 15 4 23
百分比% 1.7% 3.5% 1.6% 2.5%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二、新聞主角與電視新聞主播

在新聞主角與電視新聞主播之交叉分析中可發現,以電視新聞主播為主的新聞

7
新聞主角類目中的公家機關,由於無新聞則數,故在此刪除。

55
最多,881則新聞中有551則,所佔比例為62.6%。其次是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有158

則,佔總量的18.0%,再其次為以明星藝人為新聞主角,有91則,佔10.3%。在報紙

所報導的電視新聞主播相關新聞中,其新聞主角除了佔多數的電視新聞主播外,還

有電視台與明星藝人為新聞主角。

而從五位主播的新聞比例來看,沈春華所有的新聞中,有64.2%是以電視新聞主

播為新聞主角,其次18.6%是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而7.9%則是以明星藝人為新聞主

角。在張雅琴的新聞中,62.1%是以電視新聞主播為主角,20.9%是以明星藝人為新

聞主角,而8.5%則是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在方念華所有的新聞中,有53.9%是以電

視新聞主播為新聞主角,27.0%是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11.2%是以明星藝人為新聞

主角。

李四端所有的新聞中,以電視新聞主播為主角者佔有63.4%,電視台為新聞主角

者有21.1%,明星藝人為新聞主角則有9.3%;廖筱君所有的新聞中,以電視新聞主播

為新聞主角者有65.7%,有16.4%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7.7%是以明星藝人為新聞主

角。

表4-2-6 新聞主角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電視新聞主播 則數 179 95 48 123 136 581
百分比% 64.2% 62.1% 53.9% 63.4% 65.7% 63.0%
新 政治人物 則數 10 3 1 7 4 25
百分比% 3.6% 2.0% 1.1% 3.6% 1.9% 2.7%
聞 明星藝人 則數 22 32 10 18 16 98
百分比% 7.9% 20.9% 11.2% 9.3% 7.7% 10.6%
主 電視台 則數 52 13 24 41 34 164
百分比% 18.6% 8.5% 27.0% 21.1% 16.4% 17.8%
角 民間私人機構 則數 11 6 3 0 11 31
百分比% 3.9% 3.9% 3.4% 0 5.3% 3.4%
一般觀眾 則數 5 4 3 5 6 23
百分比% 1.8% 2.6% 3.4% 2.6% 2.9% 2.5%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6
整體來看,雖然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多數以電視新聞主播為新聞要角,除

了張雅琴以外,其餘四位主播有不少的比例是以電視台為新聞主角。而張雅琴的新

聞主角方面,明星藝人則多過電視台。

57
第三節 新聞報導主題與新聞來源
壹、新聞報導主題

就報導主題方面,表4-3-1顯示出,與新聞專業的相關報導總共有393則,佔

42.6%;而非新聞專業相關的報導主題,則有529則,佔總體新聞數量的57.4%。在新

聞專業相關報導中,以新聞節目為報導主題為最多,有143則,佔新聞專業面向報導

主題的36.4%,其次是以新聞播報相關為主題者有96則,佔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的

24.4%。

而在非新聞專業相關報導主題中,以電視台活動為報導主題佔最多數,有191

則,佔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整體新聞數的36.2%,而家庭類型與個人背景的主題

描述有92與81則,各佔非新聞專業主題的17.4%與15.3%,其次的主題描述依序為社

團活動、健康狀況、外貌、其他與社會性動員。

表4-3-1 新聞專業相關報導主題次數分析
新 頻率 百分比%
聞 新聞節目 143 15.5
專 新聞播報 96 10.4
業 新聞採訪 66 7.2
面 其他 88 9.5
報 向 小計 393 42.6

社會性動員 11 1.2

非 電視台活動 191 20.7

新 社團活動 43 4.7
聞 個人背景 81 8.8
專 健康狀況 37 4.0
業 外貌 36 3.9
面 家庭 92 10.0
向 其他 37 4.0
小計 529 57.4
總計 922 100.0

在報導主題方面,基本上主播新聞的報導主題都是跟著新聞事件走,但由於主

播的新聞元素較不具娛樂性,因此在報紙版面的呈現上會較偏向非新聞專業面向的

58
主題(訪談對象1、2)。

由於目前主播的專業度不及國外,因此在新聞專業面向的主題描述也不會太

多,較多的主題是主播的新聞節目。(訪談對象1)

一、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報別

從表4-3-2 報導主題與報別之交叉分析來看,中國時報在新聞專業報導主題有

107則,其中新聞製作有35則(32.7%),新聞播報32則(29.9%),其次為其他(20.6%)

與新聞採訪(16.8%)。

聯合報在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共有175則,新聞節目製作有76則(43.4%),

新聞播報有41則(23.4%),其次為其他(21.1%)與新聞採訪(12.0%)。而自由時

報在新聞專業報導主題有111則,其中新聞節目製作有32則(28.8%),其他29則

(26.1%),其次為新聞採訪(24.3%)與新聞播報(20.7%)。

就新聞專業報導主題來看,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在四個主題分佈頗為平均,但

聯合報則有較多則數是在新聞節目製作上。

表4-3-2 新聞專業報導主題與報別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新聞節目製作 則數 35 76 32 143
新聞 百分比% 32.7% 43.4% 28.8% 36.4%
專業 新聞播報 則數 32 41 23 96
報導 百分比% 29.9% 23.4% 20.7% 24.4%
主題 新聞採訪 則數 18 21 27 66
百分比% 16.8% 12.0% 24.3% 16.8%
其他 則數 22 37 29 88
百分比% 20.6% 21.1% 26.1% 22.4%
總數 則數 107 175 111 393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59
表4-3-3顯示新聞專業面向與電視新聞主播之交叉分析,在沈春華的89則新聞專

業面向報導主題新聞中,有27則(30.3%)為新聞節目製作,25則(28.1%)為新聞

播報,其次為新聞採訪與其他。

在張雅琴64則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中,有24則(37.5%)為新聞節目製作,18

則(28.1%)為其他,其次為新聞播報與新聞採訪;方念華在新聞專業報導主題則有

49則,其中新聞節目製作有19則(38.8%),新聞播報有12則(24.5%),其次為新

聞採訪與其他。

李四端在新聞專業報導主題共有105則新聞,新聞節目製作有44則(41.9%),

新聞播報有26則(24.8%),其次為新聞採訪與其他;廖筱君共有86則新聞專業面向

報導主題新聞,其中新聞製作有29則(33.7%),其他24則(27.9%),其次為新聞

播報與新聞採訪。

整體來看,在新聞專業面向的報導主題上,李四端在新聞節目製作的主題比例

高過其他四位主播。在新聞播報方面,張雅琴的新聞比例則較其他四位主播來的低。

表4-3-3 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新聞節目製作 則數 27 24 19 44 29 143
新 百分比% 30.3% 37.5% 38.8% 41.9% 33.7% 36.4%
報 聞 新聞播報 則數 25 13 12 26 20 96
導 專 百分比% 28.1% 20.3% 24.5% 24.8% 23.3% 24.4%
主 業 新聞採訪 則數 16 9 10 18 13 66
題 面 百分比% 18.0% 14.1% 20.4% 17.1% 15.1% 16.8%
向 其他 則數 21 18 8 17 24 88
百分比% 23.6% 28.1% 16.3% 16.2% 27.9% 22.4%
總數 則數 89 64 49 105 86 393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60
二、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

在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方面,從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報別之交叉分

析中顯示,中國時報共有的126則新聞中,電視台活動為最主要的報導主題,有44

則,佔34.9%,其次為個人教育背景才華成就,有22則,佔17.5%,再其次為夫妻婚

姻家庭,有20則,佔15.9%。

聯合報在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共有255則,其中電視台活動有89則

(34.9%),夫妻婚姻家庭有47則(18.4%),個人教育背景才華成就有37則(14.5%)。

自由時報在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有147則新聞,其中58則(39.5%)是以電視台

活動為報導主題,22則(15.0%)以個人教育背景才華成就為報導主題,再其次是25

則(17.0%)以夫妻婚姻家庭為報導主題。

表4-3-4 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報別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社會性動員 則數 3 5 3 11
百分比% 2.4% 2.0% 2.0% 2.1%
非 電視台活動 則數 44 89 58 191
新 百分比% 34.9% 34.9% 39.5% 36.2%
聞 社團活動 則數 9 27 7 43
專 百分比% 7.1% 10.6% 4.8% 8.1%
業 個人教育背景 則數 22 37 22 81
報 才華成就 百分比% 17.5% 14.5% 15.0% 15.3%
導 健康狀況 則數 11 16 10 37
主 百分比% 8.7% 6.3% 6.8% 7.0%
題 外貌身材 則數 9 16 11 36
百分比% 7.1% 6.3% 7.5% 6.8%
夫妻婚姻家庭 則數 20 47 25 92
百分比% 15.9% 18.4% 17.0% 17.4%
其他 則數 8 18 11 37
百分比% 6.3% 7.1% 7.5% 7.0%
總數 則數 126 255 147 528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61
整體而言,三大報在非新聞專業報導主題上均集中在電視台活動上,但是聯合

報在主播的個人教育背景才華成就與夫妻婚姻家庭這二個主題上的報導,卻明顯多

過其他兩報。由於電視新聞主播為電視新聞節目的靈魂人物,因此多數的新聞還是

會以電視台為主。主播除了幾個特別的新聞事件點外,多數的新聞還是與電視台活

動有關,尤其是近來電視台對於主播都有著「明星化」的包裝(訪談對象1)。

在表 4-3-5,則顯示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沈春

華在該主題類目共有 190 則新聞,電視台活動有 82 則,佔 48.4%,其次為個人教育

背景成就才華,有 30 則,佔 15.8%,再其次為夫妻婚姻家庭有 19 則,佔 10.0%。

張雅琴在非新聞專業面向有 89 則新聞,其中夫妻婚姻家庭佔最多比例

(38.2%),有 34 則,其次為個人教育背景成就才華有 15 則(16.9%),再其次為電

視台活動與社團活動,各有 10 則,各佔 11.2%;方念華在此主題類目有 40 則,個

人教育背景成就才華有 13 則(32.5%),其次為電視台活動與社團活動,有 12 則,

佔 30.0%,再其次為其他,有 9 則,佔 22.5%。

李四端在非新聞專業面向有 88 則新聞,電視台活動有 37 則,佔 42.0%,其次

為個人教育背景成就才華,有 16 則,佔 18.2%,再其次為外貌身材服飾,有 11 則,

佔 9.1%;廖筱君在此面向共有 121 則新聞,其中電視台活動即有 40 則,佔 33.1%,

其次為夫妻婚姻家庭的 28 則,佔 23.1%,再其次為社團活動的 14 則,佔 11.6%。

整體來說,沈春華與李四端在電視台活動的報導主題上,明顯高過其餘四位主

播。這顯示,身為電視台當家新聞主播,其新聞與電視台相連結比例很高。而張雅

琴與廖筱君的新聞主題則多數集中在其夫妻婚姻家庭方面,由於這二位主播的另一

半皆服務於新聞圈內,因此在這個主題的新聞比例會比較高。而方念華的報導主題

則集中在電視台活動與個人成就背景上,顯示主播方念華的新聞較為專注於某些主

62
題上。

表4-3-5 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社會性動員 則數 4 3 0 1 3 11
百分比% 2.1% 3.4% 0 1.1% 2.5% 2.1%
電視台活動 則數 92 10 12 37 40 191
非 百分比% 48.4% 11.2% 30.0% 42.0% 33.1% 36.2%
新 社團活動 則數 15 10 0 4 14 43
聞 百分比% 7.9% 11.2% 0 4.5% 11.6% 8.1%
專 個人教育背景才 則數 30 15 13 16 7 81
業 華成就 百分比% 15.8% 16.9% 32.5% 18.2% 5.8% 15.3%
報 健康狀況 則數 10 5 2 7 13 37
導 百分比% 5.3% 5.6% 5.0% 8.0% 10.7% 7.0%
主 外貌身材 則數 9 7 1 8 11 36

百分比% 4.7% 7.9% 2.5% 9.1% 9.1% 6.8%
夫妻婚姻家庭 則數 19 34 3 8 28 92
百分比% 10.0% 38.2% 7.5% 9.1% 23.1% 17.4%
其他 則數 11 5 9 7 5 37
百分比% 5.8% 5.6% 22.5% 8.0% 4.1% 7.0%
總數 則數 190 89 40 88 121 528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主播若是走專業取向,較會注重報紙呈現的新聞主題,希望是能夠呈現較多其

