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第七章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7.1 掩埋場現況說明及關鍵課題
屆齡之衛生掩埋場復育在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的成功經驗,規劃以及隨後之細部執

行工作得以成功,就本場來說,主要需充分考量及研擬適當因應措施的有如下四項:

1. 基地穩定:

復育後或停止使用多年後的掩埋場,其內含物應可達化學、物理、以及微生物

之穩定狀態,所以停止使用多少年後始進行復育工作,需在復育作業的細節

上加以考量;

2. 基地排水:

雖然當初掩埋場建設應已充份考量於該地設置掩埋場對週圍環境的衝擊,一

個已趨穩定的掩埋場,隨後進行的復育工程充其量僅是地形地貌上的低程度

改變,就區域內的排水來說,基地內的滲水係數需考量於復育後不可有太大

的變化,以免影響週圍已趨穩定的排水系統;

3. 基地週遭環境:

掩埋場所在位置於建設之前應多已考量對週遭環境衝擊,因此經過多年的使

用,場址於停止操作後,當初比較嚴重的環境因子如垃圾的運輸、填埋作業、

臭味飄散、滲出水處理、沼氣等,於進入場址封閉及規劃復育階段後,除可能

殘留的滲出水以及沼氣外,多數環境因子均已消失。剩下必需加以考量的環境

因子僅剩該場址的鄰近區域特性,如本計劃即需特別指出其鄰近一退縮型海

岸的事實,並需提出對策。然本場址於復育後,在往後若干歲月後,也許有再

開發作為它項用途的情況時,無論如何必需考量本地海岸的向內衝蝕速度,

並及早在區域內任何相關計劃中訂定一保險的啟動警示時程。

4. 基地內含物之二次污染防止措施:

基地建設初期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本計畫為例,其中位於底層的滲出水阻絕

設施應已很難查考其功效,目前本場的滲出水收集端經查證亦已無任何滲出

水產出。沼氣部份經多次觀察似無產出跡像,因此於後續的復育加蓋工程中,

8-1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滲出水端及沼氣收集端均建議應加以維護及保留。

總而言之,目前花蓮市衛生掩埋場垃圾量已逼近滿載,也超過使用年限,加上掩

埋場臨近海岸線,有污染海洋之虞,故本計畫將規劃花蓮市衛生掩埋場之封閉及復育

方式,在臨海一側實需對該風險提出因為對策,然該處之海濱已於本年度完成某種程

度的整理及加固﹝如圖 8.1-1所示之工程前後的狀況比較﹞。而掩埋場封閉復育的目標,

除了避免造成二次公害污染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達到最終土地利用發展構想所需之環

境狀況,同時配合現地景觀及自然生態環境,對基地提出適當規劃。以下就花蓮市掩埋

場目前周邊環境現況及所發現之關鍵課題進行說明。

圖 8.1-1 花蓮市垃圾衛生掩埋場臨海邊坡整治工程
一、花蓮市掩埋場周邊現況

花蓮市垃圾衛生掩埋場於花蓮市東北方,地處於奇萊鼻海域,其現況空照圖

如圖 8.1-2 所示,觀察其所在位置的確是花蓮市一個突出如鼻的地形。掩埋場垃圾

之接收管理及服務設施位於場址南邊,垃圾進出主要道路為 193 縣道,沿途經過

兩座水泥廠及一水泥廠與港區聯絡鐵道。而目前掩埋場南側進出場道路,作為垃圾

8-2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進出場之用還可應付,未來待復育工程完成後,主要進出復育場址的動線應與環

保公園的進出動線整合,結合成更大的休閒區塊,而原南側作業區可整合成一遊

客服務區,以及第二出入口。

南側原掩埋場作業廳舍,可配合兩區前後環保公園之歷史,以及今年五月十

八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環保教育法」,因應即將產生的環保教育大量需求,設

定主題成為地方環保教育的設施之一。

圖 8.1-2 花蓮市垃圾衛生掩埋場位置空照圖
二、關鍵課題

(一)結合既有環保公園

掩埋場北臨既有之環保公園(詳圖 8.1-3),將來掩埋場復育後仍與環保公

園接壤,故其復育計劃所需達成的主要目標,應與環保公園本身特性連成一氣

或必需有其景觀或主題上的關聯性。首先應注意復育植栽種類之選用,而環保公

園或週邊如七星潭海岸地區之自然植被也可提供參考及遵循。

8-3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圖 8.1-3 掩埋場與既有環保公園相關位置
現掩埋場北端與環保公園接壤處如以下照片﹝圖 8.1-4﹞所示,顯示掩埋場之復育

