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目錄

• 1 苦勞網是什麼?在做什麼?要做什麼?
• 2 苦勞網的內容與提供的服務
• 2.1 社運公佈欄
• 2.2 原生新聞與評論
• 2.3 公共論壇
• 3 為什麼要利用苦勞網的介面
• 3.1 苦勞網的流量
• 3.2 苦勞網在搜尋引擎的表現
• 3.3 與主流媒體競爭
• 3.4 置身網路關係、有效利用資訊
• 4 從獨立媒體到公共媒體
• 5 苦勞網的經濟基礎現狀
• 5.1 苦勞網的經濟基礎簡介
• 5.2 為什麼我們不願依賴公部門補助存活?
• 5.3 基本需求的維持:一年 20 萬的落差
• 6 苦勞網的工作與組織
• 6.1 以處理苦勞網信箱為核心的工作
• 6.1.1 [發稿]
• 6.1.2 [投稿]
• 6.1.3 [官方訊息]
• 6.1.4 [轉發、剪報及回覆]
• 6.1.5 [發展]
• 6.2 以編採為核心的工作
• 6.2.1 [特約記者與輪值主編]
• 6.2.2 [實習記者制度]
• 6.2.3 [特約記者的組織經營與論壇的創造]
• 7 我們要做什麼?為什麼要捐款給我們?
• 7.1 欠缺的「有酬」人力清單
• 7.1.1 專職行政
• 7.1.2 全職主編
• 7.1.3 兼職人員
• 7.1.4 輪值主編
• 7.1.5 特約記者
• 7.2 實際概算
• 7.3 捐款方式
• 7.4 財務公開
• 8 苦勞網大事記

-1-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苦勞網是什麼?在做什麼?要做什麼?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成立於 1997 年,是一個以台灣社會運動為報導對象


的媒體,也是一個以媒體工作的形式行動的社運團體;同時,它也是以「倡議」及「維權」為主要工
作項目的台灣 NGO 組織發聲與交流的平台。舉凡勞工、環境、人權、性別、教育、司法改革、原住
民…等各種「弱勢者」的議題,都是它關心的範疇;不過苦勞網特別側重對有組織行動者的報導工作,
希望透過這個獨立的媒介,報導各種行動的訊
息、推動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產生以群眾
為主體的變化。

90 年代末期,台灣發展出輪替的兩大政
黨,但是在政治上的反對力量逐漸透過「選舉
動員」,而不再依賴基植於草根組織需求的社
會運動,「藍」或「綠」的政治動員、以及政
治人物的利益,取代了民主化過程中,由群眾
需求所產生「公民社會」力量;加上主流平面、
電子媒體從黨政軍的控制,轉為市場化運作,
而既有政治的勢力再透過市場,反過來操控這
些媒體,在網際網路逐漸發達的這個時代,苦
勞網從「網路原生媒體」出發,希望找回社會
力量生發的契機,並企圖掌握資訊時代的工具、
累積新世代的動員力量。

十一年來,苦勞網以「報導、評論」的生
產、社運團體的訊息發佈,以及相關議題的整
理等為主要工作,此外,針對企業監察、全球化,以及對既有壓制性力量具抵抗性的文化工作,偶有
倡議的行動;在媒體工作上,挑戰傳統以「公正客觀」為義理的觀點,而希望建立由宏觀社運角度出
發的視角,從而衝撞主流媒體的禁錮,因此實踐苦勞網「社會運動媒體、媒體社會運動」的目標。
2007 年,苦勞網正值十週年之際,獲頒「卓越新聞基金會」的最高榮譽「社會公器獎」,足證十年
行跡,已獲關注,社會對於「公器」與「公共性」的觀念已「向下」挪移。

展望未來,苦勞網將在既有的基礎上,堅守「獨立媒體」的位置,使社會主流觀點繼續向下挪移,
並持續擴大關注的面向,以其掌握更為開闊的視野、足以與主流的觀點對話,成長為一個不僅僅是
「小眾」的「另類媒體」,而能成為一個更多元、開放的媒介,成為台灣社會向宰制性的政治、資本
力量挑戰的基地,成為基植於群眾,向既有權力者挑戰的媒體;要完成這個目標,苦勞網將持守不依
賴政府補助、大額捐贈,而以小額募款生存的立場,我們相信,以此而維持的獨立性,是這個「社會

-2-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公器」最強而有力的武器。

苦勞網的內容與提供的服務

社運公佈欄
《現狀》「發稿介面」是苦勞網工作的核心,它的運作方式,是由各發稿團體把他們的新聞稿、
聲明、活動訊息、動員通知…等以 email 寄到苦勞網的信箱(coolloud@gmail.com),然後由苦勞
網的編輯人員「張貼」,顯示在首頁「社運公佈欄」的位置,而具有明確活動日期的訊 息,則會被列
入「行動行事曆」裡,到目前為止,每天多則十幾則、少則三、四則訊息,內容於型式涵蓋相當廣泛;
「社運公佈欄」以具有倡議性質的內容為主,原 則上,編輯不會審稿、也不會對內容做任何的更動,
在 2007 年 7 月,苦勞網改版之後,也開放註冊的帳號,申請「NGO 會員」權限,可以自行張貼訊
息、並自 動出現在首頁上。

