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僅供參考

禪修入門手冊

實踐佛陀教誨,延續佛法慧命。
重視僧伽教育,落實六和精神。
促進僧信互動,依法護持三寶。
發揚人間佛教,淨化社會人心。

凝聚護法力量,
凝聚護法力量,提升學佛品質;
提升學佛品質;
認可禪林宗旨,
認可禪林宗旨,並肩承擔使命;
並肩承擔使命;
護持僧眾修道,
護持僧眾修道,協助禪林發展。
協助禪林發展。
禪修入門手冊

目 錄

壹、目 標 ---------------------------------p.1
貳 、 注意事項 ---------------------------------p.1
參 、 小參須知 ---------------------------------p.1
肆 、 禪修的助緣 ---------------------------------p.2
伍 、 平衡五根 ---------------------------------p.2-3
陸 、 平衡七覺支 ---------------------------------p.3
柒 、 課程內容
佛門禮儀
一 、 參訪寺院之 禮儀 --------------------p.4
二 、 尊師言儀 --------------------p.5
三 、 尊師身儀 --------------------p.5
四 、 頂禮 --------------------p.6
五 、 勿干擾他人用功 --------------------p.6
六 、 手授的方式 --------------------p.7
七 、 請法與聞法的禮儀 -----------------p.8
八 、 聞法禮儀 -----------------p.9
禪修入門
一 、 調身
1 、 七支坐法 ---------------------p.10
2 、 十字調法 ---------------------p.11
3 、 全身放鬆 ---------------------p.11
二 、 調息 -------------------------p.11
三 、 數息 -------------------------p.11-12
四、出靜 --- ----------------------p.12
捌 、 誦經
三皈依 、 懺悔 、 慈經 -------------------------p.13
吉祥經 、 慈念 、 迴向 -------------------------p.14
玖、齋食作觀 -------------------------p.15
禪修入門手冊

壹、目 標
一 、 接引初 學 的 入 門課程
二 、 建 立 正 確的 禪 修 觀念
三 、 學 習 生 活的 自 在 法喜

貳、注意事項
一 、 不 遲 到 及早 退
二、一律禁語
三 、 一 切 日 常生 活 都 應時時 保 持 正 念 及避 免 干 擾大眾 , 如 在
禪 堂 內 走 動 時請 放 輕 腳步 。
四 、 學 員 須 按 照 老 師 所教導 的 方 法 認 真修 習
五 、 除 了 向 老 師 報 告 外 , 不 宜 互 相 討 論自 己 的 經驗 , 也 不 可 宣
講 別 人 的 禪 修經 驗 。
六 、 在 禪 堂 內按 摩 或 作瑜 珈 時 , 避 免 把腳 朝 向 佛像及 老 師 。
七 、 禪 修 期 間請 把 手 機及傳 呼 機 關 掉 。
八 、 請 勿 在 禪堂 內 吃 東西 , 應 時 時 保 持環 境 清 潔 。

參、小參須知
報 告 時 宜 把 握重 點,
點,簡 明扼 要。
要。以 安般 念(
念( 觀 呼 吸 )爲 例 ,
小 參 之 重 點 如下 :
一 、 如 何 專 注修 行 ?
二 、 持 續 專 注多 久 ?
三 、 有 否 任 何困 難 ?

* 小 參時 應 只 報告 當 前實 修 的 情 況 , 避 免 冗 長的陳 述 ; 不 需
報 告 修 行 上 的細 節 , 除非老 師 問 及 。
* 不 宜談 論 與 當前 實 修無 密 切 關 係 之話 題 或 問題 。 佛 法 上 的
疑 難 宜 在 講 座時 或 事 先以書 面 提 問 ; 生活 上 的 建議宜 與 主
辦人聯繫。

