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5

T

A
請響應新版圖書館捐書運動 散播愛護環境的種子 I
W Taiwan Watch 2009 Autumn
A
您捐款給看守台灣,同時指定一家圖書館, N
我們就幫您把相當您捐款金額的看守台灣出版品,
以您的名義捐贈給該圖書館。 W
A
詳情請洽:http://www.taiwanwatch.org.tw/library_add.htm T
或電:02-29357651,我們的工作人員將樂於提供服務。 C
H Vol.11, No.3 第十一卷第三期

季刊
尋覓方舟
2
0
0
9
 後京都氣候談判的五大難題

 從88災害看氣候變遷下的原住民與其挑戰
 水深火熱的台灣農業
 惡水可以為善












Taiwan Watch
website: http://www.taiwanwatch.org.tw
Taiwan Watch

目錄
看守台灣季刊│2009秋季號│第11卷第3期

˚C
一棵椰子樹的省思 56
◎文╱晁瑞光

Contents
國土巡禮 48 再見亞馬遜雨林
◎文╱Tim Hirsch 譯╱羅允佳

綠色思潮
颱風雨量超級比一比 46
數值挖奇 61 原地踏步的溫減法

60 不銹鋼瓶有多綠?

55 真正乾淨的能源法案 才能救氣候 1
 惡水可以為善 29 45 滯洪蓄水於地下 溝洫漫流更天然

28
◎文╱丁澈士
多年生作物:提升農地恢復力
 水深火熱的台灣農業 20 19 災後重建立法匆促 災難恐重見
◎文╱羅允佳
從88災害看 新聞追蹤
氣候變遷下的原住民與其挑戰
13
◎文╱謝若蘭

後京都氣候談判的五大難題 05
◎文╱林子倫 03 社論:由抗旱變防洪談減緩與調適
02 編話
專題企劃──尋覓方舟
編輯草堂

持續暖化下的全球氣候溫度計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編話


年8月初,當我們很高興地完成本協會的年度重點工作,將翻譯編輯完稿的《2009世界現
況:進入暖化的世界》一書送印,並準備著手本期季刊的編輯時,卻從國境之南傳來令人心
傷的消息:莫拉克颱風帶來的龐大雨量,不僅讓地層下陷的林邊鄉等低窪地區成為水鄉澤國,更讓遭到
人為活動侵擾的脆弱山林「山奔泥流」,不僅造成數百亡魂,更導致不少家庭破碎,而這些家庭多年來
所建立的經濟基礎當然也付之西流,整個社會因此蒙受龐大的損失。

在災難當頭、萬眾矚目的時刻,政府遲緩、無效率的救災動作以及部份官員不知民間疾苦的言論
成了眾之矢的,甚至導致內閣總辭。然而,在激情過後,我們更關切的,是整個社會是否從中學到了教
訓,從而調整國家的發展方向,正面因應氣候變遷的威脅?還是一如往常,為搶錢而不知死活地繼續邁
向自我毀滅的道路?是否,民選政治人物、經濟部門官員,將不再只是為了拼經濟,而不顧溫室氣體、
2 廢水、廢氣、廢棄物的大量排放,水資源、化石燃料與其他礦物資源的大量耗用、以及對水土山林的破
壞?是否,民間的大中小型企業,能夠正視其擴張侵略式的營運模式以及所採用的技術對環境所造成的
破壞,從而積極思索改弦更張之策?是否,工程導向的治水官員、受市場誘惑的山老鼠、上山墾地從事
不當農作的人們、以及盜採砂石者,能為過往蹂躪山林與河川的行為感到懺悔,從而放下屠刀?

最重要的,是否,過往深陷這部對地球有如洪水猛獸的經濟機器裡汲汲營營的小老百姓們,在抹乾
眼淚後能夠擦亮眼睛,做為國家的真正主人,團結起來導正上述不當作為,讓各界力量一起來為現在的
孩童們打造能夠減緩及適應氣候變遷、進而遠離暖化的「方舟」策略,讓現在孩童的子孫們能有機會降
世並安全地生存下來?

要設計出一艘能夠維繫人類文明、承受氣候變遷多方面衝擊的現代方舟,以安全渡過人類已一腳踏
入的暖化世界,並非易事,但卻是迫在眉睫之事。本期季刊試圖描繪在打造這艘方舟時所遇到的一些困
境與必須考慮的某些面向,包括將決定方舟骨架的國際氣候協商所遇到的五個難題,對氣候變遷最沒有
責任卻受到最大影響而最需方舟特別保護的弱勢族群如原住民,決定方舟存糧是否能夠不虞匱乏的農業
調適問題,以及能否化惡水為方舟助力的新治水思維。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讀者了解到因應氣候變遷
的急迫性、困境與轉機,從而採取必要性的行動,方不辜負老天藉由風災大聲喚醒人們的一片苦心。
由抗旱變防洪談減緩與調適
謝和霖
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氣事件,成為破壞力不值一顧的小角色。

拉克颱風帶來了豪大雨量,一夕之
間解除了這幾個月的旱象,讓正苦 然而,即使我們今日有採取必要行動,
惱著將要祭出限水措施的相關單位鬆了一口 頂多也只是減緩了暖化速度,我們過往與現在
氣,不過卻要反過來著手防洪救災。這幾年 繼續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在未來仍將導
來,類似這種不是不下雨、一下就是豪大雨的 致氣候進一步的暖化;人類可做的,是盡量將

社 論
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仍,印證了人類已 暖化幅度控制在可承受(但已非安全)的範圍
攜手進入暖化的世界。 內,並在達到危險程度前,達到溫室氣體的負
任職於美國太空總署、二十年前率先發出 排放,以脫離這暖化趨勢。也就是說,這個世
警語的科學家韓森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界其實已沒有排放增量的空間,而長期以來排
應當穩定在350ppm以下,才能將長期暖化程度 放大量溫室氣體、人口只佔世界的千分之三、
3
(與工業時代以前的水準相比)維持在較安全 二氧化碳排放量卻達全球百分之一的我國,更
的1℃左右;而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 不能像發展中國家一樣,振振有辭地為了發展
382ppm以上,且增加的速率越來越快,人類若 而要先增量、再減量,而是應當戮力地逐年減
不趕緊採取行動,未來氣候進一步變遷所帶來 量,往負排放的目標前進。
的威脅,將使今日拉開暖化序幕的這些極端天 除了減緩暖化,我們還要面對的是在這個
仍持續暖化的世界中,風調雨順
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夢,農民
曆也將越來越難以參考;而若我
們不有所作為,以增強這個社會
與自然生態的體質(恢復力),
那麼未來我們將變得越來越脆
弱,無法承受氣候變遷的打擊,
這也就是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的
調適措施。而在制定任何政策或
進行任何發展規劃時,也都應當
考量其對社會及生態之恢復力與
脆弱性的影響。
88水災後的高屏溪,土石裸露、傷痕累累。 ©丁澈士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以水資源為例,由於未來降雨型態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因此政策上除應鼓勵節水與蓄水措施
外,也當抑制總耗水量的增加,因為任何用水量的增加,都將使我們更沒有餘裕面對不知何時會
開始與結束的乾旱。更何況,在我國許多地方,長期以來因為地下水超抽而持續地層下陷,更顯
見我們早已沒有這樣的餘裕。 另外,我們也要停止繼續開發集水區與濕地,並加以保護,除可避
免暴雨來襲時造成土石流與水災,也有利於把難得的雨水留下來。而任何政策與開發行為,若導
致水資源的脆弱性提高,除將影響供水穩定度外,也將影響農業生產,而危及糧食安全。而無論
是水或糧食,均左右你我生存,且在人口持續成長的暖化世界裡,都將是各國需求恐急的民生必
需資源,難以寄望他國支援。

為求生存,減緩與調適應當成為各國國家發展的兩大主軸。然而,我國政府近年來仍以上世
紀思維陸續推動幾個高耗能與高耗水的開發案,如現正在環評中的中科四期、國光石化以及環評
即將上陣的六輕五期等,完全與之背道而馳;甚且還要犧牲已脆弱不堪、但卻為國家生存基礎的
農業,來換取這屬於少數人的短期利益。試問:當生存基礎不在,黃金鑽石又何益?

88水災後的林邊鄉居民,徒手清理家園。 ©丁澈士
che

後京都氣候談判的五大難題
林子倫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助理教授

2 009年是「氣候公約談判年」,
來自180多個國家的代表甫於八月
牙巴塞隆納兩次正式的國際氣候談判會議,
此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將在九月22日

專題企劃
中旬在德國波昂結束了長期合作行動特設 於紐約召開氣候變化高峰會,以強化對話、
工作組(Ad Hoc Working Group on Long- 化解分歧。
term Cooperative Action under the United
在聯合國的框架之外,九月底將於美國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匹茲堡召開的G20高峰會,以及11月於新加
Change;AWG-LCA)以及京都議定書特設
坡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這
工作組(Ad Hoc Working Group on Further
一系列的領袖高峰會議,能源與氣候變化議 5
Commitments for Annex I Parties under the
題都是會議的重點項目,會談的結果都將直
Kyoto Protocol;AWG-KP)兩個小組的非正
接影響新的國際氣候制度架構的建立。
式諮商會議,這是為因應今年底在丹麥哥本
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 從氣候科學到氣候政治
次締約國會議(COP15)所召開今年以來的
造成當代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必須回
第三回合談判,主要是針對六月出爐的「後
溯到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由於人類的經濟
京都」氣候公約協商草案(Negotiating text)
與社會活動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進行初步磋商,目的在增加國際間的合作氣
作為能源,以及土地的不當利用(特別是森
氛,了解各國的態度及立場,內容涵蓋2012
林的不當砍伐),大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主
年後的長期合作議題,並確立「後京都」因
的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應氣候變遷的關鍵談判架構,不過由於各國
gases)濃度急遽增加,導致全球平均氣溫
立場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協商進度相當
逐步升高,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
緩慢。
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後京都」的國際氣候談判,是為了接 Change;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估計,
續「京都議定書」(規範至2012年)的第二 在二十一世紀結束前,全球平均氣溫將比目
階段全球因應氣候變化的方案,在今年底以 前上升攝氏1.8至4度(註:此為IPCC各種情
前,還有10月在泰國曼谷、以及11月在西班 境之最佳預測值的最低值與最高值;若以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各種情境預測的可能範圍之最低值與最高值 則,要求附件一國家必須在2008年至2012年
來看,則為攝氏1.1至6.4度)。IPCC於2007 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回歸至1990年的排放
年所發表的第四次對於全球暖化的科學評估 水準,平均再削減5.2%。雖然美國在小布
報告指出,2004年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比 希總統任內,基於自身經濟的考量以及要求
1970年成長了70%,比京都議定書的管制基 發展中國家必須共同分擔減量責任等理由,
準年1990年增加了24%,顯現大幅度減量的 拒絕批准此議定書,不過,當京都議定書於
迫切性。全球氣候變化所引發的產業與社會 2005年二月正式生效之後,氣候變遷的議題
結構轉型,將對人類的經濟活動、生態環 已不再僅是一項科學的警告,更已成為規範
境、以及政治制度帶來根本性的挑戰。 全球環境體制的政治現實。

為了遏止氣候變遷的威脅,1992年於巴 2005年底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公約第
西里約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十一次締約國會議(COP11)暨京都議定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書第一次締約國會議(MOP1),大會決定
and Development;亦稱「地球高峰會」) 在京都議定書下成立特設工作組(Ad Hoc
中,154個國家簽署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Working Group)以加速談判進度,在制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設計上,透過UNFCCC的締約國大會與京都
Climate Change),公約之目的在「將大氣 議定書的締約國會議(Meeting of Parties;
6
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 MOP)的雙軌談判機制,使美國能持續留在
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平上」,亦即控制大氣 談判桌上。2007年12月舉行的COP13,在延
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以期能降回到工業革命 會一天後終於突破僵局,通過所謂的「峇里
前的水準。依據此公約的精神,在考量「歷 島路線圖」(Bali Roadmap),確立了「後
史責任」與「共同承擔」的原則下,將締約 京都」因應氣候變遷的關鍵談判議程,各國
國分為附件一國家(Annex I Parties) 與非 並同意在2009年底前完成協商,主要架構如
附件一國家(non-Annex I Parties)。附件一 下:
國家包含歐盟、美國、日本及東歐等工業化
• 減量(mitigation):工業化國家應持
國家,非附件一國家則包含中國、巴西、印
續實踐減量承諾,並提供技術與資金幫
度、與南韓等發展中國家,公約中規定附件
助開發中國家減緩氣候變遷;
一國家應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於西元2000
年前回歸至1990年的排放水準。由於此公約 • 調適(adaptation):各國應合作,利
屬於綱要的性質,並無強制的法律約束以管 用脆弱性評估、風險管理等方式,將調

