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我喜欢音乐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了,说起来历史也很久,要从幼儿园开始算。那时候幼儿

园的老师就在班里面放拉德斯基进行曲什么的,同时我自己又学手风琴,于是也接触了彩
云追月啊喜洋洋啊,蓝色的多瑙河啊什么的。家里的音响是早就有的了,还有一些黑胶
盘,但是不怎么听。主要听的还就是磁带。至今还留着当时的音响,也留着当时的磁带。

磁带是两盘,里面有圣桑的一些曲子,还有拉德斯基进行曲什么的,也有G弦上的咏叹
调,但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小时候听过这些名曲啊,都是后来接触的,再回头看这些磁
带才发现原来我早就听过!?只对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里面的几首有印象罢了。

后来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有印象,是几年级来着,语文课本里面有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的事
情,我还找出磁带借给老师,放给大家听,结果老师说那个磁带里面的不是月光奏鸣曲,
不过我当时也不知道哪个是月光奏鸣曲,哪个不是月光奏鸣曲,所以也不了了之了。

真正自己主动地听音乐是小学六年级还是五年级的事情,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很偶然地发
现了光驱的弹出键旁边有一个播放键,过去一直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我就拿出所有光盘一
张一张往里面试,看哪个有反应,后来才发现必须要把音箱接到光驱的插口上,才能听。
后来才知道,能听的光盘是CD。我也第一次听了CD,之前我也没有自己的随身听,第一
次听到CD的音乐觉得妙不可言,那张盘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与嬉游曲,后来才知道这张碟
的录音素质是非常高的,这是后话。当时就一直听,在盘堆里面还找到了一张舞迷心窍,
也是很好的一张碟,还记得里面有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里面的中国舞曲。

小学的时候还加入了鼓号队,不过没什么音乐性,就是方阵啊队形啊什么的,没啥意思。
我在里面吹青年号,没有活塞的,比小号长比长号短只有do mi so几个音。。。同时还重
新开始学手风琴并参加考级,现在想想当时的音乐理解力,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一张流行的碟是初中的时候了,那会儿去超市,发现雀巢咖啡买就送CD,是滚石的。
于是买下了,也就成了我第一张流行CD。里面有羽泉,有杜德伟,有梁静茹,有李心
洁,有任贤齐……现在看来,有的已经成名,有的已经逐渐褪色了。这张碟里面,有梁静
茹的一曲彩虹,至今会唱,至今去KTV也是必选曲目,至今周围的朋友们即使听梁静茹,
也不太知道这个曲子。全碟很多首曲子,但现在留下记忆最深的,也就算梁静茹的这首彩
虹了。

好朋友喜欢听张信哲,但我对这种不男不女的声音十分不感冒,而当时宝莲灯正在上映,
所以李玟的365,刘欢的天地在我心,姐夫的爱就一个字就比较流行——其时是初中,大
家都有自己的随身听,而我依旧没有,那个时候貌似还有张宇什么的。我也羞于听流行歌
曲,认为是低俗的事情。

某天翻出一张碟,什么音效测试什么的,里面有双头鹰进行曲,还有所谓的西点军校校歌
——后来才发现是日本的军舰进行曲。

然后就上了高中,开始买碟了。从新华书店买了一套伪正版的杂牌合辑,里面有巴赫,柴
可夫斯基,比才,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人,每个作曲家一张碟,算是主动地接触古典
乐的开端。买这套碟的动机是语文课上看了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里面的D大调小提琴协
奏曲很好听,但又由于当时网络条件不好,网上资源也没有什么东西,所以只能买碟,就
冲着柴可夫斯基去的,其他的算是附送吧。但使我接触了其他几个作曲家。

肖邦那张碟里面印象很深的就是幻想即兴曲,军队波罗乃兹和革命练习曲,录音非常棒,
弹得也非常棒,到了去年听了阿什肯纳齐的演奏才知道那几首曲子是阿什肯纳齐的演绎,
算是终于了解了一个事情。比才的是卡门序曲,阿莱城姑娘组曲什么的,而到前几周我才
第一次看了卡门的全本歌剧。施特劳斯的留下印象的是电闪雷鸣波尔卡,至于拉德斯基进
行曲和多瑙河是之前就知道的了。

就是这张碟,引我进入了古典的大门。

又是一次看电影,看洗澡,里面有个弱智每每都唱美声的歌曲,才知道那叫我的太阳,随
后也去找碟,但是总是找不到,后来发现一张原版引进的,很贵,就买了,是三大男高音
的碟,很珍惜,里面是98 94 90年的世界杯开场之前的三高音乐会的集锦,这算是我在
声乐上的第一次入门。但那时是一句都不会唱的,只是听而已。

同时开始买盗版cd,那会儿有张柏芝的星语心愿,谢霆锋的一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
听谢霆锋。。。不过同时也开始跟着唱了,唱什么因为爱所以爱之类的东西。。。然后到
了高三开始认真地听张信哲。

