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秘密★启用前

广州市 2006 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地 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 1 至 7 页,第二部分 8
至 10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测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8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l 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 1--4 题。
1.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23。26’ B.46。52’
C.66。34’ D.90。
2.当地球运动到 a 点时,广州此时为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目前后 C.秋分目前后 D.冬至日前后
3.广州昼长于夜的时期是 A.adc B.dcb C.cba D.bad
4.当地球运动到 c 点时,广州处于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春雨绵绵 D.秋高气爽
2006 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东一区)举行,完成 5~7 题。
5.假如德国当地时间 20 点举行赛事,广州现场直播的时问是
A.3 时 B.7 时 C.13 时 D.17 时
6.德国地理环境深受
A.东南信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带的影响
C.极地东风带的影响 D.西风带的影响

7.图 2 中,符合德国气候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 3 是台风“珍珠”天气图,回答 8~11 题。

图 3 台风“珍珠”天气图
8.“珍珠”属于
A.温带气旋 B.温带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热带反气旋
9.“珍珠”影响广州的前后,气压的变化正确的是
10.当“珍珠”移动到如图所示时,广州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1.M 地天气是
A.狂风暴雨 B.雨过天晴 C.阴雨连绵 D.风和日丽
读我国南疆示意图,回答12~16题。
12.图中河流补给最主要的水源是
A .雨 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13.图中所示地区属于
A.海陆间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和陆地内循环兼有
14.图中所示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主要是
A B C D
15.图中所示的自然环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而来的。下列因素中,在环境形成中
起最主导作用的是
A.热量因素 B.水分因素 C.海拔因素D.人为因素

16.图中M地区自然带反映了
A .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图7是人口再生产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17~20题。
出生和死亡人数/千人
————————————>时间
图7
17.当前,我国人口增长阶段处在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8.影响我国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环境 B .国家政策 C .文化观念 D.生产力水平
19.引起①阶段人口增长波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
B.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周期性现象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D.自然环境周期性的变化
20.图8中,最符合④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A B C D
图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完成21~22题。
21.当今世界人口净迁入的国家或地区是
A.中国 B.中东地区 C.拉丁美洲 D.北欧
22.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A.由中部向东北、西北、西南迁移 B.由平原向山区迁移
C .由 内陆向沿海迁移 D.由较发达地区向较落后地区迁移
图 9 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 23~24 题
乡村 小镇

阶段 I 阶段Ⅱ
图9
23.阶段I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4.引起阶段II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图10
图 10 是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 25~26 题
25.图中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区域是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④区
26.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中心 B.低级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图11是世界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27~29题。
图11
27.图中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放牧业 C.乳畜业 15).混合农业
28.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最主要分布在
图例
A. 珠江三角洲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河流流向
塔里木盆地
29.该种农业地域类型能灵活适应的农业区位变化因 主城区
湖泊
素是
重化工基地
A.气候条件 B.市场条件 C.地形条件D.土
高速公路
壤条件
规划机场
图 12 是长江三角洲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示意图。
近年来该市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在原有工业基地基 重化工扩散方向

础上,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基地。读图回答 30~31 题。
30.该市工业不断向北部迁移,最主要的区位原因是
A.资源 B.环境
C.技术 D.劳动力
31.从重化工生产的特点看,输入大量原材料的交通
运输方式最主要是
A.水运 B.高速公路
C.航空 D.铁路
图12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
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2~33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美 国 10.3 6.7 —3.6
日 本 4.3 0.9 —3.4
新西兰 7.6 20.4 12.8
巴 西 3.1 6.7 3.6

图13
32.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A.美国 B.日本 C.新西兰 D.巴西
33.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
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回答34~35题。
34.造成“南船北马”交通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植被
35.造成“南尖北平”居民屋顶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形 B .光照 C .降水 D.植被
图14表示某类型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36~37题。
阶段I 阶段II

图14
欧美

36.图中所示产业迁移的工业部门主要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37.导致该产业迁移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原料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回答38---40题。
图15
38.黄河流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中游最丰富的能源是
A.水能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39.治理黄河水灾,最关键在于
A.上游建造水库 B.中游治理泥沙 c.F游修建大坝 D.下游植树造林
40.近十年来,黄河曾多次发生断流,其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 B.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C.人口、经济不断发展,耗水量大 D.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0分)

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全部是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指定的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
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能写在试卷上,否则答案无效。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 20 分)
41.(8 分)地理野外研究报告
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
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①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
昼夜交换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②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海陆风示意图(完成以下的示意图,并标注海风、陆风的名称)

____________风 ____________风
图16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和结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焦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 ① (季节)最多,冬季
最少。最少的原因是 ② 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42.(8分)案例分析
世界钢铁工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其工业区位分布条件不断变化,钢铁工
业布局也随之变化。下面以日本二战前后某钢铁厂区位变化为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条件
的变化与布局。
材料1:图17是二战前后日本M钢铁厂的区位示意图

图17
材料2:图18是显示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 响
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
二战前 二战后
图18
根据材料1、2,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
荒漠化地区

(1)填写图18中二战前后,图中x、Y的区位因素名称。
(2)分析二战前影响M钢铁厂分布的主要区位条件。
(3)解释二战后M钢铁厂迁址的原因。

43.(4 分)读世界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2)B荒漠属于 地带性现象。
(3)C 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是 。
(4)A、B、C三地荒漠化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
广州市2006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A D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A B B C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C C A D A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B C A A B B C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 20 分
41.(8分)
(1)海水和陆地温度(海陆热力性质、海水和陆地的比热) 热力环流(2 分)
(2)如图所示(2 分)
(3)夏季 冬季风强烈(2分)
(4)当海风登陆时,常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增加陆上空气的湿度,有时形成低云和雾,
甚至产生降水,气温也因之而明显降低。(2分)
42.(8分)
(1)x:燃料(动力) Y:市场(2分)
(2)二战前,影响钢铁厂分布主要是原料和燃料,所以,钢铁厂选择接近原料和燃料。(2
分)
(3)二战后,影响钢铁厂分布主要不再是原料和燃料,而是科技、运输和市场,所以钢铁厂
搬迁到太平洋沿岸,利用于进口、出口产品,接近市场。(4分)
43.(4分)
(1)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寒流的影响,气候干旱(1分) (2)纬度(1分)
(3)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1分) (4)气候干旱(1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