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4

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提昇學生對當前生存環境之認識、永
續發展的觀念及全球變遷所帶來的衝
擊等相關知識,並啟發學生心智,養
成環保永續,珍惜資源之理念。
網路學園登錄 ?
www.dis.nttu.edu.tw

台東大學 / 學術單位 / 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


所 / 師資介紹 / 蔡西銘 / 課程資訊 / 環境
保護與永續發展

http://dpts.nttu.edu.tw/rpd
首頁 / 課程結構 / 課程資訊下載 / 蔡西銘 /
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
蔡西銘 (E106 或 401-17)

E-mail: shiming@nttu.edu.tw

089-359297 或 089-511292
地球環境問題
 臭氧層的破壞
 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地球溫暖化

 熱帶雨林的減少

 沙漠化

 海洋資源的枯竭
環境污染問題五大層次之內涵
空間尺度 影響範圍 主要內容

全球性污染 大氣層 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熱帶雨林破壞
洲際(大陸)性污染  洲際陸域或海域 森林破壞、湖泊海洋生
態破壞、大氣空氣惡化
河川流域及沿海海域污 跨國性河川或海域 水資源破壞、土壤流失

區域性污染 湖域或鄉村 廢棄物處置、土地利用
不當
近鄰性污染 生活圈、都市 噪音、惡臭、振動、景
觀、工作環境
當前台灣地區的環境問題
空間上依照地形地勢的高低及距離
遠近,可區分為:
 高山林地區
 淺山丘陵地區
 沿海地區
 平原地區
 外圍島嶼地區
1000m↑(32%) 100m~1000m(31%) 100m↓(37%)
 高山林地區:高程 1000m↑
山崩地滑、水庫淤積、森林火災。
 淺山丘陵地區:高程 100m~1000m

山坡地濫墾、濫伐,社區發展,養
殖廢水污染,茶園果園農藥噴灑,濁度、逕
流增加,野生動、植物保育。
 沿海地區:

平均高潮線至內陸 3 公里,核電
廠、工業區、國際機場。
 平原盆地地區:高程 100m↓
都會地區--都市型污染
非都會地區--工廠零星分佈座落
 外圍島嶼地區

人口自然增加率高,公共衛生待加強
開放觀光--飲用水、環境衛生、
廢棄物
社會變遷  環境問題發生  環境負荷
增加
 地狹人稠環境負荷重
 機動車輛高度成長污染量增加
 工廠密度偏高,污染總量隨之增加
 能源消耗量大亦造成環境污染
 畜養牲畜多、污染量大
 垃圾劇增,加重清除處理負荷
 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成長緩
 營造工程增加而導致污染增加
Qp=21.96CMS D=3.6~2.4m Hmax=43m
環境保護的政策
 1960 ( 西德 ) :北海→放射性物質
 1969( 美國 ) :國家環境政策法

 1969( 日本 ) :東京都防止公害條例

 1972( 聯合國 ) :人類環境宣言


 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 (1969) :
確保所有美國人民享有安全、有益健康、富饒
與美質及文化上令人舒適之環境

 日本東京都防止公害條例 (1969) :
全體市民都享有健康、安全和舒適生活的權利
,此項權利不能因公害而受到侵害
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 (1972) :

人類具有在足以生存保持尊嚴及福祉
的環境中,享有自由、平安及充足之
生活水準的基本權利;並負有為現在
及將來之世代,保護環境之嚴肅責任
 環境權的確立

 環境保護政策之意義

 環境保護的目標

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
一、環境權的確立
 環境權不僅屬於個人,同時也屬於全體國民,所
以當個人的生命、財產等受到環境污染的損害時
,有依法請求補償救濟的權利。
 環境的享有者,不僅是現在生存的人民,同時也
包括未來的人民。
 環境權的維護是事先預防重於事後補救。
 環境權是一種必須靠公權力大量介入才能維護與
得以保障的權利。
 環境權是超越國境限制,屬於全體人類共同的權
利。
 環境權在享有時,同時必須相對承擔保護環境的
義務。
二、環境保護政策之意義
 環境保護政策為綜合考慮資源利用、人口成長
及開發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並藉由行政、
法律、經濟、科技、教育與新的環境倫理等各
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防
止環境遭受污染和破壞,達到永續發展和生態
平衡,並擴大有用資源的再生和永續利用,以
保障人類社會的福祉,所制定的環境保護目標
、策略與措施、法令及計畫等的總稱。其制定
的目的,是協調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
係,以保障人類生存條件,促進經濟和社會
的健全發展。
三、環境保護的目標
狹義:廢棄物、水體水質、飲用水、
地下水、土壤、空氣品質、噪音、
環境衛生、毒性化學物質。

