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2

鋼結構與廠房結構設計

目 錄

頁次

1.0 鋼結構設計簡介.....................................................................

2.0 結構單元之設計.....................................................................

3.0 接頭概述...............................................................................

4.0 廠房結構系統概述..................................................................

5.0 應用程式在鋼構廠房所需注意事項............................................
1.0鋼結構設計簡介

1.1 鋼結構設計及施工規範

1.1.1 國內設計規範
(A) 建築技術規則 - 鋼構造篇
(B) 鋼構造設計規範 -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1985)
(C) 鋼房屋結構規 及註譯 - 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AISC 規範第八版中譯本
(D) 鋼結構建築物載重及承載係數法設計規範 - 台北市結
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出版,AISC LRFD 規範中譯本
(E) 鋼 結 構 細 目 - 徐 氏 基 金 會 DETAILING FOR STEEL
CONSTRUCTION (AISC) 中譯本
(F) 鋼結構工程 - 徐氏基金會 ENGINEERING FOR STEEL
CONSTRUCTION (AISC) 中譯本

1.1.2 國外設計規範
(A) AISC –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ALLOWABLE STRESS DESIGN, 1989 第九版)
–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LOAD &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1994 第二版)
– ENGINEERING FOR STEEL CONSTRUCTION
(1984)
– DETAILING FOR STEEL CONSTRUCTION
(1983)
– LIGHT & HEAVY INDUSTRIAL BUILDING
(1979)
– GUIDE FOR THE ANALYSIS OF GUY AND
STIFFLEG DERRICKS
(B) AISE TECHNICAL REPORT NO.13 – GUID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ILL BUILDINGS (1991)
(C) ASTM –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D) AWS D1.1 – 96 – STRUCTURAL WELDING CODE
(E) SSPC (STEEL STRUCTURES PAINTING COUNCIL)
(F) U.B.C. – UNIFORM BUILDING CODE (1994)
(G) ANSI A58.1 – 1982 –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 AND OTHER
STRUCTURES
(H) JIS 日本工業規格

(I) DESIGN STANDARD FOR STEEL STRUCTURES


– THE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J) BRITISH STANDARD CODE OF PRACTICE CP3:
CHARPTER V:
PART I: 1967 – CODE OF BASIC DATA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CHAPTER V
LOADING PART I DEAD AND IMPOSED
LOADS.
PART II: 1969 – STRUCTURAL STEELWORK DESIGN
OF COMPONENTS (BS449)
(K) DIN SPEC. (DEUTSCHE NORMEN, GERMANY)

1.2 鋼結構之特性

一般使用鋼結構具有下列特性:

A. 鋼結構對樑深及柱間跨度有較佳之優勢,如一般鋼筋
混凝土的樑深及跨度比約為 1/12,預力鋼線混凝土約為 1/18,而
一般鋼結構則為 1/24,因此鋼結構會有較大的使用空間。

B. 構造物自重輕。大體言,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自重之
比例約為 1:1.6。而地震力=質量×地震加速度,故質量愈輕,地震
力也減小。鋼結構又具有較佳韌性,抵抗地震力最適合。

C. 鋼結構的構物可在工廠製,大量生產,減少人工,施
工迅速,縮短工期。

D. 鋼材經適當之成分調配及熱處理後,可增高強度及韌
性,安王性提高。

E. 材質均勻,構材強度一致,為其他材料所不及。

F. 鋼材品質可控制,可配合實際需要將製品尺寸增多、
增大,更可組合成更有效的斷面,得以有效應用。

G. 由於焊熔接技術的發展及高強度螺栓之應用,鋼材施
工、接合簡便易行,且經濟美觀。

H. 鋼材本身是一種可重覆使用材料,因此老舊的鋼造結
構物可適當回收,重新煉製成新材料,符合環保要求。

當然鋼結構亦有缺點,如易腐蝕,構材因細長比較大,容易發生挫
曲變形及振動;高溫時(如 350℃以上)強度大量下降,低溫時易脆化;
於瓦斯切割及焊接加工時,因高熱引起殘留應力會影響材質強度等。
然在優劣條件相比之下,特別在地震帶上的台灣地區,使用鋼結構
對於防震及施工均較其他材料構造容易處理,也更能滿足適用、安全、
經濟、美觀之建築設計的目標。

1.3 結構鋼材料性質

所謂結構鋼乃泛指一些可以用來建造結構物之鋼料,它的成份是由
百分之 98 以上的鐵元素再加上碳、鎂、矽及其它合金元素所組成。一般
可 區 分 為 碳 鋼 (CARBON STEEL) , 高 強 度 低 合 金 鋼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S) 及 熱 處 理 低 合 鋼 (HEAT
TREATMENT LOW ALLOY STEELS)三種。
- 碳 鋼 又 依 其 含 碳 的 百 分 比 不 同 , 又 可 分 為 低 碳 鋼 (LOW
CARBON)、軟碳鋼(MILD CARBON)、中碳鋼(MEDIUM CARBON)
及高碳鋼(HIGH CARBON)。常用的結構鋼 A36 即屬於軟碳鋼,其
含碳量為 0.25%~0.29%。一般而言,含碳量愈高則降伏應力會愈
高,但延展性則會降低。
- 高強度合金鋼係由碳鋼內加入微量會金元素(如鉻、鈮、銅、鎂、鎢、
鎳、釩)以增進碳鋼某些機械性質。一般而言,這些合金元素可 以
在鋼的冷卻過程中,產生更細緻的微觀構造,因而可以提昇鋼的
強度。常用的結構鋼 A572 即屬於此類。
- 熱 處 理 的 低 合 金 鋼 係 將 合 金 鋼 施 加 淬 火 (QUENCHING) 及 回
(TEMPERING)等熱 處理 而成 的 。所 謂的 淬 火乃 是將 鋼 由溫度
900℃以水冷卻至 150~200℃,而回火則是再將鋼加熱至 620℃
後,再讓它慢慢冷卻。一般而言淬火可使鋼質變得較硬,較強且
亦會變得較脆,而回火則會降低淬火所得之強度,但卻可以增加
其韌性與延展性,比較典型之熱處理合金鋼為 A514。

結構鋼典型的應力-應變圖見圖 1.1.1。
Fig 1.1.1 典型的應力 - 應變圖

設計上所使用的簡化圖見圖 1.1.2。

Fig 1.1.2

在應力-應變圖中與設計息息相關的重要性質有 4 個,分述如下:

A. 降伏強度 Fy (Yield strength),原本是指當鋼材應力達到


此點時,應變會迅速增加。但對於熱處理合金鋼而言,此點比較
不容易定義,故實用上取 0.2%之橫距應力(0.2% offset)為其降伏
應力。

B. 極限拉力強度 Fu (Tensile Strength),為拉力試驗中,儀器


所讀出最大拉力,除以斷面積所得之應力強度。在應力應變曲線
中最高的一點,即代表材料所能承受之最大拉力強度。

C. 楊氏模數 E (Young's Modulus),是指彈性範圍內應力-應


變曲線之斜率。在實際設計時,不論何種材質之結構鋼,E 值均採
用 29000 ksi (2040 t/cm2)。

D. 韌性(Ductility);乃是指鋼材破壞前所能承受非彈性變形
之能力。結構物中,某些桿性所承受應力超過容應力後,仍然可
以持續變形而將載重傳遞給其他桿件。使得整體結構或部份結構
雖有相當大之變形,卻仍不致倒塌而可以對生命或財產提安全的
保障。