專業度方面的新聞,因此在非新聞專業報導主題上出現的比率也會比較小(訪談對

象 3)。

貳、新聞互動對象

而在表 4-3-6 中,主播在新聞中的互動對象,以無互動對象的比例佔最高,有

35.6%,其次為工作關係,有 33.3%,再其次為家庭關係,有 10.1%,接下來依序為

媒體關係、一般觀眾、社會團體、其他、鄰居朋友、緋聞關係。而互動對象為學習

關係者最少,只有 0.7%。這顯示電視新聞主播在其相關報紙新聞中,主要是個人新

聞為主,其次的新聞互動對象是工作夥伴,在其次則是其家庭成員。

63
表4-3-6 主播在新聞中的互動對象次數分析
頻率 百分比
家庭關係 93 10.1
緋聞關係 8 0.9
新 朋友鄰居 10 1.1
聞 學習關係 6 0.7
互 工作關係 307 33.3
動 媒體關係 80 8.7

社會團體 27 2.9

一般觀眾 38 4.1
其他 25 2.7
無互動對象 328 35.6
總和 922 100.0

一、新聞互動對象與報紙交叉分析

從表4-3-7 新聞互動對象與報紙之交叉分析中顯示,中國時報以無互動對象的

比例佔最高,有87則,佔37.3%,其次為工作關係,有76則,佔32.6%,再其次為媒

體關係,有26則,11.2%。

而聯合報也是以無互動對象所佔比例最高,有38.7%,共有167則,其次為工作

關係,有134則,佔31.1%,再其次為家庭關係,有46則,佔10.7%。而自由時報則以

工作關係所佔的比例最高,有98則,佔38.0%,其次為無互動對象為主,有75則,有

29.1%,再其次為家庭關係,有28則,佔10.9%。

表4-3-7 新聞互動對象與報紙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家庭關係 則數 18 46 28 92
百分比 7.7% 10.7% 10.9% 10.0%
緋聞事件對象 則數 2 2 4 8
新 百分比 0.9% 0.5% 1.6% 0.9%
鄰居朋友 則數 3 7 0 10
聞 百分比 1.3% 1.6% 0 1.1%
學習關係 則數 2 3 1 6
互 百分比 0.9% 0.7% 0.4% 0.7%

64
工作關係 則數 76 134 98 308
動 百分比 32.6% 31.1% 38.0% 33.4%
媒體關係 則數 26 29 25 80
對 百分比 11.2% 6.7% 9.7% 8.7%
社會團體或 則數 5 13 8 26
象 利益團體 百分比 2.1% 3.0% 3.1% 2.8%
一般觀眾 則數 7 18 13 38
百分比 3.0% 4.2% 5.0% 4.1%
其他 則數 7 12 6 25
百分比 3.0% 2.8% 2.3% 2.7%
無 則數 87 167 75 329
百分比 37.3% 38.7% 29.1% 35.7%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二、新聞互動對象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從表4-3-8 新聞互動對象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中可得知,沈春華相關新聞

的互動對象較為集中,以無互動對象為主,有96則(36.0%),其次為工作關係的89

則(31.5%),再其次為媒體關係的23則(8.6%)。

表4-3-8 新聞互動對象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家庭關係 則數 22 30 5 8 27 92
百分比 7.9% 19.6% 5.6% 4.1% 13.0% 10.0%
緋聞事件 則數 0 5 2 0 1 8
新 對象 百分比 0 3.3% 2.2% 0 0.5% 0.9%
聞 朋友鄰居 則數 0 7 1 1 1 10
互 百分比 0 4.6% 1.1% 0.5% 0.5% 1.1%
動 學習關係 則數 0 3 2 0 1 6
對 百分比 0 2.0% 2.2% 0 0.5% 0.7%
象 工作關係 則數 89 42 34 74 69 308
百分比 31.9% 27.5% 38.2% 38.1% 33.3% 33.4%
媒體關係 則數 28 22 2 22 6 80
百分比 10.0% 14.4% 2.2% 11.3% 2.9% 8.7%
社會團體或 則數 9 7 0 2 8 26
利益團體 百分比 3.2% 4.6% 0 1.0% 3.9% 2.8%
一般觀眾 則數 21 2 0 9 6 38
百分比 7.5% 1.3% 0 4.6% 2.9% 4.1%
其他 則數 13 0 1 6 5 25
百分比 4.7% 0 1.1% 3.1% 2.4% 2.7%
無 則數 97 35 42 72 83 329
百分比 34.8% 22.9% 47.2% 37.1% 40.1% 35.7%

65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而張雅琴的互動對象分佈較為平均,主要還是以工作關係為主,有42則

(27.5%)
,其次為無互動對象的35則(22.9%)
,再其次為家庭關係的30則(19.6%);

方念華則以無互動對象為主,有42則(47.2%),其次為工作關係的34則(38.2%)。

李四端也是以工作關係為主要互動對象,有74則(38.1%),其次為無互動對象

的72則(37.1%)
,再其次為媒體關係的22則(11.3%)
;廖筱君則以無互動對象為主,

有83則(40.1%)
,其次為工作關係的69則(33.3%)
,再其次為家庭關係的27則(13.0%)

綜上所述,這五位主播的相關新聞多數是自己,而無其他互動者,或是互動對象

為工作夥伴,強化主播的新聞工作面向。但張雅琴的互動關係則明顯不若其他四位

主播的集中,平均散佈在工作關係、無互動關係、家庭關係與媒體關係上;此外,

在家庭關係與媒體關係的互動者上明顯多過其他四位主播,顯示張雅琴新聞互動對

象呈現多面向。

參、新聞互動環境

接著就主播新聞的互動環境8來說,由表 4-3-9 主播在新聞中互動環境次數分析

中可看出,工作場所為主播在新聞互動環境中最高者,有 482 則,佔有 52.3%,其

次為互動環境未述及,有 206 則,佔 22.3%,再其次為社交場所的 135 則,佔 14.6%。

之後依序為其他與住家,各佔 5.5%與 3.1%,最後為記者會(座談會),這顯示主播

的新聞主要還是以其新聞工作場所為主要新聞環境。

8
新聞互動環境中的宗教信仰環境,因無則數,故刪除。

66
表4-3-9 主播在新聞中的互動環境次數分析
頻率 百分比
新 工作場所 482 52.3
聞 社交場所 135 14.6
互 住家 29 3.1
動 記者會(座談會) 19 2.1
環 其他 51 5.5
境 未述 206 22.3
總和 922 100.0

一、新聞互動環境與報紙

從表 4-3-10 新聞互動環境與報紙的交叉分析中,中國時報以工作場所為主要

互動環境,有 123 則(52.8%)


,其次為互動環境無法分類的 45 則(19.3%)
,再其次

為社交場所的 36 則(15.5%)。

聯合報也是以工作場所為主要互動環境,有 229 則(53.1%),其次為互動環境

無法分類的 92 則(21.3%),再其次為社交場所的 62 則(14.4%)。自由時報也是以

工作場所為主要互動環境,有 129 則(50.0%),其次為互動環境無法分類的 70 則

(27.1%)
,再其次為社交場所的 37 則(14.3%)
。而自由時報在互動環境未述方面,

比例較其餘二報來的高。

表4-3-10 新聞互動環境與報別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工作場所 則數 123 229 129 481
百分比% 52.8% 53.1% 50.0% 52.2%
新 社交場所 則數 36 62 37 135
聞 百分比% 15.5% 14.4% 14.3% 14.6%
互 住家 則數 10 13 6 29
動 百分比% 4.3% 3.0% 2.3% 3.1%
環 記者會或 則數 6 10 3 19
境 座談會 百分比% 2.6% 2.3% 1.2% 2.1%
其他 則數 13 25 13 51
百分比% 5.6% 5.8% 5.0% 5.5%

67
未述 則數 45 92 70 207
百分比% 19.3% 21.3% 27.1% 22.5%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一、新聞互動環境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表 4-3-11 新聞互動環境與電視新聞主播之交叉分析中,沈春華以工作場所為

最主要的新聞互動環境,有 139 則(49.8%)


,其次為社交場所的 56 則(20.1%)
,再

其次為互動環境未述及的 55 則(19.7%)。

張雅琴也是以工作場所為最主要的新聞互動環境,有 74 則(48.4%)
,其次為互

動環境未述及的 37 則(24.2%),再其次為社交場所的 21 則(14.2%);方念華工作

場所為最主要的新聞互動環境,有 41 則(47.1%),其次為為互動環境未述及的 24

則(27.6%),再其次社交場所的 12 則(13.5%)。

李四端也是以工作場所為最主要的新聞互動環境,有 128 則(66.0%),其次為

互動環境未述及的 34 則(17.5%)
,再其次為社交場所的 18 則(9.3%)
;廖筱君主要

的新聞互動環境亦是以工作場所為最主要,有 98 則(47.3%)
,其次為互動環境未述

及的 56 則(27.1%),再其次社交場所的 27 則(13.0%)。

表4-3-11 新聞互動環境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工作場所 則數 139 74 42 128 98 481
百分比% 49.8% 48.4% 47.2% 66.0% 47.3% 52.2%
新 社交場所 則數 56 22 12 18 27 135
聞 百分比% 20.1% 14.4% 13.5% 9.3% 13.0% 14.6%
互 住家 則數 9 6 1 2 11 29
動 百分比% 3.2% 3.9% 1.1% 1.0% 5.3% 3.1%
環 記者會或 則數 3 4 1 4 7 19
境 座談會 百分比% 1.1% 2.6% 1.1% 2.1% 3.4% 2.1%
其他 則數 17 10 8 8 8 51
百分比% 6.1% 6.5% 9.0% 4.1% 3.9% 5.5%

68
未述 則數 55 37 25 34 56 207
百分比% 19.7% 24.2% 28.1% 17.5% 27.1% 22.5%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就交叉分析來看,五位主播幾乎有一半的新聞場景是以工作場所為主,但李四

端的相關新聞報導中,互動場景在工作場所比例卻高過其他四位主播,明顯可看出

新聞場景多集中在其工作場域內;而沈春華在社交場所的新聞互動環境的比例也高

過其他四位主播;而在新聞場景未做描述方面,相對地,李四端在此的比例較其他

四位主播來的低。

肆、新聞來源

在新聞來源方面,表 4-3-12 新聞來源次數分析可得知,記者採訪的新聞則數

最多,共有 909 則,占總數的 98.6%;其次為電視台之新聞來源,有 2 則,占 0.2%,

雜誌 2 則(0.2%),其他 9 則(1.0%)。

表4-3-12 新聞來源次數分析
則數 百分比
新 記者採訪 909 98.6
聞 電視台 2 0.2
來 雜誌 2 0.2
源 其他 9 1.0
總數 922 100.0

而從表 4-3-13 新聞來源與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中可看出,沈春華以記者

採訪為最主要的新聞來源,有 277 則(99.3%),雜誌與其他的新聞來源各有 1 則

(0.1%)。

張雅琴也是以記者採訪為最主要的新聞來源,有 149 則(97.4%),其次為電視

69
台與其他各 2 則(1.3%);方念華新聞來源最主要為記者採訪,有 87 則(97.8%),

其次為雜誌與其他各占的 1 則(0.1%)。

李四端也是以記者採訪為最主要的新聞來源,有 192 則(20.1%),其次為其他

2 則(1.0%)
;廖筱君主要的新聞來源亦是以記者採訪為最主要,有 204 則(98.6%),

其他則有 3 則(1.4%)。

表4-3-13 新聞來源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記者採訪 則數 277 149 87 192 204 909
新 百分比% 99.3% 97.4% 97.8% 99.0% 98.6% 98.6%
聞 電視台 則數 0 2 0 0 0 2
來 百分比% 0 1.3% 0 0 0 0.2%
源 雜誌 則數 1 0 1 0 0 2
百分比% 0.4% 0 1.1% 0 0 0.2%
其他 則數 1 2 1 2 3 9
百分比% 0.4% 1.3% 1.1% 1.0% 1.4% 1.0%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70
第四節 新聞方向
壹、新聞方向

從表 4-4-1 新聞屬性次數分析中顯示,在新聞立場方面,以中立立場為主,共

有 426 則,佔總數的 46.2%,其次是屬於正面的新聞立場,共有 313 則,佔 33.9%;

