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7

生活中的法味( I )

陳勁甫
高雄正信佛青會
2009.09.02

1
「一個地球,共同的責任」達賴喇嘛

 大家所面對的問題,像是氣候暖化,金融危機
,都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六十億人共同來解
決。如果大家都能體認你我都一樣是人類,沒
有根本差別,才能共同解決。
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佛教的每個經驗都
和業障有關,碰到這種災難,要去分享災民的
悲傷,災民也要過正常生活,不要失去自信。

2
6 年敗光 1 億 22 歲女孩:中彩金如墜
黑洞
 英國廿二歲女子凱莉雖然年紀輕輕,卻有異於常人的經歷,可以
作為很多年輕人的借鏡。據《每日郵報》報導,六年前,才十六
歲的她獲得幸運之神眷顧,中了一百九十萬英鎊彩金(約台幣一
億),想不到財富反而為她帶來諸多不幸。
 凱莉坦承,中獎後她開始放縱自己,不但酗酒、染上毒癮、亂搞
男女關係、還鬧自殺。她認識了前科累累的男友,開始吸食古柯
鹼,為此共揮霍了廿五萬英鎊。她說:「過去六年,我掉進了一
個大黑洞裡,一度以為會永遠爬不出來。」
 酗酒吸毒 因憂鬱症三度自殺
 凱莉花錢如流水,把彩金花在奢華度假,為家人買房子、名牌衣
服及跑車等。她說:「我不在乎,因為財富帶給我的只有心
痛。」
 她說,濫用藥物引發的憂鬱症,曾導致她企圖自殺三次。最近一
次是在去年十一月,當時她的毒梟男友回家後發現她倒臥在地,
手腕割傷。

3
6 年敗光 1 億 22 歲女孩:中彩金如墜
黑洞
 16 歲中獎 無法應付暴增財富
 如今,凱莉自稱已痛改前非,並坦言年紀輕輕中大獎並非好事。
 目前已有兩個小孩的她說:「老實說,我希望自己未曾中獎,早知錢
會害人,當初就該把獎金全還給彩金公司。我年紀太小,加上自小一
無所有,根本無法應付一夕暴增的財富。現在想想,真希望當時有人
能幫我保管這筆錢,等我長大,懂得理財後再還我。」
 回歸平淡 帶著兩子與母同住
 當初的橫財幾已被她揮霍殆盡,凱莉目前銀行的全部存款僅剩兩萬英
鎊。她曾為四歲大的兒子設立一個兒童信託基金,但遭到前男友「洗
劫」,戶頭裡也只剩下一萬五千英鎊。
 現在凱莉已搬回去與母親同住,並下定決心要為兩個小孩提供穩定的
家庭生活。一夕暴富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是,對凱莉而言,卻是一場
不堪回首的惡夢。

4
問世間?

 兩岸
 兩邊
 世間狂惑著我們!!

5
雜阿含經 619 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於私
伽陀聚落北,身恕林中。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緣幢伎師,
肩上豎幢,語弟子言:汝等於幢上下,向護我,
我亦護汝,迭相護持,遊行嬉戲,多得財利。
 時,伎弟子語伎師言:不如所言。但當各各自愛
護,遊行嬉戲,多得財利,身得無為,安隱而下

 伎師答言:如汝所言:各自愛護。

6
雜阿含經 619 經 (續)
 然其此義,亦如我說:己自護時即是護他,
他自護時亦是護己。心自親近修習,隨護作
證,是名自護、護他。
 云何護他、自護?不恐怖他、不違他、不害
他、慈心哀彼,是名護他、自護。
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 自護者,修四念處。
 護他者,亦修四念處。
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7
佛法,是對於人生向上發展以至完成
的一種實踐
 佛法,是對於人生向上發展以至完成的一種實踐。眾
生(以人為本,可稱為 人生)無始以來,生死死生
,生生不已的存在,是人生現實不過,迫切不過的根
本問題,也惟是佛法才能徹底處理的問題。
 佛法對於人生──生生不已的存在, 開示它的真相,
使我們從人生實相的正見中,知道我們應如何增進此
人生,淨化 此人生,超越一般的人生,達到更圓滿
更完成的地步。這一佛法的核心──人生 進步、淨化
以及完成的實踐,佛典裏稱之為道。

