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創造力

drhhtang@drhhtang.net

CHAPTER 13. 文化的形成

1
文化的形成
 沒有文化讓世界不一樣
 依據基因與本性做事 ( 自私與助人、義氣 )
 生命流程所學到的事無法流傳
 要達到我們認為合乎人性的世界
 必須有人敢於破除傳統的奴役。
 必須找到方法來記載那些較過去更進步的新概念或步驟。
 必須找到把知識傳遞給後代的方法。
 那些投入這個過程的人有創造力。
 文化,即是我們從社會環境中內化,且已形成自我的部分,也
就是創造性人物的創造物。

2
創造力與生存 1
 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如果創造力枯竭,人類毫無疑問將無法
存活。
 人口與地球資源
 新的價值與精神 ( 個人與群體 )
 基因的演化與秘因的改變
 學到訊息、並再回過頭來將訊息傳遞給別人
 那些經過選擇的知識、價值和行為,不論是導向光明的未來,或是導致
滅絕,都不再是猛獸或氣候變化等外在因素。未來就在我們手中,我們
所創造的文化將會決定我們的命運。

3
創造力與生存 2
 沙克為超生物學( metabiological ),威爾森等人稱為文化生物
學( biocultural )
 二者理念一樣:存在不再僅取決於生物上裝配,也有賴於我們
所選擇的社會文化工具。
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文化創造力」

4
創造力與生存 3
 人類存活的主要威脅,也就是我們希望創造力能夠解決的問題
,卻又是從前的創造性處方所帶來的。
 人口過剩是未來的核心問題,而那是農耕和公共衛生精巧改善的結果
 人口過少,是西方教育與保險套的發明
 是翁士坦( Robert Ornstein )將人類的發明稱之為「斧匠的禮
物」
 將鋼斧引介到不知金屬為何物的初民社會所會發生的事情,它使殺戮變
得容易,切碎了既有的社會關係網路和文化價值

5
創造力與生存 4
 在某種意義上,每樣新的發明都是斧匠的禮物。
 菸、酒、槍砲、核子反應爐、電視
 善意的發明也會有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
 核能
 軍事與工業利益、發電
 美國 3000 億美金處理核廢料、俄國與台灣埋在電廠中
 核戰

6
創造力與生存 5
 人類才智有一項基本法則:改變環境的力量越大,產生可欲和
不可欲之結果的機會也越大。
 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規模灌溉,造成豐饒也讓兩河流域沙漠化
 是否與自然共存
 台灣的樟木與檳榔
 創造的能力往往與毀滅的能力息息相關。
 馬雅文明西元 800 年崩潰
 豐富的文化與水底世界
 人民過於舒適、砍伐過多樹木

7
創造力與生存 6
 最初的成功導致最後的失敗,也發生在祕因的改變中
 納粹主義、馬克思主義
 希特勒撲滅了德國的失業
 犧牲其他人保持自身的優越
 即使創造力的成果沒有造成外在的傷害,採用者仍可能為文化的
存在播下危險的種子。
 羅馬人的法律、行政、軍事
 美國人的資本主義與民主
 侵略他人
 伊拉克、以巴加薩走廊的哈瑪斯

8
創造力與生存 7
 電腦素養
 不是為知識與生產、而是成為訊息的消費者
 文化的成功會在其自身形成一種辯證式的對立。我們過的越好
,越沒有理由尋求改變,也越暴露在外來勢力的威脅中,創造
性往往帶有負面的結果。
 精神的重要性
 在歷史上具有繁複秘因 ( 文化 ) 的社會,能夠依靠最初的文化
資本而生存,歷經千年而不變
 中國 ( 精神文化而非地理 )
 科技與資本較能掌握未來
 應該是錯的,無法跳脫西方思想 ( 美國的資本主義與金融 )

9
創造力與生存 8
 對於祖先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價值
 作者似乎不認同,或許是美國文化價值不夠高
 不是遺留而是淬煉
 對人類的創造力,不管是毫無批判的接受,或是全盤的否定,
都不會引導我們走得更遠。
 如果我們能審視文化,做客觀的決定,就能說這個好,那個不好,那又
有多棒。
 但歷史的開展並不是那麼黑白分明,每樣了不起的進步都蘊含新的憂患。
有的祕因在今日是不可或缺的,到了明日就成為障礙。
 所以從歷史事實上來看,中華文化的確是較長遠,也較有價值

10
在人類進化脈絡中的作用 1
 人類的福祉有賴於兩項因素:
 提高創造性的能力
 發展出評估新理念之衝擊的能力。
 為什麼不可以將新理念的評估留給其相關學門,或是市場那
「隱形的手」呢?
 學門成員 ( 個人 ) 致力於提升其領域霸權,對文化沒有太多關切
• 少數物理學家提醒核子危險
• 高科技醫學與新藥物的研發