在新聞屬性方面,共有 812 則新聞屬於中立的新聞屬性,佔全部的 88.1%,正面與

負面的新聞屬性則各佔 9.5%與 2.4%;在新聞內容分面,也是以中立的新聞內容為

主,共有 435 則,佔全部的 47.2%,其次為正面的新聞內容,有 390 則,佔 42.3%,

負面新聞內容則有 97 則,佔全部新聞的 10.5%。這顯示報紙在報導電視新聞主播的

相關新聞呈現上,不論是新聞立場、新聞屬性或是新聞內容,均以中立為主。

表4-4-1 新聞屬性次數分析
則數 百分比%
標題 正面 313 33.9
立場 中立 426 46.2
負面 183 19.8

聞 總數 922 100.0
屬 新聞 正面 88 9.5
性 屬性 中立 812 88.1
負面 22 2.4
總數 922 100.0
新聞 正面 390 42.3
內容 中立 435 47.2
負面 97 10.5
總數 922 100.0

一、新聞方向與報紙交叉分析

從表 4-4-2 的新聞屬性與報紙的交叉分析中可得知,中國時報在標題立場方

面,以中立標題為主,有 103 則(44.2%)


;在新聞屬性方面也是以中立為主,有 206

則(88.4%)
;而在新聞內容方面也顯示是以中立的新聞內容為主,有 123 則(52.8%)

71
表4-4-2 新聞屬性與報別交叉分析
報別 總數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正面 則數 82 135 96 313
標 百分比% 35.2% 31.3% 37.2% 33.9%
題 中立 則數 103 217 106 426
立 百分比% 44.2% 50.4% 41.1% 46.2%
場 負面 則數 48 79 56 183
百分比% 20.6% 18.3% 21.7% 19.9%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新 正面 則數 23 46 19 88
聞 百分比% 9.8% 10.7% 3.5% 9.5%
屬 中立 則數 206 376 230 812
性 百分比% 88.4% 87.2% 89.1% 88.1%
負面 則數 4 9 9 22
百分比% 1.8% 2.1% 7.4% 2.4%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新 正面 則數 84 172 134 390
聞 百分比% 36.1% 39.9% 51.9% 42.3%
立 中立 則數 123 216 96 435
場 百分比% 52.8% 50.2% 37.2% 47.2%
負面 則數 26 43 28 97
百分比% 11.1% 9.9% 10.9% 10.5%
總數 則數 233 431 258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而在聯合報方面,其標題立場也是以中立為主,有 217 則(50.4%);在新聞屬

性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主,有 376 則(87.2%);新聞立場也是以中立的新聞立場

為主,有 216 則(50.2%)。

自由時報方面,其標題立場也是以中立為主,有 106 則(41.1%);在新聞屬性

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主,有 230 則(89.1%);而新聞立場則是以正面的新聞立場

為主,有 134 則(51.9%)。

整體來看,三大報不論在標題立場、新聞屬性與新聞立場上均嚴守中立的本質,

這可由三大報在這三面向中,都集中在「中立」選項可看出。而對於主播的新聞,

72
都是跟著新聞事件走,都是以呈現客觀、中立的事實為主(訪談對象 1)
。新聞的呈

現最主要是貼近新聞事件的真實面,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符合新聞專業的原則(訪

談對象 2)。

二、新聞屬性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從下方新聞屬性與電視新聞主播之交叉分析中可知,在沈春華的相關新聞中,

其標題立場是以中立為主,有 132 則(47.3%),在新聞屬性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

主,有 246 則(88.2%)


,而新聞立場則是以正面的新聞立場為主,有 144 則(41.6%)

表4-4-3 新聞屬性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標 正面 則數 109 49 24 71 60 313
題 百分比% 39.1% 32.0% 26.9% 36.6% 29.0% 34.0%
立 中立 則數 132 64 44 90 96 426
場 百分比% 47.3% 41.9% 49.4% 46.4% 46.4% 46.2%
負面 則數 38 40 21 33 51 183
百分比% 13.6% 26.1% 23.6% 17.0% 24.6% 19.8%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新 正面 則數 27 19 4 9 29 88
聞 百分比% 9.7% 12.4% 4.5% 4.6% 14.0% 9.5%
屬 中立 則數 246 132 84 182 168 812
性 百分比% 88.2% 86.3% 94.4% 93.8% 81.2% 88.1%
負面 則數 6 2 1 3 10 22
百分比% 2.1% 1.3% 1.1% 1.6% 4.8% 2.4%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正面 則數 144 52 34 88 72 390
新 百分比% 51.6% 33.9% 38.2% 45.4% 34.8% 42.3%
聞 中立 則數 116 80 42 96 101 435
內 百分比% 41.6% 52.3% 47.2% 49.5% 48.8% 47.2%
容 負面 則數 19 21 13 10 34 97
百分比% 6.8% 13.8% 14.6% 5.1% 16.4% 10.5%
總數 則數 279 153 89 194 207 922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在張雅琴方面,其相關新聞之標題立場也是以中立為主,有 64 則(41.9%)
,在

73
新聞屬性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主,有 132 則(86.3%),而其新聞內容也是以中立

的新聞立場為主,有 80 則(52.3%)
;方念華的相關新聞中,其標題立場也是以中立

為主,有 44 則(49.4%)
,在新聞屬性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主,有 84 則(94.4%);

而新聞內容也以中立的新聞立場居多,有 42 則(47.2%)。

接著在李四端方面,其相關新聞之標題立場以中立為主,有 90 則(46.9%)
,在

新聞屬性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主,有 182 則(93.8%),而其新聞內容也是以中立

的新聞立場為主,有 96 則(49.5%)
;在廖筱君的相關新聞中,其標題立場也是以中

立為主,有 96 則(46.4%)
,在新聞屬性方面亦是以中立屬性為主,有 168 則(81.2%)

而新聞內容也以中立的新聞立場居多,有 101 則(48.8%)。

綜上所述,五位主播的相關新聞,不管是標題立場、新聞屬性,或是新聞內容

上,都是以中立面向最多,正面面向居次。在記者採訪新聞的過程中,基本上當然

是要嚴守新聞的守則,但在新聞標題與內容呈現上,多多少少會因為與受訪者的互

動而有些許的影響(訪談對象 3)。

74
第五節 新聞主播形象分析
在本節當中,將新聞主播的形象可分為新聞專業形象與非新聞專業形象。而新

聞專業形象中,可分為播報技巧、採訪能力與經驗、新聞節目表現、新聞播報風格

與新聞道德;而在非新聞專業形象上,則可分為外在儀表、家庭生活、個人背景、

對觀眾的親和力、健康狀況、薪資報酬與社會形象。

壹、報紙與形象

一、報紙與新聞專業形象

從表 4-5-1 新聞專業形象與報紙的交叉分析中,在播報技巧方面,中國時報與

聯合報主要都是呈現熟練的正面形象,而在中立形象與不熟練的負面形象則數與比

例都差不多;而自由時報對主播的新聞則呈現熟練的正面形象,中立形象有 2 則

(1.9%),不熟練的負面形象則無。

在採訪能力與經驗方面,呈現積極的正面形象者,中國時報有 17 則(19.1%),

而聯合報有 24 則(27.0%),自由時報有 21 則(23.6%);而呈現中立形象者,中國

時報有 9 則(10.1%),而聯合報有 8 則(9.0%),自由時報有 7 則(7.9%)。而在不

積極的負面形象方面,三報各只有 1 則(1.1%)。

在新聞節目表現方面,三報均呈現「節目表現出色」的正面形象者,中國時報

有 25 則(14.4%)
,而聯合報有 36 則(20.7%)
,自由時報則有 34 則(19.5%)
;其次

是呈現中立形象者,中國時報有 15 則(8.6%)
,聯合報有 26 則(14.9%)
,自由時報

有 19 則(10.9%)。而在不出色的負面形象方面,中國時報有 6 則(3.4%),聯合報

有 5 則(2.9%),自由時報有 8 則(4.6%)。

在播報風格方面,中國時報呈現出具吸引力的正面形象,或是中立形象;而聯

75
合報亦呈現具吸引力的正面形象,呈現中立或負面形象則數都不多。反觀自由時報,

只有 1 則(4.8%)呈現正面形象,有 2 則(9.5%)呈現中立形象,但在不具吸引力

的負面形象呈現上則有 4 則(66.7%)。

在新聞道德方面,雖然三報主要都呈現電視新聞主播高道德的正面形象,但中

時與聯合在中立形象與低新聞道德的負面形象均有相關新聞的呈現,自由時報則無。

總的來說,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在新聞專業形象上,呈現出「熟練」

的播報技巧、「積極」的採訪經驗與能力、「出色」的新聞節目與表現與「高」新聞

道德,但在播報風格方面,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呈現「具吸引力」的正面形象較多,

但自由時報卻偏向「不具吸引力」的負面形象。

表 4-5-1 新聞專業形象與報紙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熟練 則數 18 44 7 69
播 百方比% 16.8% 41.1% 6.5% 64.5%
報 中立 則數 7 12 2 21
技 百方比% 6.5% 11.2% 1.9% 19.6%
巧 不熟練 則數 6 11 0 17
新 百方比% 5.6% 10.3% 0 15.9%
採訪 積極 則數 17 24 21 62
能力 百方比% 19.1% 27.0% 23.6% 69.7%
聞 與 中立 則數 9 8 7 24
經驗 百方比% 10.1% 9.0% 7.9% 27.0%
不積極 則數 1 1 1 3

百方比% 1.1% 1.1% 1.1% 3.4%
新 出色 則數 25 36 34 95
業 聞 百方比% 14.4% 20.7% 19.5% 54.6%
節 中立 則數 15 26 19 60
目 百方比% 8.6% 14.9% 10.9% 34.5%
形 表 不出色 則數 6 5 8 19
現 百方比% 3.4% 2.9% 4.6% 10.9%
播 具吸 則數 3 7 1 11
象 報 引力 百方比% 14.3% 33.3% 4.8% 52.4%
風 中立 則數 1 2 2 5
格 百方比% 4.8% 9.5% 9.5% 23.8%

76
不具 則數 0 1 4 5
吸引力 百方比% 0 4.8% 19.0% 23.8%
新 高 則數 4 10 4 18
聞 百方比% 14.3% 35.7% 14.3% 64.3%
道 中立 則數 1 4 0 5
德 百方比% 3.6% 14.3% 0 17.9%
低 則數 1 4 0 5
百方比% 3.6% 14.3% 0 17.9%

(二)、非新聞專業相關形象

從表 4-5-2 非新聞專業形象與報紙的交叉分析中,在外在儀表方面,中國時報

有 11 則(16.7%)呈現美麗英俊的正面形象,中立形象有 6(9.1%)則,負面形象

呈現則有 3 則(4.5%);而聯合報有 19 則(28.8%)呈現外在儀表正面形象,有 3

則(4.5%)呈現中立形象,而負面形象呈現則有 2 則(3.0%)
;自由時報有 10 則(15.2%)

呈現美麗英俊的正面形象,中立形象有 8 則(12.1%),負面的外在儀表形象則有 4

則(6.1%)。

在家庭生活方面,聯合報與自由時報主要都顯示出電視新聞主播和諧正面或中

立的形象,但聯合報在不和諧的負面形象上卻有 2 則(2.5%)
。而中國時報雖然主要

也是呈現和諧的正面形象,但中國時報在中立形象只有 4 則(5.1%)
,但在不和諧的

負面形象方面,中國時報有 6 則(7.6%)。

在個人背景成就方面,三報均較少描述電視新聞主播在這方面的負面形象。表

現背景成就出色的正面形象,中國時報有 24 則(10.7%)
,而聯合報有 50 則(22.3%)

自由時報則有 38 則(17.0%)
;而呈現中立形象者,中國時報有 18 則(8.0%)
,聯合

報有 52 則(23.2%),自由時報有 24 則(10.7%)。

在對觀眾的親和力方面,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都描述電視新聞主播對觀眾平易

近人的正面形象。而聯合報雖然亦呈現平易近人的正面形象(36.7%),但呈現中立

77
者有 3 則(10.0%),而高高在上的負面形象呈現上更有 6 則(20.0%)之多。

在主播的健康形象描述方面,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主要都是呈現電視新聞主播

的負面健康狀況。而聯合報在健康狀況則呈現 2 極化反應,良好的正面形象有 6 則

(18.2%),健康不佳的負面形象呈現上則有 5 則(15.2%),中立的健康形象則有 3

則(9.1%)。

在主播的薪資報酬形象上,中國時報有 2 則(9.5%)呈現薪資報酬佳的正面形

象,而薪資報酬的負面形象呈現有 3 則(14.3%);而聯合報在呈現高薪資報酬的正

面形象有 7 則(33.3%),呈現普通的中立形象有 4 則(19.0%),在負面的薪資報酬

形象呈現上則有 3 則(14.3%);自由時報在高薪資報酬與薪資報酬普通的中立形象

各有 1 則(4.8%)。

在主播社會形象方面,自由時報則全部呈現熱心公益的正面社會形象,中國時

報大部分顯示主播熱心公益的正面形象,只有 1 則呈現中立的社會形象(2.0%)
;而

聯合報在熱心公益正面形象有 20 則(40.8%),中立形象則有 1 則(2.0%),負面的

社會形象呈現上則有 2 則(4.1%)。

綜合上述的分析,三大報在非專業形象方面中的「外在儀表」、「家庭生活」與

「社會形象」上,均呈現一致的正面形象。但聯合報在「個人背景」上,對主播新

聞呈現的正面與中立形象比例均等,不似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均呈現主播的「高」

個人背景,而在「對觀眾的親和力」面向上,聯合報在「高高在上」的負面形象描

述多過其餘二報。在健康形象方面,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多以描述主播健康狀況「不

