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我們甘於平凡(無所爭),但卻不斷的挑戰傳統(有所為),企圖成就不平凡(有所貢獻)-自許

如果您知道”君子不器”,也深感認同

如果您有隱善揚惡的隱善標準認知(做好是應該的)與揚惡的智慧修為(組織學習與集體成就)

如果您是重因(短空長多)遠勝於果(短多長空)

如果您是精實(More for less)的實踐者…

如果您深知 Give and take 的精髓(與 Take and give 有別)

你知道這一句話嗎? 「君子不器」。 記得這我在高中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時,唸論語讀到的。後來在工作上碰

到台灣微軟副總蔡恩全先生時,他也用這樣一句話勉勵我們年輕人。 「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樣,永遠都只有固定的

容量。」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此,背後含意是什麼?「就像在說我們不要永遠都只能適應一種環境,都只會一種能

力,應該要隨時有配合和調整適應不同環境和挑戰的彈性,如此才能成功!」 蔡副總這樣勉勵大家,我也想起

Elson 也曾經這樣跟我說過。「真正有實力的人,是像水一般,能屈能伸,能夠隨著環境而改變自己的觀念以及

應對方法」子奇也這樣跟我說。可見,這句話深受職場前輩們的愛戴。 所以將來面對職場,除了有「專業」之

外,我們更應該還要有「彈性」!雖然說「時勢造英雄」,但是英雄在他成為「英雄」之前並不見得知道他即將

成為「英雄」,可能之前還是條「狗熊」吧!但是他懂得把握機會,取得先機。除此之外還懂得有「適當彈性」

配合「時勢」,因此造就了「英雄」! 笨蛋之所以為笨蛋,其原因有三: 1.不知道自己是笨蛋。 2.不知道別

人比較聰明。 3.以為自己最聰明。 那,笨蛋大概也無法體會「君子不器」這樣的道理吧! 你懂了嗎?

子曰: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

《論語》所記錄的孔子的言語中談論君子大約有 100 多次,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君子的某方面品性的,筆者認

為,完整的描述何為君子的,就是這句“君子不器”。

器,就是器具,無論什麼器具其功能和用途都是有限的。很久以來,此句多被解釋為,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藝,

而是要多才多藝,這種解釋與現代人類沉淪於物質世界的實情是特別符合。其實,仔細一想就知道,無論如何多

才多藝,都是有限度的,都還處於“器”的層次,無非是大小、多少而已。那麼何謂“不器”呢?

說“不器”,必須先說“道”。《論語》中雖然沒有記錄孔子說“道” 是什麼,但是卻可以證明“道”在孔子心目中崇

高的地位,“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又說君子應該“志於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君子應該如何

求“道”呢?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可見孔子認

為君子為事的目的不在於事,而在乎道!孔子的門生,子夏則在“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中說明
了君子和工匠行事的不同,君子為事是為了求道,工匠只是為了完成其事。

君子求道是為了什麼目的呢?為了“君子不器”。君子求道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了道德修養則要以自身

的修養去盡可能的影響他人歸正人心,也就是所謂“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問君子通過自身的道

德修養使家族興旺、國家富裕、天下太平,人心歸善是才學或者是技能的作用可以比擬的嗎?當然不是,只要道

德的力量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所謂“不器”也。

說到這裏想起夫子和子貢的一段對話,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翻譯成

白話文就是,子貢問: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你呀,好比一個器具。子貢又問:是什麼器具呢?孔子說:是

瑚璉(瑚璉是古代祭器中貴重而華美的一種)。看樣子當時的子貢在孔子眼中雖然有才能但是還沒有達到“不

器”的境界啊!