應完成外部「封包」之位置及尺寸規模。

8-4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圖 8.1-4 掩埋場與既有環保公園接壤現況
(二)植生綠化現況改善

掩埋場東側緊臨太平洋為一相當陡峭的土石邊坡。原設計環場結構物「外疊

植生包」,可能是因為海濱鹽份過高以及其它氣候因素,臨海側植生包內則大都

不易存活 ( 如圖 8.1-5 ),致大面積植生包的織物長期外露,然如前述指出之復

育「封包」將掩蓋既有的植生包,所以臨海面之植生包已無改善或更換的必要。

圖 8.1-5 研判已失去作用之植生包
(三)耐候性調查與檢討

本案場址緊靠海濱,以美國對衛生掩埋場的選擇要點之一,其位置不可位

於曲折河道 ( non meandering river )100 英呎到 300 英呎的標準來看,目前的場

8-5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址靠海側土石邊坡是否需針對極端氣候如颱風侵襲進行加強,是第一個可以想

到的直接風險﹝immediate and present risk﹞。對於前述之風險對策,一般直覺均

以消波塊築堤來吸收大浪的破壞力。但長期以來,消波塊因其施工及吊裝簡易快

速,卻一直被評為美麗景觀的殺手,甚至在台灣之溪流整治使用消波塊也曾有

負面影響,如隨洪流撞擊到脆弱河工以致損毀的例證。

本計畫執行期為本年二月至八月,對於針對目前掩埋場臨海邊坡耐受程度

之實地調查,其實於執行階段並無足夠的樣本空間可以針對疑點進行充份的調

查。然而經本計畫現地訪談及實地瞭解,掩埋場自民國 86 年啟用以來,所幸還

尚未出現邊坡或掩埋區臨海側結構物遭風浪破壞的紀錄。但近來念茲在茲的全球

暖化及氣候漸趨極端,建議後續之復育細部設計仍應提出檢討及建議。

(四)滲出水處理廠功能檢討

目前掩埋場自民國 86 年 8 月啟用以來,預計使用 11 年,即原規劃於 97 年

應當封閉。目前雖已無掩埋作業,並已成為垃圾轉運至宜蘭利澤焚化廠作焚化處

理的轉運站,但其既有之滲出水處理設施均持續運作中。而目前因垃圾掩埋場尚

未進行封閉作業,故原滲出水處理廠相關設備應已接近其使用年限,因實際上

已無滲出水產出,所以後續細設應檢討是否拆除滲出水處理,以期南側服務區

之可規劃及利用之空間更為充裕。

(五)配合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規劃工作

應目前轉運作業持續進行中,故配合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之規劃工作

掩埋場應同時配合進行封閉復育作業,並將現有建於掩埋面上之轉運平台進行

搬遷工作。除儘快對兩年前早已到期的掩埋場使用年限有一個官方處置之外,同

時也是節省公帑跟親善環境以及療傷大地的作為。

8-6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8.2 規劃原則與預定目標

一、規劃原則

衛生掩埋場之復育作為,若討論其完成後之功能,從世界各國如英國、美國或

香港的眾多完工案例來歸納,可發現掩埋場之復育選項與成本,與其佔地面積有

絕對的關係(如圖 8.2-1)。佔地面積越大的掩埋場在關閉後,因其大量土地一次

釋出所需還原或達到的效益要求也較高,故復育規劃及所需經費也相對提高。本計

畫之衛生掩埋場因地處海濱,面積僅 46,238 平方公尺,約略為一 280m x 165m 的

長方形地塊。就其面積規模、所在位置及緊鄰海濱環保公園等三項據以考量,其復

育後之可行用途仍建議朝環保公園方向規劃。

圖 8.2-1 掩埋場復育作為之功能成本與面積的關係示意圖

8-7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另掩埋場復育的工程因素,主要因牽涉掩埋垃圾的壓密及沉陷,以及覆蓋面

