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 8 年高 考文综 全国 1 卷地 理试题 解析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县第 一中学高 中部 刘 绍春 427100 13637445717)

1—2 题: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图文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
合能力,主要考查根据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定位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知识。
1.B 题目中有“当地 1 月平均气温 3℃”,则该地位于南方地区,排除华北平原和松
嫩平原;珠江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1 月平均气温在 15℃以上;再结合油菜主要分布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即可得出该地为太湖平原,故选 B。
2.A 从图中可以得出郊区农业特色越来越显著的结论——单一的粮食作物水稻种
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而面向市场需求的蔬菜、花卉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则了得出导致该地
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故选 A。

3-4 题: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表格数据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增长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综合能力。
3.D 依据表格,可分别计算出不同时期 0~14 岁(分析出生率)和 65 岁以上(分析
死亡率)两个年龄组的人口数量,然后分析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从而得知人口自
然增长的状况——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也大幅度降低;人口总数
由 1982 年的 35 万到 1990 年的 167 万,再到 2000 年的 701 万,得知人口机械增长的状况—
—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导致人口(机械)增长率很高。故选 D。
4、B 从第 3 题可知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入导致的,人口迁入主要发生在 80 年代
后期尤其是 90 年代人口迁入很多,说明是一个因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化城市,
综合对比西安、沈阳、南京和深圳,最符合此要求的是深圳。故选 B。

5—7 题: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产业结构的转移变化与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判断知识。主要考查考生
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图表的分析判读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5.B 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无能产业如何转移,
它始终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优越、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因此在三大产业中,产
业重心的转移幅度最小;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由于受自然同样限制最小,所以产业
重心的转移幅度最大;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产业)居中;则有①、②、③线依
次代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故选 B。
6.C 右图中:三条线中①②向南移而③略向北移;移动的幅度和速度明显差异——
在同样的时间内,移动的纬度幅度最大的是①线,则①线移动最快;移动的纬度幅度最小
的是③,则③线移动最慢;据第 5 题可知:①线为第二产业,③线为第一产业。故选 C。
7.D 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三大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分别是:第一产业的产业重心移
动幅度不大,后期稍向西北移动;第二产业的产业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第三产业的产业
重心移动的方向为东南。故选 D。

8—11 题: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在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基础上的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算昼夜长短地
方时的确定、空间定位、分布规律以及晨昏线的移动等地球运动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并

1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对日照图的判读能力、基本的时间计算(估算)能力、逻辑思维和
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图文、图图转换能力等,难度很大。
8.C 当 Q 地的地方时为 5 时 30 分,则为晨线与经线 a 的交点,日出时间为 5:30,
则 Q 地昼长=(12:00—5:30)X2=13 小时,昼长夜短;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 6 时,可知 Q 点所在经线(5:30)在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6:00)的西侧,
太阳直射北半球;Q 点应和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结合月份推测为 5 月,故选 C。
9 . D 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2 时 30 分(仍为晨线),这一天的昼长 = ( 12 : 00—2 :
30)X2=19 小时,远大于 12 小时,根据昼长的纬度分布,可知 Q 地的纬度很高,接近极昼
极夜的分布纬度;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纬度最高的即为正确答案,故选 D。
10.A 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越向高纬,昼夜长短的变化
幅度越大;则有当 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大,接近赤道处的昼夜
长短变化幅度;四个选项中 A 的昼长为 11 小时,B 的昼长为 10 小时,C 的昼长为 15 小时,
D 的昼长为 15 小时,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即为最佳答案,故选 A。
11.D 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 (6 时、18 时除外),Q 点在该经线上的位
置应位于极点和某点(不包括赤道)的区间之内(6 时、18 时的时候 Q 点可
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且时间越接近 12 时或 0 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
在 12 时和 0 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
了;如右图:绿线和红线分别表示的是 14 时与 16 时的时候 Q 点在一年内的
分布情况;综合分析,Q 点在该经线上的位置应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故选
D。

36 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河流等知识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和调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查特定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以及地图等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难度一般。
(1) 首先在根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判断出此地为刚果盆地,再结合向心
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以及等高线特征即可找出判断理由;
(2) 在(1)题的基础上得知 G 河为刚果河,根据经纬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该
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结合水系特点和流域面积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3)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必须要有充足的泥沙来源、平坦的地形和水流速度较小等条件,
再结合 G 河所在流域的具体自然地理特征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
高;再从(500 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
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
数量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
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9 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分析判断特定区域的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特
征和特定区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土尔扈特回归)的不利影响(自然威胁)
等综合能力,具体考查中亚及其周边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土尔扈特汗国与伊犁河谷地水
资源丰富的成因与土尔扈特回归途中碰到的自然威胁种类分析等知识,难度一般。

2
(1)本题主要从影响水资源多少的主要因素——河流湖泊的多少、地形(地形雨、高山
冰雪融水)、地下水、大气环流(决定得到海洋水汽的多少,进而决定降水量的多少)等方
面,再结合土尔扈特汗国与伊犁河谷地的具体区位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从材料中得知是从 1 月 17 日(正值冬季)开始东归,从地图上得知土尔扈特汗
国本身和回归路径所处纬度均位于中高纬,冬季寒冷,低温冻害严重;途经中亚内陆干旱
区,缺水,多风沙。无水无草(草的缺少,对游牧民族威胁大),注意不需回答地形(地形
只是障碍,而非威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
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 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
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