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
日日新C ontents 目 錄
當 中 藥 碰 上 西 藥
105 .... 從新式「丹」、「丸」看台灣醫藥的現代化
序 106 .... 防疫、保健與治療-「仁丹」
114 .... 「惡疫」的真面目
2 ........ 圖像與醫藥文化之相映 118 .... 與仁丹相互輝映的「寶丹」
9 ........ 傳統醫療文化與臺灣日日新報之創立 124 .... 各式「丹」、「丸」產品與其傳達的文化變遷意涵
10 ...... 1945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30 ...... 臺灣疾病史的漏網之魚 135 .... 生病不用吞藥-外用藥之發達
34 ...... 臺灣早期報業與臺灣日日新報 136 .... 中西醫眼科在近代的相遇
141 .... 美麗與健康兼顧-各式新眼藥
39 ...... 呼吸道疾病與藥品 144 .... 筋骨酸痛-惱人的傷科歷史
40 ...... 歷久彌新的「龍角散」 150 .... 傷科、藥布與推拿文化
48 ...... 肺結核的過往 152 .... 多功能的治療藥布
52 ...... 治咳也治肺結核-治咳藥的新功能 158 .... 治療傷科的軟膏
62 ...... 五花八門的治療藥劑 164 .... 水土與地域-臺灣的皮膚病與新藥

67 ...... 解決惱人又尷尬的排洩器新藥 175 .... 新主體文化的呈現


68 ...... 病之源-便秘的歲月與意義
71 ...... 各式「下劑」 184 .... 附錄
78 ...... 要通暢不要下痢-各式治痢藥 大稻埕居民對檢疫之相關建議
80 ...... 得「痔」大不幸-治痔新法 186 .... 可以再看看
對「中醫碰上西醫」的歷史有興趣的讀者
83 ...... 治療與補養兼施之藥-胃腸藥之一頁 對臺灣醫療文化及藥品有興趣的讀者
84 ...... 「健胃整腸」新觀念 相關網站
92 ...... 幾種新藥介紹-新藥效與醫療文化的交響曲 188 .... 徵引書目
98 ...... 制酸錠-新觀念與舊迷思
100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身體觀遞嬗的另一頁-從「 胃氣足」到「腸胃健康」的轉變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序〕

健 康的意義是什麼?許多人往往是失去了健康後有了切膚之痛,或震攝於聽聞週遭的親 由 於自己是研究歷史的,興趣也正在近年來興起的生命與醫療歷史的範疇內鑽研,對中醫有
人、好友,遭逢巨大的身體病痛甚至殞命後,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幸運者可以領略另一翻生命 或多或少的認識,所以我選擇帶孩子去尋求中醫的幫助。這個舉 在家人、甚至很多人看來都是極其

的意義,不幸者則停止了生命運轉的輪,寂靜離開人世。過去的三十年,我很幸運的可以歸類為 冒險的舉 ,因為大抵這個病名於中醫曠古未聞,不過,透過辨證論治,審視病人外顯症狀來適當用

前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何謂日常保健或健康的意義,仗著自己六呎強壯男兒之身,和朋友們遍吃 藥,中醫卻常能發揮效果。其實,中醫和西醫用藥有時就是那麼類似,那位中醫開的藥中,有強心類


天下美食,不知節制,導致體重直線上升;直到自己血壓飆高與痛風發作之時,苦於身體之痛楚 的「生脈飲」與利尿類的「木防己湯」,結果我的孩子服藥後一直很健康、外表也無任何異狀,血中

與心靈之煎熬,遍尋名醫,並尋找、學習日常保健之法後,才逐漸地瞭解健康的重要。 氧氣含量竟一直維持在正常人的水準。當然,我們最後還是讓孩子接受西醫心臟外科手術的矯正,免

除其身體健康上的後顧之憂,手術成功完成,孩子也恢復健康了。當然,必須坦言的是,中西醫在各

身為臺灣人是幸福的,今天我們可以自由地享受各種療法:中醫、西醫、民俗保健等各式 自立場上都有其主觀的一面,在這個個案內,中醫認為服中藥調養即可,不必冒著風險開刀:西醫則

並行的醫療方式,這是台灣醫療史最獨特有趣的一個環節,我個人即有很深的感觸。2005年我的 認為亂吃中藥,不經過開刀矯正是危險的、不可思議的愚蠢行為。可是,醫療的主體應是病人,弔詭

第一個孩子出生,很不幸地他罹患了先天 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當時西醫推測,他三個月 的是病人有時很難,或說沒有能力抉擇哪一方的論調正確,所以只好綜合各方意見,自行做出判斷,

就會因為心臟 陷而導致 氧讓身體發黑,進而有心臟衰竭的危險;另一位西醫則說,他必須吃西 但這樣的決定有時是充滿危機與風險的;再不就是中西醫選邊站,康復與否在天不在我?而對我的孩

藥的強心劑(毛地黃)及利尿劑來控制心臟病惡化,使其不至於有生命危險。我和老婆聞此惡耗後 子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了,他成為一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受惠者,當前中西醫藥有衝突、有結合,只

真有如五雷轟頂,頓時失去了感受生命意義的 力。 要能互相合作、並行發展,對病人來說,無疑都是一項福音;但我的孩子靠的不是專家的意見,而是

他爸媽的專斷獨行,回憶這段歷程有時讓我感到捏一把冷汗,如果我們錯了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謝芳澤兩位編輯的細心校對與惠賜意見、王政文學長大方地提供資料與訊息,都給了我寫作上很大的

是的,無論如何完備的醫療體系與治療方法,當下接受與否,其實還是操之於病人自身。 幫助,老婆與家人的體諒與老師們曾經給予的鼓勵,筆者都默默地牢記在心上。且容我以此簡短叨絮

