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Lessig 、創作共用與自由文

作者 : 陳鍾誠
單位 : 金門技術學院資管系
Email: ccc@kmit.edu.tw
URL :
http://ccc.kmit.edu.tw

日期 : 01/17/10
Lessig 每日通訊

創作共用 (CC) 的源起


 CC
是我和艾瑞克.伊爾德瑞德有一次談話時
誕生的想法。我那時受艾瑞克委託,處理他對
於美國國會的〈著作權年限延長法案〉的訴頌
案件。艾瑞克。艾瑞克對這個案子相當關心,
但是對最終的判決結果不是那麼樂觀。再早之
前,他曾經問我,有沒有可能把我們投注他這
個案子的精力,轉換到另一個方向上。不再是
攻擊著作權,反而是找一種利用著作權的方式
,來支持公共財。
2 陳鍾誠 - 01/17/10
 我們挪用了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基本概念──散播自由的著作
權授權規範。因為著作權是一種財產權,因此法律上要求
人在「使用」一項有著作權的物件時,要先行得到允許,
除非是「合理使用」。所謂需要允許才能為之的「使用」
,是指任一落在著作權所授予的特許權範 圍中的使用。
在實體的世界裡,這些「特許權利」留下了許多未受規範
的著作權。舉例來說吧,在實體世界裡,你讀一本書,讀
書本身並不是對書本的「合理使 用」。讀書是一種未受
著作權規範的使用,因為讀書本身並不會產製出任何複本
(在腦海裡留下的東西除外,但是可千萬別跟律師們講啊
)。

3 陳鍾誠 - 01/17/10
 但是在數位的世界裡,「使用」一個作品的同
時就會製造出一份「複本」,要不這樣是不可
能的。因此,在原理上,除非是合理使用,否
則在數位世界裡使用任何一個作品,都得得到
事先授權。這個特性(或者這個瑕疵,端看你
看事情的角度)成為了我們後來促成 CC 運
作的動力。

4 陳鍾誠 - 01/17/10
 我們的想法(又一次借鏡了FSF 的理念)
是建立幾種著作權授權,好讓藝人、作者、教
師、研究人員能夠拿來使用,並跟世人告知,
他們希望他們的作品能夠有哪幾種自由。如果
著作權預設的規範是「著作權所有」,則創用
CC 授權的最主要意義就是「只有部份的著作
權」。好比說,著作權法將複製作品的獨佔權
利授予給著作權人。而創用 CC 的授權則說
,這項獨佔權利是給了公眾的。
5 陳鍾誠 - 01/17/10
 至於這幾種授權,提供了哪些自由,則同時是由我們(我
們決定了創用 CC 授權所要保障的自由有哪些)以及創作
者所決定的,創作者從我們在網站上提供的幾種選項中挑
選。一直以來,這些自由的基本成份有四種:一、姓名標
示( Attribution ,意即創作人要求,使用其作品的條件
,是要標示其姓名),二、非商業性
( NonCommercial ,意即創作人僅允許對其作品進行非
商業性質的使用);三、禁止改作( No Derivatives ,
意即創作人要求作品必須原封不動地使用,而不是作為任
何衍生著作的基礎);四、相同方式分享( Share
Alike ,意即任何你使用授權作品所產出的衍生著作,也都
必須使用「相同方式分享」的授權釋出)。
6 陳鍾誠 - 01/17/10
 這四種選項──如果每一種都是選項的話──一
共能產生十一種可能的授權。不過我們發現,
使用我們授權的人中,有 98% 都要求要有
「姓名標示」,因此我們決定把姓名標示的選
項拿掉。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一共有六種核心
授權:

7 陳鍾誠 - 01/17/10
 姓名標示(你可以用任何方式使用我的作品,但請標示我的姓名)
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你可以用任何方式使用我的作品,但請標
示我的姓名,同時任何衍生著作也要採用相同方式分享的授權)
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原封不動使用作者,標示我的姓名)
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在非商業性前提下使用我的作品,並標示我的
姓名)
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在非商業性前提下使用我的作品、原
封不動使用、並標示姓名)
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在非商業性前提下使用我的作品
,標示姓名,同時任何衍生著作也要採用相同方式分享的授權)