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各國減量成效不彰。因 適行動納入政策與計畫中;

此在歐盟以及小島聯盟的極力斡旋下,於
• 技術(technology):加強發展中國家
1997年第三次締約國會議中,通過了具有法 技術轉移與合作開發;
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議定書依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之原 • 資金(finance):加強投資以支持減
緩、調適氣候變遷與技術開發之行動。設立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規定締約國
在透過清潔發展機制,協助負擔開發中國家支付調適行動的成本,並於2008年底於波蘭
舉行的COP14上正式啟動調適基金。

雖然,歐盟及小島聯盟等許多與會代表不滿協議內容未納入明確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但是這份各方妥協的「路線圖」,還是為邁向「後京都議定書」時代的低碳發展路徑,開啟
了一道曙光。美國雖堅拒任何明確的減量承諾,不過在國內外的壓力下,美國願意認知全球
減量的必要性,並接受IPCC第四次科學評估報告對於氣候變遷的政策建議,以附註的方式納
入決議文中,亦是一大進步。

專題企劃
7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爲2008年於波蘭舉行的會議開幕致辭。

後京都談判五大難題
「峇里島路線圖」是國際氣候政治妥協的產物,它雖然未能納入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與
期程,但它涵蓋的主要元素:溫室氣體減量與永續發展目標的結合、強化調適策略、技術移
轉、以及財務機制,已成為目前200頁談判草稿的基礎架構。在南北矛盾的氣候政治基本格局
之下,後京都氣候談判面臨以下五大難題。

一、美國能否展現領導全球氣候政策的政治決心
十多年來作為反對訂定減量目標的頭號國家,美國一直是各方撻伐的對象。1997年京都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議定書的簽署,當時擔任代表團團長的美 宣示美國將在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國前副總統高爾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然而面 回到 1990年的水準,2050年以前更進一步
對國會的強大反對聲浪,在柯林頓總統任內 削減80%。歐巴馬強調:“Delay is no longer
終舊未能批准議定書。小布希政府自2000年 an option. Denial is no longer an acceptable
上台以來,外交上的新保守主義作為,加上 response.”。上任後,他延攬柯林頓時代的
九一一事件後反恐的全球戰略及單邊主義的 環保署長Carol Browner擔任白宮能源與氣候
政策思維,幾乎背離所有盟友,下台前仍不 變遷小組的召集人,協調統整各部會的政
改其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政策立場。 策。曾參與京都議定書協商的資深官員Todd
Stern,則被任命為氣候變遷特使以及首席談
不過在小布希總統主政後期,已可約略
判代表,肩負後京都談判的重要任務。
觀察到態度的轉變,2007年的國會國情咨文
中,他一改先前質疑全球暖化科學證據的立 有別於小布希對於京都議定書的冷漠態
場,增加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的研發及投 度,歐巴馬政府積極透過三個主要場域進行
資。特別是2007年底澳洲新總理陸克文宣布 談判:一、聯合國的框架:2005年京都議定
簽署京都議定書之後,美國成為工業化國家 書生效之後,聯合國藉由「氣候變化綱要公
在國際氣候政治上的孤鳥,使其全球領導角 約」以及「京都議定書」兩個架構下的雙軌
色受到極大的挑戰。在峇里島COP13大會期 談判設計,為美國保留了參與氣候協商的正
8
間,歐盟代表對於美國持續杯葛將任何數量 式管道,不過聯合國192個國家的多邊談判
化的減量目標納入協議大表不滿,揚言退出 不論在形式與時間上均受到限制,八月中旬
美國預定在2008年起召開的一系列主要經濟 閉幕的特別工作組非正式協商會議仍有許多
體的協商會議。此外,高爾拋開外交的客 關鍵議題待解,進展緩慢;二、主要經濟體
套,大力抨擊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氣候協商的 能源與氣候論壇(Major Economies Forum for
絆腳石,他並建議在新的協商框架下預留給 Energy and Climate):這個由小布希設立的
美國新總統的空間,表明他對於「後布希」 領袖論壇,原本被認為是意圖阻擾聯合國氣
時代的期待。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代表,更 候談判而成立,它包含17 個主要經濟體,涵
是強力的指責美國,要求美國擔負起領導者 蓋全球大約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由於歐
的角色,要不然「請讓路」(get out of the 巴馬上任後積極參與,此論壇已成為歐巴馬
way)。這段發言,不僅受到COP13與會代 政府重拾國際影響力的平台,今年七月在義
表一致的肯定,更是促成峇里島路線圖完成 大利發表的主要經濟體領袖宣言,確認穩定
協商的臨門一腳。 全球溫度不超過前工業化時期2℃的重要共
識,不過未提出具體減量時程;三、雙邊的
因此,新任總統歐巴馬是否能帶領美國
諮商談判:這是美國最積極發揮影響力的管
重拾全球領導的角色,不僅備受期待,也成
道,目前至少已經與30多個國家進行公開或
為影響後京都氣候談判最關鍵的因素之ㄧ。
私下的會談,最受注目的焦點即是今年以來
他推翻自小布希政府以來的氣候政策立場,
一系列中國與美國的互訪與對話,七月的中
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能源與氣候議題更躍升成為主要對話項目,雖然會後簽訂了清潔能源合
作備忘錄,不過關鍵性的氣候政策立場並未公開,但毫無疑問的,中國與美國兩個全球最大
溫室氣體排放國的立場與態度,將牽動年底哥本哈根會議的成果。

二、工業化國家如何化解分歧的減量責任
工業化國家第二承諾期的具體減量目標及期程,是後京都談判最核心的爭議之ㄧ,個別
國家或集團基於不同的政治考量、經濟利益與減量潛力等因素,決定各國的談判態度和立
場,具體來說,這些影響因素包括:自然資源條件、發展程度、產業結構,國內政經壓力、技
術、資金以及國際戰略利益考量等。

根據2008年底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發佈的締約國排放資料,從1990年到2006年,工
業化國家的總排放量(計入土地利用和林業)降低了5.5%,若扣除東歐等經濟轉型的國家,

專題企劃
工業化國家實際總排放量卻上升9.1%,其中加拿大增加54.78%,美國增加14.04%,澳洲增加
6.59%,日本增加5.79%;反觀俄羅斯減少29.33%,歐盟(EU 27國)整體下降10.25%,歐盟
個別國家中,德國減少19.26%,英國下降15.62%,法國減少9.43%,丹麥下降1.1%。

上述數據顯現各國或國家集團的排放程度差異極大,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化國家,包含日
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等所謂的「傘型國家集團」其溫室氣體排放
9
大多維持增加的趨勢,政策立場大略保持一致,不過由於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國先後批
准京都議定書,近幾年傘型國家集團力量大不如前。如今美國希望重拾領導地位,眾議院剛
通過Waxman以及Markey共同提出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該法規定美國的中程目標是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
減少17%,2050年則減少83%,法案是否能通過參議院的審查,仍有變數。不過,此一法案

表1. 附件一國家中程減量目標
國家 減量目標 基準年 目前進展
澳洲 -5% to -15%;或-25% 2000 正式公布
白俄羅斯 -5% to -10% 1990 考慮中
加拿大 -20% 2006 正式公布
歐盟 -20% to -30% 1990 立法通過
挪威 -30% 1990 正式公布
瑞士 -20% to -30% 1990 徵詢中
烏克蘭 -20% 1990 考慮中
英國 -26% 1990 立法通過
美國 -17% 2005 國會審查中
日本 -25% 1990 新政府公布
資料來源: UNFCCC, 2009,本文整理。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減量目標不僅比京都議定書中原本美國承諾的目標倒退,與歐盟的主張差異更大,歐盟的溫
室氣體減量目標設定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在1990年的基礎上削減20%,同時,如果其他主
要排放國願意採取更積極的目標,歐盟則願意在2020年前減少30%。歐盟近年來取代美國成
為氣候政策的領導國家,企圖在下一波低碳經濟轉型增強與美國的競爭力,在未來的氣候談
判上,歐盟勢必扮演氣候協商的重要倡議力量。

歐盟成員中的德國、英國都是氣候行動的積極國家,德國不僅已提前達成其在京都議定
書的減量承諾,更進一步在第一承諾期加碼:2012年前減少21%的溫室氣體排放,2020年
前比1990年的水準再削減40%。英國則透過立法,通過全球第一部氣候變化法案(Climate
Change Bill),計畫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回歸到1990年的基礎上再減26%,2050年至少削減
80%,法案同時要求制定5年一次的「碳預算」。英國強調,忽視氣候變化的代價將遠遠超過
儘早採取有力行動所付出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今年六月提出新的減量方案,將2020年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
排放量降低15%,相當於較1990年排放量降低8%,僅比原本日本對京都議定書之2012年底前
降低6%減量目標提高2%,引發各國批評。不過剛出爐的新任首相鳩山由紀夫宣布,上任後
將提高溫室氣體管制標準,目標比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更具企圖心,將中程目標設定在2020年
10 前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25%,日本此一減量承諾,對於工業化國家的集體立場,具有相當的
指標性作用,然而,即使是日本提出的積極減量目標,也僅是符合IPCC建議的工業化國家在
2020年,減排25%到40%的中期目標。由於加拿大、澳洲等工業化國家提出的減量目標仍顯
消極,對比G77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主張,認為工業化國家整體在2020年應在1990年基礎上
至少減排40%,以及小島聯盟主張工業化國家在2020年減少45%,以及2050年減少95%的排
放目標,仍有很大的距離。

三、發展中國家是否應承擔適當的減量行動
根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後京都協商的重要任務即是針對工業化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
階段的減量承諾進行談判,但事實上,所有工業化國家都期待發展中國家也要納入國際的溫
室氣體減量體系,過去十年,這也是美國小布希政府抗拒京都議定書的主要原因之ㄧ。這樣
的主張,除了在概念上共同分擔溫室氣體減量的責任之外,據國際能源總署估計,從現在起
到2030年全球所增加的排放,97%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約七成五來自亞洲及中東的新興經
濟體,因此,就實際排放量而言,發展中國家似乎也很難迴避減量的責任。

面對美國、澳洲等工業化國家要求開發中國家承擔溫室氣體減量義務的壓力,以中國、
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量化的減
量責任,他們認為就公平性而言,工業化國家對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負有較大
的歷史責任,應率先承擔減量義務。歐盟則強調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技術,協助發展中國家邁
向低碳發展的路徑。 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國家,已成為氣候變
化的主要受害者—氣候難民,如何減緩氣候
在COP13會議中,發展中國家同意在獲
對經濟與社會的衝擊,將是一項艱鉅的挑
得資金、技術與能力建構的協助下,將採行
戰。在各方談判的過程中,調適和技術轉移
可量測、可申報與可查證的減量行動,這是
的資金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
發展中國家在溫室氣體減量談判上所做出的
一大讓步。基於此一條件,中國最近已經透 特別是貧窮國家,迫切需要適應氣候變
露其立場,在2050年後,中國的二氧化碳排 化的基礎設施及因應能力,他們也缺少協助
放量將不會繼續上升。中國立場的鬆動,是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這些在歷史上並
否會影響其他發展中國家採取適當的減量行 未製造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認為,從使
動,將是後京都氣候協定是否成局的一大關 用化石燃料獲得大量財富的工業化國家,應

專題企劃
鍵。 該要負起提供必要資金的責任。由高排放國
家負擔過去排放行為造成的傷害,是符合公
四、技術與調適的龐大財務負擔
平正義的。
「峇里島路線圖」確立了「減量」
(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 並 史登(Nicholas Stern)接受英國政府委

重的氣候變遷因應策略。面對全球暖化不 託研究的報告指出,各國政府若不採取有效

應只談「減碳」,因為全球氣候變化正在發 的減量等因應措施,經濟和社會的損失和風 11
生,「減碳」緩不濟急,由於全球暖化的加 險相當於全球每年GDP的5%至20%。聯合

劇,調適策略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重點,特 國估計,這些技術與調適需求的成本,每年

COP14 大會場上,倒數 2009年 COP15 哥本哈根會議的時鐘。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將高達400億到1700億美元以上。非洲聯盟的十位領袖最近在衣索比亞的高峰會呼籲工業化
國家每年提供非洲670億美元,以協助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去年在波蘭舉行的
COP14會議已通過成立「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以協助發展中國家建立調適的機制
與行動方案。不論從人道或是援助的觀點,這筆龐大的資金來源已成為棘手的問題。

