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五十肩 (冰凍肩)

劉媽媽是個勤勞顧家的標準主婦。在過年前的大 掃除時,因為擦擦洗洗不小心拉傷
了肩膀,讓她之後只要手臂一有舉高的動作時就疼痛不已,因為怕痛,因此只能把
手盡量固定在不痛的姿勢上。本來以為不要去動他就會慢慢恢復的,但沒想到過了
個年,疼痛是比較好一點了,但是手卻越來越舉不高,現在連穿衣服或梳頭髮都變
成了大麻煩,不得已到醫院去求診,復健科醫師 告知說她得的是典型的「五十肩」。

症狀

*肩關節在每一個方向的動作都受到限制,這在手剛舉起來的時候還很順,但再舉
高一點就會有很緊的感覺。

*感覺很緊的時候也會感到疼痛,痛是在關節很深的地方,用手壓也壓不到。

*嚴重的時候連睡覺或坐著不動的時候都會覺得悶悶的疼痛。

造成原因

*主要是肩關節缺乏活動而造成沾黏。
第 1 頁,共 25 頁
大多數的情形是在受傷或手術後,因為怕痛而不敢活動,大約兩個星期後就變成了
五十肩。

容易發生的族群

*中年婦女

*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的患者

*頸部神經被壓迫的患者

*容易導致肩關節肌腱炎或傷害的工作或運動,都可能進一步造成五十肩。

*運動項目:

投擲運動:棒球、壘球。

使用球拍的運動:網球、羽毛球、壁球。

其他:游泳、排球、籃球、舉重。

你能做的事

*預防重於治療:肩關節受傷時,要在不痛的範圍內作適度的運動。

*五十肩需要積極的接受復健治療,所以要先尋求醫師診斷。

*配合醫師與治療師的建議作改善關節活動度的運動。

*運動前熱敷,運動後馬上局部冰敷。

醫師能為你做的事

*藥物治療:主要目的在於疼痛的緩解。

第 2 頁,共 25 頁
*復健治療:熱療、短波、超音波、電療、運動治療。

*局部注射:主要目的在於疼痛的緩解。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藥物、復健、打針)都無效時才考慮。

復健

*重點在關節活動度的改善運動。

*被動運動:被動運動是利用外在的力量來把沾黏住的關節拉鬆,例如在醫院內治
療師就會利用不同的手法來拉鬆關節,增加關節的活動程度。平時醫師會建議病患
在運動治療時都要以「不痛」為原則,但是五十肩的運動是少數的例外。

治療師在拉扯已經沾黏的關節時都會造成疼痛,但是這樣的痛是「好」的痛。只要
疼痛在復健後持續不超過二十四小時、或者沒有影響睡覺或工作就可以接受。

* 主動運動:主動運動則是指病患在沒有他人或是藉助儀器的情況下的運動。這類
的運動除了要增加關節的活動角度以外,還要加強肩關節附近肌肉的力量,避免這
些肌肉因為先前的缺乏運動而產生無力及肌肉萎縮現象。

*記得運動治療前熱敷,運動治療後馬上局部冰敷。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

* 一般都需要兩到三個月的復健才能使活動的角度恢復。

*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第 3 頁,共 25 頁
五十肩是甚麼?治得好嗎?

五十肩一詞來自日文,指的是中年以後肩膀痠痛、活動不便;英文教科書或西方文
獻沒有「五十肩」這個字彙。五十肩講的是症狀,就跟講 頭痛、發燒、…….一樣,
並不是病名。

五十肩的原因是多樣性的。以五十肩求診的病人中,約有 75% 是因肩峰下滑液囊或/


及旋轉肌袖的毛病; 10~15% 是冰凍肩症。兩者有時分辨不易,診斷醫師須要有相
當的經驗與認識。另有一些(約 8~15%)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等,因鑑
別診斷不成問題,較少引起困擾。

肩膀是人體活動最大 (幾乎可以 360" 旋轉) 的關節;異於其他關節的是:在肩峰


下,有一由 4 組肌腱混合組成的旋轉肌袖。 旋轉肌袖包覆著 3/4 的肱骨頂端及肩關
節,在上臂舉抬初始,會施展杆桿以小搏大的省力原理,協助肩三角肌作用;又在
肩膀活動狀況下,壓住(穩住)肱骨頭,使不致上衝脫位,是肩關節很重要的外環結
構。可是因為肩峰下的空間(肩峰下三角)實在太小,旋轉肌袖以及披覆其表的滑液
囊 (用來減少磨擦的 ) 會在動作過程中,重複的與跨在其上的肩峰 (骨頭) 撞擊
(附圖一),造成滑液囊的發炎,此即肩峰下夾擊症;而更甚者,則進一步造成旋轉