佳」的負面形象,呈現電視新聞主播工作的辛苦為主,但是聯合報在此形象面向上,

卻沒有偏向負面形象的情況,呈現主播健康狀況「佳」與主播健康狀況「不佳」的

比例差不多。而在薪資報酬方面,差異較大。中國時報在「低」薪資報酬的形象描

78
述多過「高」薪資報酬;聯合報則明顯呈現主播「高」薪資報酬的正面形象;而自

由時報在此形象上,則無特別描述。

79
表 4-5-2 非新聞專業形象與報紙的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外 美麗 則數 11 19 10 40
在 英俊 百方比% 16.7% 28.8% 15.2% 60.6%
儀 中立 則數 6 3 8 17
表 百方比% 9.1% 4.5% 12.1% 25.8%
平庸 則數 3 2 4 9
百方比% 4.5% 3.0% 6.1% 13.6%
和諧 則數 14 23 14 51
家 百方比% 17.7% 29.1% 17.7% 64.6%
庭 中立 則數 4 10 6 20
生 百方比% 5.1% 12.7% 7.6% 25.3%
活 不和諧 則數 6 0 2 8

百方比% 7.6% 0 2.5% 10.1%
高 則數 24 50 38 112
新 個 百方比% 10.7% 22.3% 17.0% 50.0%
人 中立 則數 18 52 24 94
背 百方比% 8.0% 23.2% 10.7% 42.0%
聞 景 低 則數 5 5 8 18
百方比% 2.2% 2.2% 3.6% 8.0%
對 平易 則數 2 11 8 21
專 觀眾 近人 百方比% 6.7% 36.7% 26.7% 70.0%
的 中立 則數 0 3 0 3
親 百方比% 0 10.0% 0 10.0%
業 和 高高 則數 0 6 0 6
力 在上 百方比% 0 20.0% 0 20.0%
佳 則數 3 6 2 11

健 百方比% 9.1% 18.2% 6.1% 33.3%
中立 則數 0 3 2 5
康 百方比% 0 9.1% 6.1% 15.2%

不佳 則數 6 5 6 17
百方比% 18.2% 15.2% 18.2% 51.5%
高 則數 2 7 1 10
薪 百方比% 9.5% 33.3% 4.8% 47.6%
資 中立 則數 0 4 1 5
報 百方比% 0 19.0% 4.8% 23.8%
酬 低 則數 3 3 0 6
百方比% 14.3% 14.3% 0 28.6%
熱心 則數 11 20 14 45
社 公益 百方比% 22.4% 40.8% 28.6% 91.8%
會 中立 則數 1 1 0 2
形 百方比% 2.0% 2.0% 0 4.1%
象 不關心 則數 0 2 0 2%
社會 百方比% 0 4.1% 0 4.1%

80
貳、電視新聞主播與形象

一、電視新聞主播與新聞專業形象

在新聞專業形象與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中,在播報技巧方面,五位主播在

熟練的正面形象、中立形象與不熟練的負面形象均有新聞則數出現,但主要都是呈

現熟練的正面形象,只有張雅琴在播報技巧方面主要是呈現中立的形象。

在採訪能力與經驗方面,張雅琴與廖筱君主要都呈現積極正面或中立形象,兩

位主播都沒有負面形象的新聞出現。而沈春華、方念華與李四端則各有 1 則是負面

形象的新聞出現(1.2%)
;而李四端在採訪能力與經驗方面,呈現積極正面形象者與

中立形象者則數差不多。

在新聞節目表現方面,沈春華、方念華、李四端與廖筱君主要都呈現具吸引力

的正面形象或中立形象,但張雅琴在呈現具吸引力的正面形象、中立形象與不具吸

引力的負面形象新聞則數呈現上差不多。

在播報風格方面的新聞則數較少,但其中較為注意的是張雅琴在此雖有 1 則為

正面具吸引力的形象,但有 4 則(5.7%)是呈現負面不具吸引力的新聞。而其他 4

位電視新聞主播則主要呈現正面具吸引力與中立形象。

在新聞道德方面,沈春華、李四端與廖筱君在此類目主要都呈現高道德的正面

形象,而方念華在此則出現低道德形象大過正面或中立形象,而張雅琴則再正面、

中立、負面形象分佈一致的情況。

整體來看,在新聞專業形象上,就播報技巧方面,沈春華、方念華、李四端與

廖筱君多呈現「熟練」的正面形象,惟獨張雅琴在此面向「普通」的中立形象與「不

熟練」的負面形象多過「熟練」的正面形象;在採訪能力方面,雖然李四端在此面

81
向的中立形象與正面形象比例相差不多,但五位主播還是多呈現「積極」的採訪能

力與經驗;在新聞節目表現方面,由於張雅琴過去在此方面表現較有爭議,也因此

在新聞節目表現中,
「出色」的正面形象與「普通」的中立形象上呈現一致的比例,

其餘主播則多呈現「出色」的新聞節目表現;在播報風格方面,張雅琴「不具吸引

力」的負面形象多過其他四位主播,其餘四位則明顯呈現「具吸引力」的正面形象;

最後,在新聞道德方面,沈春華、李四端與廖筱君多呈現「高」新聞道德的正面形

象,而由於張雅琴在此形象的三個面向(正面、中立、負面)上的新聞則數一致,

無法明顯顯示其在新聞道德的形象,比較特殊的是,方念華在新聞道德形象上,
「低」

新聞道德的負面形象較多。

表 4-5-3 新聞專業形象與電視新聞主播交叉分析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熟練 則數 23 2 17 13 14 69
播 百方比% 21.5% 1.9% 15.9% 12.1% 13.1% 64.5%
報 中立 則數 3 6 1 2 9 21
技 百方比% 2.8% 5.6% 0.9% 1.9% 8.4% 19.6%
巧 不熟練 則數 3 4 2 3 5 17
百方比% 2.8% 3.7% 1.9% 2.8% 4.7% 15.9%
採訪 積極 則數 17 10 9 10 16 62
能 百方比% 19.1% 11.2% 10.1% 11.2% 18.0% 69.7%
力 中立 則數 2 5 1 9 7 24
與 百方比% 2.2% 5.6% 1.1% 10.1% 7.9% 27.0%
經 不積極 則數 1 0 1 1 0 3
新 驗 百方比% 1.1% 0 1.1% 1.1% 0 3.4%

專 新 出色 則數 22 10 9 40 14 95
業 聞 百方比% 12.6% 5.7% 5.2% 23.0% 8.0% 54.6%
形 節 中立 則數 15 10 6 17 12 60
象 目 百方比% 8.6% 5.7% 3.4% 9.8% 6.9% 34.5%
表 不出色 則數 1 8 2 4 4 19
現 百方比% 0.6% 4.6% 1.1% 2.3% 2.3% 10.9%
播 具吸 則數 4 1 0 3 3 11
報 引力 百方比% 19.0% 4.8% 0 14.3% 14.3% 52.4%
風 中立 則數 2 0 1 1 1 5
格 百方比% 9.5% 0 4.8% 4.8% 4.8% 23.8%
不具 則數 0 4 0 0 1 5
吸引力 百方比% 0 19.0% 0 0 4.8% 23.8%
新 高 則數 6 2 1 4 5 18
聞 百方比% 21.4% 7.1% 3.6% 14.3% 17.9% 64.3%

82
道 中立 則數 1 2 1 1 0 5
德 百方比% 3.6% 7.1% 3.6% 3.6% 0 17.9%
低 則數 0 2 2 1 0 5
百方比% 0 7.1% 7.1% 3.6% 0 17.9%

83
二、非新聞專業相關形象

而在非新聞專業形象與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中,在外在儀表方面,三報主

要都呈現了五位主播美麗英俊的正面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方念華在外在儀表方面

的形象新聞則數較少,而李四端在外貌儀表的形象上,負面的形象多過中立的形象。

在家庭生活方面,五位主播以張雅琴的新聞則數最多,而新聞也多呈現張雅琴

主播家庭生活和樂的正面形象者。而李四端與方念華的家庭形象則呈現較為中立,

沈春華與廖筱君主要都還是呈現正面家庭生活和樂的形象,但沈春華在中立形象與

負面形象則數相同,而廖筱君在負面的家庭形象則多過中立形象。

在主播的個人背景與成就方面,五位主播在表現傑出的正面形象者與呈現中立

形象的新聞則數上,差異不大;倒是在負面形象的新聞著墨較少,顯示報紙在描述

主播個人背景與成就形象,都還是以主播的正面或中立形象為主。

對觀眾的親和力方面,五位主播都呈現平易進人的正面形象,而普通的中立形

象與高高在上的負面形象,沈春華與廖筱君在此都有新聞則數出現。

在主播的健康狀況方面,沈春華、張雅琴、李四端與方念華在這方面的新聞則

數,正面形象與中立形象都比負面形象來的少。反而是廖筱君在表現健康強況良好

的正面形象,多過中立形象與健康情況不佳的負面形象。

在主播的薪資報酬方面,五位主播在高薪資報酬的正面形象與呈現中立形象者

有較多的新聞則數,但在薪資報酬不佳的負面形象方面,張雅琴有 2 則(9.5%)
,李

四端有 1 則(4.8%),廖筱君有 3 則(14.3%)。

五位電視新聞主播在社會形象方面,大致呈現熱心公益的正面形象者;而呈現

84
中立形象者,方念華與廖筱君各有 1 則(2.2%)
。而呈現不關心社會的負面形象上,

張雅琴與廖筱君各有 1 則(2.2%)。

整個來看,在非新聞專業形象上,五位主播呈現的形象如下:

(一)沈春華在非新聞專業形象均以正面形象居多,分述如下:
「美麗英俊」的

外在儀表上、「和諧」的家庭生活、個人背景「高」、對觀眾有著「平易

近人」的親和力、薪資報酬「高」、「熱心公益」的社會形象。唯獨健康

狀況呈現「不佳」的負面形象。

(二)張雅琴在非新聞專業面向上也是以正面形象居多,如「美麗英俊」的外

在儀表上、「和諧」的家庭生活、個人背景「高」、對觀眾有著「平易近

人」的親和力、健康狀況「不佳」、「熱心公益」的社會形象,但在薪資

報酬形象上,由於正面形象(高)與負面形象(低)的比例一樣,無法

明顯看出她在這個形象上的差異。

(三)方念華在非新聞專業形象的每一方面新聞則數都不多,多數新聞集中在

個人背景面向上,但在此的正面形象「高」與中立形象「普通」的比例

相差不到 1 個百分比。此外,在薪資報酬面向上,也無法顯示出形象。

其餘面向分述如下:「美麗英俊」的外在儀表上、「普通」的家庭生活、

對觀眾「平易近人」的親和力、健康狀況「不佳」、「熱心公益」的社會

形象。

(四)李四端在非新聞專業形象方面,呈現正面形象的有:
「美麗英俊」的外在

儀表上、
「和諧」的家庭生活、對觀眾有「平易近人」的親和力、與「熱

心公益」的社會形象。而在個人背景方面正面形象比例與薪資報酬的形

象上,由於這兩者的新聞比例差異不大,甚至相同,因此無法特別顯示

李四端在這兩個形象面向的描述。在健康狀況方面,則呈現「不佳」的

形象。

(五)廖筱君在非新聞專業形象方面,也多呈現正面形象,如:
「美麗英俊」的

外在儀表上、
「和諧」的家庭生活、健康狀況「佳」
、「熱心公益」的社會

85
形象。但在對觀眾的親和力與薪資報酬方面,雖都呈現「平易近人」
、「高」

的正面形象,但在負面形象的新聞則數也不少。只有在個人背景形象描

述上,呈現「普通」的中立形象。

雖然三大報均指出,對電視新聞主播是站在較為中性的立場來看待,但由於現

在電視台的主播數目太多,且為了市場的競爭,都會對台內的主播做包裝、宣傳,

除了幾個偶發的新聞事件外,如近期方念華所發生的緋聞風波與辭職新聞,電視台

發的新聞稿都以呈現主播正面形象為主。雖然如此,但平面媒體還是會以客觀中立

的立場呈現(訪談對象綜合整理)。

86
表 4-5-4 非新聞專業形象與電視新聞主播
電視新聞主播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外 美麗 則數 12 7 2 8 11 40
在 英俊 百方比% 18.2% 10.6% 3.0% 12.1% 16.7% 60.6%
儀 中立 則數 4 4 1 2 6 17
表 百方比% 6.1% 6.1% 1.5% 3.0% 9.1% 25.8%
平庸 則數 2 2 0 4 1 9
百方比% 3.0% 3.0% 0 6.1% 1.5% 13.6%
和諧 則數 11 23 0 4 13 51
家 百方比% 13.9% 29.1% 0 5.1% 16.5% 64.6%
庭 中立 則數 2 5 3 3 7 20
生 百方比% 2.5% 6.3% 3.8% 3.8% 8.9% 25.3%
活 不和諧 則數 2 0 0 0 6 8