 學門會盡其所能的控制社會資源
• 心理醫生、藝術收藏、口腔衛生

 一個在自我領域中沉浸多年的個人,自然會相信其發展的重要性

11
在人類進化脈絡中的作用 2
 即使不涉及到任何自私的、物質上的理由,每個學門仍會短視
的在領域中推動新概念,而無視於長程的結果
 無線網路越來越強
 每個學門皆可自豪,但不可利用學術言論自由,破壞公共利益
 藝術的汙衊國旗
 不顧人權道德的醫學研究
 要期待學門為了長遠的公共利益,而監視自己的創造性理念是
沒有用的。

12
在人類進化脈絡中的作用 3
 評估新理念對於人類衝擊的另一個方法,是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 自由市場的真實性和耶誕老人一樣令人感到懷疑
 華爾街金融危機
 農產品價格的補貼與剝削
 美國牛肉進口
 市場即使充分自由化,市場的決策大都是當前取向的,是否能
明智地決定我們未來的福祉,仍值得懷疑。
 基於短期利益所生產的大量物品,特別會產生流弊。
 速食
 連續劇

13
在人類進化脈絡中的作用 4
 文化演化將引導地球未來的存活,所以應基於人類整體未來的
福祉,鼓勵創作力
 以自覺式的努力建立優先順序
 居於關注人類整體的精神與文化 ( 天人合一 )
 運用類似「進化衝擊分析」的方法,做為社會中新理念認可的依據。
 藝術家曾受鼓勵追隨自己的巧思,科學家受尊重地遵循其靈感
,我們該如何期待他們不傷害公共利益
 贊助人堅持藝術對於社會的意義
 跨黨派跨學科好祖先科學評議會
 非個人主義而是國族主義 ( 非西方而是東方 )

14
增加創造性人物、學門的貢獻、領域的貢獻

提升創造力的方式

15
增加創造性人物 1
 決定創造性人物的一項核心特質,在於具有兩種多少對立的人
格傾向。一方面有相當強的好奇心與開放態度,而另一方面又
有幾乎忘我的耐性。
 如何增加具有此特徵的人數
 基因與遺傳只是故事的一部份
 刺激人的興趣與好奇心
 早年背景 、正面的家庭經驗、高期許
 培養人的堅忍與毅力
 不定的情緒環境、破碎的家庭、孤獨、被排斥

16
增加創造性人物 2
 創造性人物較易於在兩類並呈的環境中茁壯
 富蘭克林家庭幸福、但飽受種族歧視之苦
 卡爾的家庭社經地位不高,但有溫暖而支持的雙親
 早年雙親類型的經驗對於創造力有影響
 一個同時鼓勵孤獨與合群的環境,即使少見,仍有可能增進孩
子的創造力
 沒學會孤獨的孩子,缺乏反省、與醞釀理念的機會
 過於害羞與孤僻,需要適時的幫助
 在性別角色 ( 個性 ) 上的彈性也有可能有所助益
 動如脫兔、靜如處子

17
增加創造性人物 3
 個人特別的長處與傾向,因此對於某些領域較為敏銳
 早期接觸與參與對於發揮天賦是不可缺少的
 威爾森的接觸螞蟻
 如賓在兒童時就決定要當天文學家
 沒有家長強迫孩子去學習,只提供機會,而非過多的引導
 孩子需要有好奇心
 因此可以持續到大學或更晚才開始發展事業
 一個人若要變得有創造力,對某些領域有密切的投入可能是必
要的。如果沒有發展一種令他們感到自信的技能,沒有具備獲
得知識根柢的經驗,年輕人就不會有足夠的膽識來改變現狀。

18
增加創造性人物 4
 大多數的突破都是建立在沒有關聯性的訊息連結上
 跨領域使成果更顯創造力
 跨領域使人的心智生活更加開闊
 當前教育與社會正陷於狹隘的專門化
 醫療體系及教育體系
 有害心靈及創造力
 如何從事跨領域
 開放心靈
 勇於嘗試 ( 不敢或逃避 )

19
學門的貢獻 1
 生逢其時、生逢其所,為具備資格的人開啟一道機會窗口
 二次世界大戰的女性科學家
 不論一個人多麼有天賦,除非學門提供的條件恰到好處,否則
他們就沒有機會有任何成就。
 社會環境中可望帶來創造性貢獻的七種要素,包括:訓練、期
許、資源、讚許、希望、機會與獎賞等。
 有些來自於學門、有些來自於社會體制

20
學門的貢獻 2
 訓練
 訓練的完備是發展天賦的關鍵
• 喬登與美國的籃球發展

 訓練是昂貴的,如何選擇變成關鍵
• 鋼琴、小提琴、二胡

 期望高度表現是追求傑出成就,乃至於創造力的必要刺激。
 高度期許自家庭開始、同儕、學校、社群
 本研究中的家長與良師通常間接地傳達他們對年輕人能力的信心,,幾乎將完美
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是一味挑剔、、督促或是堅持。
 社區與社會對於年輕人有高度期許是最好的情況
• 早期台灣、現在大陸

21
學門的貢獻 3
 資源
 有無是開發創造力的關鍵,但其扮演的腳色頗為含糊。
 有能力負起基本的材料是關鍵
• 書本、網路、生存
 資源過多也會對創造力帶來窒扼的效應。
• 當萬事稱心,追求新穎事務的慾望就凍結了