8
有情為問題的根本

 世間問題雖多,根本為有情自身。釋尊單刀直
入的從有情自體去觀察,從此揭開人生的奧秘

 苦:從所對的環境說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自我身心的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自他社會的苦
所求不得苦:物我自然的苦
 「略說五蘊熾盛苦」

9
自我身心

10
自他社會

你 他

11
物我自然

12
緣起
 緣起:主要是從苦迫的現實,而層層推究,尋找出苦痛的根
源,發現了苦因與苦果間,所有相生相引的必然軌律
 苦、集 流轉門
 滅、道還滅門
 緣起的特性:相依、相續
 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13
轉法輪經

 釋尊在波羅奈的鹿野苑中,初為 五比丘轉法
輪:
 「在此諸欲中耽於欲樂者,乃下劣凡夫,為非
聖無意義之事。雖然,以自身所求 之苦為苦
,亦為非聖無意義之事也。離此二邊之中道,
方依於如來而能證悟,此即開眼、開知,至於
寂靜、悟證、正覺、涅槃之道。比丘!於何名
為依於如來所悟之中道?即此八支之聖道也

14
「以智化情」、「以智導行」
 一般人的人生觀 ,即人生歷程的路向,不是
縱我的樂行,就是克己的苦行。研考這二端的
動機, 都是建立於情意的,即是情本的人生
觀,情本的法門
 中道行 ,這就是以智為本的新人生觀。自我
以及世間,唯有以智為前導,才可以改造人
生,完成人生的理想。因此,不苦不樂的、智
本的新人生觀,是佛法唯一的特質 。
 不苦不樂的中道行,不是折中,而是從正見為
本的實 踐中,不落於情本的苦樂二邊。
15
生活中的法味 ( II )

陳勁甫
高雄正信佛青會
2009.09.09

16
平凡的一生 -- 印順導師

 自己如水面的一片落葉,向前流去,流去。忽
而停滯,又忽而團團轉。有時激起了浪花,為
浪花所掩蓋,而又平靜了,還是那樣的流去。
為什麼會這樣?不但落葉不明白,落葉那樣的
自己也不太明白。只覺得──有些是當時發覺,
有些是事後發現,自己的一切,都在無限複雜
的因緣中推移。因緣,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
不可思議!有些特殊因緣,一直到現在,還只
能說因緣不可思議。

17
平凡的一生 -- 印順導師

 人生,只是因緣──前後延續,自他關涉中的個
性生活的表現,因緣決定了一切。因緣有被動
性、主動性。被動性的是機緣,是巧合,是難
可思議的奇跡。主動性的是把握、是促發、是
開創。在對人對事的關係中,我是順應因緣的
,等因緣來湊泊, …從一生的延續來看自己,
來看因緣的錯雜,一切是非、得失、恩怨,都
失去了光彩而歸於平淡。

18
成佛之道 - 聞法趣入

聞法而發心 隨機成差別
下求增上生 現樂後亦樂
中發出離心 涅槃解脫樂
最上菩提心 悲智究竟樂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攝下
隨機五三異 歸極唯一大
不滯於中下 亦不棄中下
圓攝向佛乘 不謗於正法
19
信願‧慈悲‧智慧
 法體: 人天行 二乘行 菩薩行
 信願: 希聖希天 出離心 菩提願
 慈悲: 眾生緣慈 法緣慈 慈悲心
 智慧: 世俗智慧 偏真智慧 般若智
( 苦少一點)(不要苦了)(苦而不苦)
 愚癡凡夫呢?(苦不了)

ps: 「一切智智相應」 、「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

20
度:
 揭諦‧ Gate ( 英譯 Gone )
 揭諦‧ Gate ( 英譯 Gone )
 波羅揭諦‧ Pāragate ( 英譯 Gone beyond )
 波羅僧揭諦‧ Pārasamgate
( 英譯 Gone completely beyond )
 菩提薩婆訶‧ Bodhisvāhā
( 英譯 Praise to awaking )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21
維摩詰經,觀眾生品

 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
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
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
不能令去。
 爾時天女問舍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
法是以去之。
 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
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
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    