百方比% 2.5% 0 0 0 7.6% 10.1%

高 則數 58 17 10 21 6 112

個 百方比% 25.9% 7.6% 4.5% 9.4% 2.7% 50.0%

人 中立 則數 41 12 9 22 10 94

背 百方比% 18.3% 5.4% 4.0% 9.8% 4.5% 42.0%

景 低 則數 1 2 5 6 4 18

百方比% 0.4% 0.9% 2.2% 2.7% 1.8% 8.0%
對 平易 則數 10 1 1 1 8 21
觀眾 近人 百方比% 33.3% 3.3% 3.3% 3.3% 26.7% 70.0%
的 中立 則數 1 0 0 0 2 3
親和 百方比% 3.3% 0 0 0 6.7% 10.0%
力 高高 則數 1 0 0 0 5 6
在上 百方比% 3.3% 0 0 0 16.7% 20.0%
佳 則數 2 1 0 1 7 11
健 百方比% 6.1% 3.0% 0 3.0% 21.2% 33.3%
康 中立 則數 3 1 0 0 1 5
百方比% 9.1% 3.0% 0 0 3.0% 15.2%
不佳 則數 6 2 2 4 3 17
百方比% 18.2% 6.1% 6.1% 12.1% 9.1% 51.5%
薪 高 則數 2 2 1 1 4 10
資 百方比% 9.5% 9.5% 4.8% 4.8% 19.0% 47.6%
報 中立 則數 1 1 1 1 1 5
酬 百方比% 4.8% 4.8% 4.8% 4.8% 4.8% 23.8%
低 則數 0 2 0 1 3 6
百方比% 0 9.5% 0 4.8% 14.3% 28.6%
熱心 則數 20 4 1 5 15 45
社 公益 百方比% 40.8% 8.2% 2.0% 10.2% 30.6% 91.8%
會 中立 則數 0 0 0 1 1 2
形 百方比% 0 0 0 2.0% 2.0% 4.1%
象 不關心 則數 0 1 0 0 1 2
社會 百方比% 0 2.0% 0 0 2.0% 4.1%

87
第六節 新聞照片分析
壹、照片基本資料分析

從1999年至2003年的報紙中,在表4-6-1的新聞照片基本資料次數分析中可知,

總計有527則新聞附有新聞照片,其中中國時報有72則(13.7%),聯合報有301則

(57.1%),而自由時報則有154則(29.2%)。

主播的新聞是否會搭附照片,會視該新聞事件的大小,除非是特殊新聞事件,

不然報社派攝影記者比例不高,且採行電視台發的主播照片比例也不會太多(訪談

對象1)。

而在527則新聞照片中,新聞報導為沈春華者有151則,占28.7%;張雅琴者有89

則,占16.9%;方念華有41則,占7.8%;李四端則有141則,占26.8%;而廖筱君則有

104則,占19.7%。

表4-6-1 新聞照片基本資料次數分析
則數 百分比
中國時報 72 13.7
報 聯合報 301 57.1
別 自由時報 154 29.2
沈春華 151 28.7
報 張雅琴 89 16.9
導 方念華 41 7.8
基 人 李四端 141 26.8
本 物 廖筱君 104 19.7

沈春華 112 21.3

照 張雅琴 56 10.6

片 方念華 30 5.7

主 李四端 85 16.1
角 廖筱君 64 12.1
其他主播 80 15.2
明星藝人 43 8.2
一般觀眾 26 4.9
其他 29 5.5
總計 527 100.0

88
在照片主角方面,以五位主播為照片主角者佔66.1%,其中沈春華有112則照片,

占21.3%;張雅琴有56則照片,占10.6%;方念華有30幅照片,占5.7%;李四端有85

則照片,占16.1%;廖筱君有64則照片,占12.1%。而以其他主播為照片主角者有80

幅,占15.2%;以明星藝人為照片主角者則有43則,占8.2%;以一般觀眾為照片主角

者,則有26則,4.9%;最後,其他則有29則,占5.5%。

貳、照片互動對象與互動環境

一、照片互動對象與互動環境資料分析

從照片互動對象與互動環境的頻率分析來看,照片中無互動對象者最多,有200

則(38.0%),主要多是主播的沙龍宣傳照,其次是以工作關係為最多,共有132則,

占25.0%,再其次為家庭關係,有72則,占13.7%;其餘則為媒體關係,有54則,占

10.2%,一般觀眾的30則(5.7%),其他的22則(4.2%),社會團體的8則(1.5%),

友人鄰居的5則(0.9%),緋聞關係的3則(0.6%),與學習關係的1則(0.2%)。

表4-6-2 照片互動對象次數分析
則數 百分比%
家庭關係 72 13.7
緋聞關係 3 0.6
照 鄰居朋友 5 0.9
新 片 學習關係 1 0.2
互 工作關係 132 25.0
動 媒體關係 54 10.2
聞 對 社會團體 8 1.5
象 一般觀眾 30 5.7
其他 22 4.2
照 無 200 38.0
照 工作場所 157 29.8
片 社交場所 107 20.3

互 宗教信仰場所 2 0.4
動 住家 4 0.8
環 記者會 38 7.2
境 其他 36 6.8
無法分類 183 34.7
總數 527 100.0

89
而在照片互動環境方面,以無法分類之照片互動環境為最多,共有183則,占

34.7%;其次是以工作場所為照片互動環境,共有157則,占29.8%;再其次為照片互

動環境為社交場所者,有107則,占20.3%。其餘為記者會的38則(7.2%),其他的

36則(6.8%),住家有4則(0.8%),與宗教信仰場所的2則(0.4%)。

參、照片互動對象、互動環境與報導人物

一、照片互動對象與報導人物

從表 4-6-3 照片互動對象與報導人物之交叉分析中可看出,電視新聞主播的照

片均是以自己,無互動對象者最多,其中沈春華有 51 則(33.8%),張雅琴有 33 則

(37.1%)
,方念華有 25 則(61.0%)
,李四端與廖筱君均有 45 則(31.9%、43.3%)。

其次為工作關係者,其中沈春華有 44 則(29.1%),張雅琴有 21 則(23.6%),方念

華有 7 則(17.1%),李四端有 38 則(27.0%),而廖筱君則有 22 則(21.2%)。再其

次為家庭關係,沈春華有 16 則(10.6%),張雅琴有 13 則(14.6%),方念華有 6 則

(14.6%)
,李四端有 16 則(11.3%)而廖筱君則有 21 則(20.2%)
;其餘為媒體關係

與一般觀眾。

上述的分析顯示電視新聞主播在報紙上所刊登的照片,是以無互動對象之照片

為最主要,其次是以工作關係為互動對象之照片,再其次是家庭關係為主。也就是

說報紙照片是以主播個人照最多;合照的照片最多是主播和工作夥伴的照片,其次

是主播與其家庭成員的照片,再其次則是主播與明星藝人、主播與一般觀眾的照片。

較為特別的是,在主播獨照(無互動對象)方面,雖然方念華的則數不多,但

比例上卻多過其他四位主播;而在主播與他人合照(有互動對象)的新聞照片上來

看,其他四位主播多集中在工作關係與媒體關係的互動對象上,但方念華在此的比

例卻明顯低於其他四位主播。另外,張雅琴在新聞照片互動對象上,照片分佈較為

平均,每一互動對象都有照片,不像其他主播在照片互動對象上較為集中在工作或

90
媒體面向上。

若主播新聞的新聞性(點)比較大,報社通常會派出攝影記者出外拍攝,否則

會以使用電視台提供的新聞照片,或是乾稿的方式呈現在報紙的版面上(訪談對象

3)。

表4-6-3 照片互動對象與報導人物之交叉分析
報導人物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家庭關係 則數 16 13 6 16 21 72
百分比% 10.6% 14.6% 14.6% 11.3% 20.2% 13.7%
緋聞關係 則數 0 2 0 1 0 3
照 百分比% 0 2.2% 0 0.7% 0 0.6%
鄰居朋友 則數 2 3 0 0 0 5
片 百分比% 1.3% 3.4% 0 0 0 1.0%
學習關係 則數 0 1 0 0 0 1
互 百分比% 0 1.1% 0 0 0 0.2%
工作關係 則數 44 21 7 38 22 132
百分比% 29.1% 23.6% 17.1% 27.0% 21.2% 25.1%
動 媒體關係 則數 16 7 1 22 8 54
百分比% 10.6% 7.9% 2.4% 15.6% 7.7% 10.3%
社會團體 則數 0 4 0 2 2 8

百分比% 0 4.5% 0 1.4% 1.9% 1.5%
一般觀眾 則數 13 3 1 9 4 30
百分比% 8.6% 3.4% 2.4% 6.4% 3.8% 5.7%

其他 則數 9 2 1 8 2 22
百分比% 6.0% 2.2% 2.4% 5.7% 1.9% 4.2%
無 則數 51 33 25 45 45 199
百分比% 33.8% 37.1% 61.0% 31.9% 43.3% 37.8%
總數 則數 151 89 41 141 104 526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二、照片互動環境與報導人物

從表 4-6-4 照片互動環境與報導人物之交叉分析中可看出,電視新聞主播的照

片均是以無法分類者為最多,其中沈春華有 50 則(33.1%)
,張雅琴有 28 則(31.5%)

方念華有 21 則(51.2%)
,李四端有 47 則(33.3%)
,而廖筱君則有 36 則(34.6%)。

91
其次為工作場所者,其中沈春華有 42 則(27.8%),張雅琴有 32 則(36.0%),

方念華有 10 則(24.4%)
,李四端有 50 則(35.5%)
,而廖筱君則有 23 則(22.1%)。

再其次為社交場所,沈春華有 40 則(26.5%),張雅琴有 17 則(19.1%),方念華有

4 則(9.8%),李四端有 21 則(14.9%)而廖筱君則有 25 則(24.0%);其餘為記者

會與其他。

大致上來說,電視新聞主播在報紙上所刊登的照片,以無發分類之互動環境之

照片為最主要,其次是以工作場所為互動環境之照片,再其次是社交場所。分開來

看則發現,沈春華、方念華、廖筱君的新聞照片場域為無法分類的照片,多過他們

在工作場所與社交場所的照片,顯見這三位主播是偏向呈現「個人」形象於平面媒

體上;而張雅琴與李四端在工作場所的照片則多過背景無法分類的照片,可見這二

位主播比較偏向呈現具「工作感」的照片在平面媒體上。

主播在報紙上所呈現的照片,以無法分類之互動環境為最主要,主要原因在於,

現在的電視新聞主播,都會拍攝宣傳沙龍照供發稿之用,在此情況下,其照片的新

聞背景就會被歸類在無法分類下。接下來則是以主播在工作場域的照片,再其次則

是主播在社交場合的照片,而主播在記者會與其他的照片也不少。

表4-6-4照片互動環境與報導人物交叉分析
報導人物 總計
沈春華 張雅琴 方念華 李四端 廖筱君
工作場所 則數 42 32 10 50 23 157
照 百分比% 27.8% 36.0% 24.4% 35.5% 22.1% 29.8%
社交場所 則數 40 17 4 21 25 107
片 百分比% 26.5% 19.1% 9.8% 14.9% 24.0% 20.3%
宗教信仰場所 則數 1 1 0 0 0 2
互 百分比% 0.7% 1.1% 0 0 0 0.4%
住家 則數 2 0 0 0 2 4
動 百分比% 1.3% 0 0 0 1.9% 0.8%
記者會 則數 8 5 2 12 11 38
環 百分比% 5.3% 5.6% 4.9% 8.5% 10.6% 7.2%
其他 則數 8 6 4 11 7 36

