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7

從圈養環境談野生動物福利

陳美汀
屏東科技大學
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何謂動物福利
 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 (the 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 UK)
 五大自由
 免於飢餓的自由
 免於不適的自由
 免於痛苦和疾病的自由
 免於恐懼和緊迫的自由
 表現正常行為的自由
圈養野生動物的目的

保育

教育 娛樂 研究

營利
動物園或生態園區
馬戲團

網路照片
繁殖場

網路照片
網路照片
寵物

英國 Monkey World 靈長類救援及收容中心資料照



實驗動物

英國 Monkey World 靈長類救援及收容中心資料照



收容中心
圈養動物的日常照養

 食物
 環境與籠舍
 健康
 行為:個體差異、同種間、異種間
、與照養員之互動
動物行為
 攝食:覓食、進食
 防禦:掠食者與被掠食者
 領域:巡邏、標示
 巢穴:季節
 繁殖:求偶、交配、育幼
 活動:時間、型態
 定位與遷移:季節
 溝通:聲音、語言、氣味、舞蹈
貓科動物的行為
攝食行為
領域、防禦與
溝通行為
地棲、樹棲
四足趾行
獨居、群居
夜行性、日行性、晨昏活動
不良的圈養管理
纖維素性骨營養不良

96 年 3 月
96 年 4 月

96 年 9 月
現在的古意
動物對環境之心理需求

高歧異度
無法預期
尤其為覓食行為與探索行為
低環境歧異度之適應方式

 行為反應以尋求所需刺激
 自我刺激行為

 壓抑刺激需求以適應環境
 降低刺激尋求行為
圈養環境不良對生理及心理影響
食慾不振、消瘦、
對稱性脫毛、皮膚變薄
異常行為
 逃脫行為或反應
 休息或睡眠時間增加
 攻擊性或防禦性行為增加
 自我刺激行為
 代替或補償行為
 異常或過度的行為
 社會化行為退縮
 刻板行為
自我刺激行為

 拍擊或拉扯自己
身體
 吸吮手指
 自我傷害
 食糞行為
 重覆嘔吐行為
刻板行為
 重複表現一成不變的動作
 出現頻率高
 無明顯功能

 低度刺激、行為受限制、無法脫離恐
懼或挫折,為消除不良的環境壓力,
引發的抗緊迫行為
刻板行為的形成

 活動空間的限制:領域大小、環境
 圈養環境設計不當:環境佈置、隱蔽所
 期盼食物:固定的餵食時間
 無法避開干擾:弱勢個體、人為干擾
 無法接近伴侶:繁殖季節
常見刻板行為

 直線路徑運動
 8 字型運動
 橢圓形或圓型運動
 搖晃運動
刻板行為時間多寡
經常被用以檢視動物的福利指數
動物福利
滿足動物生物性和心理層面的需求
 生物性方面
 心理層面
 正常行為與異常行為
 廣泛的個體行為 ( 忙碌的狀態 )
 對於環境的反應
 休息時狀態
行為觀察的目的
 藉由觀察動物的行為來了解動物的習性
與生態

 藉由環境豐富化,增進圈養動物的福利
圈養動物之行為觀察

 日常觀察:了解動物的生理狀態或社群關係
 生病、發情、有敵對行為、有不正常的行

 系統觀察:了解動物的某類行為或解答某些特
定問題
 繁殖、社群行為、設施或策略的效用
必須掌握五項重要的訊息
 「 What 」:欲觀察的行為的定義
 「 When 」:該行為何時發生
 「 How 」:該行為發生的動機(起源於生理機制
或演化適應)
 「 Why 」:該行為為何發生(外在環境的刺激條
件)
 「 Where 」:該行為發生的地方(空間或領域範
圍)
動物行為研究-系統行為觀察
 問題(目的)與假說  正式觀察紀錄
 實驗設計與前期研究  資料分析
 文獻收集  結論
 熟悉動物與環境
 取樣與記錄方法
 觀察量
 行為量表與紀錄

 前期練習與修正
行為取樣
 隨意—初步觀察、明顯但少見的行為
 焦點動物( Focal )—行為項目、次數、
持續時間、間隔時間、潛伏期、行為順序

 瞬間掃描( Scan )—相對頻度、同步性
 行為取樣—明顯但少見的特定行為或事件
記錄方法
 連續記錄法:是記錄所有行為取樣時觀察
到的行為
 時段取樣法
 瞬間記錄法:在指定的各瞬間時間點,
記錄行為觀察取樣選定之個體的當下行為
 零壹記錄法:記錄每一固定時間間隔內
,觀察個體(們)有沒有做出欲觀察的特
定行為
餵食豐富化對圈養灰狼 (Canis lupus)

