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6

第一節 環境衛生的定義、目的與範圍

第二節 飲水衛生
第三節 污水處理
第四節 垃圾處理
第五節 病媒管制
第六節 房屋衛生
第七節 公害防制
第八節 地球環保
環境衛生的定義、目的與範圍
一、環境 (environment)
  指人們所設定的範圍、空間、處所、資源及所有物品。
二、環境衛生 (environment health)
   W.H.O. :控制人類的活動環境中,對人體健康和生存可
能有害的所有因素。
三、環境影響或環境衝擊 (environment impact)
  可解釋為某種活動、或一連串的事件所引起的環境變化或
效應 (changes or effects) 、或產生新的環境狀況。
四、環境影響評估 (environment inpact assessment, E.I.A)
  是指對即將進行或環境開發的活動進行前瞻性的評估,以
提供決策者作為該項計畫活動進行與否,或延期進行或另覓替
代方案及對策之參考。
環境衛生的目的
   1. 預防疾病的發生與傳染。
   2. 維護生活環境與品質。
   3. 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平衡。

環境衛生的範圍
(1) 飲水衛生。     (5) 房屋衛生。
(2) 廢污處理。     (6) 工業衛生。
(3) 食品衛生。     (7) 公害防制。
(4) 病媒管制。
水資源和水循環

一、水資源
  人類的用水即大都仰賴此微不足道的河水與湖水做為主要
的水資源。

二、水循環
  水是兼有液相、氣相及固相的物質。
水源的種類

一、地面水
  指貯留在地面上的水源,是自來水最大來源。

二、地下水
  指貯留在地面下的水源,主要有井水、泉水及伏流水。
地下水多為硬水。
水媒疾病 -1

一、生物性水媒疾病
   1. 霍亂。    5. 傳染性肝炎。
   2. 傷寒。    6. 小兒麻痺。
   3. 副傷寒。   7. 寄生蟲病。
   4. 痢疾。

二、物理性水媒疾病
  例如輻射性病是由鐳、鍶、碘等放射性物質污染水源所
造成的。
水媒疾病 -2

三、化學性水媒疾病
   1. 水俁病(汞 Hg )。   4. 齲齒症(缺少氟鹽)。
   2. 烏腳病(砷 Hg )。   5. 斑齒症(氟鹽過量)。
   3. 痛痛病(鎘 Hg )。   6. 甲狀腺腫(碘的缺少)。
水質檢查
( 一 ) 物理檢查
    1. 溫度。 2. 濁度。 3. 色度。 4. 臭。 5. 味。 6.
餘留物。    
( 二 ) 化學檢查
( 三 ) 微生物檢查
    1. 細菌數。 2. 大腸菌類密度。
( 四 ) 生物檢查
( 五 ) 生物毒性試驗
( 六 ) 放射性檢查
飲用水水質標準 -1
飲用水水質標準 -2
衛生掩埋法與焚化法之比較
水質處理

一、曝氣 (aeration)
  目的:
   1. 增加溶氧,以去除水中之二氧化碳、沼氣、硫化
氫及不良氣味等,並提高 pH 值。
   2. 去除深井之多餘熱量。
   3. 氧化水中過量的溶解性鐵、錳等金屬鹽類,使生
成不溶性物以沉澱下來。
二、硫酸銅處理 (treatment of copper sulfate)
  目的:硫酸銅加到水中形成膠狀的氫氧化銅,用來殺
除藻類植物帶來的臭、味、色、濁等問題 。

三、沉澱 (sedimentation)
   1. 自然沉澱:又稱普通沉澱。
   2. 膠凝沉澱:又稱化學沉澱 。
   3. 常用的膠凝劑有:鋁明礬(硫酸鋁)、鋁酸鈉、

性明礬、黑明礬、綠礬(硫酸亞鐵)等

四、濾過 (filtration)
  是將水通過多孔性過濾材料(如:砂、礫石、玻璃
纖維、矽藻土等),使水中不溶解性雜質被阻擋在濾過
面上,使水得以通過過濾材料而淨化。

五、消毒 (disinfection)
  方法:
   1. 氯素消毒,亦為臺灣地區目前淨水廠所用的方
法,此法又稱氯化法 (chlorination) 。
   2. 臭氧消毒:又稱為臭氧化。
   3. 碘素。
   4. 紫外線照射法。
   5. 煮沸法。
污水處理

一、名詞解釋
  水污染:指水因某種物質、生物或能量的介入,而影響
水質,改變水體的用途或危害到生活環境者。

二、污水的測定方法
  ( 一 ) 生化需氧量
  簡稱 B.O.D. ,係指污水被需氧性和厭氣性微生物分解
,所耗用的氧量。一般以最初五日在 20℃ 時所消耗的溶氧
量,以 ppm 表示。係用來表示有機性廢水或污水污染之指
標。
  清水中不含有機物時,其 B.O.D. 為零;污水中含有
機物和微生物愈多,其 B.O.D. 愈高;污水中若含有機物
,但無微生物時,其 B.O.D. 仍為零。