孔子鄙視那些獨善其身的人,《論語-子路》中“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

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党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言必信,行必果”在正常人而言已經是美德了,但是孔子卻認為如果個人修養僅

僅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而沒有在世人中產生應有的教化影響也可以算作是“小人”了。

君子不器,不但提出了君子應該成為什麼的人,而且也同時在提醒那些想成為君子的人行事時不能忘記真正目

的。孔子說君子應該“志於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這是君子的行為準則。筆者認為,科舉興而儒教

廢,當“讀書”失去其求道修養的意義而成為追求功名的“器物”的時候,不但是儒學的沒落也是人心的敗壞使然。

現代的教育就更落其次了,之所謂“人才”,也就是說“女器也”。

從系統建置體認君子不器之道

文/李世平 (記者) 2008-09-19

臺灣松下系統商品技術促進部的工程師徐立軒,透過計畫性地吸收多種領域知識,不但能完成臺灣高鐵旅客資訊

系統的維修工作,也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IT 人物─徐立軒

臺灣松下系統商品技術促進部工程師

●學經歷: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畢

●工作內容:臺灣高鐵旅客資訊系統網路、軟體、嵌入式系統整合、分析、測試及維修
 

目前任職於臺灣松下系統商品技術促進部的工程師徐立軒,雖然已在資訊界工作多年,但他從學生時代開始,就

致力於培養不同領域的技能,並學習多種知識。

在工作中鍛鍊出責任心

他表示,當初在大學唸書時,一開始是唸工程相關科系,但是經過一個學期後,覺得自己的興趣在電腦相關領

域,於是重考並進入義守資訊工程系。畢業後,徐立軒先是進入一家科技公司擔任程式設計師,之後剛好遇到高

鐵工程需要招募新血,於是便進入負責高鐵電子看板相關設施的臺灣松下,沒想到這也開啟他人生中的另一頁。

剛進入這家公司時,徐立軒負責的是系統測試和軟體安裝等工作,經過一年半的歷練和學習,他對於系統的整體

架構也越來越有概念,之後便轉往維修部門,擔任高鐵全線旅客資訊系統的維修工程師。

徐立軒目前的工作內容,包含網路、軟體,以及嵌入式系統等多面向的整合。由於高鐵在建置的過程中,不斷出

現新的需求與挑戰,所以他對於資料分析和危機處理的應變能力,也在工作中不斷地提升。

談到高鐵時,徐立軒很自豪,同時也感觸很深地說:「高鐵的歷史不會留下我的名字,但我的人生卻因為高鐵而

驕傲。」他表示,在進入臺灣松下之前,無論是工作、唸書或生活,範圍都在高雄一帶,但是高鐵的路線規畫是

從臺北到高雄,因此工作中經常需要南北奔波,不僅早一步體驗到一日生活圈的便利,也讓他有從高雄人變成臺

灣人的感覺。

面對一串連任務定期驗收的壓力,徐立軒經常必須連續好幾天、在一天之內往返臺北和高雄好幾次,在這段時間

內,他犧牲了不少假日的休息時間,也曾經單日乘坐高鐵的旅程,逼近一千五百公里,甚至數次過家門而不入都

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徐立軒更加肯定工作的價值。每當遇到困難時,他就會勉勵自己,這個系統是全臺灣超

過兩千三百萬人都有機會使用的,也可能是未來幾十年中,唯一新增的鐵路建設,所以更應該加倍努力地去完成

並維護它。

不僅如此,由於在工作中經常乘坐高鐵,也認識了不少分布在臺灣各地的站務或工作人員,在與他們閒聊的過程

中,也學會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事情。像是對相同的政策或建案,就會因北、中、南各地生活方式的差異,而有不

同的看法,這或許是長期在同一個地點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很難得到的經驗。

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先打好基礎

雖然工作讓徐立軒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認,但是要能夠解決問題,靠的是在學校時累積的知識。他說,學校教

的都是基本觀念或架構,像是資工系最重要的六個科目:資料結構、計算機組織、離散數學、線性代數、作業系

統及演算法等,目的都是培養邏輯、架構和因果關係等思考能力,以供撰寫或分析程式碼。
他舉例說,其實寫程式就像寫文章一樣,同樣的題目給不同的作者寫,過程和結果往往也都不一樣,不過寫程式

