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兼岳麓版)

专题十:热点剖析

【基础 要点归纳 】
一、新 世纪四大 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计划兴建的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工农业产
值占全国的 12%,而水资源仅占 1.5%。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经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
1000 多千米。供水目标:黄淮平原、京津、华北、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目前东线已开工实施、中线工程也在近
期开工建设,西线方案正在抓紧规划。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
干线,通过 13 级抽水台阶提水 64 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
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 800~1 000 立方米,年调水量 150 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
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律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 1 150 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 2010 年完
成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
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 140 多亿立方米,全长近
1240 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 2010 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 80~90 亿立方米。
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 150 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用水。不同方案的线路长度相差悬殊,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
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总调水量将达到 380 亿~480 亿立方米,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在
我国北方增加一条黄河,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局面,对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
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调水更应节水。南水北调节水问题十分重要。首先要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要把节水放在
突出位置,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同时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保护好水源。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其软肋是水污染。长江水按目
前的水质北调,进入京杭运河可能变为三、四级水,过黄河后会变成五级水。若不采取措施,
加以治理,南水北调便成了一个污染工程,调水越多,污染越大。为此国家对东线沿线地区
实行了限制污染和先治污后调水的措施。
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不仅要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还要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西气东送
1
西部开发的关键是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十五”期间的西气东输工程
和西电东送工程,都是面向这一目标的。我们先来谈谈西气东送。在我国的新疆塔里木盆地
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开采石油的同时大量天然气被白白地放空烧掉。而在我国东南沿
海地区能源的缺乏已经开始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西气东输”就是要建设一条全长 4167
千米的天然气管道,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途径九个省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区。既开发了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又解决了东南沿海的能源紧张问题。同时从能源的消费构成分析,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煤炭比重高达 70%以上,天然气比重很小。然而作为能
源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产生酸雨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天然气则是一种绿色的清
洁能源,燃烧过程中几乎没有烟尘。所以西气东输不但可以解决我国东南沿海能源紧张的局
面,同时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更好的保护环境。同学们应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
并注意工程沿线地区的地理特征,同时还应学会从能源消费构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分
析。
3.西电东输
“西电东输”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能源资源转变为电力,
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区。“西电东输”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南部通道,将西南地区的水电资源以及贵州、云南两省的坑口火电厂的电能输往广东,
同学们应掌握乌江渡、天生桥、龙滩、岩滩等水电站和贵州六盘水煤矿的位置,以及珠江三角
洲工业区的位置、形成条件、和发展方向等。二是中部通道,将三峡、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
华东地区,同学们应掌握二滩、龚嘴水电站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以及以武汉为中心
的工业基地和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位置、形成条件、发展方向等。第三条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
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津京唐地区,同学们应掌握黄河上游的水能梯级开发,
特别是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的位置,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神府、东胜、准格尔
等大型煤矿的位置,京津唐工业地区的位置、形成条件和发展方向等。此外还可联系我国能
源分布不均,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核电站建设等地理知识。
4.青藏铁路
西部开发的另一个关键是交通运输建设,其代表性工程是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由青海省
的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长约 1953 千米,分两期修建。已于 1984 年通车的是由
西宁至格尔木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由格尔木至拉萨全长 1118 千米。同学们应在地图上掌握
青藏铁路的位置,以及起止点各个城市的名称和位置。同时掌握目前进藏的四条公路——青
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和新藏公路的位置。冻土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由此应联想到青藏高原以海拔高、气候寒冷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高原的
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青藏铁路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为了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青藏铁路沿线应充分利用青藏高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其
实从长远看青藏铁路修通后大量煤炭、石油运进西藏可以减少炭薪林的用量,从而更好的保
护西藏的森林、草场资源。
二、我 国主要环 境问题
1.北方地区 的沙尘暴
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我想以北方的沙尘暴为例,基本思路是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治理
措施。
2
沙尘暴的成因
对于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同学们应从风源和尘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风应属于影响我国
的东亚季风,冬春盛行的应为西北季风;从影响天气的因素来分析,引起沙尘暴的应是快
行冷锋。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来自于西北方向的沙漠、荒漠地区,以风力搬运作用
为主,由于不合理的垦殖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这是造成沙尘暴肆虐的一个重
要原因。还有一部分沙尘来自于本地,如施工工地的扬尘等,这也与我国北方春季干燥有着
很大关系。
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一方面表现在大气污染上,是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猛增,严重威
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在沙漠、荒漠的边缘,加快了土地的沙化和荒漠化,对当地人
们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沙尘暴的防治
对于沙尘暴的治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积极治理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
采用各种办法固定沙丘,严格执行国务院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战略部署,积极改善西部的