五、如何建立符合公平正義的氣候制度框架
後京都的全球氣候變化制度架構將是如何?是建立新的國際條約來替代京都議定書?還
是延續京都議定書的義務並修正減量目標與責任? 根據公約規定,締約國大會是氣候變化綱要
公約最高的決策機構,締約國大會的決議可能有三種形式,第一、在公約架構下採行進一步
行動;第二、締約國大會通過公約的修正案;第三、締約國大會通過新的法律架構,以補充
或取代京都議定書。

依目前的協商內容,新的議定書(protocol)是較有可能的形式,數量化的減量目標與期
程也是未來協定不可避免的方向,規範框架將可能採取多軌、彈性機制的軟性法(soft law)
之形式,保留發展中國家的成長空間。在基準年(base year)或基準期間(base period)的議
題上,大部分國家包括G77加中國集團,歐盟,瑞士,挪威,南韓和小島聯盟(AOSIS)都支
持以1990年為基準年。俄羅斯也支持以1990年為基準點,但是另建議多個可接受的基準年。
12 在溫室氣體減量數量和「承諾期」(commitment period)的相關議題上,如何定義與承諾期間
相關的目標,仍有爭議,許多國家認為需要一套科學評估分析相關的方案。此外,剛上軌道
的京都機制應會延續,關於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方法論以及過度集中在某些國家等問題
將會修正,而排放交易制度等市場機制都將是新架構的重要政策工具。不過,如何將各國的
歷史責任、不同的發展程度與公平正義原則納入架構考量,將是後續談判嚴峻的挑戰。

高難度的政治工程
後京都談判是高難度的政治工程,爭議的本質反映了南北的結構矛盾,後京都氣候協定
是否能成局,有賴政治的遠見(political vision)與政治的決心(political will),可以確定的
是,後京都的氣候協定將會對未來30至50年的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啟動下一
波全球低碳社會、低碳經濟的轉型。
從88災害看
氣候變遷下的原住民與其挑戰
謝若蘭
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副教授
台灣環境行動網監事

專題企劃

拉克颱風造成的死傷與破壞空前慘重,當然這次災害是天災與人為的結合,不過我
們相信,錯誤的以經濟發展而過度開發土地資源絕對是最主要的因素。對熟悉台灣
地質、地理和山地政策發展與全球氣候變遷等相關議題的人而言,這彷彿是已經準備好的一
場挑戰,因著氣候暖化所造成氣候災害隨時會一觸即發。

長期以來台灣政府與業界聯手起來只重經濟不重國土保育,並以虛偽的手法在造林與治
水工程上以氾濫執行預算的方式去處理發包與綁樁,再加上馬團隊輕視此次國際上的災情預
13
測與事後援助,這場悲劇原可減低到最小的衝擊,但卻失控的奪去數百無辜的人之寶貴生命
與家園。

88水災後,林邊鄉居民的家被土泥掩沒。 ©丁澈士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這次受創以高雄、屏東、嘉義、台東和
一千四百毫米雨量,在阿里山創下三天總雨
南投等縣為最嚴重,並且都是以山地鄉鎮以
量兩千九百毫米的歷史紀錄時,台灣的執政
及沿海低窪地區為極其悽慘。瞬間的雨量使
團似乎從上到下渾然不了解台灣地理人文與
得高屏溪暴漲,接著陸續傳出災情,而這次
全球對於氣候變遷之關注。面對這樣的災害
颱風造成的死亡就集中在高屏溪,此處則匯
規模,不僅災前掉以輕心,災害發生當時
集了荖濃溪及重要支流濁口溪、隘寮溪和旗
與後續的處理,政府的反應遲鈍凌亂以及
山溪(又名楠梓仙溪)。高屏溪出口極為重
狡辯卸責心態,遭受到國內外媒體與民意
要的雙園大橋先是斷落於滾滾洪水,接著林
的譴責,如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與
邊、佳冬,甚至從來不會淹水的區域都成為
CNN電視、日本的產經新聞與讀賣新聞、英
水鄉澤國時,而小林村則幾天內下了兩千多
國NBC、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adio France
毫米雨量。根據台灣過去的颱風受災經驗,
Internationale)等知名國際媒體不僅大幅報
這種規模已經觸動不少人的關注擔心及警
導這次災情,也不客氣的指出馬團隊救災無
訊,降雨太過集中會造成許多土地已經有鬆
能並公開質疑其領導能力。
動現象的地區無法負荷。
正如大家所知,此次許多受害地區多為
然而當莫拉克即將侵台時,國外氣
原住民集中居住地,而這也驗證了近年來許
象專家早已預先知道超級風暴即將降臨台
14 多國際環境議題關心者所擔心的事情,那就
灣,但是台灣的政府團隊卻還安穩的放颱風
是全球氣候變遷為全球帶來的負面影響中,
假。當莫拉克在高屏交界的尾寮山創下單日 1
影響最鉅的正是原住民 。全球暖化與氣候
變遷的議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及生
計,造成傳統知識體系於全球化經濟體
制下,在經濟開發的強勢摧殘下,被瓦
解到幾乎消失殆盡無存,也因此導致更
多讓我們束手無策的人類健康以及食物
安全等問題。全球許多環境學者已經指
出,全球均溫升高乃肇因於過度燃燒化
石燃料和工業界過量排放如二氧化碳等
溫室氣體,但是值得我們來思考的是,
就現實面來看,為何全球各地原住民在
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最低的族群,卻要面
©丁澈士

臨氣候變遷帶來的最大也是最直接的生

88水災後高屏溪上游崩塌現況。 存威脅與挑戰呢?

1相關資訊可參考ABC News 在2007年以「全球暖化影響原住民族最嚴重」為題的報導http://www.abc.


net.au/news/newsitems/200704/s1893874.htm (瀏覽日期2009/8/10) 。
小林村倖存的居民指著此地說:我家就在那裡。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專題企劃
也因此,世界各地有關氣候變遷研究也 資源匱乏、森林與自然災害、物種滅絕議題以
開始重視與原住民族的關聯,如2007年4月 及對傳統知識與永續發展的影響等,並鼓勵原
由英國牛津大學氣候變遷中心所舉行的相關 住民以土地連結之主體發展為思考前提去探究
主體研討會2,而2007年12月全球將近200個 氣候變遷對部落的影響,以達有益部落永續發
國家的代表聚集在印尼巴里島就全球暖化議 展的具體實踐4。 15

題共同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凝聚共識號召各
今年 (2009) 的第八屆原住民族常設論壇
個國家與原住民族一起對抗氣候暖化,其中
也花許多時間讓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與關切其
產生的重要意見就是在2009年簽訂新的聯合
議題者更具體去看一些各地實例,並以不同
國條約來取代京都議定書3。
區域性與年齡層之動員來開拓對此一議題的
第七屆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 2008/4/21 更多認識以及關切 (例如今年底就要於紐西
– 2008/5/2 )更特別以「氣候變遷、文化生物多 蘭舉行亞太區年輕原住民與關注氣候變遷的
樣性以及生計──原住民族的管理角色以及新 會議) ,更重要的是這一連串的議題也不可
的挑戰」為主題,從原住民的視野,以不同的 避免的論及權利問題,尤其是集體權利的部
角度理解氣候變遷議題,討論的議題包括:水 分,我們當知道不應去輕忽氣候變遷與原住

2Symposium : Indigenous Peoples and Climate Change相關資訊如演講與資料匯整可前往官方網站http://


www.eci.ox.ac.uk/news/events/070412conference.php (瀏覽日期2009/8/15)下載或收聽取得家園的巨大
損失等等,再再明氣候變遷對全球原住民的威脅。
3聯合國將於2009年 12 月在荷蘭首督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預期在會議中,將達成一項全新協議
以取代1997 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 --這份以減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工業國家所造成的全球暖化排放的
協議將在 2012 年過期。
4請參考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 (UN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 )
官方網站http://www.un.org/esa/socdev/unpfii/en/session_seventh.html (瀏覽日期2009/8/15)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民族的關係,更不應輕忽其對全體人類的影 住民必須在氣候變遷的議題討論和政策決定
響。 的過程中充分參與。換句話來說,我們可以
看出最近全球各地也凝聚一股勢力,認為全
在此就舉2007年原住民與氣候變遷論壇
球人類不僅是要適應已經發生的氣候變遷,
(Symposium : Indigenous Peoples and Climate
更要極力去避免全球暖化最壞的後果,而這
Change,請見註腳2)所論及的具體的例子來
關鍵在於政策決定與執行者是否能夠在聽取
說明氣候變遷對全球原住民族群的影響。居
此議題專家學者之科學性分析與建議外,以
住在北極圈的伊努特人(Inuit)因冰原溶解
人權及文化觀點去納入原住民的視野與傳統
破裂而不再能依循傳統方式安全地進行維持
知識,並以環境正義倡導者的角色,去溝通
生計以及文化儀式的狩獵;圖博人的神聖
不同角度的落差。
冰川因為氣候暖化而溶化導致一些高山藥
草植物消失;由聯合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儘管多數的指責圍繞在台灣政府面對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緊急災害的無能,這次的莫拉克災害,除了
Development, OECD) 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 讓我們看到以拼經濟而過度開發的思維下必
西元2070年之前將會有超過1億5千萬的沿海 須要承擔的禍害(尤其以原住民集中區為
國家之居民 (例如太平洋島國),受到海平面 要),更透露給我們所有攸關國土復育之政
上升的影響,許多地區的傳統珊瑚區域也因
16
為逐漸上升的海平面而失去,這不僅是導致
棲息生態遭受破壞,當地原住民賴以維生的
產業也受到波及;加勒比海島國與其人民已
經數次受到劇烈風暴的侵襲導致生命以及財
產家園的巨大損失,中南美洲熱帶雨林大火
等等,在在說明氣候變遷對全球原住民的威
脅。

國際知名族群生態學者Dr. Jan Salick就


認為原住民本身和相關領域學者們要建立互
助聯繫的網絡,並開始進行氣候變遷的研究
和應對之策略行動,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原

5聯合國環境和人類安全組織預估指出2050年時全球至少有2億人口的「氣候難民」(Climate
Refugee),因為整個社區面臨氣候變化影響基礎居住條件而被迫永久遷徙的難民,而由氣候變化催生
的難民所面臨的將不僅僅是解決生計和居地的問題,還有在新的環境下文化及身份的認同問題。相
對於許多國家擔心這種因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國際移民可能造成的各項問題,英國環境發展中心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 的移民研究專家Cecilia Tacoli 於今年六月份的一向相關會
議中指出這不會是幾個國家的責任,而那些預測的估計也不算精確必須要顧慮到受災難民遷移的意願
與條件,但是重點是全球暖化所帶來的遷移與變動是全體人類的責任,應該及早納入抗全球暖化的
因應策略思考中。請看Cecilia Tacoli 所準備的會議文章http://www.unfpa.org/webdav/site/global/users/
schensul/public/CCPD/papers/Tacoli%20Paper.pdf (瀏覽日期2009/8/18) 。
策,不管是水土保持法、災後重建條例、區 惕的事件來檢視與規範現有的相關政策,令人
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環境 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即將淪為
影響評估法及其他相關法規規定,對於原住 符合國際定義的「氣候難民」5。
民族的整體族群命運之衝擊是相當大的。也
至於長期以來大家擔心原住民族與環境社
因此,不管是公部門或民間組織在因應原住
運團體常常是意見相左甚至是對立的 (當然我認
民族與環境相關政策制定與執行參與的重要
為這是被經濟殖民政策下的一種分化與醜化手
性方面,並非只是一項因應國際人權思潮的
法),我想這與不願成為「氣候難民」一樣,並
敷衍了事的口號,更要具有部落主體性的有
不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因為原住民族群與環境
效共同參與。
社運團體也可以在永續發展的共識下一起合作
在傳統的生態智慧中,原住民族對待土 的。正如許多原住民們不願離開世代相傳的傳

專題企劃
地並非是「擁有」或是「征服」的關係,而 統領域,人們不可過度使用土地,應該給我們
是「人類屬於大地」與「敬畏、滋養、循環 的母親大地一個喘息與滋養的機會。原住民積
休息」的方式,這與多數非原住民的「經濟 極活躍於大地的永續生態系統中,對於恢復生
發展為主」與「人定勝天」的思維有許多的 態系統的永續發展性是相當重要的。再者,以
差異,因此如果我們不藉由這個值得大為警 傳統知識與技術去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很顯
然的是對整體人類社會之貢獻可預期的。
17
後記 :

