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江山如此多骄

---纪念“长漂”20 周年

□谭作人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惜 秦 皇 汉 武 , 略 输 □□ , 唐 宗 宋 祖 ,
稍逊 □□”, 大约有 1/5 的地球人知道这首诗,因为诗人是一个名人伟人,一代天骄。特

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空气中弥漫着“再过 20 年,我们来相会”的人生承诺,
人们充满激情和信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多 “骄 ”, 看一 代英 豪妖 娆
1984 年 8 月,西南交大摄影师尧茂书从西双版纳摄影考察归来。尧在火车上偶遇中
国国际旅游服务总公司的翻译杨青普,得知美国著名漂流探险家肯 ·沃伦已与有关方面
签下合同,将于 1985 年来华漂流长江。这个消息改变了尧茂书的命运。在岷江和大渡河
交汇之处的嘉州古城长大的尧茂书,自小就做着漂流长江之梦,并为此而学摄影,练漂
流,积极准备了很多年。“让中国人漂流自己的长江”,从一个想法变成了信念,变成
了一个报春花似的行动。
1985 年 5 月 25 日,尧茂书给三哥尧茂江发来电报:“告森将救生衣放在你处峨眉
助手不去希你送我”。5 月 26 日,西南交大党委为尧茂书举办了壮行会。于是,时年 32
岁的尧茂书,带着李植松校长授予的全国五所交大的校旗和一只军用水壶,怀揣心中偶
像日本探险家植村的照片,仓促上路了。7 月 27 日,从长江源头开始下漂,并在直门达
与弟弟分手的成都市二医院医生尧茂江,听到了从金沙江通伽峡传出的噩耗:尧茂书失
踪。
一直对长江第一漂进行追踪报道的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用一只不拐弯不克扣的
新闻之笔,掀起了中国第一次“长江热”。如同所有多灾多难的民族一样,那时民族主
义和英雄主义是当然的主旋律,人们渴望通过报效社会和国家,来体现自身价值。那时
的时尚青年,就是敢做大事的热血男儿和有志女士。
1986 年,为“继承尧茂书遗志,完成中国长漂”,国内已有十二支队伍报名参加
“长漂”。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直接支持和中科院成都地理所的直接指挥下,在全国人
民的支持和关注下,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完成了“由中国人首漂长江”的壮举。
这次活动中,共有十名壮士献身长江,他们是:孔志毅、杨红林、张军、孙志岭、万明、杨
前明、王建军、雷志、大卫(美)。
从 86’长漂走出来一个英雄群体,有人称之为“长漂帮”,他们集体传递着长漂
精神和英雄主义的人生价值,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是:
席文举、奉友湘、赵坚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创办人。
刘建 ,中国第一个登顶珠峰并完成了 7+2 的新闻记者。
冯春 ,坚持漂流 18 年,完成中国人首漂科罗拉多的职业探险家。
1
杨勇, 首漂雅鲁藏布江,从职业探险转向环保科研的生态环境学家。
何平 ,当年长漂队长,现为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带头人。
李大放 ,当年虎跳峡勇士之一,现为绿色江河组织秘书长。
宋元清 ,三次试漂台湾海峡,屡败屡战奋斗不止的探险勇士。
陈连 跃,在审计二滩电站工程中发现不合理的漂木机道,为国家节约建设投资 70 亿元
的银行行长。
杨 欣 , 从职业探险家转为环保志士,二十多次到长江源区考察摄影,八上长江源头,
创建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长江源环保纪念碑、长江源冰川观测点,以及绿色江河环保
组织的“长江之子”。
江山多娇,英雄怎能不折腰?
江山多“骄”,一代英豪永远在“长漂”。