的目的是很清楚的,而能不能達成目的,就看工程師有沒有把資訊工程的基礎打好。在大學時代,由於人生閱歷

並不夠豐富,也缺少專業領域的工作經驗,所以徐立軒唸書時往往感覺「只見樹不見林」,不了解教科書編排的

架構及方向,自然讀起來比較吃力,會擔心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未來到職場上無法派上用場。不過他很幸運,有

父親和學長姐給予許多過來人的經驗,因此能夠提早理解這些基本功的重要性。

多方嘗試,不畫地自限

徐立軒說,工作多年之後,「君子不器」是他在職場上學到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他認為任何知識只要認真學習,

未來都是有用的,而不用刻意選擇所謂的「熱門」領域,因為這些技巧和道理都是相通的,只要基本功夠紮實、

觀念夠正確,往哪條路發展都有可能派上用場。他也舉例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因為學會了九陽神功、打

通任督二脈,所以內力深厚,只要隨便揮出一拳一腳,威力都相當驚人,想要再學任何武功或招式,也比完全沒

有內功基礎的人容易很多。

徐立軒說,由於他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經常教導他應該要有更寬廣的視野,才能更了解系統架構,因此在耳濡

目染的情況下,他了解到除了在學成績之外,也必須培養更多技能,並朝多元化發展。

於是他一方面利用課餘時間,到補習班進修資訊相關課程,另一方面,在學校也選擇法律、會計、經濟和政治等

不同領域的通識課程。

在大一時,他利用打工的機會,到電腦公司擔任電腦維修工程師,除了了解硬體維修的相關知識與實作技巧,也

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懂得待人接物的技巧;而大二時則是進入學校的網路策進會,以副會長的身分協助推廣

社團業務,並完成許多公開的展覽活動,藉此培養專案的規畫和執行能力。

時常心存感激

已故歌手馬兆駿在「心存感激」專輯中,有一段歌詞是「在天與地的交界裡,你也需要別人,誰不曾經過失敗,

更需要關懷。」或多或少反映了人生起伏中的心情寫照。對此,徐立軒也有相同地感觸。他認為,人應該隨時記

得要感恩,並不吝惜付出。他從進入松下工作至今,遇到了許多貴人,才讓他的專業技能和生活態度有了明顯地

成長。

像是他的直屬上司賴處長,就是一個相當有領導能力的主管,總是能了解部屬的心理狀況,徐立軒從他身上了解

如何將自身所學與他人分享,並藉由這個過程,重新檢視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提升整個工作團隊的實力。如此一

來,不但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學習新知,而且在敞開心胸、傾囊相授的同時,也能感染別

人,使對方更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更有助於集思廣益,減少專案執行過程中的瑕疵。文⊙李世平

藉由學習長笛和瀏覽 BBS 調劑身心

在工作之餘,徐立軒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就是練習長笛。他說,其實他本身並不懂樂器,但是由於平常工作時思
考的模式太過理性,長久下來,他發現自己與人相處時,也經常表現得比較僵硬,所以才想接觸音樂。因為這份

興趣可以讓心情沈澱,在工作繁忙之餘,試著讓自己埋首於音符之中,自然就能暫時忘卻煩惱,放鬆心情,也能

在生活中增加許多感性的元素。

此外,徐立軒也非常喜歡上網,尤其是使用 BBS(電子布告欄)。批踢踢實業坊(ptt.cc)是他最常瀏覽的網

站,裡面的討論板數量龐大,不但可以找到許多專業知識,像是笑話或心情分享等屬性的看板,也經常讓他會心

一笑或是產生共鳴。由於工作和鐵路有關,徐立軒經常在鐵道板發表文章,並和許多具有相同興趣的網友交流,

不過他也強調,發表時必須注意,不能牽涉到尚未公布的商業細節,以免違反公司規定,甚至觸犯法規。文⊙李世

公司檔案─臺灣松下

●網址:Panasonic.com.tw

●成立時間:1962 年

●營業項目:家電製品、系統製品、產業用零組件及機器設備等產品的製造及販賣

孔子“君子不器”論

與經濟全球化下的中國人才培養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周淑萍

作者簡介:周淑萍,女,1964 年生於陝西西安,博士,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內容提要: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其重要價值,“君子不器