《工作內容》不過,因為來稿的格式、內容差異非常大,舉例而言,目前各團體所習用的
Microsoft word 格式,或 Acrobat PDF 格式,乃至 email 的內文,其中表格、圖片的轉換,往往需
要經過一些技術上的訓練(如截圖、上傳、崁入、複製原始碼…等),才可以完整地以網頁 (html)
的格式呈現,加上「社運公佈欄」與「行動行事曆」因為管理上的需求,又有許多輸入上的規則需要
遵守;在「NGO 會員」權限開放之後,運作得並 不順暢,目前仍集中以編輯統一上稿的操作為主,
由於各團體的發稿,沒有固定的時間,但這些「發稿」往往又都具有極高的「即時性」,加上它也是
苦勞網每日採 訪、派線的基礎;因此,編輯每天花十幾個小時,「盯住」苦勞網的信箱,就成為一個
常態性、繁重而瑣碎的工作。

《展望》長期來看,維持集中式的的發稿,同時漸漸讓各團體有能力自己上來張貼,是讓這個平
台更加擴大的必然方向,我們希望 這個平台能夠在內容與議題上都能有所擴張,使其成為一個更開放
的公共空間,不僅僅於活動的訊息、聲明,甚至於各團體出版的刊物、通訊等,都可以集中到這裡 來,
在資訊擴大的同時,內容的分流、管理,以及對各團體操作貼稿人員的教育訓練等工作,就會漸漸地
重要起來;「社運公佈欄」是一個很不容易才運作起來的台 灣 NGO 組織的「公共財」,在未來,我
們希望能夠與各發稿團體有更多的互動,例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教育訓練、討論會…等實體接觸
的管道,溝通出它的遊 戲規則,並且發展更新的「玩法」,讓更多型式和以議題的內容,可以在這個
平台出現。

-3-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原生新聞與評論
《現狀》苦勞網自產的報導與評論,會以「苦勞報導」及「苦勞評論」的欄目,並且以記者具名
的方式呈現。苦勞網自 1998 年,統聯罷駛 事件現場報導開始,對於社運議題的現場報導,就漸漸成
為最重要的工作,也因此奠定了「媒體」的基礎。目前,我們的特約記者全部是不支薪的義工性質,
他們利 用工餘、課餘的時間,按照班表,接受同樣是特約記者的輪值主編「派線」,而「派線」的基
礎是「社運公佈欄」,同時也會參考各部會與社運相關的議題,決定是 否前往採訪,另外,也偶而會
有一些場合,是編輯或記者透過內部管道得知,不適合放在「社運公佈欄」,也會派線採訪。此外,
部份特約記者的工作型態,為不接 受派線,但有自己關切的議題,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供稿,形成若干
特定風格與關注對象的專欄。

《工作內容》記者的採訪工作,往往容易流於「個人化」,如何維繫苦勞網的集體觀點、形成這
個媒體的「一致性」,以及工作的 「可轉換性」,成為一個重要的難題,加上苦勞網的記者都非全職
工作者,如何保持良好的溝通狀態,以及編採事務的「內部民主」,就成為一個核心的課題;首 先,
在組織結構上,苦勞網從沒有過「不參與工作的管理者」,輪值主編由特約記者中,視個人時間與經
驗產生,這些主編與記者,透過討論組群對於每一篇稿件進 行討論、同時,有每兩週一次的「編採會
議」,整理採訪報導的內容,並且討論議決編務的政策;此外,利用「工作站」結合工作與生活的空
間,不定時進行的非正 式討論,也是重要的溝通管道。苦勞網為「運動的媒體」,但這不意味它必須
跟隨個別運動團體的立場發言,而需要就宏觀的對台灣社運的觀察與脈絡出發,進行報 導評論工作,
因此,這個集體討論、成長的環境,較之主流媒體更為重要,我們希望在這個獨立媒體內部開始做起,
在根本上挑戰主流媒體封建的權力關係,與訴諸 個人競爭的環境,這也是「媒體運動」的重要環節。

《展望》以「日常跑線」作為現階段苦勞網的報導,收到的效果是,在這裡,可以讓台灣社運界
的動態,較為完整地呈現出來、而 且,接觸社運現場,有助於新進成員初步進入社運議題的脈絡,而
相對之下較為容易的「現場報導寫作」,可以讓記者們進行分工,不會把工作集中在少數成員身 上。
不過,我們深知,只是被動地等待社運現場,不足以使這個媒體產生深入發掘事實、產生與社會對話
的深度論述;同時,過度集中社運的議題,也容易使得這個 媒體掌握社會脈動的能力。因此,如何透
過苦勞網團隊,發展主動的專題、深度報導寫作,並養成足以應對台灣乃至國際重大政治、經濟、社
會事件的論述能力,即 使在由義工負擔全部的工作環境下,這都將成為我們下個階段的重要工作目標;
當然,怎樣穩定苦勞網的收入來源,使得編輯與採訪成為有酬勞的工作,將可對這些 工作的穩定度,
產生很大的幫助。

公共論壇
《現狀》苦勞網的投稿,分成評論性質的「公共論壇」,以及報導性質的「新聞你來搞」;如果
你或你的團體,有部落格或網站的話,也可以 用「部落格來搞」的方式投稿。投稿到苦勞網來,你可
以寄信到苦勞網的 email 信箱(coolloud@gmail.com),也可以在苦勞網註冊一個帳 號,直接利
用「原生新聞、論壇投稿」的張貼介面,貼文,這個時候,這篇文章會進入我們的「編採討論版」,
當天的輪值主編,就會負責審稿、上稿;而「部落格 來搞」你只要註冊一個苦勞網的帳號,就可以在
「部落格來搞」的介面,貼上文章的網址,以及一小段摘要文字,不需要經過苦勞網的編輯台,直接
會呈現在首頁的 區塊上,這種方式,你可以把瀏覽的流量以讀者回應,都帶回到你的部落格或網頁,

-4-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也就是說,你可以將苦勞網的「部落格來搞」當作宣傳你的部落格的平台。

