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生物活性碳廢水高級處理技術

工業技術研究院
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曾治乾 研究員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三十日

事業放流水標準之演進及對應廢水處理技術
事業放流水標準 76 標準 82 標準 87 標準 未來標準
* COD: 250 mg/L * COD: 200 mg/L * COD: 100 mg/L * 合 理化修訂
* BOD: 80 mg/L * BOD: 50 mg/L * BOD: 30 mg/L * 總量管制
* SS: 100 mg/L * SS: 50 mg/L * SS: 30 mg/L * 平均值管制
* … * … * … * 水污費 徵收

廢㈬ ㆒級處理 ㆓級處理 ㆔級處理 放流㈬


(前處理) (生物處理) (高級處理)
功能: 功能: 功能:
去除懸浮固體物、 去除溶解性㈲機物(以 去除殘留溶解性㈲機污染物、去除懸
去除油脂、pH調整 COD或BOD為指標) 浮固體物,符合更高的㈬質要求

技術: 技術: 技術:


* 篩除 * ㆖流式厭氣污泥床 (UASB) * 混凝
* 混凝 * 厭氣流體化床(AFB) * 化㈻氧化
* 浮除 * 厭氣濾床(AF) * 沈澱
* 沈澱 * 活性污泥法(AS) * 浮除
* pH 調整 * 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 砂濾
* 均勻 * 固定生物法膜(FF) * 活性碳吸附

1
三級處理與三級生物處理
 排放水標準日趨嚴格,傳統二級處理已
無法達到法規要求。
 水資源短缺,使排放水回用成為製程用
水考慮的水源之一, 因此對水中COD的
去除有更高的要求。
 生物處理的操作成本遠低於其他三級處
理技術,因此水中之有機物應儘可能以
生物處理去除。

水資源的短缺與環評的要求
 台灣地區被聯合國列為全球第18名缺水國家,我國年
工業用水量由民國79年的16億噸,成長至民國89年的
20.5億噸,到了民國100年將成長為每年25億噸。
 環保署在「工業區開發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中提
出工業區全區用水總回收率(含廠內用水回收、中水
道系統回收及污水處理廠回收等),最少要達到70%
以上。
 廢水排放也要進行總量管制,如果工業區污水處理廠
容量已經飽和,就不能再引進產業。
 工業局提出[我國工業發展政策],將工業用水回收率由
民國89年的35%提昇至民國95年的52%,至民國100
年的65%。

2
台灣工業用水回收率統計

台灣未來工業用水價實施策略
 水污費即將開徵,將採總污染量收費,排
放水COD達到100mg/L以下者仍需付費。
 自來水價格的修訂已規劃完成,漲幅將達
到50%~100%。
 水權費開徵已在規劃中,抽取地下水將要
收費。
 經濟部大力推動各項工廠的節水措施,也
積極研發低成本的回收水處理技術。

3
水回收處理技術篩選原則
將溶解性污染物轉換成非溶解性固
體物,以利污染物去除。
將微細固體物變成粗大固體物,以
利固液分離。
儘量避免化學藥品添加,以免增加
回收水電導度或其他污染物。

生物活性碳技術簡介
 生物活性碳廢水高級處理技術,為結合活
性碳吸附、生物膜處理程序及活性碳生物
再生之優點,開發成功之三級處理程序。
– 利用活性碳吸附功能,增加污染物的反應停留
時間。
– 利用活性碳上增殖的生物膜,提昇生物難分解
污染物的去除率,並進行活性碳生物再生作
用。
– 提升生物處理比率,降低整體操作成本。

4
生物活性碳分解與再生機制
有機物的吸附

微生物的附著
與生物膜形成

生物易分解性
有機物之分解
難分解性有機物
之脫附與分解

釋出之活性基對
有機物之再吸附

生物作用持續進行
延長活性碳使用期

生物活性碳分解與再生機制
 有機物吸附於活性碳表面,增加有機物於反應槽之停留
時間。
 微生物附著於活性碳上,並形成生物膜,對於同時附著
在其上之有機物可進行生物分解作用,分解後之代謝產
物乃自活性碳上脫附,除部份轉化為氣相產物外,部份
溶入液相中可被系統中懸浮生長之微生物分解。
 有機物被分解並自活性碳上脫附後,可騰出活性吸附空
間(active site)再行吸附水中之有機物,故活性碳循環
使用。

5
生物活性碳分解與再生機制
水中之難分解有機成份被活性碳吸附為自水相中被移
除之第一步驟,再由微生物形成之生物膜以進行分
解。因大部份易分解有機物被吸附後可分解脫附,故
慢慢的活性碳上的活性吸附空間乃以吸附難分解有機
物為主。