論”就是其中的一種。孔子“君子不器”論,就是要求教育機構培養出來的人才,從整體來說應是多樣化的,能夠滿

足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需要;從人才個體而言,應是多能化的,能夠適應社會的複雜需求。孔子這一人才培養觀

念對於今天中國的人才培養無疑有著非凡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孔子 君子不器 人才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打破了貴族壟斷官學的局面,使平民子弟

能夠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使布衣能夠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為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程注入了新鮮血液,使之煥

發出新的生命力。孔子教育思想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一些教育觀念、方法在今天仍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輝,“君子不

器”就是其中之一。“君子不器”是孔子關於人才培養的觀點。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人才,他說“才難,不其
然乎?”(《論語·泰伯》下引此書,只注篇名)他認為當時的社會急需的就是人才。他所謂的人才,是以德為主、

德能兼備的人。“君子不器”最基本的內涵是真正的君子不能像器物只有一種用途,言下之意,培養的人才從整體

來說應是多樣化的,滿足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需要;從人才個體而言,應是多能化的,使每個人能在社會中順利

地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

孔子在他的教育實踐中貫徹了這一教育觀念,“因材施教”是他達成這一教育觀念的具體辦法。“因材施教”是二

程、朱熹對孔子教育方法的概括和總結,雖然孔子自己並沒有明確提出這一觀點,但他確實是這樣做的。孔子門

下弟子很多,其出身、地位、性格、智力、志向、態度各不相同,如“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論語

·先進》)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因而孔子針對他們的教育內容、方法就當因之而異。比

如就智力而言,“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意思是具有中等智力以上水平的學生,應

當用較高深的學問去教育他們,中等智力水平的學生則不用較高深的學問去教育他們;就人的性格而言,有的莽

撞,有的退縮,對於性格莽撞者,採取“退之”方法:對於性格退縮者,採取“進之”的方法。正因為他實施了這樣

的教育方法,所以他門下的弟子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其才。冉雍有“南面之才”,可以身居顯要;公西赤擅長

外交,曾出使齊國;子路有軍事才能;公冶長會鳥語;子貢不僅有外交才能,還有經商才能,孔子說他:“賜不受

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意思是端木賜(即子貢)不安於命,去做買賣,猜測行情,常常猜中。據《史記》記

載,子貢“鬻財于曹、魯之間,”、“家累千金”。人們認為孔子能夠長年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與子貢強有力的經濟

支持分不開。孔子門下可謂人才濟濟。

不僅要因人成其才,還應使每個人多才藝。冉求是孔子弟子中最有政治才能的人物,孔子一再稱讚他“求也藝”。

孔子自己就博學多能,他刪《詩》,訂《禮》,正《樂》,論《易》,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首次進行了

整理,對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保存和中國文化的傳承有著不世之功。他做過掌管倉庫的“委吏”,做過掌管畜牧

的“乘田”,在魯定公時,也曾“攝相事”,所以當時負責宮廷事務的一位太宰慨歎:“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論語·子罕》)。孔子自己多能,也注意對弟子多種才能的培養,他說:“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

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成人矣。”(《論語·憲問》)眾所周知,孔子培養學生的首要目標,是要

培養“君子儒”(《論語·雍也》),因此在其內容裏,德行是首位的,但是在他給學生開設的課程裏,除了德行之

外,還開設有“六藝”,以培養學生的多種才能。孔子要求學生“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論語·述

