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 110-1995
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主要理化力学性能和耐火性能试验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不适用于饰面型防火涂料。

2 引用标准

GB/T 172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 1763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GB 2611 试验机通用技术条件
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T 9153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GB/T 9154 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
GB 9265 建筑涂料 涂层耐碱性的测定
GB 9779 复层建筑涂料
GB/T 9978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CECS 24:90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3 定义

建筑构件防火喷涂材料(以下简称防火喷涂材料)系指喷涂于建筑物或构筑
物的构件表面,以提高其耐火极限为目的的防火材料。

4 试件制备

4.1 环境条件
试件的制备及理化力学性能试验,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均应在 23±2℃的
条件下进行。
4.2 取样
除委托检验外,取样均应按 GB 3186 的有关规定进行。
4.3 底板材料及其预处理
4.3.1 钢结构防火喷涂材料试件的底板,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均采用 6~10mm
厚的 A3 钢板,使用前应清除锈斑和浮尘,再用三氯乙烯洗涤,除去油迹或油脂,
是否作防锈处理,由产品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995-08-17 批准 1996-01-01 实施


GA 110-1995

4.3.2 钢筋砼构件防火喷涂材料试件的底板,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均采用 3~
6mm 厚的石棉水泥板,使用前应铲平、除尘。
4.3.3 底板尺寸和数量
各项试验所需底板及尺寸数量,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试 验 项 目 底板尺寸(长×宽×厚),mm 数量(件)
耐水性
耐盐水性
耐酸性 3
耐碱性 150×70×(6~10)
耐湿热性
耐冻融循环性 4
对钢质基材的腐蚀性 6
初期干燥抗裂性 300×150×(6~10) 2
粘结强度 70×70×(6~10) 5
4.4 试件的涂覆
按产品规定的施涂工艺要求进行涂覆,当需要分几次涂覆时,两次之间的间
隔时间应按产品规定,如未规定,其间隔时间不得少于涂层的表干时间。薄涂型
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为 3~4mm,厚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为 8~10mm,达
到规定厚度后,应抹平修边。
4.5 试件的养护
将 4.4 涂覆好的试件应放置在 4.1 规定的条件下干燥养护,含水泥成分的涂
料养护期不得少于 28d,无水泥成分的涂料养护期不得少于 10d。

5 试验方法

5.1 在容器中的状态
打开盛装试样的容器盖,搅拌容器内的试样,或按规定的比例调配双组份试
样,观察试样是否均匀,有无结块等情况。
5.2 低温贮存稳定性
5.2.1 试验仪器设备
容积大于 1000mL 的带盖广口玻璃或塑料容器
低温试验箱
5.2.2 试验步骤
将 1000g 试样盛入玻璃或塑料容器内,盖上盖,放入-15±1℃的低温试验箱
中,18h 后取出,在 4.1 规定的条件下放置 6h。如此重复三次后,启盖、搅拌试
样,观察试样有无结块等异常情况。双组份试样,应对各组份分别取样进行试验。
试验只做一次。
5.3 热贮存稳定性
5.3.1 试验设备
恒温箱
GA 110-1995

5.3.2 试验步骤
将 1000g 试样盛入与 5.2.1 相同的容器内,盖上盖,用胶带密封,放入 50±
2℃的恒温箱内,30d 后取出,在 4.1 规定的条件下放置 24h,启封开盖,搅拌实
验(如遇溶剂蒸发,可适量加入溶剂搅拌) ,观察试样有无结块等异常现象,双
组份试样应对各组份分别取样试验。
试验只做一次。
5.4 干密度
5.4.1 试验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 5kg,感量 1g;
卡尺:精度 0.1mm;
恒温箱:同 5.3.1;
干燥器。
5.4.2 试件制备
先在规格为 70.7mm×70.7mm×70.7mm 的试模内壁均匀涂抹一层机油,再将
搅拌均匀的试样注入试模内,捣实抹平,待基本固化后脱模。在 4.1 规定的条件
下养护期满,放入 60±5℃的恒温箱中干燥 48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放置 24h。
5.4.3 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
用卡尺和天平分别测量每个试件的边长和质量,按式(1)计算干密度:
G
ρ= ………………………………(1)
V
式中:p—试件的干密度,kg/m3;
G—试件的质量,kg;
V—试件的体积,m3。
每种试样测量 5 个试件,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试样的干密度。
5.5 抗压强度
5.5.1 试验仪器设备
符合 GB 2611 规定的压力试验机,误差不大于 2%。
卡尺:精度 0.1mm。
5.5.2 试验步骤
5.5.2.1 分别选择 5.4 的 5 个试件的某一侧面作为受压面,用卡尺测量其边长,
精确到 1mm,并计算其面积 A(mm2)。
5.5.2.2 分别将每个试件被选定的受压面向上放在压力试验机的加压座上,使试
件的中心线与加压头的中心线重合,宜以 150~200N/min 的速度均匀加压至试件
破裂。记录压力读数 P(N)。
5.5.3 试验结果计算
每个试块抗压强度按式(2)计算:
p
R= ………………………………(2)
A
式中:R—抗压强度,MPa;
p—破坏压力,N;
A—受压面积,mm2
GA 110-1995

