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兩岸政治參與

高永光老師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職代會與職工
一、「工會」暨

「職代會」沿

1 、二 O~ 三 O 年代

一九二 O 年代開始,中國共產
黨以革命方式爭取執政權,大陸
「工會」的組織亦隨著中共革命
過程逐漸成型,而「工會」的功
能也與中共革命任務息息相關。
 中共控制區內,工八即經由「
工廠委員會」及「全廠工人大會
」或「工廠代表會」與問廠務。
「工廠委員會」即今 日大陸工
廠、企業或單位內部「工會委員
會」的前身,「工廠代表會」就
是今日大陸工廠、企業「職工代
表大會」 " 的起源。
 透過「工廠委員會」,中共把工人組織
起來,督促工人執行生產、或支援地方
政治運動或軍事任務,並對工人進行教
育。在一百人以上的工廠,其「工廠委
員會」下設組織部、文化教有部、社會
經濟部、地方工作部、青工部與女工部
。這是大陸工廠企業內部「工會」組織
雛型。
「工廠委員會」係中共結合工人
執行生產及戰鬥任務的組織,工
人屬被動參與,工人亦無法透過
「工廠委員會」自下而上影響中
共的政策。
 「全廠工人大會」每月開會一次,工廠
所有職員與工人 ( 簡稱「職工」 ) 出席
參加,聽取「工廠委員會」當月工作報
告,並討論、核定「工廠委員會」提出
的次月份工作計畫與交議的重大問題。
另外,全廠工人亦按各部門人數比例推
舉代表,組成「工廠代表會」。「工廠
代表會」有權經常討論「工廠委員會」
各部之工作計畫、預算,決算及各種決
議,。
 工廠中的工程師與技術優良的工人組成
「技術研究會」,不定期集會討論各種
技術問題。工作積極的工人亦可依志願
自動組成「生產模範隊」與「經濟核算
隊」。事實上,在三 0 年代初期,中共
已經將「全廠工人大會」或「工廠代表
會」通稱為「職工會」, - 並將.「工
廠委員會」視為「職工會」的執行機構

 一九三 O 年代,中共在邊區「革命根
據地」成立「蘇維埃」政權。「蘇維埃
」政權控制地區各個工廠。中共以「工
廠管理委員會」主持廠務,「工廠管理
委員會」內再組織「三人團」,由廠長
、黨支部代表及工會支部代表組成,負
責處理工廠日常業務。
 一九三 0 年代末,中共進一步加強「黨
」在「工會」的領導及監督功能。中共
當局要求,根據中共六次大會黨章的規
定,「在非黨組織 ( 如工會、農會、社
會團體及文化組織 ) 之各種代表大會、
各種會議、以及領導機關中,凡有黨員
三人以上者,均成立黨團,黨團的任務
,是在非黨組織中加強黨的影響,實行
黨的政策,並監督黨員在非黨組織中的
耳作。
 一九三四年七月一至四日,中共首次將
控制區內各工廠工會組織起來,召開「
第一屆全國蘇維埃有企業工人代表大會
」 " ,各企業工會會員三十人選派代表
一人參加。中共亦重新將控制區內各地
方的「工會」串在一起、組成「總工會
」,稱之為「邊區工會」。
 鄉工會、區工會由全鄉. ( 區 ) 工會會
員直接選舉產生。 縣工會以上 ( 含「縣
工會」 ) 則由同級工會代表大會,以間
接選舉方式推舉產生。各級「工會委員
會」委員,由各級工 會提出候選人名單
,交由「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產
生。
 各級「工會」會員月繳會費約工資的百
分之一至百分之二。各級「工會」的功
能主要在於:
 1 、提高工人勞動熱誠,增加生產力
 2 、實施職工文化技術政治教育
 3 、動員工人執行中共設定之革命軍事
任務
 4 、代表工人與資方訂定合同 : 或調解
勞資糾紛。
對於中共「蘇維埃政權」控制地
區內少數仍由私人經營、未迫中
共沒收「國有化」的企業.中共
規定由工人監督生產,不准許舊
企業主怠工、違背「蘇維埃政權
」法律或參加反革命活動。
2 、四 O 年代
 進入一九四 0 年代,中共邊區「革命
根據地」受抗日戰爭影響,物資暨軍用
品日益匱乏,因此,中共當局亟須提高
邊區工廠生產的質與量。中共當局在四
0 年代初期發動「整風」,首度針對工
廠基層幹部進行整肅。經由此次「整風
」「黨」在工廠的領導功能益形突出,
工人也成為中共當局整頓和教育的對象

 中共整頓的措施主要有三項:
 1 、推行「一元化領導」。在邊區工廠內部管
理方面,決定以「場務會議」代替原有的「
三人團」領導體制;在上級黨委領導下,以
廠長為首,建立工廠領導「一元化」的管理
體制。
 2 、廣泛從工人、軍隊級知識份子之中吸收工
廠幹部,並加強幹部在職訓練。
 3 、加強對職工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
3 、五 O 年代