日常行為模式之影響
 掃描取樣法( Scan sampling ):每 20
秒取樣一次,兩隻個體
 每次每隻只紀錄一種行為
 觀察時間:每天 9:00~17:00
 對照組與實驗組各 6 天
 以 Mann-Whitney Utest 比較對照組和
實驗組間灰狼行為模式之差異
行為量表與行為定義 ( 一 )
 一般行為
 移動:非刻板行為的移動
 警戒:聽看到某種聲音、影像,有豎耳、闔嘴、雙

注視訊息來源
 互動: 2 隻個體有接觸、嬉戲、呼喚、威嚇、搶食

讓食等行為
 嚎叫:以喉嚨發出聲音,且對象非另一隻個體
 暫停:站著不動 5 秒以上,有時向著某事物或天看
 看鐵窗:往展場出入口的柵門觀望
 其他:除上述外之活動,如吃草、抓癢、玩耍
行為量表與行為定義 ( 二 )
 覓食行為
 進食:吃東西、喝水、吃草等,與其他行為同時出
現時均歸為進食
 搜尋:在地面上嗅聞,常邊走邊搜尋
 使用道具:以身體任一部位接觸玩具

 休息
 休息:坐、躺,同時可能在理毛或清理身體
 看不見:在視野範圍內無法觀察到個體

 刻板行為
 固定路線來回走動 2 次以上
結論

置入餵食豐富化道具
增加灰狼的一般活動和覓食行為
使整體活動量增加
減少休息行為
環境豐富化

 提供圈養動物所需之環境刺激需求,
來增加圈養動物之圈養品質

 根據對各物種在野外棲地和行為的了
解,促進動物表現野外自然行為
 覓食、巡視與標示領域、挖掘、築巢、
同種和異種間的關係
環境豐富化的功用

 增加覓食和取食時間以及活動量
 增加正常行為的表現
 減少異常行為或刻板行為的表現
 鼓勵增強天生的狩獵行為
 鼓勵良性的競爭及共同合作的社交行為
 增加圈養動物的福祉
如何進行環境豐富化

 食物素材
 環境設施
 動物併群
 玩具、隱藏與尋找等方式
 時間變化
 工作人員與動物之互動
食物豐富化
 主食、副食、維他命等

 食物種類、大小、調理方式

 考慮動物個體的年齡、健康、生理狀

熊科動物
 蔬菜、水果
 乾果、熟蛋、肉類、活體(小雞、鵪鶉、蟋
蟀、麵包蟲、蚯蚓)、校園採集嫩葉、花果
 食肉目維他命
老 虎
 牛肉、羊肉、全雞
 活體、禾本科植物
 食肉目維他命
小型食肉目動物
 石虎、黃喉貂、鼬獾  白鼻心
、食蟹獴、麝香貓  水果和蔬菜
 牛肉、鵪鶉肉、羊  吐司、熟蛋、肉類
肉、小雞和熟蛋 、小雞、鵪鶉等活體
 水果和蚯蚓、蟋蟀 和食肉目維他命
、魚、泥鰍、小雞、
鵪鶉等活體和食肉目
維他命
靈長類動物
 蔬菜、水果
 乾果、熟蛋、校園採集嫩葉、花果
 維他命
環境設施
 安全性與隱密性(視覺障礙)
 空間大小與層次
 動物行為、食性等習性
 個體狀況
 自然環境
 人工設施
動物併群 ( 同種、異種 )

 增加環境多樣性
 降低緊迫
 增加繁殖之成功率
 幼體之自然生長
玩具、隱藏與尋找
 使用玩具、隱藏方式(或難預期的給
食方法)
 食物、氣味的引誘與刺激(如各種物
品、香水、同種或不同種動物的排遺
和尿液)
 動物本能的行為
 增加動物的新鮮感
時間變化

 隨機的餵食時間

 餵食次數的變化

 環境佈置也應適時變化
天橋
工作人員與動物之互動

 取決於圈養的目的
 增進動物對於環境的適應性和對工作人
員的信任感
 食物的獎勵:讓動物可以對自己的生活
作一些掌控
結語
謝謝聆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