环境。二是建立防护林带,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在这方面就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同学们应了解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基本情况。三是将强城市管理,控制城市中的
扬尘,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2.沿海赤潮
(1)我国近海赤潮的肆虐
近十年来,赤潮已成为我国年年都要面对的海洋灾害。一般认为,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忽
然异常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赤潮。赤潮的颜色可因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生物种
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广东、山东、浙江、辽宁和上海
近海,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杭州湾、莱州湾、大亚湾、汕头一汕尾海域以及天津近海是赤
潮多发区。近年来赤潮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严
重,不仅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不仅出现在近海,并有向远海扩展的趋势。
a.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洋中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都有各自适宜生长的季节。当适合
某种藻类的季节来临时,海水里又有藻类生长所需的足够养分,那么这种藻类就可能大量
繁殖,引发赤潮。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赤潮发生的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如在厄尔尼
诺活跃的 1998 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
b.受风、海流的影响。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其中以
风力为主。风对赤潮生物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风力不适宜的条件下,赤潮生物很难聚集,
形成不了赤潮;二是在风力适当、风力适宜的情况下,会促进赤潮生物的聚集,使赤潮容易
发生。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c.人类活动的影响。水体的的富营养化是引起赤潮的因素之一。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
为富营养化。海水的生态平衡、生物资源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为营养化。造成人为富营养化的
因素主要有:海洋污染。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造
成海域的富营养化,这是诱发赤潮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的海产养殖。由于许多地方片面追
求经济效益,违反生态环境规律,致使养殖业自身污染日趋严重。过度投放饵料和养殖对象
排出的大量排泄物富含营养物质,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养殖区成为赤潮生物的理想
3
栖息地。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世界各地活跃的贸易活动,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奔忙于世
界各地的船舶成了赤潮生物的运输者,当挟带这些赤潮生物到达合适的海洋环境时,便会
暴发形成赤潮。
(3)赤潮的危害
赤潮发生后,由于赤潮生物密度过高,海水发粘,极易堵塞鱼、蟹、虾、贝的呼吸器官,
使其死亡。赤潮发生的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造成海水严重缺氧而使
鱼、蟹、虾、贝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毒素,使鱼、虾等中毒死亡。因此,赤潮是一种
海域水质恶化的标志。赤潮的发生,对水产养殖与捕捞业会造成极大危害,有时对内湾水产
养殖业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如 1989 年 8 月 lO 日在黄骅附近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达 2 亿多元。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不仅使海洋生物中毒死亡,而且通过食物链
危及人类,使误食者中毒。
3.咸潮
⑴ 咸潮,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
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
流到内陆区域。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氯
度超过 250 毫克/升就不宜饮用。这种水质还会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咸水
上溯意味着位于江河下游的抽水口在咸潮上溯期间抽上来的不是能饮用、灌溉的淡水,而是
陆地生命无法赖以生存的海水。我国的咸潮多发生在珠江口。
⑵ 咸潮形成的原因 ?
① 持续性的干旱天气,使河流水位下降;②潮汐涨退,尤其是天文大潮时上溯更为严
重;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④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
⑶ 咸潮的危害
水中的盐度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饮
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在咸潮灾
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
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植物
生存。
⑷ 咸潮的防治:①建立预警机制 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③节约用水
三、世 界热点区 域
1.中东问题
⑴ 五海三洲之地: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在其周
围环绕着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它联系着亚、非、欧三大洲。从印
度洋进入红海,经过苏伊士运河,经过地中海就可到达大西洋,所以这里还是沟通印度洋
和大西洋的交通枢纽。其中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海上交通要道更是具有
重要的战略地位。
⑵ 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
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一个国家就独占石油总储量的
1/4,比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石油储量的总和还要多 1.4 倍。这里的石油不仅储量丰富和分布
4
集中,而且油质好,开采成本低,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在中东各国中沙特阿拉伯、伊
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和科威特五国的石油产量居前列。中东各国采油工业虽然十分
发达,但石油加工工业却非常薄弱。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
国家。中东的石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起着主导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⑶ 匮乏的水资源:与丰富的石油资源形成对比,中东水资源却很少。中东地区气候干燥,
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有一个
焦点。
2.印巴问题
⑴ 地理位置: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位于南亚地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巴基斯坦是面积和人口仅次于印度的南亚第二大国。他们所在的位置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
印度洋。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使南亚形成了一个地域广大,相对独立的地区,我们称为“
南亚次大陆”。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位于南亚次大陆之上。
⑵ 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环境: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有明显的
干湿季,每年 6—9 月西南季风给印度带来丰沛的降水,恒河是流经印度的著名河流。由于地
形的阻挡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巴基斯坦境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大面积的热带沙漠以
及沙漠边缘的热带草原占据了其领土的绝大部分。印度河从巴基斯坦中部自北向南穿过,是
巴基斯坦的重要灌溉水源。印巴相争的克什米尔地区正是位于印度河的上游,由于印度政府
在上游对印度河的截留,正是印巴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3.东北亚问题
西伯利亚大铁路与滨洲、滨绥线;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比较;东北亚内部气候的过
渡性;东北亚国家的首都;东北农林基地建设;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鞍钢与宝钢区位对
比);朝鲜半岛的地形地势及判断依据;朝核问题、水稻、高丽参、韩国的出口加工型;俄罗
斯国土开发(“开发东方”);日本海、北海道渔场及成因;黄海的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
4.东盟
地形地势特征、多火山地震;处于“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马六甲海峡;人口稠密、华
侨众多、人口城市分布特征印尼人口过亿(爪哇岛);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和水稻种植业(自
然条件分析)、锡和石油;东盟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资源);新加坡因地制宜发展本
国经济(三方面);新加坡重工业布局在西部的原因;东盟“ 10+1”、“10+3”;泛亚铁路
(昆明——新加坡);
5.俄罗斯
面积最大、地形较为平坦;温带大陆性气候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源地;资源丰富、重
工业为主;农业不稳定、粮食大量进口;主要农业带:东欧平原的两河(伏尔加河、顿河)
流域;四大工业区的分布;与日本工业比较(分布、基础);三大港口; 经济重心与国土
开发的转移;
四、中 国地理时 事热点专 题训练
1.中部崛起