  ( 二 ) 化學需氧量
  簡稱 C. O. D. ,係加入強力氧化劑(重鉻酸鉀與濃硫
酸)與廢水中有機物起氧化作用之相當量,以 ppm 表示
,尤其是有毒廢水只有用此法才可測知。
  應用: C.O.D. 與 B.O.D. 值相近,表示水中不含有毒
物質, C.O.D. > B.O.D. 表示水中含有毒物質。
三、污水處理
   1. 一級處理:基本處理。
   2. 二級處理:生物處理。
   3. 三級處理:化學處理。

四、醫院廢水的處理
  ( 一 ) 醫院廢水的處理原則
   1. 依廢水的分類處理,不影響水體的用途及生活
環境。
   2. 醫院有下水道接管者,要合乎下水道排放標準。
   3. 醫院無下水道接管者,要合乎放流水排放標準。
  ( 二 ) 醫院廢水的分類
   1. 一般性廢水。
   2. 高污染性廢水。
   3. 感染性廢水。
   4. 放射性廢水。
  ( 三 ) 醫院廢水的處理
   1. 前處理:
    (1) 物理處理。
    (2) 化學處理。
   2. 二級處理。
   3. 消毒。
   4. 對於放射性的污水,可集中收集於特製的厚塑膠
桶內,貼上放射性警告標誌,並洽請原子能委員會
定期運送代為處理。
垃圾處理
垃圾分類

  ( 一 ) 一般垃圾
   1. 目前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紙尿褲 ( 片 ) 、衛
生紙 ( 棉 ) 、口香糖。
  ( 二 ) 資源垃圾
  ( 三 ) 廚餘
  家中烹調或食用後剩下的生、熟食殘渣,包括:餿水
、菜葉殘渣、果皮、茶葉、咖啡渣、蛋殼、魚蝦蟹與貝類
殘體、禽畜剩骨及廢食用油等。
  ( 四 ) 巨大垃圾
  指體積龐大之廢棄家俱、修剪庭院之樹枝或經主管機
關公告之一般廢棄物。可通知清潔隊專案安排或自行聯絡
回收商進行回收。

事業廢棄物
1. 「有害事業廢棄物」。
2. 「一般事業廢棄物」。
廢棄物處理原則

 ● 減廢原則包括了「 5R 原則」:
   1. 減量 (reduction) :即是減少垃圾的製造量。
   2. 重複使用 (reuse) :即是將物品重複使用,少用拋棄式
的產品。
   3. 回收 (recycling) :就是把資源回收再利用。
   4. 再生 (regeneration) :是將資源性垃圾收集後再製成新
的原料或產品的處理方法。
   5. 拒絕 (refuse) :拒用不利再生、回收或重覆使用,甚至
過度包裝之產品。
廢棄物處理法

   1. 衛生掩埋:可防塵埃、惡臭、病媒及二次污染的垃圾
處理法(請參閱圖 6-7 ~圖 6-12 )。
   2. 焚化法:將垃圾,經高溫焚燒使含可燃成份氣化。
   3. 堆肥。
   4. 氣化法。
   5. 飼豬法。
   6. 油脂提煉法。
   7. 磨碎法。
   8. 資源再利用。
醫院廢棄物的處理

一、醫院廢棄物可分為四大類
   1. 一般性廢棄物:可燃性垃圾以紅色包裝袋集中,送
至焚化爐焚燒;不可燃性垃圾以藍色包裝袋集中,
以衛生掩埋法處理。
   2. 有害性廢棄物。
   3. 感染性廢棄物:應清楚標示「感染性」廢棄物,可
燃性以紅色袋包裝,採焚化法;不可燃性以黃色袋
包裝,採衛生掩埋法。
   4. 放射性廢棄物:置於白色塑膠袋,貯於鉛筒內。
感染性事業廢棄物標誌
二、醫院廢棄物的主要處理方法
   1. 焚化法 (incineration) 。
   2. 衛生掩埋法 (sanitary landfilling) 。
   3. 手術後的殘肢、器官:應委託合格的葬儀社以火葬
法處理。
 病媒管制
病媒管制的意義
   1. 病媒 (vector) :依 WHO 的定義:「將病原體自一
宿 主帶至另一宿主之攜帶者而言。亦即病原體之媒
介物,能將病原體由一患者或帶菌者傳至健康者,而使之
患病或帶菌。」
   2. 病媒管制 (vector control) :為了預防病媒傳染疾病
,研究各種病媒的生態、習性、危害、棲群的密度與分佈
,設法防止其發生並加以消滅,以防止該病媒引起的疾病
傳染,並持續性的管制。
病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 病媒會引發傳染病。
   2. 咬傷人畜。
   3. 騷擾精神與影響睡眠。
   4. 污染食物與消耗糧食。
   5. 損壞衣物與傢俱等。
病媒與傳染病
 常見病媒傳染疾病與其病原體
常見病媒傳染疾病與其病原體 ( 續 1)
病媒的管制方法