在多元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我想大多數讀者都仍眩於優美華麗的廣告詞藻和天花亂墬的專 數言,來表達對所有人的感謝。

家之言,盲目地追求著健康的夢想。本書希望將對健康的選擇權與追求之願望交給歷史、交由


讀者自己挖掘。從歷史上來看,中西醫的結合本來就不是新鮮事,但是他們在遭遇時的情況又是

如何呢?一 年前的臺灣,在中、西、日三種文化的衝突融合中,即已形成了一種中西醫藥結合 皮國立 落筆於臺北 2007.9.9

的特殊模式,而最終多取決於病人(消費者)自己的抉擇。翻開日治時期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映入

眼簾中琳瑯滿目的各式廣告,其用字遣詞與圖像設計之呈現皆力求五花八門,中西雜揉、傳統與

新潮紛呈,希望能吸引各式各樣的病人,這是台灣醫療史上第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透過本書的分

析,讀者將看到日治時期中西藥品的醫療與消費文化、疾病與身體認知之縮影,品讀這些圖像,

希望您能從不同角度去體會它們的意義,並能在領略追求健康的重要上,還能細細品嚐到醫療史

的一些些趣味,咀嚼它們背後所激射出來的文化滋味,這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理念:「醫療之歷

史不是帝王將相的歷史、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數字堆砌,那是人們最切身、最平易、最實際的

追求健康的過往。」很感謝出版社支持這樣一本探索有關台灣人追求健康過往的小書,蘇美嬌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圖像與 廣告圖像與醫療有什麼關係?從大歷史來看,古代醫生是不

被重視的,方技之學雖美其名為生生之具,但畢竟是「小道」,
透過文人、畫家的筆鋒揮灑與名人的提詞,並搭配優美的書法,將其放在藥鋪之內,除了可供

消費者欣賞外,更增添了本藥的諸多附加價值,而達到吸引文人雅士前來 買的目的,這是此形

醫療文化 而且醫生可能給人一種出賣醫療技術來謀生的負面印象,這又和 式廣告的最大製造 機(*祝平一、曾冠雄,〈清朝醫藥廣告書《杏林承露圖》的版本及其價

之相映 中國知識份子自古即不重視商業發展,有能力則反求諸己、或為 值〉,宣講於中研院生命醫療史研究室,2005年11月30日。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參看其「影

圖像與醫療文化之相映
官致力於經世濟民之業的遠大志向背道而馳。所以,一直到清代 像與醫療」計畫的相關研究成果。)。

以前,醫生的社會地位都不算高。然而,醫療技術畢竟是醫生

的謀生工具,無論如何高談闊論,人窮志短,肚子扁扁的可就甭 本書之論,追本溯源,先從圖像與醫療的結合來談,有關醫療圖像的歷史,有系統的描繪

談人生理想了。為求填飽五臟廟內的諸神,能順利販售醫生的醫 最早可以追溯到由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導引圖」,大約是於西漢初年完成。此圖乃

療技術與藥品,古代中醫也多少有一些「打廣告」的舉措,例如 是一幅人物彩繪帛書,高15公分,長約100公分,共44個圖像。這些刻印人物的 作,主要是在

清代的一本醫療廣告書—《杏林承露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展示具有治療疾病或健身的功法(周一謀、蕭左桃主編,1989:243-244)。當然,這些早期的

這些圖像主要是推銷一種「肺露」,可以用來治療一些肺病並緩 插畫大多是運用石刻或木刻來少量地複製圖像,而且非常昂貴,無法及時更新,流傳更不廣

解咳嗽症狀。其書所載之優美的文人畫,是其主要的藝術描繪手 泛,而且其作用並非是為了「大眾」的健康而存在,它可能是經典醫學在形成過程中的一些另

法,這類圖像大多有著悠遠縹緲的空白與遼闊幽雅的美好景致, 類發現,而足以補當時正歸醫療之不足,要說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可能還談不上。一直到

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物只佔了很小很小的 1796年巴伐利亞的年輕印刷者兼劇作家Aloys Senefelder(1771-1834)在一次偶然機會下發明了石

部分,甚至沒有出現在畫中。這種圖像的本身可能與「藥品」意 版印刷術後,插圖才有可能跟上日日更新的醫療知識需求,甚至是時事、乃至商業廣告之大量

向連結比較脆弱,完全不像讀者下面將會看到的新式醫藥廣告。 需求。



當然,這種傳統的舊式醫藥廣告的訴求還不只是一般民眾而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自近代以來,圖像在醫學上的意義,往往是展示人體骨骼、臟腑的真實狀況,而馬虎不得 廣告圖像不只是廣告圖像!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某一特定時期的醫療觀念與消費文化,甚

的。民初棄醫從文的大文豪魯迅(1881-1936)曾於1904至1906年在日本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就 至是民眾在面對疾病時的一些特殊想像,這是今日我們所難以迅速理解的異想世界(*黃克

讀,真正接觸到日本社會,在日俄戰爭的氛圍中,親身感受到日本的近代 ,以及體驗受西方醫 武,1988:141-194。另外,楊祥銀指出廣告中所透露之現代 的問題,可參考氏著,〈近代上海

療深刻影響的新醫學,他說: 醫療衛生史的另類考察-以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年)〉(第七屆兩岸三地歷史

圖像與醫療文化之相映
 學研究生論文,2006年9月4-5日))。那麼,回到現今社會,談到疾病的角色問題,可以發現不

可 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 。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魯迅的老師) 管是SARS或是流感、禽流感,現代醫療皆已經能對其病原體的種類和疾病預防方法,包括個人