《工作內容》苦勞網既有的各欄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設定,例如「社運公佈欄」以各團體的新
聞稿、聲明、活動訊息為主,而投 稿的內容,則以評論和報導為主。目前,苦勞網的來稿量,並不算
多,究其原因,其一為苦勞網資源不豐,無法提供稿酬;其二為,苦勞網的知名度、發行量尚無法 與
如中時、聯合、自由、蘋果…等主流平面媒體相提並論,影響力不足;其三為,許多評論與報導的作
者對於網路發表尚無足夠的信任及習慣;不過以上三個理由, 應該要靠時間與長期的經營來突破,現
階段可以做的事,是透過我們的編輯系統,對於相關的團體、社群及個人,進行有計劃邀稿的工作。

《展望》在訊息爆炸的時代,傳統媒體受到重大的衝擊,尤其是平面媒體紛紛傳出倒閉、裁員的
消息,訊息爆炸的現象,連帶使得 一則訊息被閱讀的時間縮短、也造成社會對於公共性事務息於用簡
單化、符號化、圖像化的方式來加以理解,傳統的「輿論」,在看似開放的社會,其實是受到壓縮 的,
苦勞網的「公共論壇」,希望在這種條件下,找回新的「輿論」交流的空間,它的定位是多元、開放,
希望能夠利用這個經營十一年的重要管道,建立一個可以 生產代表這個時代反省性論述的基地,而這
個工作,絕非我們獨立可以完成,我們也在此號召大家,一起來經營苦勞網這個公共的園地。

-5-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為什麼要利用苦勞網的介面

在沒有思考資訊時代的傳播規則之前,大家可能很容易只想到「如何把訊息傳遞出去」,卻沒有
思考過「訊息傳出去之後會怎麼樣」的問題,網際網路的普及 與發達,造成資訊「流竄」與「凌亂」
的現象,往往使得網路傳播成為一個「無效」,甚至「負面」的管道。如何讓訊息變得「有系統」,
而發揮其應有的效能,這 是苦勞網長期思考的問題,為什麼要把團體的訊息透過苦勞網來傳播?在這
裡,簡單做一些說明:

苦勞網的流量
從對一個「媒體」最初步的理解,我們先從「訪客數」來看苦勞網。下圖是 Google Analytics 分
析,在 2007 年 7 月 15 日苦勞網改版完成,到 2008 年 12 月 15 日,17 個月的訪客(以週為單位)
人次分析,這段時間,苦勞網總 共有 1 百 81 萬多人次的訪客,在 2008 年 4 月之後,每週的訪客數,
大致穩定在 2 萬 5 千人次以上。

不過,如果單從「訪客數」來看,不容易掌握網際網路傳播邏輯下,苦勞網作為「平台」的重要
性,如果,我們從網路瀏覽的核心—搜尋引擎,來觀察苦勞網的影響。

苦勞網在搜尋引擎的表現
決定搜尋引擎判斷一個網頁「重要性」的因素有很多,像是這個網域名稱(苦勞網的網域名稱是
www.coolloud.org.tw)的歷史、可信賴 度,文章發表的日期、網頁被其他網頁的連結數(這就好像
由全世界的網頁來「投票」,決定哪一個網頁比較重要)、關鍵字的關聯度、網頁設計對搜尋引擎的
友善 度…等。

-6-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因為苦勞網十幾年來作為台灣社運、NGO 平台,持續進行報導的工作,在網路上高度被連結數高,
加上這個網域名稱的歷史,在 2007 年 7 月 改版之後,採用 Drupal 系統、對搜尋引擎的友善度夠,
累積了相當的搜尋引擎的「權重」,加上因為在苦勞網上各團體的資料,大多是團體的新聞稿、聲明、
動員通知…等,對於在網路上搜尋的讀者來說,對於認識組織的屬性、工作內容的效果,甚至不比團
體的「官網」差。

以下是 2008/12/18 在全球佔有率最高的 Google 搜尋引擎,用「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以及


「全國產業總工會」的結果,在苦勞網「社運公佈欄」裡,者兩個團體的列表,都僅次於他們的「官
網」,而被列在第二位。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Google 搜尋結果:

■「全國產業總工會」Google 搜尋結果:

-7-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如果用「個人」來看,2008/12/15,苦勞網一篇報導,標題為「伏流、衝突、無法言說,吳
音寧、崔愫欣的創作與歸鄉」,在 2008/12/18,利用 Google 搜尋引擎以「吳音寧」、「崔愫欣」
搜尋,都分別列在該次搜尋的第一位:

■「吳音寧」Google 搜尋結果:

-8-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崔愫欣」Google 搜尋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崔愫欣」曾經在苦勞網發表過文章,她的文章列表也出現在 Google 搜尋
引擎的第一位,也就是說,在網路瀏覽的邏輯上,投稿到苦勞網來,對於你的作品的能見度,是有相
當的幫助的,這就是「網路平台」的價值。

■這是全國教師會「羅德水」老師 Google 搜尋的結果,苦勞網的文章列表同樣也列在第一位,


另外許多在苦勞網投過稿的作者,在搜尋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形:

-9-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即是沒有在苦勞網投過稿,在 2008/12/18 的 Google 搜尋,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這個關鍵


字,苦勞網的頁面也列在第一位;這就是苦勞網在網路平台傳播上的「強勢」性。要掌握網路傳播的
「撇步」,好好利用苦勞網這個得之不易的平台,可能是你可以考慮的第一步。

■「王如玄」Google 搜尋結果:

-10-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與主流媒體競爭
傳統媒體在網路時代面臨的競爭,首先可以從「Google」或「Yahoo!」的跨媒體新聞平台來開
始理解,以「Google 新聞」台灣版(http://news.google.com.tw/ )為例,它整合了 350 個華
文媒體新聞,可以讓讀者跨媒體地掌握新聞的內容,目前愈來愈多的讀者,是在網路上閱讀新聞,而
這些在網路上的閱讀行為,又大多數集中在這樣的「跨媒體新聞平台」上。