92
境 百分比% 5.3% 6.7% 9.8% 7.8% 6.7% 6.8%
無法分類 則數 50 28 21 47 36 182
百分比% 33.1% 31.5% 51.2% 33.3% 34.6% 34.6%
總數 則數 151 89 41 141 104 526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肆、照片方向類目

一、照片立場與圖說立場

從照片方向類目分析頻率來看,照片立場以中立為最主要,共有302張照片,占

57.3%,而呈現正面立場者則有224張,占42.5%;而呈現負面立場者只有1張,占0.2%。

而在圖說立場方面,中立立場者有314則,占59.6%;正面立場者有179則,占34.0%;

而負面立場者則有34則,占6.5%。

表4-6-5 照片方向類目次數分析
則數 百分比
照 照片立場 正面 224 42.5
片 中立 302 57.3
方 負面 1 0.2
向 圖說立場 正面 179 34.0
類 中立 314 59.6
目 負面 34 6.5
總計 527 100.0

二、圖說立場、照片立場與報別

從表 4-6-6 圖說立場與報別之交叉分析中可看出,中國時報在報紙照片的圖說

立場中有 35 筆是呈現正面立場(48.6%),有 32 筆是呈現中立立場(44.4%),有 5

筆是呈現負面立場(6.9%)
;而聯合報在照片報紙照片的圖說立場中有 110 筆是呈現

正面立場(36.5%),有 174 筆是呈現中立立場(57.8%),有 17 筆是呈現負面立場

(5.6%);而自由時報在報紙照片的圖說立場中有 34 筆是呈現正面立場(22.1%),

有 108 筆是呈現中立立場(70.1%),有 12 筆是呈現負面立場(7.8%)。

93
這說明三大報紙在主播新聞照片的圖說中,均以中立或正面立場為最主要,負

面圖說立場比率極低,顯示三大報在主播新聞照片的圖說中均伴以正面或中立,很

少以負面圖說來伴佐新聞照片。

報紙在新聞照片的圖說上,並不會以聳動或標新立異的圖說來吸引讀者注意,

而失去新聞客觀、中立的原則。(訪談對象 2)。

表4-6-6 圖說立場與報別之交叉分析
報別 總計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正面 則數 35 110 34 179
圖 百分比% 48.6% 36.5% 22.1% 34.0%
說 中立 則數 32 174 108 314
立 百分比% 44.4% 57.8% 70.1% 59.6%
場 負面 則數 5 17 12 34
百分比% 6.9% 5.6% 7.8% 6.5%
則數 72 301 154 527
總數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100.0%

而從表 4-6-7 照片立場與報別之交叉分析中可看出,中國時報在報紙照片的圖

說立場中有 42 筆是呈現正面形象(58.3%),有 30 筆是呈現中立立場(41.7%);而

自由時報在報紙照片的圖說立場中有 63 筆是呈現正面形象(40.9%),有 91 筆是呈

現中立形象(59.1%),兩報均無負面形象立場之照片;而聯合報在照片報紙照片的

圖說立場中有 119 筆是呈現正面立場(39.5%)


,有 181 筆是呈現中立立場(60.1%),

有 1 筆是呈現負面立場(0.3%)。

表4-6-7 照片立場與報別之交叉分析
報別 總數
中國時報 聯合報 自由時報
正面 則數 42 119 63 224
照 百分比% 58.3% 39.5% 40.9% 42.5%
片 中立 則數 30 181 91 302
立 百分比% 41.7% 60.1% 59.1% 57.3%

94
場 負面 則數 0 1 0 1
百分比% 0 0.3% 0 0.2%
總數 則數 則數 301 154 527
百分比% 百分比% 100.0% 100.0% 100.0%

這顯示三大報紙在主播新聞照片的立場中,均以呈現主播中立或正面形象為最

主要,負面形象照片比率均非常低,顯示三大報在主播新聞中的照片中均以呈現主

播正面或中立形象。

雖然電視新聞主播的負面性新聞不多,但在蘋果日報加入台灣報業版圖後,帶

來圖像新聞風潮,以誇大的新聞圖片吸引讀者的注意,也藉此以圖片代替文字。但

根據三報受訪者均表示並不會因為負面新聞而附隨負面的新聞照片。一來因為每家

報社屬性不同,對於新聞的處理方式也不一樣,二來是因為對報社來說,電視新聞

主播並不算是所謂的「明星藝人」
,兩者之間的新聞處理方式不同,因此,並不會有

負面新聞照片9的產生(訪談綜合整理)。

就圖說立場與照片立場整體來看,顯示出三大報在新聞照片與圖說的處理上,

均以呈現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為主要的表現方式,其次才是強化主播的正面形象,而

且三大報也不因主播的負面新聞而呈現新聞主角的負面照片形象。

9
在此的負面新聞照片是指報社自己拍攝的新聞照片。

95
第五章 結論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針對 1999 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間「中國時

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三報,對於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相關新聞報導內容進行

內容分析,並探討報紙所形塑的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及其立場。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壹、研究假設檢驗
一、新聞陳述類目。
假設(1-1)不同報別的報導類型中以純新聞所佔比例最高,成立。
在新聞陳報導類型方面,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純新聞的比例皆超過
90%,此外,對電視新聞主播所做的專訪也不少,三報中以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居多。

假設(1-2)不同報別的報導,其新聞主角以電視新聞主播為主,成立。
而在新聞主角方面,不論是報別與新聞主角的交叉分析,或是以電視新聞主播
與新聞主角的交叉分析中均顯示以電視新聞主播為新聞主角。另外,電視新聞主播
的新聞也常跟電視台或明星藝人一起搭配出現。

二、報導主題
假設(2-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主題,非新聞面向報導主題會多
於新聞面向報導主題,成立。
在報導主題方面,不論是報別或是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來看,新聞專業報
導主題的則數都低於非新聞專業報導主題。顯示三大報對於電視新聞聞主播的報導
主題上,也偏向顯示電視新聞主播的非新聞專業面向。

假設(2-2)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在新聞專業面向所呈現的報導
主題以新聞節目為主,成立。
就報別、電視新聞主播與新聞專業報導主題的交叉分析來看,三大報在新聞專

96
業報導主題四面向的則數與比例分佈均勻,且都以新聞節目製作為主要新聞主題;
在電視新聞主播與新聞專業報導主題方面也與報別所呈現的結果一致,都是以新聞
節目製作為新聞專業報導主要之主題。

假設(2-3)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在非新聞專業面向所呈現的報
導主題以電視新聞主播的電視台活動為主,成立。
在非新聞專業面像的報導主題方面,就報別、電視新聞主播與非新聞專業面像
的報導主題交叉分析表顯示,電視台活動的報導主題,均佔三大報的三分之一強;
而在電視新聞主播與非新聞專業面向的交叉分析來看,也均呈現以電視台活動為主
要的報導主題。

三、新聞場景與互動對象
假設(3-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所呈現主播的互動對象以工作
夥伴為主,不成立。
就報紙與新聞互動對象的交叉分析來看,以無互動對象所佔的比例最高,均超
過30%,這顯示報紙的新聞報導所關注的是電視新聞主播本身,其次才是工作關係
的互動對象,再其次為家庭關係;而就電視新聞主播與新聞互動對象的交叉分析來
看,沈春華、方念華、廖筱君均以無互動對象為主要,其次為工作關係,而張雅琴
與李四端則是以工作關係為最主要的互動對象,其次為無互動對象。

假設(3-2)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所呈現主播的互動環境以工作
場域為主,成立。
就報紙與新聞互動環境的交叉分析來看,以工作場所為新聞互動場景所佔比例
最高,均超過50%,其次為新聞未述及互動場景,再其次為社交場景;而就電視新
聞主播與新聞互動場景的交叉分析來看,沈春華、張雅琴、方念華、李四端與廖筱
君,其新聞都是以工作場所為主要新聞互動場景,其次為新聞場景未述及,再其次
則為社交場景。

四、新聞屬性
假設(4-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所呈現的新聞屬性應一致中立,

97
成立。
在新聞屬性與報別、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中可顯示,在標題立場、新聞屬
性與新聞內容方面,三大報均以中立為最主要,其次為正面;而在電視新聞主播方
面,標題立場、新聞屬性與新聞內容方面,均以中立為最主要,其次為正面。

五、電視新聞主播形象
假設(5-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所呈現的主播形象,非新聞專
業面向的形象應多於新聞專業面向形象,成立。
在主播形象方面,不論是報別或是電視新聞主播的交叉分析來看,新聞專業面
向的形象都低於非新聞專業面向的形象。顯示報紙即使是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
導,也偏向呈現電視新聞主播的非新聞專業面向。

假設(5-2)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描述,在新聞專業面向五個形象上,
均呈現對主播有利的正面形象,成立。
就報別、電視新聞主播與新聞專業形象的交叉分析來看,三大報在新聞專業形
象上,無論是播採訪能力與經驗、新聞節表現、播報風格或新聞道德上,都顯示出
主播正面或中立的形象,對負面形象的描述較少。

假設(5-3)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描述,在非新聞專業面的七個形象上,
均呈現對主播有利的正面形象,不成立。
就非新聞專業形象描述來說,對電視新聞主播的形象描述多以正面、中立面向
的描述為主。但在這七個形象中,不論是在報別方面,或是電視新聞主播方面,在
「外在儀表」顯現出美麗英俊的正面形象;「家庭生活」亦出現和諧的正面形象;
「個人背景與成就」亦出現正面形象;當然,在面對觀眾時,也是出現正面式平易
近人的「親和力形象」;最後,主播當然是呈現熱心公益的「社會形象」,但對於
主播「健康形象」的描述上卻出現負面的形象。

六、新聞照片
假設(6-1)報紙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附有新聞照片比例高,且新聞
照片主角應以電視新聞主播個人為主,成立。

98
從新聞照片的則數來看,報紙在報導五位主播的新聞則數中,附有照片的比例

頗高,且新聞照片中的新聞主角主要都還是以電視新聞主播個人為主。

假設(6-2)報紙報導中的新聞照片,其互動對象與互動環境皆以工作場域為
首要,不成立。
三大報所刊載的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照片,頗高比例主要是顯示主播的個人照
片,以強化主播在閱聽眾心目中的形象,而這當中多數是主播的宣傳照,除了無互
動對象外,亦無法看出主播的互動環境。而可以強調新聞主播專業的工作場域的照
片,則位於新聞照片的第二位。

假設(6-3)報紙報導中的新聞照片,其方向類目皆以呈現主播之正面形象,

不成立。

在照片方向類目與報別的交叉分析來看,中國時報以正面圖說為最主要,其次

為中立的圖說立場,而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則均以中立的圖說立場為主,其次為正面

的圖說立場;在照片立場方面,中國時報最主要以呈現照片正面立場,其次為中立

的照片立場,而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則均以中立的照片立場為主,其次才是正面的照

片立場,並不完全都呈現電視新聞主播的正面形象。

99
貳、研究發現

一、電視新聞主播的報導主題都與電視台有關。

新聞報導主題類目的設計,主要想了解報紙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有哪些議

題。就新聞的報導主題來說,三大報對於非新聞專業面向的報導主題多過新聞專業

面向報導主題,因為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專業面向的新聞較不具備娛樂性,因此會

多偏向非新聞專業面向的報導題材。

而在新聞專業報導主題方面,多集中在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節目上,反而電視

新聞主播的新聞播報、新聞採訪較少為採訪主題;而在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方

面,多數主題是主播所工作的電視台活動,其次為主播的家庭狀況或是主播個人的

經歷、背景、專長。

這樣的研究結果表示報紙在報導電視新聞主播的議題上,乃是建構閱聽眾電視

新聞主播的新聞節目而非關注在電視新聞主播在主播台上的播報技巧或是新聞採訪

上。但這也顯示電視台在行銷其新聞主播時,多數還是以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和電視

