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從 台灣 看 奧巴 馬 亞洲 之 行 吳釗燮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09/11/091114_taiwan_obamachina_wuzhaoxie.shtml

白宮:美對兩岸政策「並無改變」

美國總統歐巴馬這次亞洲之行受到亞洲國家的廣泛重視。雖然台灣與美國沒有正
式外交關係,也不是奧巴馬停留的一站,但由於台灣與美國、中國之間有相當錯
綜複雜的關係,當然現在也極重視奧巴馬的亞洲行,並且細心檢視台灣的利益
是否因為這些高層互動而受到影響。

以整體的國際戰略格局來看,台灣對於奧巴馬的亞洲行雖然沒有什麼值得樂觀
的期待,但也不必擔心美國總統作出不利於台灣的談話,卻必須憂慮一些長期
性與結構性的不利因素。由於中國崛起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九一一事
件發生之後,美國受制於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兩場戰爭,以及其它複雜的國際爭
議,使得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快速提升。因此在麻煩的國際議題上,美國
就必須尋求中國的參與或協助,至少避免中國製造更多麻煩。

這同時,日本的鳩山內閣似乎也在尋求與中國更親近的關係,而且和美國之間
發生的基地遷移的爭執。從這次奧巴馬總統訪日只有一天,而將在中國停留四天,
就可以看到東亞地區的戰略格局變動之中,而這變動似乎對於大國夾縫中的台
灣都顯不利。在這種國際格局之下,台灣要尋求美國在重大議題上給予更多的協
助,這種期待可能有些不切實際。

兩大困難

台灣的整體發展所面對的困難,主要是在國際參與和國防安全兩個項目,而這
和中國政府的對台策略息息相關。在 2008 年馬英九當選台灣總統之後,努力尋
求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發展,並以此來增加台灣國際參與的空間和降低外在的軍
事威脅。雖然表面上看來兩岸關係已呈現緩和的局面,但是實際上結構性因素並
沒有改變,中國對台的軍事壓力有增無減,而且在參與國際組織的議題上仍有
高度困難。

雖然 2009 年 5 月台灣得以觀察員的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是台灣與中國之
間或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之間如何進行協商、條件為何、是否台灣被當作是中國
的一部份,至今仍是一個迷。而台灣在面對這些結構性的困難時,自然是期待美
國有更多的支持。

美國支持減弱
然而因為美國受限於兩場久拖不決的戰爭與朝鮮、伊朗等多個國際麻煩,因此不
願意因為台灣議題而使得美中之間的合作受到影響。在布什政府的後期,各界已
經可以看到美國在支持台灣的軍力提升或國際參與上,其力道已不如以往,甚
至是台灣尋求多時的 F-16 戰機都遲遲無法獲得。而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
國時,也同樣表明不願因為台灣或人權的議題影響美中關係。在此情況之下,台
灣自是無法在美中元首會面、尋求互相合作時可以有樂觀的期待。

在 2008 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奧巴馬總統的外交陣營在其內部討論之中,敲定
了要藉由一些國際上可以進行合作的項目,將中國融入以美國為主的國際體制
之中,並讓中國負起更多的國際責任,避免中國在國際上製造美國的困擾。這些
議題包括環境污染、全球暖化、能源安全、人權保障、經貿自由化等。

可以預見奧巴馬總統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在一次對中國進行呼籲。此外,國際反恐
合作、朝鮮與伊朗的議題等,也都將會是美國希望藉訪問的機會提出合作的要求。
當然,這些要求也讓中國在別的議題上有借機發揮的空間,包括西藏與台灣等。

強化崛起形像

以中國的角度來看,任何美國或西方民主國家總統來訪,或中國領袖與西方領
袖會面時,中國都會藉用機會塑造並強化其大國崛起的形像,以此來提升其影
響力,並弱化對手在中國所關注議題上的影響力。

中國當然也不會放過奧巴馬總統來訪的機會,要求美國重視其所重視的主權議
題,並且要求美國尊重其主權領土的完整,分化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並促成美
國間接同意台灣為其一部份的觀點,而這也是台灣朝野最關注之處。

在兩岸關係發展朝向中國所設定的方向前進之際,中國也當然希望美方再度強
調此一發展的正面性,以透過美國框住台灣未來可能因為民主選舉而帶來的不
確定因素。

對台軍售

美國對台軍售是台灣國防安全的最重要依靠之一,也因此中國不憚其煩的不斷
向美方提出抗議,在近年內有逐漸拉高抗議的跡象。2009 年 10 月下旬中國中央
軍委會副主席徐才厚訪問華府期間,正式對美提出終止軍售的要求,他甚至表
明出售 F-16 戰機將會有嚴重的後果。而由於美國在許多國際議題上需要中國支
持,雙方互動越來越頻密,因此中國在這議題上有越來越多的著力點,台灣的
朝野也擔心中方會在奧巴馬來訪時再度直接或間接提出這項要求。

在軍售議題上,雖然美國國安會和國務院的官員在不同場合都不斷重申依照台
灣關係法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義務和承諾。然而從小布什總統的後期開始,美
國在軍售議題上就顯得較為緩慢,甚至就軍售議題與中國有所討論,在 F-16 這
種既有機種的議題顯得頗不情願,而這與台灣關係法以及對台六大保證中「不與
中國協商對台軍售」的精神有所扞格。

缺乏對話管道

由美中關係愈形密切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台美關係發展的結構性限制。美中兩
國之間除了領袖互訪之外,決策高層之間也有各式各樣的對話機制,甚至有熱
線的互通,而中國幾乎都會藉用各種對話的機會在台灣議題上對美方提出主張,
久而久之,就使得美方在處理兩岸議題時要將中國的立場納入考慮。

但相對的,台灣與美國之間沒有領袖層級的互訪,對話管道也有諸多限制,雙
方的領導人與關鍵決策者無法建立個人的情誼,這種限制使得台美之間的距離
相對的越來越遙遠,這對於台美關係的長期發展趨勢並非有利。

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努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在美國受到諸多國際議題困擾時
刻受到美國政府的歡迎,但台灣也應該認真思考其政策是否會對美國的東亞戰
略利益造成長久性的影響,畢竟美國是台灣在國際上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好友在受到國際議題困擾不已時,台灣必須思考還有什麼
可以協助美國、和美國進行合作的項目,並且在安全、經貿、文化各層面進行更多
投資,以與美國形成更加深入且盤根錯結的態勢,來強化台美之間的關係。

注:本文作者曾任台灣駐美代表和台灣陸委會主委。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