1
禪修入門手冊

肆、禪修的助緣
一 、 持 戒 : 五戒 十 善 為根本 。
二 、 教 授 : 親近 教 導 佛法與 禪 修 之 善 知識 。
三 、 少 事 : 盡量 減 少 俗務 , 事 緣 過 多 心思 易 亂 。
四 、 心 情 : 保持 平 靜 、 安祥 、 喜 悅 的 心情 。
五 、 飲 食 : 知足 知 量 , 適可 而 止 , 勿 得多 求 。 若食過 飽 , 肚
脹 氣 滿 影 響 氣息 , 氣 脈不通 容 易 進 入 昏睡 狀 況 , 而
腰 部 也 無 法 挺直 。
六 、 睡 眠 : 適當 的 休 息有益 精 神 , 禪 坐不 易 昏 沉 ; 如 睡 過 多 心
識 昏 昧 , 精 神不 振 容 易懈怠 。
七 、 環 境 : 空氣 流 暢 之處 , 避 免 喧 閙 場所 。
八 、 持 續 : 在行 住 坐 臥中 , 不 間 斷 的 持續 於 業 處的修 習 。
九 、 慎 防 五 蓋 ( 五 種 障礙 )
1 、 貪 欲蓋 : 對 人 、 事 、 物 的 貪 愛 、 欲望 。
2 、 瞋 恚蓋 : 對 人 、 事 、 物 的 瞋 恨 、 不滿 。
3 、 昏 眠蓋 : 心 力不 振 、 興 趣 薄 弱 、 昏沉 瞌 睡 。
4 、 掉 悔蓋 : 心 情擾 動 不安 , 或 追 悔 過去 。
5 、 疑 蓋 : 懷 疑 、 猶 豫 、 多 慮 、 缺 乏 信心 。

五 蓋 當 中 任 何一 蓋 發 生時 , 必 須 及 時 覺察 , 設 法對治 , 提
起 正 念 , 超 越障 礙 , 繼續專 注 用 功 。

伍、平衡五根
一、信 : 決 定的 作 用 (深
( 深 信 修 習 安 般念 能 成 就禪定 )
二 、 精 進 : 努力 的 作 用 (策
(策 勵 精 神 , 保持 於 入 出息 。 )
三、念 : 憶 持的 作 用 (警
( 警 覺 、 令 心 守住 息 , 不忘失 。 )
四、定 : 專 注的 作 用 (一
( 一 心 專 注 於 入出 息 , 不散亂 。 )
五、慧 : 明 瞭的 作 用 (清
( 清 楚 地 知 道 入出 息 )

2
禪修入門手冊
* 精 進 根 與 定根 必 須 平衡 :
若 精 進 強 而 定弱 , 則 心傾向 掉 舉 不 安 ;
若 定 強 而 精 進弱 , 則 心傾向 怠 惰 昏 沉 。

* 信 根 與 慧 根必 須 平 衡 :
若 信 強 而 慧 弱 , 則 傾 向迷信 盲 從 ;
若 慧 強 而 信 弱 , 則 傾 向空談 評 論 。

* 念 根 愈 強 愈好 , 時 時保持 正 念 , 平 衡諸 根 , 不忘業 處 , 則
修行易得成就。

陸、平衡七覺支
一 、 念 覺 支 : 憶 持 入 出息 。
二 、 擇 法 覺 支 : 了 知 入出息 。
三 、 精 進 覺 支 : 努 力 覺知入 出 息 。
四 、 喜 覺 支 : 體 驗 入 出息 時 內 心 的 歡喜 。
五 、 輕 安 覺 支 : 體 驗 入出息 時 內 心 的 平靜 。
六 、 定 覺 支 : 一 心 專 注於 入 出 息 。
七 、 捨 覺 支 : 心 平 等 中道 、 不 執 著 ; 不 興 奮 也不沮 喪 。

*掉舉散亂:
應 加 強 輕 安、
安、定、捨 覺 支;
支;不 應 加 強擇 法、
法、精進、
精進、喜 覺 支 。

*昏沉瞌睡:
應 加 強 擇 法、
法、精 進、
進、喜 覺支;
覺支;不 應 加強 輕 安、
安、定、捨 覺 支 。

3
禪修入門手冊

柒、 課程內容
一、佛門禮儀
二 、 禪 修 入 門 (調身
( 調身 、 調息 、 數 息 法 及開 靜 後 全身按 摩 )
三、行禪方法
四 、 安 般 念 三摩 地
五 、 慈 心 觀 入門
六、瑜珈
七 、 義 務 行 ----出
---- 出 坡

佛 門 禮 儀

一 、 參訪寺院之 禮儀 :
1 、 穿 著 : 不 應 穿著 短 褲 、 迷 你 裙 、 露肩 衣 等 , 此皆 不 合 禮
儀 , 應 簡 單 樸素 及 整 齊端莊 。
2 、 舉 止 : 不 可 浮誇 、 輕佻 、 慌 亂 、 急躁 , 應 表現平 實 、 穩
定的風範。
3 、 銷假 / 告假:
告假 :
抵 達 寺 院 時:
時:銷 假 - 先到大 殿 禮 佛,
佛,次向 住 持 或監院 頂 禮 銷 假。
假。
接 駕 - 有 法 師蒞 臨 , 須頂禮 接 駕 。
離開寺院時:
離開寺院時:告 假 - 先 向 住 持 或 監 院 頂禮 告 假 後,
後,方 禮 佛 告 假 。
送 駕 - 住 持 或監 院 離 寺出門 時 , 頂 禮 送駕 。