1.4 常用結構鋼材料簡介
一般工程所用的結構鋼材規範包括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ASTM),日
本工業標準(JIS)及中國國家標準。一般上較常用的各種結構鋼的規格
名稱及用途如下述:
規範 規 格 名 稱 用 途
ASTM A36 碳鋼 一般性結構用途;可螺栓接合及焊接,
主要用於建築結構上。
A514 熱處理合金鋼 有 2 種等級(90,100),常被製成鋼板型式
(厚度在 150mm 之內)。主要用於焊接橋
梁上。但須注意焊接技術不可影響鋼板的
材質 。目 前在 橋 梁上 的使 用 已大 量被
A709 所取代。
A572 高強度低合金鋼 有 4 種等級(42,50,60,65)可製成型鋼、鋼
板、鋼板樁、鋼條,而用於螺栓或焊接結
構上。但只有在 GRADE 42 及 50 可用於
焊接 橋梁 上; 在 橋梁 上的 使 用亦 可被
A709 所取代。
A588 高強度低合金鋼 有 3 種等級(42,46,50)可製成型鋼、鋼板、
鋼條,用於焊接建築物或橋梁上而增加
其耐久性。因其耐大氣腐蝕能力為 A36
之 4 倍 , 為 一 種 耐 候 鋼 。 (Wearthering
Steel)。
A709 碳鋼 有 3 種等級(36,50,100),主要用於橋梁
高強度低合金鋼 結構上。其中 GRADE 36,50 及 50W 可製
熱處理合金鋼 成型鋼、鋼板及鋼條, GRADE 100 及
100W 則製成鋼板。它在耐腐蝕及衝擊都
有加強,其中 50W,100W 亦為耐候鋼,
可以作為 A36, A572, A588 及 A514 之補
充替代品。
JIS G3101 SS 系列 一般結構用碳鋼
G3106 SM 系列 熔接結構用鋼料
G3114 SMA 系列 耐大氣腐蝕熔接結構用鋼料
G3125 SPA - H 高耐大氣腐蝕高強度低合金鋼

CNS 2473 一般結構用軋鋼料


2947 熔接結構用軋鋼料
4269 耐大氣腐蝕熔接結構用熱軋鋼料
4620 高耐大氣腐蝕性軋製鋼料

1.5 常用結合材料簡介
鋼結構中,構件本身的組成構件之間的互相連結,必須使用焊接或
螺栓結構方式。在結構上的焊接通常是泛指弧焊。電弧焊中最常用的
是護罩電弧焊接(Shield Metal Arc Welding 簡寫為 SMAW),它無論用
在工廠或在工地上均適合。其次是被稱為潛弧焊接 (Submerged Arc
Welding,簡稱 SAW),它適用於工廠焊接。這兩種焊接過程如圖 1.5.1
所示。

Fig 1.5.1a 護單電弧焊接過程

Fig 1.5.1b 潛弧焊接過程

其中所使用的焊條的化學或機械性質應儘可能與母材類似。因此需要
不同的焊條來配合不同鋼材的要求。工程上最常用的焊條材料規範為
美國焊接協會(A.W.S.)與 ASTM 合作編定的分類法。若以 SMAW 焊接
程序而言,它以字首 E 代表焊條,其後有 4~5 個數字。前兩位(或三
位)數字代表焊材最小拉力強度 Fu,第三(或第四)位數字代表可應用
的焊接位置,例如 1 代表所有位置,2 代表平焊。第四(或第五)位數字
則代表用的電流型式及焊條塗層的種類。一般而言,E70XX 系列是結
構工程上最常用的焊條,因為它可以與大多數的鋼材匹配。

目前國內常用的螺栓材料型式及用途如下表所示:
規範 規 格 名 稱 用 途
ASTM A307 Machine Bolt 它們通常用於短期或暫時性安裝。重要接
頭一般是禁用的。又可分為兩種等級;
GRADE A 螺栓適用於一般用途,其最
小拉力強度為 60 KSI;而 GRADE B 通
常 用 於 管 線 系 統 的 法 蘭 接 頭 (flanged
joints)。
A325 H.S.B. 由於材質的不同可分為三種,TYPE 1 材
質為中碳鋼,可用於溫度稍高的環境,
是最常用。TYPE 2 材質是低麻田散鋼
(Low-Carbon Martensite Steel) , 只 能 用
於常溫下。TYPE 3 材質為耐候鋼,可抗
腐蝕,並與 A588 鋼板配搭使用。
其降伏強度由 81 KSI~92 KSI。
A490 H.S.B. 這是一種經熱處理過的高強度螺栓,如
同 ASTM A325 它也是有三種不同材質。
TYPE 1 材質是合金鋼,為最常用型式。
TYPE 2 材質是低碳麻田散鋼,只適用於
常溫下。TYPE 3 材質為耐候鋼,適用於
腐蝕環境。其降伏強度由 115 KSI~130
KSI。特別注意的是它不得用於熱浸鍍鋅
之情況。
JIS F8T 亦屬高強度螺栓,其最大尺寸為 M30。
最小降伏強度為 6.44 t/cm2,拉力強度為
8 ~ 10t/cm2 , 其 用 途 類 似 ASTM A325
H.S.B.
F10T 為高強度螺栓,最大尺寸為 M30。其最
小 降 伏 強 度 為 9 t/cm2 , 其 用 途 類 似
ASTM A490 H.S.B.。

1.6 常用鋼材斷面表示法:

工程上鋼材斷面表示法:可分為英制系統及公制系統兩大類。其中英
制系統主要是根據 AISC 設計手冊,它將常用鋼材產品區分為三大類,
即型鋼(SHAPES)、鋼板(PLATES)及鋼條(BARS)。其中鋼板與鋼條屬
於較簡單的鋼製品,兩者區分點在於寬度及最小厚度的規定不同;
但其表示方法均為厚度×寬度×長度。例如 PL 3/4×10×20 即代表板厚為
3/4 英吋,寬度為 10 英吋,長度為 20 英吋的鋼板。

各種型鋼的斷面型式(見圖 1.6.1 所示)及主要用途如下述:


Fig 1.6.1

A. W 型鋼 (W shapes):
主要用作樑及柱構件,其標準表示法,例如 W36×300,這個表示
法代表 W 型鋼的翼板外側到另一翼板外側的標稱深度約為 36
in.,且重量為 300 lb/ft。W36 型鋼的範圍可查 AISC 手冊 Part 1,
其尺寸及性質亦可同時查得。從 W36×135 到 W36×256 這一組型鋼
是以相同輾具製造的,而重量的差別則由因不同的腹板厚度及不
同的翼板寬度、厚度所造成,如圖 1.6.2 所示。在美國,W40 型鋼
是輾型鋼中最深的型鋼。

Fig 1.6.2

B. M 型鋼 (M shapes):
為雜型鋼(miscellaneous shapes),其斷面非常類似 W 型鋼,但卻
不能歸類為 W 型鋼。此種型鋼是由比較少數的廠商輾製,因此在
某些地區並不常用,在指定使用此類型鋼前應先檢核是否有所需
的產品可用。M 型鋼的應用表示方法和 W 型鋼類似(例如
M8×6.5)。

C. S 型鋼 (S shapes):
美國標準樑(American Standard Beams),此型鋼的翼板內面呈傾斜,
具相當厚的樑腹,且深度為整數吋。它們不常用於結構上,但在
樑翼承受重型集中載重的情況時可發現它的使用,例如:作為單
軌吊車(mono rail)的支承梁。

D. HP 型鋼 (HP shapes):
承載樁型鋼(bearing pile shapes),其特色是具有方型的剖面及翼板
和腹板厚度幾乎相等(為的是使腹板可以承受樁鎚的重擊)。它們通
常當作錘擊式的基礎支承樁。它們也可作為樑或柱,只不過作此
類運用之效益較差。