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裡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 衛生之注意、疫苗的施打、特效藥的尋求等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並朝這些既定方向去努力,以

著,向我和藹的說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 求和疾病不斷的進行對抗、廝殺。然而,疾病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呈現的面貌,往往和醫者的認

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 知和醫學理論的發展息息相關,甚至與病人的身體認知和社會客觀環境緊密結合。於是,在描

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黑板上那樣的畫。」(魯迅,2003:­­­•年輕時的魯迅 繪疾病的臉譜時,歷史探索的方法就顯得極有意義;同一個概念,對現代人來說是天馬行空的

195-196)。 想像,也許對過往病人來說卻是一條條奉行不易的金科玉律。不過,因為一手史料的製造者往

往都是所謂的菁英階層所留下來的,真正要去瞭解一般人日常生活的醫療習慣與文化,最好的

這段對話所展示的,正是日本醫學受西方醫學影響,而重視解剖圖像之真確 的重要縮影; 方法就是透過醫藥廣告的圖像來進行最大眾化的理解。

然而,有種與醫療相關的圖像卻遠非「真實」的意義可以概括,即本書所要談的醫藥廣告。對一

般藥品的消費者而言,圖像除了在展示產品的真實包裝與內容外,還要求美觀與種種視覺上的刺 當世界各國普遍進入近代化歷程時,不論是站在瞭解新資訊或廣開民智的角度來說,新聞

激,以吸引消費者 買。這麼一來,對書寫一種文化現象而言,醫藥廣告的多元呈現,顯然更具 與報紙資訊的流通,一直都是促進國家社會改革的一大 力。文字的書寫是報紙的主要表達模



有人文的、歷史的趣味。 式,但圖畫的表現也頗值得我們注目,因為它更生 、更直接、也最能讓識字不多的普羅大眾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受,產生共鳴。圖像材料出現於新聞之應用上,一直要到19世紀中期以後才開始普及(*康無為

(Harold Kahn),1993:92-96)。本書以《台灣日日新報》上的醫藥廣告來做為分析主體,正能

確實反應日治時期台灣醫療文化的特色與民眾日常生活之醫療觀念。希望這本小書能夠啟迪您,

更多元的去反思我們今日所接受的醫療,在醫生的諄諄教誨與藥商的花言巧語之中,鑑古知今,

圖像與醫療文化之相映
做為病人的我們,應該如何思考、看待這些五花八門、目不暇給的醫藥廣告?希望眾家讀者在讀

過本書後能有一番不同的認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傳統醫療文化
與臺灣日日新報
之創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1945年以前 沒有基層醫療的建制,沒有先進的醫學檢驗,更 乏受過專 人莊清風要求妻子入基督教未果,隨後毆打妻子並與村人發生衝突,結果莊被憤怒的村人

業訓練的合格醫生,讀者們可以想像嗎?日治時期以前,臺灣 持刀殺死,成為臺灣史上第一位基督徒「殉教」事件;同年9月,地方知縣口中「一天到
臺灣醫政與醫療 民眾可以享用的醫療資源就是如此貧乏。除了馬雅各(Dr. James 晚和人發生口角」的傳教醫生馬雅各,又被憤怒的臺灣人指控其「殺人煉藥」,怒不可遏


文化的常與變

1 9 45
L. Maxwell)、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與蘭大衛(David 的民眾在「神轎」的指引下,竟從教堂的院子中挖出一些人骨,一時群情激憤,差點釀成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Landsborough M. A., M. D.)等傳教士將部分 糙的西醫技術傳入臺灣 大禍。幸好,清政府當時還頗畏懼西方勢力,故將此風波硬是平息下來。類似的例子不勝

外,一般民眾仍以依靠中醫或民俗醫療來對抗各種疾病,包括尋求 枚舉,從醫療的角度來看,傳教士常認為一地之醫學應該和當地宗教信仰密不可分,若能

各類草藥、偏方、藥籤、符水、收驚等治病的方式,形成一種特殊 在治療上展現西醫過人的一面,則可收重挫臺灣民間「異教」信仰的功效。只可惜,傳教

且多元的醫療文化。像是香灰、符水,可能許多讀者都曾經忍淚吞 士偏好以切除腫瘤、白內障與摘取結石等具有戲劇 效果的外科手術來吸引病人,但失敗率

下;保生大帝的藥籤,也曾經是許多阿公、阿嬤求醫問病的第一選 加上手術的神秘感,往往讓生活在漢文化中的臺人感到莫名的不安。看看馬偕為什麼被稱

擇。雖然現在科學進步,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可能已經不被年輕的 為「拔牙數目與拯救靈魂數目都是第一」(經典雜誌編著,2006:54、56、62),就可知

一代所「信仰」,但是它們仍是我們臺灣人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 道當時西醫僅在拔牙及部分外科上取得較中醫優秀的成果,兩種文化衝突下的反作用力,

許多的宗教儀式甚至是未經醫生診斷的給藥模式,都透過文字或口 抵銷了西醫成為當時主流醫學的某些可能。

傳被保留下來,今日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另外,原住民也有傳統的醫療文化,特

有熱心之傳教士為臺灣人健康把關,還傳授臺灣學徒基本的醫 別是基於祖靈、超自然(惡靈)或具有象徵

術,固然可喜可賀;但病人的身體與宗教信仰,卻總是處在中西文 意義的概念,往往是其醫療文化之核心。例


10 11
化衝突的陰影下,抵銷了西方醫學傳入的速度。1868年4月12日,臺 如泰雅族的治療者必須依照一定的儀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黃玉階像
「在醫療治病的時候,我用竹管詢問祖靈。對他說的咒語要有技巧,不能隨便說。我是在請求 醫文化中受現代人青睞的部分,其實,日治時代的中醫差一點就要被政府消滅了。