• 娛樂也取代了要解決基本問題的努力

 15 世紀創意蓬勃的佛羅倫斯
• 富有,但是受內部政治與外幫威脅

• 物質與知識的不匱乏

• 某種程度的艱難與挑戰

22
學門的貢獻 4
 有創造潛能的年輕人,在他們的事業達到某一點時,必須受到
該學門中年長成員的肯定。
 鼓勵、引導其理念
 以及書上學不到的事、家傳、獨門
 比賽、標準測驗、考試 ( 律師 )
 希望
 如果年輕人的知識與技能無法維持其基本生存,那所有的訓練、期許、
資源和賞識皆屬枉然,他們也不得不放棄領域中的成就。
 有希望會增加學門人數
• 醫學、建築與工業設計

23
學門的貢獻 5
 有真正在領域中表現的機會
 18,19 世紀德國的巴哈、韓德爾或莫札特,具有王公貴族的交響樂及熱
心的樂評
 需要長期訓練且機會稍縱即逝的學門,更為重要
• 醫師、音樂家

 創造性人物會開創自己的機會
• 愛因斯坦在瑞士專利局從事低階工作時,寫下相對論

 獎賞
 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皆有助於創造性的發達。
 文藝復興時期
 台灣的設計活動 ( 台科大學生 80 萬 )
 被金錢打動的創造性人物不多,不動心的也很少

24
學門的貢獻 6
 公開得讚賞
 不是非要不可,卻不排斥
 研究機構副主任須造訪研究員,稱讚其成就。
 內在的報酬
 有趣且具挑戰的領域
 容易輕易的窒息
 爭論
 學門所做的沒有一項會帶來差異
 也沒有證據說訓練與獎賞等,不會增進創造力

25
學門的貢獻 7
 如果創造力的系統模式確實無誤,則創造力的提升可以依靠學
門的改變,使其對新的概念更有感知,也更加支持,也可以造
就更多數創造性人物
 較佳的訓練,較高的期許,較適切的資源、較確切的肯定,較
具希望、較多可行的機會,較有利的獎賞等,是促進創造力的
條件。

26
領域的貢獻 - 資訊的管道 1
 領域對於創造力的影響是較難辨別的
 訊息輸入與保存方式 ?
 歐洲的科學
 使用拉丁文,不到 1% 了解,能接近書的人很少
 在十六世紀的歐洲,要提出創造性的貢獻比從前遠為容易,那並不是因
為有更多創造性人物出生,或是社會的支持更為有利,
 古騰堡活版印刷術,日常語言的合法化,讓資訊更為普及且容易添加
 知識與權力菁英常常有意地隱藏其學問,因而保持利益
 為了領域或為了個人
 是為了阻擋哪些沒有誠心的人 (Randy Pausch) ( 中國傳統 )
 壟斷知識的慾望

27
領域的貢獻 - 資訊的管道 2
 語言的迷障只是令領域孤立的手段之ㄧ
 每個領域越來越專門化也在於其規則與程序的概念架構
 熱力學於化學與物理的差異
 大多數創造性的成就有待於連結迥異的領域,知識變的越晦澀
孤立,跨領域創造力的機會也就越少。

28
領域的貢獻 - 知識的架構 3
 不論一項領域認定新穎事物的難易度如何,主要取決於該領域
的祕因 (memes) 與規則是怎麼組成的。
 當人對於美有共識時,較易判別新畫作的優劣
 要分別數學新舊方法較為容易,因為其領域十分統整
 要判別人文學科,較為困難
 一項領域只有在自身呈現不穩定,而又有人有能力處理這問題
時,才能引發創新。
 天時地利人和
 愛因斯坦 40 歲之前已呈現所有貢獻

29
領域的貢獻 - 知識的架構 1
 有時領域是藉由新的思考方式,較佳的測量,或是使觀察更清
楚的新儀器而有所改變。
 新宇宙的形成
• 布萊奇用天文台描繪星球運行
• 哥白尼發現優雅的模式
• 伽利略改良了望遠鏡
 知識的架構在傳給下一代的時候尤其重要
 一個人要有創造力就得先了解領域,如果幾乎無法理解領域的知識,很
少有年輕人耐煩去學習,於是創造性的發明就少了
 傳統數學與建構式數學
 記憶與練習、應用與思考 ( 折衷之道 )
 正確的方法不意說明,但不正確地就很清楚

30
領域的貢獻 - 暢流與學習 2
 文化的起源可以簡單地解釋為是基於需要
 我們祖先發明的技術、科學、甚至是技術,都是防衛性的調適,用以增
進生存的機會,或是增進舒適。在這層意義上,需要為發明之母再正確
不過了
 在文化上獲取成就,會帶來更大的財富與敬重
 創造文化的內心獎賞較少傳授,學生看到的多是學科的辛勞,
而非專家的自由與冒險
 能力越大、自由越多、責任越重
 將心思暢流的經驗帶進各種領域是促進創造力的方式
 建造文化乃賞心樂事
 將發現的樂趣傳給年輕人

3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