風災那幾天剛好才從阿拉斯加冰河遊輪之
旅回來,原本想藉由旅遊見聞與資訊來撰寫以
氣候變遷和冰河溶化所帶給阿拉斯加原住民族
的困境與警訊為主題的短文,碰上這次大自然
的反撲所帶來的警訊與災情,讓我至今仍然震
撼無比。雖然因著台灣的國家定位關係我們總
希望所熱愛的母親台灣成為國際舞台上的注視
焦點,但真的不希望台灣是因為88 水災,成為
國際新聞的焦點。當我得知行政院長劉兆玄在
災後 (8月19日) 提出重建方案中,提出將災區重
建為「觀光或精緻農業」,我不禁要問,台灣
的災區真的還要這樣繼續開發嗎?或者是說,
台灣這塊土地,真的禁得起以經濟發展為名去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繼續摧殘蹂躪嗎?我相信很多人不得不說出這
這戶人家一共十口,颱風夜當天土石流就從家門 種「震撼與憂心」交錯的心情。這次小林村是
前流過,當時他們如果從這條路逃出,現在可能
已經沒命了。 屬於被泛稱為平埔族的熟番西拉雅族人完整集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中部落之一,想想在殖民政策犧牲下的熟番處境簡直是比所謂「狹縫中的生存」更是艱難,
而殖民強權更是不斷在文化、經濟、土地等各方面驅迫原住民族群們,同為熟番的我對於此
次災難事件有著無比的悲痛與遺憾。文章的最後,讓我以西拉雅族裔的身分來寫下對這次颱
風水災受難者與慘遭滅村的部落族人的哀悼之情。

再出發
收拾好傷痛

決定

讓淚水舖成的路

成為一道彩虹
變了色的山河

走了樣的家園

不能只用悲哀去祭 ... 念
18 生命不應如此廉價

被一場大地之母所賜的大水索去生命的人

因此與天地共長眠
大自然的反撲並非無情

而是給人們濫用大地的警訊
活著的我們必須為他們的死亡伸冤

不能正視著政策不當成為劊子手的幫兇

活著的僅是僥倖

如果繼續保持沉默

下一場悲劇

你我可能都是主角

2009/8/17
圖說台灣
莫拉克颱風降下
豪雨造成大水來
襲,無辜生命被
狂暴的泥水捲
走,牠的身體在
風雨離去之後僵
直的躺在地上,
生前所受的驚恐
與委屈,反映在
那無法閤上的雙
眼,令觀者不忍
卒睹。

©晁瑞光

新聞追蹤
眼觀四方 災後重建立法匆促 災難恐重見
八八水災徹底暴露了這個政府的昏庸:在災難發生當時,救災動作緩不濟急;在災難過後,
對於要如何重建等必須詳加考慮之長久大計,卻又急就章地推出「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
草案」,要排除法規障礙,來進行土地徵收與變更(第十二條與第十三條),以及辦理疏濬工程 19
產生土石之填埋、暫置(第十五條),而這些排除障礙的法規,卻又與預防災難再度發生息息相
關,包括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環境影響評估法、水土保持法、森林保護相關
法規等。

除了漠視生態環境外,台灣人權促進會等人權與環保團體也指出,這部草案處處充滿反民
主、侵犯人權、與原住民文化的恣意規定,包括:重建條例的立法目的不清,重建的工作內容也
很空洞,把重建跟安置等混為一談;條例中認為為了安置災民,政府可以強制徵收土地,這樣的
重建過程將製造新的災民;完全沒有原住民參與遷村決策的機制;缺乏地方參與重建決策的機
制,缺乏在地觀點的產業重建,缺乏生活重建專章等。

而這樣一部草案,在8月20日於行政院會通過後,21日朝野黨團協商決定要於25至27日召開
立院臨時會,「逕付二讀,且不提復議,最後一天前一定要完成三讀。」也就是說,「從13日晚
上行政院宣布要草擬特別條例開始,攸關數萬災民永久家園要如何重建的法制,在短短14天內,
就要被草率決定」。而朝野關注的重點,卻在重建預算要一千億或二千億,而非這部草案是否能
達到重建之目的,讓民眾可重新安居樂業,免受災難之威脅,同時能夠尊重人權、符合正義。

編者按:結果這部草案果真於8月27日在民間團體的強烈抗議下通過。

資料來源:台灣人權促進會,「勿讓災後重建條例變災難重見」,2009年8月25日;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等之
新聞稿:「立法院不能匆促通過一部問題叢生的『災害重見』條例」,2009年8月27日。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20

水深火熱的台灣農業
羅允佳

8 月7號莫拉克颱風直撲台灣,連續四天狂風暴雨造成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地區接
連傳出嚴重災情,甚至脫離暴風圈之後一個星期,災區因為交通中斷無法徹底勘查,
同時土石流爆發的危機依然頻傳,全台傷亡人數難以確定;各大電視台公佈受害人數不斷增
加,政府救災不力成了眾矢之的,新聞媒體24小時傳遞災區訊息,厲聲批判無能政府。而就
在一片指責政府的聲浪中,幾則關注氣候變遷的環境報導靜靜浮出檯面。
極端天氣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世界與台灣
8月13日台灣醒報的報導中,引用中研 如果莫拉克颱風是全球氣候變遷造成
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的說法,指出這 極端天氣現象之一,它必然不是單一特例。
次風災與全球暖化的重大關聯:「由於全球 2009年印度發生83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引述
暖化破壞了地球的熱能,導致氣候條件變得 台灣農業經濟學者李武忠的文章:「(印度)
極端、狂野,莫拉克颱風會變得這麼嚴重, 民生供水斷斷續續,民眾為搶水甚至不惜殺
是最好的範例。」 人,連帶重創印度經濟。」類似的嚴重乾旱
也在中國海南島出現,中國綠色和平組織報
到底莫拉克颱風有多嚴重?多極端?
導:「2007年春天,海南省遭受了嚴重的旱
許多人拿它和50年前淹沒南台灣的八七水災
災侵襲。截至4月3日,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
比較,說這是50年淹一次大水的週期效應,

專題企劃
143.7萬畝,水庫乾涸達到356座,全省因旱
但同樣「災情慘重」,累計降雨量可是大不
情發生飲水困難人口已達到17.77萬人。海南
同:1959年台灣南部因日本附近的颱風引起
省省氣象局表示,這是一種氣候反常,跟全
藤原效應,西南氣流發威,自8月7日至8月9
球氣候變暖有關係。」這些證據直指全球氣
日降雨三天造成最大累計雨量1200毫米(24小
候變遷正日益惡化,使得極端天氣發生頻率
時累計雨量350毫米即為超大豪雨),當年的
越來越頻繁、分布範圍越來越廣大。
受災戶至今想起大水漫延的情況餘悸猶存; 21
而2009年莫拉克風災四天累計雨量最高逼近 回過頭來討論台灣的氣候狀況,2009
「3000毫米」,日雨量約為八七水災的兩 年8月之前北台灣正面臨嚴重的缺水危機,
倍,這麼誇張的降雨量,連2001年被稱為千 石門水庫拉起低水位警報,縣政府已經計畫
年一見的納莉颱風都望塵莫及,更是中央氣 第一階段限水,誰知道一個星期之後,南台
象局自1937年的颱風紀錄以來史上第一次, 灣就發生50年(前文已證明絕不只50年)大水
恐怕還創下了颱風雨量的世界紀錄。 災,馬政府因為救水毫無章法一蹋糊塗被釘
了滿頭包,天氣異常開了台灣人一個大玩
同樣是8月13日,公共電視的報導中提
笑。教科書中描述的台灣氣候是這樣的:地
及,除了有災民質疑曾文溪越域引水工程是
處亞熱帶,屬季風氣候區,夏時西南季風爲
引發高雄桃源鄉及甲仙鄉小林村災情最為嚴
南部地區帶來豐沛雨量,冬時東北季風使北
重的元兇,尚有學者認為「雨量破表是引發
部地區用水無虞,五六月間梅雨季總能適時
災害的直接因素」,加上氣候變遷,「未來
紓緩旱象,台灣島全年有雨,四季如春。但
發生暴雨的機會越來越大」。該電視台報導
是從2008到2009年,街頭巷尾的小民都感覺
同樣引用汪中和的觀察結論:「台灣從1994年
到氣候苗頭不對;梅雨季到了,只有稀稀疏
到2001年,就發生三次月雨量超過700,甚至
疏有氣無力的雨點,甚至天天陽光普照,照
破1000毫米的暴雨,六年後再度重演這樣的模
得桃園縣政府揮冷汗如雨;而到了七八月的
式,但發生的間隔已經從三、四年縮短成一
颱風季,對抗旱災立刻變成對抗水災,2009
年,全球氣候變遷早就悄悄在改變環境。」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鐵公路經歷莫拉克風災,如今猶如一片廢墟。

砍倒不少。不論以何種名義
開發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的
結果讓環境承受災害的恢復
力越來越差,每逢大小風雨
摧殘,山林就柔腸寸斷,極
度脆弱的生態系加上氣候變
遷的影響,台灣人的生命安
全岌岌可危,若再不懂得懸
崖勒馬,盡力提升土地恢復
年莫拉克颱風累積雨量驚人,巨大的土石流
力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威脅,台灣多處地區都
讓台灣南部山區奄奄一息,數百人死亡,農
將成為自然災害發生時的「甲級疏散地」,
林漁牧損失逾101億(目前史上最高為1996年
再也不宜人居。
賀伯颱風,損失180億),2008年辛樂克颱風
也有降雨累積1600毫米以上的記錄,造成台 綠色農業友善環境
中、南投多處道路崩塌、村莊淹水。梅雨季 洪輝祥老師長期關心屏東地區自然環境
是不是將要消失?下個颱風挾帶的強風豪雨 狀況,並與當地農民結合,針對提升土地恢
22 會不會再度淹沒台灣?四季有雨的氣候會變 復力組織「綠色農民運動」,其中心原則為
成乾溼分明嗎?還是從此之後,台灣的天氣 「與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幾年的努力,
會時不時躁鬱症發作,而人民只能眼睜睜看 洪老師串連當地有志一同的農友,為耕耘一
著寶島變荒漠? 塊健康的土地而奮鬥,並承諾讓這些小農免
於遭到市場剝削。洪老師說,小農面對市場
莫拉克風災 真正的「天災」+「人禍」
剝削的壓力,只好轉而剝削土地,為了破除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老師在風
這種剝削結構,「綠農的家」農產品小站於
災後實地勘查屏東地區的森林及河川,這一
焉成立,透過經營網路部落格開放全國民眾
次的風災固然因為超大豪雨使居民措手不
訂購無毒農產品,與洪老師合作的屏東市及
及,人為開發山區破壞水土保持更是一大元
枋山地區農民能夠獲得更合理的利潤,每賣
兇:抓地力強的森林木因為香菇產業興盛而
出100元的產品,農民就有50至70元的獲利
遭到大量砍伐,業者需要木屑培植香菇,不
(現行市場每100元農民只有25元獲利),這是
惜砍伐森林以供應一年兩億包木屑太空包的
綠農的家堅持的「公平交易」原則。當農民
需求;種植咖啡樹,破壞原始森林的行為,
不再因為市場壓力剝削土地,綠色農民運動
猶如毀壞當地天然的「綠色海綿」;而屏東
可以進一步推廣重視水土保持的耕作方式,
產業道路拓寬、增開新路等工程讓山區遍佈
勸導農民放棄使用除草劑,回歸傳統割除雜
無法集水的柏油;更糟糕的是,地方政府以
草的方式來保留植被,如此作法稱為「草生
「清除風倒木」的名義開放合法進入森林伐
栽培法」,可以有效減少地表裸露的面積,
木,結果森林大樹不只是被風吹倒,也被人
「綠農的家」推廣的養殖蝦,
不抽地下水、不用藥,蝦隻更
顯得健康肥美。

