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接觸角的測定

ㄧ、目的:
藉由接觸角儀測量不同濃度之各種界面活性劑於不同底材上的
接觸角以了解各類界面活性劑在不同底材之吸附行為。

二、原理:
表面現象如潤濕與吸附在應用科學與技術是十分重要之項目,
這些數據可以用於改善與強化油漆與紡織之排水性以及生物材料
之互溶性。另外對於表面型態學及高真空技術,多半用顯微鏡與分
子光譜去研究,雖能提供極重要之協助,當方法逐漸變得更精細 ,
儀器變得更貴時,接觸角儀似是最簡單最便宜之工具去追蹤表面
清潔度與表面處理,特別是電子製造工業上。
表面接觸角儀是測液面在固體表面附著程度的表現,如圖一所
示,

圖一

一粒液體停留在固體表面上時,固體-氣體表面張力為 γSV ,液體


與氣體之表面張力為 γLV ,固體-液體表面張力為 γSL,接觸角是固
體面與液滴表面之切線,它的大小量可以下列楊氏公式表示之︰
γSV- γSL = γLV cosθ
本實驗係利用接觸角儀測定不同濃度之各種溶液在不同底材

3
上之接觸角,例如測定不同濃度之 SDS、Triton 100 等水溶液在
Teflon、玻璃等底材表面上的接觸角變化,參見如圖二與圖三。

圖二

圖三

表面活性劑改變接觸角之大小,使液體更容易附著在固體表
面,也幫助清潔電子材料表面,有助於良率之提昇。

三、實驗器材及藥品︰
1. CA-XP150 型接觸角儀(見下圖)。

2. 界面活性劑︰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陰離子性)。

3. 固體樣品(底材)︰玻璃、壓克力板、Teflon、不銹剛板。

四、實驗程序︰

4
1. 量取 SDS,以水當溶劑依次稀釋之,配製 7 種不同濃度之界面活
性劑溶液,其濃度應在 2×10-2 ~ 6×10-4 M 範圍內。
2. 將待測溶液(水)裝入針筒中。(見下五-2.之圖)。
3. 將固體樣品放在樣品台上。
4. 依照顯示螢幕的指示,將待測溶液滴在底材上並測量其接觸角。
5. 更換其他底材,重複步驟 4,測量該待測溶液在不同固體樣品上
之接觸角。
6. 更換其他濃度之待測溶液(SDS),重複步驟 2-5,獲得溶液在不
同固體樣品上之接觸角。

五、儀器操作:
1. 打開接觸角儀電源開關。(見下圖)

2. 如下圖所示般,安裝針筒。

3. 將針頭插入液體樣品(水)中,緩慢地將液體抽至針筒裏。

5
4. 將針頭朝上,擠壓活塞將針筒中的空氣擠出。(**注意:必須完全

去除針筒中的空氣,否則液滴分配器因空氣壓力而不易控制)
5. 將液滴分配器之微米頭(microhead)退至刻度約為 14-15 格處。
6. 如下圖所示,將針筒垂直裝入微米頭中並保持針頭朝上以防空氣
跑入,再蓋上調節體。

7. 將分配器裝入固定座中。(見下圖)

6
8. 在顯示螢幕上選擇”sessile drop method”,顯示出具有刻度之測量

螢幕,垂直刻度係作為控制調節液滴體積的參考
9. 依照顯示螢幕指示,將固體樣品置於樣品台上。(**注意:勿用手

接觸針筒活塞主體,以免改變接觸角)
10. 利用 ” 樣品台高度調整鈕” ,調整樣品台的位置並利用 ” 焦距調整

鈕”,調整焦距,使固體樣品清晰出現在顯示螢幕上。(見下圖)。

7
11. 分別利用兩個”針筒位置調整鈕”,調整分配器之水平及垂直位置,

使針頭位於顯示螢幕之水平中心點及第 2 格處(由螢幕上方開始
數),固定針頭。(見下圖)

12. 輸入樣品編號後,按”OK”。

13.依照顯示螢幕指示,順時針旋轉液滴分配器之微米頭以推出液體,
使擠出液滴約在 4-5 格處(由螢幕上方開始數)。(見下圖)。

8
14. 調整”樣品台高度調整鈕”,使樣品台上升以固體樣品承接擠出的

液滴並在固體表面上形成液滴。(見下圖)

15. 下 降 樣 品 台 使 液 滴 呈 現 在 螢 幕 中 心 附 近 , 在 一 段 時 間 後 按

”OK”,螢幕凍結。
16. 將滑鼠移至所形成液滴左端,按左鍵,按一下,出現” X”記號在

左端。
17. 滑鼠自動移至所形成液滴右端,按一下左鍵,出現” X”記號在右

端。
18. 將滑鼠移至所形成液滴頂端,按一下,出現”X”記號在頂端。

19. 接觸角(“C.A.”)值顯示於螢幕右上方。(見下圖)

9
20. 按”Next Sample”,更換固體樣品,重複步驟 9-19。

21. 利用重複吸放下個待測液體,清洗針筒。然後,再依步驟 1-19 依

次測量不同濃度之 SDC 溶液在不同固體樣品上的接觸角。


22. 實驗結束時,則先按”OK”,按”END”, 再按”OK”,再關掉電源。

23.以重複吸放水的方式,清洗針筒。

六、實驗結果:
1. 以 不同固體樣品上的接觸角對 C 作圖。
2. 將所得接觸角圖形與表面張力作對照比較。
七、參考文獻:
1. Madalena Dionísio; João Sotomayor, J. Chem. Educ., 77, 1, p.59,

2000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