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設計與發展一套色彩辨識系統於白斑之自動辨識

Design and Develop a Color Recognition System for Vitiligo


(國科會編號:DY-01-01-04-98)
1 1 1
洪一中 I-Chung Hung, 許娜琦 Na-Chi Hsu, 郭奕谷 I-Ku Kuo
1 2 2
黃承好 Cheng-Hao Huang,李炅璘 Jyong-Lin Li, 鍾高基 Kao-Chi Chung
1
成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Kera Harvest Incorporation
2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一、中文摘要 出問題、黑色素細胞在製造色素過程,產生毒性
物質、先天基因缺陷[1、2]。目前治療白斑有多種
白斑的病程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 方法,如局部塗抹類固醇、口服類固醇、手術植
白斑在膚色較深的人較為明顯,膚色白的人往往 皮、光化學療法[3]和雷射治療[4]等。
在夏季因曬黑對比明顯。雷射治療的療程所花費
時間會依據病人之白斑面積大小以及雷射劑量來 其中低能量雷射治療白斑具有下列優點:給
決定。本研究的目的為發展一套色彩辨識系統用 予能量很低,對身體並不會造成傷害,具有高度
於白斑之自動辨識,以節省療程中白斑選取所花 的安全性。是一種溫和的治療方式,不會有任何
費之時間。採用色彩原理去分析白斑,將所得影 疼痛或不適反應,任何年齡均適用,尤其對於嬰
像中皮膚之 RGB 色彩先轉換為 HSV 色彩模型, 幼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像光化學療法或類固
單純保留色相(H)之影響,再轉回 RGB 系統輸 醇治療及外科手術會有危險性及後遺症。日常生
出。實驗結果可單純選用顏色區塊來定義白斑之 活除防曬外不須特別照顧。目前於治療白斑時,
範圍,節省以往於選取白斑範圍上所耗費之時間。 有膚色對比的選取功能,但是無法達到預期之效
果。因此本研究結合了色彩學中的色彩分析,將
關鍵詞:白斑、低能量雷射、RGB 色彩模型、 所得皮膚影像中之顏色簡單化,達到白斑之自動
HSV 色彩模型 辨識,節省治療時所花費之時間。
Abstract 三、 材料與方法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severity in Vitiligo
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利用色彩
are different in human beings. In general, persons
with Vitiligo have dark skin are obvious than those 轉換原理,快速辨識白斑範圍。第二階段為實際
have light skin. The course of laser treatment 將系統應用在可治療白斑之儀器上,針對病灶的
depends on the area of Vitiligo and the energy of 白斑範圍作選取以及治療。
lase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color recognition system for Vitiligo to A.色彩原理
minimize the time spent in recognizing the Vitiligo
area during the laser treatment. A low-energy laser RGB 為描述色彩學中最常見之敘述方法,是
and RGB color model and HSV color model are 在三原色理論上開發的相加混色顏色模型,其中
used in col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system 包含了紅(Red) 、綠(Green)以及藍(Blue)三
could save a significant time on selecting the area of 種原色。每種顏色的區間都是從 0~255,把這三
Vitiligo. 個值組合就會得到(256)3 種顏色。此顏色模型可
以用一個三維的立方體來表示,座標原點為(0,
Keywords:Vitiligo, Low-energy laser, RGB color
0,0)代表黑色,座標頂點(255,255,255)代
model, HSV color model
表白色;座標軸上的三個頂點分别代表 R、G、B
二、緣由與目的 三個原色,其餘的三個頂點則分别代表三種基色
的補色,它們分别由同一平面上相鄰兩個頂點加
白斑是一種常見的黑色素退化消失的問題, 色混合而成[5]。
全身都可能產生乳白色斑塊。常見患部包括臉
部、嘴唇、手部、手臂、腿部、生殖器。全世界 HSV色彩系統是根據色彩學的三個基本屬
約有 1%~2%的人口有白斑,其中半數在 20 歲前 性:色相(Hue)
、飽和度(Saturation)及明度(Value)
發病,約 1/5 有家族史,但多數白斑患者並無其 來規範顏色的一種方法。色調H是色彩的基本属
他身體健康問題。白斑確實的發生原因不明,但 性,由繞V軸的旋轉角而定,它的取值範圍從00
主要有四種可能:末梢神經異常、患者免疫系統 到3600。從紅色開始按逆時針方向計算,紅色為
00,綠色為1200,藍色為2400。
B.色彩轉換公式