第 4 頁,共 25 頁
肌袖的病變、甚至破裂。

破裂的肌袖,就像套頭毛衣的孔,只會越破越大,不會癒合,修補只有靠手術;而
肩峰下的撞擊,雖是生理、但也是機械 (mechanical) 性的,只有靠手術切除部分
的肩峰,把肩峰下的空間變大 (肩峰減壓成形術),才能降低旋轉肌袖的撞擊傷害。

這個理論與手術,1972 年哥倫比亞大學的肩關節大師尼爾 (Neer) 即已提倡,歷經


90 年代後才有的磁振造影 (MRI) 驗証,目前已是一個制式的手術,成功的解決了大
部分五十肩病人的困擾。

旋轉肌袖在某一些不明原因的情況下,會發展成鈣化性肌腱炎,也會有五十肩的症
狀;唯症狀詭異,好的時候甚麼事也沒有,壞的時候,肩痠得

第 5 頁,共 25 頁
直教人想把肩膀給剁下來!尤其以晚上為
甚,澈夜難眠。鈣化性肌腱炎會好好壞壞反覆發作,病理呈現的是一個肌腱纖維努
力 想 要 轉 化 (metaplasia) 成 軟 骨 卻 沒 能 完 成 的 過 程 ; 是 一 種 反 應 性 肌 腱 炎
(Reactive Tendinosis) ---- 旋轉肌袖病變之一,原因仍不明。X 光素片就可以看
到肩峰下鈣化的斑塊,診斷不難(附圖二)。

治療則視病情與病程,用冰敷、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直接注射類固醇、用針紮斑
塊並灌洗、打骨震波、開刀切除鈣化斑塊......,都有相當好的效果。

五十肩裡治療上比較棘手的就剩下冰凍肩了。

冰凍肩,診斷上有經驗的醫師在作理學檢查時,只消輕輕、有技巧的搬動病人肩膀
就心中有數了,再作個磁振造影 (MRI)或關節造影,就可排除其他病因。※ 冰凍肩
的病理是原因不明的肩關節囊與肱骨頭的緊密沾粘及喙突-肱骨間韌帶的欒縮,目前
‧‧‧‧‧‧
認為是自體免疫疾病(附圖三)。

第 6 頁,共 25 頁
有糖尿病、中風過、甲狀腺亢進、心肌梗塞者…….,較會發生;發病之初只是肩膀
痠痛,漸漸(3~6 個月)走入凍肩期,拖了好一段時間後又自行慢慢解凍,回復七、八
成的肩關節功能。一般可拖個 2 年,但也有直拖 7 年之久的;病的早期還可嘗試以
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全身麻醉下做關節鬆動術、復健……等來改善病情或縮短病程,
但一旦凍肩進行後,就幾乎藥石罔效,連開刀也成效有限;醫界近年正努力研發解
凍療法,想用藥物來化解沾粘,但目前尚無太大進展。

中年人很多常常自嚷得了五十肩;是旋轉肌袖毛病還是冰凍肩?應盡早弄清楚,切
忌磋跎延宕,錯失治療良機。即使是冰凍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還是有相當幫
忙的。

第 7 頁,共 25 頁
第 8 頁,共 25 頁
我們的肩膊關節是在我們身體裏其中一個活動範圍最大及最廣的。若肩膊關節產生
問題時,將會導致手指及手臂都不能作基本的動作。

正常而健康的肩膊能幫助我們的手作以下等動作 :

1. 舉向上及向下 ( 圖一 )
2. 前臂向內及向外 ( 圖二 )
3. 手向前及向後 ( 圖三 )

肩膊活動過勞或活動太少都可導致肩膊產生疼痛及拉緊的感覺,繼而令肩膊活動能
力大大減低。當 肩膊活動減低時亦令肩膊週邊的肌肉動力減弱及引致肩膊關節產生
黏連而導致肩膊增加痛楚和動彈不得。

第 9 頁,共 25 頁
( 圖四 )。

肩膊痛成因大致可分成 5 大類 :

