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凤凰非梧桐不栖是美丽的传说,古琴以梧桐木制造而成就了传奇;

在诗人笔下梧桐是离愁,在我的心里却如同法国梧桐飘洋过海到上海….是一种乡愁!

梧桐树----美丽的错误

很多事情都是在不经意中来到面前,只是你要不要伸手去抓住他

2008 年艺文团体参访的机会,第一次踏上上海、杭州、苏州,在杭州西泠印社大门外,导
游精彩得简介西泠印社的历史时,不经意看见它 ( 这是我与梧桐树的第一次偶遇 ) ,大大
的枯黄叶子,散落在地上,还有斑驳脱落的树皮露出光滑青绿的内层,老与青的层次,粗
大的树干延伸向上,伸展出的枝干在天空中疏筛阳光,当阳光洒落时,细碎的拼贴出抽象
的图像,婉转延展至街道的尽头,任你的想象飞翔。同行的友人告诉我,它叫做「梧桐树」。

导游还开玩笑得说,在中国叫作法国梧桐,在法国叫作中国梧桐,在上海满街都是。一路
上盘算着回到上海应该去看看,但苦于行程紧迫无法从容观赏,就跟 上海 中国 拜别。但是
我还记得由苏州回程上海时,在车子经过延安高架桥时看着旁边高耸林立的大楼,心里总
想着:希望能再有机会到上海看看,再仔细一点得看。

愿望与现实好像没有界线.

2009 年 6 月应征了上海琉璃工房工作,第一个周末,同事带我浏览上海,在衡山路终于再次
与它见面,走在熙嚷的街道上,享受着周末的阳光,初次踏上上海的新鲜感还多了些许期待的
心情,酷热的夏天,梧桐树就像是街道的洋伞,高大茂盛从道路两旁延伸几乎覆盖了整个天空,
散步其中,一点也没有热气,白花花的阳光透过隙缝洒落一地,暖暖的光线加添逛街的兴致。
接着几个周末,我都会到附近转转,有一次我看见工人在修剪梧桐树,路旁放了一堆剪下来
的树枝带着叶子还有果子,我好奇的走向前仔细看看,叶子翠绿比巴掌大,难怪这么遮荫,顺
手摘了几叶作纪念。心想应该可以夹在书中做成回忆。
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也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留住美丽的东西岂止是记忆而已

接下来要提起一个人,他启发我如何与人、与这上海亲近。当我确定要到上海工作后,有位长
辈祝贺我的新工作到来,送了我一个很特别的礼物,是他亲手写”吉祥”的书法小品,篆体,字
如其人,古意且亲切。他笑笑跟我说到上海如果遇到熟人或帮助你的人可以送给他,然后就一次
给了我 10 张,每张都用信封装着吉祥、装着他的关心;我到了上海三个月就送完了,三个月后
回台湾我又跟他要了一些,当然因为实在太受欢迎没多久也就没了,连我自己都没留着。但是要
想再跟他索取似乎太贪心,心想以后再要送人家见面礼的一点心意就没办法了,何况我实在很
感谢他老人家,让我深刻感受到老祖宗留传下来诚恳的待人之道,可是也只好搁下了。
有一天再看梧桐时忽然灵机一动,我可以送这梧桐叶,很上海。记得曾在电视上看过,旅游节
目介绍农家乐的时候有教小朋友把叶子拓印在布上的作法,觉得可以试试。于是买了布及工具试
了几次终于成功了。翠绿的颜色,清晰的叶脉和轮廓,还有淡淡的香味,透着光还可以看到深浅
的层次,我终于找到它的美和保存它的方法!