而》)“藝”,就是“六藝”。“六藝”包括禮、樂、射、禦、術、數。《周禮·地官·司徒·保氏》:“養國子以道,乃

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射即射箭的知識技能,馭即

駕車的知識技能,數即算術的知識技能,這些在當時都是基本而又有用的知識技能。據記載,孔子弟子累計達三

千人之多,一身兼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正因為在孔子門下學到了豐富多樣的知識和技能,根據孔子“學而優則

仕”的原則,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雖然原來都出身貧賤,然而卻大都走上了仕途,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找到了適

合他們的位置,表現出不凡的才能。如子路為魯國季氏宰,治浦三年,政績赦然;子夏為莒父宰;閔損為費城

宰;子游為武城宰;子貢曾仕于魯衛,遊說齊、吳、越、晉諸國。他們走到哪里,孔子的思想就被帶到哪里。他

們之中的一部分人還收徒講學,傳播孔子思想,他們的後學還形成了不同學派,據《韓非子》記載:“自孔子死
後,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這就是

所謂的“儒分為八”。這種分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促進了孔子思想的傳播和發展。孔子思想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

的主流文化之一,綿延達兩千年之久,影響至今猶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孔子眾多有才藝的弟子最初的

大力倡導和弘揚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可見人才多能的重要性。

孔子“君子不器”的人才培養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人才培養仍有著啟迪和警示作用。跨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我國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全球經濟的發展逐步接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我們不僅需

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也需要具有多種才能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多樣化的專業人才,也要培養多能化

的、綜合素質高的通才。自恢復高考以來,全國高等院校為祖國各行各業培養了許多人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

就,然而近年來也出現了一個令人堪憂的現象,那就是考生蜂湧而上報考熱門專業,大學蜂湧而上開辦熱門專

業,如電腦、經濟、金融等等。應該承認一個專業之所以成為熱門,說明國家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因而它的就業

形勢好,收入豐厚。但是如果一窩蜂全都奔向熱門,那麼于己、于家、于國都是極為不利的。事物都是在發展變

化的,物極必反,如果全都奔向熱門專業,行業的需求市場很快就會趨於飽和,熱門專業的人才將不再熱。那些

從熱門專業畢業的莘莘學子,當他們躊躇滿志地走出校門,準備一展抱負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也許是無處就業的

殘酷現實,只好待業在家。據調查,目前金融專業、管理專業、經濟專業的學生就業率在下降。對於家庭來說,

父母節衣縮食供孩子上學,大學畢業,孩子卻不得不待業在家,父母無論在身體還是在心理都將面臨巨大壓力,

對那些舉債供孩子上學的貧困家庭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就國家而言,這些學生待業在家,不僅造成人才的浪費,

而且日久必成安全隱患。我們已經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家長受此影響,認為上學無用,因此孩子很小便令其

輟學,隨父母務農或經商。這種情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對我中華民族全民素質的提高將是極大障礙。由於全都

奔向熱門專業,造成人才在一定程度的單一化,並導致其他行業的人才短缺,從而影響這些行業的生產。據報

導,在近年的人才交流會上,中、高級技師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而成為熱門,而相當部分的其他專業的

本科生、甚至碩士的門前卻門可羅雀。一方面是許多人無處就業,一方面是一些行業又無人可招,為什麼會出現

這種現象?我認為是知識結構和人才結構的不合理造成的,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並加以改正。我們的父

母、學生、學校應當學習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為社會、國家培養多樣化的人才。在目前,社會存在不同行業

的分工是客觀必然的,因而對人才的需要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我們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專科院校的專業設置無疑是夠專業的,而綜合性大學的專業設置也是細化的,這樣的

專業配置對於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有容易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的弊病。我們常

常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大學生談及他的專業知識可以口若懸河,但若問及專業以外的其他專業的稍微專門的知

識,則噤若寒蟬,或顧左右而言他。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從文科畢業的本科生、碩士、博士現在多半看不懂初中