(1) 神經反射痛 ( Neurologic Referred Pain )

肩膊痛可由頸椎神經被壓而產生的反射痛。或從內臟有問題而引致肩膊反射痛。這
種肩膊痛一般比較大 範圍及沉痛的,而且痛楚會越來越增加。

(2) 肌腱炎或滑囊炎 ( Tendinitis and Bursitcs )

長期提重物及肩膊重複性動作都可勞損了肩膊的滑液膜及肌腱。痛楚比起神經反射
的肩膊痛範圍少, 通常都可指出肩膊痛楚的部份,肩膊活動能力減少,如不盡快醫
治,疼痛會增加及動能力大大減少, 直至手部不能擺動 。

第 10 頁,共 25 頁
(3) 退化性關節炎 ( Degenerative Arthristics )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時,身體上的機能及關節便會逐漸退化,肩膊的骨骼,軟組織
和骨膜亦會受到影響。 痛楚會因某些動作而引發的,一般在休息過後會逐漸好轉 。

(4) 肩膊四頭肌創傷 ( Rotatos Cuff Injuiry )

肩膊的肌腱因受傷而發炎,撕裂或拉傷,肩膊移動即引發痛楚,肩膊活動能力減少。
若肌腱撕裂程度 嚴重,脊醫會轉介病人到西醫骨科作手術的 。

(5) 肩週炎或五十肩 ( Frozen Shoulder )

第 11 頁,共 25 頁
當肩膊在某些原因引致下不能活動及產生痛楚時,我們便很自然地盡量減少該肩膊
活動。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的肩膊會逐漸產生黏連而令痛楚增加及活動不能。患者
不能舉手作一些簡單的動作如梳頭、舉手等等。 痛楚有刺痛感及彊硬。
( 請參閱 2001 年 6 月份的每月脊骨專題 )

脊醫會很小心檢查患者肩膊痛的成因。脊醫會透過椎節功能性檢查、脊椎活動能力,
骨骼檢查、神經反射 檢查及觸診來診斷病源所在而作出治療。若有需要時,亦會作
X-光化驗或其它特別的程序來確實診斷。 必要時,脊醫亦會轉介病人到其它專業醫
科。

脊醫主要利用手療法及矯正法來舒緩壓迫的神經及緊張的肌肉,再利用一些轉助儀
器來增加患處的血液 循環,亦會指導病人作肩膊運動來強化週邊的軟組織。

第 12 頁,共 25 頁
淺論五十肩之辨證論治
陳潮宗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摘要:

五十肩症狀為肩部疼痛、僵硬,外展、內外轉活動受限,日常生活動作有
困難,中醫辨證五十肩為過度勞累,以致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經
脈凝滯而形成肩痛,因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故好發於 50 歲以
上。西醫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熱敷及自我運動,手術方面則
是直接處理粘連的發炎組織;中醫治療包括中藥方劑、推拿治療、針灸治
療,推拿治療分急性期、黏連期、緩解期手法不同,另外自我運動復健是
極重要的治療,可訓練患側肌肉的力量,並改善關節活動度,也要注意肩
膀勿過度操勞,給予肩部適當的休息,讓治療效果更好。

關鍵字:五十肩、冰凍肩、露肩風、肩凝症、凍結肩

一、前言

老年人的關節毛病,較嚴重影響生活的疾病屬「五十肩」,由於好發於 50 歲以上,
稱「五十肩」,醫學上稱「冰凍肩」,當罹患五十肩時,肩部會疼痛、僵硬,外展、
內外轉活動受限,在進行日常動作時,如上舉、梳洗、穿衣、拉交通工具上頭之把
手、拿高處物品、曬衣等等,都會因為感到疼痛困擾著患者,生活大受限制,並且
造成許多意外傷害的發生,導致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降低。

二、中醫辨證
第 13 頁,共 25 頁
五十肩多為過度勞累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中醫又稱為「露肩風」。風
寒侵襲經脈,導致氣血阻滯,經脈凝滯而形成肩痛,固又稱為「肩凝症、凍結肩」 等,
屬中醫痺症。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以
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脈絡不通故發本病。

三、病因

五十肩的病因推斷為下列六種:

(1)老年性退變

年齡超過 50 歲後,賀爾蒙代謝率下降,導致蛋白多醣含量及其各組成分比值的改變,
導致組織學變化如組織脫水、纖維化、關節僵硬和鈣化。

(2)風濕寒邪侵襲

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濕寒邪侵襲史,如居處潮濕,中風冒雨,睡臥露肩等。

(3)慢性疲勞

肩關節為人體中運動範圍最大、最靈活的關節,若肩關節或上肢長期重覆做某一個
動作,將導致肩部軟組織勞損。

(4)肩部活動減少

本病的臨床特點,多見於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發病率較右
肩多,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

(5)肩部外傷

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局部出血、滲出,若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

(6)各種炎症

如岡上肌鍵炎、肱二頭肌鍵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病症,所引發保護性限制活動,並
持續一段時間後。
第 14 頁,共 25 頁
四、病理機轉

主要原因是粘連性肩關節囊炎,病理變化由肩關節附近的肌腱炎或黏液囊炎開始,
因肌肉發炎感到疼痛,害怕疼痛導致不敢動到肩關節,逐漸使關節沾粘攣縮,造成
肩關節活動空間受約束。

五十肩患側初期的前三個月,患側常感覺沒緣由的酸痛,漸漸地約三個月後,肩部
有輕微的疼痛與僵硬,這個階段稱為「疼痛期」;接下來症狀越來越明顯,肩膀猶
如被冰凍一般幾乎無法活動,因為一動就痛,這個階段稱為「冰凍期」;但是經過
一段時間之後症狀逐漸緩解,活動狀況也有改善,這種現象會持續半年到兩年,這
個階段稱為「解凍期」;時間一久有可能還會殘存一些疼痛的症狀與功能障礙。過
程像是冬天河水結冰、春回冰融、又流水潺潺地困擾著患者,因此患者常尋求醫療
行為減輕疼痛與日常行為中帶來的不便。

五、西醫治療方式

西醫方面有藥物治療,包含口服及藥物局部注射,物理治療方面有電療、熱敷及自
我運動,手術方面則是直接處理粘連的發炎組織;雖上述的治療技術都具有一定的
療效,但卻有可能產生其他併發症(1)(2),像是關節組織受損等情況。

西醫的治療方式大概包括下列三項:

(1)藥物治療

一般可分為口服或局部注射治療,而肩部注射的效果遠大於口服或局部注射,口服
治療時由於長期服用止痛消炎藥,易引起腸胃道潰瘍出血。局部注射雖然效果大,
但在臨床上也發現長期注射腎上腺皮質賀爾容易破害肩關節組織(2)。

(2)物理治療

包含的電療、熱療、及運動治療或徒手整復。目前對於冷凍肩患者大多以此類治療
法為主,不過徒手整復雖可以改善關節的活動度,但卻無法明顯縮短疼痛症狀的時
間。

(3)手術治療

第 15 頁,共 25 頁
手術治療則是處理粘連的發炎組織,或是藉由神經阻斷術降低疼痛。而西醫對冷凍
肩的藥物治療有一定的止痛時效,且利用神經阻斷術對於此類急性發作的疼痛有其
療效上的限制,另外技術上也有一定的療效,也容易併發 Horner’s 症候群等問題
(3)。

六、中醫治療

中醫方面則有服藥、推拿治療及針灸治療,並配合運動復健。

針灸治療:

於近年來針灸止痛的臨床療效已漸受肯定(4)(5)(6),在中醫界的資深醫師們
也認為針灸療效對五十肩具有特效的功能,1979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發佈針灸治
療對五十肩的療效,證明針炙之療效,針灸治療五十肩多取穴在肩井、天宗、秉風、
俞穴、肩貞、肩腧、肩?穴及三角肌區和肩胛區部位,也有取條口透承山、手三里、
肩點、列缺、合谷、偏歷、條口透承山、肩?、曲池。取患側穴,行針得氣,疏通肩
部同經脈之經氣,使氣血通暢,用提插捻轉瀉之,之後抬舉患肢,各穴得氣後接電
針機,留針 15~20 分,肩?疏 經經氣,風池祛風除經,走而不守,統治上肢諸疾,
兩穴主潤宗筋、通利筋脈;;也有利用針刺中平穴來改善冷凍肩的肩部疼痛及手臂
上舉的程度(7);針刺條口透承山穴改善五十肩,來自於肩胛胸廓關節活動度增加,
而非病灶點盂肱關節上,因針刺同時手臂短暫的麻醉,降低了上舉的疼痛感,並解
除肩部肌肉的緊縮(8)。

