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獅城心影:中大人在新加坡》

2010 年 5 月 31 日

作者: 陸婥然 (Athena)


聯合書院工商管理(主修市場學)2011 畢業
個人履歷: 2010 年 1 月至 4 月於新加坡管理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換計劃,5
月至8月於新加坡進行暑期實習,於同年8月回港繼續就讀大學三年級,在新
加坡生活合共8個月。

情繫獅城
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筆者在獅城的故事要從一個「可悲」的故事說起。

現今社會講求「世界視野」,要是一輩子留在香港讀書,不在外國拿點生活經驗
的話,大概會給其它人一種井底之蛙的感覺。故此,交換計劃應運而生。中大的
交換計劃何其多也! 有合作關係的學校遍佈世界各地:吹著自由之風的美洲、景
色如童話仙境般的歐洲、充滿神秘色彩的非洲、還有濃厚田園氣息的澳洲和文化
底蘊深厚的亞洲各古國。幾乎可以說,要到一個與香港文化不同的國家當交換生
並不困難。但為何偏偏我要到新加坡,這個遍地香港人、廣東話的地方交換?

讓我誠實地回答你,新加坡根本不是我的心儀之地。在中大交換計劃的志願表中,
美國、歐洲等國的大學才是我的首選,那些地方都是我夢寐以求的負笈之地。至
於志願表後面的選擇嘛,我幾乎是亂填一通。原因無他,因為我深信自己的實力。
可是,事與願違,我的成績沒有預計中的理想,而我們的交換計劃基本上按成
績來分配學校的,結果我被分派到一個從來沒想過的志願:新加坡管理大學。

面對這個取錄安排,我感到十分無奈:要是不接受的話,以後就可能沒機會再
參加交換計劃;要是接受的話,卻又心有不甘,畢竟絕大部分人覺得新加坡跟
香港沒什麼大分別,同樣都是一個商業發達的城市。面對這個「食之無味,棄之
可惜」的選擇,我思前想後,最後為了得到「曾經出國留學」的「虛名」,我還是硬
著頭皮接受了。

剛接受這個選擇時,常覺得心裡不爽;每次當其它人問起我的交換地點,我總
覺得「月亮是別國的比較圓」。不過,甫來到獅城,我對這個地方的第一印象出奇
地好,機場美觀、空氣清新、陽光充沛……新加坡人不單有禮,更好客熱情,讓
我這個異鄉客頓生溫暖之感。

記得筆者剛到達便迷路了。當時有一位好心的路人,雖然不懂如何到達我想要去
的地方,卻花了半個小時留下來幫我們問其它路人。我看見這位熱心的女士,心
裡不禁覺得慚愧,要是我在香港的時候也是這樣熱心助人,才不負了香港「好客
之都」的美名! 之後還有數次向路人求助的經驗,每一次都是這麼深刻,這麼窩
心,真是感動極了。可以說,我對新加坡的好感是由「問路」問出來的。我不知不
覺間愛上了這個人民素質極好的國家。

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大部分人參加交換計劃的目的,大概就是要在沒有成績壓力下好好認識不同國
家的文化。可是,在新加坡當交換生,並沒有這樣輕鬆。

抱著「假期」心態的我,其實很希望每天都不用為了成績掛心。畢竟是交換生,所
有科目只要合格就好,不必追求「完美」成績。剛來上課的日子,遲到、蹺課、在課
堂上造「白日夢」,都是家常便飯。唯一叫我認真起來的,就是與當地學生合作的
專題研習功課。以往在中大,功課都是自己一個人解決,如非必要,我絕不會刻
意約同學討論功課。可是在新加坡,整個學習模式叫我不得不改變。
首先,新加坡的功課多以小組為單位,跟其它同學合作的機會甚多。每一次分工
的時候,本地同學都主動「認購」工作,絕不推三推四。每次他們都會儘早把工完
成,從不等到最後一天才「衝擊死線」。最令我驚嘆的是他們對做功課和讀書的態
度。很多時候,新加坡同學都會在開會之前自發預先準備好資料;開會期間亦不
用互相提點當日的開會內容,大家對於開會流程都了然於心。我不禁想,要是香
港的同學都學會多花時間在準備功夫上,我們的功課會議就不會效率低下。正所
謂「近朱者赤」,由於他們的積極態度,我也不禁受到感染,認真起來。

此外,課堂上的學習氣氛也是非常不同的。在香港,同學普遍是乖乖聽書,上課
時鴉雀無聲,大部分時間只有教授講,我們安靜聽,一切看似十分和諧,其實
卻缺乏交流。反觀在新加坡,上課的模式卻全然不同,教授準備要教的內容不如
香港的多,同學普遍都先自行預習好才來,教授不用交代清楚每個細節,課堂
亦以問答為主。學生問,教授答,反之亦然。課堂的互動氣氛濃厚。我想,這大概
是最理想的學習模式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裡的學生因為非常重視成績,結果沒有很多時間花在課
外活動上。相比起香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這裡的學習真有點枯燥。不過,
我的當地朋友知道我這位交換生總不能坐困於學校之中,亦積極為我提供旅遊
建議,一盡地主之誼。
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體驗過新加坡的學習生活後,我更有興趣了解這個經常被評為「香港直接競爭對
手」的國家,擁有一個怎樣的商業社會。故此,我在交流期間積極發掘實習機會,
盼望可以對這個地方有更深的了解,從而反思香港的優勢與局限。

在海外找工作比我想像中困難得多。以往在香港我可以透過學校的內聯網得到很
多招聘的消息,不用找額外的資料都可以知道最新的市場狀況。可是人在外地,
確實孤立無援。新加坡學校提供的招聘消息對我都沒用,因為那些都是留給當地
學生的;中大的海外實習計劃我也無法回去參加面試,可謂入選無望。