推廣實績
業主/工程名稱 廢水種類 處理水量 處理廠形式 運轉時間
台灣華可貴公 染整 2000CMD 實廠(契約工服) 88.3

台灣巴斯夫公 農藥及染整助 35CMD 實廠(契約工服) 88.9
司 劑
沈氏藝術印刷 照相製版 150CMD 實廠(技轉廠商 88.1
承做)
雙雄電子公司 研磨廢液 30CMD 實廠(技轉廠商 90.1
承做)
凱霖公司 染整 24 CMD 模廠試驗完成
友鵬公司 染整 100 CMD 實廠(契約工服) 92. 4
興毅公司 食品 200CMD 實廠(契約工服) 92. 1
榮成紙業 造紙 36CMD 模廠試驗完成 87.8
富泰公司 染整 20CMD 模廠試驗完成 90.6
倍利公司 皮革 24CMD 模廠試驗完成 90.5
大安公園 景觀水池 150CMD 模廠試驗完成 89.3

6
案例介紹
染整廢水生物活性碳三級生物處理
應用實例

染整廢水特性介紹
 由於染整廢水具有溫度高、BOD/COD比值偏低、廢水
量與水質隨製程改變而不穩定等特性,傳統之染整廢
水廢理,最普遍使用者為併用生物活性污泥法與化學
混凝法進行處理,經生物活性污泥法處理後之二級出
流水BOD/COD比值經常可降至 0.1以下,但色度去除
率僅達10~20 %;化學混凝法則對溶解性反應性染料
去除效果不佳,且有大量化學污泥的產生;所以國內
目前染整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為如何去除廢水中所殘
留的有機物與色度,以符合87年的環保標準。

7
染整產業的回收水使用需求將逐年增高

 染整產業的用水量佔整體紡織工業用水量的
50%。所使用的水源以自來水(64%)及地下
水(29%)為主,回收水僅佔7%。
 在可見的未來由於地面水源的日益污染與地下
水抽取管制漸趨嚴格,回收水勢必成為工業用
水主要的水源之一。
 三級處理所需的操作成本大約等於目前化學混
凝處理與生物處理和污泥清運等操作成本的總
和。

染整產業回收水處理標準及
採用程序評估
 染整產業用水之水質標準因用途而有所不同,
其用途可分為冷卻、洗淨、原料、溫濕調節、
製品處理等。一般除了少數幾樣物質有特別規
定外(如鐵、錳),其餘沒有明確規定。
 日本及美國染整業用水水質標準對水質的要求
並不一致,對廢水處理常見的標準如COD、
SS、及色度並未規定。但對水中硬度、總溶解
性固體(TDS)、及鹽類和金屬離子(鐵、
錳)則有所要求。

8
日本與美國染整業用水水質標準比較 10

日本工業用水水質標準。 Textile
日本毛整 染整業 日本染色 Chemical
&
理協會 溫濕調 製品處 協會
冷卻用 洗淨用 原料用 Auxiliarie
整用 理用 s
硬度
20 50 100 10 20 10 18~53 0~25
(CaCO3)
Fe 0.1 0.1 0.05 0.01 0.05 0.05 0.1 0.02~0.1
Ca 3 10~20
Mg 1
Al
矽酸 5~30
Cu 20
Mn 0.1 0.05 0.01 0.05 0.05 0.02
TDS 50~100 100 50 50 50 50 65~150
SS
pH 6.8~7 7 7 7 7 7 6.5~7.4
Color
2~25
(units)
濁度
20 1 1 1 1
(NTU)
鹼度
30~50 50 50 50 50 50 35~65 35~65
(CaCO3)
餘氯 100 20 10 10 10
亞硝酸鹽 0.05 0.05
硫酸鹽 3~5 25~30
NH3 0.05 0.05
COD

水回收處理技術成本比較
回收 處理 技 術 主 要去 除 功能 處 理成 本( 元 /噸)

化 學 混凝 懸 浮固 體 9.2

砂濾 300um 以 上 之懸 浮 1
固體
聚 電 浮除 懸 浮固 體 5.3-13

離 子 交換 溶 解性 鹽類 33-53

活性 碳吸 附 溶 解性 有 機物 40

超 濾膜 0.005um 以 上 之 懸浮 18
固體
逆 滲透 溶解 性 有機 物、溶 解 14
性鹽類

9
可應用於染整業之水回收技術
 現行的水回收處理技術中能達到染整業
用水水質標準的程序有離子交換與逆滲
透2項。
 逆滲透膜是其中比較便宜的技術(14元
/CMD)。

薄膜程序常見問題--薄膜阻塞
 在淨水處理上,微粒子、膠體粒子、有機物及微生物
為主要之阻塞物,而工業廢水處理上,人工合成有機
物、微生物、蛋白質及膠體粒子為阻塞之主要物種。
因此薄膜主要阻塞物(foulants)可歸納包括:微粒子
(particulats)、膠體物質(colloidal matter)、有機物
(organics)、氧化物(oxides)、微生物(microorganisms)及
無機鹽類(inorganic salt)等。