E. C 及 MC 型鋼 (C and MC shapes):
美 國 標 準 槽 型 鋼 (American Standard channels) 及 雜 槽 型 鋼
(miscellaneous channels),其表示方式如 C15×50 及 MC18×58,其
第一數字表示深度(單位為吋),第二個數字表示每呎之重量(單位
為磅)。如同 M 型鋼一樣,MC 型鋼僅由較少數的廠商生產,故產
品在市面上較少。槽型鋼的特色是翼鈑短且內面傾斜 (大約是
1:6),深度為整數吋。此類型鋼通常作為組合斷面的部份、斜撐及
連繫構件。以及構架開口處(如門、窗)的構件作為收邊之用。

F. 角鋼 (Angles):
用字母 L 作開頭加上兩肢長及厚度來表,有等肢角鋼及不等肢角
鋼兩種。對於不等肢角鋼,其較長肢應先表示,例如 L9×4×1/2 表
示一角鋼長肢為 9 in.,另一肢長 4 in.,兩肢的厚度均為 1/2 in.。注
意,此表示法並沒有像上述的其他型鋼一樣列有其每呎的重量
(lb)。角鋼通常單獨或成對使用當作斜撐構件及拉力構件。它們也
可作為托架(brackets),或樑及支承間的連接構件。輕型桁架及空
腹鋼柵也可能用角鋼作為元件。

G. 結構 T 型鋼 (Structural tees):
係將 W、M 或 S 型鋼的腹板切開而成的型鋼,因此,T 型鋼相對
地表示為 WT、MT 或 ST。例如一 WT18×105(標稱深度 18 in.,105
lb/ft)是由 W36×210 獲得,此點可藉檢核 T 型鋼的尺寸與寬翼型鋼
的尺寸獲得證明。T 型鋼主要用作特殊樑及當作接頭與桁架的元件
公制系統的型鋼表示法比較單純。基本上它們大部份的型式都是
以"型鋼斷面代碼 深度×寬度×腹板厚度×翼板厚度"方式來表示之。
例 H300×150×6.5×9 代表 H 型鋼,深度 300mm,翼寬為 150mm,
腹 板 厚 為 6.5mm , 翼 板 厚 為 9mm , 類 似 的 如
C150×75×6.5×9,I450×175×13×26(I 型鋼用途類似英制 S 型鋼)。而
角鋼的表示方法為 L 長肢長度×短肢長度×厚度。例如:L90×90×6。

1.7 設計方法簡介

鋼結構設計的要求之一,即是安全性之需求。目前基於不同方式的安
全性考量,會有 三種主要設計方法,即 容許應力設計法 (簡稱為
A.S.D.) , 塑 性 設 計 法 (Plastic design) 及 載 重 抗 力 係 數 法 ( 簡 稱 為
L.R.F.D.)。吾人可將三種設計方法之理念,簡述於下:

1.7.1 容許應力設計 (A.S.D.)

這是一種目前在國內最廣泛被使用的設計方法,它又被稱為
工作應力法或彈性應力法。它的主要設計理論在於將桿件應力
達到降伏應力時,視為類似破壞了。因為在鋼材受力達到降伏
時,往往會產生巨大明顯的塑性變形,而令人在直覺上無法
接受。因此它的設計理念就是要確保桿件在承載之後,其中的
最大應力仍然在降伏應力以下,或者仍然彈性範圍內。為了要
達此目標,它首先必須建立各種不同結構單元之容許應力值。
而安全係數值,即是降伏應力與容許應力之比值。

根據 AISC 規範,吾人可發現不同的結構受力狀態,例如拉、
壓、撓曲、受剪,ASD 中都有對應的容許應力值的計算方式。因
此吾人在設計時就是要確保在各種載重組合後,各種應力狀
態之最大值仍然小於容許應力。基本上這是一種比較淺顯易懂
的設計方法,因此它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比較令人無法
滿意的地方。例如:它的破壞定義是以鋼材達降伏應力為標準,
但眾所皆知,鋼在達降伏之後仍可承受一定力量直到真正破
壞,因此它的設計結果有時會顯得有些保守。另外,它的安全
係數都只是建立在"不同受力狀態下材料強度的折減程序也不
同",而沒有考慮到不同型式外加載重對結構影響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其設計結果會被視為不夠合理。

1.7.2 塑性設計 (Plastic Design)

由許多的試驗顯示;鋼梁在承受外力一直到斷面上某一臨界
點達到降伏應力時。並未真正破壞,此時之作用力矩被稱為降
伏力矩 My (Yield moment)。如果外力繼續加載,則降伏的區域
會逐漸擴展一直到整個斷面均呈降伏狀態,如圖 1.7.2a 所示。

Fig 1.7.2a 梁不同階段受力之應力圖


一般均假設這種斷面再也無法承擔任何彎矩了,此時可稱為
此斷面已形成塑性鉸(Plastic hing),而此時之力矩被稱為塑性
力矩 Mp(Plastic moment)。Mp 與 My 之比值被稱為形狀因子
(Shape factor),又 Mp = Zx.Fy,Zx 被稱為塑性斷面模數,而
My = Sx.Fy,Sx 被稱為斷面模數,因此形狀因子又可定義為
Zx/Sx。吾人可知形狀因子只與斷面形狀有關,而與材料強度
無關,對於大多數 W 型鋼而言,形狀因子之值介於 1.10~
1.23 之間。

因此塑性設計的理論是建立於初始降伏到應變硬化之間應力、
應變關係式。故其設計之基本理念在於充份利用鋼材在初始降
伏後應力重新分配一直到斷面形成塑性鉸而不能再受力為止
之特性,而其所謂的破壞是指桿件承受外力後,必須形成充
分的塑性鉸數目後,桿件才會變成不穩定狀態,也就是所謂
的崩潰機構(Collapse mechanism)如圖 1.7.2b。

Fig 1.7.2b 崩潰機構圖

如果我們根據 AISC 規範之規定,塑性設計的程序大致上是如


此:首先將結構所承受之外力載重乘以載重因子(Load factor)
後成為加權載。再將加權載重施加於結構上,由極限分析方法
(如平衡法或虛功法)找出桿件所承受真正破壞載重值後,據此
選取一桿件使其塑性容量能滿足塑性設計之各項規定即可。事
實上吾人可發現塑性設計中的載重係數,即相當於設計上的
安全係數。若根據 AISC 之規定,不同的載重組合情形,須對
應不同的載重係數。因此其加權載重之計算有下列二種:

A. 1.7 乘以(靜載重+活載重)

B. 1.3 乘以(靜載重+活載重)再加上 1.3 乘(風載重或地震載重)

此外斷面的幾何尺寸須受一定限制條件(寬厚比,深厚比)後,
才能確保在形成塑性鉸之前不致發生局部挫屈。有關塑性設計
的其它規定可詳 AISC Chapter N 之規定。

一般而言,塑性設計法特別適用於連續梁系統,因為它可以
獲得一個較經濟和合理的設計結果。但在工程實用上若遇上一
個比較複雜的結構系統,要由極限分析去尋找真正的破壞載
重,對工程師而言又太過繁而不方便了。

1.7.3 載重抗力係數設計 (L.R.F.D)

載重抗力係數法(簡稱為 LRFD)為近年來最新的鋼結構設計法。
基本上這是一種綜合了理論研究(統計學的可靠度分析),已往
工程經驗及對現存具有代表性之結構物的研究結果所得到的
設計方法。可惜目前在國內工程界仍未被廣泛使用,但若以其
具有多方面的優點而言,假以時日必然會取代傳統的 ASD 設
計方法。

基本上 LRFD 之主要設計理念可用下式來表示:

ΣriQi ≦ φRn

其中 i:代表不同的載重型式(如靜載重、活載重、風載重…等)
ri=載重係數 (load factor)
Qi=標稱(使用)載重
φ =抗力係數(resistance factor)
Rn=標稱抗力強度