故事的延伸

为此我又上网查了关于梧桐树的资料,发现有很多人谈到梧桐树,有一篇文章写到:「 在没
有空调的年代里,梧桐树荫就是我童年时期的“自然空调”了。… 在我的眼里和记忆中,柏油马
路是那个年代的现代化标志,而柏油马路边上的梧桐树荫下,还飘动着我童年的回忆…… 。」另
一篇有一首诗形容梧桐花:「夹道春花不胜锦,不见桐花笑春风,不俗媚眼发暗香,点滴便知桐
花否,春风不忘遗落痕,催得桐花半醒来…… 。」还说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
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
梧桐木做嫁妆。这梧桐还真有一段历史。不过最惊讶的是丰子恺先生也有一篇散文是描写梧桐树
「在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
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
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文章后
接着是一段赏析:《梧桐树》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辞枝,在平实、质朴、
精细的描摹中,一枝一叶总关情,抒发了作者淡淡的赞赏、欣喜和感叹,不经意间也为我们揭示
出了生活的某种哲理( 象征意义 )。
心里揣想着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在我送给朋友梧桐叶拓时,多一些话题和感性。而梧桐树能得丰
子恺先生的欣赏这一段,正是造就梧桐与我入镜上海的故事延伸。

当你知道错了,的确也学会如何去做对的

2010 年夏天又来了,又可以再做梧桐叶了,我的老婆帮我刻了两个章,一个是”上海”、一个
是我的名字,我把它们盖在梧桐叶拓印上,这样更有意义了。6 月时,一位台湾的朋友来上海,
陪他在陕西南路逛逛,湿热的天气令人厌烦,即使是号称上海里子的陕西南路,有着许多名人
的故居和梧桐树的林荫大道,似乎都给这天气打败了。无趣的逛着,忽然朋友看见有”丰子恺故
居”的牌子,对中国近现代史及文物收藏有研究的朋友,觉得有趣,于是转进去看看,写着”长
乐村”的小区,第二间就是丰子恺故居,小小的一间,外面种了一些树,最大一株是银杏,走近
门口一看才发现参观时间已过。于是约好下次再来。虽然败兴而归,好运却接踵而来。台湾的朋友
有位干姐姐也来上海,她与任教松江大学城的朋友约好了参观,并邀约我们一起前往,难得机
会多认识朋友,就欣然赴约。那是在上海西南的郊区,有 6 所著名大学联合一起的大学城。尽览
了全区的优美风光之后一起用餐,适逢主人生日,大家为他祝贺,我正好带着刚完成的梧桐叶
拓印,而因缘做为生日礼物。
席间,因为礼物随兴谈起梧桐树,也说到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说明文章关于梧桐树的描写
,在座的另一位教授忽然说他认识丰子恺先生的亲戚,是丰子恺先生的外甥宋先生,以前还任
教于他们学校,目前已经退休了,不过他有电话可以帮我查。如愿我记了电话,最后,宾主尽欢
乐悠悠的在回城的车上,忽然觉得该如何打这通电话啊!用什么理由才不会冒昧呢?回家之后,
决定说明希望能看看丰子恺先生的原作,并能前往拜访。
第二天怯懦的打给宋先生,老实说明了理由,宋先生热情地邀请我参观丰子恺先生的故居,
于是我也约了台湾朋友一起前往。隔天 10 点我们到了丰子恺先生上海故居外面,先行找了一下
梧桐树,结果在院子周围并无所获,于是心生怀疑,正好可以请教宋先生,进了门宋先生知道
我们来意之后,告知我们说该篇梧桐树文章原稿不在了,但是有出版,他热心帮我找关于梧桐
树的文章的书,另外介绍了故居的环境,尤其是丰先生写作的书房及他用过的文物,简朴而素
雅,当然很多已不是当时原状,不过窗明几净,视野中似乎能依稀回忆。宋先生还介绍阁楼 (日
月楼)的故事,那是丰子恺先生与女儿丰一吟在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到家里来批斗的经历。丰一
吟女士目前很健朗,今早还有来故居,可惜没见到面。简单重点说明后,我为表示礼貌,也带了
一片梧桐叶拓印给宋先生当作纪念,他欣然接下并邀约拍照留念,我想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由
于陆续有访客,于是我们就先告辞,到楼下时又拍了一些照片并交换一些想法,言谈之间有一
位老先生经过,问我们进去参访过了吗?我们说有啊,我忽然兴起,问老人家这个院子以前是
否有梧桐树?老先生就住在斜对面,热心得告诉我们是有过,但已经移走改成现在的银杏,并
告知我们当时并不是种植“法国梧桐”而是“中国梧桐”,样子是不太一样。 老先生还跟我们继续
说了些话,详细描述附近环境 ,我们说从台湾来,还请他留下名字作为纪念,我们感觉收获特
丰富,但是回家后几番思量不禁自问:丰子恺先生描述的梧桐树是法国梧桐吗?
丰子恺先生描写梧桐树的文章是 1935 年出版 ,可是到上海定居是 1952 年 ,所以文章里描写
梧桐树应该不是这里( 这还是台湾朋友提醒我的 ),那……是在哪里?,
于是隔天我就打电话请教宋先生,他很确认告诉我梧桐树是中国梧桐,而且不是在上海 是在
家乡浙江。于是我又再仔细看一下丰子恺先生的文章,他形容梧桐树的叶子像猪耳朵,法国梧桐
怎么看也不像,又查了一下数据,中国梧桐会开整串喇叭形的花,所以可以确定是中国梧桐不
是法国梧桐,而且是在浙江老家。因此我终于了解这一切 。所以一切都错了。现在要弥补这个错
误就是找到中国梧桐,拓印下来再送去给宋先生。可是上网找也无所获,不知上海何处有中国梧
桐?满街都是上海梧桐树。难道要去植物园找吗?
台湾朋友回台湾前提醒我应该找到中国梧桐叶,将它拓印两分再送去给宋先生 其中一份作为
纪念,另一分请转交丰奶奶帮忙提个字,这样才能让这过程圆满。还是请老天爷帮忙吧!我心里
这么想着,就这么巧,有一天早晨,到附近公园跑步,下意识沿途注意一下说不定有中国梧桐,
大慨跑了有半个小时,就在右侧坡上一排松树旁有两棵不一样的树,心想怎么种的这么不整齐,
不过大大的叶子,似乎有点像只猪耳朵,还开了整串像喇叭的小花,树干绿绿直直的,这会是
中国梧桐吗!?于是停下脚步,仔细瞧瞧。还在怀疑时,有一位先生正好经过问我在做什么?我
直接回问这是中国梧桐吗?他说是啊!还说了他跟法国梧桐不同,我的脑海忽然确认真的就是
它了。接下来就是两个人绕着这个梧桐树说了起来,几乎欲罢不能。最后他说时间不早了,他要
去接他爱人同志在公园另一边练太极拳,我还没来得及说谢谢,他转身就离开了。于是我顺利找
到中国梧桐叶,也做好了拓印,送去给宋先生。