4
禪修入門手冊
二 、 尊 師言儀
1 、 不 宜 直 接 問 :「 法 師 你的 法 號 是 什 麼 ? 」
應 言 :「 請 問法 師 法 號上下 」
2、 稱 師 以 敬 :
不 得 稱 『 某 某師 』
應 稱 : 某 某 和尚 、 長 老 、 阿 闍 梨 、 律 師 、 禪 師 、 Bhante、
Bhante 、
法師
3 、 稱 己以 謙 :
不 宜 自 稱 云『 我 』
,應 以『
以『 後 學 』
、『末學』
、『弟子』
、『學生』
等自稱。

三 、 尊 師 身儀
1 、 見 到法 師 時 , 應 站 起來 合 掌 , 除 非正 在 讀 經 、 生 病 、 用
齋及作眾事。
2 、 站 的位 置 :
不 得 與 師 長 對面 站 或 站在高 處 , 也 不應 站 的 太遠 , 令 師 長
費 氣 力 講 話 , 我 們 可 以站在 離 師 長 約 七步 之 處 。
3 、 途 中遇 到 法 師 : 應 側立 一 旁 合 掌 讓法 師 先 走 。

5
禪修入門手冊
四 、 頂禮
1 、 合 掌 : 雙 手 合十 置 於胸 前 ( 充滿 了 虔 誠 、 恭 敬的 心 。 )
2、禮 敬:
敬:雙 手 高舉 至 額 前 ( 對 佛、
佛、法、僧 三寶 心 生 景仰 和 感 恩。
恩。)
3 、 頂 禮 :「 頭 面 接足 禮 」 ( 謙 卑 調柔 , 堪 能受 教 。 )
全 身 伏 下 , 雙手 平 置 額頭 兩 旁 。

男 女 眾 之 差異
女 眾 : 足 跟 平放
男 眾 : 足 跟 上翻

五 、 勿 干 擾他人用功

6
禪修入門手冊
六 、 手授 供養

正確示範:
正確示範:手授的方式有多種,
手授的方式有多種,今舉二種來示範:
今舉二種來示範:
1.一盤一盤的手
1.一盤一盤的手授
一盤一盤的手授(上圖)
上圖) 2.整桌食物的手授方式
2.整桌食物的手授方式(
整桌食物的手授方式(右下圖)
下圖)


圖一


圖 四

錯誤示範:
錯誤示範:圖一(
圖一(用一隻手來手授)
用一隻手來手授)、圖二(
圖二(在法師的對面及站著倒茶)
在法師的對面及站著倒茶)
圖三(
圖三(站著倒茶)
站著倒茶)

7
禪修入門手冊
七 、 請法及聞法 之 禮儀

上 課 前 下 課 時

1.開
1. 開 示 結束 後 , 大眾 齊 聲稱
1.禮
1. 禮 請 法師 *
「 S a dhu ! S a dhu ! S a dhu !」
!」

2.班
2. 班 長 呼 :
2.當
2. 當 法 師開 始 步 入課 室 時 ,
「 大 眾 請 胡 跪合 掌 , 禮謝
班 長 呼 :「 大眾 請 胡 跪合掌 」
法 師 慈 悲 開 示頂 禮 三 拜 」

3. 等 法 師昇 座 後 , 班 長呼 :
「 至 誠 恭 請 法師 慈 悲 開示 , 3. 當 法 師 站 起 來 時 ,
頂禮三拜。 班 長 呼 :「 恭送 法 師 」
大眾請就坐!」

4. 侍 者 手授 茶 水 予法 師 **

* 禮請 法 師 :
如 是 異 性 法 師 , 就 應 有伴同 行
1. 輕 輕 敲門 , 等 法師 回應 後 方 進 入 。
2. 移 步 至法 師 面 前合 掌跪 下 , 頂 禮 三拜 後 , 合掌祗 請 :
「 至 誠 禮 請 法師 慈 悲 開示 」
3. 頂 禮 三拜 後 , 退 三 步方 轉 身 , 側 隨 師 旁 , 合 掌恭 迎 法 師
昇座。