左式 ΣriQi 在 1986 版 LRFD 規範中,規定為下列載重組合中


最大之絕對值。

1. 1.4D
2. 1.2D + 1.6L + 0.5 (Lr or S or R)
3. 1.2D + 1.6 (Lr or S or R) + (0.5L or 0.8W)
4. 1.2D + 1.3W + 0.5L + 0.5 (Lr or S or R)
5. 1.2D + 1.5E + (0.5L or 0.2S)
6. 0.9D – (1.3W or 1.5E)

其中 D :代表靜載重 = 結構物的自重及永久性附加物的重量
L :代表活載重 = 因使用或活動設備引致之載重
Lr :代表屋頂之活載重
S :雪載重
R :除了初始降雨或冰之外的積水效應所引致之載重
W:風力載重
E :地震載重

其實左側式子之物理意義在於考慮使用在限內,可能會有某
些載重會超載,所以必須使用載重係數將外力予以適當放大。
因此左式實際上即代表需要強度(required strength)。

右側式中的值在不同的結構單元或不同破壞型式其規定值也
不同,茲舉一些常用的抗力係數如下:

1. 拉力構材:降伏極限狀態時 = 0.9
破裂極限狀態 = 0.75
2. 壓力構材: = 0.85
3. 撓曲構材: = 0.90
4. 剪力構材: = 0.9

基本上右側式子之物理意義即在於考慮材料強度之變動,斷
面尺寸誤差及施工品等不確定因素時,必須對材料原有之標
稱強度予以適當折減。因此右式實際上即代表所謂的設計強度
(Design strength)。無論就學理上或實用上,LRFD 相對 ASD 而
言具有相當多的優點,例如:具有彈性,比較合理及比較經
濟,因此實為一最佳之鋼結構設計法。
2.0結構單元之設計

由於容許應力設計仍然是目前國內工程界設計上最主要方式,因此吾人就
以 AISC 規範為依據,概述一些常見的結構單元的設計理念及注意事項。

2.1 拉力桿件

一般常用的拉力桿件有屋頂系統中的防垂桿或稱為吊桿(sagrod),某
些斜撐桿件(bracing member)及桁架系統中的拉力桿。由於作用在桿件
軸向的拉力,會有將桿件拉直的趨勢,因此它是不種不需要考慮側
向穩定性的結構單元。換句話說,它的設計重點就在於斷面積是否足
夠。吾人常以拉力容量 Pt 來表示拉力桿件的最大容許拉力,可由下式
表示之:Pt=Ft×A

其中 Ft: 稱為容許軸拉應力,它的值是由二種破壞模式來決定。第一
種為全斷面積上產生降伏破壞,此時 Ft=0.6×Fy,而 Fy 為
鋼材之降伏應力。第二種為淨面積上的拉力破壞,此時
Ft=0.5×Fu,Fu 為鋼材之拉力強度。

A:為與 Ft 相對應之面積。它可能是全斷面積 Ag 或者為淨斷面


積 An 或有效淨斷面積 Ae。淨面積是指全斷面積扣去開孔面
積,即 An=Ag-(開孔面積)見圖 2.1.1,其中螺栓孔直徑為螺
栓直徑加 3mm。

Fig 2.1.1 淨面積

當載重只通過斷面中的一部份時,就有可能產生剪力延滯(shear lag)
現 象 , 見 圖 2.1.2 , 必 須 將 淨 斷 面 積 折 減 為 有 效 淨 斷 面 積 , 即
Ae=U×An(螺栓接合)或 Ae=U×Ag(焊接接合)。其中 U 稱為折減係數
(reduction coefficient),AISC 中有不同情況下之規定值。
Fig 2.1.2 剪力延滯示意圖

以螺栓接合的拉力桿件亦可能產生一種稱為塊狀剪(block shear)的破
壞模式如圖 2.1.3 所示。此時的拉力容量由下式表示之 Pt=AvFv+AtFt。

Fig 2.1.3 塊剪示意圖

Av 為淨受剪面積,Fv 為容許剪應力 = 0.3Fu


At 為淨受拉面積,Ft 為容許剪應力 = 0.5Fu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處計算淨面積時,螺栓孔的直徑只取螺栓直徑
1.5mm 即可。

2.2 壓力桿件

鋼結構中常見到的壓力桿件有房屋構架中的柱,斜撐系統或椼架系
統中的壓力桿等。由於這些桿件其軸向尺寸會遠大於其剖面尺寸,因
此在承受軸向壓力後,常常可能產生側向移動及挫屈(buckling)的行
為。事實上影響桿件穩定性的原因相當的多,例如:桿件初始彎曲度、
材料缺陷、偏心載重、殘留應力及端部東制條件等,這使得要真正描
述壓力桿件的破壞模式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AISC 規範仍然根據桿件之細長比 KL/r 之大小,粗略分成


彈性挫屈破壞及非彈性挫屈。破壞二種模式,並以此來規定壓力桿件
之容許壓應力值之計算方式。如似壓有也甚整圖 2.2.1 所示。

Fig 2.2.1 AISC Fa – KL/r 圖


KL 被稱為有效長度,其中的 K 值可查 AISC 手冊之表 C-C2.1 或圖 C-
C2.2,L 為桿件的實際長度。r 值為斷面之迴轉半徑,可由型鋼斷面性
質表查得。吾人特別將區分彈性挫屈與非彈性挫屈的細長比稱為臨界
細長比 Cc,它是令 Euler 挫屈應力 fe 等於 Fy/2 時,所得到之 KL/r 值,
其數學式為:

2π2 E
Cc =
Fy

根據 AISC 規範容許軸向與應力之計算方式如下:

當 KL/r < Cc 時,

(KL / r ) 2
[1 − 2
]Fy
Fa = 2 C
5 3(KL / r ) (KL / r ) 3
+ −
3 8Cc 8Cc

當 KL/r > Cc 時,

12 π2 E
Fa =
23 (KL / r ) 2

為決定了容許軸向壓應力後,則桿件容許壓力容量 Pc=A×Fa,A 為桿
件之總斷面積。設計上須注意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柱子的兩個主軸方
向的側撐條件不同,如圖 2.2.2 所示,必須兩向之 KL/r 均計算後,再
選擇其中 KL/r 值較大者作為決定 Fa 之用。

Fig 2.2.2 柱的無撐長度示意圖

2.3 撓曲桿件又稱為梁,它的主要用途是承載與軸線方垂直之載重,並
將它傳遞到柱或其它支撐桿件。一般梁受到垂直載重後,即會形成彎
矩及剪力,因此設計上斷面強度必須足夠能抵抗彎矩及剪力的作用。
此外在某些情況上要特別檢查梁的撓度,以避免過大的變形造成使
用性的要求無法滿足。以下就梁的彎矩設計,剪力設計及撓度檢定概
述如下:

A. 梁的彎矩設計

一根梁的容許彎矩容量 MR 可由右式 MR=Sx.Fb 來表示之。其中


Sx 稱為斷面模數,而 Fb 則被稱為容許彎曲應力。由於梁在力矩作
用下會在上、下翼板分別產生正向拉力或正向壓應力。對承受壓力
的翼板而言,它的結構行為就類似壓力桿件,有所謂的穩定性的
問題。也就是說壓力翼板可能會產生局部挫屈,甚至在彎矩甚大
的 情 況 下 , 整 根 梁 亦 會 產 生 側 向 扭 轉 挫 屈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見圖 2.3.1。

