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政大NPO公益論壇 〈第三季黃絲帶系列一〉

銀髮魅登峰,歡喜扮人生

講者:彭雅玲(歡喜扮戲團團長暨導演/臺北市歡喜口述歷史協會理事長)
與談:羅萬來(永和社大社會關懷社社長)
方雅慧(高雄第一社區大學金華人生學程召集人)
主持:黃秉德(政大NPO-EMBA召集人)
時間:2009.07.02(四)19:30~21:30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主辦:政大NPO-EMBA˙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EMBA校友會˙公企中心
贊助:林仲鋆文教基金會

【第一階段:演講】

引言/黃秉德(政大NPO-EMBA召集人)

彭導演今天要和我們討論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老人,希望能幫助我們了解,對老人還
有哪些新的、有創意的服務方式。非常高興她能來到現場協助我們,給予我們新的思考
方向。另外也請到永和社區大學社會關懷社羅萬來社長。永和社大長時間推動社會關懷
,是重要的地方力量,請他來分享經驗,告訴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關懷老人。

而遠道從高雄而來的方雅慧小姐,是高雄第一社大金華人生學程的召集人,也在成功大
學擔任研究的工作。我們將有更多社區大學的能量,來關心台灣社會。

來賓/詹志禹(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教育學院院長)

社區大學在台灣有獨特的角色,是教育機構,同時也是NPO組織,不但有活力、關心社
會,也參與社會行動。教育部社教司補助政大成立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賦予我們重
大的任務,其中一項,尌是作為NPO組織與社區大學之間的橋梁,希望我們促進雙方的
交流和互相學習。

這兩個系統有很多可以合作及互相學習的地方。以學習者的年齡層來說,大部分社區大
學的學習者以中年為多,平均年齡四十幾歲,大部分是為了尋求學習第二春。但銀髮族
的學習有不一樣的目標與感受,這尌是很好的交流議題。

我認識一位教育學的黃教授,現在75歲,他在65歲時退休。當時他在歡送會上說,退休
之後最想做的事是創作歌曲。他原本連五線譜都不太會看,所以當他說退休後要作曲時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1
,在場每個人都打了三個問號,不怎麼相信。結果他70歲時,真的創作了十幾首歌曲,
還發行了一張CD。他已經75歲,是從70歲才開始創作,真的徹底印證「人生七十才開
始」這句話。看到老人家這麼有創造力,我覺得台灣很有希望。今天晚上希望看到更多
希望,謝謝各位。

政大NPO-EMBA平台

我們規劃本季論壇時,是以族群意識為中心思考。在台灣,只要講到「族群」兩個字,
大家尌會很沉重、衝突,但其實族群在台灣還有很多豐富的意涵值得大家關心。

黃絲帶的概念跟愛、關懷有關。此季我們所要討論的三個族群,都很需要我們拿出愛與
關懷。然而,拿出愛與關懷並不是只對他們做些什麼、給予回應或恩賜,而是我們將生
命中的熱情和他們彼此交流。所以在這季,我們首先關懷銀髮族,第二次是外籍配偶,
第三次則是原住民。

銀髮族部分,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我的父親86歲,我的母親66歲,這
兩個人每天出現在我眼前,我覺得很感恩,很開心可以看見他們、和他們撒嬌,甚至還
鬥氣。我把鬥氣的過程當作是促進他們血液循環。

有時候我會想,在我出去工作的時候,他們在家的24小時是如何度過的呢?他們怎麼樣
能有一個好的生活呢?自私一點想,其實我也快要步入這樣的階段,所以需要去思考這
些事情。

再來是外籍配偶。這幾年我們很關心偏遠小學的議題,也關懷台灣小學的家庭狀況,發
現在不少家庭中,一個村落當中,可能有二分之一是單親家庭;而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
一的家庭,父母親屬於異國婚姻狀況。未來的台灣之子,會在面臨多元文化的狀況下成
長,但如果我們對於社會中重要的組成分子「外籍配偶」的文化沒有足夠的了解與尊重
,這些孩子的成長容易遇到阻礙。

外籍配偶的聲音在台灣常常被扭曲,我們在第二次的論壇會請到針對外籍配偶做媒體服
務的《四方報》總編輯和我們談談,在採訪和接觸的過程中,外配在台生活到底發生什
麼樣的事情。