祖靈幫忙,所以我用安慰、請求的口氣來跟他說話。」 這顯示原住民對這類基於祖靈、超自然 清代臺灣雖有不少知名中醫,諸如黃玉階(1850-1918)之流,可以看顧人民

(或可稱為宗教)的醫療具有相當的信任與尊敬。當然,另一線索,則可與中醫之中草藥方文化 健康,但大體來說,整個清代臺灣的醫療水準並不為當時人所信賴。除了傳統


1 9 45
密切的融合。在原住民的自然療法中,許多草藥都成為原住民療病的法寶,像是「白茅」可治頭 的藥店和中醫的診治外,個人自備藥丸、丹、散等也是當時習以為常的事情。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痛、腹痛、熱病;「檳榔」被排灣族拿來治療眼疾;「生薑根」可以用來治療頭痛、牙痛、腹 1697年郁永河由福建來臺灣採硫磺,即攜帶朋友贈送的「丸散藥及解毒辟癘諸

痛、毒蛇咬傷等等。1924年,佐佐木舜一編寫《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收錄漢人與原住民 方」循陸路北上。也由於國家並不嚴格規範醫療行為,私人施藥往往被視為善行義

使用治療之植物597種,15年後又有山田金治編著《高砂族調查第六篇.藥用草根樹皮》等等 , 舉,而非今日所謂的密醫行為可以比擬。好比說一些善堂、養濟院或普濟堂等設置,都是為了照料貧

顯見日本學者將原住民與漢人用以治療的草藥歸納在同範疇的知識體系下。當然,以藥物的 質 病無依之人,而公家專司醫藥職掌者,僅有劉 傳撫臺時曾在臺北設立之官醫局和官藥局而已,這些

來看,原住民所使用草藥之「藥理作用」與其傳統超自然醫療觀念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療 機構代表著官方對於患者之醫療照顧,不過,現有的資料仍不足以證實以中醫為主的醫療體系能力與

效」有時是奠基於不盡然完全正確的「經驗」體系中,透過代代口傳、實踐,沒有文字記錄,畢 品質到達何種境地,甚至大多數觀點認為當時臺灣根本沒有所謂的「醫療」可言。不過,這還是一個

竟難以考察其變化之軌跡,而且在療效方面也可能出現些許誤差, 無法經由文字技術來檢討、 想當然爾的問題:大多數的人都以後來殖民醫學初期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後來西式醫療的全面成功,來

精鍊其醫學理論,這是很可惜的。在不得不接受之現代科學與殖民醫學的強力壓迫中,日本未 反推清代以中醫為主的低下治療水準。許多資料都在反覆呈現日人與臺灣初遇時的可怖環境和那疾病

加以重視,始終停留在「調查」的階段,與研究他國之民俗遺跡心態沒有兩樣,原住民醫療終成 四處肆虐的黑暗寶島印象。

為「美好的往事」,能夠加以研究的已經很少了。剩下苟延殘喘,真正能夠稱的上「臺灣本土」

的,僅剩中醫一支而已。 多數研究者都看到了: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頒佈《醫制》,並仿傚德國醫學教育體系進行醫學改

革,造成了德國醫學在日本醫界絕對的影響力。所以日本近代醫學西化過程中,呈現出強烈的德式社


12 13
雖然今天我們仍能享受中醫的治療,包括養生、針灸、推拿、藥浴等等理論,都是傳統中 會進化論觀點,成為東亞第一個以政府力量來全面西化醫療體系的國家。其醫政特色即為:在發展醫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學、改善公共衛生的目的上,特別強調國家介入的必要 ,並將國家與社會的發展目標結合,強調維 畫地將西洋醫學引入臺灣,並借用德國國家醫學理論為藍本,逐步建立起

持社會健康和種族體質強健,是國家無法推諉的天職。一般而言,日治時期臺灣之醫學與衛生發展 獨尊西醫的教育和證照制度。但這些制度的肇基者後藤新平,卻不希望臺

深受日本國內之影響,故以防疫為中心,有先衛生後醫學的現象;即為求有效管理臺灣,殖民政府 灣能具有正規的醫學教育,而僅是規畫公醫制度為臺灣唯一的醫療系統。


1 9 45
先擬定一系列之衛生、保健與防疫措施,迨統治力穩定後再陸續擴展醫療機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 另外,在藥品方面,1945年以前,不論是總督府醫學校、臺北醫學校,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後藤新平在所謂依「生物學原理」所制定的各式殖民行政方針中。 乃至於臺北帝大醫學部及醫學專門部,皆無藥學科系之設置,造成了醫權

獨大的態勢。殖民政府在藥品及衛材資源上的管控,以及鼓勵私人開業醫

1901年,總督府發佈「臺灣醫生免許規則」,以政府發給許可證的方式,將臺灣既有的醫生納 開設醫藥不分業之診療所,而形成「重醫輕藥」的社會風氣,這大概是西

入管理,並確立了壓制漢醫的政策。自此之後,殖民政府漸次推行西式的衛生政策,如鴉片漸禁政 醫的狀況。

策、公醫制度、成立醫學校、全島開設官立醫院、興修下水道等,多從防疫及改善環境衛生著眼;

