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 目标 :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

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知道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

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

质,知荣辱求发展。

教学 重点、 难点 :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依据

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

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尽快进入创造

性学习阶段。

教学方 法: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实验性参与并思考相

关问题。

第一节 适应 人生新 阶段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

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转折时期,能否很好地适应

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

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有人说,大学生活有什么不能适应的?未必。

萧雷是上海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

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他的同学感

1
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

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

理是正常的。

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

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

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

他没有体面的服装。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对他这样

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

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

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然而,萧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九华

山。

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心理医

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萧

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

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

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

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

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

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

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

2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

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但是,不少新生

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有如

下一些表现:

自卑感。不少同学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

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不少人在

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

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

落差容易导致自卑。

孤独感。所有同学来自不同地区,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

彼此理解更是需要较长时间。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好坏好象不是太重

要,而现在是朝夕相处。许多同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总是期望别人

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善于理解别人。甚至有个别同学思维方式总是

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一些矛盾和冲突。

空虚感。过去大家都目标明确,因而行动也有了方向,精神也比

较充实。进入大学后,紧张过后难免会有松懈感,感到一下子没有了

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方向。上课以外的时间感到无所事事,不知

干什么,于是经常看电影,打拖拉、跳舞,玩游戏等,明知不该如此,

却又控制不住。

被动感。由于对学校环境、规则、运作缺乏了解,有的同学还是用

3
过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大学生活,因而显得处处被动。例如,大学没

有固定的教室,有的人直到上课铃响后还未找到教室;有的同学早

上起不了床,因为过去都是父母提醒;有的同学不能安排好日常开

支与消费,以至于常为生活费倍添烦恼。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

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感到很不习惯。

失望感。进大学前,许多同学对大学了解少,往往凭着想象,把

大学描绘得过于理想化,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发现实际上不是

这么回事,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有

一位北大数学系的学生汪辉,他原来想象中的北大是:学术氛围非

常浓厚,学生关系非常融洽,老师非常好(用了三个非常,够理想

主义的),甚至认为二个人住一个房间,宿舍全天候供应热水。反正

就像天堂一样。后来发现都不是这样。感到特别失望。

总之,环境的改变容易使人产生种种心理,有这些心理都是可

以理解的。我们的态度是,应当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积极主动地

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也不是逃避。

对我们一年级的同学而言,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首先要了解

它。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学习要求的变化。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任务。

4
相对中学而言,每个同学的学习都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

课程的选择,课外的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在学

习方式上,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在这里没有老师无所不

在的监督,没有家长每时每刻的检查,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正因为

这样,才更需要我们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同学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住同一个房间,

共同起居,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一些不同,会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每

个同学的日常生活要自己照顾。

社会活动的变化。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因为大学更注重

能力的培养锻炼。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等。所以,上课是学习,下课也一样是学习。这也是众

多的社团组织参加人数很多的原因。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首先是适应集体生活 (互动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

集体生活的优点一目了然:生活节律一致,易于协调;同龄人

相处,易于沟通。存在的问题也较简单,主要的是生疏感。大家来自

全省各地,习俗爱好各不相同,脾气性格存在差异。如何适应?关键

是要主动交往。交往总要有一方主动才能开始,有人在两周内能认识

全班的同学,有的人在两个月后还与同学相见不相识,这都取决于

人的主动性。主动地关心他人,给人一个微笑,得到的是数十个微笑。

5
爱人者人恒爱之。

2.安排好个人生活。(互动教学:感恩的心)

天津是个大城市,到这里求学我们的视野肯定开阔不少。但事情

也有多面性,在美好中也会夹杂着丑恶现象。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

是要注意防盗防骗,学会自我保护。社会上五光十色,不少人就专门

骗大学生。(例)凡事应多留个心眼。二是要防止高消费。大城市要适

应不同层次人们需求,一些娱乐消费场所很豪华,也很昂贵,也很

诱惑人。但大学生应保持自己的风范,不要与人比吃比穿比阔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标准因人而异,盲目赶时髦只能是东

施效颦!要学会正确的“比”,要知道“比”什么才能有利于自己

的成长。

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要把住生活关,

善于自律。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甚至可以

说是困难的同学,一定不要自卑。我们现在是学生,学生时代艰苦一

些肯定不是坏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笑话学生的贫困!因为这不是我

们的错,更说明不了我们的任何问题。

我们一定要发奋努力,我们今天就应当加倍努力。我们今天在学

校里面生活艰苦,但是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为了供养我们上大学,

他们在家里过着比我们更加艰苦的生活。不管我们的同学来自多么困

6
难的家庭,我们的父母肯定比我们生活过得苦。父母总是希望子女在

学校能生活得尽可能好一些,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这样做是为

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今后有出息。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在

学校里面叫苦呢?有什么理由不用功呢?拿出我们的行动来,困难

只是暂时的!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

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第二节 肩负 历史新 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

当今世界的形势特点: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主题;

2、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的基本国情:

7
1、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含义是:一

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二

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

人口众多。过去我们认为“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

度无节制生育。马寅初先生提出“计划生育”时,曾受到严厉的批判。

当我们认识到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人口众多成了我国社会发

展的沉重负担。(GNP、人均 GNP)其次 ,资源较少。“地大物博”的

说法纯属夜郎自大(耕地面积、水资源、石油等)再次 ,地区发展不

平衡。东南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贫困落后,毕业生找工作皆“孔雀

东南飞”,这种不平衡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困难。贫困地区的发展急

需人才,而恰恰贫困地区的环境又留不住人才,陷入“恶性循环”。

越发达的地方积聚的人才越多,呈现“马太效应”。许多的问题我们

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下岗、失业、贫富分化等)有问题就有机遇,

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把握它。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小平同志大力强调的,要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100 年不动摇。二十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