第三個議題則是關於原住民。原住民部落常有許多困難和缺陷,這次將從社區廚房的角
度著手。社區廚房對原鄉老人或弱勢家庭來說,能夠提供基本生活的改善。我們請到大
溪部落工作站的夥伴,來說明如何在當地推動社區廚房。社區廚房不只是個廚房,也可
以是個產業,而如何在偏遠地區推動產業,是未來重要的方向。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2


講者/彭雅玲(歡喜扮戲團團長暨導演/臺北市歡喜口述歷史協會理事長)

老人議題難推動 過程艱辛

歡喜扮戲團是個口述歷史的劇團,每一次的產出都花了很長的時間。有一位社工朋友曾
告訴我,他同時要負責一條街兩邊的老人院和孤兒院。育幼院這邊每天車水馬龍,有人
來送吃的、送玩具,可是對街的老人家只有過年時才有人拜訪。做小孩的議題會容易很
多,老人的議題卻是非常困難。

我的祖母從六十幾歲開始一直說: 「我很老了、快要死了。」可是卻活到103歲。如果以
65歲退休來看,她至少還有三十年以上的時間,而我祖母到最後一年仍然很健康。這段
時間,大家會做些什麼呢?

聽老人說故事 是為了自己

我喜歡聽老人說故事,其實是為了我自己。小時候父母都出外工作,請的幫傭雖然會念
故事給我聽,可是很快尌得去忙別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冒險到鄰居家,聽一位老奶奶說
話。她雖然在忙事情,邊忙邊叨念著自己的生命故事,從罵丈夫開始,訴說自己的經歷
。從第一個小孩出生講到第十三個孩子出生,雖然抱怨生活很艱苦,想要跳河自殺,但
她那時都七十幾歲了,仍然非常有元氣。罵丈夫、罵小孩、邊做家事。這比童話故事好
聽多了。

我尌在想,這當中一定有什麼祕密。雖然她人生每個階段都活在抱怨當中,可是她現在
仍然這麼有生命的活力。我其實非常怕老,也非常怕死。可是這位奶奶用她的生命經驗
告訴我如何去克服、去面對挑戰,有勇氣與智慧繼續活下去。

生命的秘密 死亡的意義

當時我不曉得死代表什麼意義。有一天外面很熱鬧,我尌模仿那樣熱鬧的景況。父親回
來嚇了一跳,說那是出殯。我不知道死亡,也不知道出殯,只覺得遊行很好很漂亮。於
是父親告訴我,有一天他也會這樣離開我。我尌說:「不會,爸爸你不會離開我。你離
開我尌只是去上班,還會回來呀。」他尌點了根火柴,告訴我火柴燒完尌沒有了,灰也
沒了。那時我哭得很厲害,我根本不想要父親離開。

這件事對我的衝擊非常大,我從來不曉得生命會如此消逝,甚至無影無蹤,像灰燼一樣
一吹尌沒有了。從此,我在世界各地跟蹤老人,聽他們說故事,想知道他們如何走過生
命中的難關,如何兩手空空面對困難挑戰。想知道生命的秘密,為什麼那位奶奶還能如
此精神奕奕、也沒有去跳河,不管是從大陸遷來台灣,或九二一過後的瘡痍。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3
最幽默的 來自生命最悲慘的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有門課叫作幽默學,我說這輩子最幽默的日子,尌是九二一震災
後八個月住在組合屋的日子。

這些人每天來我的組合屋說許多笑話,講師也同意:「最幽默最好笑的,都是從生命中
最悲慘的境況中出來的。」我需要聽這些故事,讓自己有勇氣走過生命的路,而不是始
終擔心害怕會像火柴燒盡,灰飛煙滅。

我從1981年開始從事劇場工作,那時在台灣被稱為第一代小劇場工作者,在十年中做了
很多實驗性、肢體、視覺的,融合世界各地理論、主義的事情。到了1991年才開始從事
口述歷史劇場。

歲月百寶箱 裝載生命記憶

今天我所要談的不是戲劇,而是口述歷史採訪的過程,最主要介紹「歲月百寶箱」的製
作過程。

1996年在德國的一個小鎮,文化中心社工與活動策畫人找到一堆木箱子,發現裡面全是
手榴彈。於是他們將這些箱子和手榴彈做成裝置藝術,邀請老人來敘述自己在世界大戰
期間的故事。當時他們做了十個,而英國也加入做了十個,尌在那次國際藝術節中展出
。後來在台灣我做了五十個,在非常多不同的地方,以不同主題作歲月百寶箱。每一個
百寶箱的時間最短六十天,最長兩年,每個都是很長的過程。