一、一般管制方法簡介
  ( 一 ) 環境管制法
  環境管制法係指藉自然界環境的改變,以防止、限制,
減少或除卻病媒之孳生,為病媒管制治本的方法。

  ( 二 ) 物理管制法
  利用各種機械方法,如:遮斷、驅除、引誘、捕捉或殺
滅等方法阻斷病媒傳染。
  ( 三 ) 化學管制法
  利用各種殺蟲劑、殺 劑及殺鼠劑來驅除、引誘或殺滅
病媒,妥善應用可以大量且快速的殺滅病媒,但此為治標的
方法。

  ( 四 ) 生物管制法
  此為生態學中一物剋一物的方法,利用病媒的天敵來抑
制或殺滅病媒,如大肚魚、孔雀魚等可大量捕食蚊幼蟲。
  ( 五 ) 法規管制法
  藉法規、檢疫及環境衛生用藥核准等,以進行行政管制
的輔助效果。

  ( 六 ) 綜合管制法
  作病媒綜合防制計畫,才能達到無鼠患或無蟲害的管制
效果。
二、各類病媒的管制
  ( 一 ) 鼠類
  如:鼠咬熱、出血性黃疸、漢他病毒、伊波拉病毒
等。

  ( 二 ) 蚊類
  蚊之發育需經卵、幼蟲、蛹、成蟲四期,為完全變
態,成蚊之雄蚊口器不能穿入人的皮膚,無法吸血,以
植物汁液維生,雌蚊具有刺針式口器,可叮人吸血。其
吸血時間瘧蚊多在夜間、午夜以前。
資料來源:同圖 6-13 。
  ( 三 ) 蠅類
  家蠅產卵於潮濕、濕暖的有機廢物處;如垃圾、
糞便、腐熟水果、飼料等,以供幼蟲生長所需之養份。
成蟲特別喜歡甜食及香、臭明顯的有機物。
  家蠅為雜食性及腐食性,常由身上的叢毛,沾滿
病原微生物,污染食物致病。

  ( 四 ) 蟑螂
  蟑螂會咬損器物,其腿部多毛,到處遺留髒臭之
糞粒,還會傳染家蠅之各種傳染病及食物中毒、肝病
變等。
  ( 五 ) 蝨類
  為吸血昆蟲,以人血為主,整個世代在人體體表
完成,多寄生於毛髮上,可分為體蝨、頭蝨、陰蝨,
可藉由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染。
  ( 六 ) 蚤類
  危害性最大的是鼠蚤,最常見的是貓蚤,喜歡吸食
動物的血,亦會吸人血。
  ( 七 ) 人疥蟲(請參閱圖 6-17 )
  為目疥癬蟲屬,其主要為害為引起疥瘡,人體易感染
的部位為皮膚有皺褶地方,如:手指間、手腕前部、肘彎
、腋下等。疥蟲係由直接與間接接觸傳染而得,其離開人
體尚可活至三天。

 (八)恙
  幼蟲會寄生人體中,刺吸毛囊組織液,由立克次體侵
入而傳染恙蟲病 (tautsugamushi disease) ,其孳生於河岸茅
草、甘藷田等野鼠聚集處,因此要先作野鼠殺滅工作。
房屋衛生

房屋衛生的意義與影響

  房屋可避風雨、寒暑,保護生命財產,使人獲得安全
感。有合乎衛生設備,更可以使精神愉快、消除疲勞、增
進活力、促進身心健康。
房屋衛生的基本條件

一、通風與換氣
  ( 一 ) 二氧化碳和氧氣
  室內的空氣品質常以二氧化碳作為指標,房屋裡若二
氧化碳量增加,會使人覺得頭暈、頭痛、胃脹、噁心、發
汗等不適的現象。我國公共場所室內的二氧化碳的閾值為
0.5 %。
  ( 二 ) 室內的氣菌數與飛沫核大小之關係

空氣中的細菌數可做粗粒子塵埃量的指標。一
般室內的氣菌數以五分鐘 30 個以下較適當。

  ( 三 ) 自然換氣與機械換氣
  自然換氣要靠門、窗與通風孔道等。住家的通風開孔
面積要達地板面積的 1/20 以上,機械換氣要使用風扇或
冷暖氣機等空調設備來作強制換氣。
表 6-5  人體呼吸前後的空氣組成變化情形