的穩定及植栽生長維護,故必定為一個長期性工作。本計畫復育工程的規劃原則基

本上依循改善、封閉、復育之步驟逐一進行。而關於掩埋場復育作業以及之後的維護,

應遵循以下六項原則:

(1) 因為復育工程是長期連續性工作,故復育作業以及之後的維護應視為一體的。

(2) 考量逕流控制及邊坡雨水沖刷,復育計畫應因地制宜。

(3) 復育規劃需有成本考量。

(4) 復育作業需包含詳細的作業規劃及後續維護。

(5) 復育計畫是長期連續的作業,並需反應實際作業的需求及現場因素。

(6) 復育計畫本身是對於將來政府不得不再開發新的衛生掩埋場的一種正面宣導。

二、預定目標

以下針對「改善」及「封閉」所預定達成之目標進行說明。

(一)改善:

8-8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1. 邊坡結構物安全:首先對現有結構物作安全檢查,並對靠海之土石邊坡進行
現況調查及評估補強方法。

2. 邊坡植生帶:評估植生包內土壤狀況,選擇抗風、抗鹽份草種補植,或作更換
植生包之費用評估。

3. 滲出水處理:本場事實上已封閉近兩年,從大部份埋齡已超過八到十年的現
況,根據現場的瞭解,目前的滲出水收集系統平時幾乎沒有水量,若遇雨仍

然沒有顯著的水量的話,則原有的收集系統或掩埋區底層不透水層的狀況,

建議於期中報告後進行系統查核及評估,但滲出水收集系統已與填置多年的

廢棄物並存,實施實際接觸式的查核已無意義也不可能,故僅能就其滲出水

處理功能評估之,以上並將於期末報告中提出建議。

4. 沼氣收集系統:目前掩埋場計有沼氣管(如圖 8.2-2)10 支,未進行復育封閉


前的沼氣收集系統需進行檢查及必要的修復,然沼氣收集在最後的封閉覆蓋

面未完成前,其位置或數量都不是最終的狀態,如上所述,沼氣收集可與滲

出水抽水井一起建構。依據「京都協定」,CO2 及甲烷等都應減量排放至大氣,

對封閉復育作業之沼氣收集及處理也應該要涵蓋。

(二)封閉

1. 現有垃圾堆置區塊並不平整,為得到最佳及最經濟之覆蓋 ( capping ) 效果,


現場之垃圾層應經過整地,以使其覆蓋層能達到最佳之排水效果。

8-9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圖 8.2-2 掩埋區沼氣管現況

2. 透水礫石及客土:配合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法,本計畫所需之礫石以及覆蓋客
土除需具備規劃之工程性質,如低滲水率、高抗沖蝕性及植被所需之養份足夠

之外,對於客土或礫石的來源均需特別在前述法規下去注意及提出規範。此外,

透水礫石也可作為覆蓋考量,如中鋼轉爐石 (CSC BOF Slag)作為替代用品。

有關客土部分,經本計畫調查得知市面上已有復育專用之工程客土,其除了

含有適當的有機物及氮磷鉀鈣配方外,並有加入回收紙類之短纖維,而該纖

維能有效增強土壤結構強度、土壤之保水性及抗沖蝕性。

3. 覆蓋不透水地工織物:目前一般較簡易之方式,為使用容易取得之低透水性
黏土經夯實到所需的透水係數 ( < 10-10 cm/sec) 及厚度 ( > 60cm ),但因花蓮