這為「小媒體」、「地區媒體」,或相較於主流媒體為弱勢的媒體,創造出機會,在這些年的經
營之後,苦勞網也已經被這樣的媒體平台接受為其信 賴的媒體網域,所以苦勞網的新聞,也同時會出
現在 Google 新聞裡,同樣以 2008/12/18 的「Google 新聞」為例,以「無薪假」搜尋 Google
新聞,苦勞網的報導也列在其中:

同一天的新聞,高雄圓山聯誼會裁員的消息,苦勞網的報導:

-11-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12/16,宏碁舉辦企業社會責任(CSR)論壇 ,為其擦脂抹粉,同時間環保團體在場外抗議,
苦勞網做了報導,在 12/18 搜尋「企業社會責任」,出現苦勞網的報導與主流媒體關於這一場「企
業社會責任 (CSR)論壇」的報導,兩則報導相互比對,剛剛好可以挑戰主流媒體的觀點。

以上,都還只是一天之內苦勞網報導,透過網際網路的力量,打進主流媒體的訊息和輿論領域中
進行對話的例子,在這方面,經營已有小成,未來如果能生產更大量、更準確、更具品質的報導,所
能形成的影響,值得期待。

置身網路關係、有效利用資訊
除此之外,當前網際網路的重要趨勢,是以「去中心化」的各單點,以「點對點」關係,形成網
狀的結構,在這個結構裡,去進行資訊的傳遞,如何將自己 「鑲嵌」在網路的關係裡,成為資訊傳播
的核心問題,由於苦勞網涉及的領域夠廣、累積的資訊夠多、訊息生產夠新、夠快、主題也明確,也
成為許許多多的網站及 部落格及網站連結的重點,以下是 17 個月來,在 Google 分析裡,苦勞網透

-12-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過其他網站連結而造訪的次數:

這意味著,當你把你的訊息、報導、意見放在苦勞網上時,你就已經把他們放置在一個既成的網
絡關係裡;近年來,「網路傳播」漸漸成為大家注目 的焦點。而如何「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資源、把
訊息散放出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正是由於在網路上傳遞訊息的門檻低,所以造成「資訊爆炸」的
現象,如果只是 單純地「丟出訊息」,勢必被龐大的資訊流所淹沒、或者被必須處理過量訊息的讀者
所忽視,而善用「苦勞網」這一個已經建立其固定的網絡關係及傳遞方式的平 台,是你開始「有效」
利用網路資源的重要選擇。

-13-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從獨立媒體到公共媒體

基於以上的描述,可以知道,苦勞網作為傳播媒體「公器性格」的表現領域與作用範圍。

如果我們以對戒嚴期間的對「二報三台」挑戰的「三退運動」、「綠色小組」等「另類錄影帶」
的運動、「地下電台」的出現、「公廣集團」的推動 成立、近年逐漸普及的「媒體識讀」的教育運動,
到網路媒體普及之後產生的「自己幹媒體」與「公民新聞」運動的幾條軸線觀察,可以略為區辨「苦
勞網」在媒體 改革中的位置。

首先,苦勞網是一個獨立於所有社運團體/NGO 組織之外的團體,但是基於「用媒體的型式參與
社會運動」的自許,我們將自己放置在社會運動 的網絡中,進行獨立的報導與評論,這一方面上承
「綠色小組」與「地下電台」的精神,但更強調其「獨立性」以及與社運的「關聯性」,從而產生我
們的工作位 置,成為「運動的媒體」;而在對主流媒體批判的工作上,基於「媒體近用」的機會增加,
而產生如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領袖馬柯仕(Marcos)所謂 「Don't hate the media,Be the
Media」的「獨立媒體」位置,挑戰媒體工業大量產製下的「公正客觀」倫理,與商業競爭產生的扭
曲,這又緊扣了「自己做媒體」這一個「新媒體運動」,企 圖承繼,並超越閱聽人無力反撲的困局,
則是「媒體的運動」面向。

近年來,我們更從這個媒體的經營,注意到在台灣總經常被提及,但缺乏檢驗的「公共性」問題,
評論者以為,台灣的公共媒體運動缺乏群眾的基 礎,而經常容易流於「特定精英的品味」,觀察台灣
「公廣集團」推動的過程,的確難免有學者、社會精英的色彩,而缺乏與社運團體/NGO 組織互動,
遑論由社 會內部產生對公廣集團的監督/支持力量,2008 年底,在公共電視台遭政治力染指的危機
中,呼籲支持公視獨立性的團體,也同時提出了對公視的訴求,認為此 為「改革公視」的良好時機,

-14-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即反映了公視缺乏「草根基礎」的現象,以及這些民間團體的期待。

沒有「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的台灣社會,究竟所謂「公共媒體」是否會成為一種置諸九天
的空幻理想,或許猶待有志者於行動中檢證,但 是,在苦勞網的位置上,我們卻可以在此提出另類的
回應,苦勞網可不可以發展成理想中的「公共媒體」呢?如果我們不以靜態的「市民社會」玄想,而
將它想像成 為一個由各種各樣不同的需求所構成集體拉扯而成的領域,則苦勞網正身處於其中;苦勞
網是「社會運動的媒體」,也正表示者,苦勞網是在台灣社會未經過自我培 力,而具有與國家、資本
抗衡的「市民社會」力量的媒體,而,這就是「公共媒體」。