8 陳鍾誠 - 01/17/10
 然後這幾種選項便進到一份基本的授權範本裡。範本可以
確保讓創作人: (1) 保有其著作權; (2) 確保創用 CC
授權不影響任何合理使用、首次販售、或任何言論自由的
權利; (3) 只要採用授權的人尊重創作人所設定的條件,
則授權本文讓世上任何人都擁有以下這四種自由: (a) 覆
製作品、 (b) 散播作品、 (c) 公開展示或播放作品、
(d) 對作品進行數位播放(亦即 webcasting )。最後,
授權本文要求採用授權的人 (1) 對任何不在授權範圍內的
使用,都要獲得准許; (2) 保有所有著作權聲明的完整性
; (3) 提供連結以連至授權本文; (4) 不修改授權內容
; (5) 不使用任何技術(例如數位權利管理 DRM )來
限制授權給予被授權人的權利。
9 陳鍾誠 - 01/17/10
 這幾種授權,提供了創作人一種簡單的方法,
讓他們可以為他們創造力的成果,標上他們想
給予的自由。這樣的授權,也敬請他人在需要
規範內定以外的權利時,能 來詢問取得准許
。一道標示有「非商業使用」的授權,並不意
味著創作人不會想因其創作物而收取金錢。這
只是簡單地在說,「如果你想進行商業利用,
請來找我。 如果你做的只是非商業使用,就
不必詢問。」
10 陳鍾誠 - 01/17/10
 我們在 2002 年十二月時發表了 CC 。在一年之內,
我們便有超過一百萬個回連至我們授權網站的連結。一年
半的時間裡,數字已經超過了一百八十萬個連結。第二年
時,連結大約是五百萬。兩年半的 時間裡(也就是
2004 年六月),連結恰好超越一千兩百萬。而今天──三
個月後──美國雅虎的報告是連至我們授權的連結有超過五
千萬個。這些「回連的連結」倒不真的代表使用 CC 授
權的作品數量──好比說,一份單一的授權也許可以涵括音
樂資料庫裡的十萬首歌,也或者一個部落格裡可能使用了
好幾種授權。但是這樣的成長的確意味了: CC 授權的
普及度快速成長,而且比我想像快得許多、許多。

11 陳鍾誠 - 01/17/10
 CC 的理念──建立一套自由的著作權授權規範──是從自由軟體運動來的
。不過我們意圖解決的問題,畢竟還是有些不同。
 理查.史托曼於整整二十年前創立自由軟體基金會的時候,他所在處理
的,是一個在軟體開發這個領域裡的新現象。就他的經驗來說,軟體過
去一直是自由的,這裡自由的意思是,軟體程式的源碼是可以自由取得
、可以自由修改的。但是在 1980 年代初期,這種常態發生了變化。
軟體漸漸成為私有財產,意思是,程式源碼被收了起來,使用者不能自
由地瞭解程式源碼怎麼運作,或是修改源碼。因此史托曼發起了他的運
動,他希望開發一套自由的作業系統,藉此抵擋那樣的走向,而他所熟
悉的自由,能在這套作業系統中延續下去。

12 陳鍾誠 - 01/17/10
 在文化層面上,情況其實不太一樣。我們這世
界一開始可不是沒有私有文化這種事。正好相
反,世界上一直有私有文化──意思是說,一直
有這種作品受到獨占權利 保障的文化。而這
,至少在我看來,並不是件壞事。藝術家需要
飯吃。作者也是。要有一套系統來保障帶給創
作團體的收益,起碼能讓人有動機從事某些創
造性的活 動,這是很重要的。

13 陳鍾誠 - 01/17/10
 但是,在我們(美國)過去歷史的大多數時期,著作權
對於其他創作人所帶來的負擔,以及著作權帶給文化的
負擔,相當輕微。而且,有相當多的創作,都可 以是在
沒有法律約束的情形下完成。著作權對文化的發展很重
要,但是作用在是在邊緣的事務上。著作權(的概念及
法律)明確規範了一些行為活動,但也讓我們大 多數人
落在其控制的範圍外。
 這一切都因為數位科技的誕生,而開始改變,而改變的
原因,是先前沒有人想到過的。

14 陳鍾誠 - 01/17/10
 著作權規範的是「複本」,而在網路以外的世界,要使用文化創作,
只有一小部份是會需要用到「複本」的;然而,在網路任何一種使用
文化創作的舉動,都是由製 造一份複本開始的。在實體世界裡,你
讀一本書,這並不是一件受到著作權法規範的行為,因為在實體世界
裡,讀一本書這件事並不會產生一份複本出來。在網際網 路上,同
樣的行為卻會涉及著作權法,因為在數位世界裡讀一本書,總是會要
有一份「複本」的。因此,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東西上了線,許多自
由便消失了(這裡 的自由,指的是生活裡不受著作權管制面向)。
任何針對有著作權的內容的使用行為,起碼理論上都會涉及取得授權
這件事。而無法真確獲得授權這件事,會造成使 用內容的合法性,
蒙上一層不確定的疑慮。(在美國法律的傳統,唯一沒這種疑慮的例
外,便是「合理使用」,我在下一篇文章中會提到。)

15 陳鍾誠 - 01/17/10
 很多人並不真的關心這種不確定的疑慮。很多人就是想做
啥就做啥,對於會有什麼後果並不予理會(不僅僅只是對
網路上使用的後果)。但還是有些人及機構,尤其 是像
中小學、大學、政府機關、企業團體等重要的組織,面對
這種疑慮而裹足不前,這樣的考量是有道理的。有些單位
,例如有越來越多大學,要求人們在課堂裡使 用網路上
找來的資料,必須要有明確的授權許可。有些單位,例如
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乾脆禁止員工在簡報裡使用網路上
找來的材料。結果,網路科技雖然讓群體 合作的創意及
知識分享得有蓬勃發展,這種對於取得授權的不確定感,
卻干擾了這樣的合作可能。

16 陳鍾誠 - 01/17/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