玉荷包收成了!農民一年
的辛苦都包含在甜美的果
肉中。

專題企劃
愛文芒果的外衣紅了!使用
草生栽培法種植的愛文芒
果,好吃又保護環境。

23

不使用農藥,農民每期要
承受30%的損壞率。表皮
有瑕疵的芒果可以做芒果
乾,一樣健康美味。

漂亮的洋蔥可以搭配
多種食材做成可口的
菜餚。

草生栽培法保留地表植被,植物的根就像天然地錨一樣抓
住土壤,減少因雨水沖刷造成的土壤流失。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遇逢強風豪雨時土地的復原能力將大幅提 眾生命財產損失,傷害土地的下場都由農民
升。根據洪老師的觀察,一般表土裸露的區 自己承擔,因此綠農的家堅持合作的蝦農不
域抵擋不了天災的沖蝕力,環境自我修復的 可抽取地下水,改向公立的海水供應站「購
能力因此每下愈況,有鑑於此,綠農的家全 買」魚塭用水,無毒管理及水土保持雙管齊
力支持採用草生栽培法的農民,並希望能多 下,洪老師和綠農們都是土地的守護者。
加推廣與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不讓農業活
然而,「綠農的家」成員保衛土地用心
動成為土地的沉重負擔。
良苦,卻長期面臨經濟難題。所有的農民都
草生栽培法之外,綠色農民運動另一項 須看天吃飯,而綠色農業要付出的心血更甚
重要原則即為無毒管理,這是對環境友善, 於一般農業;以愛文芒果為例,拒絕噴灑農
更是對消費者友善的生產環節;以綠農的家 藥,蟲害的問題就十分惱人,農民除了費勞
推銷的白蝦為例(除了芒果、芭樂等蔬果農產 力除蟲,每期還須承擔30%的損壞率;而養
外,綠農的家也和蝦農合作,養殖並販售健 殖蝦業拒抽地下水,就必須承擔購買公家海
康的蝦隻),養蝦師傅定期將蝦產送至「超微 水的成本,這些反應在產品價格上,時常引
量工業安全檢驗室」進行毒量檢測,總是獲 起消費者的疑惑,為什麼綠色農漁產品都比
得未測出任何毒素的官方證明,養殖過程絕 較貴呢?洪老師說的好,安全的綠色價格無
不使用孔雀綠或抗生素等毒物,不論蝦肉、 法計算,因為「我們無法算出水土保持的貨
24
土質或水質都不受污染。然而說到養殖蝦, 幣價值,無法估計提供草生栽培讓生物棲息
洪老師指出,台灣太多蝦農藉由抽取地下水 的價值,更無法精算無殘毒值多少錢」,消
維持漁塭用水,而過量抽取地下水的結果就 費者如果看貴就不買,無異於「以自己的生
是地層下陷,三不五時引發海水倒灌造成民 命,來替化學工廠老闆賺錢」。可惜的是,
台灣多數消費者仍未建立「綠色消費」的觀
念,堅持貨比三家,比的不是健康無毒,而
是價格低廉,買便宜了就以為不吃虧,也不
知道自己吃進多少有毒物質。雖然「綠農的
家」部落格慢慢累積固定客戶群,仍偶有堅
持不下去的農民棄械投降,還原本來的耕作
模式,洪老師無限感慨的說,小農沒有足夠
的力量支持,長期處於市場不利因素,又須
承擔高風險,不能怪他們向現實低頭。當農
民寄託理想於一塊乾淨無污染的台灣土地,
正確的消費觀念是他們實現理想唯一的推
手;而你和我作為消費者,堅持綠色消費不
只是支持綠農,更是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責
白蝦的「超微量工業安全檢驗室」檢驗報告 任與義務。
書,N.D.代表「無檢出」。
專題企劃
25

沒有植被保護的土地,表土裸
露,如何能承受大水沖刷?

種植芒果樹的土地上,因為除草劑而寸草不生。颱風
來時,光禿禿的地表靠什麼保留?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支持友善環境耕作方式的重要理由 安家立業,但是全球暖化的影響日益明顯,
季風異常、雨量異常、氣溫異常、極端天氣
臺灣各地的農民不一定了解氣候變遷
等現象讓台灣農作逐年死傷無數,農作原本
的成因與細節,但他們透過切身經驗知道,
就是看天吃飯,現在老天喜怒無常,首當其
氣候變遷的魔爪已經伸向幾代以來賴以維生
衝的是農民無以維生,接下來便是廣大消費
的農業活動。洪輝祥老師與屏東農友長期合
者恐怕無米可食。氣候變遷勢不可擋,人之
作,發現在2008到2009年之間,異常的氣候
能為在於減緩氣候異常將帶來的傷害,以農
狀況造成農產品嚴重損失。紅潤飽滿的玉荷
業活動而言,還原大自然既有的恢復力以抵
包是「綠農的家」推銷產品之一,每年栽種
抗說變就變的氣象,回歸自然原始的耕作方
期都要奉為上賓小心呵護,因為玉荷包十分
式,讓土地休養生息,提倡混作或農林間作
嬌貴,對氣溫差異尤其敏感,約莫在冬季氣
的方式,以多元化農場經營,建立健康的微
溫降至14-15度時開花,春天回暖之後結果,
生態系統,唯有穩定的生態環境能在每一
枝頭上越下垂的果實越好吃。2008年冬季寒
次風暴之後很快再站起來。至於一般消費大
流延長,玉荷包受不住比往年延長的低溫,
眾,「不要吃砍樹種出來的香菇,」洪老師
紛紛提早落果,四分地只收成一公斤,種植
說:「不要吃抽地下水養出來的蝦,保護土
玉荷包的綠農只能報以樂天知命的苦笑。愛
地,也保護小農。」
文芒果是「綠農的家」非常受歡迎的產品之
26
一,每年在9到12月盛行的東北季風(屏東地
區又稱落山風)吹拂下開花、成熟,但是2008
到2009年冬天的東北季風卻消失了,反而是
台灣海峽吹來的南風大行其道,夾帶海上高
度鹽份,芒果花的花粉、花蜜都被海風吸
乾,蜜蜂無蜜可採也無法授粉,於是今年芒
果收成奇差並且延產。再說到洋蔥,洋蔥是
一種單價很低的作物,往年一大片蔥園都依
賴東北季風吹乾洋蔥底部的露水,五月左右
才有好收成,但是今年除了東北季風消失,
三月份還反常的下大雨,洋蔥底部都被水泡
爛,足足減產一半。最後再舉水稻為例,稻
米一向是國人的主要食糧,在暖化潮濕的氣
候下容易發生稻熱病,使得水稻結穗時產出
空包穗,農民血本無歸。

農業時代的台灣與現在相比,可說是 玉荷包的樹枝上有個小巧可愛的鳥巢,願巢中的
風調雨順,各種作物豐富的收成讓國人得以 鳥兒也和荔枝ㄧ樣健康地成長茁壯。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政府正視氣候變 行動,不要像節能減碳政策,口號喊了半
遷威脅,並結合政府各部門,採取積極一致 天,大型開發案還是一件接一件,要小民節
的減緩與調適行動;而非一方面喊減碳,另 能減碳補償工業排放廢氣,無異於拿小浮游
一方面卻在增碳,口頭上喊農村再生,實際 餵大鯊魚。這樣做表面工夫將賠掉的不只是
上卻在進行破壞,降低農村恢復力。2009年 政府的誠信,更是台灣人的生命。
8月13號的「台灣醒報」報導:「美、荷、
澳等國已經將氣候變遷的嚴重警戒層級提升
到超過反恐。」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2006年
上映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中,呼籲
全世界重視全球暖化的事實,澳洲和荷蘭都
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氣候變遷問題,及早預

專題企劃
防天災。而台灣政府至今仍渾渾噩噩,氣候
變遷好像是說來嚇大家的,哪有拼選戰重要
呢?當然,有許多學者見微知著,早已開始
調查和防範氣候變遷的危害,但是鑑於影響
層面廣大,必須有更多專家投入研究、思考
因應對策,同時結合在地社區的知識、智 27
慧與力量,以讓所研擬的因應對策能因地制
宜,再由政府統籌,上至落實國家政策,下
至輔導民眾改變生活及消費習慣,幫助小農
以正確的耕種方式恢復地力,並適當補償氣
候變遷造成的農業損失(現在的補償規定因
地而異,不一定將氣候變遷損失納入災害補
助範圍內)。

莫拉克風災過後,政府及民間全力進行
重建工程,馬總統在818記者會要大家「重
建路長,到時再來評價」,然而不論是馬政
府或任何執政者,要真正負起領導責任,除
了協助災民尋找新的家園、輔導土石流紅線
區居民遷離、造橋鋪路重整公共建設等措施
之外,更應該以長遠的眼光面對氣候變遷,
思考如何運用政治力量讓政界、學界、民間
串聯起來,把減緩暖化、水土保持、加強土
地恢復力當成自己的責任,而且具體確實的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眼觀四方 多年生作物:提升農地恢復力

當台灣的綠農致力於捍衛土地倫理,農 土地上幾無野生動物出沒。相較之下,科學
業科學家正著手開發多年生作物,預估在未 家觀察多年生草本植物發現,多年生植物的
來半個世紀以內,大規模種植高產量的多年 生產力強,還能產生並維持肥沃的土壤,因
生穀物會成為可行的目標,如此將大幅降低 為較深的根系和較長的生長季能加強固碳效
農業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幫助地球降 果,保留更多土壤中的有機物質;而根據科
溫。 學家的紀錄,種植苜宿和混合多年生草類的
土壤,與種植玉米和黃豆的土壤比較起來,
根據《科學人》 (Scientific American) 的
水份流失減少5倍,硝酸鹽流失減少35倍。另
報導,現代農業由於耗費大量土地資源、水
外多年生植物不需要每年種植,使用農業機
資源、能源和化學物質,可能是所有人類活
具、殺蟲劑及肥料的需求較低,可減少化石
動中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功能造成最大威
燃料消耗,於是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也
脅的項目,因此有些科學家開始尋找替代作
降低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還有最重要的
物。人類的糧食作物以穀物、豆類和油籽作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在土壤較貧瘠的地方
物為主,這些重要作物運輸方便、易於儲存
生長,而且不像一年生植物一般耗竭土壤養
不易腐壞,且含有高蛋白質和熱量,這些優
28 份,這對飢餓世界來說會是一大幫助。
新聞追蹤

點讓它們遍佈全球80%的農業土地,但身為
一年生作物,每年都要重新翻土、播種,加 這些優點讓植物育種專家躍躍欲試,計
上大部份農民採用慣行農法,仰賴大量的農 劃展開研究和育種計畫,發展小麥、高梁、
業化學品與機具,故消耗了大量資源;此 向日葵、中間偃麥草和其他多年生穀類作
外,一年生作物根系吃土深度大約只有30公 物。雖然目前仍在研究起步階段,以當前植
分,過了生產季節就會枯死,導致許多農業 物學的科技能力,未來50年內想大規模種植
用地出現土壤沖蝕、地力耗竭、水質污染等 多年生穀類作物應該不是難事。要發展高產
問題。於是,有科學家開始思考,一萬年前 量的多年生作物,科學家和育種學家可以採
曾經是地球優勢種的多年生植物為何在農業 取兩種方法:馴化野生的多年生植物,改變
演進史中逐漸遭到淘汰?它們是否能成為新 他們的性狀,也可以將一年生作物與野生的
時代農業改良的關鍵之一呢? 多年生近親雜交,以混合它們的最佳特性。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年生作物大多具 若從現在開始為多年生作物紮根,我們
有討人喜歡的性狀,例如大粒種子、高產 可以想像在50年後,雖然一年生作物仍佔農
量、易打穀、不易碎裂等等,在積極耕作的 業生產的大宗,多年生作物的深根系維持部
篩選過程中,一年生作物成為主流。但是年 分土地恢復力,可讓未來的農民有更多可利
年耕耘播種,土地養份很快流失,加上農民 用的土地,並在世界人口膨脹下,持續糧食
每年噴灑農藥和除草劑,種植一年生作物的 的供應。

資料來源:葛拉佛、柯克斯、瑞格諾德,「永續農業從根著手」,科學人雜誌第73期,2008年3月。
惡水可以為善
屏東縣治水新思維兼談大潮洲地下水人工補注湖計畫

丁澈士

2 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挾帶超大
豪雨,累積降雨量超過了台灣一年
美及中國大陸亦常有發生,故洪水發生原是
自然現象,應該以正面態度面對它。