缺乏「市民社會」的力量,在政治領域的表現,也就是缺乏由下而上的制衡力量,在這個條件下,
也造成台灣社會在快速民主化的過程中,缺乏社 會共識,以至於群眾受到政治人物的利益主導的現象,
這是「藍綠政治」產生的背景,在台灣已經完成新興民主社會「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發展進程,卻
還看不出 產生足以影響藍、綠政黨的政治力量的時候,苦勞網由此出發,也希望在代表著「階級政
治」、「世代正義」新政治力量興起的催化過程中,扮演其應有的角色。

苦勞網的經濟基礎現狀

如果就目前苦勞網的經濟與人力狀況來看,前面所提到的事情,是非常遙遠的。接著,我們就來
看看苦勞網的組織、工作與經濟狀況。

苦勞網的經濟基礎簡介
苦勞網自 1997 年成立迄今,收入的來源為承接網站架設的工作收入(最大宗者為 2001-2007
承接高雄市勞工局「網路圖書館」,目前已經停 止)、小額定額定時募款、少量的僅領取工作所得,
或者工作量甚至大於所得的合作研究出版計劃(如「工運年鑑」),除了舉辦兩屆「獨立媒體研習
營」、「抵抗 的多元文化講座」,以及自 2005 至 2008 年舉辦四屆「鐵馬影展」之外,未曾以
「苦勞網」本身申請過任何公部門的補助。

也就是說,「公部門補助」即使偶有剩餘,但主要經費皆投入申請補助項目,並不是我們的收入
來源,「唯二」的收入來源只有「承接網站」與 「小額定時定額募款」。而目前,受限於能力與工作
負擔,我們已經無法再承接任何的架站工作(連苦勞網都從去年起,採取與國內「開放原始碼社群」
合作開發與 維護的模式)。

所以,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苦勞網將會以「募款」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

為什麼我們不願依賴公部門補助存活?
我們認為,這有一個重大的意義:經過超過十年的經營,我們向整個社會提問,也希望大家給我
們回應。像這樣的一個媒體,有沒有足夠基礎,不依靠國家補 助獨立存活?先就苦勞網作為「媒體」、
特別是一個處處以國家、政府單位為批判對象媒體,這個的屬性而言,它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的要

-15-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求;再就苦勞網作為一 個非政府組織,也需要擁有自己在社會中的基礎,作為它主體性的支撐力量,
過去,台灣的 NGO 組織一直無法超越的困局,就是它們普遍地依賴公部門的補助存 活。

接受補助,在立場上,難以在監督政府、向政府施壓的角色上兼顧;而在公部門補助所要求的政
策角色,與 NGO 組織基於民間立場的位置上,很 容易產生矛盾;即便是可以做到「一邊拿錢、一邊
罵(那也需要以政治實力作為籌碼)」,但無論是承接「計劃」、「補助」或者「標案」,補助本身
的要求與行政 工作,往往就將補助款消耗殆盡,使得台灣的 NGO 工作者必須「一方面搞核銷、一方
面搞運動」,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從而也耗損了團體本身的能量。

我們深知,現階段要突破這個困局,有其困難性,當然也理解其他 NGO 在「生存」與「理想」


之間的掙扎,不過,我們想的是,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去衝衝看。

我們有時會開玩笑說,我們是「以貧窮聞名的獨立媒體」,在長期經濟拮踞的條件下,苦勞網走
了十一年,有的時候,工作人員一年只能領到四、五 個月的薪水;到現在,所有的編輯、記者,全部
都是無給職,或者具有學生身份,或者有其它有收入的工作、勉強支持生計,我們走過來了、而且還
將會繼續走下 去。如果苦勞網有一天結束了,無論它結束的原因是什麼,不過,不會是因為「窮」。

所以,我們知道,「靠募款生存」,這條路很長,但是,我們可以慢慢走,慢慢等待台灣社會給
我們的回應,但是我們不怕!

基本需求的維持:一年 20 萬的落差
不過,我們那麼「窮」,終究還是不對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定額定時捐款」每個月還不到台幣 4 萬塊,如果預估不穩定的「單筆捐
款」,一年用 15 萬來估計的話,每年的收入約 60 萬,但是,目前的開銷,每個月房租、水電、差
旅、保險、系統維護…等費用約在 3 萬 5 千元,一年是 42 萬,一位行政人員薪水一個月 3 萬,一年
是 36 萬,合計 一年最起碼的支出是近 80 萬,即使是「維持目前的開銷」,也還有一年約 20 萬的
落差。

而即使是把這個落差填補了起來,你所看到的整個苦勞網的成果,也都還是無償的。

這些「無償」的工作是什麼呢?我們接著從「苦勞網的工作與組織」繼續談。

-16-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苦勞網的工作與組織

目前苦勞網全部的編、採工作,都是無償的,我們在此,把這些工作,做一點歸納。

要了解苦勞網的工作情形,我們先列出一張 2008 年全年登上苦勞網首頁「重點新聞」區塊的文


章統計表,後面再繼續做說明:

-17-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以處理苦勞網信箱為核心的工作
下圖是苦勞網的信箱,只要有信件寄到 coolloud@gmail.com 這個信箱來之後,便有專人處理這
些郵件;處理過了之後,就會用色塊標示上處理的情形,以供內部參考和交接之用。

處理郵件的分類有:

-18-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發稿]

張貼在「社運公佈欄」的文章;從 2008 年一整年的統計,在苦勞網「發稿介面」,平均一天有


4.21 篇發稿,而在最後的兩個月,平均一天的發稿數已經增加到 7.21 篇,從一整
年的統計來看,登上「發稿介面」的文章,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除了社運團體/NGO 組織對苦勞發稿介面的利用率明顯
增加之外,我們對何種稿件可以登上「發稿介面」的判斷標準日益寬 鬆,是更重要
的原因,在過去與苦勞網改版初期,我們以「社運公佈欄」定位發稿介面,訊息較集
中在「行動性」的訊息,可是,「行動」本身,本來不是就社會運 動的全部,在發
稿介面可以適度地介紹許多值得參考的「活動」,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呈現社運的面
貌,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供讀者許多值得參與的活動訊息。

