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安全飲用水

- 飲用水與健康 -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王根樹
飲用水的水文循環 - 清水與污水
住宅區或商業區
水源

淨水廠

配水系統
污水系統
化糞池
污水處理廠 滲漏

放流水體
飲用水消毒對公眾健康的保護

每十萬人口之傷寒死亡率
水中污染物的種類
■ 微生物
– 細菌 , 病毒 , 原生動物
■ 有機物
– 揮發性有機物 , 合成有機物 ,
消毒副產物 , 農藥
■ 無機物
– 重金屬 , 硬度 , 鹽類 , 氯 , 溶解性固體物
與公共衛生有關的生物類別

細 菌 病 毒 原生動物 蠕 蟲


如:沙門氏菌 如: HAV 、 如:梨形鞭 如:蛔蟲
、志賀氏菌、 諾瓦克型病毒 毛蟲屬隱鞭 、條蟲
霍亂弧菌 孢子蟲


微生物指標 (I)
■ 大腸桿菌群密度
– < 6 MPN/100ml
– 致病菌可能存在之指標
■ 總菌落數 < 100/mL
– 用於評估消毒效率
■ 地下水生飲事件
– 痢疾桿菌 ( 化糞池與水井過近導致污染 )
常用單位
■ 每公升水中污染物的重量
■ mg/L = 毫克 / 每公升
– (= ppm = 百萬分之一 )
■ µ g/L = 微克 / 每公升
– (= ppb = 十億分之一 )
■ ng/L = 奈克 / 每公升
– (= ppt = 一兆分之一 )
水中污染物
■ 加氯消毒副產物(主要是三鹵甲烷)
■ 揮發性有機物
■ 合成有機物
■ 農藥
■ 重金屬
■ 影響口感物質(鈣、異味)
飲用水中之污染物進入人體之途徑
■ 喝、呼吸及皮膚接觸為主要途徑
■ 各類污染物均可藉由喝水進入人體
■ 揮發性高的污染物易由呼吸進入人

■ 脂溶性高的污染物易由皮膚進入人

飲用水中之污染物進入人體之途徑
(I)
■ 微生物、無機物及重金屬:喝
■ 三鹵甲烷及揮發性有機物:喝、
呼 吸、皮膚接觸 ( 部分污染物 )
■ 合成有機物及農藥:喝及皮膚接觸
水媒病:
 以水為媒介
 兩人以上均與該水體有所接觸
 相同症狀(相同病因)
制定水質標準

政府管理部門的主要課題是如何在微生物病原體
的有效消毒和因消毒而產生副產物導致對人體危害的
風險中取得一個平衡點;一方面防止微生物病原體的
危害,一方面同時降低消毒劑副產物對人的健康風險
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最大污染物濃度目標( MCLG ) - 以公共健康免
於受到危害為基準所訂定之飲用水水質目標。最大污
染物濃度( MCL ) - 在處理技術及成本上均較為可
行,因此為法律上要求各公共供水系統必須達到的飲
用水水質標準。
水源管理
■ 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
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不得有污染水源
水質之行為
水源水質的管理

■ (飲用水管理條例第六條)
■ 地面水體及地下水體符合飲用水水源之水
質標準者,使得作為飲用水之水源;但經
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 前項飲用水水源之水質標準,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
飲用水水質標準制定方式
■ 致癌物
– 飲用水中允許濃度之理想值應為零
– 實際標準訂定應考量分析方法、處理技術
及成本等因素,依風險增加量來決定有害
物質在飲用水中的容許值
– 主要考慮原則為假設 70 公斤體重的成人
,在 70 年壽命中每天飲水二公升,對每
一百萬人僅增加一個致癌風險 (~10-6 )
飲用水水質標準制定方式 (IV)

■ 非致癌物
– 一般認定基準為人體對此類物質有一
個每天可容許之攝取量 (ADI)
– 以 70 公斤體重的成人,每天飲水二公
升所能承受的攝取量,配合適當的安
全係數,計算出飲用水中容許之標準
數值
– ADI = (NOAEL or LOAEL)/UF
傳統處理程序
混凝池 原

膠凝池

加氯消毒
混凝 / 膠凝
 破壞水中顆粒電中性
 增加碰撞機會
 使顆粒變大
 沉澱速度變快
沉澱
 提供緩慢流動空間
 使水中顆粒沉澱
 去除水中水中顆粒
 濁度降低
過濾
 去除更小之顆粒及原

