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仪征金升 2008 化学中考模拟四

(2008-6-3)

班级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S:32,Cl:35.5,K:39,Ca:40,Zn:65,

Ⅰ 卷(选 择题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 包括 15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 只有 一个选 项 符合


题意)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开门七件事:⑴柴;⑵米;⑶油;⑷盐;⑸酱;⑹醋;⑺茶,你
认为其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A.除⑹外都含有 B.除⑺外都含有
C.除⑷外全部含有  D.全部含有

2.某同学为了测定了一些物质的酸碱性,自制指示剂。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取月季花的花瓣;        B、月季花的花瓣放在研钵中捣烂;
C、捣烂的月季花花瓣加入水浸泡;  D、用纱布将浸泡的汁液挤出,得到指示剂。
3.下列各组中,只用水或不另加试剂及相互反应就能鉴别的是(仪器可任选)
  ①固体:CaO、CuSO4、BaSO4、KCl
  ②固体:CaCO3、NaCl、NaOH、Mg(NO3)2
  ③气体:H2、CO2、HCl、NO2
 ④液体:汽油、酒精、浓 H2SO4 、浓 HCl
  ⑤金属:Cu、Al、Au、Hg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正常人胃液的 pH 在 0.3~1.2 之间,酸(一般以盐酸表示)多了,需要治疗。某些用以治
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 MgCO3、NaHCO3,还可用酒石酸钠来治疗的。这主要是由于
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B.对人体而言酒石酸是营养品

C.Na+、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D.会与胃酸作用生成 CO2,在服药后有舒服感


5.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 生产面粉的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面粉颗粒很小,悬浮在空气中的单位质量的

面粉与 O2 的接触面积大,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

② 使用冰箱贮存食物可延长食物保鲜期:冰箱内气温较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慢;

③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在小烧杯上盖上表面皿或玻璃片;

第 1 页 共 8页
④ 镀锡铁桶和镀锌铁桶在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桶中的铁更易被腐蚀;

⑤ 用酒精擦拭皮肤后,相应部位有清凉感是因为酒精具有消毒杀菌能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6.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进
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 BaCuSi2O6,Cu 为+

2 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C.易溶于强酸、强碱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7.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
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A.糖类 B.维生素 C.氨基酸 D.脂肪
8.珠江三角洲曾遭遇“咸潮”,水源中含氯量高达 7100mg/L,远远超过正常值 250 mg/L。
A.“咸潮”中氯离子一定饱和
B.自来水厂可加入适量 AgNO3 溶液除去 Cl—
C.自来水厂可用蒸馏法来净化水
D.直接用“咸潮”水作为水源,对人体无害
9.下列描述中,符合化学科学的是
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的“曾青”是指硝酸铜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的说法都与物质的化学变化无关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指纤维素和油脂
10.右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b 的溶解度
B.t1℃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 . 0℃ 时,将 100g 水加入盛有 m2g 的 a 物质的烧杯中,搅

拌,再升温至 t1℃(溶剂不蒸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 .取 tl℃ 时等质量的 a 、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剂不蒸发),所得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利用核聚变发电,3He 是最安全的最清洁的能源,地球上 3He 仅有 15 吨左右。月球上的


3
He 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 500 年。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 4He 形式存在,而月球
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 3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He、4He 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 3He、4He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③ 3He 核聚变是化学


变化;④ 3He 液化是物理变化;⑤ 3He 和 4He 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所含化学键不同;

第 2 页 共 8页
⑥ 3He 和 4He 组成的气体单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为 3︰4。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中正确的是
A、磷元素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因此不必限制含磷洗涤剂的污水排放
B、用湿润的淀粉试纸可检验食用盐中碘元素的存在
C、某城市限制冬季燃煤供暖是因为燃烧煤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D、向装有奶粉或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充入氮气以延长保质期
13.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的顺序中,把一种
金属的位置向后移一位,正好符合一条化学规律。这种金属和这条化学规律是
A、银,质量守恒定律 B、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C、铜,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D、铁,元素周期表
14.如图所示,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平衡。在天平两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

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盐酸,然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 12g镁粉,向右边

烧杯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 Mg MgCO3 和 MgO

12.4g ,已知混合物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 足量的 足量的


稀盐酸 稀盐酸
量 比 为 3∶4 , 充 分 反 应 后 , 为 使 天 平 保 持

平衡,需将游码移到多少g处

A. 1 B. 3.4 C. 3 D. 4.4

15.过氧化氢溶液在存放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 2H2O + O2↑。右图为

实验室保存的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某小组同学想知道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取 5g

该溶液共制得 0.64g 氧气。试分析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在保存过 过氧化氢溶液


有效成分:H2O2
程中已经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约为 质量分数:30﹪
净重:500g
A、15g B、16g C、17g D、18g

二、不定项选择(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有 1— 2 个选项 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均不给分,漏选给 1 分)
16.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甲能跟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 NaOH 溶液