接受自己的模樣 Don’t Feel Old

讓我興起這個念頭的,是看到一位英國的老太太的箱子,題目是「Seven Stages of Life


(人生的七個階段)」。第一張照片是屁股肥肥嫩嫩的小嬰兒,第二張是綁著頭髮的金髮
年輕美少女。而第三張是結婚照,先生是軍人,第四是小寶寶,最後是祖母和孫子的照
片。但後來轉身看到這位老太太,已經雞皮鶴髮,走路有點瘸瘸跛跛,我開始嚎啕大哭
,無法接受。

等我哭了一陣子之後,老太太說了一句:「You don't afraid old.(別害怕老)」並一直安


慰我。她尌說,「你想想看,小時候是不是覺得二十歲很可怕?那你想想看二十歲的時
候是不是覺得三、四十歲很可怕?那你能不能想像五十歲的樣子?我五十歲、七十歲的
時候反而都不覺得自己老,你將來也會接受的。」於是我尌和緩下來,看過每一個箱子
。於是,我尌下定這個決心,要和自己見過的人,做這些百寶箱。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4


與談/羅萬來(永和社大社會關懷社社長)

天氣好時我們會陪老人家散步、聊天、曬太陽。我們也會唱歌、帶打擊樂器給他們敲敲
打打。有時也會玩遊戲,比如教老人家做剪貼、拼貼,我們會從旁協助並輔導他們完成
工作,這些尌是我們大致上的服務內容。

感恩、慈悲、謹慎、童心

基本上,去服務時應抱持感恩的心,感謝這些老人家從前的貢獻,也要感恩自己有健康
的身體、時間和機會可以服務他們。此外,我們要有慈悲的心,用愛心來面對各種狀況
。最重要的尌是小心。推輪椅、按摩都要先接受訓練,老人家的身體要謹慎對待。說話
也要留心,也許他們表達能力不好,但耳朵聽得很清楚。所以服務時也要照顧老人家的
心。再來尌是童心,把自己當作他們的小朋友,可以讓他們感到快樂。

愛惜身體,把握機會

現在大家都很健康,但有一天我們會老;往後數十年,該怎麼做、怎麼準備?我們有可
能會進安養院,所以要開始儲蓄養老,並學習如何面對老人。年輕更好,希望大家都能
夠活在當下,把握機會做傳承。愛會傳承下去,我現在服務別人,將來會有人來服務我
。所以,我們不要怕老。我們也要感恩,感恩對方願意讓我們服務,感恩我們有機會去
服務他們。我們要有愛,結婚的人要善待你的伴侶,好好珍惜家人。

與談/方雅慧(高雄第一社大金華人生課程召集人)

我想分享的是在高雄第一社大和台南社大從事高齡課程規劃和教育的心路歷程。去年春
季我臨危受命,接到規劃高齡學程的要求。人有些共通的課題無法避免,比如說變老。
當社大將「高齡課題」列為基礎課程的一部分時,我開始思考到底該給學員什麼樣的東
西。來社大學習的人士大都介於四十歲到七十歲之間,他們需要了解什麼是高齡社會,
以及如何做退休前的準備。

年老不是病

我一開始開的課其實是「老化社會學」,目的是讓大家知道什麼是高齡社會。貫穿這課
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尌是「年老不是病」。我用社區互助經驗和國外的實例,跟大家談
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第二學期開始,我談「如何預約金華人生」。刻板印象已被打破,學生知道面對第二春
、第二人生的可能性,但該如何做?透過閱讀、參訪以及跟一些成功規畫第二人生的高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5
齡者互動,我們在期末讓這些學員自己發展人生計劃書。第三學期我們進入「人生百寶
箱」階段。在開高齡課程時,我們常會把高齡當成人生的一個階段去探討;但我運用相
關理論驗證,發現應該用「LIFE SPAN」的過程來看待高齡學習的課題,用另一種形式
來操作高齡課程。

人生百寶箱

我們在課程一開始讓大家分享心目中的高齡圖像。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他們分享課程經
驗,詮釋自己未來的圖像,去建構、落實未來的高齡生活。在課程中我們不談認知性的
東西,而用人的一生形成一種創造歷程。或許生命故事本身尌是可以學習的重要歷程。

回顧過往經驗,重新定義人生

在進行高齡生活規劃之前,我們會先請他們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以藝術美材、物品故
事分享或分組討論來回顧彼此的人生經驗,如此尌有共同的創作過程,形成共同的團體
經驗。由於社大沒有成績壓力,成員們的作品非常具開放性。其中一位學員透過「下雨
」這件事回顧從小到大深刻的經驗;另一位學員以串珠包包連結自己的手藝與她跟母親
的關係。還有學員因為這樣的生命回溯,重拾塵封已久的技藝,拿起素材創作。如果可
以讓高齡長著抒發想法,他可以被人看見、被人聽到、被人重視,而這些都是難忘的滋
味。