Fig 2.3.1 梁的側向扭轉挫屈與局部挫屈圖

從另一方面而言,若梁在壓力翼緣有充分側向支撐,使其不發生
側向扭轉挫屈,又斷面為結實斷面(compact section)使得承載過程
中不致產生局部挫屈,則其 Fb 可達 0.66Fy。在 AISC 規範中明定
了充分側撐之條件為翼板須與腹板為連續性連結,且未側撐的距
離小於
76 bf 20000
( Fy
和 (d / Af )Fy )單位為英吋

bf 65 d 640
而結實斷面之條件為( < Fy
及 ≦ Fy
)
2 tf tw

不滿足充份側撐或結實斷面要求時,Fb 值必須折減,詳見 AISC


規範之各項規定。

B. 剪力設計
當梁跨度很小且有大剪力作用時,就必須檢核梁腹之剪應力。由
材料力學原理知道 W 型鋼的主要抗剪部位在於腹板,而且最大剪
應力產生在中性軸位置。然而在 AISC 中卻是為了設計上方便起見,
使用梁腹板平均剪應力的觀念。雖然最大剪應力會大於平均剪應
力,不過因容許剪應力尚有安全係數存在,因此也不致於產生不
安全之設計結果。吾人可定義容許剪力容量 V 如下式所示。

V = d × tw × Fv,Fv 為容許應力

h 380
一般型鋼當 ≦ Fy
時,Fv = 0.4 Fy
tw

C. 撓度的檢核:

在設計某些跨度較大而外加載重不大的梁時,特別需要檢核其撓
度。因為撓度過大可能會引發門窗無法順利開啟,屋頂排水系統
問題或引致額外的振動問題。因此在 UBC CODE 上,建議梁最大
活載重之撓度不超過跨度之 360 分之一,靜載重加上活載重之撓
度不超過跨度之 360 分之一,靜載重加上活載重產生之總撓度不
超過跨度之 240 分之一。

由於撓度與斷面之勁度有關,因此適當限制斷面最小深度亦可減
小撓度。例如:AISC 規範則有下列建議:
Fy
1. 支承樓板之梁和大梁,其深度不要小於 (英制)和跨度之乘
800
積,若深度不足時則容許彎曲應力應依比例折減。
Fy
2. 除了平屋頂外,桁梁之深度不要小於 (英制)和跨度之乘
1000
積。

3. 對於有些鋼梁支撐具有活動隔間之大開口樓板,若考慮到振動
問題時,其深度不要小於跨度之 20 分之一。萬一大量撓度無可
避免時,可使用預拱(camber)方式,來消除靜載重加上部份活
載重所引致之撓度。

2.4 梁柱桿件

通常在實際的結構中,很少有承受純壓力的柱子。吾人特別將同時承
受向載重及彎矩之桿件稱為梁柱。梁柱的彎矩來源可能是偏心載重的
作用或柱兩側不對稱的載重或梁端傳來彎矩。由於彎矩作用下,梁會
產生側向撓度。若此持又有軸向力作用,則會形成所謂的二次彎矩。
這種額外產生彎矩之作用又可稱為放大彎矩效應。因此梁柱的設計理
念就是結合了梁的撓曲行為(但需適當地放大)及柱的側向穩定性問題,
一般是使用互應方程式(interaction equation)的型式來表示兩者聯合之
效應。

根據 AISC 規範,梁柱的破壞準則有三種:

1. 穩定性互應準則(stability interaction criterion)

這是一種考慮梁柱可能因側向挫屈及聯合彎矩而破壞,可用下式
表示之。

fa fbx Cmx fby Cmy


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0
fa fa
Fa Fbx (1 − ) Fby (1 − )
F' ex F' ey

其中 fa, fbx, fby 分別為實際作用之軸壓應力及兩向撓曲應力。


Fa, Fbx, Fby 分別為容許軸壓應力及兩向容許撓曲應力。
fa fa
(1 − ) 及 (1 − ) 為兩向之放大係數(amplification)
F' ex F' ey
其中 F’e 為除以安全係數 23/12 後之 Euler 應力
12 π2 E
即 KLb 2
23 ( )
rb
Cmx, Cmy 為兩向之折減係數,用來折減放大係數值。
以避免在某些情況下,高估了放大彎矩值。

2. 降伏互應準則(yielding interaction criterion)

對於某些情況下的梁柱,它可能沒有側向挫屈之問題。但仍有可
能產生應力過大而降伏破壞。因此使用下式為其破壞準則:

fa fbx fby
_____ + ____ + _____ ≦ 1.0
0.6Fy Fbx Fby

3. 軸向壓力較小時(即 fa/Fa≦0.15)

在使用上述破壞準則時,都需要先計算各種容許應力。特別要注
意的是有關容許撓曲應力的部份。由 2.3 節吾人知道,Fbx 之決定
與斷面結實與否有關。其中有關腹板是否結實之檢核公式,須使用
含有軸壓效應的公式,如下式所示

640 fa
fa/Fy ≦ 0.16 d/tw ≦ Fy
(1-3.74 Fy )

257
fa/Fy > 0.16 d/tw ≦ Fy
3.0接頭概述

完整的一棟結構物,其實是由各種不同結構單元組合而成。而不同桿件的接
合處就叫做接頭。接頭最主要的功能在於表現桿件的支承邊界條件及傳遞桿
件上的載重至支承處。因此即使結構單元本身設得非常安全,但一旦接頭設
計不恰當,則整體結構物仍舊會產生危險的結果。實際上接頭本身的結構行
為是相當複雜的,但為了設計上的方便,吾人必須想辦法予以簡化。目前使
用在鋼構上最普遍的兩種接頭型式為螺栓接頭及焊接接頭,以下就這兩種
接頭的結構行為及設計理念分別概述之。

3.1 螺栓接頭

以螺栓接合方式,特別適用於某些嚴禁動火或要求均勻安裝品質的
工地。雖然螺栓種類有很多種,但在結構設計所使用均是指高強度螺
栓,至於普通螺栓(或稱機械螺栓)的使用常被限制在較低應力,無動
載重或振動,無疲勞載重的次要結構上。常用的高強度螺栓有 ASTM
規範的 A325 及 A490,JIS 規範的 F8T 及 F10T。螺栓接頭中,螺栓排
列方式如圖 3.1.1 所示,圖中有些專有名詞,例如:縱向間距(pitch)
是指螺栓與構件軸向平行方向之中心距離,常用 s 表示之。橫向間距
(gage)是指螺栓與構件軸向垂直之中心距離,常用 g 表示之。邊距
(edge distance):螺栓中心在沿作用力方向與自由邊之距離,常用
E.D.表示之。在設計上常取螺栓最小間距為 3db 而邊距為 1.5db,其中
db 為螺栓直徑。

Fig 3.1.1

在決定一個螺栓接頭的強度時,必須分別考慮到螺栓與結合板在承
受不同應力時之抵抗容量。以下將介紹如何決定螺栓承受各種應力時
之抵抗容量及設計上的注意事項:

A. 高強度螺栓的剪力行為:

在大多數的螺栓接合中,螺栓是被用來防止結合板在螺栓軸方向
的移動,此種情形下螺栓乃是承受剪力載重,如圖 3.1.2。

Fig 3.1.2 承受剪力的螺栓

當 剪 力 只 作 用 為 單 一 平 面 上 , 此 種 螺 栓 稱 為 承 受 單 剪 (single
shear);若剪力作用在兩個平面上,此種螺栓稱為受雙剪(double
shear)。有二種型式之高強度螺栓被用來傳遞剪力,一種被稱為支
承型(bearing type),它允許接頭發生微小的滑動,使得螺栓可用
支承方式來傳遞剪力,因此這種螺栓只需旋緊到適當緊 (sung
tight)即可。支承型螺栓又可因剪力面上是否有螺紋而區分成 N 型
(included)及 X 型(excluded)兩種型式。相反的,在某些支承運轉機
械或會產生衝擊和反覆應力的情形下,螺栓即使產生微小的滑動
也是不被許可,此時就必須使用摩擦型(friction type)或稱做臨界
滑動型(slip- critical)螺栓。這種螺栓必須使用特殊方法旋轉至全預
拉力,此時結合板介面之間的摩擦力,就可以用來傳遞載重。理
論上這種型式之螺栓由於接頭沒有任何滑動,所以螺栓本身應該
沒有承受剪應力或支承應力。