結果,我選擇了一個傳統的方法來爭取機會——那就是「毛遂自薦」。我首先上網
尋找不同公司的資料及人事部的聯絡方法,再以漁翁撒網的方式把求職信和履
歷表電郵至不同的公司。想起來,當初我是非常積極的,每天為了找不同公司的
資料而廢寢忘餐。不過,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寄出和收回的比例少得可憐,
我真的感到灰心了。

讓我死灰重燃的是由一位中大教授。一個從香港打過來的長途電話, 帶著溫暖
的問候和熱烈的鼓勵,令我重拾自信。我決心堅持繼續下去,每天查資料、發電
郵,鏖戰了一個多月。最後,靠著一腔熱誠和難得的機遇,我透過新加坡管理大
學舉辦的一次商業性社交活動,覓得留在新加坡實習的機會。

記得我人生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在國內尋得的,今年有幸留在新加坡工作,大
有天壤之別。新加坡人說話快、做事快,每項指令都說得清清楚楚,不明白就馬
上問、問明白了就馬上做;倒不像在國內工作時,要猜度上司對我們的要求,做
事也得慢慢想清楚後才開始。說實話,個人還是較喜愛新加坡爽快的管理風格。

在新加坡學習和工作的八個月裡,我對獅城的文化習俗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認
識和體會。我在八個月前對新加坡的認識片面,今天雖然加深了認識,但我相信
這個神奇的小國家還有更多有待發掘,讓人驚喜的事情等待著我。

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記得筆者在交換計劃期間跟許多交換生一樣,喜歡到處遊玩。我也曾聽中大的學
長學姐說過,新加坡學生很怕與交換生合作和交往,因為交換生都被標籤為只
顧玩樂。可幸的是,筆者在新加坡學校裡結交的當地學生朋友都親切異常,與我
想像的完全不同!

先說說校內的情況。同學知道班中誰是交換生之後,普遍都會主動上前問候,他
們會好奇地問我關於香港的文化,同時亦會分享他們自己的看法。基本上,在第
一節課的時候我就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之後的每一節課,我都十分期待見到這些
友善的同學,他們對待我這位外來生的態度仿佛就像對待兄弟姊妹——課餘間
慷慨分享小食,在專題研習功課上主動提出多承擔一些工作,體諒我這種渴望
四處遊玩的交換生。他們對學習的熱誠深深地感動了我,令我覺得不能辜負他們
的一番心意,必定要好好學習,與他們一起完成所有課程作業。

另一類新加坡人叫我感到特別親切,那就是同樣說廣東話的香港移民了。他們雖
然是香港人,但在新加坡居住多年,無論在處事和言語上都是地道的新加坡人
了,與香港人的感覺截然不同。但是,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地方出生,說著同一種
語言,即或成長背景不同,卻是同根,同心的。先說說我的當地接待家庭,他們
是來自香港的移民,在新加坡已生活了好一段時間,他們完全理解香港的生活
習慣,對我初來之時的各種不適應表現,都加以體諒和開導。故此,他們對我的
想法可謂瞭如指掌。正因為認識了這個來自香港的家庭,我仿佛覺得在新加坡多
了一些可以依靠和信賴的遠房親戚。另外,跟我年紀相若的香港移民朋友,就更
能顯出兩地文化的不同。他們大部分早在中學之前就已經到新加坡生活。換言之,
他們走的是新加坡的學習歷程,接受的教育跟香港截然不同。男生的話在上大學
前更要服兵役兩年。我不禁想,要是我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過來這邊生活,我能
夠適應嗎? 透過跟他們談話,我不禁要佩服他們的堅強和適應能力。當然,他們
對我這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總是特別熱情,在生活的各方面都給我很好的
幫助和建議,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令我十分感動。
最後,當然少不了要提及的就是中大舊生會新加坡分會的朋友了。記得第一次在
新加坡認識的中大舊生就是 Ryan,新加坡分會的副主席。與他談話後,我才發
現原來新加坡有很多中大的畢業生,達 200 多人,數字遠超我的想像。看來中
大的學生適應力相當強,到哪裡都可以「安居樂業」。更令我驚嘆的是,他們在異
鄉仍能找出同一所大學的200個多畢業生來組織聚會!可見無論是老知己還
是新相識,中大同學的凝聚力完全無懼時間和地域的考驗!

還記得今年的農曆新年前夕,我們跟其它來自香港的交流生一起吃「撈起」,祝
福彼此在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結果是,我們所有人這年在新加坡都是快樂
的,有著特別的體驗和結識了許多難能可貴的朋友。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當時接
受了這個「塞翁失馬交換計劃」,還有父母的大力支持。這是我人生第一個不與家
人共度的新年。但我並不寂寞,我感到,新加坡將會是我溫暖的第二個家。這個
新年,我便與其它來自不同背景的新加坡家人一起歡度。
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中大人在新加坡讀書、就業或生活。無論如何,在
新加坡的天空下,我們有很多熱心的海外中大校友關照支持;在香港,其它中
大朋友都會默默祝福我們,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我身為中大人
的驕傲!

我愛中大;我愛新加坡。
後記
筆者於完成此文之時仍未大學畢業,承蒙中大校友會新加坡分會熱情邀請撰稿,
實在心存感激。願讀者透過本文,能夠體會到一位年輕人眼中的新加坡是多麼值
得留戀的樂土。在此祝願每位到新加坡的中大人都能感受到這份喜悅,健康幸福
常伴左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