每种试样测试 5 个试件,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试样的抗压强度。
5.6 热导率
5.6.1 试验仪器设备
能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稳定法平板热导率测定仪均可。本标准采用 DRM-1
型热导率测定仪。
测量范围:0.035~1.7W/m·k;
测量误差:±2%;
恒温箱:同 5.3.1;
秒表 2 只:精度 0.1s;
天平:同 5.4.1;
卡尺:同 5.4.1;
干燥器。
5.6.2 试件制备
5.6.2.1 试件尺寸及数量
200mm×200mm×20mm 一块
200mm×200mm×60mm 二块
5.6.2.2 试件制作及养护
先在内部尺寸分别为 200mm×200mm×20mm 和 200mm×200mm×60mm 的试
模内壁均匀涂一层机油,再将搅拌均匀的试样注入试模内,捣实抹平,待基本固
化后脱模。养护期满,放入温度为 60±5℃的恒温箱中干燥 48h,然后移入干燥
器内放置 24h。
5.6.3 试验步骤
5.6.3.1 将厚、薄三块试件的接触面磨平,除去粉尘,使接触面尽可能平整,用
钢直尺分别测量三块试件的边长,精确到 1mm;用天平分别称量三块试件的质
量(kg),精确到 1g。按公式(1)计算三块试件的平均密度ρ(kg/m3)。然后
按图 1 所示将三块试件、加热器及电热偶安放在试件架上。两热电偶的热结点应
分别放置在薄试件上、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用带有圆盘的螺杆压紧。

图 1 试件的安装示意图
1-厚试件;2-薄试件;3-冷面热电偶;4-热面热电偶;
5-加热器;6-厚试件
GA 110-1995

5.6.3.2 将测温热电偶的冷端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冰瓶内,接通电源,按下 6V
稳压电源开关,预热 30min。
5.6.3.3 根据试件的密度按表 2 选择加热器的电压 U。
表2
3
密度ρ,kg/m 加热电压 U,V
400 以下 25 以下
400~600 30~35
600~800 35~40
800~1000 40~45
1000 以上 45
5.6.3.4 校正检流计、电子电位差计和标准电池的电压。测量上、下热电偶的温
度差小于 0.1℃(4μV)时,放可开始试验。
5.6.3.5 测量薄试件上、下表面的起始温度 t′0 和 t0。
5.6.3.6 打开加热器开关,同时启动两只秒表。测量与加热器串联的 0.01Ω标准
电阻两端的电压降 U 标(mV)。
5.6.3.7 测量薄试件下表面加热τ1(h)(约 4~5min)时的温升θ(0,τ1),℃。
5.6.3.8 测量薄试件上表面温升θ′(x,τ′)℃,约达 2℃时切断加热电源,同时
停一只秒表,记录升温时间τ′(h)。τ′和τ1 的间隔小于或等于 1min。
5.6.3.9 停止加热后 3~5min 测量薄试件下表面温度下降的度数θ(0,τ2),℃。
同时停止另一只秒表记录相应的时间τ2(h),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一次试验结束,拆卸试件放入干燥器,至少 4h 后才能进行第二次试验。
5.6.4 测量结果计算
5.6.4.1 函数 B(y)值的计算
θ (′x,τ ′) τ 1
B( y) = ………………………………(3)
θ ( 0,τ ) τ ′
1