5
中部地区有山西、河南、安徽、江西、
湖北和湖南六省,面积 102 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 10.7%,人口 3.61 亿,约占全
国 28.1% ,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约 占 全 国
23%。六省粮食产量 14468 万吨,占全
国比重 30.6%。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人
口众多,交通便利,区位重要。作为连
接东西部的桥梁和纽带,中部地区崛起
是东西互动、南北合作,使我国经济布
局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点。促进
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⑴ 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梯度适宜,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经过 20 多年的大开发,
东部地区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西部在大开发的带动下,
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 年至 2002 年,
中部人均 GDP 相对东部的比重从 54.14%下降到 52.60%。2001 年西部地区 GDP 增幅高达
8.5%,高于全国 7.4%的增长速度。2003 年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比中部地区快了 2.5 个百分点,
比西部地区快了 1.6 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 2.5 个百分点,而且
低于西部地区 0.9 个百分点。近两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部地
区最高,西部地区位居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中部塌陷进一步强化了东部地区的极化效
应,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中西之间巨大发展差距与区域统筹的理念相距甚远,
必须通过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恢复东中西自然经济梯度,维持东中西地区的正常经济循环。
⑵ 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业和农业互为市场、互
相促进,协调增长、统筹发展。农业要为工业提供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因素贡献和外汇贡献。
工业要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只有工农、城乡需求互相满足,国民经济才能够健康的
运行。但是我国农业,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工农业极不协调。只要中部“
三农”问题解决了,全国的“三农”问题和工农协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见,实施中部崛
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⑶ 中部崛起战略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发展战略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
视了社会指标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累积了不少社会问题,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
尤为严重。农民负担问题、下岗失业人口、涉农案件集中在中部,乡镇政权危机表现在中部…
…其中,中部劳动力过剩问题最为突出。鉴于中部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实施中部崛起战
略,以中部为突破口缓解和扭转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严重对立的问题。因此,实施中部崛起
战略也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将逐步从五个方面支持中部崛起。一、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力度,支持农产
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适当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二、指导
6
和支持中部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加快发展城市群,经济带等经济密集区;三、支
持中部加强结构调整,促进新兴工业化进程;四、放宽对外开放的权限,统一对外开放政策,
增加外商的选择余地;五、支持中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建立中央、省、县三级对农村基础教育
投入的合理分担机制,在实行以县为基础的同时,中央和省要加大投入比重,加大对劳动
力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中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2 . 泛 珠 江 三 角 洲 区 域 合 作
背景: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腹地范围小,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日益暴
露 出 来 , 成 为 其 经 济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障 碍 。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与珠江流域相连、与大珠三角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
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
“9+2”。内地九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 I/5,人|J 的 1/3,经济总量的 l/3。加上香港和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
作用:扩大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腹地,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利于沿海产业向
内地的转移,也利于内地的对外开放,实现沿海的经济优势与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的互补。
类似的热点问题要关注的还有:世界产业转移、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撞击
坦普尔 1 号彗星的彗核表面、美国飓风肆虐、伦敦成功申办奥运会、以色列撤离加沙地带与巴
以和谈、伊朗核问题、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美和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联合国安理会
改革、中日海洋权益之争、东北振兴问题、国亲新三党代表团相继访问大陆与台海问题、西电
东送、西气东输、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与中国设立首个航海日、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
西斯胜利 60 周年、极地科考等,
五、能 源问题
1.世界能源 结构的变 化