表 6-6  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空氣品質的評估
表 6-7  室內二氧化碳與缺氧的生理反應

表 6-8  氣菌數與室內空氣的清淨度
二、採光與照明
  ( 一 ) 採光 (lighting)
  窗的面積應為房屋地面面積的 1/5 (至少有 1/10 )。
牆壁天花板儘量用淡色以增加反射率,房屋周圍要有適當
空地。

  ( 二 ) 照明 (illumination)
  人工照明是以電力為光源的主要動力所採取的配光設
施,依工作的耗眼力情形,能得到室內適當的光照量,進
而配合物體表面顏色以創造完美的光影效果。
  ( 三 ) 眩光現象
  眩光 (glare) 為過強的光直接或間接照到眼睛,造成刺
眼不適,在採光照明設計時應去除反光強的表面以降低反
射率,選用適當的燈具,改變眩光源的角度,或加強周邊
與外野視線的亮度比來減低眩光的發生。

表 6-9  照明的照度基準
三、舒適的溫度與濕度(請參閱表 6-11 )
  ( 一 ) 溫度
   1. 舒適度指數。
   2. 氣溫調節。

  ( 二 ) 濕度
  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相對濕度,在夏天為 60 ~ 70 %,
冬天則為 55 ~ 65 %。
各季節之室內舒適條件
四、過量噪音的防止
   1. 噪音的定義。
   2. 噪音對人體的影響 。
   3. 噪音的管制分類。
   4. 噪音的防止。

五、保有個人的私密性
六、保持清潔及方便的設備
 噪音對人體的影響
噪音的管制分類
 公害防制

一、公害的定義
  由於人類的行為因素,持續一段時間,產生了污染物
而改變了自然環境。

二、公害的種類
   1. 物理性公害。
   2. 化學性公害。
   3. 生物性公害。
   4. 精神性公害。
三、影響公害的因素
  正比因素有:人口密度、工業產品的量、國民生產
毛額、能源消耗量及廢棄物量。反比因素有:土地的利
用度與法規的規範、國民的節儉程度、國民對公害認識
的程度。
六、常見的公害
   1. 空氣污染:
    (1) 空氣污染物; (2) 有毒氣體; (3) 空氣污染指標
值 (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 ; P.S.I.) ; (4) 紫外線指
數。
   2. 熱污染。
   3. 噪音。
   4. 地層下陷。
 空氣污染指標值摘錄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2002)‧http://www.epa.gov.tw 。
紫外線指數強度摘錄表
地球環保

  人們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下述皆是近年來地球的
環保問題:

一、臭氧層的破壞
  地球表面大氣層之平流層中含 90 %的臭氧,此臭氧
能有效地吸收對人類健康有害的紫外線( UV - B ),保
護地球上的生命。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冷氣機等空調設備
中的冷媒劑氟氯碳化物( CFCs ;包括海龍、氟利昂等)
大量使用,造成臭氧層破洞。
  臭氧層持續破壞易引發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氣溫升高
、海平面上升、動植物繁殖及生長速度改變、昆蟲或動物
遷移、病媒蚊傳染病加速發生;還會頻繁的造成洪水、旱
災或是熱浪發生。

圖 6-20  臭氧層形成與破壞機制
二、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
被大量地釋出,並吸收了地表的長波輻射,熱量滯留在地
球,造成全球氣溫升高現象,即為「溫室效應」。其主要
是燃燒石化燃料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所致與森林被大量濫
伐所造成。溫室效應將導致地表溫度增加,冰山、冰河溶
解,海平面升高,低窪地區被淹沒。
為減緩溫室效應,可由以下幾點著手:
   1. 能源節約並開源節流。
   2. 鼓勵發展低耗能低污能之工業。
   3. 大眾交通運輸之使用,減少空氣污染。
   4. 保護森林,並擴大綠化。
圖 6-21  溫室效應形成的原理
三、酸雨
  主要是因為工廠與機動車輛長期排放 SOx 與 NOx 等
廢氣,經大氣轉化,隨著雨水降落到地面,使雨水的酸鹼
值低於 5.0 以下,稱之「酸雨」。
  酸雨造成的影響:
   1. 吸入呼吸系統。
   2. 酸雨促使土壤中的重金屬溶解。
   3. 土壤酸化破壞森林生態。
  有效的防制酸雨主要為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四、其他
   1. 跨國性工業污染。
   2. 海洋污染。
   3. 野生生物日漸減少。
   4. 熱帶雨林減少。
   5. 土壤沙漠化。
   6. 開發中國家的環境污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