 中共要求,在公私營工廠企業
普遍成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及
「職工代表會議」,實施所謂的
「廠長負責制」。其組織以廠長
領導之下的「工廠管理委員會」
為工廠領導機構。
「工廠管理委員會」,依工廠大小
般以五至十七人為宜。參加「工廠
管理委員會」的職工代表,每半年
或一年改選一次,連選得連任,如
有不稱職者,可隨時個別改選更換

 凡有職工兩百人以上之國營、公營工廠
,必須設立「工廠職工代表會議」(以
下簡稱職代會」 ) 。「職代會」代表,
以各生產部門基層組織 ( 如生產小組或
生產班 ) 為單位推選。「職代會」代表
每年改選一次。連選得連任。「職代會
」代表不稱職時,隨時撤換改選。
 「職代會」每月 開會一至兩次,在公休
日或工餘時間舉行。每次「職代會」 會
議時間不得超過半天。「職代會」旨在
,聯繫職工、動員職工及傳達討論。建
立 ( 接收 ) 工廠之初,則由「職代會」
等設「工會」,並擔負起「發展會員、
組織學習、評定工資、舉辦職工福利和
合作社」等工作。
 1953 年開始,中共在工廠、企業、機
關普遍設立「工會委員會」,作為工會
的基層組織。凡企業、機關有工會會員
廿五人以上者,得設立「工會委員會」
。「工會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副主席
若干人,下設若干「工作委員會」。
「工會委員會」得在車間 ( 部門
) 設車間 ( 部門 ) 委員會。車間
( 部門 ) 委員會之下再設立「工
會小組」,以領導車間 ( 部門 )
的工作。工會會員的會費按會員
每月工資總額 1% 扣敏。
 職工代表在「工廠管理委員會」無法發揮功能
的原因主 要有四;
 1 、五 O 年代初,中共派往接收、主持工廠的
幹部大多為農村幹部與軍代表,欠缺「民主」
管理觀念,不虛心、 不耐耐心聽取工人意見 ;
 2 、廠方擔心實施民主化管理之後,工人就不
聽話,勞動紀律與工作秩序就很難維持,造成
工人無法經由「管委會」上下通氣 ;
 3 、廠方幹部認為工人缺乏管理工廠的能力,
因此,不重視讓職工代表提意見 ;
 4 、被選為「管委會」與會的職工代表不敢大
膽發言
 工人透過「職代會」監督廠務的功能亦局有
限 ; 主要理由有三 :
 1 、先天性的組織缺陷。中共將「職代會」界
定為一種群眾性的組織而非行政部門。「職代
會」不設經常的辦事機構 ; 「職代會」休會期
間,其業務由工會「常委會」執行。
 2 、廠長、軍代表或「工廠管理委員會」不重
視「職代會」的工作
 3 .「職代會」集會時,「走形式」,只聽取
一般報告,廠方也不重視「職代會」會議 。
 在工會方面,大陸工人經由工會參與監督工廠廠務
的功能亦仍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工會」仍然不
健全,包括
 1 、工會幹部大都是新人,「政治文化水平和工作
魄力較 差」
 2 、廠長不給予 「工會」行政支援
 3 、工會幹部與工廠其他行政人員傾軋不和 ;
 4 、工人推選參加「工庫管理委員會」的委員代表
性不足,人數亦少,很難發言,大多成為「管委會
」的「陪客」。
因此,五 0 年代初期,中共設
計由「工會」與「職代會」履行
監督或政治參與的功能幾近於零
。而「廠長負責制」亦演變成為
具有集權、命令主義傾向的所謂
的「一長制」。
 一九五六年開始,中共當局決
定進一步加強「黨」對所有工廠
企業的控制,因此,以「黨領導
下的廠長負責制」取代五 O 年
代初期的廠長負責制。