22
維摩詰經,觀眾生品

 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
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
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
結習 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23
千手觀音

24
25
千手千眼觀音

26
生活中的法味 ( III )

陳勁甫
高雄正信佛青會
2009.09.16

27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依佛法說,組成有情的要素:五蘊
 一、精神的,是五蘊中的受、想、行、識四蘊


 二、肉體的,是五蘊中的色蘊。

 所謂五蘊者,色受想行識,取識處處住,染著
不能離

28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

 色:變礙、質礙聚沫
 受:領納(情緒作用):苦受、樂受、不苦不
樂受水泡
 想:取像(認識作用)春燄
 行:造作(意志作用):身、語、意芭蕉
 識:了別、識別(統覺作用)幻法

29
雜阿含經論 265 經(聚沫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恆河側。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

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
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
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
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
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
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

30
雜阿含經論 265 經(聚沫經)
 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 …以受無堅實故。
 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
動。 … .. 以想無堅實故。
 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
林,見大芭蕉樹,液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
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以彼諸行無堅
實故。
 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
兵、馬兵、車兵、步兵。 …以識無堅實故。

31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

 根、塵、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 雜阿含經 306 經)
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
受、愛、取、有、生、老死

32
雜阿含經 306 經
 比丘云何知、云何見而得見法?
 有二法,何等為二?眼、色為二,如是廣說,
乃至非其境界故 。所以者何?眼、色緣,生眼
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
色陰,眼色,此等法名為人。於斯等法,作人
想,眾生,那羅,摩鯧闍,摩那婆,士夫,福
伽羅,耆婆,禪頭。又 如是說:我眼見色,我
耳聞聲,我鼻嗅香,我舌嘗味,我身覺觸,我
意識法。彼施設又如是言說 :是尊者如是名,
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
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分齊。 比丘!是則為
想,是則為誌,是則言說。
33
雜阿含經 306 經

 此諸法皆悉無常、有為、思願緣生,若無常、
有為、思願緣生者,彼則是苦。又復彼苦,生
亦苦,住亦苦,滅亦苦,數數出生,一切皆苦。
若復彼苦 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息、沒
,餘苦更不相續、不出、(不)生,是則寂滅
,是則勝妙,所 謂捨一切有餘,一切愛盡,無
欲、滅盡、涅槃。……。

34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

35
雜阿含經 74 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
陰,受、想、行、識受陰。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知
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
於色所樂,讚歎,繫著,住。色縛所縛,內縛所縛,
不知根本,不知津際,不知出離。是名愚癡無聞凡夫
,以縛生,以縛死,以縛從此世至他世;於彼亦復以
縛生,以縛死。是名愚癡無聞凡夫,隨魔自在,入魔
網中,隨魔所化,魔縛所縛,為魔所牽。受、想、行
、識, 亦復如是。

36
雜阿含經 74 經 (續)

 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
患,色離;如實知故,不貪喜色,不讚歎,不繫
著住。非色縛所縛,非內縛所縛,知根本,知津
濟,知出離。是名多聞聖弟子,不隨縛生,不隨
縛死,不隨縛從此世至他世。不隨魔自在,不入
魔手,不隨魔所作,非魔所縛;解脫魔縛,離魔
所牽。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7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

38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雜阿含經 289
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四大身厭
患,離欲,背捨而非識。所以者何?見四大身有增、
有減,有取、有捨,而於心、意、識,愚癡無聞凡夫
,不能生厭,離欲,解脫。所以者何?彼長夜於此保
惜繫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
癡無聞凡夫,不能於彼生厭,離欲,背捨。
 愚癡無聞凡夫,寧於四大身繫我、我所,不可於識繫
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見十年住,二十
、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復小過。彼心、意
、識,日夜、時剋,須臾轉變,異生異滅。猶如獼猴
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彼心、
意、識亦復如是,異生異滅。