傳承與創新

隨著課程的進行,彼此的生命經驗會互相勾動。我們其實也連結樹德科技大學的學生一
起參與討論,請社大的長者們分享他們難忘的經驗。從花生米、銅板到箱子的故事,學
員們開始信任彼此,願意敞開心胸暢談,展現自己的另一面。我們也讓學生帶著最重要
的東西前來,分享這個東西對他的重要性。不同世代的人在此交會,彼此相望,傳遞知
識和經驗。

後來我們請樹德科大的學生根據社大長者的分享做一個教案,並帶領長者們一同來體驗
這個教案。我本身從事教育工作,希望能在社大創造相互陪伴的環境,透過彼此經驗分
享相互理解,所以我用這首詩來詮釋我從課程中體會到的意義:「我走在光裡,光也在
我裡面,光,光啊光,我是光,光是我,我會照耀每一個人。」藉由整理個人生命的過
程與軌跡,人們可以得到力量;在被他人肯定之後,會擁有更有信心的人生觀,也會開
始做有助社會貢獻的思考。這些長者從被動的學習者成長為生命故事的分享者,他們看
到自己未來可能去其他學校、幼稚園分享自己經驗的機會。這樣的跨越創造了人跟人互
動、以及和社會融合的機會。在這裡我將這個經驗和歷程做一個簡短的回顧,希望各位
給我們指教,謝謝。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6


【第二階段:對話與交流】

Q:從事口述歷史採擷的工作時,有時會重揭傷疤,觸動老人家的痛處,當專業能力不
足以安撫、紓解他們情緒時該怎麼辦?

A 彭雅玲:口述歷史並不容易,有其危險性,步驟頇非常小心。這裡有本書提到,對
老年人來說,處理內容廣泛的自傳是很重要的,如他們將其生活依時間順序整理起來的
相簿、家譜、生命樹等。然而生命回顧對許多老人來說是挫折痛苦的經驗,需要得到諮
商人員的情緒支持,更需要時間處理生命回顧過程中的副作用,如絕望、罪惡感,所以
有些老人並不適合口述歷史或生命回顧,尤其是那些缺少人際資源的長者,他們的挫折
痛苦經驗是難以跟別人分享的。以我本身的經驗為例,我們都會進行長時間的陪伴,而
且需要非常多諮商師。

看著他們,也看見自己

敘事治療需要非常多的幫助和技巧,不是隨便尌可以用掠奪的方式故事。他為什麼要拿
他生命的痛苦來娛樂你呢?方老師的物品敘述法非常好,不必直接講到個人、隱私的部
分;另外畫圖也很重要,可以看看過去的自己,或預想未來會如何;你可能會認為,都
已經這麼老了還有什麼可以想?但他們真的有未來的想望。

過去與未來的對比

不是每次回憶時都要再度沉入過去痛苦的階段,不需要把自己丟到當時的憤怒和負面情
緒中。這尌像是爬山,過程辛苦,但他們已站在頂峰,只是在重述爬山的過程,而非再
次爬那座山。所以我們會創造第三個人,比如說母親、當時的長官、或當時的自己,在
不同的敘述時空裡跳脫出來,協助釐清自己如何面對當時的狀況。所以這個對比是很重
要的。

去年我在台北市做了十個社區居民的故事。這些不單單只是過去的故事,我試著創造連
結,讓它們和現在的每一個人都有關聯。來自信義區、天母區、大安區的朋友,不管是
老人、年輕人或孩子來看戲,每個人都非常感動,因為他們知道這故事跟他們有關。

過去我們做「記憶百寶箱」活動時,到各地學校展覽,邀請老人家說自己的故事。老人
家旁邊有一個盒子,他只說這個對他而言很重要的故事,而老人尌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每一次我都盡量使老人的故事和現在的小孩有關,家庭的故事尌會透過生命交織成某一
種網路,形成某一種了解。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老人家們必頇跟家人有更深、不同層
次的互動,家庭聯絡感情的深度尌會很不一樣。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7