在求取施政成效之餘,亦普及了相關的醫學與公共衛生知識於社會中。1917年以後,殖民衛生工作

逐漸從城居人口的衛生擴及於臺灣全島,尤其是在20年代以後,近代衛生與醫學觀更是透過各種相 那麼中醫呢?日治以前,嶺南地區中的漳州、泉州、廈門、臺灣等

關施政而深入民間。在衛生行政體系方面,在殖民地內的衛生警察權獨大的情況相當明顯,此衛生 地皆流行一種沒有固定診所的醫療方式,這些中醫們會像攤販一樣流 、

警察制具有高度的軍政的特色,得以綜攬行政、執行兩權。如此透過公共建設與社會管理的方式, 甚至是登門看診,抱著「揉孔孟之學於醫事,注歧黃之術於江湖」的仁

讓國家權力得以深化至社會健康狀態之管理,乃至於個別的疾病控制上;至此,疾病不再只是個人 心,展開濟世救人的任務,人們多稱其為「走街仔」。它們是標準的中

的苦痛,而可能被政府定位為社會潛在的危機。 醫,這些人甚至可以背誦中醫經典,而且也備有自製的丸散膏丹。1896

年竹塹明善堂曾被立一石碑,其中有一段記載著:「每逢五六七等月,製


14 15
故日本為了能夠有效控制臺灣,希冀向世界展示日本也有能力管控海外殖民地的能力,於是有計 造藥茶、藥丸施送,以暑疫。」(經典雜誌編著,2006:36)以一種民俗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醫療與善舉結合的模式,來為眾多病人服務。他們 雖自明末以來,漢人逐漸渡海,在臺灣醫藥文化領域中注入傳統中醫的元素,但或許是當時來

的作為又頗似臺灣之民俗醫療模式,尤其是治療骨 臺的漢人多為謀生而來,所以有時連抽空撰寫醫書都變得不太可能,故明清時期能夠流芳 世的中醫

傷科的「師傅」,他們多有家傳秘本或秘招,每每 少之又少,他們治療的經驗也都沒有能傳承下來,殊為可惜。日治時期著名中醫也有不少,號稱有


1 9 45
在書中註明某藥方為某師傅或師兄所傳,而且一病 「第一號執照」的大稻埕區長黃玉階(楊玉齡,2002:48),早年隨李清機學習醫術,1875年正式開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通常有數十種治療方子,可見這種經驗傳承的力量 始行醫,幾年後從臺中至臺北懸壺濟世,1884年臺北一帶發生霍亂,蔓延甚廣,死亡枕藉,乃自研

在當時已累積了相當的能量。而且當時治療方法相 藥丸,到各村莊診治,因而治癒者有700餘人。至1895年,臺北又爆發霍亂疫情、隔年底鼠疫隨之而

當多元,像是「銀餅刮胸腹」、「香頭灸 會」、 來,張牙舞爪,不給生人一絲喘息機會。值此屋漏偏逢連夜雨之際,黃挺身而出,建議總督府設立臺

「薑母熨肚臍」等外治法,頗同於今日之刮痧、熱 人黑死病(鼠疫)治療所,由中醫擔綱隔離、醫療工作,奔走各地,協助治療瘟疫,減少了臺灣人對

敷、香(艾)灸等手法,還有「豬母菜湯」等隨手 新式防疫的抗拒。由於他醫術高明,求診之人絡繹不絕;中醫界參與防治鼠疫的醫師還有臺北黃守

可以製作的食療方,這正是清代「中醫為本、民俗 乾,本名鹿港,人稱鹿港乾,是當時臺北無人不知的名醫,人們譽為臺北中醫界之翹楚,門庭若市,

療法為用」的臺灣特色醫療。而他們所留下的文 療效卓著,處方用藥皆附有藥論,並兼用針灸。鼠疫流行之時,死亡枕藉,他被聘為艋舺傳染病院(

本,多以方言發音來表達意義,例如「老鼠蘭核治 今仁濟院)的醫師,被他治癒的鼠疫病人甚多。鼠疫平息後,他仍回寓所行醫,求診者更多(經典雜

灰龜」,一頭霧水吧?其實是「老鼠的睪丸可以治 誌編著,2006:34)。

療哮喘」的意思,而用藥也相當具有地方特色,

例如臺灣地處熱帶,故乾薑、附子、肉桂等熱 藥 換個角度來思考,黃玉階與黃守乾等不顧危險及代價,免費為人看病的勇敢行徑,不論在當時或

物,較不適宜人體,所以就比較少見了(李文旭, 現在來看,都是極危險的一件事。對照2003年SARS在臺灣肆虐的期間,英勇醫生堅守崗位而陣亡與


16 17
1995:52-54)。


落(ㄌㄠ )跑醫生被社會輿論攻擊的極端對比,就可以看出人在面對瘟疫時偉大的情操和不得不避疫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的本能。雖然與瘟疫奮戰英勇值書,但歷史上的醫生確實也付出不少慘重的代價:1894與1910年分

別發生於廣州和東三省的鼠疫,造成許多人死亡。前者更因為接近日本治臺之初,故疫情之後續發展

一直為日人所關注,並化為強化臺灣之海港檢疫措施的具體行 。這兩場瘟疫,都曾發生中醫自願冒


1 9 45
死為病人治病的事蹟,當時一般人都有一個印象,認為「西人善防,華人善治」,可見當時中醫治疫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的功力還為人所信任,他們大多不畏傳染而勇於診病施藥,在香港也是有「不避大瘟疫,緊守崗位」