B. 螺栓的剪力容量:

對於承載型螺栓,它的抗剪容量取決於螺栓本身剪力強度及結合
板之支承強度兩者之中的小者。螺栓本身的剪力強度 Rv1 可用右式
表示,Rv1=N×Ab×Fv,其中 N 為剪力面數目,Ab 為螺栓標稱斷
面積,Fv 為螺栓容許剪應力,與剪力面有無螺紋及材質有關。結
合材之支承強度 Rv2 可用右式表示,Rv2=d×t×Fp。其中 d 為螺栓直
徑,t 為結合板之厚度,Fp 為容許支承應力,與板的材質,螺栓
的間距及邊距有關。對於臨介滑動型螺栓其抗剪容量可由下式表
示之:

Ps = Fs×Ab×Ns,其中 Fs 為每單位面積之容許滑動載重。Ab 為螺
栓面積,Ns 為滑動面數目。

C. 螺栓的拉力容量:

某些接頭它所承載的力量方向與螺栓的軸向一致時(例如懸吊式接
頭)則螺栓將產生拉應力。螺栓的拉力容量 Rt,可由右式表示之。Rt
= Ab×Ft,其中 Ab 為螺栓標稱面積,Ft 為螺栓容許拉應力,這與
螺栓的材質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懸吊式接頭中,有一種叫做槓
桿作用(prying action),它會額外地增加螺栓所需承載之拉力,如
圖 3.1.3 所示。此種效應須根據 AISC 經驗公式來計算,在此不予
以詳述。

Fig 3.1.3 槓桿作用

D. 螺栓的剪聯合效應:

在某些垂直斜撐的接頭上,螺栓往往需要同時承受剪力及拉力,
如圖 3.1.4 所示。剪力與拉力的聯合效應在 AISC 規範中須根據螺
栓型式將螺栓容許應力予以適當折減。例如:承載型螺栓考慮剪
拉聯合效應時,須先計算實際剪應力後,再將它代入容許拉應力
的折減公式中。換句話說承載型螺栓之容許拉應力會因實際剪應
力之大小而折減。然而對滑動臨界型螺栓而言,則必須先計算螺
栓之實際拉應力後,再代入容許剪應力的折減公式中。

Fig 3.1.4 螺栓承受拉剪聯合作用

E. 螺栓群的偏心載重效應:

如果說外力載重沒有通過螺栓群的重心時,這又會引發了一種稱
為偏心載重的效應。根據偏心載重作用的位置平面不同,可分為
二種:一種為偏心載重作用平面與螺栓群平面平行,見圖
3.1.5a,另一種為偏心載重作用平面與螺栓群平面垂直,見圖
3.1.5b。前者可用傳統彈性分析法來計算螺栓因偏心力矩所引致之
剪應力,並與直接剪應力作向量相加。後者在工程實用觀點上,
只能用一些簡化方式來分析。最簡化的方法就是假設中立軸在螺
栓群重心線上,並且斷面慣性矩是由全部螺栓對中立軸的面積慣
性矩組成的。因此由撓曲應力分析可得螺栓之拉應力,並與容許
拉應力比較是否安全。

Fig 3.1.5a 承受偏心載重的螺栓接頭

Fig 3.1.5b 承受偏心載重的螺栓接頭

3.2 焊接接頭

焊接接頭若與螺栓接頭相比較,具有更經濟,鋼板不須打洞,接頭
鋼性較大的優點。一般在結構上的應力,最常見到的焊接型式為填角
焊(fillet weld),其次才為槽焊(groove weld),塞焊(plug weld)及長孔
焊(slot weld)如圖 3.2.1 所示。

Fig 3.2.1 焊接種類

焊接接合又可因接頭的型式不同而分為對接頭(butt joint)、角接頭
(corner joint)、T 型接頭(tee joint),疊接接頭焊(lap joint)、邊形接頭
(edge joint)如圖 3.2.2 所示。

Fig 3.2.2 焊接接頭型式

若 以 焊 軸或 焊 接 位 置 來 區分 又 有平 焊 接 (flat welding) 。 水 平焊 接
(horizontal welding) 、 垂 直 焊 接 (vertical welding) 、 仰 焊 接 (overhead
welding),如圖 3.2.3 所示。

Fig 3.2.3 各種焊接位置

其中以平焊接最經濟,品質最好。以仰焊接最昂貴,品質最難掌握,
應儘量避免。以下將就最常用的填角焊、槽焊及焊接群(welding group)
的力學行為及設計理念概述於下。

A. 填角焊:

填角焊是一種表面焊接,最典型的斷面形狀為正三角形。如圖
3.2.4 所示。一般所稱焊量的大小是指肢長大小,而兩肢相交處稱
為根;通過根與桿面垂直的線稱為有效焊喉(throat),焊喉長度稱
為喉深。有效喉部面積是由有效喉深乘以有效焊長,而填角焊之
強度即是根據此面積之大小。對於一個典型填角焊而言,有效喉
深 為 肢 長 乘 以 sin45° 。 因 此 每 單 位 長 度 的 填 角 焊 強 度 P =
Fv×0.707×肢長×有效長度,其中 Fv = 0.3×Fu,Fv 為焊材容許剪
應力而 Fu 為焊材最小拉力強度。
Fig 3.2.4 典型的填角焊斷面圖

焊面理論上是平面,但實際上填角焊的焊面必然是呈凸面或凹面
但吾人卻是希望儘可能程凸面,因為可以避免冷卻時產生收縮裂
縫。此外填角焊的接合角度及最大焊量亦有所限制,見圖 3.2.5 所
示。

Fig 3.2.5 填角焊的最大尺寸與角度之限制

B. 槽焊:

槽焊常用於對接接頭,角接接頭及 T 形接頭。使用於對接接頭中,
其焊接形狀有如圖 3.2.6 所示。其中除了正方槽焊(square groove
weld)不須做修邊加工外,其餘均須做一邊或兩邊的修邊加工;這
也是槽焊成本較填角焊來的高的原因之一。槽焊之強度如焊材與
母材鋼料相配時(ref AWD1.1-96 之規定),則較母材來得高。槽焊
又可分為全滲透焊及部份滲邊焊兩種,若使用全滲透焊時,則其
有效喉深為連接板兩者之較薄者的厚度,若為部份滲透焊則有效
喉深,須視焊接方法,位置與開槽角度而定。使用槽焊時應儘量
要求形狀簡單,比較好加工;避免兩塊厚度相差懸殊之板直接連
接,應使用漸變斷面方式來連接。

Fig 3.2.6 槽焊的各種焊接形狀制


C. 焊接群的偏心載重效應:

由數條焊道組成之桿接群在分析時,常將每條焊道視為一條無寬
度之線狀元素,而焊接群重心就是由這些線條組成的幾何形狀之
重心。因此其分析方式與螺栓群類似,只是將應力單位改為單位
長度之載重及面積慣性改為線性慣性矩罷了。事實上當載重沒有
通過焊接群的重心時(也就是偏心載重之情形),而且載重作用平
面焊接平面垂直時,中性軸之位置是由假設而來,常見情況如圖
3.2.7 所示。

Fig 3.2.7a 承受偏心載重的焊接群

Fig 3.2.7b 承受偏心載重的焊接群


4.0廠房結構系統概述

4.1 廠房結構特色

鋼構造廠房是為提供工業製造或加工,所需人員及設備有一個良好
遮蔽之建築物。一般而言,它具有下列幾點特色:

A. 寬敞的有效空間

廠房為了製造流程所需或配合設備儀器,常常需要較大淨空間,
因此往往會有大跨度或大淨空間之設計需求。

B. 較重之荷重

廠房結構常常需要支持一些笨重的工業設備,所以其設計載重往
往較一般建築物來得大。

C. 支持起重裝置

一般廠房均有吊車設備,以便吊運物品或維修設備。廠房由於吊
車運作時,常常會產生較大側向力、衝擊力及曳引力等動態載重。
另一方面吊車載重亦是一種反覆性載重,故需特別考慮桿件疲勞
壽命。