專題企劃
平均降雨2,500毫米的雨量,也產生空前的
在最近的10年間,由於洪水頻發,歐
水患;損失超過1959年的八七水災。這麼大
洲許多國家接二連三遭受了慘重的生命與財
的豪雨,當然與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遷
產損失,2003年,法國南部的萊茵河和盧瓦
有關,展望未來,這種原本千年一遇的降雨
爾河發生了數次洪水,2002年8月,在奧地
量,可能會頻繁到十年中發生好幾次。我們
利、捷克德國和俄羅斯,洪水沖毀了城鎮和
如何減輕這些越來越強大的暴雨洪水所帶來
村莊,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歐元。人 29
的災害,並進而利用其帶來的潛藏利益?這
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
需要調整我們的治水思維,並改變我們的土
應如何避免將來再次發生類似的損失?1997
地利用與水資源管理的模式。以下,就讓我
年的夏季洪水席捲中歐五年之後,萊茵河中
們從歐洲、古代中國的經驗,來重新省思如
下游又發生了特大洪水。許多人開始質疑,
何與洪水相處,並談談屏東縣的新治水計
為什麼現在的洪水比過去更頻繁,造成的損
畫,大潮洲地下水的人工補注湖。雖然這計
失比過去更嚴重呢?
畫趕不上這次的莫拉克颱風,但希望未來能
夠發揮攔洪蓄水於地下、同時減輕沿海地層 問題答案是十分清楚的。近年來,洪水
下陷的功能,並希冀這種「與洪水共舞」的 成災的主因是人類對於流域、河流及其洪泛
治水新思維,配合「退耕還河、退耕還林」 平原之管理不善。事實上,整個歐洲為了便
的集水區保育思考,將來能成為我國氣候變 於航運,曲折的河道被取直了;為了將洪泛
遷調適政策的重要骨幹,以降低我們在面對 平原用於農業生產、城市發展和交通建設,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乾旱與洪水時的脆弱性。 政府修建堤壩將河流限制在狹小的人工河道
內。這樣,造成的直接後果是河水的流速更
一、 由歐洲經驗談洪水特性
快了,容納河水的空間更小了。在正常情況
台灣夏季颱風汛期常造成洪水災害,歐 下,洪泛平原可以安全地容納多餘的水量,

作者為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水資源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但是由於它與河流的水文聯繫被切斷,這使 洲一般發生在冬季或春季,有時也發生在夏
得洪水無處可去。即使花更多的經費把堤壩 季,這由河流的水文情勢所決定,如阿爾卑
修建得再高再堅固,洪水仍會衝垮它們,重 斯山、地中海、大西洋地區的河流。同樣,
新回到它們原來的河道。 洪水頻率也取決於降雨量,尤其是當土壤含
水量已達到飽和時。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發
同時,許多流域的土地利用增大了洪水
生統計學上所說的五十年一次、百年一次、
對下游地區的威脅。土地利用方式會極大地
兩百年一次或五百年一次的洪水頻率,此時
影響地表逕流進入河道的流量和流速。過度
的洪峰異常高,會對河流沿岸居民的生命與
放牧、土壤壓實、森林砍伐和不透水面積的
財產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增加(如機場和水泥舖面)等,都顯著增加
了洪水發生的風險。再加上氣候變化使歐洲 洪水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它所維持和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就調成了一杯致命的雞 更新的生態功能對社會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
尾酒!它給整個歐洲數百萬居民和公司帶來 價值。洪水將河流和洪泛平原連接在一起,
了更多的災難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它為魚類和水禽帶來豐富的食物,並帶來
了免費的沃土,補充了海岸侵蝕造成的土壤
在歐洲文明的進程中,河流一直扮演著
損失,促進了基因的交流。地下水是人類重
重要角色。河流提供了生產和生活用水,提
要的飲用水源,而洪水在補給地下水方面也
30 供了豐富的魚類產品 ,同時還是主要的交通
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當洪水淹沒洪
廊道 。因此,河流支撐著歐洲大部分重要
泛平原時,會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過程,這
城市的發展,如布達佩斯、倫敦、巴黎和維
些生化過程能滲濾水、循環利用營養物、有
也納。河流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系統,
機污染物和固定無機物,從而達到淨化水效
它從源頭到海洋,不斷地隨著季節變化而變
果。
化,影響著大範圍的自然要素,包括局部的
氣候和地質狀況。 而且洪水還可以通過改變河流的水位和
沖淤平衡,形成許多生物多樣性很高的斑塊
河流塑造了地表形態,帶走了濱臨河道
狀小棲地。所有這些功能都會對社會經濟產
的可溶性物質和沉積物。土地和水在一個自
生積極的影響,如維持漁業發展、提供免費
然系統內形成了生態上的聯繫,這個系統被
的肥沃土、補充地下水等。
稱為流域(通常也稱為集水區)。流域是一
個複雜的系統,它包括河道、支流、濕地、 洪泛平原是鄰接河流、湖泊和海岸帶
地下水以及向它匯流的所有土地。流域中的 的周期性被水淹沒的低地。洪泛平原是歐洲
洪泛平原和濕地對於維持河流正常的自然水 最有價值的、同時也是退化最嚴重的生態系
文循環尤為重要,它們可以減少洪水對人類 統。在這些地方形成的濕地(如沼澤、濕潤
生命與財產造成的損失,而且也是歐洲富饒 草地和季節性洪泛森林)具有很高的生產力
的生物多樣性。 和巨大的生態、社會經濟重要性。當第一批
居民到來時,他們便在洪泛平原上捕魚、狩
洪水是每年都會發生的自然現象,歐
獵、收穫果實和獲取飲用水。但是,隨著技 賴河濱植物維生的動物會從中受益。
術進步和一系列出於良好願望的活動(如促
(2)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洪泛平原是眾多
進農業生產、增加耕地面積、改善河流航運
動植物的棲息地,包括許多珍稀的瀕
條件和提高能源產量等。),使得洪泛平原
危物種,也是魚類的產卵場和水禽的
逐漸與河流分離開來了。
重要遷移通道。
在歐洲的許多地方,減少洪水和根除
(3)維持可持續的農業、林業和漁業:洪
瘧疾也是歷史上造成洪泛平原減少的重要
泛平原及其濕地具有較高的生產力,
原因。現在,歐洲僅有小部分洪泛平原還
為可持續農業和自然資源利用提供了
維持原有的生態功能。WWF(World Water
很多機會。
Forum)研究結果顯示,多瑙河沿岸80%以

專題企劃
上的洪泛平原和萊茵河沿岸90%的洪泛平原 (4)補注地下水:當洪泛平原與河流連接

都遭到了破壞。但是,在最近的20年,人們 在一起時,洪水定期地淹沒土地,地

逐漸意識到洪泛平原的自然功能提供了一系 下含水層的水得到補給,從而有助於

列令人驚嘆的、完全免費的環境和社會經濟 確保人類的水資源供給。

服務,例如蓄洪和削減洪峰,洪泛平原作為 (5)娛樂與旅遊:功能正常的洪泛平原具
一個天然的蓄水庫,先蓄積洶湧的洪水,然 有天然的多樣性和美麗的景觀,是一
31
後緩慢地將其釋放回河流中。除了防洪,洪 筆有價值的社會經濟資產,可以為旅
泛平原所提供免費服務還包括: 遊業和娛樂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很多

(1)保存營養物:當水緩慢地流過洪泛平 機會,包括徒步旅行、野營、家庭旅

原時,其攜帶的固體物質會沉積下 館、騎自行車郊遊、觀鳥、游泳和寫

來,當地農民幾千年一直得益於這些 生等。

天然的肥料。但是現在由於農田向河 人們普遍地將洪水視為一種「自然災
流中排放了大量的富含化肥的逕流, 害」。但是,洪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客
歐洲許多河流的營養元素含量超過了 觀存在。對自然界而言,洪水並不絕對意味
自然水平。在洪泛平原生態功能正常 著威脅和損失,而是對重要生態過程的定期
的地方,河流中的一些營養元素會沉 更新。因此,在制訂洪水管理策略以預防或
積在洪泛平原和河岸上,從而降低了 減少洪水對生命與財產的不利影響時,應當
河水中營養元素的含量。隨後,濕生 考慮洪水的正面作用。
植物生長會吸收這些沉積下來的營養
然而,人類對自然過程的干擾使流域發
元素。這樣有助於維持河流的水質,
生了劇烈變化,增加了洪水對人類生命與財
防止營養元素(如氮和磷)累積造成
產的威脅,這也是近年來歐洲洪水災害愈演
污染,更重要的是,這些營養元素還
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類對付洪水的傳統
可以維持食物鏈下層生物的生存,依
方法,如修建很高的防洪堤壩,只會使洪水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更強大,進而增加了洪水的破壞力。 如預期的好;但洪水管理仍需要一些工程措
施。有用的工程措施的範例,包括:制定法
現在,建設性地審視過去的做法和目前
律將房屋和其他基礎設施建在洪泛區以外;
的狀況是必要的。政府和其他決策者應開始
規劃合適的土地利用類型和方法;根據自然
學會與自然合作,而不是與自然為敵。
防洪條件調整規劃和設計,消除工程設施對
河流與其洪泛平原的聯繫,恢復自然 環境和生態方面的不利影響。隨著對洪水認
的洪水模式,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容易實現的 識的加深,人們逐步認識到要確保防洪措施
解決方案,但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維持現 的有效性和永續性,就需要使用其他類型的
狀,而使之難以實現。這種力量包括政策手 措施和方法,如使用下列補充的預防性措
段(如歐盟共同農業政策,該政策鼓勵進行 施:編制一份詳細清單,列出所有易遭受洪
高強度地耕種洪泛平原)和短期的物質利益 水威脅的地區;實施前期預警系統;及時、
(如開發土地用於工業或居住)。隨著歐盟 準確地向利害相關者傳達洪水風險信息;組
的擴大,新式的交通發展計畫也正想設法地 織社區有效地抵禦洪水。
利用洪泛平原,因為在平坦、開闊的洪泛平
如果在正確的尺度(如流域尺度)上制
原建設交通設施成本要低得多。
定制度和實施規劃,任何措施都將會產生長
二、古代中國的治水思維-尊重自然 期的效益。這就要求有跨領域的合作,特別
32
傳統的防洪主要依賴於工程措施,如修 是:中央、區域和地方;跨部會的綜合政策

建堤防和水壩,僅僅使用這種方法效果並不 (特別是環境保護、土地利用規劃、農業、
交通和城市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在風險管
老子 理的各階段即風險評估、減災規劃和實施等
說:「上善若水,水善利
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 的合作;還有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合作(如農
幾於道。」水性善,利益萬物而不爭。
民、各行業、當地社區和非政府組織)。
據《史記.河渠書》載:「於是禹以為
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 回顧中國歷史,於西漢年間,自漢武帝
乃廝一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於大
陸,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勃海。九川既疏,九 時期開始,黃河頻繁決溢,成為朝野關心的
澤既灑,諸夏艾安,功施於三代。」大禹治水不僅僅是
國家大事。之後,陸續提出過多種工程治理
描述了一個人神同在時期的史記,同時,也是神告訴人,
水性和人與水的關係。 黃河方案。大約在公元前6年,賈讓提出治
劉鶚在他的《山東治河續說》中說:「而治黃本之 河三策,這是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治理黃河的
何也?凡天下之大川經瀆,皆不可以人力治之,故禹貢
導漾、導江、導沇、導淮、導渭、導洛,皆以一導字貫 規劃方案,並以其適應洪水規律以減輕水災
之。」 損失的主張獨樹一幟,對後世有重要影響。
從鯀到禹,治水的成敗,告誡人們:河有其
性,有其形,有其道。水同於道而利萬物,人須 (1)上策的想法:
知其性而善待之。
擺脫目前黃河河道高聳狹窄的困難局
——〈黃河魂兮:人水善處同歸大
道〉,林蘭。 面,另外開闢一處寬廣的場所容納焚河洪
水,具體方案是將黃河改道西行,在當時的
是到了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開
柏楊版資治通鑑
始在兩岸築堤防洪,雖然這不是好的辦法,
世界上所有的河流,對人類都有益虛。只 但當時黃河兩岸堤距達50里,洪水尚不至於
有黃河,帶來的全是禍害,而黃河卻偏偏
生在中國國土。它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被束縛得過份嚴重。然而此後情況進一步惡
像一條喜怒無常的巨龍,翻滾奔騰,專門
製造可伯的災難。從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化,民眾貪圖黃河肥美的灘地,逐漸在堤內
到紀元後二十世紀初葉,四千餘年間,便 加築、圈堤圍墾,圍墾一再深入河灘,以至
有一千五百餘次的大小決口——包括七次
慘絕人寰的改變河道。 大堤防之內又有好幾道民堤,民堤離河床遠
的不過數里,近的只有一里多,河道寬窄不
黃河和西面的太行山麓之間的寬敞地帶北流
一,河線再三彎曲,嚴重阻礙行洪。可見,
入海,這一地區是典州的轄區,為此,耍把
由此造成洪水泛濫,房屋田產被淹沒,那完
冀州的百姓遷移出來。搬遷成本只相當幾年
全是人們自己造成的。