以上的理科課程,而從理科畢業的本科生、碩士、博士說出“關公戰秦瓊”的人也大有人在。這樣的人在專門的研

究機構從事本專業的研究也許會是遊刃有餘,但是畢竟只有少數人能留在象牙之塔里,絕大部分人必須走向社

會。這些僅有專業知識、沒有其他技能的學生,一旦面臨生活的選擇,也許就會到處碰壁。因為在存在著各種分

工的社會,不僅需要滿足這種分工需要的多樣化的人才,但就具體到某一職業、某一工作,它又需要有多能的、
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實際上,一個人如果具有多種才能,他就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隨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取

向,順利就業。

要培養多能的通才,就要求學校在辦學宗旨和課程設置上作適當調整:一是在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專業課的基礎

上,允許他們到其他院系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或想學的非專業課程,並承認他們的成績;二是提供機會、創造條

件。我們知道家長、學生之所以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是因為他們有一選定終身之憂。因為在我們目前的教育體

制下,學生一旦選定某個專業、跨進某個專業,他們在學校就很少有機會再去學習其他非專業的課程,也就意味

著他將來在擇業時只能選取這一專業的相關工作,如果自己本專業的行業需求已趨飽和,想去從事其他工作,自

己卻又沒有這方面的基本技能,此時再去彌補,已經為時太晚,因為時不待人,只能望洋興嘆。所以在家長、學

生們看來,專業如果沒有選好,簡直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就迫使他們追逐、選取熱門,因為不管將來如何,

就當前來說,熱門專業的優越處是觸手可及的。如果我們的學校允許、倡導學生在進校之後學習一定數量的非專

業的課程,既可以拓展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將來擇業時有多種選擇機會,也就免去了人們一選定終身之憂,更

不會出現某些專業人才擁堵、某些專業人才短缺的人才結構不平衡的情況。而且這種跨學科、多方面的培養,不

僅培養了多能的通才,為他們將來擇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科學研究、拓展人們的學術視野也大有幫助,

這種事情,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如愛因斯坦就是在讀了戴维·休漠和恩斯特·馬赫的哲學著作,受到啟發而創立了

他的相對論。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兩位巨人郭沫若、魯迅原來都是學醫的。孔子曾提出過“和而不同”的觀點,其哲

學意蘊是兼綜百家,反對狹隘的門戶之見,那麼在今天就是要打破狹隘的專業界限,讓學生學習多方面的知識以培養

其多方面的才能。

研究孔子的“君子不器”及其教育思想,探討我們的人才培養,在今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青年是國家的未來,

而人才則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只有把青年培養工作做好,我們的國家才能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用“君子不器”管理自己

2008-8-25 16:08:16 来源:昆明校区  【字号 大 中 小】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为有限的

目的而使用。此话言简意赅,意义广泛且深远,尤其是在当今高度强调复合型人才的时代,“君子不器”的人生哲

理更能成为管理好自己的座佑铭。

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

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为有限的目的而使用。此话言简意赅,意义广泛且深远,尤其是在当今高度强调复合型人才

的时代,“君子不器”的人生哲理更能成为管理好自己的座佑铭。
  要参透“君子不器”的含义,首先就应成为一个君子,倘若只局限在小人的范围内,那么无论你有多少的才

能,充其量也只能得到短暂的光环,人生终究处在黑暗面。那么何为“君子”呢?“君子”一词是孔子提得最多的字

眼,《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

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

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

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需要把话先说出来,而是默默地用行动将想做的事、想达到的结果

实实在在地呈现出来。对孔子来讲,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得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

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

  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那么是君子之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

是真诚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地做完。君子的力量永

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君子不会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

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

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

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

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

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理解我。

  当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一些基本的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

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

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

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如此一来,我对“君子”一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社会中,君子应是一个自食其力,乐观进取,有责任