2.历史上三 次石油危 机
1973-1974 年 原因:欧佩克联合限产 影响:引起西方国家经济衰退
1979-1980 年两伊战争石油减产导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1990 年海湾战争石油减产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大大减弱
① 对产业进行调整,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②大力开发使用节能技术,将能耗大的产
业转移到国外。
世界是否面临第四次石油危机?

7
可能性不大:①世界石油生产并未中断;②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③石油进口来源
已多元化;④主要国家石油储备不少;⑤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失联系紧
密。
3.可再生能 源的主要 类型和特 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 风能 海洋能 小水电
可再生,无污染或污染小,地区分布广,适合就地开发利用。
风能发电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风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一项最有效的能源技术,风能既可以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
候危机,而且也可以解决并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据专家道: 地球上风能的蕴藏量是水能的 10 倍,只要能够将地球上 1% 的风能利用好,
就能满足全球的能源需要。
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六、自 然灾害
1.旱灾
2006 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出现 1951 年以来最严重的阶段性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自 6
月 1 日至 8 月 14 日,重庆、四川干旱发展迅速,重庆、四川累计降水量平均为 1951 年以来同
期最少。川东、重庆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天数)达 30~50 天,比常年同
期偏多 15~25 天。
2.台风灾害
2006 年 8 月,在西北太平洋上先后生成“玛利亚”(7 号)、“桑美”(8 号)、“宝霞
”(9 号)3 个热带气旋,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并可能上演“宝霞”与“桑美”“双龙
出海”,在登陆期间遭遇强天文潮汐与台风“黑色组合”。同月,在西北太平洋上还生成了
“悟空”(10 号)、“清松”(11 号)生成。
3.地震灾害
据中国台网测定,值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北京时间 2006 年 12
月 26 日 20 时 26 分 18.8 秒 在南海(北纬 21.9,东经 120.6) 发生 7.2 级地震,震中距大陆最近
海岸线约 350 公里,距台湾陆地约 15 公里。
4.风暴潮灾 害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2007 年 3 月 3 日发布风暴潮、海浪一级紧急警报。受强冷空气等
的影响,渤海将出现 1969 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风暴潮。

8
七、农 业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十一五”时期(2006-2010 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这是 2004 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
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要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调整农
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
强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建设。

【要点 深化与能 力提升】


热点复 习的误区 :
强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不
回避社会热点和焦点,是近几年“文综试题”的一大特点,正是这一大特点,导致历史复
习时易步入过分关注热点和焦点,忽视基础训练和基本技能培养的误区,出现了抓了芝麻
而丢了西瓜的现象。所以这里建议在文科综合历史复习中不要盲目地去追逐热点问题,以至
对每一热点都进行专题复习,而应在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
真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例 剖析】
【典例 1】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
(2)列举该地区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工
业部门。

9
(3)甲水利枢纽大坝加高方案 2004 年 11 月 15 日已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大坝将加高
14.6 米、水库的正常蓄水水位达 170 米,与之相配套库区移民达 20 万,移民安置以外迁为主。
分析该水利枢纽大坝加高的目的。说明库区移民以以外迁安置为主的原因。