而「發稿介面」的擴張,更可以擴大目前苦勞網報導工作所無法觸及的許多活動,
目前,我們甚至在研擬將「發稿介面」進一步分類、分欄的作法,但是如此一來,
「發稿」的工作,勢必再大幅增加,恐怕將超出目前能力範圍,因此,目前還採取
「循序漸進」的辦法。

新版苦勞網本來的設計是,希望 NGO 組織能夠自己上來貼稿,不過這個目標,


距離實現還有相當的距離,目前超過九成以上的稿子,都是由苦勞網 的工作人員張
貼上去的,剩下不到一成自行張貼的,也往往需要再加工協助調整。其中一個原因,
是各團體對於「發稿介面」的規則不甚清楚,這個當可以透過溝 通、甚至設計訓練
課程來處理,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發稿」經常需要一些對網頁文件格式的
熟悉與一些處理技巧,才能夠順利地張貼上去,下面是一個比 較複雜的「發稿」的
例子,文章裡有大量的表格、統計圖片,這些都需要一一處理、上傳,如果不是對技
術有一些熟悉的工作人員,很難做到(左圖:有的時候「發稿」的內容十分複雜,左
圖為一個例子。)。

完成上述張貼工作,對一個技術純熟的人員來說,可能是約一個小時的時間,當
然,不是每一篇「發稿」都需要這麼複雜的處理,但,每天平均七篇以上的發稿,難
易程度不一,平均用在「處理稿件」的時間,差不多在 2 至 3 個小時。

不過這個工作的困難,尚不在此,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常態性」工作,不但
天天要做,而且幾乎時時要做,因為發稿工作與苦勞網的「派線(後 詳)」工作息
息相關,一但發稿受到延遲,「派線」就會不正常,也因此,處理信箱的人員,幾乎
是隨時「黏」在信箱上留意這些訊息的,這使得「發稿」工作,顯 得異常沉重。

[投稿]
目前,苦勞網的「投稿」來源有兩個,一個是註冊帳號後,透過「張貼原生新聞
論壇」直接進入「編採討論版(後詳)」,由「輪值主編(後詳)」處理,另 一個
來源,則也是寄到這個信箱來,這時,負責處理信箱的人,會對稿件進行初步的過濾、
轉發至「採寫組群(後詳)」再由「輪值主編」負責處理。

-19-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官方訊息]
目前,這個信箱已經加入「勞委會」及「環保署」固定的記者連絡郵件列表,只要這兩個單位有
合適的新聞稿,負責維護信箱的人員,就會篩選、把這篇稿子 貼到苦勞網上,加上「政府公告」的標
籤,就會進入苦勞網首頁右下角的「官方訊息」欄位,對於官方資料、態度的掌握,這是相當重要的
動作,當然,除了上述兩 個單位之外,這個工作還應該擴及到更多的政府單位,但是,還是一樣,目
前「力有未逮」,只有偶然主動蒐集、搜尋將一些官方資料納入。

[轉發、剪報及回覆]
目前會寄信到苦勞網來的信,各種類型都有,有的時候,有一些既不是發稿、也不是投稿,但是
有收藏價值的訊息,處理人員會把它們「剪」進「剪報」裏 面,如果是一些詢問或行政的信件,則會
自行處理,或者轉發給相關人員,目前苦勞網並不處理個案問題,如果有個案的諮詢,則會儘量移轉
到相關的團體,但這其 中還是有一個篩選過程,需要對諮詢的內容有基礎的了解。

[發展]
到目前為止,這一個「以苦勞網信箱」為核心的工作,已經超過一個全職工作人員能夠負擔的量;
但是,就如統計中,在「發稿」部份的成長所顯示的,在每 一個部份,都還有相當成長的空間,如
「發稿介面」的分類、分欄,勢必吸引更多的「發稿」;苦勞網目前還沒有好好經營的「投稿」,將
來勢必要大力推動;官方 訊息要增加相關部會,篩選與張貼的工作,就會倍加沉重,其他諮詢或行政
性的郵件,如果要更細緻地處理,工作量也必然大增。

上述工作,目前全由一位無償勞動的工作人員負擔,因為信件處理的工作,具有工作的連續性、
加上工作瑣碎,很難像「輪值主編」工作進行分工,這裡,實在需要由一位全職工作人員全心負擔。

以編採為核心的工作
苦勞網在 2008 年,在編採工作上,有重大的變化,3 月份,最後一位(理論上)有支薪的全職
主編離職,我們就開始規劃了「分散式」的「輪值主編」制 度,同時搭配有計劃的「實習記者」訓練,
使得苦勞網自產報導的量,反而大幅增加,可以參閱 2008 年苦勞網首頁文章的統計表,6 月之後,
我們「自產文章」 以及首頁報導的「自產率」大幅度增加,並穩定地維持在一定數量;現在,簡述這
個制度,以及其成就與不足之處如下:

[特約記者與輪值主編]
苦勞網在逐漸確立「媒體」的工作內涵之後,固有的成員在外採訪,都掛上「特約記者」的名義,
不過,2004 年之後,考慮到新進成員的加入,我們開始 設計「實習記者」的制度,除了有特殊經歷
的成員之外,新進的「特約記者」大多要經過「實習階段」,實習的目標以對台灣社會運動概況的掌
握、新聞採寫的基本 技巧訓練,以及從工作中融入苦勞網的環境 3 個方面(實習制度的演進後詳)。