 「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涵義有三 :
 1 、廠長領導地位降一級 ; 不在居於於主
導地位 ;
 2 、工廠企業重大問題,交由「黨委」集
體討論和共同決定 ;
 3 、工廠企業日常業務則由廠內黨、政(
行政)、工 ( 工會 ) 、青(青年團」 ) 分
工負責推動。
4 、六 0 年代與「文革」時期
 一九六一年下半年,由鄧小平主持制定
「工業七十條」,提交七月在度山召開
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討論,由毛澤東批
發,作為「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的
基,在全大陸實施。工廠企業「黨委」
仍掌握人事權 ; 「工業七十條」只將工
廠行政權及人事權交還廠長負責,但仍
受黨支部監督。
 早在一九六 O 年,毛澤東曾經親手批示
核定二鞍山鋼鐵公司」管理辦法,巷之
為「鞍鋼憲法」。毛澤東認為,此項「
憲法」才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根本大
法。毛澤東中意的「鞍鋼憲法與當時劉
少奇參照蘇聯「馬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
」經營管理經驗所制定的「馬鋼憲法」
,形成對立的企業管理觀點。
毛澤東于一九六 O 年中意的「
鞍鋼憲法」重視工人群眾的力量
,也強調工廠幹部須定期到工廠
基層與工人一起勞動。
 「鞍鋼憲法」主要內容有五點 :
 1 、堅持政治掛帥強調政治工作是經濟
活動的生命線。
 2 、主張採取「黨委集體負責制」管理
工廠企業,反對「一長負責制」 ;
 3 、重視群眾運動。主張依靠工人階級
,反對依靠少數人「專家治廠」的原則 ;
 4 、推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兩參」
係指,幹部參加生產,工人參加管理,使幹部
不致脫離群眾,矯正「官僚主義」;「一改」
指的是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取銷各種 - 「
管、卡、壓、罰」工人的條條框框,以激勵工
人工作意願 ; 「三結合」指工人、幹部與技術
人員三者合作。 ;
 5 、強調以「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態
度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反對「崇洋」永
遠落在外國人後面的「爬行主義」。
 大陸工廠企業領導階層,改採「三結合
」制度,由工人代表、革命領導幹部和
專業人員組成的所謂「三結合」接管廠
務。此項工人直接參與廠務管理的方式
,亦意味著,毛澤東推行「群眾路線及
貶抑「專家」功能的意義。
 隨著「文革」的發展,「生產」不再是
工廠企業中心任務,「政治運動」成了
中心,因此,「三結合」領導逐漸變質
為「一人化」領導 ; 工廠企業的黨、政
,生產活動逐漸集中由黨委書記一人發
號施令。
二、七八年後「職
代會」與 「工會」
現況
1 、「職代會」功能大小之爭議
..
 一九七八年之後,鄧小平主導
的中共政權,再度設法恢復「黨
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且重
視「職代會」的功能,藉以提高
工廠企業的生產力。
 「職代會」功能正反兩面意見爭論的焦
點在於,
 1. 「職代會」是否有權選舉廠長或經理

 2. 「職代會」是否有權對廠務政策規章
進行立法。
一派贊成,另一派反對。但是,正
、反兩派意見都同意
1. 「職代會」有權對幹都的任免與
獎懲提出建議;
2. 「職代會」須注重,職工福利之
維護。
2 、「職代會」與「工會」關係

「職代會」是工廠企業職工參加決
策、實行民主管理的形式,「工會
」是「職代會」的工作機構。其次
,在「職代會」休會期間,其組織
事務亦由「工會」處理;「工會委
員會」處理組織事宜,草擬決議草
案,以便交由「職代會」討論。
3 、「職代會」現況

「職代會」代表以工廠企業各
部門職員、工人的代表為主,各
部門工會主席、工會小組組長、
各部門「工會委員會」委員亦包
括在內。 「職代會」代表由工
廠企業最基層一一「班組」或「
工段」職工推選產生。
 「職代會」職權包括
 1. 審議企業經營方針、年度計劃、技術
改造計劃、職工培訓方案、財務預算案,
並對自有資金分配使用方案提意見;
 2. 審議通過工資調整計劃、獎金分配方
案、勞動保護措施、獎懲辦法等重大規章

3. 審議決定職工福利基金使用案、
住宅分配方案等職工生活福利重大
事項;
4. 評議各級幹部,提出獎懲任免建
議;
5. 根據主管機關部署,「職代會」
可以推荐廠長人選,或選舉廠長,
呈報主管機關核定。
「職代會」每年開兩次會;第
一季 ( 三月以前 ) 及年末各召開
一次。會期兩天。會中除聽取廠
長工作報告之外,亦針對所有關
於生產活動作成決議。
4 、「工會」現況
「工會會員大會」 ( 或「會員代表
大會」 ) 是基層工會的權力和機關
,每年開會兩次。工廠企業職工皆
可申請加入工會,「入會審核程序
不嚴,只要支持國家及黨便可」。
職工個人工資 0 . 5% 為會費。
「工會委員會」委員由「工會會
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
)直接選舉產生。工會幹部一定
是黨員。

在大陸工廠、企業、機關之中,職
工達 250 人以上者,才設專職幹部
,「脫產」處理「工會」事務。其
他「工會委員會」委員大多數屬兼
職性質,即所謂的「半脫產」。「
工會委員會」委員任期二至三年,
與「工會」主席任期同。
 工廠企業「工會主席」,係由
廠方「黨委辦公室」領導參與意
見,由上級工會指定提名,交由
「工會委員會」選舉產生。

 一九七八年之後,中共恢復「黨領導下
的廠長 ( 經理 ) 負責制」,黨委書記只
負責思想,不干預經營,有事大家一起
協調,統一佈置。平時,「黨委書記」
與「廠長」 ( 「經理」 ) 分別負責本身
工作。「黨」組織已統抓,「工會」無
問題可處理,導致「工會」只限於職工
福利的問題。
5 、「職代會」與「工會」功能

綜合而言,一九七八年迄今,大陸
工人參與廠務的功能,大抵僅限於
「福利」事項,對工廠企業之日常
管理事項、經營方針的影響功能則
較小。大陸職工介入廠務的途徑僅
有「職代會」與「工會」。「職代
會」與「工會」職能亦僅限于「福
利」事務,且係由職工間接參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