廣義:土地利用、生態環境、
公園綠地系統、建築物品質、
視覺景觀、交通運輸。
環境保護目標之層次
 生態上的安全

 健康 ( 無污染 )

 寧適 ( 寧靜、安祥 )

 歷史古蹟環境之維護

 文化、藝術與美質
 生態上之安全:此為人類生命之所繫,
亦為其他階段環境品質之基礎結構。
 健康:如都市下水道、廢棄物處理等,
防止都市衛生、空氣、水、噪音等直接
與人類健康有害之公害問題發生為此階
段之重點。
 寧適:此階段講求舒適便利環境之營造。
如果環境缺乏寧適性,則人類對環境不
滿情緒便無法調適,為形成社會問題之
源。
 歷史古蹟環境之維護:保存歷史
性、文化性之環境可留給後代子
孫寶貴之人類文明資產。
 文化、藝術與美質:文化、藝術
與美質的環境除硬體建設之改善
及充足外,亦需提高文化藝術層
次,以充實軟體之建設。
四、我國環境保護政策
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 (76 年 ) :分目標、策
略和措施三大部份。
 目標有二:
1. 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以求世代永續
利用。
2. 追求合乎國民健康、安定、舒適之環境品質,
維護國民生存及生活環境免於遭受公害 之侵
害。
( 空污、水污、有毒物質、廢棄物、土壤污染、噪音
、惡臭、振動、地層下陷 ) 不含放射性→原委會
 策略有八:保障國民健康為先
 措施則為策略的具體做法。
策略有八
 環境保護以保障國民健康為先,並
推動環境的綜合規劃與管理,分階
段訂定環境品質標準,循序達成。
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經濟發
展對自然環境有重大不良影響者,
優予考慮環境保護。
 國民、產業界與政府應共同努力。
 節約資源,預防污染。
 污染者付費,但政府得採取獎勵
輔助措施。
 加強公共投資,推動自然與文化
資源保育。
 推動環境教育與宣傳,培訓人才
,發展科技。
 健全法律、行政及資訊等體系。
環境保護的立法
 意義及其必要性

 立法原則

 我國環境保護法規現狀分析

 執行機制
一、意義及其必要性
 透過環境保護立法將環境保護的目標、 責任與方法
及費用的歸屬作一詳盡的規劃,並予以成文化,使
其具有法的拘束力。

二、立法原則
 污染者付費原則 ( 水污、空污、垃圾處理 )
 預防原則 ( 環評、教育宣導、審查、核發 )
 民眾參與原則 ( 公聽會、環保團體 )
 民營化原則 ( 檢驗、檢測、處理、焚化廠 )
三、我國環境保護法規現狀分析
四、執行機制

命令與管制方式 經濟誘因或市場工具 宣導溝通或社會工具


 訂定環境品質標準與排  污染費 ( 稅 )  資訊提供
放標準  押金 ---- 退費制度  溝通及監督
  二者之異同  可交易之許可證與配額  宣導及教育
 訂定應考慮因素  財物誘因
 管制執行方式  企業責任
 核發許可及檢測申報  其他:包括公共投資及
 強制稽查之規定 環保標章等
 違規處罰
   犯罪刑罰制
  行政罰制
  折衷制
 緊急措施之規定
環境基本法( 91.12.11 )
環境影響評估法( 92.01.08 )
空氣污染防制法( 91.06.19 )
噪音管制法( 92.01.08 )
水污染防治法( 91.05.22 )
海洋污染防治法( 89.11.01 )
廢棄物清理法( 93.06.02. )
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91.07.03. )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 92.01.08 )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 91.06.12 )
飲用水管理條例( 92.01.08 )
環境用藥管理法( 92.01.08 )
公害糾紛處理法( 91.06.26 )
環境保護策略與立法
 空氣污染
 噪音管制

 水污染

 飲用水管理

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 廢棄物管理

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
飲用水來源包括 : 自來水 、 簡易供水
、 飲水機 、 包裝水或盛裝水等
主要法源依據 : 88.12.22 「 飲用
水管理條例 」
上游 : 水源保護
中游 : 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及飲用水
水質處理藥劑規範
下游 : 飲用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設備
維護管理辦法
國立台東大學
 總務處:環保組

 環境安全衛生教育管制委員會

 毒性化學物質運作管理委員會

 節約能源工作小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