專題企劃
的黃河歲修經費,不難解決。他認為這是根
本上消除黃河水患的辦法。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應主動避讓洪水,在
滿足洩洪以外的地方「度水勢所不及」去進
(2)中策的想法: 行,而不能過份地侵佔河灘,壓迫洪水。也
賈讓的中策是在上策的基礎上的改進, 就是說,人們的防洪努力,一方面要為改善
也就是說,如果顧慮上策所放棄的土地過 生存條件,和不利的自然環境作對;另一方
多,那麼可以在黃河以西、太行山麓以東的 33
面,也要遵循自然規律,主動地限制國土開
適當地點向北新修一道大堤,讓黃河在新堤 發利用的強度以適應自然。賈讓「必遺川澤
與西山麓之間北流。此外還可以在新提之上
修建若干水閘,水閘可供東部地區引水灌 賈讓治河上、中、下三策
溉,同時對航運也有好處。他認為中策雖然 歷史上記載的賈讓治河論是中國先人對天地萬
物同出於自然的見解。據《漢書.溝洫志》載:綏
談不上是聖人的做法,但也是「富國安民, 和二年九月,賈讓應詔上書,提出了治河的三種方
法:
興利除害」,支數百歲的治河良策。
……「如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之民,遵
古聖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處其所,而不相
(3)下策的想法: 奸。且以大漢方制萬里,豈其與水爭咫尺之地哉?
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謂之上策。」
他認為堅守目前狹小和混亂的黃河堤
……「今瀕河堤吏卒郡數千人,伐買薪石之費歲
防,每年為治河花費大量經費還難免決溢的 數千萬,足以通渠成水門;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
渠,雖勞不罷。民田適治,河堤亦成,此誠富國安
做法是下策。 民,興利除害,支數百歲,故謂之中策。」
若乃繕完故堤,增卑倍薄,勞費無已,數逢其
賈讓在其治河對策中,首先分析了黃 害,此最下策也。
河演變的歷史。他指出,古代的時候,河有 賈讓的上策提出「遵古聖之法,定山川之位,使
神人各處其所,而不相奸。」使河有河道,人有人
河的流道,人有人的住處,各不相干。河流 道,和諧相處「河定民安,千載無患。」
兩岸並不築堤,只是在居民區附近修些矮小 這一上策沒被朝廷採納。隨著歷史的走向,中策
和下策漸漸成為人們多採用的辦法。修渠引水灌溉
的堤埂防護一下。這樣,夏秋季節的洪水可 農地築堤防範為歷代人們的主要活動。
——〈黃河魂兮:人水善處同歸大道〉,林蘭。
以四處游盪而不受約束,本無所謂水災。但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之分,度水勢所不及」,是他從黃河治理的 洪水之時或多雨之期,故水在此時不為
歷史演變中得出的結論。他提出的社會發展 人恩,而或反為人害。然天時稍旱,雖欲得
要有一定限度,應主動與河流洪水的規律相 此水不可有,於是河枯井竭,苗槁舟擱,國
適應的自然觀,是客觀的和積極的。後代也 家經濟及人民生計大受損害矣,西北黃河流
有治河主張,例如,元豐四年(1081)宋神 域,尤感其困。
宗。
洪水在綏諸省,亦有為農民引水灌溉
者,然面積極小,以百分計殊等於零。余
柏楊版資治通鑑 於二十年前即主張以溝洫蓄洪水,惜此事
中國人的智慧在兩件事上,受到無情的考 今尚未能引起國人注意。最近數年歐美亦
驗,而迄今為止,仍不能通過。一是建立民
主法治的政治制度,一是治理黃河,建立民 頗注意此於問題,尤以在德國為盛,所謂
主法治的政治制度,屬於另一個範圍。而治 蓄水於地下(Kuntliche Anreicherung des
理黃河失敗,固然限於科學知識,但更限於
政治制度不允許產生偉大的政治家,去支持 Grundwassers.)。
一項百年千年大計的決策。官場政治只貪圖
「眼前歡」,缺乏遠程眼光,賈讓先生的上 地下本為蓄水之大庫(地下水庫調蓄水
等方略是不是就是上等方略,吾人不知,但
迄今為止,中國對黃河之仍束手無策,卻是 量)。地下蓄水之量,既亦受天時之變,有
事實。在原理上,必需用政府力量,使上游
兩岸的水土保持,達到最高水準,然後含沙 豐有枯,救濟其失,在如何以人力增裕地下
34 量才能減少,含沙量減少之後,才能維持河 水藏之量,溝洫之制,其一端也。
床不再升高。高堤防不是危險之物,荷蘭的
土地就在高堤防保護之下。危險之物是河床
不斷升高,只有嚴格的水土保持方可克制, 吾民宜於洪水至時,未入於海之先,竭
但短視的政府和無心的官員,無力承受這項 其智能以利用之,導引以灌溉西北黃土及砂
重擔。等到含沙量減少之後,再用堅固的堤
防夾緊下游河道,在水勢沖刷下,河床可能 土地面,用之最大也。不能立時利用者,則
降低,水色可能清澈。才會有灌溉、航行、
漁業的利益。 導而蓄之容儲地下,其在地下並非損失,而
仍繼續全部為吾民所用:一、地下水面高,

三、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經營—— 則禾苗可以得其滋潤,其益較之地面上灌溉

地下水人工補注 尤大;二、地下水可以鑿井汲水,引以為灌
溉及飲水等用;三、地下水滲出地面,泌而
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李儀祉先生
為泉,仍為人用;四、地下水之流入溪流
(1882-1938年),年在27歲時(1910年)到
者,亦增加河水流量、利航、利工、利農,
德國研讀水利工程,回國後即主張溝洫洪水
其利仍在。
(即所謂蓄水地下)。他在《李儀祉全集》
第124-125頁中指出: 增裕地下水藏之法,按 G.Trosbach 之所
舉,有:
洪水之由於雨,或由於山上積雪之溶,
要皆能將地面上─山上或田塍─所有對於生 一、在泉源之處掘深槽及滲露地層已收泉水

長植物沃美之料滌盪而去,以之入於河而納 入地,使不至隨河水流去。

於海,噫!是誠天下之至可惜者也。 二、在山坡容易透水之處掘深槽。
三、地面上有苔蘚,母壤及他種不透水之覆 此同時在德國、荷蘭(海牙供水公司
掩足以阻水之滲入地下者,除去其層。 成立1874年)即以人工方式在海岸沙丘作補
注,一百三十年來一直成功的運行;在美國
四、增加及擴大已有之滲水區域。
加州、澳洲、瑞士、蘇聯、日本、中國、中
五、堰堵溪流,開鑿槽向水溝以引洪水至可 東(以色列、伊朗)皆有實例。我國之前亦
以容水之處。 有一些小型試驗,但結果並不理想,又未改

西北之黃壤,層積至厚,容水量至大, 善施作方法而未能持續進行,一直到近年,

西人有以海棉比之者,固天然蓄水之一物 才又規劃要在屏東的潮洲進行地下水人工補

也。應極人之所能以之蓄水。 注。

專題企劃
地下水人工補注
在有規劃之條件下將地面水(例如
河川、湖泊)導入在地表之入滲
補注設施(如:漕溝、深坑、人工
湖、補注井),在天然重力或加壓
下,進入至地面下土壤孔隙(地下
含水層,或稱為地下水庫),以補
充天然補注之不足,並增加安全出
水量,參考圖1及圖2。 35

圖1. 地下水補注概念示意圖

圖2.含水層補注概念圖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四、屏東平原概述
潮州斷層崖位於屏東平原東側,為一標準的斷層崖。由山地往西流向屏東平原之河川,
在流經此斷層崖時,因高低落差大,來自東側林邊溪河谷的沖積物和順沿崖坡而下的崩積物
的堆積,逐漸於其山麓形成廣大的林邊溪沖積扇,如圖3。因林邊溪上游山區降水量大,河流
在匯集了降水後,流出山區進入平原,出谷口後,前述之大量的堆積物在潮州斷崖下堆積,
這些以粗礫為主的堆積物透水性好,是很好的地下含水層,故河水大量入滲至地表下(即為
伏流),地下水隨坡降往扇端方向潛行後,以湧泉、井水等方式主要於扇端流出。其沖積扇
地形及地下水流動狀況,亦詳見圖 3所示。

屏東平原上之沖積扇地帶的土地拓殖活動,因為受自然與人文等因素的影響,一直未有
太大的進展,其原因為:一、沖積扇往往是河川泛濫時遭受直接衝擊的主要地帶。因此,一
旦洪水泛濫,不旦辛苦的拓墾成果付之東流;而且,隨著洪水挾帶而來的大量砂石也使日後
有心再進墾者,望之卻步。二、因砂石顆粒粗糙、不易含水,致灌溉工事難以進行。凡此種
種,使得沖積扇地帶的土地拓墾成本過高,難以支撐墾民或墾戶的進墾意願。

因此,林邊溪沖積扇上各族群在墾殖過程之成功與否,主要繫諸於與『水』的關係,茲
就各族群之墾殖歷史沿革說明如下:
36
(1)扇頂:
由於本區冬、春有明顯的乾季,故沖積扇地形所孕育的地下水資源就成為本區聚落拓墾
先後及族群分佈的關鍵因素。清朝中葉,受國家機器長期剝削的茄藤社與放鎍社平埔族,不
得已離開沖積平原的舊社,於乾隆中葉以後被派往山腳下的扇頂區,區隔生番及漢人。

他們在扇頂甚至扇央區不斷遷徙,只為找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落腳。平埔族聚落中約
有五分之一是福佬人,他們以耕佃或業主的身份定居在山腳下,與平埔族同居一處。

(2)扇端(尾):
地下水資源最豐富也最容易取得的扇端區(為沖積扇末端之湧泉帶),是本沖積扇區得
天獨厚的地區。主要住著來自嘉應州鎮平(蕉嶺)的客家人,且多以耕佃身份入墾,形成地
緣性聚落,且每個家族規模都不大。雖然自康熙中葉以後就有不少客家人入墾此地,但要到
乾隆中葉以後才有較多的客家人定居在臺灣,但與大陸原鄉的交流卻仍持續到日治末期。雖
然客家人在此過著傳統水稻農耕之「晴耕雨讀」生活,但嚴重的水患及緊張的族群關係使客
家人團結聚居形成集村的現象。

(3)扇央:
因地下水資源最不易取得,以致千百年來呈現荒涼景觀的扇央區,在日治時期「殖產
興業」的治臺理念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取得本區官有原野的開墾權,並投入大量的資本開
專題企劃
37

圖3. 林邊溪及力力溪沖積扇地形圖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發。番地平定後農場得以順利開墾,在大型 函核定「第1期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
機械的助耕及伏流水的灌溉下,來自台南北 實施期程自1995年7月1日起至2000年6月30
門郡等地的福佬人與本地的平埔族在此篳路 日。並於2003年4月1日奉行政院院臺經字第
藍縷地拓荒,扇央區在日據時代1923年以後 0920015533號函核定「第2期地層下陷防治
陸續墾成4,000公頃以上的蔗園,但由於過程 執行方案」,實施期程自2001年1月1日起至
辛苦,故聚落成員的流動性頗大。 2008年12月31日。

不管是扇頂的平埔族、扇端的客家人 其中第2期工作項目貳『推動區域水資
或扇央的農場移民,住在沖積扇上的族群因 源調配與管理』第1項即為『辦理地下水保
沖積扇地形中多礫石的土層及常變遷的河道 育與管理工作』,屏東縣政府即在地層下陷
對農耕的限制,普遍生活都較貧困。由於其 防治執行方案第1期指導下,於1999年間在
位於屏東平原南部邊陲位置,是拓墾的前哨 經濟部水資源局(經濟部水利署之前身)補
站,也是各族群勢力激烈角逐的地方:貧苦 助經費支援,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執行「推動
的平埔族由此進入東部及南部的番地發展, 屏東縣地層下陷防治工作計畫」及「屏東平
客家人與其他族群也在此展開長達150年的 原設置人工湖可行性評估計畫」,建議利用
械鬥。 林邊溪上游之台糖公司現有農場設置人工湖
區補注地下水(詳圖4)。依據該行動方案
38 五、大潮洲地下水人工補注湖計畫
建議,屏東縣政府再於2003年5月委託中鼎
1. 依據 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規劃「林邊溪上游人工湖
行政院於2005年1月通過「國土復育策 設置工程計畫」,已完成相關可行性規劃及
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及5月通過「國土復育 環評作業,藉此地下水補注工程計畫達到國
條例(草案)。」屏東縣政府在「國土復育 土復育、分洪、疏洪及滯洪之功能。
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上位計畫之指導原則
本計畫於2006年9月19日第41次經濟部
之下,以目前所知全台最佳地下水補注區域
水資源審議委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2007年
之一,積極推動規劃建置地下水補注人工湖
5月1日經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前會議審議
及滯洪池,並結合地層下陷地區復育計畫,
原則同意,惟計畫名稱應更正為「屏東縣地
以尊重及順應自然之新思維,推動此一以攔
層下陷區國土復育計畫──大潮州地下水補
截暴雨期之洪水,經沈澱後以人工湖補注地
注湖計畫」,並請經濟部水利署於2個月內
下水之國土復育與保育計畫,以減緩地層下
依該會議6項原則檢討修正後再陳報,經濟
陷速率與水患頻率,並有效增加地面水之蓄
部水利署旋即於2007年5月7日經邀集相關單
存率,利用自然的涵容力量轉而成為地下水
位研商本計畫規劃檢討事宜,並責成經濟部
庫進行復育。
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規所)
經濟部為有效治理地層下陷問題,於 依前揭經建會研商會議指示6項原則及該會
1995年11月2日奉行政院台84經字第38924號 議意見修正送核。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
專題企劃
39