地區屬地震頻繁地區,故不建議採用此簡易方式建構阻水層,而應採用地工

膜布建構。採用地工膜布時需特別考量舖設素地面之坡度不宜太大,坡度越大

將越提高地工膜布與其覆蓋地面之間錨定施工之難度。

4. 滲出水收集系統:如滲出水收集系統及不透水層均無異常現像,則理想的掩
埋場復育工程應使垃圾得到最佳的包覆,故滲出水量應隨時間而日益減少,

或即使有因降雨產生的入滲量,也因多年埋入物的相對安定化,而使滲出水

處理設備遲早面對不經濟或沒有效果的運轉操作。本計畫將於期末報告中提出

8-10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滲出水處理系統的後續建議作法,如設備改善或拆除。假使經本計畫評估建議

拆除,則另將設置收集系統,再以槽車運送至廠外處理滲出水,而目前高雄

西青埔衛生掩埋場即採用此種作法。

5. 初期植被:建議以既有之環保公園植栽物種為主。

6. 沼氣收集系統:沼氣不同於滲出水,根據文獻及經驗,掩埋場封閉後之沼氣
產出仍能持續 10 年甚至 20 年,但前述的數據是未經妥善垃圾分類的一般衛

生掩埋場的狀況。花蓮市垃圾掩埋場於 86 年設立後,自民國 90 年後因垃圾分

類及資源回收的推廣成效顯著,以致入場掩埋垃圾的質量均不同於以往,研

判其沼氣的發生也應有相當程度的變化。故本計畫將針對沼氣的產出狀況進行

研究及推估,並於期末報告中提出對策。

7. 有關掩埋場週邊既有圍場結構物之改善作業,基於景觀考量,既有全面覆蓋
在結構物上之不透水織物建議保留。而本計畫另規劃於結構體外再堆放植生包

﹝靠海側需特別考量可耐極端氣候﹞,植生包堆疊後之總高度應高於既有牆

體,並使之成為區內最後覆土面之擋土設施。如圖 8.2-3 及 8.2-4 之說明。

圖 8.2-3 掩埋場週邊結構體封閉施工方式示意

8-11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圖 8.2-4 邊坡覆蓋復育作法

8-12
花蓮市掩埋場封閉復育規劃作業

8.3 封閉復育前置作業

一、測量工作

本計畫已於三月中旬進行掩埋場現地測量作業,其測量圖詳附件五所示。茲將

測量成果繪製成 3D 立體圖(如圖 8.3-1 所示)以突顯其內部高程變化。由圖中可

發現全區是北高南低,以掩埋場保護牆的牆頂高程來說,南北高差約三米。而依據

測量所得的現況,掩埋場封閉作業的第一步即為填平或掩平作業,以現況初步研

判,應該大都集中於南側入口左右 100 米見方的範圍內(詳圖 8.3-2 所示)。以施

工順序來說應自北側整理開始,南側於入口處還是需維持一個施工便道並使之成

為適當的緩坡,以利工程車輛進出,而車輛上下之安全坡度應該在 8% ~ 16% 之

間。

二、後續進行作業

根據測量成果,配合改善、封閉及復育因地制宜原則,於期中報告後將就以下

七項具體工作進行數據及資料收集分析,以作為封閉及復育細部規劃作業之依據。

(一)滲出水系統於五、六月份雨季之出水狀況及進行採樣水質分析。

(二)靠海側掩埋場擋土設施安全檢查及評估。

(三)沼氣管系統確認及採樣:估計同樣於雨季時入滲水壓力可能擠壓出之沼氣。

(四)滲出水處理系統:評估是否還有設置的必要。

(五)掩埋場週邊植被調查。

(六)客土來源調查。

(七)掩埋場封閉最佳方案研擬。

以上除了第二項為現況評估外,亦需要於今年(2010 年)颱風季節進行現場調

查 , 本 項 工 作 因 為 樣 本 有 限 , 故 能 達 成 的 目 標 比 較 接 近 風 險 評 估 ( risk

assessment )。最後,掩埋場技術層面的封閉規劃完成之後,封閉面上之景觀設計亦

將於期末報告中一併提出。

8-13
「花蓮縣設置倉儲式廢棄物資源再生廠可行性評估規劃及前置作業計畫」

圖 8.3-1 掩埋場現況 3D 立體圖

圖 8.3-2 掩埋場南側高程現況示意圖

8-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