(4)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绝著称于世。2004 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评审的世界地质公园。简要说明形成黄山奇峰怪石地貌景观的内外力
作用。观赏黄山云海应如何把握时机?试运用大气相关知识简述理由。

(5)2004 年蛰伏秦巴山区 30 年的“东风”汽车总部迁往乙市,简析“东风”搬迁的


原因。

(6)随着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哪个城市最有可能成为区域中心?试说明理由。

(7)从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方面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 析 : 该题以位于中部经济带的长江中游地区为素材,将动态的热点与静态的教材联
系起来,构成新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学科的知识、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对实际问题加以分
析、思考、评述。其中“从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方面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体现了新考纲“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答案具有开放性。
答案: (1)洪涝、伏旱(2)钢铁工业、纺织工业、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工业、电力(水电)
工业(3)目的:增加水库蓄水量,提高蓄水水位,为南水北调提供保证;原因:库区以山地
为主,人多地少,环境容量小;移民外迁可防止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保证库区水质。(4)地
貌景观: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抬升)等内力作用 ;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云海观赏
时机:雨过天晴时;理由: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
成云雾。(5)新东风设在武汉,接近原材料供应基地;水陆交通便利,信息畅达,有利于
市场区域的拓展;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协作条件好。(6)区域中心:武汉;理
由:地处京广铁路与长江汇合处,水陆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腹地广阔;位于江汉平原
上,农业发达;该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纺织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科技较发达,
形成了以光电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7)产业发展: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大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长江航线、京九、京广等交通干线形成新的产业带;发挥农业资源
优势,加快农业资源的综合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态建设:继
续实施退耕还湖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生态工程。
【典例 2】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 2004 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 1~2 题。

10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播种面积 / 万 h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500
C.水稻、小麦、玉米 400
D.水稻、玉米、小麦
300
2.M 省可能是
200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100

解析 :该题是 2006 全国高考文综卷 0


吉林 江西 河南 M
Ⅰ的第一组选择题。它是一道把地理学科
知识、学科能力考查相结合的典型例题, ① ② ③
代表着地理命题的方向。该题从三种谷物
的种植面积着手,紧紧围绕考核目标和要求,从能力立意的角度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
力;分析、比较、综合、判断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两步走:一是获取有效的信息,即
图中不同省区分布的谷物和面积;二是调动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原理,特别是秦淮线是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包括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答案: 1.C 2.B

【针对 训练】
广东近年来频频出现夏秋高温天气持续、
干旱期延长和冬季低温显著等反常现象,随 丁
着气候异常化加剧,人们对天气及天气预报
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而气压分布图是天气
预报的重要依据,据此读亚洲东部海平面气

压分布图,完成 1-4 题。
1.图中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主要吹
A.东南风       B.西南风 乙
C.东北风       D.西北风 甲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弱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亚洲东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3.此时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主要受下列哪
种天气系统控制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4.此时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如何
A.炎热多雨 B.高温干燥 C.温和湿润
D.低温干燥
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发生 A
台中
在夏秋季节,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产生明显影响。 广州
11 B

台风过境示意图
2004 年广东省持续干旱便与当年台风数量偏少、强度降低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完成 5-7 题。
5.下列有关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台风能够缓解旱情
C.台风在赤道地区气压最低,势力最强
D.台风控制地区,气流都辐合上升
6.读台风过境示意图,若台风中心位于图中所示位置,判断广州地区受其影响产生的风向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7.若台风沿 B 线路前进,经广州至湛江。读下图(天气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示意图),
判断在此过程中受台风影响香港的气压变化曲线是
A.①
百帕 气压
B.② 百帕 气压
1010 ①
C.③ 1010 ③

D.④ 1000 1000 ④


1 3 5 时间 1 3 5 时间
8.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
洲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
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
济带,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
的 12%和人口的 20%,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 1/4。在环渤海地区 5800 公里的海岸
线上,近 20 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 60 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
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 《环渤海沿岸地区示意图》

(1)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2)天津港作为环渤海港口群的突出港口,试评价建港区位的有利、不利条件:
① 陆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域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古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主要通过天津港完成,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4)天津是我国主要的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生产基地,所用海盐主要产自我国最
大的长芦盐场,试分析该盐场生产海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5)简要分析问答环渤海经济区中的辽中南、京津唐两地区在我国工业中的突出地位。
(6)近些年来,河北、山东两省在大力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建立了一批商品猪、肉牛、
蔬菜、干鲜果品、海洋水产基地。简要分析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和两省农业对京津唐工业
发展所起的作用