** 手授茶水 ( 手巾 可 預先 放 在 講 桌 上 )
侍 者 合 掌 跪 在講 桌 附 近 , 恭 迎 法 師 。
1. 雙 手 端 茶 , 移 步走 近法 師 面 前 約 一尺 許 , 然後跪 下 。
2. 雙 手 手授 茶 水 予法 師 , 合 掌 說 :「 供 養 法 師 !」
3. 頂 禮 三拜 , 退 三步 方轉 身 退 下 。

註 : 手 授 時 , 等 法 師 手 觸 碰 茶 杯 後 , 侍者 隨 即 放 手 ; 離 手
後 就 不 要 再 碰觸 茶 杯 了 。

8
禪修入門手冊
八 、 聞法禮儀

1、 端 行
不遲 到 早退 、 衣著 端 莊合 直、 關 閉手 機 、不 私 語 談論 或
高聲 呼 喚… …
2、 尊 師
(1) 應當 讓 法

師 坐 在比
我們 稍 微
高的 地 方

(2) 不應 讓 法
師站 著 說
法。

3、 重 道
(1) 請教 法 益
時, 應 正
身澄 心 諦
聽, 聞 而
思, 思 而
修。

(2) 若有 疑 問
,須 待 法
師開 示 完
方才 發 問。

9
禪修入門手冊

禪修入門

一、調身
1、七支坐法
(1) 結跏趺坐:
結跏趺坐:a.雙盤
a.雙盤 b.單盤
b.單盤 c.散盤
c.散盤 (也可以坐椅子
也可以坐椅子)
椅子)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 把蒲團調好,
把蒲團調好,找一個最舒適、
找一個最舒適、自然、
自然、正直、
正直、穩固的 坐姿。
坐姿。
2) 盡量讓兩邊膝蓋著地,
盡量讓兩邊膝蓋著地,配合臀部呈現「
配合臀部呈現「三角形」
三角形」
,這樣才
,這樣才
能坐得穩定
能坐得穩定。
穩定。
(2) 挺腰含胸
(3) 雙手平放
(4) 雙肩放鬆
(5) 下巴內收(
下巴內收(頭部不要下
頭部不要下垂)
(6) 舌頭自然就好
(7) 雙簾下垂

雙 盤 單 盤 散 盤

10
禪修入門手冊
2、十字調法
因為偏左或偏右,
因為偏左或偏右,將會導至不能坐久,
將會導至不能坐久,因而會感到疼痛
因而會感到疼痛。
到疼痛。
(1) 左右 (2) 前後
大幅度的搖擺,
大幅度的搖擺,然後慢慢的放慢速度,
然後慢慢的放慢速度,往中心點縮小範圍,
往中心點縮小範圍,
當找到一個中心點後,
當找到一個中心點後,就可以停下來了。
就可以停下來了。

3、全身放鬆
頭部放鬆 → 臉部放鬆 → 頸部放鬆 → 肩膀放鬆 → 雙手放鬆
→ 胸部腹部放鬆 → 背部腰部放鬆 → 雙腿放鬆 → 雙腳放鬆
→ 從頭到腳全身放鬆、
從頭到腳全身放鬆、放鬆、
放鬆、放鬆

二、調息
作三次深呼吸,
作三次深呼吸,當空氣吸進與呼出時,
當空氣吸進與呼出時,留意上嘴唇與鼻端間有
空氣掃過或接觸的部位,
空氣掃過或接觸的部位,這個接觸範圍,
這個接觸範圍,即是安般念(
即是安般念(入出息念)
入出息念)
業處的所緣(一般在人中附近
一般在人中附近,
在人中附近,是呼吸與皮膚接觸較
是呼吸與皮膚接觸較明顯的地方)
明顯的地方)。
方法如下
方法如下:
如下:
吸氣:
吸氣:當氣吸到飽滿後
當氣吸到飽滿後,
滿後,吞在丹田中,
吞在丹田中,稍為等待一下
稍為等待一下,
一下,然後才把
氣呼出去。
氣呼出去。
呼氣:
呼氣:氣呼完後,
氣呼完後,也稍為等待一下
也稍為等待一下,
一下,再吸氣....
再吸氣....