39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雜阿含經 289
經)
 多聞聖弟子,於諸緣起善思惟觀察,所謂樂觸緣生樂
受,樂受覺時如實知樂受覺,彼樂觸滅,樂觸因緣生
受亦滅,止、清涼、息、沒。如樂受,苦觸……。喜觸
……。憂觸……。捨觸因緣生捨受,捨受覺時如實知捨
受覺,彼捨觸滅,彼捨觸因緣生捨受亦滅,止、清涼
、息、沒。彼如是思惟:此受觸生、觸樂、觸縛,彼
彼觸樂故彼彼受樂,彼彼觸樂滅彼彼受樂亦滅,止、
清涼、息、沒。
 如是多聞聖弟子,於色生厭,於受、想、行、識生厭
,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40
生活中的法味 ( IV )

陳勁甫
高雄正信佛青會
2009.09.23

41
雜阿含經 275 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其有說言:大力者,其唯難陀,此是正說。
  其有說言:最端政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其有說言:愛欲重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 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
精勤修習,(正念、)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
,梵行清白。
 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
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憂、
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
、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
  

42
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
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
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
,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
,無間獨住故。

 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
為載運故。
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
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間獨住
,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43
 彼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者:
彼難陀晝則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
於初夜時,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
於中夜時,房外洗足,入於室中,右 [ 脅 ] 而臥,屈
膝累足,係念明相,作起覺想。
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經行、坐禪。
是名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習。
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
是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
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觀
察。如是觀者,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

44
 「善關閉根門,正念攝心住,

 飲食知節量,覺知諸心相,

 善男子難陀,世尊之所歎!」
  

45
雜阿含經 236 經 ( 清淨乞食住 )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
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
中,晝日坐禪。
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佛告舍利弗:「汝從何來?」
舍利弗答言:「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禪住?」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
住。」
  

46
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
 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
 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
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
、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
繫念修學。
 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
,勤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
繫念修學。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
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
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
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
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47
雜阿含經( 1167 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河中草,有龜
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飢行覓食,遙見龜蟲,疾
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
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不出頭,亦不
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

48
 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知魔波旬常伺汝便:冀汝
眼著於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念法
,欲令出生染著六境。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當執持
眼律儀住,執持眼根律儀住,惡魔波旬不得其便,隨出
隨緣。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於其六根若出若
緣,不得其便。猶如龜蟲,野干不得其便。
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龜蟲畏野干,藏六於殼內﹔比丘善
攝心,密藏諸覺想﹔不依不怖彼,覆心勿言說。佛說此
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法句經第 11 心意品 12 偈》
「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49
五蘊與五蘊之運作
創出空間
 觀自在菩薩
 行深波羅般若密多時
讓出空間
 照見五蘊皆空,
 度一切苦厄
看出空間

借出空間

50
 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 金
剛經

51
金剛經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52
53
54
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西遊記
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 大圣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
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拴牢莫外尋。
 万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55
 佛祖道:“你除了生長變化之法,在有何能
,敢占天宮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
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万劫不老長生。
會駕筋斗云,一縱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
得天位?”
 佛祖道:“我与你打個賭賽;你若有本事,
一筋斗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
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帝到西方居住,
把天宮讓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還下界
為妖,再修几劫,卻來爭吵。”
  

56
 那大圣聞言,暗笑道:“這如來十分好呆!我老
孫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圓不滿
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發聲道:“既如此說
,你可做得主張?”佛祖道:“做得!做得!”伸
開右手,卻似個荷葉大小。
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擻神威,將身一縱,站
在佛祖手心里,卻道聲:“我出去也!”你看他
一路云光,無影無形去了。佛祖慧眼觀看,見
那猴王風車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進。
  

57
 大圣行時,忽見有五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
气。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這番回去,如來
作證,靈霄殿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說:“且住
!等我留下些記號,方好与如來說話。”拔下一
根毫毛,吹口仙气,叫“變!”變作一管濃墨雙
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云:“齊天大
圣,到此一游。”寫畢,收了毫毛。又不庄尊,
卻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轉筋斗
云,徑回本處,站在如來掌:“我已去,今來了。
你教玉帝讓天宮与我。”

58
  如來罵道:“我把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
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盡頭,見五根肉紅柱,撐著一股
青气,我留個記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
么?”
 如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
大圣睜圓火眼金睛,低頭看時,原來佛祖
右手中指寫著“齊天大圣,到此一游。”大
指丫里,還有些猴尿臊气。  

