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全真模考(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C 7.A 8.D 9.D 10.C 11.D 12.B 13.D 14.C 15.A 16.B

二、多项选择题
17.ABC 18.BD 19. ABD 20.ABD 21.ABC 22.AC 23.BD 24.BCD
25.ABCD 26.BC 27.BD 28.ABCD 29.BD 30.ABC 31.ABC 32.ACD 33.ABC

三、分析题
34. 【答案要点】
(1)材料 1 和材料 2 的区别在于:二者在认识来源的问题上观点不同,材料 1 认为是天赋观念,是唯心主义
认识论。材料 2 否认认识的来源是天赋观念,但是却认为认识来源有感觉和心灵自发两种,是认识问题上的二元论。

(2)“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这就是
说,人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在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单独的自然界并不能在
人的头脑中形成认识。
(3)当资产阶级工业发展需要科学时,就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近代工业提供了观
察材料,丰富了人们的认识,这表明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一个客
观可靠的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实践,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
认识,实践为认识提供手段和物质条件,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35.【答案要点】

万学教育,
(1)从 G-W-G'这一资本总公式的形式上看,资本流通总公式就是从货币到商品再到更多的货币的过程,
即资本通过一次流通实现了价值增殖(起点的 G 小于终点的 G')。但材料 2 的分析表明,流通领域本身不可能产
生剩余价值,而只能为剩余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流通领域之外的生产领域。因此,从这个意
义上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2)联系材料 1 和材料 3,我们不难发现,资本流通总公式之所以与“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
的规律”之间存在矛盾,只是因为 G-W-G' 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如果联系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就会发现,资本流通总公式与价值规律之间并不矛盾,即交换过程中
的等价原则并不会使剩余价值消失。而且,剩余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同样也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

36.【答案要点】
海文考研。
(1)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采取不同措施。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最终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
变革。
第二,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发展到公
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第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消灭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团结、改造、教育资本家,使
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双重目的。
(2)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走一

1
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
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
个别结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我们探索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任何照办照抄别国经验的做法 ,
都会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损失。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
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
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
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
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
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
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
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地处
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改革与
发展、稳定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

37.【答案要点】
万学教育,
(1)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了
不少成就,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
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
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
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

海文考研。
仅是提高经济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致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
合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38.选做题:
选做题 Ⅰ答案要点:
(1)材料 1 是标准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但中国并没有对世界和邻国
造成威胁。某些国家和人散布“中国威胁论”,无疑是想破坏中国形象,阻止中国经济发展,破坏中国与世界其他国
家的关系。
(2)材料 2 是“中国崩溃论”的观点。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中,确实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
并不能使中国崩溃。之所以有人散扬这样的观点,也是想使中国的形象破坏,想使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失去信心,
从而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3)材料 3 的观点基本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就会对世界造成威胁,能不能造成威胁不在于经济和军事势力,而在于是否把经济与军事的
强大势力作为威胁他国的手段。

选做题 Ⅱ答案要点:

2
( 1 )材料 1 、 2 突出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面临着一系列的全球性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仍然十分突
出和严重。全球性经济问题只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人口的持续膨胀问题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缺乏等等。
(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十
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重申了要树立以人
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
局限,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重视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 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通联系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
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
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
内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3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