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在
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1  §1.3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第一讲
• 自旋
1.原子核的磁矩 • 角动量
• 核磁矩
2.核磁共振现象
3.弛豫现象
核自旋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 自旋 : 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
质子,中子,电子都有自旋,自旋量子数 I= 1/2

• 设原子的质量数为 A ,核电荷数 ( 等于原子序数 ) 为


Z ,质子数为 p ,中子数为 n ,如果原子核的自旋用核
自旋量子数 I 来表示,那么核自旋量子数符合下面三条
基本规律
1. A , Z 都是偶数时,即 p , n 均偶数时,核自旋量子数
I=0 。如 16 O8 , 12 C6 , 32 S16 : I=0 ;

2. A 是奇数时,即 p , n 中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核自
旋量子数 I= 半整数。如 1H1 , 19 F9 , 31 P15 , 3H1 , 15 N7:
I=1/2; 以及 35 Cl17 , 37 Cl17 : I=3/2;

3. A 是偶数 , Z 是奇数时 , 即 p , n 均奇数时,核自旋量


子数 I= 整数 , 如 2D1, 14 N7: I=1 ; 50 V23 : I=6 。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角动量
吴季辉

角动量 : 与自旋相关的物理量
Iz

I = I(I + 1) 2

1
θm
•角动量的空间量子
化 0

Iz = m  -1

-2

m 称为核的磁量子数 , m=I, I-1, … , -I+1, -I , 共 2I+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核磁矩

核磁矩 和核角动量 I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 I
 是核自旋旋磁比,不同的核有不同的旋磁

核磁矩也是空间量子化 的
μ z = γI z = γm

m 称为核的磁量子数 , m=I, I-1, … , -I+1, -I , 共 2I+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

在外磁场 B0 中,磁矩与磁场相互作
用, E =- B0= - zB0

因为 z = γ m, 所以 E =- mB0

不同的空间取向导致核能级发生塞曼分裂

自旋量子数 =I 的核有 2I+1 个能级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能级分裂
以质子为例, I = 1/2 , m = 1/2, 在外磁场 B0 作用下分
裂成为两个能级
Eα = -γ B0/2 = -ω 0/2 (m = +1/2)

Eβ = B0/2 = 0/2 (m = -1/2)

其中 0 = B0 ,为拉摩频率
E β , m = - 1 /2

∆ E a

E α , m = + 1 /2
H 0= 0 H 0 = 0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核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1
H,13 C,15 N 等核自旋量子数 I=½, 在外磁场中有两种取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共振吸收
E β , m = - 1 /2
共振条件 : ∆ E a
在静磁场 B0 存在的同时,
E α , m = + 1 /2
再加一个射频交变磁场 B1
H 0= 0 H 0 = 0
•方向与之垂直
•强度远小于 B0
•满足频率条件 : •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
hυ = ω = ∆ Ε= ω0
•受激吸收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核磁能级间的跃迁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共振频率

υ= γB0 / 2π

质子共振频率 p ( 单位 MHz) 与磁感应强度 B0 ( 单

位特斯拉- T) 之间的关系如下 :

ν p =42.57708B0

•扫频法
•扫场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扫频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扫场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热平衡时的布居数
•上下能级粒子布居数符合玻尔兹曼分布
− (E β − E α )/kT
N /N = e
0
β
0
α
•高温近似下 − ω 0 /kT
N /N = e
0
β
0
α ≈ 1 − ω0 /kT
对质子来说 (I=1/2) ,当 T = 300°K , B0 = 9.5T 即 400MHz 时
 E=3.8x10-5
0
Nβ /N 0
α =1/1.000064

•在热平衡状态下,相邻两能级上粒子数差是很小的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核磁信号

核磁共振信号是大量核 的贡
献的总和

•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的几率相同,
在射频场作用下的净跃迁由上下能级
的布居数之差决定。很小的布居数差
表明核磁信号很弱,因此核磁共振的
灵敏度很低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几种核的性质
核 自旋 自然丰 相对灵 绝对灵 核磁共
度 (%) 敏度 敏度 振频率

H
1
1/2 99.98 1.00 1.00 100
2
D 1 0.015 9.65× 10-3 1.45× 10-6 15.351
13
C 1/2 1.11 1.59× 10-2 1.76× 10-4 25.144
15
N 1/2 0.37 1.04× 10-3 3.85× 10-6 10.133
19
F 1/2 100 8.33× 10-1 8.30× 10-1 94.077
23
Na 3/2 100 9.25× 10-2 9.25× 10-2 26.451
31
P 1/2 100 6.63× 10-2 6.63× 10-2 40.48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弛豫现象
核磁共振吸收似乎应该有的性质 :
•是单一频率
•吸收信号随时间减弱,最终趋向于零
实际情况不然

原因 : 弛豫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弛豫过程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系统已经偏
离平衡态,那么经过足够长时间
系统总能恢复到平衡态。在物理
学中,常常把恢复平衡过程称为
弛豫过程
•原因在于系统同周围环境有相
互作用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弛豫过程的定量描述

dA A − A0
=−
dt T

A 是弛豫中的物理量, A0 是平衡值, T 称
为弛豫时间,其倒数称为弛豫速率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核磁共振中的弛豫过程

•自旋-晶格相互作用 : 自旋-
晶格弛豫过程
•自旋-自旋相互作用 : 自旋-
自旋弛豫过程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自旋-晶格相互作用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自旋系统的粒
子数分布已经偏离平衡分布,那
么经过足够长时间系统总能恢复
到平衡态时的玻尔兹曼分布,这
时候必定发生自旋系统同周
围环境的能量交换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自旋-晶格弛豫过程
n n0

− t / T1
n = n 0 (1 − e )
t
0 T1

n 是上下两能级上的核数目之差, T1 是一个用来表征自旋-
晶格弛豫过程快慢的时间常数,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也称纵向弛豫时间, 1/T1 称为自旋-晶格弛豫速度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自旋-自旋相互作用
µ
B

µ A// µA

µ µ
B// B

µ
A

•偶极增宽
•核自旋能级的平均寿命缩短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吴季辉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与线宽
自旋-自旋相互作用主要影响谱线的宽度。通常用 T2 表
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也称为横向弛豫时间
•表观自旋-自旋弛豫时间

1
T2 =
π∆ν 1 / 2
∆ ν1/2
0.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