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并能跟 CaO 反应生成碱。则

第 3 页 共 8页
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 MgSO4 B.乙一定是 H2SO4 C.丙可能是 NaOH D.丁一定是 H2O

17.在下图的装置中,用弹簧夹夹紧 a 处的橡皮管,以锌粒和稀硫酸为原料,可制取氢气。

某次实验后锥形瓶中锌粒已耗尽,稀硫酸仍有剩余,液面上方充满了氢气。若想赶出这

些氢气进行收集利用,可打开 a 处的弹簧夹,从 a 处往锥形瓶中通入一定量的

a b
A. 水 B. 空气

C. 碳酸钠溶液 D. 氧气

18.为探究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明和小勇分别取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100g。

小明向其中加入 6.5g锌粒,反应结束时观察到锌粒完全消失;小勇向其中加入 13g锌粒,

反应结束时观察到锌粒有剩余。有关实验的推理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后小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锌

B.反应后小勇所得溶液中可能含硫酸

C.两位同学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均少于0·4g

D.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9.8%而小于19.6%

19.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 pH<7

20.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

第 4 页 共 8页
体表面化学研究中取得的开拓性成就。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

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④⑤③②①  D.⑤④③②①

第 5 页 共 8页
三、基础填空: (每空 1 分,共 14 分 )

21 .小旭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一段时间后,
小旭同学发现燃烧的红磷己经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
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小旭同学很疑惑。
⑴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助他解答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这一现象说出消防队员在扑灭火灾后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表是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1 一 18 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
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试回答:

(1) 第三周期 11 一 18 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


的趋势是 。

(2)图中 He 与 Ne、A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但


都处在每周期的结尾处,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在一
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钠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 钠元素和氯元素所组成化


原子核外有 电子 (填“得”或“失”)电子 合物的化学式为

(4)探究钾元素(原子序数为 19)单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生成物为 KOH 和 H2;乙


同学猜想生成物为 KOH 和 O2,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
释原因 。

23 .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 A 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 Mg(OH)2 、 CuCl2 、 NH4NO3 、


(NH4)2SO4、CuO 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
(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固体
② 通入水中 溶液 E
混合物 A
( 一定 气体 B (一种化肥)
量)
③ 加适量 BaCl2 溶
溶液 F
滤液 C
(无明显现
加热、充分反应 象)
④ 加适量稀硫酸,微热
沉淀 D 溶液 G
NaOH 溶液
过滤 (蓝色)
( 适量 ) 充分反应
第 6 页 共 8页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在溶液 E 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2 G
( )溶液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 A
( )混合物 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 2 个化学方程式:
、 。
四、分析说明: (每空 2 分,共 24 分 )

24.(8 分)已知甲酸( HCOOH)与浓硫酸共热到 60-80℃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并


由此而制得 CO 气体。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制取 CO 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
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缓慢地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
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
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制取 CO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用该法制 CO 不需加热的原因可能是 ;
(3)以上操作方法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 。

(4)具支试管(试管侧壁有一支管,如左下图所示)在实验室有多种用途,试 只 用 具支

试管、橡皮塞(橡皮塞上最多只能打一个孔)、玻璃导管及连接和夹持仪器装配一个用浓硫
酸和甲酸的混合液制取 CO 气体、用 CO 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氧化产物的实验装置。试在右
下的方框内画出该装置示意图(同类仪器最多只能有三件,不必画夹持仪器,但需注明所
装的药品;画得不好没有关系,只要你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具支试管

25. ( 16 分 ) 硫
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制备硫酸铜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
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将浓硝酸分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中,加热使之反
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 1、2 所示)。

第 7 页 共 8页
(1)图 2 是图 1 的改进装置,改进的目的是 。
(2)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 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 B 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
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 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
反应液中加 FeSO4 或 Fe2(SO4)3 ,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升高 pH 到 3 ~ 4 ,产生
Fe(OH)3 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Fe(OH)3 和 Cu(OH)2 完全沉淀时的 pH 分别为 3.7、6.4。)
① 方案 1 中的 B 仪器名称是 。
② 方案 2 中甲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a、CaO b、CuCO3 c、CaCO3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 3.2g 铜丝放到 45 mL 14.7% 的稀硫酸中,控温在 50℃。加入 18mL 10%的 H2O2,反
应 0.5h 后,升温到 60℃,持续反应 1 h 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吸滤等,用少量 95%的酒
精淋洗后晾干,得 CuSO4·5H2O 10.6g。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 控制加热温度在 50℃和 60℃的原因为 ,
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
⑤ 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填“第一组”或“第二组”),
理由是 。

五、综合探究 (每空 1 分,计 算题 2 分,共 22 分)