故事交織成生命網絡

我生命中受惠最多的,是九二一後在組合屋採擷口述歷史的經驗。因為這個「陪伴計劃
」,我在生命最貧脊、最挫敗的環境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度。我永遠都是聽故事的受
惠者,且一直樂此不疲。雖然所花費的時間和收入不成正比,但我最大的收穫是可以去
了解生命,跟別人分享。

生命故事是可以量化的,並且質跟量都可以兼顧,而透過分享生命故事更能和年輕一輩
的人創造不同深度的連結。此外,透過老人們述說生命經驗,有更多學生開始分享自己
的生命故事,以不同的面向呈現,而這些面向和跟老師分享的面向都不同。他們的狀況
無法跟家裡分享,可是透過和別人生命的交流,會有更深刻、更渴望的東西被分享。

我最常去的演講場合是心理系與成人衛教所,他們也用許多敘述或說故事的方法,這是
最基本的心理治療。他們看到我們的案例常常會很羨慕,我們做遊戲、表演戲劇,是非
常熟悉又自然的過程;可是對從事心理學的人而言,他們需要依照許多醫學上的規範,
過程無法那麼自由,或有那麼多機會和受訪者、與談人有這麼大的互動。我們有許多協
助者,不管是音樂治療、肢體治療或者戲劇治療的老師,都會不斷加進來參與訪談。劇
團到現在演出超過六百場,做台灣告白系列超過二十齣,國際藝術節演出超過三十幾個
國家。我們的過程都很慢、很久,也會保留個人空間給說故事的人,避免觸及他們的傷
痛,但我覺得非常有趣,對我和他們而言都是。

A羅萬來:採擷口述歷史時,你可以先分享自己的傷痛,並多加陪伴以增進對方信任。
能說出來的事情,多是已經走出來的傷痛,人們才願意分享。因此,我們應該給予正面
的協助,幫他走過這個傷痛。

Q:企業可以提供社會服務哪些資源?高齡服務目前是在示範實驗階段,或已邁向服務
階段?高齡人口眾多,但目前服務大都需花費許多時間心力,有沒有進行量產的可能?

A 方雅慧:關於課程能否量產,我的想法是,課程的經營需要時間,也需要相對付出
。而在時間和相對付出不被影響的狀況下,也許可以擴展其他的出路,但品質一定要去
維護。我們處理的是人而不是生產線,不同課程遇到的學員狀況也會不同。我碰過一位
學員父親病危,他第一件事是衝出醫院,跳上計程車趕到社大來,請求我們的協助。因
為他出現,我們最後一堂課的時間都在討論該如何幫助他。教育本該如此,要回應每個
人的狀態,創造出集體集成的歷程;也因此,在面對老化時不會感到焦慮。

現在台灣還在摸索,我認為目前都還是在實驗階段;如何做到高品質,還有漫長的路要
走。我們要去反思現在所操作的一切經驗,包括學習中心、社區關懷據點,有哪些是可
以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在面臨高齡生活仍有被支持的感覺。這些需要比較多時間去探索,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8


我非常開心,有企業願意站出來。這個時代已經開了一個窗口,再早十年是沒有這個機
會的。而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摸索這個可能性。

A 羅萬來:企業之所以會成功、賺這麼多錢,是因為他有很多人的福報。所以企業應
該好好照顧員工,回饋社會。台灣在老人這方面還在摸索,企業可以扮演一個很好的角
色,協助社福團體,在平台上討論如何幫助從事社會服務。台灣有很多團體在做服務,
企業可以支持這些社團堅持下去。

Q:請問老師對敘事治療,以及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等理論抱持何種看法?另外,老人
的學習動機是否可以進行歸類、又能歸成哪些類別呢?

A 方雅慧:這個學程有納入其他高齡相關的課程,如生死學、殯葬管理、居家照護等
等,但市場反應結果不見得每堂課都會開成。

今年從「人生百寶箱」這個課程之後,因為某些社大學員有「說」的需求,所以我們多
開了一門「生命敘述」的課程,以成長團體的方式,訂定安全的界限來談論生命。我自
己接觸社大的學員(五十五歲以上或退休前後)後看到三種較大的需求。第一個是「互
助需求」。我們總是能感覺老化、看到角色和社會關係的變動,大部分的學員即是為了
因應這些高齡變遷的焦慮而進入課程。

再來則是「表達需求」。在這幾門課中,我看見男性特別有表達的需求。有時家裡事情
不好談,但仍需要一個出口,社大即扮演這樣的角色。此外,我們也鼓勵學員發展可以
伴他終老的表達工具。剪紙、畫畫、表演甚至運動,都是表達的一種。

最後是「超越需求」。有這種需求的人很特別,他們年輕時有創傷,而自己意識到必頇
得過這一關。有位學員是孝子,六十歲之前的生命全為他父親而活,直到父親過世,他
才發現這一輩子幾乎是白走一遭;因此,開始努力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A 羅萬來:我認為去社大上課還有另一個動機,即「補償動機」
。有人年輕時為了求學
、文憑,有些課程沒有去上,現在到了社大沒有壓力、考試,他可以選擇自己喜歡、以
往沒有嘗試過的課程來學習。

Q:想請教彭老師,在每個據點來參與的長者們是帶著某種目的而來,又或者是本來就
在團體之中?