9.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党中央在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又针对“中部塌
陷(发展速度落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
(1)下列省区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福建 B.陕西 C.吉林 D.安徽
(2)图中甲、乙两省有闻名全
国的有以金属
冶炼工业,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为 ,

(3)甲、乙两省南部低山丘陵
地区的农业
发展方向和不利气候条件分别
是什么?
(4)建国后,甲、乙两省湖泊
面积锐减,
湿地面积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5)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分析其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
(6)东风汽车制造厂将工厂_总部从十堰迁至武汉,从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其原因。
10.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1,
材料一 据新华社 2004 年 1 月报道,2003 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3 年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净进口石油 9 700 万吨,石油对外依
存度达 36.4%。
材料二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
将在未来 5—10 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 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
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
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
13
连 4 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三 读上图
材料四 我国进口原油中的 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
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最近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
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 1200 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3)依材料说明:①石油储备目的:
② 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从下列五个
选项中选出正确的)
a.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建设西气东输
工程
c.加快西部油气资源开发 d.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e.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产品
价格
(4)简述中缅石油通道对云南经济的影响。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11.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
安全的重要方面,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
会稳定。

14
(1)图 4 中的管道主要连接了石油、天然气的产地与输出地、加工地或消费地,其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处附近地区修建的油气管道多通往地中海沿岸,这给欧美主要石油进口国带来
哪些好处?
(3)B 处的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4)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地质构造一般为_________(背斜、向斜)。在油气开采
过程中,常将水注入到油气层中,这既有利于油气资源的开采,又在客观上起到了 _______
___________的作用。
(5)从图 4 中可以看出“泛亚能源陆桥”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试从地理的视角分析其意
义。
12.读 “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图中 800mm 等降水量线东段(运河以东)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


(2)近几十年来,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简要分析其原因。
(3)黄河该河段在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为什么?
(4)图示地区风沙严重,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危害。风沙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一季
15
节?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5)A、B 两区域相比,B 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要低得多。分析 B 区农作物单产较低
的自然原因。
(6)河流入海口通常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
么?
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
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
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
第三大生态问题。目前我国石漠化正在以每年 2500 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椐遥感资料,贵州
喀斯特地区目前石漠化面积已达 5 万平方公里,广西石漠化面积已达 4.7 万平方公里。专家
警告,石漠化已成为西南地区头号生态灾难,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和材料,回答: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二个省区是 、 。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
(4)列举该区域内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二个著名的旅游景观,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
建设性的意见。
14.2008 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会,我国北京在城市建设方
面着手做了一系列工作,同时花巨资进行了大气、水环境的整治。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
列各题:
(1)下列四个时段,你认为何时举行奥运会比较适宜?为什么?
A.3—5 月 B.6—8 月 C.9—11 月 D.12 月—次年 2 月
(2)届时将有大量国际友人到北京来看奥运、观风景,请你推荐几处属于“中国十大
旅游用胜地”且位于北京市的景点,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旅游资源中的哪一类?
(3)我们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简要分析改善北
京城市环境的措施。
(4)水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这一地区的发
16
展?
(5)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将大大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
发展方面的作用。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从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方面回答)
(2)我国七月极端最高气温 49.6℃出现在吐鲁番盆地,试说明其成因。
(3)受自然环境影响,新疆的人口、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哪些特点?
(4)分析新疆的农、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和生产特色。
(5)简述新疆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
的人为原因。
16.人造地球卫星已经被广泛用于气象预报、资源
调查等方面。按实际需要,可选用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对
地表进行大范围探测,还可将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后
得到平面图,卫星遥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读“部分
地物反射光谱图”,回答:
(1)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
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写出三项)
(2)从“部分地物反射光谱图”中可以看出,不
同地物在同一波段的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 图 11
段反射率也不同,这是在遥感照片上判读各种地物的
基础。
例如:利用 0.8 微米波段照片,可以将
与其它地物分开;如果需要将雪地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最适宜的波段是 微米。
(3)卫星遥感在减少灾害损失方面也有许多作用,请举出三种。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B 6.B 7.A 1.