三、數息法(不間斷的重複數一到八)
不間斷的重複數一到八)
1、專注「
專注「接觸範圍」
接觸範圍」上的氣息,
上的氣息,然後數息。
然後數息。
方法:
方法: a. 在出息的末端才默念「
在出息的末端才默念「一」 或
b. 從氣息開始至終都一直默念「
從氣息開始至終都一直默念「一」

11
禪修入門手冊
2、專注力只停在「
專注力只停在「接觸範圍」
接觸範圍」上,覺知氣息在「
覺知氣息在「接觸範圍」
接觸範圍」的進
出,如守門人般只是單純的在門口注意
如守門人般只是單純的在門口注意過客的進出
注意過客的進出,
過客的進出,而不會跟
隨著他們進去或離開屋子
隨著他們進去或離開屋子。
去或離開屋子。
3、若把取不到「
若把取不到「接觸範圍」,
接觸範圍」,可先深呼吸三次或更多次
」,可先深呼吸三次或更多次,
可先深呼吸三次或更多次,然後呼
吸就轉為自然
吸就轉為自然,
為自然,以平靜及警覺的心把專注力放在「
以平靜及警覺的心把專注力放在「接觸範圍」
接觸範圍」
上修習安般念。
上修習安般念。

四、出靜
1、身體輕輕左右前後搖擺 →『肩膀』
肩膀』前後轉圈
前後轉圈。
2、慢慢合掌摩擦雙手後,
慢慢合掌摩擦雙手後,按摩『
按摩『手腕 → 雙手(
雙手(從內手腕往後至
手背,
手背,再從手背往前至手指。)
再從手背往前至手指。)』
3、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住『
按住『雙眼』
雙眼』。
4、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摩『
按摩『頭部、
頭部、後腦、
後腦、從脖子往後按摩下去。』
從脖子往後按摩下去。』
5、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摩耳朵。
按摩耳朵。
6、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摩『
按摩『胸部』
胸部』 從上往下推)、
(從上往下推) 『腹部
『腹部』
腹部』 順時鐘轉動)。
(順時鐘轉動)

7、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住『
按住『丹田』
丹田』。 → 慢慢睜開眼睛
8、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摩『
按摩『背部、
背部、腰部』。
腰部』。
9、摩擦雙手後,
摩擦雙手後,按摩『
按摩『大腿、
大腿、膝蓋、
膝蓋、小腿、
小腿、踝、腳尖、
腳尖、轉腳板。』
轉腳板。』

慈心觀

願我沒有敵意
願我沒有瞋恚
願我沒有痛苦
願我保持怏樂

12
禪修入門手冊

捌、誦經

一 、 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 m m a - sambuddhassa
禮 敬 世 尊 、 阿羅 漢 、 正等正 覺 者 。
Buddha m sara n a m gacch a mi 我 以佛 陀 為 皈依處
Dhamma m sara n a m gacch a mi 我以 達 摩 為皈 依處
Sa n gha m sara n a m gacch
gacc h a mi 我 以僧 伽 為 皈依處

Dutiyampi (第
( 第 二 次 ) 、 Tatiyampi (第
(第 三 次 )

二 、 懺悔 : 往 昔 所 造諸惡 業 , 皆 由 無始 貪 嗔 癡 。
從 身 語 意 之 所生 , 一 切我今 皆 懺 悔 。 ( 三 遍 )

三 、 慈經 / 吉祥經

慈經
欲 獲 得 寂 靜 的善 行 者 , 應如 是 修 學 :
堪 能 、 誠 懇 及 正直 , 謙 恭 、 柔 和 與 不 慢 。 知足 易 供養 , 少
事 俗 務 , 生 活儉 樸 , 諸根寂 靜 , 謹 愼 和謙 虛 , 不攀求 於 俗 家 。
不 應 做 任 何 違戾 事 , 免遭其 他 智 者 所 遣責 。
願 一 切 眾 生 皆幸 福 , 安 穩和 快 樂 ! 凡 有生 命 者 , 若強 、 若
弱 、 若 長 、 若大 、 若 中 、 若 短 、 若 粗 、 若 細 , 盡一切 無 餘 。 或
可 見 或 不 可 見,
見,或遠 或 近,
近,或 已 生或 未 生,
生,願 一切眾 生 都 快 樂 !
不 要 欺 騙 他 人 , 或 於 一 切處 蔑 視 任 何 人 , 不 應 出 於忿 怒 及
仇 恨 而 詛 咒 希望 他 人 痛苦 。 對 一 切 眾 生應 修 習 無限的 慈 愛 心 ,
猶 如 慈 母 用 生命 保 護 自己唯 一 的 兒 子 。 讓 無 限 的慈心 遍 照 於 十
方世界,上、下、左、右,不受阻擾,不懷仇恨,不抱敵意。
無 論 站 著 、 走著 、 坐 著 、 躺 著 , 若 不 昏昧 , 應 確立此 念 。 能 如
是 住 者,
者 , 即 云「
云「 梵 住 」。不
。 不 陷 於 邪 見,
見 , 具有 戒 德,
德 , 具 有 智 見,
見,及
斷 諸 貪 欲 , 當決 不 再 入母胎 。