三原色光分別為紅(R)、綠(G)和藍(B),
將 0~255 的數值轉換為 0.0~1.0 之區間。計算結果
就是在圓柱體色圖中的值,其中色相(H)的值為
0.00~360.00 ,飽和度(S)和明度(V)的值為
0.0~1.0。假設三個原色中最大的值為 MAX,最小
圖 1:色彩分析流程圖
的值為 MIN,代入下式[6]:
當 RGB 轉換 HSV 後,將所得之 S 以及 V 值
 GB   設為 1。Case1,00 < H ≦ 1200 時,公式如下:
 6  Max  Min   60 , R  Max 
0

   B0
 BR  
H   2    60 , G  Max 
0
cos H
 Max  Min   R  1
  cos(600  H )
R G 
 4    
0
 60 , B Max G  3  ( R  B)
 Max  Min  
Max  Min Case2,1200 < H ≦ 2400 時,公式如下:
S , V  Max
Max
R0
0 0
以 HSV 轉回 RGB;Case1,0 < H ≦ 120 時, cos( H  1200 )
B 最小,公式如下: G  1
cos(1800  H )
B  (1  S ) *V B  3  ( R  G)
S *cos H
R  [1  ]*V Case3,2400 < H ≦ 3600 時,公式如下:
cos(600  H )
G  3*V  ( R  B) G0
cos( H  2400 )
Case2,1200 < H ≦ 2400 時,R 最小,公式如下: B  1
cos(3000  H )
R  (1  S ) *V R  3  (G  B)
S *cos( H  1200 )
G  [1  ]*V 四、 初步結果與討論
cos(1800  H )
B  3*V  ( R  G ) 根據初步結果,圖2左半圖為一臉部原始圖
像,經過色彩分析處理後,右半圖為一色相之結
Case3,2400 < H ≦ 3600 時,G 最小,公式如下: 果;從兩圖對照可知粉紅色區塊為膚色較淺之位
置,為白斑之位置。圖3左半圖為一背部原始圖
G  (1  S ) *V 像,經過色彩分析後,右半圖為一色相之結果;
S *cos( H  2400 ) 對照後可知圖中之深藍色與粉紅色區塊,為白斑
B  [1  ]*V
cos(3000  H ) 之區域。未來之自動選取改善,可改由選取區塊
顏色進而縮短療程之時間。
R  3*V  (G  B)
為了使本研究更加完整,將進行第二階段實
C.色彩分析流程
驗,將此系統應用在治療儀器上,針對病灶白斑
首先取得原始影像各像素點之 RGB 值後,將 之患部作辨識以及治療。接著計算這些區域之面
RGB 轉換為 HSV 顏色模型。為了降低 S 以及 V 積大小,可提供醫師於治療時一個量化之參考數
之影響,因此將兩值設為最大;也就是單純保留 據。
色相(H)之影響。接著將改變後的 HSV 值轉回
RGB 值,可得改變後之影像。圖 1 為色彩分析之
流程。
圖 2:左半圖為臉部圖像,右半圖為計算後之結果

圖 3:左半圖為背部圖像,右半圖為計算後之結果

五、致謝

本研究承蒙國科會研究計畫編號
DY-01-01-04-98 輔助,特此致謝。

六、參考文獻

[1] Cui J, Shen LY, Wang GC(1991), “Role of Hair


Follicles in the Repigmentation of Vitiligo”, J
Invest Dermatol, Sep;97(3):410-6.
[2] Babapour R, Glassberg E, Lask GP(1995),
“Low-Energy Laser Systems”, Clin Dermatol,
Jan-Feb;13(1):87-90.
[3] 吳慶軒(1993),PUVA 及窄波長紫外線 B 對黑
色素細胞增生及移動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 陳怡如(2006),紅光發光二極體對黑色素母細
胞的生物效應-白斑治療的理論基礎,國立台
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Rafael C. Gonzalez, Richard E. Woods(2003),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 /e,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6] 賴岱佑、劉敏(2007),數位影像處理技術手
冊,文魁資訊,台北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