26.含钙元素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⑴ 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实验。用 A、B、C、D 四支试管各取室温下等体积的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再向 A 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B 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C 试管中滴加氯化
铵溶液、D 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振荡。
① 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 ;
② 表达与交流:阳阳同学根据在 D 试管中没有看到现象,判断 D 试管中无化学反应发生。
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并解释其
原因是 ;
③ 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 B 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
继续进行探究。阳阳同学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娇娇同学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
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以下两个实
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 8 页 共 8页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加入试 娇娇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管中,向其中 滤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是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加
入试管中,向其中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认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
请你对 B 试管中滤液的处理提出可行的建议
⑵ 现有C aCO3 和 KHCO3 的混合物,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来判定其
中两种成分的质量比。
① 甲同学称取 2.00g 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ag,则 a= 。该
同学能否由气体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两成分的质量比?    (填“能”或“不能”)
m/g

② 已知 K2CO3 的分解温度远高于 1000℃。乙同学 c


称取 Wg 混合物充分加热,所得 CO2 气体质量(m)
b
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
m(CaCO3)︰m(KHCO3)==
(用含 b、c 的代数式表示) 0 200 600 1000 T/℃
⑶ 某化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得白色固体就
是碱石灰,它是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剂”。有两个实验小组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石灰的组
成。
① 第一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下列关于溶液中 n(OH-)、n(Ca2+)、n(Na+)
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 n(Na+)+2n(Ca2+)= n(OH-)
B. 2n(Na+) + 2n(Ca2+)= n(OH-)
C. n(Na+)+ n(Ca2+)= 2n(OH-)
已知 mol 是表示微粒数目的单位,1mol 的任何微粒,其质量等于其相对质量(单位 g),现有
4.0g 碱石灰,设其中 n(Na+)= xmol, n(Ca2+)= ymol,请填写下列空格:
碱石灰的可能 NaOH, NaOH, CaO, NaOH, NaOH, Ca(OH)2
组成 CaO Ca(OH)2 Ca(OH)2 H2O
x,y 之 间 关 系 式 A 40x+56y﹤4.0﹤ B C
(等式或不等式) 40x+74y

把表中 A、C 的关系式填在下面空格上: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 。
② 第二小组查得如下资料:氢氧化钙在 250℃时不分解,高于 250℃时才分解得氧化钙;氢
氧化钠在 580℃时不分解。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应相关数据:取市售碱石灰 4.0g,
在 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 0.6g,剩余固体在 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测
得固体质量又减少了 0.7g.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要计算过程)

第 9 页 共 8页
⑷.(8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制取较浓的 HClO 溶液,并对
所得溶液中的部分阴离子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 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
再加入约 20mL 饱和氯水,充分 去
反应,过滤,将滤液分为若干份
步骤 2 将第一份滤液与稀盐酸混合 产生大量气泡
步骤 3 将第二份滤液加热 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

① 步骤 1 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步骤 2、步骤 3 的实验目的都是 ;为达到该实验目的,还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③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步骤 所得滤液中的 HClO 浓度比饱和氯水中
1
HClO 浓度大: 。

第 10 页 共 8 页
答案:
22.(1)逐渐递增(或从 1 到 8 逐渐递增)
(2)最外层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已填充满) (3)11 失 NaCI
(4)乙 若生成 KOH 和 O2,则该反应中钾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十 l 价,氧
元素的化合价由一 2 价升高到 0 价,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23、(共 5 分,每空 1 分)(1)红(2)CuSO4(3)NH4NO3
(4)Cu(OH)2+ H2SO4= CuSO4+2H2O CuO+ H2SO4= CuSO4+H2O
Mg(OH)2+ H2SO4= MgSO4+2H2O(3 个方程式中任意写 2 个)
浓 H SO
24.⑴用上述方法制取 CO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COOH 60~80℃ H2O+ CO↑ (无条件和气体符
2 4

号的扣 1 分);(2 分)

⑵ 用该法制 CO 不需加热的原因:甲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可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液温
度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2 分)
⑶ 以上操作方法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反应在两液体的界
面发生,振动试管可使两反应物相互混合、溶解,增大反应物
相互间的接触面,持续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分)
⑷ 实验装置参见右图。(2 分)
评分标准:1.画出其它合理装置的参照给分
2.不注明药品扣 1 分。
25.(共 16 分)(1)安全瓶(防止倒吸等)(2 分)
(2)①坩埚(2 分) ② b(2 分) ③ Cu+H2O2+H2SO4=CuSO4+2H2O(2 分)
④ 防止双氧水分解(2 分),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减少晶体溶解(2 分),
⑤ 第二组(2 分)
理由:第一组中的方案 1 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方案 2 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而
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较高。(2 分)
26、(1)①氢氧化钙是否与盐发生反应
② 不合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便红色
滴加氯化铁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钙和氯化钙
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达标后再排放
⑵.①0.88 不能 ②(c - b)︰b
⑶ ①(3 分)A A:40x+56y=4.0 B:40x+74y=4.0 C:40x+74y﹤4.0
② (3 分)NaOH%=13% Ca(OH)2%=72% H2O%=15%
⑷.①除去碳酸钙等不溶性杂质
② 检验 HCO3—离子 另取一份滤液,加入 NaOH 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③ 同时将滤液和饱和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比较有色布条褪色的快慢

第 11 页 共 8 页
第 12 页 共 8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