心,遵纪守法,有爱心和贡献的人。在企业团队中,君子必须是一个对企业忠诚的人,他不存私心,不争名夺

利,时刻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君子的所为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所为的背后没有不良的动机,敢于承担

责任,不会欺上瞒下。君子的品德是高尚的,绝不会为了一已私利,而在团队中勾心斗角、兴风作浪。君子是诚
实的,他不会好大喜功,夸夸其谈,光说不做,偷奸耍滑,他总能够以身作则,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公正不

阿。君子是善良友爱的,他对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心存感激,乐于帮助,如同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共进,但这并

不表示君子会纵容错误、同流合污。敢于指出错误,直言不讳,并帮助解决困难,纠正行为,这同样是一个真君

子应有的所为。

  让我们再来谈谈“器”的含义。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

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所长不该有所限制,拘于单一面,不管用于何处,都能展现君子博才广阔的气概。孔

子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

了。

  就定量而言: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

  就定性而言: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

  综言之,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

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

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

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换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君子不器”并非一定要在多才多艺上才能得以体现,其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面对

选择时,在困难面前,一样需要有“君子不器”的思想精髓。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不值得定

律”的文章。所谓的“不值得定律”是指,人在经历事与愿违的事情上时,常常会抱怨、会消极对待,会毫无热情与

责任感,因为觉得不值得,所以不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事实上,值不值得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任何事物都有其

闪光的一面,即使这并不是你的目标之一,或者离你所期盼的相差甚远,但只要你善于看到事物的闪光面,你会

发现它变成值得,因为值得而全力以赴,对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会觉得委屈或抵触,无论在哪一

面,只要用心就能成为团队中的发光点,如此也是体现“君子不器”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应该明白它都会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

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

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成为一个器皿,只有一种用途。君子不器,虽是如此简简单单的四个

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了前面所述的君子的标准,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

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做的甚至觉得毫无意义的琐碎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
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自己在整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心中的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

己的努力成就了这个教堂,但也同时会因为有了这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诠释一番后,我认为“君子不器”,教导我们的首先是做人的道理,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君子;其次是做事

的道理,要提升修为,具备博学多才、海纳百川的气概,形成不拘一格的优势。用“君子不器”管理自己,从心灵

到修养,从态度到能力,都会更加内敛丰富。引用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话:“学习从任何时刻开始都不晚”。

君子不器

對於一般人來說,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從小學到大學的系統教育都是向學生灌輸知識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

育卻似乎被現代人忽略了。然而,道高於技,人世間各行各業的技術精英,如:居里夫人和愛因斯坦等人,其實

也都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人的技能的高低也與人的道德心性緊密相關,道德低劣之人永遠也不可能掌握高超的

技能。

「君子不器」一語出自《論語‧為政篇》,原文是:「君子不器!朝聞道,夕死足矣!」所謂「器」就是指只能適

用於某一狹窄領域的專長技能,而一旦領域稍有變更、境遇稍有變化,其專長技能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而「不器」則指不專限於一門手藝的道德高尚之士,是指那些心性高、器局大、能夠通瞻全局的人才。君子當精

於藝,儒教始祖孔子本人就是一個六藝嫻熟的人。但是即使能夠六藝精熟,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充其量也只是

在「技藝」的層次。因此即使在「技藝」方面有博大精深的造詣,也只能像是最珍貴的器皿一樣。君子應該有更

高的對於「道」的追求與感悟,這才能使人品更加完善並使靈魂得到昇華。

如果僅止於「技藝」,那就是成為「器」了,窮其一生只得雕蟲小技,如果能夠進而成「道」 ,那就是人世間的

得道之士。孔子自己身為聖人,卻仍然心懷謙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孔子對「道」充滿了敬畏之心,這可

以從「朝聞道,夕死足矣!」中看出,早晨明白了宇宙的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死而無憾了! 惜道重道之心一目

瞭然。由此可以看出,學習知識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做人應該通過人生的修行感知宇宙的真理,徹悟生命存在

的意義。

同樣的道理,道家對於技能與道德的關係的理解則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

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
下。」意思是說:追求學問,就要求天天都學有所得,習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盡量減少自己的

慾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慾望和行為減之再減,堅持不懈的一直減下去,最後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達到了無

為的境界之後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實現了。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啊!