10
薄膜程序常見問題--薄膜阻塞
– UF薄膜程序在使用上最大問題在於薄膜阻塞及材質
劣化之問題,其中薄膜阻塞是薄膜程序應用上受限
之主因。造成材質劣化原因有強氧化劑(如:氯)、
強酸或強鹼等。
– 於廢水回收/回用上,薄膜程序常因薄膜阻塞造成產
水率降低或增加操作成本,以及濃縮液(concentrate)
處理或處置等問題,是RO程序在發展上必須克服之
關鍵。

以回收水前處理降低薄膜阻塞
 薄膜阻塞即是薄膜產水率隨著時間而減少,常發生於
薄膜前處理不良之情況下,主要是水體中之膠體、懸
浮固體、大分子有機物、金屬沈積物等阻塞薄膜表
面,致使清水無法通過薄膜所致,薄膜阻塞是薄膜程
序在應用上的最大問題。
 使用樹脂交換法之優點是產水水質較高;但其缺點是
需要大量酸鹼再生,運轉費高。根據經驗,導電度大
於800µs/cm時,樹脂交換法已不具回收經濟價值。

11
逆滲透膜濃縮液排放的問題

 放流水COD若不能處理到排放標準的1/2以下,
則逆滲透膜系統的濃縮液將無法直接排放。
 濃縮液亦不能返送回原有廢水處理系統中。
 逆滲透膜長期在放流水中接近100mg/L COD的
環境下運轉將容易產生生物結垢的現象,致使脆
弱的膜管在短時間內即因過量且不必要的負荷而
夭折。使操作成本大幅上升。

實驗目的
 以生物活性碳技術進行放流水的三級處
理,做為逆滲透水回收技術的前處理步
驟,可以降低放流水中之COD。透過生
物活性碳/逆滲透的組合程序,成為經濟
實用的水回收技術。

12
現有廢水處理廠流程
NaOH PAC Polymer
加壓槽

浮上分離 生物活性 自動過濾


廢水 調整槽 快混槽 慢混槽 中間水池 放流槽 放流
槽 碳反應槽 槽

反洗廢水

污泥收集

Polymer

污泥脫水

污泥餅運棄

實驗裝置
二級處理排放水
氣昇管
均流槽

回收水

活性碳

13
實驗裝置

生物活性碳模型系統操作條件
 進流水量為每分鐘4公升,相當於5.7CMD,水
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
 活性碳放置量為120kg約佔反應槽體積的
40%。
 模型廠活性碳經等溫吸附試驗,吸附容量在
5.6至14.5mg COD/g 活性碳之間。
 裝置之活性碳總吸附量為1.74kg,實驗期間6
個月,總計去除COD共45kg。

14
溶解性COD變化
300 90
Pilot前
Pilot(放) 80
250 去除率 %
70

200 60
CODS [mg/L]

50
150
40

100 30

20
50
10

0 0
1/29 2/18 3/10 3/30 4/19 5/9 5/29 6/18 7/8 7/28 8/17
日期

色度變化
90
Pilot處理前
Pilot處理後
80

70

60
Color (ADMI unit)

50

40

30

20

10

0
4/19 5/9 5/29 6/18 7/8 7/28 8/17

15
模型系統測試期間各項數據之平均值

COD BOD5 SS Color Cond.


mg/L mg/L mg/L ADMI µS/cm

處理前 80.4 5.6 4.1 69.4 889

處理後 36.6 1.0 3.0 36.8 883

操作成本估算
 模廠試驗經6個月的運轉,所耗費的電力成本
平均為1.1元/CMD。
 現有日處理量2000CMD的生物活性碳系統,
實際操作成本為1.1元/CMD。其中電費約為
0.4~0.5元/CMD。
 搭配逆滲透膜成組的套裝系統將可降低濃縮液
COD 濃度,省去再處理費用,估計每噸水處
理成本約15-17元。

16
某染整廠採用逆滲透膜
水回收成本估算實例
廢水排放量 2000 CMD 設置成本 800 萬元

逆滲透膜處 自 1500CMD 操作費用 (含 200 萬元/年


理量 回收 人事,電費,藥
1000CMD 品費)
RO 除鹽率 >96% 每年操作 330 天

RO 造水率 67% 逆滲透膜折 3 年



原水導電度 5000us/cm 造水成本 14 元/噸產水

產水導電度 <200 us/cm

結論
 膨化床生物活性碳系統對於染整業排放水中殘
留有機物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對COD低於
100 mg/L,BOD5平均為5 mg/L之殘留有機物
仍有50%以上的去除率。
 排放水中的色度可經由生物活性碳系統去除大
部分,雖無法達到染整業製程用水的水準。但
可結合逆滲透膜、離子交換等技術將色度、
TDS降低至製程用水所需的程度。

17
結論
 由生物活性碳系統搭配薄膜系統組成之套裝技
術,不但可大幅降低目前三級處理成本,而且
可以減少濃縮液處理的問題,值得做進一步的
研究。

敬請指教

1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