江山 多“ 娇” ,河 流顿 失滔 滔
借用或套用文章标题显得俗套,似有江郎才尽之嫌。笔者不避此嫌是因为,作为长
江的儿子“江郎”,确有“才尽”之时。这是客观规律,不是谦虚。长江也有水尽之时,
何况江郎乎?
对于一条河流的生命周期而言,长江正值青春时期,本来应该充满欢笑而不是忧
虑。然而,青年时代的长江与现代工业文明正面相遇。人进河退,长江唯有落荒而逃掩面
而泣。
长江开始断流。长江源头有蒸发性的河源区断流,长江支流有季节性的小流域断流,
长江干流有工程性的人工截流,有混凝土大坝后面被迫站立的河,站在河流的无路之处。
于是,长江开始坦胸露怀,素面朝天。甚至,在一些局部地区断手缺肢,千年河床干涸
露底,空留山林在无泪的哭泣。
中国七大江河中,长江与黄河正如中国的两只肾脏。如今,一只“肾脏”已经坏了
——黄河从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史记 1600 次洪水溃堤的“害河”,走到十年八
断流(1977-1999 年 28 年中,断流年份为 22 年)的晚年绝境。而另一只“肾脏”长江,
在生命周期上紧追黄河,迅速衰老;在生命质量上尤如淮河,苦不堪言!
2003 年,中国七大江河劣质水体高达 61.5%,其中珠江劣质水体为 18.2%,长江为
28.2%,松花江 92.3%,淮河 81.4%,黄河 77.3%,辽河 70.3%,海河 78.5%。而 V 类以上
劣质水体分别为:海河 66.2%,辽河 54.1%,淮河 51.1%,黄河 47.8%。海辽淮黄河正在
成为名符其实的害河。以水利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闻名于世的中华民族,正走向无水
可用的生态绝境。
21 世纪,世界已经普遍认同美国科学家戴维斯的“浸蚀循环”理论:河流是有生
命的。这不是文学描述,这是科学结论。河流的生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
环节,没有健康的河流,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地球。因此,中国国家水利部明确提出,要
保护河流的健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健康的河流。但愿这“一条河流”是抽象描述,
是复数。
20 世纪八十年代,有幅著名的漫画引来了“长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及时救了
长江的命。当时,那幅漫画在呼叫:“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长江回答:“黄河黄河,
我也是黄河”。于是,听到了呼叫的四川青年纷纷走向长江,去关心被称为黄河的长江。
于是有了长漂黄漂雅漂珠漂,直到科罗拉多中国第一漂。
有人说,喜欢音乐,孩子不会变坏。同理,喜欢自然,心灵可能美好。喜欢漂流探
险的四川长漂群体,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走向环保事业,自觉地把环境责任扛在肩上,把
环境道德记在心中,把生态伦理溶入鲜红的男子汉的血液之中,这是长漂精神最伟大的
成果之一。
2
人类的阳刚之美,在于保护河流。人类的骄傲,在于保护娇美。

江山之 “矫 ”, 令人 心焦
率真的诗人孙建军,曾礼赞海洋诗人孙静轩: 眼前群山没能把你围住 /悬崖干脆
断了你的退路/你是一条站立的河/站立在无路之处。
站立的河,是瀑布。而在山已穷,水将尽,泉已干,溪流已断的河源地区和集水区,
天然瀑布已经越来越少。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中国河流站在无数大坝的堆砌之处,立在
天然河流的无路之处,唱出天鹅之歌,跳起镣铐之舞。

3
中 国 目 前 是 当 之 有 愧 的 世 界 第 一 大 坝 之 国。 全
世 界 大 型 水 坝 49697 座 的 52% 在 中 国 , 中 国 已 建 各 类 水
库 8.48 万 座 , 中 小 型 水 坝 8.6 万 座 , 水 库 总 库 容 达
4583 亿 M3 , 占 全 国 地 表 水 总 量 17% 。 而 在 1949 年 以 前 ,
中 国 建 成 运 行 的 水 利 设 施 仅 23 座 。 迅 猛 发 展 的 水
利 工 程 , 究 竟 是 经 济 的 馅 饼 , 还 是 生 态 的 陷 井 ,
确 实 应 该 进 行 切 实 认 真 的 研 究 探 讨 , 而 不 是 以 政
治 宣 传 代 替 科 学 研 究 , 逃 避 责 任 , 敷 衍 社 会。
1999 年 , 环 保 志 士 杨 欣 率 绿 色 江 河 的 环 保 志 愿
者 团 队 , 创 立 了 长 江 源 环 保 纪 念 碑。 这 是 由 四 川
省 人 民 政 府 出 资 , 在 国 家 环 保 总 局、 中 国 科 学 院
和 青 海 省 人 民 政 府 的 积 极 支 持 参 与 下 , 集 体 合 作
的 一 件 环 保 盛 事。 立 碑 的 意 义 在 于 , 为 了 大 好 河
山 和 子 孙 后 代 的 安 全 生 存 , 我 们 要 骄 傲 地 行 走 而
拒 绝 骄 横 的 行 为 ; 要 娇 美 而 不 要 娇 弱 , 要 矫 健 而
不 要 矫 饰 矫 情。 江 山 多 娇 , 值 得 为 之 折 腰。
一 位 印 弟 安 部 落 酋 长 曾 说 , 大 河 小 溪 中 闪 闪 发
光 的 不 仅 仅 是 水 , 那 也 是 我 们 祖 先 的 血 液 , 那 涓
涓 的 流 水 声 , 便 是 祖 先 亲 切 呼 唤 的 声 音。
我 们 希 望 , 我 们 的 儿 女 们 还 能 听 到 叮 咚 的 流 水
声 , 而 不 是 只 有 叮 当 的 金 属 声。 毕 竟 , 金 钱 并 不
是 人 类 骄 傲 的 唯 一 资 本。

2006 年 5 月 12 日
  《 华 西 都 市
报》首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