美丽的句点

暑假家人来沪相聚及短暂旅游,与家人再次拜访丰子恺故居而且及时一睹丰奶奶的题字。前一
天还跟太太在猜,丰奶奶可能会用签字笔还是毛笔签名,结果还是我太太说对了,一定用毛笔。
听宋先生转述:丰奶奶很高兴,所以磨了墨 一笔写下 ”故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应
是丰子恺先生画中用过的题词,不过高兴之余把日期 2010 误写为 2001,于是加注一行 ”错将
10 书 01 彷佛回到九年前” 也许是好事多磨吧!却也帮这一切错误画下最美丽的句点,我相信这
应该是最完美的题词了。
能得到这么珍贵的礼物,也算是不虚此行,宋先生希望我能把这过程描述一下,我想这是应
该要试试的,不是一种刻意要作什么,也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方式表达对丰子恺先生的敬意。

意外插曲

在送中国梧桐叶拓印去丰子恺故居当天还发生一个插曲 我跟家人送完拓印后在邻近一家上
海餐馆吃午饭,我们点了几道菜,用餐期间进来一家三口外国人妈妈带着一双子女,听着服务
员困难的解释他建议得菜,服务员束手无策问看看四周是否有人能帮忙说明?我就起身过去看
看能帮忙什么,虽然英文不是顶好,他们点的是牛柳、鸡、青菜,还有另一道鱼。妈妈还问我目录
上其它是什么菜,我看了一下,我说是地方的特色菜,辣的,他说要点鸡爪,我就帮他跟服务
员说,还加点了鸭舌,是小孩要吃的,服务员确认后,于是帮他们开始准备,他跟我说谢谢,
我表示不客气,接着我就回座位。忽然灵机一动,我将随身带的一个梧桐叶拓印拿出来,给了妈
妈,跟他说这是我的小小纪念品,希望他会喜欢,我摊开包装告诉他,就是外面路边树上的叶
子,他知道是法国梧桐,并且脸上充满惊喜的感觉。然后说要留数据给我,正巧他们从法国巴黎
来,停留一个月,好像是为儿子的学习来的。她找不到名片,就拿了一个小册子,撕下一张小纸
写下 e-mail 跟她的名字。还有巴黎的电话,希望我去巴黎可以跟她联络,她可以帮我点餐。我也
留了我的 mail 给她。我心里想这是要感谢她的祖先,先种下法国梧桐树,让我们后人可以有美
丽的回忆还能在夏天乘凉消暑。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美意啊!新添一个美好的经历,
老实讲从丰子恺故居,所延续的经历还真丰富啊……!