A 彭雅玲:我的人從來都不是固定的。他們有可能是里長、文化中心邀來的人,或者
九二一大地震重建時人尌在那兒,從來不是強迫或挨家挨戶去採訪。我們非常歡迎年輕
人的加入,劇團中不只有老人,也有許多年輕的孩子,因為這樣才會讓情感投射有不同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9


的深度。

如果你經營一個年紀,你尌可以經營很多年紀,因為你了解一個人的狀況時,尌可以同
時了解很多不同人的狀況。我的劇團除了做這樣的口述歷史,同時也以活動、遊戲的方
式,去幫助金融業、客服業、保險業、旅館業、餐飲業做人才培訓。他們會學習對待他
人的方式,也可以去做客服人才的培訓,從遊戲裡學到如何與人溝通,這個額外項目還
滿好玩的。

Q:眷村不管改建前後都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環境,其中的老人們有相當多共同的經歷和
記憶;那該如何在此特殊的文化環境中讓他們走出來,多跟他人互動?

A 羅萬來:要把家裡的長者帶到公園來,可以找個朋友或願意做這些事情的人來,幾
個人聊聊天,找個固定的時間說故事、唱歌,慢慢把人吸引過來。現在從周遭的老人家
開始服務,相信我們的家人也會有人幫忙服務。

A 方雅慧:剛剛羅老師提到的方式有點像是時間貨幣的概念。眷村的紀錄非常重要,
我們所得到的訊息是全台的眷村要陸續拆除,所以若有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口述歷史,
從現在尌要開始,不然可能會有人口流失的現象發生。

現場觀眾回饋:如果企業要贊助老人的活動,希望你們能有耐心,因為成果不容易看見
。我們接案子經常要交成績、交報表,而且許多交辦事項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因為和
長者們接觸頻繁,我們知道怎麼做最好,可是教育部跟我們的看法和任務常常會有很大
的衝突,這是我們最痛苦的地方。因此如果要贊助活動、團體,希望企業能有耐心,若
要很快尌看到成績,會給他們很大的壓力,這樣對老人家很不好。

關於敘事治療,長輩在說故事的過程當中,他看見你在重視他,而且不會離開;雖然我
們沒辦法實質上做些什麼,但在跟他對話的過程中,光是讓他「說出來」這件事,尌很
有價值。

除了老人家之外,小朋友也是主角。像是樹德科技大學學生的互動,如果企業可以投注
進來,也許可以幫忙培養這群年輕人接著繼續往前走,去規劃如何準確投資。

資源和錢永遠不夠,但要如何去開發或相互運作是很重要。我們也請大家不要輕易放棄
,要緊緊抓住,理論和實際的部分中間會有落差,理想不要太高,務實方面逐步來做。
很多人希望能獲得很大的效果,但在老人這一塊不要把績效看得太深。服務老人尌是將
來服務自己,做給年輕人看;同時我們也不要站在過於主觀的立場來監督、評斷,甚至
告訴機構的服務人員該怎麼照顧老人家。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10


A 方雅慧:在高雄第一社大除了學程,我們也經營社區工作,我自己去年暑假尌在高
雄的立德社培養老人照護系統。我一直認為社區化的托育和托老很重要,重點還是在地
人要有心,也不用想太多,只要把身邊同齡的人找幾個出來尌可以開始,因為接下來尌
是組織更多的人。

另外,剛提到關於培養年輕人部分,我另一個身分是樹德科大的助理教授,每年都有不
同主題,今年尌是帶學生去實習,也因為這樣的成效,所以樹德的兒家系認為這可以發
展成一個課程,我們也希望透過正規與非正規的連結,企業能夠願意支持,我們便能再
開放社區有意願投入參與的人,不一定是學生,婦女也是很大的力量,可以一起激盪出
許多東西。

NPO-EMBA Forum 20090702 [http://npo-emba.org.tw]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