 分成慢濾與快濾
 慢濾需較大空間
– 會有生物作用
– 僅表面發生作用
– 必須靠刮沙清理
– 郊區水廠使用
過濾
 快濾
– 全部濾床發揮作用
– 通常有無煙煤 , 沙子
等濾料
– 可以反沖洗
– 佔地較慢濾小
消 毒
水中之細菌及微生物雖經沉澱及過濾處理,仍未能完
全去除,故欲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必須再加以消毒,把水
中的病菌消滅。

目前所使用的消毒法大部份採用氯氣或次氯酸鹽,有
些歐美國家使用臭氧消毒。由於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中規
定配水管網中必須維持一定之餘氯量,而臭氧無法維持餘
量,加以設施標準亦規定自來水消毒應使用氯劑,目前國
內各淨水廠均使用加氯消毒。除了氯劑外,其他消毒方法
在國內尚未被認可。氯劑之優點為消毒效果完全,可應用
於各種大小水量之消毒,且水中之餘氯仍具消毒效力等。
高級淨水單元
■ 軟化 : 去除硬度
■ 臭氧 : 有機物 , 消毒
■ 活性碳 : 有機物
■ 薄膜 ( 逆滲透 (RO)): 大多污染物
配水系統之主要問題:

微生物再生 – 由餘氯控制
水管腐蝕 – 由清水 pH 控制
污水侵入 – 由水壓控制
高水壓常導致高漏水(配水系統之水密
性)
間接供水的需要及其水質問題
 良好的飲用水供應應滿足三個要件:充分的
水量、良好的水質、以及足夠的水壓。
 水源無虞,飲水設施完善,人口不密集的地
區不難達到前述條件。
 台灣地區由於人口增加及經濟發展之因素,
逐漸走向都市化環境。新型建築物漸趨高層
化,供水水壓無法滿足需求。較高層之建築
物,都必須建造蓄水池和水塔,採用間接加
壓供水系統,方可確保供水無虞。
間接給水
■ 依環保單位水質抽驗檢驗結果,以檢驗
項目而言,在大腸桿菌群、總菌落數、
濁度、自由餘氯及 pH 等參數有較高之
不合格比例;在氨氮、亞硝酸鹽氮、硝
酸鹽氮等項目亦偶見不合格之情形。
■ 一般自來水系統在最後處理階段均經加
氯消毒並隨時監控濁度,可預期在大腸
桿菌群、總菌落數、濁度等檢驗項目之
不合格主要均來自於配水管線及用戶端
間接供水設施之污染。
水池與水塔問題
■ 常見水池水塔問題
– 未設防蟲網
– 水池設於地下
– 管線老舊
– 水塔未密封
– 水池孔沿未提高
– 水池堆雜物
– 與非自來水混用
自來水生飲的基本條件:
■ 用水設備衛生檢查

〔管線、水池水塔、生飲台〕
■ 水質安全檢測
■ 每日餘氯檢測及基本衛生檢查
■ 水池水塔清洗維護
台灣地區民眾淨水器使用之比例

50%
40%
30%
20%
10%
0%
民國 72年 民國 79年 民國 84年 民國 87年 民國 88年
台灣地區民眾使用淨水器類別之比例
70%
離子交 換
60%
活性碳
50%
逆滲透
40%
30%
20%
10%
0%
民國 72年 民國 84年 民國 87年 民國 88年
程控滅菌開水機 - 處理單元流
程圖

電壓表 計時器
6
程控熱缸 5
1 PP 2 粒 3 4
或 狀 樹 冷凝器
綿 冰缸
活 脂
質 性 濾
濾 碳 心
(T33)

純水 (RO 機 ) - 處理單元流程

電壓表 計時器
6
4 熱缸

1
PP 粒 粉 2 粒 3 UV
RO 壓力
或 狀 末 狀 紫
逆滲透膜 桶
綿 活 活 活 外 冰缸
質 性 性 性 線
濾 碳 碳 碳 殺
(T33) (CTO) 小 T33 菌 5

飲用水資訊查詢
行政院環保署網址
http : //www.epa.gov.tw/j/drinkwater/
洽詢電話 02-23117722-2881-2885
公害陳情免費專線 0800-0666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