59
 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
!我將此字寫在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
指上?莫非有個未卜先知的法術?我決不信
!不信!等我再去來!”
 好大圣,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
,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
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
,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与阿儺、迦葉,
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60
雜阿含經 282 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徵伽羅牟真鄰陀林中。時有
年少,名鬱多羅,是波羅奢那弟子, 來詣佛所,恭
敬問訊已,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告鬱多羅:「汝師
波羅奢那,為汝等說修諸根不 」?鬱多羅言:「說
已,瞿曇」!佛告鬱多羅:「汝師波羅奢那,云何說
修諸根」?鬱多羅白佛 言:「我師波羅奢那說:眼
不見色,耳不聽聲,是名修根」。佛告鬱多羅:「若
如汝波羅奢那說 ,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
盲者眼不見色」。爾時、尊者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
佛。尊者 阿難語鬱多羅言:「如波羅奢那所說,聾
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唯聾者耳不聞聲」。
   

61
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於賢聖法律無上修諸根」。
阿難白佛言:「唯願世尊為諸比丘 說賢聖法律無上
修根!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 佛告阿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緣眼、色 ,生
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眼、
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
智。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
離、不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不
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 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
修如來厭、不厭俱離,捨心住,正念、正智。如是
阿難!若有於此 五句,心善調伏,善關閉,善守
護,善攝持,善修習,是則於眼、色無上修根。耳
……,鼻…… ,舌……,身……,意、法,亦如是說。阿
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62
 尊者阿難白佛言:「 世尊!云何賢聖法律,為賢聖
修根」?佛告阿難:「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
生不可意,生 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我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
、不可 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俱捨;得彼
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彈指頃 。如是眼、色
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
俄爾盡滅,得離厭不厭捨。如是耳、聲緣生 耳識,
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
實知:我耳識聞聲,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
可意。此則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捨已,離厭,
不厭,譬如大力士夫,彈指 發聲即滅。如是耳、聲
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
生已盡滅,是則為捨 ;得彼捨已,離厭、不厭。鼻
、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
意。

63
 聖弟子如 是如實知: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
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
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蓮華,水所不染。
如是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 不可意,生可意
、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
厭。舌、味緣,生舌識, 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
、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舌、味緣,生舌識,
生可意,生不 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
滅、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
士 舌端唾沫,盡唾令滅。如是舌、味緣,生舌識,生
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 ,所謂
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身、觸緣,生身識,生
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 ,生已盡滅。聖弟
子如是如實知: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
,生可意、不可意,生 已盡滅,寂滅、勝妙,所謂為
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鐵丸燒令極熱,小渧
水灑,尋即 消滅。如是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
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
彼捨已,離厭,不厭。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
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滅。
64
 聖 弟子如是如實知: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
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寂滅,是則勝妙
,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斷多羅樹
頭。如是意、法緣,生意 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
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
厭。阿難 !是為賢聖法律,為聖弟子修諸根」。
 「云何為聖法律學見跡」?佛告阿難:「眼、色緣,生
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
恥、厭惡。耳……。鼻……。舌……。 身……。意、法緣,生
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
恥、厭惡。阿難 !是名賢聖法律學見跡。阿難是名賢聖
法律無上修諸根。已說賢聖修諸根,已說學見跡。阿難!
我為諸聲聞所作,所作已作,汝等當作所作,廣說如篋毒
蛇經」。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 說,歡喜奉行。

65
雜阿含經 65 經
 佛告比丘:「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於無畏處而生恐
畏。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
當生
 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
,增進,廣大,生長;於受、想、行、識住,攀緣,
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比丘!識於此處,若來、若
去、若住、若起、若滅,增進、廣大生長。若作是說
:更有異法識,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若
增進、廣大、生長者,但有言說,問已不如,增益生
疑,以非境界故。

66
 所以者何?比丘!離色界貪已, 於色意生縛亦斷,於
色意生縛斷已,識攀緣亦斷,識不復住,無復增進、
廣大、生長。受、想、行界離貪已,於受、想、行意
生縛亦斷;受、想、行意生縛斷已,攀緣亦斷,識無
所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識無所住故不增長,
不增長故無所為作,無所為作故則住,住故知足,知
足故解脫,解脫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
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比丘!我說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
下,除欲見法,涅槃、滅盡、寂靜、清涼」

6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