的中醫,贏得大家尊敬(賴文、李永宸,2004:593-595)。如果以今日眼光來看,這些中醫的舉措並

不聰明,而且反而會因破壞公共衛生防線,成為危害大眾生命的漏洞,但這種舉措在當時卻讓一般人

感到無限尊敬。楊念群就指出了1942年流行於福建的鼠疫和霍亂,中醫雖勇敢為人治病,但疲於應

付的狀況,然而,這種冒險、不智的舉 ,有時也會收到一些抗疫效果(楊念群,2006:262-266)。

而從民眾逃離疫區、遷徙避疫的舉措來看,具有現代意義的「傳染」概念應該已經在一般民眾心中成

形,但反觀中醫積極對抗瘟疫與不隔離、不畏傳染的舉措,則頗耐人尋味,是什麼能力或心態來支撐

他們呢?真是耐人尋味。回過頭來看,黃玉階等人的舉措一樣英勇、也同樣危險;特別是黃玉階,由

於在防疫、治疫上貢獻頗多,故於1898年獲頒紳章,日人也不得不仰賴他的協助來應付地方疫病,由

此可知一斑。可惜的是,他曾印贈《霍亂吊腳痧》、《黑死病疙瘩症瘟治法新編》等小冊子,分贈大

家,當時流佈甚廣,卻因為日治時期中醫處處被打壓,而民間又無有系統的整理、蒐藏,故目前仍處

於佚失狀態,沒能替日治時期中醫歷史多留下值得記載的一鱗一爪。


18 1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對臺灣人而言,中醫與中藥絕對不是陌生的名詞與氣味。就像「開台

第一位博士」杜聰明,小時候常常牽著父母的手,搭上渡輪來到繁華的大

稻埕,拜訪知名的中醫黃玉階。兩個「臺灣第一」相會在琳瑯滿目的藥罐
本島(臺灣)之所謂「醫生」者,到底算不算醫者?可不可託以寶貴的人命?
子前,濃郁撲鼻而來的陣陣藥味,對他們兩人和每一位臺灣人而言,都不
實不必明述,大家都很清楚。事實上,他們連生理、病理為何物都不知;最甚
陌生(楊玉齡,2002:156)。然而,和西醫對照,中國傳統的醫學基本上
者,更有不識字者,他們只聽患者的陳述,便隨便捉一些草根樹皮塞給患者。
是以經驗的培養與傳承為主,在理論上的發展較為保守,而且於臺灣盛行
他們雖稍像內地(日本)的漢醫,卻無法相提並論,實更為拙劣。勉強要比的
的傳染病,更非捧讀一、二本醫書的民間醫生所能攻克,加上當時臺灣最
話,就如內地的賣藥郎中。大家都十分瞭解,今日在內地那些賣藥行為,是如
需要的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體系無由建立,一般人民只好聽天由命、自求
何貽害我們(日本人)的社會,兩相比照,也就能夠想向這些臺灣的「醫生」
多福。而中醫整體水準既不足恃,也造成許多人求助於乩童、道士等民俗
造成了多大的危害(莊永明,1998:172)。
醫療。傳統中醫培養的途徑,主要有兩大類:一、有志習醫的讀書人;二

是進入藥鋪為徒弟,再逐漸研讀醫書,從事診療工作者。上述兩種傳統醫
不可否認地,臺灣當時的確充斥著不少不學無術之中醫,根本受不起「醫生」
學教育的方式,皆無制度化的保障。前者雖可能較具水準,但人數既少,
兩字。即便如此,當時臺人也未必覺得西醫是「必要」的,我們是以今度古,認為
而佔大多數的後者,更是水準參差,良莠不齊。臺灣總督府第一任校長山
沒有現代化醫療,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但在日治初期,擁有一紙證照的西醫的確
口秀高對當時臺灣中醫有一段深刻的論斷,正可以說明當時殖民政府的官
不吃香,在臺灣人的既有觀念中,西醫不是大家熟悉的治療方式,而且只要學會日
方看法:

20 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文就可以充當翻譯,在日人統治初期翻譯人才 乏的大前提下,當翻譯可比花時間、精力去讀醫科要 1902年殖民政府舉辦第一屆漢醫執照考試後,就未曾再辦理過類似的考試,其意義除了政府希望透過

划算許多,更可得到豐厚的報酬(楊玉齡,2002:40)。而且當時可稱為「中醫」的還算多,大家並 醫學教育與證照制度以確立西洋醫學的合法地位,並將中醫貶抑為落伍的草藥治療師外,更重要的是

不認為去弄個執照來有什麼好的,日人無奈的說:「本島醫生一向不被視為醫業經營者,全然不受 中醫人數在日治時期的快速衰退。不過,與今日差可比擬的是:當時中醫總是以今日中藥房的藥商形


1 9 45
過問。」(許錫慶編譯,2001:237)1898年,日本駐臺之中央衛生會會長曾指出這種狀況: 象做為實際開業的依附,故1929年時臺北有中藥店一、兩 家,而有所謂證照者只有數十人而已,其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餘的都是所謂的「密醫」,要擔負被取締的風險(鄭志敏輯錄,2004:312)。

在本島,所稱之醫生(中醫)即從事患者之診斷及投劑者,本地(臺灣)人主要依賴彼等而接

受疾病治療,其施術、藥方雖各自有異,但基於氣 相通及治病養生之感情,本地人依賴一般醫 1898年臺灣適逢鼠疫流行,臺北地區的紳商 餘人就曾經提出維護漢醫的要求(見附錄:大稻埕

生之心理與對內地(日本)人開業醫(西醫)並無不同。然而,先前業已發佈臺灣醫業規則,本 居民對檢疫之相關建議);1930年時,更有日人漢醫南拜山氏來臺宣揚漢醫復興,一度帶領臺人有

島醫生幾無申請醫師執照之意願,當時對於本地人按照以往方式接受診療一事暫時不予過問,而 志之士發起維護地位不高之「草根樹皮」漢醫,參與連署者一度達16,000人(鄭志敏輯錄,2004:

一方面令公醫從事施藥治療,儘可能接受內地人之醫療,無奈由於因襲已久,尚未能驟然脫離窠 429)。他們大多認為:臺灣自有其特殊之地理、氣候與風土,醫療方法自然不宜全採西法;而且當