特約記者的狀況,差異極大,由於苦勞網沒有辦法「養人」,所以資深的特約記者,大多需要面
臨進入職場謀職、只能以極有限的時間參與,而 「輪值主編」則是由特約記者中,相對較有時間、心

-20-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力的人擔任,它的運作方式,是每人認領一天或兩天,在他認領的那天的前一天,對依照班表排班的
特約記者進 行「派線」的工作,「線」主要是由「社運公佈欄」中的「行動行事曆」產生,但也有不
在這個「行事曆」裡的線,會機動地調整。

在接受派線的特約記者完成當天的採寫工作後,把稿件貼在「採寫組群(一個 Google 網上論


壇)」,由參與組群的特約記者進行討論(無論 是上稿前後),並由輪值主編負責修稿與上稿,這是
苦勞網自產新聞的守門機制」,通常寫稿和上稿的不是同一個人,此外,也有一個集體討論的環境,
以維持稿件 的品質,以及編輯運作的「民主性」、「集體性」及「透明性」。

雖然,這個制度起因於我們的資源無法支持一個全職主編,但相較於「全職主編」制度,它產生
了「分工」與「分權」的效果,一定程度化解了因為事權集中而對一個人造成的壓力。也因此,報導
的產製,可以透過義工體系完成,甚至表現得更有效率。

不過它的缺點,也逐漸浮現,最主要的問題,在這個系統的統合能力不足,加上輪值主編大多由
資淺的成員(相較之下有時間)擔任,他們面對一群 同樣資淺,甚至更資淺(實習記者)的對象,這
使得報導的量雖然增加,但是在「質」上面的提升困難,加上派線/跑線工作高度集中在苦勞網的
「行動行事曆」, 這使得這段時間,生產出來的報導,多集中在「活動現場」的陳述,而難再深入到
事件的脈絡,甚至形成更整全性的觀點,以及跳脫社運的領域,對更大結構的政 治、經濟、社會變化,
進行反應。而這個以「社運現場」為核心的採寫系統,也缺乏「議題設定」的能力,這使得過去一段
時間,苦勞網的視角,多鎖定在一定狹窄 的範圍內,這個問題,亟待突破。

[實習記者制度]

苦勞網初期被動地接受大學系所學生提出「實習」的要求,在 2004 年,明確以「記者工作」作


為唯一接受實習生工作的內容。其後已有多位有志於此工作的人,透過「實習」的管道,成為「特約
記者」。

2008 年,我們策劃了兩個梯次「實習記者」計劃,第一個梯次七至九月,透過公開的招募,從
25 位報名者中產生 7 位;第二個梯次,自 2008 年 10 月中,至 2009 年 1 月中,沒有公開招募的
程序,而是由個別洽詢的四位成員(皆有一定社運參與及新聞採寫經驗),兩個梯次皆進行為期 3 個
月 的融入工作的實習訓練。這個訓練的進程是:

1. 心得期:跟著特約記者跑線,回來之後,僅寫作參與跑線的「心得」,在組群中進行討論,
以初步了解實習記者的狀況,以及觀察到的事務。
2. 試寫期:同樣與特約記者一同跑線,但將「心得寫作」換成「報導寫作」,以了解實習記
者寫作的基本能力與障礙、進行調整。
3. 主寫期:與特約記者一同跑線,但由實習記者完成要發表在苦勞網上的報導,這時特約記
者的任務為逐字逐句修改實習記者的稿件,並且附註修改理由,以提供集體討論,這個時期,
帶跑線的特約記者需與實習記者共同掛名、負擔文責。
4. 獨跑期:由實習記者獨立跑線、提供稿件,並且在組群中,依照一般程序進行討論。
期間,並就「社運基礎介紹」、「新聞採寫方法」及「獨立媒體的定位」輔以兩週一次,一梯次
共計六堂的討論、課程。

-21-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實習的進程:在「主寫期」,出現大量「實習記者」與「特約記者」共同掛名的報導。

上述實習階段,視個別實習記者的狀況,機動調整期間的長短。上述工作,由苦勞網四、五年帶
實習記者的經驗,並且以曾經經歷過「實習記者」階 段的特約記者所設計、規劃並擔任主要執行工作。
由於「輪值主編」與「特約記者」制度的推動,在 2008 年後半年的時間裡,苦勞網建立了一套由資
淺成員主 導、吸納新進成員的機制。

這一個制度的主要成就,除了實際產生苦勞網生生不息的活力之外,更在透過對新人的訓練,逼
使特約記者將各種方法論,轉化成為可以言說、可 以傳遞的型式,這加強了集體討論的可能性,並刺
激共識的產生,以及可以將組織外的成員有計劃地吸納、融入組織、導入組織的工作與共同生活的環
境。

不過,這種操作方式,雖然獲得不小的成績,但也產生若干問題,例如,在帶實習的過程,因為
需要顧及實習記者的工作進程,使得討論流於「技 術性」,修稿的過程,字句斟酌雖然能對新進成員
產生實際引導、融入組織工作的功效,但卻也不容易太快帶入太大結構問題的討論,特約記者忙於應
付「帶人」的 事務,沒有餘力投入更需要耗費心力的專題、評論、深入報導工作。

[特約記者的組織經營與論壇的創造]
雖然在「新進成員」的吸納上,苦勞網在過去一段時間,有所進展,不過對於長期以來一直無法
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對於因為工作、生活、生涯規劃、學業…等因素,不得不暫時與苦勞網生產工作
保持一段距離的較資深特約記者的經營。