D. 具有許多走道(WALKWAY)、操作平台(PLATEFORM)、樓
梯(STAIR)、爬梯(LADDER)等裝置,另外也需要天窗(LOUVER)
以備採光所需、自然通風器(VENTILATOR)以散熱通風。隔音牆
(NOISE PROTECTION WALL) 以隔絕刺耳噪音量。

4.2 廠房結構系統及組成元件之簡介

一般而言,廠房結構系統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A. 梁柱式(見圖 4.2.1)

結構中梁與柱均是由型鋼來組成。此種系統只適用小跨度之廠房
(SPAN≦18M)。優點為結構分析、設計、施工均方便,桿件加工層
次少。而其缺點為撓度較不易控制,用鋼量較不經濟。
Fig 4.2.1 梁柱式結構示意圖 Fig 4.2.2 桁架梁與型鋼組合結構

B. 桁架與型鋼組合

此種系統用於大跨度之廠房,主要有桁架梁與型鋼柱組合,型鋼
梁與桁架柱組合,及梁與柱均由桁架組合等三種型態。通常使用
桁架來取代型鋼具有節省鋼料及增加撓曲勁度之優點,但鋼料加
工層次多,分析施工均複雜。(見圖 4.2.2~4.2.4)

Fig 4.2.3 桁架柱與型鋼梁組合結構 Fig 4.2.4 桁架梁與桁架柱組合結構

常見的廠房組成元件有梁、桁架、柱、斜撐、屋頂及牆面系統(見圖
4.2.5),現在分述如下:

Fig 4.2.5 典型廠房結構圖

4.2.1 梁(BEAM, OR GIRDER)


梁斷面有型鋼斷面、鋼板組合梁或型鋼與鋼板之組合,依其
功能又可區分為結構梁及吊車梁。前者乃泛指支承、樓板、平
台或其它重力荷重之抗撓曲構材。後者則專指支持起重設備
(吊車)的梁,此種大梁設計時則須注意反覆載重所造成之疲
勞破壞,一般常用的組合梁型式請見圖 4.2.6。

Fig 4.2.6 廠房中組合梁型式

4.2.2 桁 架(TRUSS)

桁架乃指由一些二力桿件與其它桿件組合成之結構。在大跨
度廠房常使用桁架來取代大梁,以增加剛度,減少撓度,一
般常用的桁架有下列幾種型式:

A. PRATT 型:經濟跨度為 25~30M


使較長斜桿產生拉力,壓力桿件長度較小。

B. WARREN 型:經濟跨度為 10~30M

C. BOWSTRING 型:適用於跨度大於 40M 之圓形屋頂大廠



D. FINK 型:斜度大於 1/3,跨度可達 40M

E. SCISSORS 型:跨度小,坡面陡之建築物

F. THREE-HINGED ARCH 型:有便於分折,容易安裝及可


適應較差基礎之優點。

使用桁架須注意下列幾點 :

1. 在多雨區時,須考慮排水問題,故斜度須大於 1/5。

2. 跨度太大時,若使用斜頂桁架,則可能造成桁深過
大,此時宜用"平頂"桁架。

3. 使用"平頂"桁架時,為便利雨水渲洩,仍應有至少
1/100 斜度,此種斜度可由三種方式造成。
A. 舖設不同厚度之屋面材料。
B. 此用高度不等之桁條。
C. 桁架上弦本身的斜度,其中以 C.方法最實用合宜。

4. 跨度與桁深之比值,約為 10~20 之間較經濟,若考


慮運輸之方便,則桁深須小於 3.25M。
5. 桁架腹桿中斜桿之斜率為 40°~50°較佳,若太平則
所需斷面較大,太陡則腹桿數目會增多。

6. 屋架跨度很大時,可考慮在中間加柱來減小跨度,
並降低桁深,同時桿件斷面亦可減小,但因柱子增多則
可能減少使用空間造成不便。

4.2.3 柱(COLUMN)

柱依功能來區分為結構柱及吊車柱,前者乃泛指用來支持梁、
桁架等,後者則專指支持吊車梁的柱子。但在一般工業廠房
中,兩者往往是組合一起,其型式有下列幾種:(見圖 4.2.7)

A. 托架式柱(BRACKET TYPE)
吊車噸數小於 9 噸,端點反力(R)小於 22.5 噸。

B. 階梯式柱(STEPPED TYPE)
吊車噸數小於 45 噸,端點反力(R)小於 67.5 噸。

C. 條板式柱(BATTEN TYPE)
適用於極重型吊車,這種型式柱合理方位為下圖所示,
這是基於下列二點原因:
a. 結構柱之強軸用來抵抗側向載重。(風力、地震力、吊
車側向力)
b. 吊車柱之強軸用來抵抗縱向力,吊車柱翼也可做為吊
車梁變形的支點。

D. 三軸式柱(THREE-SHAFT TYPE)
主要用於中間柱,兩旁均有吊車之狀況下。

4.2.4 斜撐系統(BRACING SYSTEM)

A. 水平斜撐:通常有三個地方會使用水平斜撐:
a. 屋頂上弦斜撐系統(TOP CHORD BRACING SYSTEM)

此種斜撐系統之功能乃是提供結構物組裝時的臨時支
撐,或是在架設時可輔助構架成正規的方形。(見圖
4.2.8)

Fig 4.2.8 廠房上弦斜撐系統

b. 屋 頂 下 弦 斜 撐 系 統 (BOTTOM CHORD BRACING


SYSTEM)(見圖 4.2.9)

在有懸空起重機的廠房中,需要有一個連續的下弦斜
撐系統來抵抗吊車的縱向力或衝擊力,使得廠房不致
有太大的縱向位移。另外下弦斜撐亦能用來抵抗側向
風力。特別在有吊車側向力作用在某一架間時
(BENT),下弦斜撐能將側向力分配到鄰近架間,減少
柱子所受到彎矩量。

Fig 4.2.9 廠房下弦斜撐系統

c. 吊車大梁的側向支撐系統(見圖 4.2.10)

這種水平斜撐乃是用來加勁吊車大梁在側向的勁度,
並且可以作為走道之用。另外在有中等吊車縱向力(約
1.8t~3.6t) 的情況,也可用來傳遞吊車縱向力到柱子
上。
Fig 4.2.10 吊車梁水平斜撐系統

B. 垂直斜撐

a. 橫向構架

在廠房的端牆面上,若無需保留較大的出入空間時,
可利用垂直斜撐來抵抗側向風力或地震力;至於中間
的架間,可使用隅撐(KNEE BRACING)來增加構架的
橫向穩定性。(見圖 4.2.11)

Fig 4.2.11 橫向構架之垂直斜撐

b. 縱向構架

用來將各種縱向力傳到基礎,增加構架縱向的穩定性
(見圖 4.2.12)。在有較大吊車縱向力(大於 3.6t)的廠房中,
為了避免這些縱向力對結構柱產生巨大的扭矩,必須
在吊車柱間也設立一些垂直斜撐來傳遞縱向力。這些
垂直斜撐通常位於吊車鐵軌的中心面上。一般設計時
均將縱向斜撐置於廠房膨脹接頭之間或者是在廠房的
中間。
Fig 4.2.12 縱向構架之垂直斜撐

c. 防擺構架(SWAY FRAME)

當桁架較長時,為增加其穩定性,故在每隔 4~5 架
間,在桁架與桁架間,相間隔約 10M 處,設置防擺構
架。(見圖 4.2.13)