臼,接受內地醫師之診療者尤其稀少,彼等執意將生命委交醫生(中醫)手中,此一現況雖是難 時臺灣人一旦偶感風寒,日人警官即強制逮捕並送入病院集中管理治療,可惜平均10人卻僅1人存

擋之勢,但在日新月異之今日,若對此完全置之不理,則在取締上不便之處甚多。故而於今之 活;但若臺人躲避至鄉村而採用傳統療法,則救活者十之八九(見附錄)。這種中醫之正統醫療觀正

際,希望能對本地人所稱之醫生舉行簡易試驗,並依其成績發給醫業臨時執照,以收統治之效 可以反應日治初期部分臺灣中上階層的想法(范燕秋,1994:82)。由中醫轉化至西醫所產生的「過

(許錫慶編譯,2001:60)。 渡症候群」,同處於不同體系之醫療行為所引起之恐慌,還不僅如此。當時日人以近代化之檢疫措施

施於吾等民之身,所造成的反抗與排拒自然不小,當時流傳著:「警官檢查疫病,乃吵囁人家;醫官

可是,不管做為一殖民政府或近代化國家來說,由國家權力認可的證照制度畢竟是不得不被採 以白灰避疫藥水者,乃用冷水害人;火葬疫病死亡者,為燒人身屍,使人無葬身之地;醫官的剖檢


22 23
認的,此乃時勢之所趨。故當臺灣中醫遇上以西醫為主的殖民政府到來,情況於是完全改觀。自從 法,說為毀人屍身。」而進行這些行為的處所,往往在冰冷幽暗的醫院中,故臺灣人多將醫院戲稱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送命所」(莊永明,1998:114)。只可惜寡不敵眾,所謂中醫的療效並不為政府所認可與重視, 學,但漢學是經過長久的自然淘汰而留下來的。所以從我開始學醫,就訂 了那時在日本出刊的《漢

充其量不過是螳臂擋車罷了,甚至有人認為:中醫只講究「有效」是不夠的,沒有能跟上科學觀與 方與漢藥》,有機會更常 買一些中醫書籍回來,打算與基礎學科合作,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它。」然

進步觀,只希望在制度上求存活,根本是緣木求魚(鄭志敏輯錄,2004:473)。 而,杜最後仍然功虧一簣,1947年,臺大校方以「如此落後的東西怎麼可以設在臺大醫院內」的命


1 9 45
令,毅然扼殺了杜的雄心壯志(莊永明,1998:388-389)。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另一個例子:對於道地西醫出身的杜聰明(1893-1986)來說,中醫之發展也一直是他心中掛  

念的要事,1928年他在《臺灣民報》上,發表「漢醫院設立計畫」,鼓吹設立一所只收住院病患 直至1926年《臺灣民報》即載:「臺灣人信用西醫之心到此可以說是確立了,從這點看過去,臺

的醫院,「藥材主要則使用漢藥,配合其藥理學及治療學的研究」,讓中西醫匯通,雙管齊下。在 人的衛生觀念可說是很進步了。」(范燕秋,1994:189)西醫與新時代和進步結合、中醫則與舊思

日本政府以西醫為所有公衛體系執行者的當時,杜的識見無疑是卓越且特別的。杜的主張獲得好幾 維和落後為伍,這是當時,甚至是現今許多人的看法。另一個有趣的角度來看,是當時有不少臺人、

位知名中醫的贊成,包括葉鍊金、金成渠、尤子椎等人,並尋覓有錢的商人贊助,預備商借「稻江 臺生赴大陸學習中醫,和今日的狀況如出一轍,例如在1929的《臺灣民報》上就刊載了臺灣學生在

病院」為臨時診療所。可惜欲贊助的商人反悔,漢醫病院之成立美夢已破碎一半;更令杜傷心難過 上海學習中醫的概況,大意是臺灣學生在上海中國醫學院學習中醫,皆師承陸淵雷、章次公、祝味菊

的,在於當時許多人反對漢醫開設病院,甚至誣指杜與部分無照漢醫掛鉤,杜對此澄清自己的理 等民初著名中醫,後來因校務出現問題,臺灣學生又轉學至上海國醫學院,當時院長是章太炎、副院

念,說:「現今即使在歐美,對於所謂的漢醫學研究相當盛行,然而不甘心的是,我們東洋卻絲毫 長則是惲鐵樵,也是一時之選。這些學生多是中醫世家的子弟,遠赴上海、浙江等地中醫學校就讀,

不鑽研,提倡這個本土產物,反而棄而不顧,感到遺憾的同時,應更積極地組織化來研究,並將其 回台後成立「臺灣中醫勵進會」,互相討論學術,並與南 中央國醫館連繫,視為

結果以歐文(西方語言)向世界各國發表。」杜積極的將他的思想告訴世人,從1928年9月2日開始 臺灣分館。臺灣光復後,中央國醫館館長焦易堂隨政府來臺,即曾住在「臺灣分

連載,每週一次,共登了31集,但這些洋洋灑灑的肺腑之言,卻不為當時人見察,最後終落個不了 館」,後病逝於臺北(林昭庚,2004:200)。故總體而言,臺人還是有學習中醫

了之(楊玉齡,2002:122-125)。中日戰爭結束後,杜聰明仍壯志未消,一度興起放棄臺大醫院「第 的管道,中醫在日治時期仍能延續學術生命,不至於被完全消滅(鄭志敏輯錄,


