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 8 年高 考文综 四川卷 地理试 题解析

(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刘绍春 427 100


136 3744 5717 )

1— 2 题: 常 见的天 气系统知 识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图文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
合能力,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
1.A 题目中有“M 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为气旋
(低压)系统;根据风向为东南风,表明该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右偏,则在北
半球。故选 A。
2.C 材料中得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为台风(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模
式),中心气压很低,在北半球 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则该天气系统西、南、东、
北四周的风向依次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所以其中心移动的方向是先向西、再
向北,最后向西北。故选 C。

3-4 题:我 国北方农 牧交错带 生产与生 态定住问 题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读图析图和运用所学的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
合能力。
3.D 该地带的发展方向: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生态环境会进一不
恶化;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同样会破坏生态环境;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
品粮基地,该地带水资源不多,这样会导致严重的缺水和生态环境问题;显然这三种发展
方向都不行。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既发展了生产,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
可取。故选 D。
4、A 据图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带可以为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来喂养待育肥家畜,东部
农耕区通过深加工产品为北方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该地带的生态生产功能是:东部
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在本地区而不是北
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在东部农耕区。故选 A。

5— 7 题:城镇人 口与乡村 人口的变 化问题


本组试题考查考生对所学人口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分析判读综合能力。
5.B 读图可知:1982 年,该国城镇人口约 2 亿人,农村人口约 8 亿人,则其城镇化
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2 亿/(2 亿+8 亿)×%=20%。故选 B。
6.D 据图可知:20 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状况是:1982 年以前该国城镇人口始
终在 2 亿人以内,所以 60 年代初期和 70 年代中期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较慢; 1982 年——
1994 年期间,该国城镇人口大约在 2——3 亿之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不是最快,则 80
年代中期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较快;从 1994 年——2007 年,该国城镇人口由 3 亿上升到 6 亿,
时间只 13 年,人口却增加 3 亿,则 90 年代后期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故选 D。
7.C 据图可知:1961 年——2007 年期间,乡村人口大约在 1994 年前基本上呈增加
趋势,1994 年后呈下降趋势;城镇人口在 1982 年前缓慢增长,1982 年增长速度加快,尤
其是 1994 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一直是增加趋势;没有减少,也不可能出现
郊区化阶段;从总体趋势上看,城镇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乡村人口比重 1994 年以后越来越
小。故选 C。

1
8— 9 题:昼夜长 短的变化 知识
本组试题重点考查在不同纬度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基础上的地球运动知识和对考生的
知识运用及读图析图的综合能力。
8.A 本题考查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 项中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但在 a 点时刻不同地区不可能为昼夜平分;C 项中秋分日时,全球各地
昼夜平分,但在 a 点时刻以后,位于北半球的①地昼长大于夜长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即: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D 项中冬至日时,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不可能为昼夜平分。全球昼夜长
短的季节变化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大于夜长;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 ,
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夜长。综合对比,故选 A。
9.C 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A 项中③地终年昼夜平分,应为
赤道地区,②地昼夜长短有变化,不为赤道地区,故③地纬度低于②地纬度; B 项中④地
昼夜长短并不是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不为赤道地区; D 项中②地如果位于极圈以内就会出
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昼夜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越接
近赤道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越接近两极变化幅度越大。综合对比,故选 C。

10— 11 题:地 貌类型图 的判读及 其运用知 识


本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及其运用等知识的掌握。
10.D 发展海水养殖业一般都在浅海大陆架地区,这里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饵料丰
富,利于养殖业发展;图中①为现代河床与沙洲,②为冲积、海积平原,③为侵蚀丘陵,这
三者均无良好的海水水域条件,不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④为浅海暗礁、沙滩,海水水域条
件较好,属于浅海大陆架,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故选 D。
11.C 据图可知:甲为冲积、海积平原,海拔很低,在此新建居民点,滑坡可能性不
大(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高差起伏大的地区);紧靠海洋,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
较多且比较均匀,发生暴雨的机率也不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
地带,甲地难以判断出是否地处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由于甲地海拔很低,
海潮侵袭的可能性很大。故选 C。

36 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河流等知识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和调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查特定国家的地形、地势、降水、水能资源、生态
环境问题以及地图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一般。
(1) 首先在根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判断出该国为尼泊尔,再结合河流分
布状况以及等高线特征即可判断出该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 根据经纬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再加上北高南低的地
形对气候的影响得出降水多的原因即可;
(3) 结合该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和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降水
多等特征即可得出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结合该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 29%和该国为内
陆山国的自然特征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
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2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经济落后,)经
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 生活能源需求,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39 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资料分析判断特定河流在不同时期流域开
发利用状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的相应措施与效益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图文信息资
料的有效提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难度一般。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
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 S02 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
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
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