高二还是高一的冬天去书市,买到了2CD的欧美经典怀旧金曲,算是开了欧美的这扇门。
里面好多歌曲至今会唱,only love/yesterday once more/my heart will go on/tha
t's why。高二非典之前,有丹麦的访问团来我们学校,我和同学一起唱了right here wa
iting,从那时起算是真正开始唱歌了。还记得高三复习累了之后,大晚上的,开始下雪,
然后就出门散步,一边散步一边踩在厚实的积雪上,一边唱but only love can say/try
again or walk away。。。2 am. and rain is falling/here we are/at the cross roa
ds once again.....那会儿有了自己的mp3,算是第一个听音设备了,128MB,音质超
好,用的OEM的森海塞尔的MX300耳塞,七色背光,超级绚~从那时起开始追求音质,
虽然只有128MB,格式化容量还不到128.。但也只听320kbps的mp3,后来实在是觉得
容量太小了,就只能听192kbps,后来又到128kbps的。

也就是在高中的时候,很偶然的机会发生了两个事情。

高一的时候,有音乐课,老师选人,就去了合唱团,还记得当时的比赛曲目是我和我的祖
国和拉起手。当时也不会用嗓子,就跟着瞎唱,高音也上不去,F的话谁都唱不上去,也
不会用假声,老师干脆降低了大三度给我们。。不过那是就已经有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了,
算是比较专业的配置。

团是在课间操的时候排练,天天排练,我也懒得去课间操,这样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团
里面的同学有几个至今还记得名字。老师很专业,用美声唱法唱了几句,把我们全镇了,
当然现在再来看是不是真专业就不知道了- -b....很顺利地,获得了崇文区第一名,也算是
我第一次参加声乐比赛。

接着学校参加合唱比赛的东风,学校内部也有了声乐比赛。班里面唱共青团员之歌,但是
没有伴奏,于是我就初生牛犊不怕虎,用midisoft-studio软件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写了
一个伴奏,其实就是主旋律- -根本算不上伴奏,然后做出来成了wav文件。又用cooledit
2000(←那会儿还只有单轨功能,功能也少得可怜,跟goldwave差不多)转成了mp3,
算是对音乐软件的初体验。那会儿开始就已经会看频谱了,知道压缩过的声音在高频会有
衰减,从而可以看出那些盗版碟哪些是音质好的,那些事音质不好的。这时候也知道用la
me制作mp3,频谱会延伸的很高。
其实一直很幸运,小学的时候家里的电脑是花王的声卡,带有midisoft-studio,才让我
能直观地意识到midi是什么;初中的电脑里面是创新的soundbaster 16pro,一代名卡
带有硬波表,音质也很好,听音乐很棒;高中家里的电脑更是创新的audigy2 zs,比显
卡还贵,配上inspire5100, 5.1环绕效果,在当时就能听dvd-audio,绝对可以称得上是
hifi了。自此,算是知道了什么是数字音乐。

然后上了大学,有了几点收获:

1是知道什么是羊肉泡馍,什么是胡辣汤;2是知道了什么叫dota;3是知道了什么叫调音
台,什么叫功放,什么叫卡侬口,平衡线非平衡线,幻象电源,有源无源等等一系列音响
知识;4是做了广播台长,自己摸索出怎么做广播节目,也知道了人间冷暖;5是听了mx
500 cm7ti er4p还有国产啥牌子的s1等所谓真正的hifi器材,算是对高保真音乐有了体
会。

后来赋闲在家,某日里层福利有银饰,遂建了一个群,给大家派送免费的银饰。期间认了
个妹妹,同月同日生的,却没想到此人真正开拓了我的音乐视野。

她弹奏了一曲肖邦的前奏曲雨滴,第一次知道原来肖邦是主要写钢琴作品的,于是就接着
网速不错的东风,下载了许多,也知道了鲁宾斯坦,阿劳,阿什肯纳齐什么的,也慢慢的
自己在网上找乐评,也产生了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后来学校举行合唱比赛,电控有组团,
碰到了郑昊天童鞋,于是一堆不认识的和认识的人来到了音乐教室并霸占之,开始拍era
una flor和青春舞曲,这算是真正开始接触声乐了,也从此又捡起了五线谱,再次真正地
又一次喜欢上了音乐。

后来学校有校园风采大赛,我就去唱了歌剧魅影里面的music of the night,然后进决赛


了,然后比赛不知道怎么就没影了。。。

再后来有电控歌手大赛,那会儿已经听了许多声乐作品了,就选了torna a surriento作
为决赛的第一首曲子,初赛的时候是老鹰的tequila sunrise。随后跟着的决赛曲目是披
头士的yesterday,最后一首是苏联的三套车。很幸运获得了第一,也第二次有人邀请我
去校合唱团←可我还是没去。

这会儿硬盘里已经有好几百GB的音乐了。。。涉猎的方面也越来越广,而自己选的选修
课又学到了民族音乐的一些东西,才发现自己国家的音乐也是蛮好的,到这会儿,才算真
正做到了古今中外通吃←不过新的流行还是跟不上趟哈。。

到了今年选了声乐选修课,很幸运地,也很顺利地,加入了校合唱团,至今仅有三个月,
但这三个月,理解了什么是假声,什么是合唱中的唱法,什么是独唱中的唱法,什么是假
声,什么是真声,什么是位置,什么是共鸣。时间到此刚刚好,我的音乐历程还要走下
去,后面将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我拭目以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