13
禪修入門手冊

吉 祥 經
如是我聞:
一 時 , 世 尊 在舍 衛 國 , 祇樹 給 孤 獨 園 。 爾 時 有 一天神 , 於
後 夜 分 , 身 諸光 明 , 遍 照祇 樹 園 林 , 來詣 世 尊 所 , 到 已 , 頂 禮
世 尊 , 而 住 一面 , 而 以偈白 世 尊 :
諸天與世人 思維 吉 祥 事 希 求於 幸 福 何謂 勝吉 祥
遠離愚癡人 親近 智 慧 者 供 養於 應 供 此事 勝吉 祥
居住安適處 昔所 作 福 業 及 自修 善 德 此事 勝吉 祥
博學與工巧 及善 習 毗 尼 並 善說 語 言 此事 勝吉 祥
侍奉於父母 愛護 妻 與 子 所 作無 繫 累 此事 勝吉 祥
佈施與依法 愛護 親 眷 屬 諸 業無 過 咎 此事 勝吉 祥
斷絕諸惡業 亦不 飲 諸 酒 於 法不 放 逸 此事 勝吉 祥
恭敬與謙讓 知足 常 感 恩 依 時聽 教 法 此事 勝吉 祥
忍辱與謙卑 謁見 諸 沙 門 適 時討 論 法 此事 勝吉 祥
苦行與梵行 而得 見 聖 諦 證 悟於 涅 槃 此事 勝吉 祥
接觸世間法 心寂 不 為 動 無 憂而 清 安 此事 勝吉 祥
如是修諸行 而能 無 墮 失 隨 處得 安 穩 此諸 事吉 祥

四 、 慈念
願 僧眾及居士們 「 幸福 、 安穩和快樂 」
願 天人 「 幸福 、 安穩和快樂 」
願 附近的地方領袖 「 幸福 、 安穩和快樂 」
願 附近的所有居民 「 幸福 、 安穩和快樂 」
願 一 切 眾生皆 「 幸福 、 安穩和快樂 」

五 、 迴向
願此功德種善根 , 累世怨親同沾恩 。
由斯解脫諸苦惱 , 共證菩提度有情 。

14
禪修入門手冊

玖、齋
玖、 齋 食 作 觀
一 、 食存五觀
佛 制 弟 子 , 食存 五 觀 , 散心 雜 話 , 信 施難 消 。
1 、 計 功多 少 量 彼來 處
2 、 忖 己德 行 全 缺應 供
3 、 防 心離 過 貪 等為 宗
4 、 正 事良 藥 為 療形 枯
5 、 為 成道 業 應 受此 食

二 、 結齋文
飯 食 已 訖 , 當願 眾 生 , 德行 充 盈 , 成 十種 力 。

三 、 祝願文
所 為 佈 施 者 , 必 獲 其 義利 ; 若 為 樂 故 施 , 後 必 得安樂 。
福 能 招 樂 果 , 所 願 皆 成就 ; 疾 得 圓 寂 處 , 當 證 涅槃樂 。
勤 修 福 德 人 , 所 有 諸 災橫 ; 及 以 天 魔 眾 , 皆 不 得侵惱 。
若 發 勇 猛 者 , 具 聖 慧 能施 ; 當 盡 苦 海 邊 , 必 得 無為樂 。

15
禪修入門手冊
禪修入門手冊

禪修入門手冊
封面題字:開印比丘

出版:寂靜禪林資訊部
地 址 : P.O.Box 561, 89208 Tuaran, Sabah, Malaysia.
電 話 : (60-88) 968715
傳 真 : (60-88) 968413
電 郵 : santavana@gmail.com
網 址 : www.santavana.org

印 刷 者 : 首 都 印 刷 私 人 有 限 公 司 (238973-U)
出 版 日 : 2008 年 3 月
版次:初版第一刷

歡迎助印
戶 口 : Santavana Forest Hermitage
銀 行 : Malayan Banking Berhad
國 際 代 碼 : MBBEMYKL
銀 行 戶 口 : 5101-4302-7182

Chan Xiu Shou Ce (《 禪 修 入 門 手 冊 》)

ISBN: 978-983-3728-17-6

* 非 賣 品 For Free Distribution.歡 迎 倡 印.請 勿 刪 增 本 書 內 容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