2
5.6.4.2 导温系数 a(m /h)的计算
d2
a= ………………………………(4)
4τ ′y 2
式中:d—薄试件的厚度,m;
y2—根据 B(y)查表可得。
5.6.4.3 加热器单位面积热功率 Q(W/m2)的计算
0.01RU 标2
Q= ………………………………(5)
S
式中:R—为加热器的电阻,Ω;
S—为加热器的面积,m2。
5.6.4.4 热导率λ(W/m·K)的计算
GA 110-1995

Q a ( τ 2- τ 2 − τ 1 )
λ= ………………………………(6)
θ (0,τ 2 ) π
5.7 初期干燥抗裂性
将 4.4 涂覆好的试件按 GB 9779 中 5.5 进行,裂纹的最大宽度用精度为 0.1mm
的卡尺测量。
5.8 表面干燥时间
任意选取 4.4 涂覆好的、尺寸为 150mm×70mm×(6~10)mm 的三块试件,按
GB/T 1728 指触法进行,取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以 h 表示。
5.9 外观与颜色
观察 4.5 养护期满的试件,与生产厂提供的样板相比较,涂层颜色、颗粒大
小及分布均匀程度等有无明显差异。
5.10 粘结强度
5.10.1 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机 同 5.5.1。
钢质上、下夹具 同 GB/T 9153 中图 3、图 4、图 5。
5.10.2 试件制备
将 4.5 养护期满的五块试件平放在试验台上,用环氧树脂或其他常温固化粘
结剂均匀涂覆夹具的底面,将其粘结在涂层的中心部位,压上约 1kg 的重物,粘
结剂固化后,用钢锯条沿夹具的周边切割涂层至底板。
5.10.3 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
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按 GB/T 9153 中 6.12 进行。
5.11 抗弯性
5.11.1 试验仪器设备
符合 GB 2611 规定,能进行挠度测试的抗折试验机或压力试验机,误差不超
过 2%,两支点间距离不小于 1000mm。
5.11.2 试件制备
取一根长 1300mm、外径 48mm、壁厚 4mm 的普通无缝钢管,经表面去污除
锈处理后,按产品规定的施涂工艺要求涂覆,涂层厚度达到 3~4mm 后,将试件
置于 4.1 规定的条件下养护。
5.11.1 试验步骤
将养护期满的试件两端简支水平置于试验机的两支杆上,两支点间距
L=1000mm,在其中心点加压至产生 L/100 的挠度时停止加压,观察试件上表面
加压点 50mm 以外的涂层有无裂纹、起层、脱落等异常情况。
试验只做一次。
5.12 抗振性
5.12.1 试验装置
如图 2 所示,该装置由底座、支架、拉钩、手摇平动装置和试件定位套筒等
组成。
GA 110-1995

图 2 抗振性试验装置
1-拉钩;2-刻度尺;3-平动装置;4-手柄;5-支架;
6-底座;7-顶紧螺钉;8-定位套筒;9-试件
5.12.2 试件制备
取一根长 1500mm、外径 48mm、壁厚 4mm 的普通无缝钢管,经表面去污防
锈处理后,按产品规定的施涂工艺要求涂覆。从管子的一端算起,涂覆长度
L=300mm,涂层厚度达到 3~4mm 后,将试件置于 4.1 规定的条件下护养。
5.12.3 试验步骤
试件养护期满后,将其未涂涂料的一端插入定位套筒内,拧紧螺钉,把拉钩
挂在试件悬臂端的内壁。通过平动装置的手柄施力,拉动试件悬臂端,使其产生
L/200 的位移后,突然释放,任其自由振动。观察涂层有无裂纹、起层、脱落等
异常情况。
试验只做一次。
5.13 耐冻融循环性
将 4.5 养护期满的试件按 GB/T 9154 进行,但对室内防火喷涂材料,应将试
件放置在水槽中改为放置在 4.1 规定条件下。
5.14 耐水性
将 4.5 养护期满的试件按 GB 1733 浸水试验法进行,但将 25±1℃的蒸馏水
改为 23±2℃的普通水即可。
5.15 耐盐水性
GA 110-1995