24 25
一內科」的優渥職位,而另外籌設「漢方科」的念頭。他說:「我個人始終認為,漢方醫雖然不科 2004:241)。


•惲鐵樵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另外一面大家比較沒有看到的是西醫與國家權力的結合,使得西醫的社會地位較以往中醫更加

尊貴,而使過往的醫病關係驟變,成為一個醫者主導疾病與醫療的市場,而病患的聲音與實際需求

卻逐步消失,這正是新醫療的 失。當時報紙上就刊載不少醫師魚肉鄉里的故事,例如在北港開業的


1 9 45
林醫師,就「專為獵利,對一般患者全不親切」,被指為「無恥之徒」、「不德醫師」(鄭志敏輯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錄,2004:90)。還有許多不合理之情事,例如有人在報上提出〈官、公立醫院的改造〉,抱怨說

病患若不會講日語,則至臺北醫院領藥時只好自求多福,領錯藥算你活該;院內看護婦對臺人極不

親切,特別是不會日語的人,臺北病院的看護婦竟然還會辱罵臺人患者,令人不可思議(鄭志敏輯

錄,2004:112);另外,臺灣人也只能住20、30人一間的大病房,條件極差,讓當時臺灣人大罵:

「拿臺灣人的錢開日本人的醫院」(鄭志敏輯錄,2004:96),這就是當時臺人面對有口難言的醫

療差別待遇。還有更駭人聽聞的事,就是有位「工於淫術」的「色魔醫」,竟把誘騙女病患玩個

「珠胎暗結」的把戲,震撼鄉里地方,凡此種種,皆代表當時臺人所受之委屈(鄭志敏輯錄,2004:

106)。又好比蘭大衛曾對兒子說:「日本人是有可能非常、非常殘酷的。他們或許非常友善、非常

有效率,但有時他們也非常殘忍。」(劉翠溶、劉士永編譯,2002:31)也許這是蘭的個人見解,但

他對兒子說的,可能有很多是基於他自己的所見所聞,臺灣人在日人統治下兢兢業業的過著每個日

子。故所謂醫療上應該受到保障的權利,臺人可說是完全享用不上的,只能說是「被控管」的一群

人。舉例來說,一向被人認為對臺灣近代化頗有貢獻的後藤新平(1857-1929),在臺灣新文學之父


26 27
賴和(1894-1943)的回憶中有這樣的形象,後藤說:「本島(臺灣)人諸君,要自己省察,我們只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有二十餘年,對於帝國盡忠的歷史,內地(日本本土)人已是有二千餘年歷史,所以不應奢望,若 許使用的範圍內,將所謂的科學漢方界定為合法藥品。也就是

權利待遇,有些不似內地人,不宜就說不平。」(賴和,2005;33)日本統治當局對臺灣人之控制可 說,不管是中藥、西藥或是中西藥合併參入的成藥,只要能符


以說無所不用其極,費盡思量來奪走臺灣一切資源,但在各種權利上卻不肯對臺灣人有更廣泛的保 合科學的製造過程即可(劉士永,2006,7-8。本文一些想法

1 9 45
護措施,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臺灣人畢竟不是日本人,存在若干民族認同差異下的忍氣吞聲,對 得劉士永的啟發甚多,特此致謝)。職是之故,從醫療廣告

年以前臺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當時臺灣人來說,也只好照單全收。 中,我們將可以看到將許多傳統漢方穿上科學製劑的合法外衣

而生存下來,此即本書所欲著墨的焦點之一。

然而,現今所有臺灣史的研究中,多從探討國家政策與殖民地醫療的特 著手論述,講究菁英階

層的醫療行為與西醫的防疫措施、疾病管控等項目(范燕秋,2005:1-9),卻比較少將觸角延伸至

大多數人們的傳統醫療概念中去搜索臺灣醫療的另類生命力。筆者認為,中醫的力量仍存在於這些

我們所熟知的表述之外,從1898年前後開始看起,臺灣的藥品市場尚處於混亂之中,「明治二十九

年六月府令第十號」規定,外國藥物之進口「至少」必須符合該國藥典,但當時日本人認為中國

是個沒有藥典的國家,語多歧視之意味,所謂「草根樹皮」根本無法可罰(許錫慶編譯,2001:

134-135)。其實中國藥典太多了,日人所談的應該是專指國家統一制定之藥典,但日本忽略了中國

土地太廣,我們所較熟知的中醫不過是最大的一支,尚有蒙醫、藏醫、土家族醫、彝醫等體系,各

地特產藥物眾多,硬是歸納在同一個體系內,反失其多元特 。但日本統治殖民地還是必須要有法令

依據,故有1891年修正的日本藥典《日本藥局方》的問世,反倒賦予了科學中藥不至於被消滅的新


28 29
生命力。在這次的編輯中,重新界定了西方對藥用植物的定義,並將許多傳統生藥材涵蓋、納入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當中藥上碰西藥 / 皮國立作. -- 二版. --臺北市:台灣
書房, 2009.10
   面; 公分
含索引
ISBN 978-986-6764-98-1 (平裝)
1.藥學史 2.臺灣
418.0933 98015490

8V22

臺灣日日新:
  當中藥碰上西藥 (474)

作   者  皮國立
主   編  Meichiao
編   者  Audrey Chang
美術設計 小題大作
封面設計 鄭依依
 

發 行 人  楊榮川
出 版 者  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地   址  台北市和平東路2段339號4樓
電   話  02-27055066
傳   真  02-27056100
郵政劃撥 18813891
網   址   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tcp@wunan.com.tw
總 經 銷  朝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地   址  台北縣中和市橋安街15巷1號7樓
電   話  02-22497714
傳   真  02-22498715
 

顧   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0 9 年 1 0 月 二 版 一 刷
定   價  新台幣280元整
 

有著作權,請予尊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