台活動有關,或是宣揚主播的家庭,或是主播所有的特殊才能或背景,並呈現主播

的美好、和樂的一面。

二、新聞節目的表現與個人背景、成就是電視新聞主播在報紙所呈現出最主要的形

象。

在電視新聞主播所需具備的條件中,最重要是要讓觀眾產生信賴感。而信賴感

的產生,除了在新聞專業上的表現,如豐富的新聞常識、新聞播報臨場反應等,而

在非新聞專業面向上,則傾向於如主播的外貌、音質等。

研究結果顯示三大報對於五位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專業面向與非新聞專業面向

的新聞比例相距不大,對於主播新聞多呈現其專業形象,顯示出五位主播在主播台

100
上的努力,偶有主播在主播台上、台下輕鬆面的描述。此外,三大報對於主播的形

象描述都以「中立」角度看待,並無全以正面形象描述,這是因為三大報對於「主

播新聞」並不是從「明星藝人」的角度出發,因為「主播」是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

而且對讀者來說,主播的娛樂性也不如明星藝人般豐富。

除了新聞專業面向上的信賴感,電視新聞主播在私領域方面,亦要呈現出可信

賴的感覺,這可從非新聞專業面的形象中可以窺見。如主播的外在儀表多顯現出其

美麗英俊的正面形象,主播的家庭生活亦顯出和諧的形象,主播的個人背景與成就

頗高,當然,在面對觀眾時,也是出現十足親和力的正面形象,最後,主播當然是

呈現「熱心公益」的社會形象。唯一呈現負面形象的是「健康」
,主播身體健康出現

負面的形象,可以顯見主播工作的辛勞。

三、電視新聞主播的個人照片,多使用在新聞報導上。

在市場導向新聞學的崛起下,報紙為了區隔市場的定位,許多報紙採用新聞照

片來增進閱聽眾對於該新聞的印象。研究結果來看,三大報的電視新聞主播新聞,

多數附有相關照片。而從照片的場域來看,多數是以主播所拍攝的宣傳沙龍照為主。

即使是主播所在的工作場域照片,也多為新聞節目或電視台宣傳為主。電視新聞主

播可說是電視台的代言人,對外代表電視台的形象,對電視新聞主播的照片都會以

正面形象為之,也就是說,主播在照片中會以肢體語言來增加自己的形象。因此,

即使電視新聞主播發生負面新聞,但三大報所刊載的照片與圖說,多偏向以正面或

中立的表現方式,負面比例極低。由此可見,三大報在照片使用上呈現出形象為電

視新聞主播美好的一面。

四、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集中在電視新聞的工作場域中。

報紙的新聞來源都是以記者採訪為最主要。就記者的採訪,電視新聞主播的新

聞還是建構在「新聞」工作場域中。在報紙的報導新聞中,主要場景還是以工作場

101
域為主;而在新聞的互動對象上,最主要還是集中在電視新聞主播身上,亦即沒有

互動對象,其次的互動對象才是新聞工作夥伴。

五、聯合報對電視新聞主播的報導則數與照片數量都多過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

就新聞的基本資料來看,從 1999 年至 2003 年三大報對五位主播的報導,聯合

報的報導量最多,則數幾乎是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的一倍,這是因為聯合報對於主

播新聞的原則與其他二報不同。而就五位電視新聞主播的報導量,除了沈春華與方

念華的比例差異較大外,其餘主播的新聞分佈比例都很平均。由於每位主播對於「主

播」的角色與新聞認定不同,因此也影響到主播刊載在報紙上的新聞報導數量。三

大報在報導電視新聞主播新聞,附有新聞照片比例超過一半,且聯合報的照片亦多

於其他兩報,這顯示報紙在報導電視新聞主播新聞時,附加照片以強化主播在讀者

的形象。

六、主播是電視新聞報導的主角。

在新聞陳述類目中,可以預料到的,電視新聞主播的報導類型多數為純新聞。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在主播「明星化」的趨勢下,報社記者對電視新聞主播做

了不少的私生活面向的專訪。在報導的主角方面,當然是以電視新聞主播為新聞要

角,但也有不少的新聞要角比例是電視台或是明星藝人,這顯示在電視新聞主播的

相關新聞,除了新聞主播自己本身的新聞外,也有不少新聞是與電視台或明星藝人

做連結,彼此互相拉抬與陪襯。

七、記者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以客觀中立角度,報導新聞。

從交叉分析來看,三大報無論在標題立場、新聞屬性,或是新聞立場上,都儘

量貼近新聞事實,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來寫。就新聞屬性來看,多數的新聞其屬

性屬於中立,也就是說,多數新聞對民眾來說是無關痛癢,少部分電視主播的新聞

對閱聽眾來說是好消息或是壞消息。但在標題立場與內容立場上來看,正面屬性與

102
負面屬性的新聞標題或內容,其比例超過中立,這顯示報紙在標題或內容方面,主

要還是要吸引閱聽眾注意與閱讀。

103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受限於時間與資源的限制,而有不足之處,在此提出說明,並
提供後續研究者以下建議:

壹、研究檢討
從政府開放頻道以來,台灣的電視新聞主播隨著頻道增加而增多,但因為時間、
人力、資源的限制,僅針對此五位新聞主播做報紙形象比較,無法對所有電視新聞
主播,特別是一些媒體寵兒的電視新聞主播,做完整性報紙形象調查研究。

而本研究只取 1999 年底至 2003 年底三大綜合性報紙之樣本資料,研究結果並


無法凸顯各報在報導上的差異性。此外,自從 2003 年 5 月蘋果日報登台後,其成功
的市場定位與行銷方式,使其在 Ac Nielsen 的媒體調查中,昨日閱讀率超越中時、
聯合,僅次於自由。而蘋果日報受爭議的報導方式,也使得近日主播的爭議新聞增
加,但礙於研究者研究時間,故未納入研究樣本選取,也導致在研究結果上,未能
有更進一步的結果。建議在後續的研究中,可將抽取的樣本數增加,做進一步的比
較,如綜合報紙與影劇報對電視新聞主播新聞報導的比較,或將研究時間延長,以
求更明確的成果。

此外,從研究結果來看,在新聞來源方面或形象塑造上,無法明顯得知電視台
在報紙議題、形象操弄上的策略。建議後續研究可以進一步針對電視台的公關稿件
來研究,以得到此領域更豐富的研究成果。此外,針對研究方法方面,此次研究只
使用較為單一的研究與統計方法,建議後續者可運用更精確、多樣的調查方法,如
語意的分析、問卷調查、焦點團體等方式,以獲得更深入的結論。

貳、研究建議
本研究之為單純為分析報紙報導電視新聞主播之內容,以了解報紙所形塑出的
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建議在後續研究中,研究者可同時分析電視台的公關稿與報紙
的報導內容,進而得知公關稿之電視新聞主播形象是否與媒體報導認知相符,亦或

104
進一步使用問卷分析閱聽眾的認知,是否與電視台欲塑造的形象相同。

本研究發現報紙在報導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上,由於採樣的主播在電視新聞播
報上都獲得閱聽眾在程度上的認可,且有一定的播報資歷,因此,報紙在專業面向
與非專業面向的呈現上比例相差不多,但還是較為偏向在形塑電視新聞主播在新聞
台下的私人面向,相對地主播的新聞專業形象較少強調,建議之後可以多報導主播
在新聞的專業面向上。

近年來,電視新聞的市場競爭激烈,也導致新聞市場日趨「市場化」
,電視台為

了衝收視率,除了挖角重量級新聞主播外,對於「主播」的行銷與形象策略上也不

宜餘力,使得新聞主播與明星藝人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雖然平面媒體對新聞主播

的專業面向與非專業面向報導差距不大,但建議電視台在操弄主播形象上,還是必

須根植於主播的「新聞專業度」,以免模糊了新聞主播的焦點。

新聞是一門講究「專業」的工作,因此,對於播報新聞的人員也有一定的新聞

專業需求與素養。由於電視台、電視頻道的競爭激烈,對於播報新聞「主播」的專

業需求與素養也相對降低。這樣的改變,不僅表現在平面媒體上,主播的新聞報導

主題與形象的改變,也會讓觀眾對「主播」的新聞信任度降低。建議在新聞播報人

員方面,應多加強自己在新聞工作的專業面向才是。

105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叔慧(2002)
。《警察形象行銷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台北大學公共

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江佳陵(2003)
。《電視新聞台主播形象指標之建構》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孟穎(2004)
。《市府首長形象建構之研究-以台北市與高雄市政府新聞稿為例》。

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臺明(1989)
。《報紙內容與民意代表形象之研究》
。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
論文。

吳正桓(1991)。〈新聞主播的形象與新聞節目品質之間〉,《當代》,63:69-77。

李天任、藍莘(1995)
。《大眾媒體研究:導論》
,台北:亞太圖書。
(原書:Rogert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1991]. 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Belmont: Wadsworth)

李金銓(1982)。《大眾傳播學:社會.媒介.人》。台北:三民書局。

李郁青(1996)
。《媒介議題設定的第二面效果—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研究》
。政治大

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邢縱仁(1991)
。《台北市政府公關新聞稿塑造首長形象之研究》
。銘傳大學傳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佩華(2000)。《電視新聞市場區隔與訂位之研究-以四家無線電視台與 TVBS 為

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

邱皓政(199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施冰冰(2003)。《台灣報紙競選廣告「推薦人」之研究:1989~2002》。政治大學廣

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106
胡志亮(2003)。《總統形象建構之研究-以陳水扁總統新聞幕僚為例》。世新大

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瑛君(2002)
。《媒體呈現之候選人形象定位策略研究─以 2002 年高雄市長選舉為

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動腦編輯部(2004)。〈報紙篇:廣告跌跌跌 業外找錢財〉,《動腦》,338:51-57。

張劭勳(1993)
。〈電視企業形象與收視行為之研究〉
,《民意研究季刊》
,196:149-178。

張 勤(1983)。《電視新聞》。台北:三民書局。
梁心喬(2003)
。《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研究--以二00二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淡
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論文。

梁欣如(1993)。《電視新聞神話的解讀》。台北:三民書局。

連珊惠(1998)。《從報紙呈現之候選人形象看編輯之守門人行為-以中國時報、

聯合報、自由時報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力昕(1990)。《電視批評與媒體觀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郭及天(2001)
。《我國第一夫人報紙形象研究》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淑真(1997)。〈新聞主播風格〉,《廣電人》,31:21-24。

陳世敏(1992)。〈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行為〉,《新聞學研究》,46:149-167。

陳先隆(1995)
。《報紙對民選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
。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信助(2000)
。《候選人形象研究:以兩千年總統大選候選人連戰、宋楚瑜、 陳水

扁為例》。淡江大學傳播研所碩士論文。

陳柏州(2001)
。《候選人競選新聞發布策略分析-2001 年宜蘭縣立法委員選舉個案

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陳雅萍、Lee(1998)。〈新聞主播的魅力〉,《廣告雜誌》,88:118-125。

陳毓麒(2001)
。〈電視新聞影音結構與閱聽人理解〉
,《廣播與電視》
,17:119-143。

陳慧玲(2002)
。《青少女流行音樂團體之研究:形象、身體文化與情慾流動》
,輔仁

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07
陳憶寧(2004)。〈媒體議題與公眾議題演化過程之探討:以 2002 年台北市長選舉

為例〉,《新聞學研究》,81:149-167。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之研究》,台

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彭芸(2004)。〈台灣電視觀眾收視輪廓〉,《匯流時代的電視產業與觀眾》,頁

253-285,台北:五南圖書。

程之行(1996)
。《傳播理論》
,台北:遠流。
(原著:S. W. Littlejohn[1996]. 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Belmont: Wadsworth.)。

馮小龍(1996)。《廣播電視原理與製作》,台北:中正書局。

黃少梅(1992)。《前總統李登輝卸任後之媒體形象-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

報三報相關事件報導之分析》。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卿(1998)。〈深度訪談之理論與實務〉,《國家公園學報》,8(2):166-178。

黃 秀(1999)
。《政治人物在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形象研究》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

所。

黃新生(1995)。《電視媒介管理》,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基金會。

黃照璽(2004 年 3 月 8 日)
。〈甜美主播 逼退中生代主播〉,《星報》(台北)。

黃懿慧(2001)
。〈90 年代台灣公共關係研究之探討-版圖發展、變化與趨勢〉
。《新

聞學研究》,67:51-86。。

楊祖珺(1997)
。《台灣報紙媒體所呈現之女性角色變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論文。

楊國樞(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詹乃璇(2003)。《跨文化形象修復策略理論初探-黃義交緋聞案與柯林頓緋聞案之

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中祥(2004)。〈報告!主播有問題〉,《廣告雜誌》,154:17。

蓋洛普(2003)。《有線電視服務與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報告-八十九、九十、九

十一年度綜合比較》,頁 10,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108
廣電基金(2000)。《89 年電視新聞報導收視行為研究》。台北:廣電基金。