将 4.5 养护期满的试件按 GB 1763 常温耐盐水法进行,盐水溶液的温度为


23±2℃。
5.16 耐酸性
5.16.1 试件的处理
取 4.5 制作且养护期满的三块试件,用 1:1 的石蜡、松香溶液封闭其背面
及周边,在 4.1 规定的条件下放置 24h。
5.16.2 试验步骤
用盐酸或硫酸(化学纯)和蒸馏水配成质量浓度为 3%的酸液。将试件 2/3
面积浸入温度为 23±2℃的酸液中,并加盖。每 48h 检查一次酸液的 pH 值和涂
层情况。如发现酸液 pH 值大于 3,则应更换新的酸液;观察涂层有无发胀、发
皱、起泡、起层、脱落、变色等异常情况,合格与否按产品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
确定,以两块试件的结果一致为准,试验进行到出现不合格现象或达到规定的浸
泡时间为止。
5.17 耐碱性
将 4.5 养护期满的试件按 GB 9265 进行,也可采用浓度为 3%的其他碱液进
行试验。
5.18 耐湿热性
5.18.1 试验仪器设备
恒温恒湿箱。
5.18.2 试验步骤
取 4.5 养护期满的三块试件涂层向上放入温度为 47±1℃、相对湿度为(96
±2)%的恒温恒湿箱中,每 48h 观察一次涂层有无发胀、发皱、起泡、起层、
脱落、变色等异常情况。合格与否按产品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确定。以两块试件
的结果一致为准,试验进行到出现不合格现象或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为止。
5.19 对钢质基材的腐蚀性
5.19.1 试验仪器设备
恒温恒湿箱 同 5.18.1;
天 平 同 5.4.1。
5.19.2 试件制备及试验步骤
5.19.2.1 取 6 块尺寸为 150mm×70mm×6~10mm 的 A3 钢板,按本标准 4.3.1
处理后,在 4.1 规定的条件下放置 1h。
5.19.2.2 将处理后的 6 块钢板随即分为两组,分别记为Ⅰi 和Ⅱi(i =1、2、3)。
再分别称量每一块钢板的质量,精确到 0.1g,并记为Ⅰia 和Ⅱia。
5.19.2.3 按 4.4 将防火喷涂材料分别涂覆于两组钢板上,放置 24h 后用 1:1 的
石蜡、松香溶液或类似常温固化的密封材料封闭其背面及周边,在试验条件下状
态调节至质量恒定为止,即为Ⅰi、Ⅱi 两组试件。
5.19.2.4 从Ⅰi 组试件上刮去防火喷涂材料和封闭物,按 4.3.1 处理后,分别称
量每一块钢板的质量,精确到 0.1 个,记为Ⅱib。
5.19.3 试验结果计算和表示方法
两组试件试验前后单位面积的质量损失(g/mm2)按式(7)、(8)计算:
GA 110-1995

I ia − I ib
LΙi = ………………………………(7)
AΙi

C ia − C ib
LC i = ………………………………(8)
AC i

式中:Ⅰia—钢板Ⅰi 试验前的质量,g;
Ⅰib—试件Ⅰi 恒重刮去洗净后的钢板的质量,g;
A Ii—钢板Ⅰi 的面积,mm2 ;
Ⅱia—钢板Ⅱi 试验前的质量,g;
Ⅱib—试件Ⅱi 试验结束后刮去洗净后的钢板的质量,g;
A IIi 钢板Ⅱi 的面积,mm2。
防火喷涂材料对钢质基材的腐蚀性用两组试件试验前后,钢板单位面积平均
质量损失之差 D(g/mm2)表示,按式(9)计算:
D = LΙi-LC i ………………………………(9)
5.20 耐火性能
喷涂防火喷涂材料后的建筑构件系统涂覆构件。防火喷涂材料的耐火性能通
过涂覆构件的耐火极限来反映。
5.20.1 试件制备
5.20.1.1 基材选取
涂覆试件的基材应与实际使用情况一致;若无特殊规定,用于钢结构的防火
喷涂材料采用 I36b 标准工字钢梁,用于砼预应力楼板的防火喷涂材料采用预应
力砼楼板,用于钢筋砼构件的防火喷涂材料采用钢筋砼梁,其规格型号由产品标
准或通用技术条件规定,其他类型的防火喷涂材料耐火试验时的基材选用可参照
执行。
5.20.1.2 试件尺寸
试件尺寸应尽可能与实际使用情况一致,若试验装置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时,则应取装置所能容纳的最大尺寸,且至少达到:
梁:净跨 5.1m;
楼板:净跨 3.3m;
吊顶:受火面积 4m×3m;
柱:高度 3m;
墙:受火面积 3m×3m。
5.20.1.3 试件的涂覆与养护
喷涂前应对基材待喷表面进行处理,如钢质基材则需对待喷表面进行:铲平、
除锈、清洗、防锈等工序;砼基材则需进行:铲平、去灰、冲洗、抄平、防腐等
工序。其他基材表面处理参照进行。
涂覆构件的喷涂工艺应按产品规定进行。
试件应在充分干燥条件下进行试验;因此,喷涂施工完成后的时间应有足够
的养护时间,一般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 10mm,气温在 1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
GA 110-1995