Fig 4.2.13 防擺構架

4.2.5 屋頂面、牆面及其他輔助桿件

A. 金屬浪板(METAL SHEETING)
提供遮雨防水、隔熱、耐酸蝕等功能。

B. 桁條(PURLIN)
用來支持屋頂上的金屬浪板,常使用H型鋼或槽鋼。若使
用槽鋼則應使槽趾向上,以減少載重對桿件的扭矩,舖
設也較方便。桿件深度常由深跨比來決定(d/L 大於 1/32 或
Fy*L/70000),其間距為 0.9M~1.1M 時,金屬浪板較易
施工。

C. 輔助桁架(SUB-TRUSS)
當構架間距太大時,為減少桁條的長度,在主桁架之間
設置輔助桁架來支持桁條。

D. 圍 梁(GIRT)
用來支持牆面之金屬浪板,通常使用槽鋼時槽趾應向下,
可避免污垢聚集在上面。但有時為配合門窗開孔時,槽趾
才向上。圍梁水平深度應大於 L/60,支持鋼窗框之圍梁,
其水平深度須大於 L/48。

E. 抗風柱(WIND COLUMN)
當主柱之間距過大時,常在主柱間設置抗風柱,以減少
圍梁長度,並且支撐圍梁。

F. 防垂桿(SAG ROD)
常用 16φ~19φ 之圓形拉桿,間距約 1.8M~2.4M。有三種
功能如下述:

a. 作為桁條的中間支承,減少桁條的無支撐長度,增加
其抗扭性。

b. 增加桁條的側向勁度,減小弱軸方向之撓度。

c. 可傳遞分配作用在桁條或圍梁的重力載重到支持桿件
上。
有二種使用方式如下述:(見圖 4.2.14)

Fig 4.2.14 防垂桿

(1) 直式防垂桿(STRAIGHT TYPE SAG ROD)

常用於寬與高的尺寸相近之結構物。它可將側牆上的
重力載重傳到簷撐 (EAVE STRUT),然後再由屋面
上防垂桿,傳到屋脊 (RIDGE),再藉著隔板與另一
面所傳來的力量相抵消。

(2) 桁架式防垂桿(TRUSS TYPE SAG ROD)

某些廠房它的寬度與高度尺寸相差太大時,此時重
力載重太大。而有些廠房則是基於結構上或建築上的
理由(例如:開窗、採光所需)而必須使用桁架式防
垂桿。藉著桁架式防垂桿可將力量分散到柱子上,椽
上(RAFTER)或桁架接頭上。

4.3 廠房系統風力的傳遞路線

4.3.1 屋頂面上風力傳遞
┌→主桁架──────┐
風力作用在金屬浪板→桁條─┤ ├
└→輔助桁架→支撐桁架┘

─→主柱─→基礎

4.3.2 橫向風力的傳遞

┌→主 柱┐頂部
風力作用在金屬浪板─→圍梁┤ ├─→桁架下弦
└→抗風柱┘

┌─→隅撐─→柱──┐
斜撐平面─┤ ├─→基礎
└→ 橫向垂直斜撐 ─┘

4.3.3 縱向風力之傳遞

┌→主 柱┐頂部
山牆面之風力作用在金屬浪板上→圍梁─┤ ├─→
└→抗風柱┘

下弦斜撐平面─→主柱間垂直斜撐─→基礎

4.4 廠房設計流程

廠房的設計項目可粗略地到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為機能性的設計,
即廠房應提供各項機能性需求。其中包含了:

a. 工作區域的劃分和各項淨空的需求。
b. 通風、換氣或空調之需求。
c. 交通或運輸設備,如電梯、爬梯、樓梯、走道平台或、吊車設備之需
求。
d. 照明或消防設施之需求。
e. 其他特殊設備之需求。

第二部份則為結構性設計,即廠房中各個結構桿件在工作載重作用
下,仍應有足夠安全性。因此吾人將整個設計步驟,敘述如下:

a. 規劃工作:在規劃階段時,必須先訂定廠房的設計規範及設計準
則,並且選定本棟廠房所需滿足之機能項目。
b. 初步結構佈置:結構佈置應根據廠房機能性及結構性的需求來擬
定廠房基地尺寸,結構系統型式,廠房層數、柱子的配置及基礎
型式。
c. 初選桿件斷面:由以往工作經驗或規範準則之規定來初步決定桿
件之尺寸。
d. 載重分析:除了計算規範或準則所規定各項最小載重值外,並須
計算廠房各項設備因操作型式不同而引致的載重大小及位置。
e. 進行結構分析:將前面各步驟所得之資料,轉換成結構分析模式
假若廠房結構太過複雜時可考慮將原模式分解成各種平、立面結
構分析模式來進行分析。
f. 單元桿件設計:由結構分析可得桿件之各項設計應力,據此來檢
核斷面是否夠。注意有時設計上尚須考慮使用性的要求,不可讓
桿件產生過大撓度或變形。
g. 決定最後設計結果:確認廠房各種設計結果,是否滿足規範或準
則之規定,及不妨礙廠房機能性要求,否則則應重覆前面各項步
驟一直到有滿意之結果。
5.0應用程式在鋼構廠房所需注意事項

5.1 一個正確的結構分析模型,才能真實地反應結構物在外力加載時所
產生的變形行為。一般而言,在建立結構分析模型時,應檢核下列項
目的正確性。

a. 單位系統: 某些應用程式(EX: STAADⅢ, GT-STRUDL)為了方便


使用者輸入,而允許單位系統可以階段性的變更。此
時使用者就要特別注意目前階段的輸入資料究竟是使
用何種單位系統了,以避免誤用。

b. 材料常數: 這主要是指楊氏係數(E 值)及密度(Density)。前者影響


了整個模型的勁度分析,後者則影響了自重的計算。
特別是在一個模型中有兩種材質時(鋼材及 RC 梁柱),
應特別小心。原則上儘量建議使用程式的 default 值。

c. 桿件方位: 由於大部份的鋼構桿件,有強軸及弱軸兩種方位。廠
房結構由於設計者的理念或結構系統的需求,使得同
一類型的桿件可能有不同的擺設方位。

d. 邊界條件: 通常廠房結構大部在橫向採用 Rigid-Frame 系統,此


時的橫梁就以力矩接頭與主柱相接;但在縱向採用斜
撐系統,此時縱梁大都採用剪力接頭,因此必須注意
這兩類的梁桿件端部邊界條件並不相同。

e. 支承條件: 結構模型與外界相連接的各支承點的邊界條件,也可
能因柱桿件的方位及結構系統的需求而有不同型式的
邊界條件。使用者尤應檢核各支承點的輸出結果(位移
及反力)以確認其正確性。

f. 載重資料: 這包括了主要載重情況(Primary Loading Case)及載重


組合(Loading Combination)兩種輸入資料。前者當然是
根據設計法則來給定載重值,後者則除了根據設計準
則之規定外,有可能還需要根據程式的特性及使用者
之需求而調整係數大小或變更放在輸入資料的前後次
序。

5.2 目前常見的應用程式大多具有 Auto-Select 的功能。因此如何找出適當


的桿件尺寸大多已經不成為問題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程式在執行設
計桿件或檢核桿件的結果是根據使用者所給定的設計參數或者是程
式的 default 參數值。因此一般而言,使用者應檢核下列設計參數值。
a. 設計規範: 指定整個設計工作或桿件檢核所根據的規範,通常是
ASD9 或 LRFD。

b. 桿件的材質: 有 些 廠 房 會 使 用兩種 材 質 桿 件 (EX A36 與 A572-


50)。 不同材質其設計上所使用 FY 及 FU 當然不同,
必須適當區分之。

c. 桿件的側撐長度: 這又分成兩種設計參數,第一種是梁的末支撐
長度(UNL),這個參數被用來決定梁的容許彎
曲應力,第二種則是軸壓桿件在強弱軸兩個方
向的有效側撐長度(KXLX, KYL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