中藥方劑治療:

二朮湯

出處:《萬病回春》

組成:白朮、黃芩、生薑、茯苓、羌活、甘草、蒼朮、陳皮、半夏、南星、香附、
威靈仙。

適用:對五十肩痛有奇效,並擅治虛狀水證之肩酸痛、肩關節周圍炎、上臂神經痛、
肩腕痛、臂痛、神經痛。

第 16 頁,共 25 頁
功能:除痰化飲,利濕止痛。

加味肩凝湯(9)

出處:《中醫痛證大全》

組成:羌活 2 錢、伸筋草 2 錢、透骨草 2 錢、桂枝 3 錢、片子薑黃 2 錢、當歸 3 錢、


丹參 3 錢、香附 2 錢、生地黃 3 錢。

適用:五十肩,肩部疼痛活動受限患者。

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養血通絡。

加減方:如果疼痛劇烈,加乳香 1 錢、沒藥 1 錢以活血止痛;如素體氣虛加黃耆 3


錢以補氣;炎症明顯加桑枝 3 錢、冬忍藤 3 錢以清熱通關節。

體質虛弱、畏寒者、貧血者適用桂枝加苓朮附湯,貧血之證,下半身冷痛者適用五
積散,夜間手無力、手痛者適用加味逍遙散加地黃與川芎,頭頸背後拘攣嚴重者適
用芍藥甘草湯,肩酸痛、頭頸背部僵硬、身體疼痛者適用獨活葛根湯。

推拿治療:

先用蒸氣薰蒸熱敷,或煎海桐皮湯外洗,再施予推拿治療,更見療效;外貼酸痛膏、
萬靈膏、狗皮膏,有祛風止痛,疏筋活血的效果。

急性期:治療原則為疏筋活血、通絡止痛、消腫消炎,採冰敷消腫,貼敷青草膏,
推拿手法要非常輕柔,過重導致關節損傷,使黏連加重。

黏連期:為鬆解黏連、滑利關節,用熱敷按摩、旋轉關節鬆解黏連法,使用到的手
法非常多,如滾法、按法、按揉法、拿法、搖法、搓法、抖法等,患者可採坐姿、
仰臥、俯臥或健側側臥位各種姿勢,便利施術者皆可。

緩解期:主要目標為榮筋通絡,以舒緩柔筋手法,活化肩周圍組織。

七、運動復健
第 17 頁,共 25 頁
如能持續自我運動復健,有利症狀之緩解,以下幾種為常用之運動復健法:

1.彎腰繞圈運動

方法:患者站立雙足稍分開,向前彎腰 90 度左右,患肢下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
向出畫圈動作,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漸到最大限度,每天 1~2 次,每次 50~100 回。

2.手指爬牆運動

方法:病患面對牆壁站立舉起患肢,手指觸牆,手指沿牆向上慢慢爬行到最大限度,
然後向下回到原位,可於牆上紀錄每日到達的最高位置,以利觀察進步之情形,每
天 1~2 次,每次 10~20 回。

3.後伸摸背運動

方法:患側手置於背後,手背貼背,盡力向上到最大限度,每日 1~2 次,每次 10~20


回。

4.背後抬手運動

方法:患者雙手置於背後,健側手握患側手腕部,健側手拉患側向上到最大限度,
每天 1~2 次,每次 10~20 回。

5.摸耳朵運動

方法:患者站或坐姿,患肢高舉過頭頂,盡力觸到對側耳朵,同時頭部亦保持正中
位置,每日 1~2 次,每次 10 分鐘。

6.考德曼式運動(鐘擺運動)

方法:患者上半身前彎約 90 度,健康側靠著椅子等支持物,而讓患側肩膀和手臂自
由下垂如鐘擺狀,然後利用身體的前後擺動,自然帶動患側肩膀和手臂運動,而可
逐漸改善關節活動度受限等情形。

八、結論

第 18 頁,共 25 頁
藥物、針灸治療之外,自我運動復健是極重要的治療,傳統中醫傷科的治療是被動
式的復健,用環狀搖肩法、上肢被動後扳法,協助肩關節外展、高舉,自我復健運
動可訓練患側肌肉的力量,並改善關節活動度;治療五十肩時,應避免肩膀的過度
操勞,給予肩部適當的休息,讓復健效果更好。