并延长养护时间,直到涂层充分干燥为止。
耐火试验前应按 CECS24:90 附录四的规定测量涂覆构件的涂层厚度,并根
据产品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确定该涂层厚度对应的耐火极限,以此为判定依据。
5.20.2 试验装置
耐火试验装置应符合 GB 9978 第 2 章的规定。
5.20.3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符合 GB 9978 第 3 章的规定,承重构件的试验荷载应按 GB 9978
3.3.1b 的规定加载,并均布于构件受力表面。
为判定涂料的隔热性,必要时增设试件内部热电偶以测定试件规定部位的温
度,并作为判定条件。热电偶布设按如下要求进行:
涂覆钢梁:下翼缘两边各 1/4 宽度位置,腹板中间高度,钢板厚度中央:每
个断面 3 个点,断面分布:跨中截面、梁两端各 L/4 截面,共 9 点,见图 3(a);
涂覆砼板:受力钢筋平面内,共 5 个点,见图 3(b);
涂覆钢筋砼梁:受力筋平面内共 6 个点,分三个断面,跨中截面、梁两端各
L/4 截面,每个断面两个点,见图 3(c);
涂覆钢筋砼柱:沿四角 受压钢筋位置螺旋布置,垂直间距为 500mm ,共
五点,见图 3(d);
涂覆钢柱:沿四角 螺旋布置,垂直间距为 500mm,共五点,见图 3(e)。

(a)工字钢梁
图 3 试件内部热电偶布置图
GA 110-1995

(b)砼楼板

(c)钢筋砼梁
GA 110-1995

(d)钢筋砼柱

(e)工字钢柱
续图 3
5.20.4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按 GB 9978 第 5 章进行,对于不常用或有特殊要求的试件应做裸
露构件同涂覆构件的对比试验。首先进行裸露构件的耐火试验,然后进行涂覆构
件的耐火试验,若选作试件的基材的耐火极限为已知,则可省略裸露构件的耐火
试验。
5.20.5 耐火极限的判定
GA 110-1995

试验过程中,当以下任一项指标达到时,表明试件达到耐火极限。
5.20.5.1 非承重构件
非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按 GB 9978 中的 6.1 判定。
5.20.5.2 承重构件
承重构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作为判定条件:
梁—试验过程中试件发生跨塌则表明试件失去抗变形能力。其中:L 是计算
跨度,mm;d 是截面高度,mm。
其余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判定按 GB 9978 中 6.2 的相应规定进行。
当承重构件同时起分隔作用时,还应结合 GB 9978 中 6.1 的规定进行判定。
5.20.5.3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承重构件,应增加试件内部温度作为防火喷涂材料
的隔热性判定。
a. 钢筋砼结构:若单点温度超过 550℃或平均温度超过 500℃,则表示该
防火喷涂材料失去隔热性。
b. 钢结构:若单点温度超过 649℃或平均温度超过 538℃,则表示该防火
喷涂材料失去隔热性。
c. 预应力砼结构:若单点温度超过 450℃或平均温度超过 400℃,则表示
该防火喷涂材料失去隔热性。
d. 对于钢-砼组合结构,则应同时考虑 a、b 两项,即无论哪一项先达到,
则表示该防火喷涂材料失去隔热性。
5.20.6 试验结果的表示
防火喷涂材料的耐火性能以涂层厚度(mm)及涂覆构件的耐火极限(h)来表
示。涂层厚度精确到 0.1mm,耐火极限精确到 0.01h。
注:以上二十项性能并不要求全部进行试验,具体到某一种防火喷涂材料究
竟需要测试哪些项目,应由产品标准或通用技术条件确定。

6 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批号、出厂日期;
b. 抽检单位或委托试验单位;
c. 检验性质;
d. 检测项目;
e. 试验采用的标准及章、条编号;
f. 试验现象观察;
g. 试验结论
h. 检验单位、操作人员、试验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杨怀轩、易秉模、邬全荣、陈光亮、王良伟、陈茂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