知識與技能只能教會人怎樣做事;佛法和真道才能教導人們怎樣去做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應該僅僅只是一

種可供使用的器具,技巧和藝能充其量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佛法和真道才是人們應該畢生追求的光明大道。做

學問自然是愈多愈好,如此才能博聞強記、增長見識;佛法修道,則必須放淡慾望、清淨無為,並且必須專一修

煉,才能得道與開慧。

自古求道難、聞道難,得道更難。人生於天地之間,理應養浩然之氣,修佛法正道,走返本歸真之路,方為正人

君子也。◇

偶读“君子不器”想开来

朱熹《论语集注》放在案头,几乎已成为装饰之物。日日思读,日日不读。想起来也惭愧。

今日有暇,信手翻来,偶至《为政篇》,但见如下:

子曰:“君子不器”。朱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

艺而已。

忽然想起前不久引三字经教导犬子曰:玉不琢 不成器

再想起通常大人常责难孩子道:你这个不成器的孩子。。。

便由此想开来去:

器:如朱熹之注:各自适合的用处,但不能相通。又如《汉典》所释:精美的器具,比喻有才能的人。

直眼看去,孔子曰“君子不器”,是教导做君子的人不要将自己立志成为一个“器”,也就是不要立志做一

个“精美的器皿”,不要做一个“有固定才能的人”。

再续看朱子的批注,甚为清晰,朱熹解释道:有道德的君子,看上去没什么具体的才能,但什么地方都有才

能,并非仅仅某一点有才华。

到此,忽然又想起老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之说。

原来,这水就是君子。

水,就是不器之物,你将他放在方尊之中,它就是方的;放入圆瓿之中,它就是圆的;放入觚中饮之,它就

是瘦长惜
的;放入爵中
它的 饮不
之,它又是矮胖的。。。这器
完全没有个性的不争的水,柔弱得让 惋 。

然 “, ”

水才是大道,即:上善若水。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
孔子与老子,为何要劝导大家力争做一个“不器”之人呢?

原因非常简单:在圣人的眼里,成器者,不过是成为了某一方面具有固定才华的人,如玉器、金器、陶器、

木器。。。一旦打破环境,如无须喝水或今日免酒,则器不为器了。

这让我想到日下被时尚追捧的“星”们,这些“星”们,经历自述的“艰苦磨难”之后,终于在一歌曲或一角色

或一小品或一什么什么的后,忽然大放异彩,闪亮登场,终成大器。

于是,这些“星”们,或自喻为家,或媒体粉丝们追加:什么年轻的歌唱家,才华横溢的表演艺术家,脱凡超俗的

画家。。。。。。种种信口雌黄的高帽子漫天飞,发帽子的发出的十分廉价,接帽子的也乐得受用。可是,如果

忽然失去环境呢?这些“星”们,也就“器不为器”了。

如此看来,教导孩子终成大器,似乎不是那么明智了。难道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孩子只成为一器而却终生不知

大道为何物?难道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的信心只降低到这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穷其一生只得糊口之雕虫小技而

成为“人器”或“器人”?

我想,是这些家长们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做君子和做“器”之间的区别吧?

何不跳跃“成器”的追求,直接引导孩子领略做君子之“大道”?要知道,孩子若得“道”,何愁无糊口之雕虫

小技?

万万不可再将“大瓠之种”的收获,“为其无用而掊之”。

这倒提醒了我,明日再教导孩子:“玉不琢 不成器”时,一定要加上一段如此之白话:孩子,普通的玉石不去雕

琢,也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东西,即使你将来成为一个有技能之人,也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离做一个君子,

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