事實上,「資深特約記者」有許多是在一段時間內,高度參與苦勞網,對於相關工作嫻熟,又在
自己的工作、研究領域有所專精的人,如果能夠適當 引導、組織,則將成為苦勞網重要的助力,也許
因為各種因素,他們沒有辦法參與「跑線」等常態性工作,但是他們卻是重要的深入報導、評論,以
及專注於特定領 域工作的好手。

「輪值主編」受限於工作的分散,日常工作的壓力、以及經驗,沒有能力對資深特約記者進行無

-22-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論是人或者議題的組織工作;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苦勞網「公共論壇」、「新聞你來搞」、「部落
格來搞」等外稿生產的組織工作上。

要產生能夠聚合觀點、進行有效對話的「公共論壇」,或者建立具有擴展苦勞網未能觸及的領域
(無論是在議題上,或者空間上,怎麼加強呈現中、 南、東部的議題呢?怎麼加強對於國際事務的掌
握呢?怎麼產生足以即時反應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的報導與評議呢?怎麼在苦勞網的工作中,加強
「議題設定」的 能力,產生有計劃性的深入報導呢?)

每一思及苦勞網的諸多問題,壓力湧現,苦勞網最大量的生產,是焦慮。

-23-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我們要做什麼?為什麼要捐款給我們?

我們已經說明了我們在做什麼、以及我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我們需要「獨立」的財務
來源,現在,我們要把問題丟給你,請捐款給我們,捐款給我們,讓我們繼續逐步地做到這些事情:

欠缺的「有酬」人力清單

A.專職行政

我們現在有一位專職行政,但是,記得嗎?樣養活這位專職行政,我們每年還有 20 萬的缺口;
但是當工作量增加的時候,一位專職行政可能就不夠了。

B.全職主編
經過前面那麼一大段的敘述之後,起碼,一位「全職主編」的形象,已經慢慢浮現了出來,首先,
他需要在「有協助」的條件下(前面已經說過,這個工作幾 乎已經超過一個全職的工作了),主抓
「以處理苦勞網信箱為核心的工作」,接著,他需要掌握苦勞網的「議題」以及「人」的組織工作,
他是苦勞網的「組織 者」。

C.兼職人員

C-1.輪值主編
分散式的「輪值主編」除了分擔「全職主編」的工作之外,也具有組織上的意義,即使在有「全
職主編」的條件下,也需要維持,他們的工作,是維持日常採寫工作、協助進行培訓,以及日常事務
的討論。

C-2.特約記者

如果依據 2008 年的統計,苦勞網自產報導的產量,已經差不多可以達到一天兩篇的程度了,如


果將工作量做一個調整,更向主動採訪、專題、計劃性的寫作,以及鼓勵「資深特約記者」的創作,
以目前苦勞網的規模,每天三篇(若以 1500 字記)的量,是可以預期的。

如果以每天生產 1500 字的報導、一週五天作為一個記者的生產工作量,要達到一定質量的寫作


生產,我們大約需要 3 個全職記者的薪水。

-24-
苦勞網現況及營運計畫報告-2009

實際概算
• 目前的募款能量(年):63,000

支出

• 辦公室經常開銷(年):420,000(+210,000)
• 行政人員薪資+勞健保勞退(年):420,000(-210,000)
• 全職主編薪資+勞健保勞退(年):420,000(-630,000)
• 協助行政人員半職+勞健保勞退(年):210,000(-840,000)
• 協助全職主編半職+勞健保勞退(年):210,000(-1,050,000)
• 記者以 3 個人力估計+勞健保勞退(年):1,260,000(-2,310,000)

捐款方式
為了維持媒體的獨立性,所以我們希望以「募款」這種獨立自主的財源,作為主要的經營基礎;
而為了可以兼顧「組織的獨立性」與「財務的穩定與可預測性」,我們希望以信用卡或郵政儲金
「(每月)定期定額、小額」的方式,來進行常態性的募款,說明如下:

1. (每月)定期定額:以「月」為單位的好處是,可以分散捐款時間,減少捐款者的負擔。
在我們常態性的行政作業裡,可以方便進行固定扣款、不需要特別再與捐款者聯繫。
2. 小額:為了避免募款集中少數捐款者,造成在媒體發展方向上的摯肘,我們希望以「小額
捐款」的方式慢慢累積,每月捐款一筆以不超過新台幣 6,000 元為原則。

• 目前,我們可以接受以「信用卡」或者「郵局(活期)存款帳戶」兩種定期捐款的方式。
這種方式,我們會再每個月的固定時間(目前是月中),向聯合信用卡中心取得授權碼,或者,
在你的授權下,從你的郵局(活期)儲蓄張戶裡扣款。
• 苦勞網屬於「苦勞工作站」的一部分,在「工作站」下,目前尚有「鐵馬影展」及「工運
年鑑」等獨立而相互支援的小組,所有的捐款,歸「工作站」統籌,「苦勞網」會視「工作站」
的資源狀況,向由各工作小組組成的「執行委員會」提出預算。
• 「苦勞工作站」在內政部登記成立「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統編為 14928276,立案
證號:)」;符合所得稅法所得稅法第十一條第四 項「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
…向主管機關登記或立案成立」要件,我們會對捐款者開立本協會的捐款收據,可以此收據,
依所得稅法第十七條第一項第 二款,在「捐贈總額最高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百分二十」的條
件下,列為你的綜合所得稅的「列舉扣除額」;如果是營利事業機構,依所得稅法第三十六條
第二項規 定,可「列為當年度費用」。

財務公開
在 2009 年,我們將擴大募款工作的進行,希望逐步建立面向社會、具有永續獨立生存能力的媒
體。為了取信於社會,我們將會每個月將我們的募款收入及支出在苦勞網上完全公開。

-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