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冷媒體與熱媒體

這兩張照片是由美國衛星公司GeoEye(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所
拍攝下來的美國歐巴馬總統就職典禮當天的衛星照片,由Bjorn Carey於
20090120的晚上6:34張貼在Popular Science的網站上,照片則是衛
星於距離平面草坪423英哩攝於國家廣場(Nationa Mall),時間是早上:
11:19,於理論上來說,它屬於高解析度的商業衛星,清淅度可以到每
Ground,16英吋(美國的度量衡我不太明白,有待網友查證指教),用
相對比較的詞語說,是一塊本壘板(home plate)的大小精細,如果是這
樣,連歐巴馬當天穿的皮鞋,從外太空看,應該是還很清楚.這衛星每天
從南極到北極,約須九十八分鐘,然而這兩張衛星圖的人群看來,照片並
沒有那麼細緻,這是因為美國政府規定只能公佈到19.6英吋的影像
(19.6-inch ground resolution),GeoEye-1是目前世界最高解析度
的商業衛星,除了美國地理資訊局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的投資外,Google是它最大的股東.

GeoEye-1在2004年的十二月,由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宣佈他們獲得約二億零九百萬美元注挹注,建立OrbView-5
衛星系統,其感應則由ITT Corporation 設計,兩則影片值得我們參
考,一是 GeoEye-1發射的當時情況,另一則是參訪GeoEye公司的影
片:

GeoEye-1發射的影片
GeoEye公司參訪影片

  從外太空看歐巴馬就職典禮,這兩張照片比我們從電視上看平面的轉
播,感覺上「真實」很多。 這讓我想起美國學者Paul Levinson的理
論,「離家越遠,距真實越近」:

  我們進太空不僅是要去探究那裡的奧秘,而且是要回頭看看地球上的
我們進太空不僅是要去探究那裡的奧秘,而且是要回頭看看地球上的
東西・在近層空間,「此地」和「彼地」幾乎同一
東西・在近層空間,「此地」和「彼地」幾乎同一。從宇宙的角度看,
。從宇宙的角度看,
從「此地」到近層空間只有咫尺之遙,所以這是一個近距離俯瞰地球全景
的理想之地
的理想之地。我們可以將地球的全貎
。我們可以將地球的全貎、壯觀的景色
、壯觀的景色、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地球的
、地球的
的美麗和瑕疵一覽無餘,並得到最大限度的清晰度
的美麗和瑕疵一覽無餘,並得到最大限度的清晰度。 。

  Levinson認為生命即是運動也是訊息的流動:「所謂細菌能夠傳播指
的是,它們的數量足以釋放毒素、交換基因、生產抗生素去殺死真菌等細
菌。這說明在生命的濫殤的初期,說話和行走就糾纏在一起。」這種「行
走與說話」的耦合性,比如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通訊和運輸的互補關係
宛若美滿成熟的婚姻,電報電話線長期和鐵軌形影相隨,後來,火車站之
間又可以通電話;20世紀20年代,收機裝進入汽車,現在已成標準配
備。

  網際網路空間時代(Cyberspace)顛覆了這場「美滿婚姻」,通訊速度
超越了行動,太空與網際網路則在二十世紀末期後,將成為通信與運輸之
間的登對關係。

  不過本文想探討的是一場歐巴馬的就職典禮,衛星照片的「熱媒體」
與電視(冷媒體)轉播之間的關係:

依麥克魯漢的說法,熱媒體和冷媒體的分野如下:

  熱媒體係以
熱媒體係以「高解析度」延伸某一個單單一感官
「高解析度」延伸某一個單單一感官。高解析度則係指被
。高解析度則係指被
資料數據全然充滿的狀態
資料數據全然充滿的狀態。比方就視覺而言,照片即屬
。比方就視覺而言,照片即屬「高解析度」,漫
「高解析度」,漫
畫則屬
畫則屬「低解析度」,因為後者提供的視覺資訊很少
「低解析度」,因為後者提供的視覺資訊很少。電話是低解析度的
。電話是低解析度的
冷媒體,因為提供耳朵的資訊量極稀
冷媒體,因為提供耳朵的資訊量極稀。言談話語也是低解析度的冷媒體,
。言談話語也是低解析度的冷媒體,
因為說者給予的甚少,聽者必須自行填充或補全處甚多
因為說者給予的甚少,聽者必須自行填充或補全處甚多。。

  那麼那一種媒體形式較能誘人?熱形式具有排他性,冷形式則具有包
納含括性,因此:

  我們讀偵探故事,便猶如與作者共同執筆參與,正因為有太多東西被
我們讀偵探故事,便猶如與作者共同執筆參與,正因為有太多東西被
保留在敘述之外
保留在敘述之外。網襪比平滑的尼龍絲襪誘人,因為觀者必須以眼為手,
。網襪比平滑的尼龍絲襪誘人,因為觀者必須以眼為手,
去補白
去補白、去把圖像完成,正如觀者必須去完成馬賽克式(指其網點拼嵌性
、去把圖像完成,正如觀者必須去完成馬賽克式(指其網點拼嵌性
質)的電視影像一般
質)的電視影像一般。。

  不過,這張衛星照片就是因為充滿了高解析度和資料數據,是熱媒
體,真實感很強;電視的平面轉播,是冷媒體,存有許多想像空間,冷熱
之間的比照,由這一點可以理解得很清楚。

  其實麥克魯和Levinson是一對師徒,他們都熱衷於這種冷熱之辯,我
歷經各種媒體,倒不那麼嚴格分野,但用他們理論來看,報章雜誌講究證
據充份,公正客觀是有其熱媒體的特性,電視之所以誘人,也或多或少具
有所謂冷媒體效應,引發想像的誘人之處。

  網際網路會不會因綜合了所有媒體功能而打破那種冷熱之分呢?
GeoEye-1一張以上帝之眼親臨歐巴馬就職現場的衛星照片,帶給我們視
覺上強烈的衝擊,透過不同的媒體,展現不同的效果,所以,報紙、雜
誌、電台、電視和網路,雖然都叫做媒體,但有冷熱之間的不同,不是報
紙在網路裡的形式叫做「電子報」,在網路裡做影音節目,概念和電視台
也不盡相同,閱讀書籍一旦接上網路,那麼閱讀的方式將完全改觀,這篇
文章以PDF的形式呈現,無限延伸的超連結,也就是一種新閱讀方式的呈
現!

Reference:
Marshall McLuhan,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McGraw-Hill

Paul Levinson: 1999, 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 Routledge

Paul Levinson, 2003: Realspace: The Fate of Physical Presence in the Digital Age, on and
Off Planet, Routledge

GeoEye1 website:
http://www.satimagingcorp.y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