实现现代化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改革

开放,中华民族的再辉煌离不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前途离不开改

革开放,发展,只有发展,中国才能繁荣富强。

8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1 世纪初的大学生,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技竞争、

人才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处在国内改革开放的大

潮中。这种形势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时代特征与要求

和弄清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同时

这也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面对并努力完成的课题。

1、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二十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

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维护和平与争取发展已是

大势所趋。当今世界已从冷战时期的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经过努力可能争取到的相对和平时期,而且也

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这种相对的和平。

(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苏联解体后各国都力图不

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行战略调整和国际关系调

整,以期在未来的世界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一场争夺建立国际新

秩序主导权的斗争正悄然展开。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秩序,

是二战以来美国一贯的“理想”。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不可抗拒。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

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

国、各地区相互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知识经济是我们所

9
面临的这个世界和社会最主要的现实,也是我们把握机遇的最基本

的出发点。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

经济。“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

言的。从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农业经济是指以广大耕地

和众多的人口劳力为基础的,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劳动经济;工

业经济是指伴随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出现的,以对大量的矿物能源和

矿藏原料进行冶炼、加工、制造为基础,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资源

经济;而知识经济则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为

基础,以知识和技术作为经济增长与发展主推动力的智慧型经济。

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实际。初级阶段

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是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经济的社会化、

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而是从中国实

际 出 发 得 出 的 科 学 结 论 。

  第一,这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条件所决定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就决

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以后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

阶段,去实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

场化、现代化。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第二,这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

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还相差甚

10
远,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没有达到成熟社会主义的发展水平。这些

问 题 的 解 决 都 需 要 一 个 过 程 。

  第三,这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

的。虽然我们仅用四十多年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走完

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但是,我们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第四,这是由我国实现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

(2)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

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仅仅处于

小康社会的起点,与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相当的距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

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

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人类历史表明,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经历,承担着不同的

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中出生的一代,是生活在独立强大

的新中国的一代,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11
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完成这样的历史重托,必须在

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大学生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

业,使中国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彻底改变我国

落后的局面,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为繁荣

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老一辈革命

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下去,这是跨世纪一代大学生的责任。

所谓“开来”,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

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

水平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新世纪里

成长的年轻一代大学生一定会带着党和人民的厚望,继承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谱写出新的篇

章。

(2)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使命。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信息

日渐膨胀,新思想与新观念层出不穷。

(3)大学生做文明表率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不仅拥有投身物质文明建设的义务,同时也有为精神

文明建设献身的责任。由于我国大学生是众多人口中有机会接受高等

12
教育的少数,故大学生内在地承担着创造精神文明、传播精神文明的

使命,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理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成才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

学生的自我心愿。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江泽民同

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对大学生的“

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

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个成为”是当代大学生

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素质要

求的核心。为此要坚持和实践“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

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

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

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

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

13
求,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1、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一

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

生机的源泉。”离开了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古今中外,有出

息、有作为的民族,永远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优秀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奔腾向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

为代代批判继承,代代创新发展。

2、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

我们行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一个人的素

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社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

先决条件。一个优秀的人才,其非凡的应变能力,往往就表现在对一

些复杂的“突发事件”和“非规范问题”的果断处理上。从复杂的计

划的修订,到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的处置;从微妙的工作活动的安

排,到举足轻重的经济谈判等等都需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

14
3、 具有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

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将更加深入,开放将更加扩大,经

济将更加发展,民主将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文化将更加繁

荣,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

社会营造法治、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新世纪新阶段,加强

法治、诚信建设愈益成为一项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要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模范。

第三 节 学 习和实 践社会 主义荣 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

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15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

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

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

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

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党全国

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

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

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

16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

的意义。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

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17
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

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

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

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

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社会

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

重要标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

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还存在着

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不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

18
大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

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

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

本要求。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早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千百万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

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把新时期社

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江泽民同

志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并结合发展了的实际,

进一步丰富了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思想。以“八荣八耻”为

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

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

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19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

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

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1、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

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

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

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

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20
2、“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

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

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

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

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

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

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

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

21
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

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3、“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

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

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

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

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

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

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

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

22
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

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

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

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

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

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

内涵和外延。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

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

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

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

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

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

23
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

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

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

最大耻辱。”江泽民同志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

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

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

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 节 学 习“ 思想道 德修养 与法律 基础” 课的意 义和方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

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

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

基础。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

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

24
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教学 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大学

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尽快实现角

色转换,制定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为将

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问题探 索:

1、你如何利用时间?

做个研究,检查你自己如何利用时间。要严格点!记录至少一周(最

好是两周)内的活动,看看你将时间花到哪里去了。带本小记事本在

身上,写下每隔一小时内你所完成的事。一周后,总结你花在个人、

社交、工作和课业活动上的时间。然后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我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利用时间吗?

□我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吗?

□我觉得事情做得很仓促吗?

25
□我能必须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分别安排妥当吗?

□我这个星期要如何利用时间才会比上星期好?

□我花太多时间看电视吗?

2、《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创造思考园地 )

如果能够认清你的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你便能减轻生活上的压力。在

读完下面每一句引言后,写下你立即的反应。

“即使我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也没把重要的工作做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我知道计划的完成日期,但我总要拖到最后关头,才会逼迫自己

去完成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我很难开口要求别人帮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如果我希望事情不出差错,我得亲自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以书面形式写出)

1、如何度过大学生涯。

2、你想象中的大学是个什么样子。

2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