九、參考文獻

1.王靜修:肩關節周圍傷科治法之探討,傳統醫學雜誌,2002;13:108-110。

2.吳晶晶:中年人普遍的毛病-五十肩,中央月刊,台北,1986;19(8):114-116。

3.林木鍊、黃政典、林昭庚:單獨神經阻斷術及單獨電子針灸法及混合電子針灸與神
經阻斷術在治療冰凍肩效果之評估,麻醉醫學雜誌,台灣,1994;32(4):237-242。

4.魏大森:針灸於復健醫學之應用,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88;1:54-60。

5.林昭庚:針刺止痛機轉的概念,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88;1:29-33。

6.周如鋼:針灸結合關節鬆動術治療肩周炎,中國康復,2000;15(4):21-26。

7.顏素美:針刺中平穴隊五十肩(凝肩)的療效評估,北市中醫會刊,1996;1(1):
26-33。

8.陳潮宗:定量評估針刺條口透承山治療冷凍肩後其關節活動度變化,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編號 GICMS-272:56-57。

9.林昭庚(召集):中醫內科臨床治療經驗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台北,2002:160。

第 19 頁,共 25 頁
中醫根治五十肩 針灸拔罐加推拿
五十肩,是肩周炎的俗稱,因多發于 50 歲上下的人肩部而得名。五十肩,公認難治,
不管是打藥水針、吃藥、還是針灸、推拿,效果均不明顯;究其原因,是因爲患處
有嚴重的風痹或濕痹,且深藏于關節深部或肌肉深處,形成風濕性血瘀,很難消除,
會長期疼痛,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

筆者根據多年的冶療經驗,特推薦一種療法:皮膚針加拔罐。此法能將風濕風氣及
敗血排出體外。皮膚針,又稱梅花計或七星針,使用于神經系統皮膚疾病,雖然只
作用于皮膚,卻爲後面的拔罐帶來極大的祛病效果,且可防止皮膚起泡。

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將患處熱敷或照“神燈”半小時,將患處深部的瘀血化開,然
後用皮膚針輕輕叩打患處皮膚。再用拔罐拔患處,將風濕病氣拔出,並拔出少量敗
血(幾滴亦可)。此後,再進行針灸、電療、推拿、效果甚佳,且能除根。

條口透承山穴治療五十肩
陳潮宗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摘要:

五十肩症狀為肩部疼痛、僵硬,外展、內外轉活動受限,在進行日常動作時困擾著
患者,中醫辨證五十肩為過度勞累,以致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經脈凝滯而
形成肩痛,因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故好發於 50 歲以上。西醫有藥物治
療,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熱敷及自我運動,手術方面則是直接處理粘連的發炎組織;
中醫方面則有服藥、運動治療及針灸治療,1979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針灸治療
對五十肩的療效,針灸治療五十肩一般臨床取穴有肩井、肩?及肩?的近部取穴,而
在遠端取穴中又以條口(ST-38)與透承山(UB-57)兩穴最為著稱,條口透承山治療
時,利用紅外線立體攝影機紀錄受試者手臂外展(abduction)角度的變化,發現受試
者不會因為心理療效產生作用。結果針刺條口透承山穴改善外展角度的最大來源,

第 20 頁,共 25 頁
來自肩胛胸廓關節的增加,而非病灶點盂肱關節上,若能搭配傷科治療,去除肩關
節的沾黏現象,或許帶來更突破性的治療效果。

關鍵字:五十肩、冰凍肩、露肩風、肩凝症、凍結肩、條口透承山

一、前言

五十肩因為好發於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老年人常見的關節病變,故有此稱,罹
患此病時,肩部會疼痛、僵硬,外展、內外轉活動受限,日常動作如手臂上舉、梳
頭、洗臉、穿衣、拉交通工具上頭之把手、拿高處物品、曬衣等等,執行時需要大
範圍活動肩部關節,因此五十肩患者會非常困擾,除了感到疼痛之外,日常生活非
常受限,還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降低。

二、中醫辨證

五十肩多為過度勞累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風寒侵襲經脈,導致氣血阻
滯,經脈凝滯而形成肩痛,屬中醫痺症。因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
不 足,氣血虛弱,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脈
絡不通,所以五十肩容易侵犯五十歲以上之中老年人。

五十肩從何而起,目前只知有下列可能因素:

1.老年性退化:50 歲後,賀爾蒙代謝下降,導致蛋白多醣含量及其各組成分比值改
變,導致組織學變化,如組織脫水、纖維化、關節僵硬和鈣化。

2.風濕寒邪侵襲:部分患者發病前,曾被風濕寒邪所侵襲,如居處潮濕、風邪吹襲、
冒雨、睡臥露肩等,都會使外邪趁機侵入。

3.慢性疲勞:若肩關節或上肢長期重覆做某一個動作,導致肩部軟組織勞損。

4.肩部活動減少:多見於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左肩的發病率較右肩
多,勞動腦力者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
第 21 頁,共 25 頁
5.肩部外傷: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曾經受損傷,或是曾有肩部局部出血、滲出,若
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

6.各種炎症:如岡上肌鍵炎、肱二頭肌鍵炎、肩峰下滑囊炎等,引發保護性限制活動,
並且持續一段時間。

三、病理機轉

五十肩的症狀最早由 Duplay 在西元 1872 年提出,西元 1934 年 Codman 描述冷凍肩


是一種特殊的徵兆,很難加以定義,同時也很難從病理學的角度去解釋(7)(8)
(9)(10),同時 Codman 也指出冷凍肩是一種自癒性的症狀,不管治療或不治療,
患者皆能在 2 年內恢復。但也有許多學者指出冷凍肩的症狀最長有可能達 6 年之久
(11)(12);西醫認為五十肩是因包裹著肩關節的囊膜發炎,產生漸行性黏連皺
縮,害怕疼痛導致不敢動到肩關節,逐漸使關節沾粘攣縮,造成肩關節活動空間受
約束(13)。

患側初期(前三個月)常 感覺沒緣由的酸痛,漸漸地肩部開始有輕微疼痛與僵硬,這
階段稱為「疼痛期」;之後症狀越來越明顯,肩膀因為一動就痛,所以幾乎無法活
動,猶如被「冰凍」一 般,這階段稱為「冰凍期」;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症狀會逐
漸緩解,肩膀活動狀況也改善許多,這階段稱為「解凍期」,大約持續半年到兩年;
整個病程像是冬天河水結冰,春回冰融、又流水潺潺,不過患病時間過長,會殘存
一些疼痛症狀與功能障礙。

四、中醫治療

中醫方面則有服藥、運動治療及針灸治療,而由於近年來針灸止痛的臨床療效已漸
受肯定(3)(4)(5),在中醫界的資深醫師們也認為針灸療效對五十肩具有特效
的功能,1979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發佈針灸治療對五十肩的療效。中醫針灸治療
五十肩的取穴方面上,一般臨床取穴有肩井、肩?及肩?的近部取穴,而在遠端取穴
中又以條口(ST-38)與透承山(UB-57)兩穴最為著稱(2)(14),大陸在五年前有做
條口透承山的注射治療,以注射針抽取維生素 B1 與 B12,排氣後先下針,當有得氣
感時將維生素 B1 與 B12 注射入穴位,三天治療一次,五次為一個療程,再測量患肢
上舉、外展、後伸的改善程度,一個療程後治療達 100%有效。

五、條口透承山治療之材料與方法

第 22 頁,共 25 頁
1.受試者

選擇 14 位診斷為五十肩的患者為受試者,尚未接受臨床上各項治療,並且符合以下
條件,作為試驗的標準依據。

(1)至少一個月以上的肩膀疼痛及僵硬。
(2)所有主動及被動關節活動度皆至少受限 10°以上。
(3)關節活動度外旋動作角度<45°。
(4)關節活動度外展角度<100°。
(5)關節活動度內旋角度<45°。
(6)排除因重大明顯骨骼、肌腱病變、神經系統疾病、曾接受過頸部、胸部、肩部等
手術之患者。

2.研究設備與器具

研究測量以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機(infrared video camera)(圖 1)與肌電圖儀為


主,還有針灸針、電針機及電極片。
紅外線立體動態攝影技術係用以擷取皮膚標記在空間中的位置,為精確獲得皮膚標
記在空間中的三維座標位置,實驗過程中至少需有兩台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進行拍
攝;皮膚標記(markers)為黏貼於受試者身體各肢段皮膚表面的標記,目的在描述動
作過程中身體各肢段在空間的位置,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除了避免量角器帶來皮膚
的相對誤差及骨針量測的不便外,又可解決 X 光的投影及照射劑量問題。