最后感谢宋先生,他给了我这一个”美丽的错误”的题目!

希望梧桐不再只是传说或传奇,也不再是离愁或乡愁,

它可以是充满惊喜的、是美丽的、是游子创作的泉源……
《 延伸阅读 》

教人立尽梧桐影 吟萤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多少年来,每一想到这诗句都会由
心中泛起一种惆怅无奈的美感。丰子恺曾将这两句诗绘成漫画,在一株梧桐树
的投影下,立着一个负手翘望的人,用墨不多,却写尽了梧桐的风致。

  记得我家故居的后园有一株梧桐,树干挺拔而高耸,每到夏天,浓密的树
叶长满了枝头,那时我只觉得它比其余的树木高大,显得落拓不群。而且记得在
梧桐树上鸣叫的蝉,极难用麦筋去粘捕;因为树太高,而且树叶茂密,不易发
现它的藏身位置;又因为它的树干挺直,没有弯曲的枝桠,所以无法攀登。但将
它和别 的树比较时,却能显出一种孤绝的美。

  我真正欣赏梧桐,是后来读了一些与它攸关的诗文,并且欣赏了一些图画
后,才体认出它的风骨,才了然于画家为甚么要借它的孤标来烘托人物。而在抛
下了故乡的田园,失去了故居后园中的那株老梧桐之后,便更为它的瘦影而魂
牵梦萦。梧桐,是最为使我怀念的树木。

  梧桐是国画家偏爱的少数树木之一,它特别适于写在檐前或窗畔,因它修
长的身影,能予仕女人物以高雅的气质,能给抚琴的高士以更多的音乐感,给
握 卷行吟的诗人以清越的共鸣;颀长的梧桐木不但能调节画面的布局美,而且
赋画中人物以志节与神韵,这倒是连梧桐自己也想不到的。

  梧桐除适于入画外,它也是一种非常音乐的树木;由于它的木质很松脆,
敲起来颇有音韵,是共鸣的好材料,可以制瑶琴或其它的乐器。其实梧桐本身就
是一种音乐,当夏日午后的急雨打在梧桐叶上,滤过了窗纱,像敲打乐的音符,
丁丁然地落在枕畔,最是盛夏解暑的妙品。

  梧桐不像其它的树木,不宜群植,只在屋畔栽上一两株,便能撑高庭园的
空间,而带给你满园的诗思,若种了整院的梧桐,反而失去了它独特孤标的美。
它与松柏不同,不以苍劲豪迈见长,也不像柔若无骨的杨柳,可以种满了堤岸。
它的特质是淡远而清奇,所以画梧桐时,不必用太多的颜色,只用淡墨描出它
的轮 廓,再轻轻地着上几笔靛青,便能使画面空灵;甚至你只蘸出几片桐叶,
它修长的树干便能在空白的画纸上投影。梧桐是一种音乐的,诗的,画的,而且
是非常中国 的树木。

  今夜,月色依旧,我独自徘徊在空庭中,低吟着那诗句,却不见故居后园
中那株老梧桐的卓然独立的身影。
《 附图 》

丰子恺先生之梧桐树文章出版-1

丰子恺先生之梧桐树文章出版-2

法国梧桐树:
中国梧桐树:

丰子恺先生上海故居
与宋先生(右)合影
中国梧桐叶及丰奶奶题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