17
8.(1)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海盐、水资源 (2)陆域条件,有利因素:地处华北
平原,地势平坦,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附近城市合理规划提供有利条件 水域条件:
有利因素:地处海湾内,风浪较小,河海相连,有利于海陆联运 不利因素:来自海
河泥沙较多,淤积航道,渤海深度较浅 (3)蒙古国距天津港直线距离最短。(4)
有利的生产条件主要是:沿海有平坦开阔的滩涂(或海滩);春季升温快、光照强、降
水少、多风、蒸发旺盛。(5)辽中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地区;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发达的地区(或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6)原因:市场需求的
变化;作用:提供棉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提供粮食和副食品。
9.(1)CD(2 分)(2)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电丰富(3)立体农业,优势农产品的系
1,
列开发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热少雨(伏旱)(4)围湖造田,河流泥沙淤积(5)地处沿
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靠近河湖,
灌溉水源充足,政府扶持(或从市场、交通等方面作答)(6)武汉水陆交通便利,靠近煤铁
1.
产地,钢铁、机械工业发达、协作条件好,有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
(劳动力素质高),农业基础好。
10.(1) 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较小。(2)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
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3)①防止进口石油中断,保障产业和国家安全②cd (4)
①促进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②加强了我国边境贸
易的发展,促进中国贸易通道的形成,增强云南及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③扩大西南地
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加强本地的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5)进口地区
多元化,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节能
和提高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等。
11.(1)由于油气资源的分布、生产、加工和消费地区不平衡造成的。 (2)可以减少海运
过程中对波斯湾沿岸油港和霍尔木兹海峡(“石油海峡”)的过分依赖;可避免苏伊
士运河通航能力的限制或不使用苏伊土运河,缩短到达欧美国家的航程以节省运费。
(3)如果泄漏,会使黑海(管道经过的海域)遭受石油污染。 (4)背斜;防止地面
塌陷、下沉。 (5)“泛亚能源陆桥”的修建,可以使我国油气来源地和进口方式多样
化;可以改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的局面;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有利
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开放性
题目,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12.(1)位于山东丘陵南侧,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2)①中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工
作;②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③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答出两点就可得满
分。)(3)冬春季节有结冰期;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4)春季。春季多大风;气
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燥、疏松。5)地势低洼易涝; 土壤盐碱化严重。(6)①黄
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②黄河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③黄河三角
洲生产条件较差。
13.(1)贵州、广西 (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温润(降水量丰富)(3)
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4)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
瀑布、广西桂林山水等(答出其中两处) 交通建设,增强旅游活动的通达性;建设旅
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 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
18
务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答出其中三点)
14.(1)C 因北京 9-11 月受亚洲高压控制,秋高气爽,降水机会较小,同时气温也较适
宜(2)北京故宫 八达岭长城 人文景观中的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3)搞好城
市环境管理;进行环境教育并落实于行动;改善北京的能源消费结构;开展植树造林;
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搬迁等。(只要合理任答 4 点即可)
(4)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南水北调;发展耗水少的工业、农业等 (5)发展进口
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
径;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就业;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5.(1)地形地貌:三山夹两盆(或具体答出地形区名称),海拔高;风蚀、风积地貌发
育(或答出具体的地貌名称,如风蚀蘑菇、沙漠等)。 气候:本区地处内陆,距海
远; (2 分)气候干燥,温差大(或大陆性强)。 河流: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植被、土壤:荒漠广布、种类少,多荒漠土壤;在山麓平原和
盆地的边缘有绿洲分布,土壤肥沃;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
(2)盆地地形封闭,影响热量散发;海拔较低,使气流下沉增温显著。
(3)人口、城市空间分布不均。绿洲地区人口密集,沙漠、戈壁人迹罕至。城市都是依托河流、
绿洲而生,且数量少,城市之间空间距离大。
(4)种植业区的分布:在山麓平原和盆地边缘(或沿河分布)的绿洲上;以绿洲农业(灌
溉农业)为特色;畜牧业集中在山地地区,生产特色:山地畜牧业。
(5)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和道路建设不注
意环境保护。
16.(1)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2)湿地;小麦; 0.5
(3)①准确预报台风、寒潮影响地区,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②探测森林火灾发生地点,
及时组织扑救③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地点及灾情,迅速组织救援④了解洪水危害范
围及灾情,决定救灾方式。

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