肌電圖可以測量肌肉收縮時所產生之電位差變化,來獲知肌肉運作情形,可作為人
體動作時有哪幾條肌肉參與作用的研判依據,也有助於臨床上的解釋方針。當肌肉
的張力增加時,肌電圖的振幅也隨之增加,肌電圖具有作為量測活體肌肉張力的發
展潛力。

3.研究流程

受試者分別接受實驗前、偽穴、條口透承山穴,三種測試狀態,其中偽穴為非十二
經絡上的穴位,藉由偽穴排除因心理因素影響實驗結果;這三種狀態皆利用紅外線
立體攝影機紀錄受試者手臂外展(abduction)角度的變化;收集資料後,計算與正常
人上舉角度的改變量。

六、治療結果

第 23 頁,共 25 頁
發現實驗前與針刺偽穴的比較結果,肩胛胸廓關節(scapulothoracic joint, ST joint)
與盂肱關節(glenohumeral joint, GH joint)的角度並未有明顯的變化,換句話說也
就是整個肱骨(humerus)的外展角度並未有所改善(圖 2),從這個比對結果我們同
時排除了受試者不會因為心理療效產生作用,影響實驗判定。

實驗前與條口透承山穴的比較結果,發現受試者有明顯的改善,治療後,肩胛胸廓
關節(ST joint)13 人有改善(表 1),最大改善 17.9 度,最小改善 1.9 度,平均改善
6.7 度。治療後,盂肱關節(GH joint)9 人有改善,最大改善 24.6 度,最小改善 0.6
度,平均改善 1.7 度。治療後,肩部上舉角度有 13 人改善,最大改善 37.1 度,最小
改善 0.2 度,平均改善 8.4 度(圖 3)。

七、討論

研究結果,針刺條口透承山穴改善外展角度的最大來源來自肩胛胸廓關節的增加,
而非病灶點盂肱關節上;在針刺條口透承山穴位同時,可能帶來了手臂短暫的麻醉,
降低了上舉的疼痛感,同時解除了肩部肌肉抑制的部分,使得肌肉收縮情況改善,
直接地影響肩胛胸廓關節外展的角度,表現於外的就是患者手臂活動角度的提高;
所以此治療法確顯著地改善了手臂外展的角度,證實中醫的療效,而且實驗結果提
供了治療五十肩的新思路,做為未來研發治療五十肩的參考依據,或許將會帶來更
突破性的治療效果。

八、參考文獻

1.吳晶晶:中年人普遍的毛病-五十肩,中央月刊,台北,1986;19(8):114-116。

2.林木鍊、黃政典、林昭庚:單獨神經阻斷術及單獨電子針灸法及混合電子針灸與神
經阻斷術在治療冰凍肩效果之評估,麻醉醫學雜誌,台灣,1994;32(4):237-242。

3. 魏大森:針灸於復健醫學之應用,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88;1:54-60。

4. 林昭庚:針刺止痛機轉的概念,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1988;1:29-33。

5. 周如鋼:針灸結合關節鬆動術治療肩周炎,中國康復,2000;15(4):21-26。

6. 王靜修:肩關節周圍傷科治法之探討,傳統醫學雜誌,2002;13:108-110。

7. Codam, E.A.:The shoulder, Thomas Dodd Company, USA, 1934.


第 24 頁,共 25 頁
8. Fareed, O.D.a.G.R.W.:Office management of frozen shoulder syndrome,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USA, 1989:242.

9. Mao chi-yin, J.W.-C., Cheng Hui-Cheng:Frozen should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ponse to physical therapy and follow-up shoulder arthrography, Arch
Phys Med Rehabil, USA, 1997:78.

10. T.C., W.:Frozen Shoulder, Physical Therapy, USA, 1986:66.

11. Chen, S.K., Lin, S.Y. and Liao, J.S.:Primary and secondary frozen shoulder, J
Surg Assoc, ROC, 1985;(18):121-128.

12.Shaffer, B., Tibone, E.J., Kerlan K.R.:Frozen Shoulder,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USA, 1992:5.

13.賴大維:中老年人常見肩關節疾病,臨床醫學,台灣,2000;46(4):230-237。

14.劉常順:條口透承山穴位注射治療肩周炎 70 例療效觀察,同煤科技,大陸,1998;
77:36。

第 25 頁,共 25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