廣電基金(2001)。《90 年台灣地區電視收視行為大調查》。台北:廣電基金。

廣電基金(2002)。《91 年台灣地區電視收視行為大調查》。台北:廣電基金。

蔡甄萍(2002)。《政治人物之社會行銷與其個人形象關聯性之研究-以立法委員

洪秀柱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秀芳(2000)。《盧秀芳談主播幕後》,台北:希代出版社。

蕭永勝(1991)
。《議題設定功能之研究:以第八次國大代表集會為例》
。輔仁大學大

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向榮(2004)
。《報紙報導建構電視主播形象指標之建構》
。師範大學傳播研究所碩

士論文。

蘇瑞仁(1988)
。《電視新聞播報人專業形象之研究》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衡(2003)
。〈電視新聞在台灣的發展〉
,《台灣電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頁 165-192,台北:政治大學。

三、線上資料
AcNielsen 春季報 (2002,May,1).16-32。
[Online].Available:http://www.magazine.org.tw/new-teritory/new55.htm#dow
n
葛傳富(2003),〈走出「花瓶主播」迷思〉

[Online].Available:http://news.chinatimes.com/newslist。

銘報 92 學年度大傳、相關傳播科系新生所做的電視收視習慣調查(2003, 12,3)。

[Online].Available: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20680

銘報 91 學年度大傳、相關傳播科系新生所做的電視收視習慣調查(2002, 12,23)。

[Online].Available: http://mol.mcu.edu.tw/search_show.php?enid=16305

銘報 90 學年度大傳、相關傳播科系新生所做的電視收視習慣調查(2001, 12,5)。

[Online].Available: http://mol.mcu.edu.tw/search_show.php?enid=1575

銘報 89 學年度大傳、相關傳播科系新生所做的電視收視習慣調查(2000, 11,20)。

109
[Online].Available: http://mol.mcu.edu.tw/search_show.php?enid=6018

聯合知識庫網址。[Online].Available:http://udn.com/NEWS。

中時電子報。[Online]Available:http://news.chinatimes.com

110
二、英文書目

Allison, S. T., & Herlocker, C. E. (1994). Constructing impressions in demographically

diverse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7(5), 637- 653.

Borzeman, D. P., & Kacmar, K. M. (1997). A cybernetic model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60(1),

9-30.

Boulding, K., (1956). The Ima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haiken, S., & Eagly, A. H (1983). Communication mod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persuasion:

The role of communicator sal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45,

241-256.

Craig, A., (2003). Gender breakthrough fit for a focus group: The first women newscasters and

why they arrived in local TV news. Journalism History 28, (4, Winter), 154-162.

Dawson, Jr. H. G. (1961). Original and Changed Attitude, Im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as

related to the Mass media Experience of News Foreign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owa.

Engstrom, E., & Anthony J. F. (2000). Lookin through the a gender lense: Local U.S.

television news anchors perceived career barrier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4(4, fall), 614-634.

Engstrom, Erika, & Ferri, Anthony J. (1998). From barriers to challenges: Career perceptions

of women TV news anchor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5, (4,

Winter), 789-802.

Gandy, O. H. (1982). Beyond agenda setting:Information subsidies and public policy. NJ:

Ablex Publishing Company.

Hacker, K. L. (1995). Candidates images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Praeger

Houlberg, R., & Dimmick, J. (1980). Influences on TV Newscasters’ On-Camera Image.

111
Journalism Quarterly, 50, 481-485.

Kahn, K. F. and Kenney, P. J. (1999). “Do Negative Campaigns Mobilize or Suppress

Turnout?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3(September): 877-889.

Kathleen K. E. & Paine S. C. (1995). Political Images and Voting Decisions. In Hacker

Kenneth (Eds.) Candidates Images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Ch2, New York: Praeger.

Kerlinger, F. N. (1973). Foundation of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ippmann, W. (1992). Public opinion. In D. L. Protess, & M. McCombs (Eds.), Agenda

setting: readings on media, public opinion, and policymaking . New Jers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Louden, A. (1994). Voter Rationality and Media Excess: Image in the 1992 Presidential

Campaign. In Robert E. Denton, Jr.(ed.). The 1992 Presidential Campaign. London: Praeger.

Lynch, Mervin D., and Merrill, John C. (1965). Content analysis -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8, (2, June), 151-159.

Markham, J. W. (1967).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Mas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 Iowa City:

University of Iowa.

McCombs, M. (1992). Explorers and surveyors: Expanding strategies for agenda-setting

research. Journalism Quarterly, 69(4, Winter), 813-824.

McCombs, M. (1995).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University of Rome “La Sapienza”.

McCombs, M., & Shaw, D.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 179-185.

McCombs, M., M., Lopez-Escobar. E., & Llamas, J. P. (2000). Setting the agenda of attributes

in the 1996 Spanish General Elec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uion, 50, 77-92.

McManus, J. H.(1994).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Let the citizen beware. CA:Sage.

Nimmo, Dan. & Savage, R L.(1976). Candidates and Their Images:Concepts, Methods, and

112
Findings. Santa Monica,California: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Rosenfeld, P., & Stephanie, B. K. (1994). Linking diversity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7(5), 672-679.

Street, J. (2003). The celebrity politician: Political Styl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J. Corner & D.

Pels(Eds.), Media and the restyling of politics: consumerism, celebrity, cynicism , 85-89.

Thousand Oaks, CA:Sage.

Weisberg, H. F., and J. G. Rusk. (1970). “Dimensions of Candidate Evaluation.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4, 1167-1185.

William L. C. (1970). Viewers Needs and Desires in Television Newscaster.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14(1), 55-62.

Wimmer & Dominick (1983).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Wadsworth,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Zaidman, N., & Drory, A. (2001). Upward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the workplace

cross-cultur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 25, 671-690.

113
附錄一:中國時報深度訪談題綱

一、訪談對象(一):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二、訪談方式:電訪
三、訪談時間:2004 年 11 月 4 日
四、訪談大綱:

(一)新聞發佈
1.為何中國時報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量較少
2.與影劇版版面有關嗎?還是與新聞主角有關?

(二)新聞報導主題
1.中國時報對電視新聞主播的哪種議題趕到有趣?
2.為何比較多會報導主播在非新聞專業的主題?

(三)形象塑造
1.電視台是否有計劃地發佈電視新聞主播的宣傳稿?
2.宣傳稿上新聞版面的比例?
3.會因為電視新聞主播的光環而影響在新聞形象塑造上嗎?
4.會比較寫主播在非新聞專業面向的描述嗎?
5.怎樣看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

(四)新聞照片
1.中國時報使用電視新聞主播的照片原則為何?
2.為何在新聞照片上並無呈現負面照片的情況?

114
附錄二:自由時報深度訪談題綱

一、訪談對象(二):自由時報影劇中心資深撰述
二、訪談方式:電訪
三、訪談時間:2004 年 11 月 5 日
四、訪談大綱:

(一)新聞發佈
1.自由時報對於電視新聞主播上版面的原則為何?
2.自由時報會對主播做哪種面向的專訪(較新聞專業面或是非新聞專業面)?

(二)新聞報導主題
1.自由時報對於電視新聞主播報導主題以哪種比較多?為什麼?
2.自由時報是否會因為讀者的需求或是報社原則,而多做非新聞面向的報導主
題?

(三)形象塑造
1.自由時報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態度?
2.會不會多報導電視新聞主播較台面下的形象?
3.在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中,標題與內容如何拿捏?
4.會不會因電視台對主播的形象要求,而影響主播形象描述?

(四)新聞照片
1.自由時報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照片使用原則為何?
2.會不會因為電視新聞主播爆出的負面新聞而有較負面的照片出現?
3.在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中,在何種狀況下會派攝影記者嗎?

115
附錄三:聯合報深度訪談題綱

一、訪談對象(三):聯合報影劇記者
二、訪談方式:電訪
三、訪談時間:2004 年 11 月 6 日
四、訪談大綱:

(一)新聞發佈
1.聯合報對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報導較多,為什麼?
2.聯合報對於電視新聞主播新聞的認定?

(二)新聞報導主題
1.聯合報對於電視新聞主播的報導會偏向做哪一個面向?
2.聯合報對於主播非新聞專業面向的報導以何種議題居多?

(三)形象塑造
1.聯合報記者對於主播新聞的看法?
2.記者與受訪者的關係是否會影響到新聞標題、內容?
3.主播形象是否是寫作時所兼顧的重點?
4.是否會因為電視台的宣傳稿,而以對主播有利的方式寫新聞?

(四)新聞照片
1.聯合報會出攝影記者在電視新聞主播的新聞上嗎?
2.是否會因為新聞體的不同,而影響照片的呈現,如負面新聞,而拍出負面
照片?

116
壹、新聞內容分析部分
編碼員:______________

一、基本資料
報導日期:_____年______月
報別:______(1. 中國時報 2. 聯合報 3. 自由時報)
版別:______ 版
新聞有無照片:_______ (1. 有 2. 無)
新聞出現的電視台:1. 台視 2. 中視 3. 華視 4. 民視 5. 民視新聞台 6. 年代
新聞台 7. TVBS-N 8.東森新聞台 9.中天新聞台 10. 其他
電視新聞主播:1. 沈春華 2. 張雅琴 3. 方念華 4. 李四端 5. 廖筱君

二、陳述類型類目
____ 1. 報導類型:1. 純新聞 2. 新聞評論 3. 人物專訪 4 其他
____ 2. 新聞主角:1. 電視新聞主播 2. 政治人物 3. 明星藝人 4. 電視台 5. 私
人機構 6. 公家機關 7. 一般觀眾 8.其他

三、主題類目
(一)報導主題
主題 1: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
(1) 新聞節目製作
(2) 新聞播報能力
(3) 新聞採訪能力
(4) 其他

主題 2:非新聞專業面向報導主題
(1) 社會性動員
(2) 電視台活動
(3) 社團活動
(4) 個人背景教育、才華與成就
(5) 健康狀況
(6) 外貌、身材、服飾等相關事件
(7) 夫妻、家庭、起居、婚姻、兩性議題
(8) 其他

(二)新聞互動對象
(1) 家庭關係
(2) 緋聞事件對象

117
(3) 鄰居朋友關係
(4) 學習關係:老師、學生或同學
(5) 工作關係:上司、同事或下屬
(6) 媒體關係:記者、藝人
(7) 社會團體或利益團體
(8) 一般觀眾
(9) 其他
(10)無

(三)新聞主要互動環境
(1) 工作場所
(2) 社交場所
(3) 宗教信仰場所
(4) 住家
(5) 記者招待會
(6) 其他
(7) 無法分類

三、新聞來源
(1) 記者採訪
(2) 電視台
(3) 通訊社
(4) 雜誌
(5) 其他

六、形象類目
新聞報導中呈現出的電視新聞主播形象
形象類目 正面 中立 負面
新聞專業 播報技巧 (熟練 / 不熟練)
相關形象 採訪能力與經驗 (積極 / 不積極)
新聞節目表現 (出色 / 不出色)
播報風格 (具吸引力 / 不具吸引力)
新聞道德 (高 / 低)
非新聞專 外在儀表 (美麗英俊 / 平庸)
業相關形 家庭生活(和諧 / 不和諧)
象 教育、個人背景(高 / 低)
對觀眾的親和力 (平易近人/高高在上)
健康(佳 / 不佳)

118
薪資報酬 (高 / 低)
社會形象(熱心公益 /不關心社會 )

五、新聞報導方向
正面 中立 反面
標題立場
新聞屬性(好消息/壞消息)
新聞內容立場

119
貳、新聞照片分析
一、基本資料
報導日期:_____年______月
報別:______(1. 中國時報 2. 聯合報 3. 自由時報)
報導人物:1. 沈春華 2. 張雅琴 3. 方念華 4. 李四端 5. 廖筱君

二、照片主角
1. 沈春華 2. 張雅琴 3. 方念華 4. 李四端 5. 廖筱君 6. 其他主播 7.明星藝人
8. 一般觀眾 9. 其他

三、新聞互動對象
(1)家庭關係
(2)緋聞事件對象
(3)鄰居朋友關係
(4)學習關係:老師、學生或同學
(5)工作關係:上司、同事或下屬
(6)媒體關係:記者、藝人
(7)社會團體或利益團體
(8)一般觀眾
(9)其他
(10)無

四、新聞主要互動環境
(1)工作場所
(2)社交場所
(3)宗教信仰場所
(4)住家
(5)記者招待會
(6)其他
(7)無法分類

五、照片及圖說立場
正面 中立 負面
照片立場
圖說立場

1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