圖4. 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補助湖計畫示意圖

試驗所爰依「屏東縣地層下陷區國土復育計畫--大潮州人工湖(草案)」(屏東縣政府,
2007年1月)檢討研提本實施計畫,並建議下列八點供屏東縣政府參考:

(1)人工湖分洪、滯洪或減洪效益,尚待測設時進一步評估。

(2)本計畫於林邊溪設置取水工前、後之水理分析檢討或物理模型試驗,應於測設時辦理。

(3) 取水工址附近(丹林橋上游約 1.3 公里)之地質鑽探或物理探測研判等工作,應納入測


設辦理。

(4) 地下水補注效果(每日 10~20 公尺入滲率或阻塞情形)及其流向之研判與追蹤,應於第


1 期工程施工前經監測追踪確認,俾利確定本計畫地下水補注之實際功能。

(5) 本工程第 1 期約有土石方 426 萬立方公尺,相關砂石之輸運、動線、車流等營管措施,


應於測設時研擬。

(6) 應於人工湖周圍設置圍籬或其它安全措施,以防閒人進入,而造成意外跌落之危險,並
且環湖道路及非人工湖部分,亦應儘可能綠美化,以求景觀之協調。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7) 由 於 本 計 畫 之 引 水 期 間 大 多 於 洪 水 (3)搭配人工湖區之土地利用規劃,可結
期,而高濁度水引水入補注池後會沈 合屏東地區之景觀遊憩資源,提供另
積,故人工湖之營運管理操作,建議 一遊憩據點,對當地景觀等觀光事業
採取乾濕分離操作模式進行為原則, 有正面之效益。
於濕季蓄水入湖進行地下水補注,乾
2.2 預期績效指標及評估基準
季湖水乾枯時對邊坡及湖底淤泥進行
屏東縣政府於2003年5月委託中鼎工程
挖除,以利下一年度之地下水補注。
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規劃「林邊溪上游人工湖
(8)為利工程推動,建議主管機關或執行 設置工程計畫」,經評估結果技術可行,對
機關,未來得另訂辦法酌列地方回饋 環境有正面影響,並獲專家學者及環保團體
金,經費得由將來砂石收益提列。 認同,爰於2003年11月13日通過環境影響說
明書審查。
屏東縣政府乃邀集專家學者共同商討
後,以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研提實 計畫開發總面積廣達300公頃,惟由於
施計畫版本為藍本,再融入原規劃已通過環 本工程兼具防洪及地下水補注之功能,係為
評之版本,完成修訂本請經濟部轉呈行政院 國內首項案例,其效益須持續觀測方能量
核定。 化,並參照國外地下水補注計畫之經驗,將
40 本工程分兩期進行,第1期計畫擬開發50公
2. 計畫目標
頃之地下水補注湖區進行地下水補注,並兼
2.1 目標說明
為其先驅試驗計畫。第2期計畫則完成其餘
本計畫將於林邊溪上游之台糖公司萬
250公頃之地下水補注湖區開發工程,惟需
隆農場作為人工湖區場址,藉由引入林邊溪
俟第1期計畫實施成效後再研辦,故僅針對
豐水期原逕流入海的地面水,以人工湖導引
第1期計畫之預期效益說明如下:
補注地下含水層,以增加地下水資源之蓄涵
量及減少地層下陷率,並附帶部分分洪、滯 (1) 完 成取、輸水流量為50秒立方公尺工

洪、減少水患等國土復育目標。 程,預估每年可引林邊溪剩餘地面水
約1.5億立方公尺,進行地下水補注,
(1)本案開發後,每年可於林邊溪上游引
涵養補注屏南地區地下水資源量,有
地表水約1.5億立方公尺補注地下水,
效改善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及海水入侵
除可大幅涵養地下水資源外,對於改
現象。
善屏東沿海地區之地層下陷、地下水
鹽化現象有正面之助益。 (2)完成地下水補注湖區開發工程,建立
基本營運管理機能。
(2)人工湖開挖後其可利用砂石,可先提
供作為屏東地區之砂石料源,俾緩和 (3)完成地下水位監測系統工程,建立補

林邊溪砂石的開採壓力。 注機制及操作規範。

(4)可利用之砂石土方量約460萬立方公尺。
3. 工程內容 (2)輸水工型式

本計畫包括:林邊溪來義大橋附近設 輸水渠分成2道並聯,每道水渠之內寬
置2座管柵溪流取水堰工程,並以輸水箱涵 為4m,高為4.2m之矩形鋼筋混凝土箱涵。
連接至萬隆農場(面積約300公頃)。2座取
(3)輸水路線
水堰工分別於來義大橋附近之上、下游地
區,取水後以輸水箱涵沿林邊溪本流堤防路 沿著林邊溪堤坊線內側之高灘地,較無
徑後,進入萬隆農場現址之沉砂槽及沉澱池 土地徵收問題,且施工時對交通及環境影響
後,引入人工湖區入滲補注地下含水層,茲 較小。輸水起點為銜接兩座管柵取水工,終
將工程內容摘述如下。 點則銜接萬隆農場人工湖區之沉砂槽;沿線

3.1 取水工程 累距約3,000m。

專題企劃
(1)取水量 (4)輸水水理

於豐水期(6月–10月)引取林邊溪上游 輸水路坡度約為8/1,000。每渠最大輸
之地表水,最大取水量為每天1,000萬立方公 水量500萬CMD(58cms),平均流速為
尺(1,000萬CMD≒116cms),估計平均每 7.4m/sec,平均水深為1.96m,福祿數為1.69
年總取水量為1.46億立方公尺。 屬超臨界流,流況亦可能產生水躍,水深
變為3.8m,平均流速則為3.8m/sec,福祿數 41
(2)取水工型式
為0.69,屬亞臨界流。因此,渠高設計為
採用管柵溪流取水工2座,設於來義 4.2m。
大橋上、下游,每座設計取水量為500萬
3.3 沉砂槽工程
C M D 。 取 水 工 頂 部 高 程 ( E L . 11 9 . 0 m 及
沉砂槽設置於輸水渠道尾端,將設計
EL.116.0m),約與河床面齊平,不阻礙水
兩座沉砂槽並聯。主要分為二段沉砂,第
流及砂石之運移。取水工跨越河道的長度為
一段為粗骨材段沉砂槽,以沉澱4號篩(約
120m,中間設置魚道讓迴遊性魚類能順利往
5mm)以上之粗骨材,第二段為沉澱50號篩
返。
(約0.3mm)至4號篩之細骨材。粗骨材段之
本取水工之設計理念具有構造簡單,施 沉砂槽分為4槽,每槽長度為80m,單座沉砂
工容易,造價低廉,視覺景觀佳,又可避開 槽之總容許最大沉砂量約為4,800m3,兩座之
洪水期大量砂石及漂浮物之撞擊。 沉砂量為9,600m3。細骨材段之沉砂槽分為8
3.2 輸水工程 槽,每槽長度為80m,單座沉砂槽之總容許

(1)輸水量 最大沉砂量為12,800m3,兩座之沉砂量則為
25,600m3。
針對短時間大流量來設計,輸水渠道
3.4 沉澱池工程
分成兩槽並聯,每槽之設計輸水量為500萬
CMD。 沉澱池係考慮將通過沉砂槽之泥砂,即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粒徑小於0.3mm之懸浮顆粒集中沉澱,以避 客需透過申請方可進入本區。
免含泥量高的水流進入補注池後,造成淤積
(3)公共事業用地區
阻塞,而減低補注池之功能。沉澱池面積約
50公頃,分成三池,開挖深度為15m,蓄水 本區主要以員工宿舍區及辦公室為主,
容積為675萬m3,為10,000萬噸的水量流進沉 提供管理人員之辦公宿舍及特殊目的人員住
澱池,其若小於30,000 ppm時,則靜水沉降 宿及參觀活動。
時間約3小時,而含砂量大於30,000ppm時, (4)景觀工程
則靜水沉降時間約需16小時。本沉澱池之功
包括:緩衝綠帶、湖區造林等。
能,可達到93%之囚砂率。

3.5 地下水補注池工程 (5)遊憩工程

當水流經沉澱池之後,將進入地下水補 包括:水資源生態教育解說館、親水活
注池。依據本計畫現場補注試驗結果,本區 動區及休憩區等工程。
地質透水性良好,每天之入滲速度約為10m/
(6)公共設施相關工程
day–20m/day之間,若以10m/day作為設計參
數,則100公頃的補注池每天即可入滲1,000 包括:員工宿舍、辦公室、餐廳、污水
萬噸的水量。 處理設施、道路、排水系統、停車場等。
42
3.6 監測系統工程 六、結語
包括:監控中心、人工湖區監測系統、
台灣由於先天水文、地文之特性,包
取水工監測系統、輸水渠道監測系統、地下
括:
水監測系統等工程。
1. 全年降雨在時間上之分佈極不均勻,5
3.7 景觀、遊憩及公共設施相關工程
月到10月為豐水期。在雨季中,幾場
本區的土地使用將分成三區:地下水
之暴雨或幾場颱風所帶來之雨量,幾
補注區、水資源生態遊憩區及公共事業用地
乎就差不多是全年的降雨量,若無法
等,扣除人工湖水域面積150公頃(沉澱池
有效的把這些雨水留起來;或是降雨
面積50公頃、補注池面積100公頃),尚有
量不足,那缺水是在所難免的。
約150公頃之陸域面積。
2. 河川坡陡流急,腹地狹隘,水源之攔
(1)水資源生態教育區
蓄及利用率低。要是在河流中沒有建
本區將提供遊客水資源教育解說及從事 造任何蓄水之水工構造物,一旦下
各項遊憩活動。 雨,馬上便流入了海裡,即使有再多
的雨量,留不住,也是枉然。
(2)地下水補注區
3. 地形條件欠佳,不利於水庫之建造,
本區以地下水補注及學術研究為主,遊
且優良水庫壩址多已開發利用,水庫
建造成本遞增。台灣乃由大陸板塊與 水庫的的確確是保存水最直接也是現今
菲律賓板塊撞擊推擠而成,斷層、破 最普遍的方法,在過去,對於山陡水急、平
裂面多,此種地形地質非常不適於建 原狹小的台灣來說,蓋水庫為保存水唯一的
造水庫,而地震頻繁,易造成各種危 方法,至今台灣大小水庫及攔河堰約有七、
險。且現今環保意識高漲,水庫對環 八十座,但是水庫淤積嚴重,水質嚴重優
境影響頗大,再加上河川挾砂量大, 氧化,良好之壩址已所剩無幾,加上現今民
容易造成水庫淤積,威脅水庫,建造 意及環保意識高漲,如南部地區美濃、瑪家
水庫已逐漸完成歷史階段任務。 兩座水庫建造計畫受到強烈反彈。無疑的,
大型之水工結構物對環境影響頗大,不蓋水
4. 污染嚴重,面臨有水卻不能用之窘
庫不就沒有水了嗎?這個問題的卻值得好好
狀。並不是有水源就行,我們所使用
討論。2005年9月,因桃園停水引發了關於

專題企劃
之自來水乃是由自來水公司從河川、
石門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的討論,甚至出現在
水庫或是任何水源取得後,經過一系
上游另建水庫的聲音。石門水庫泥沙淤積,
列之處理,才能讓人們使用,假如取
據估計已超過兩千萬立方公尺,將來的清淤
得之水品質不良,就必須加強處理能
工作,勢必大費周章,在技術及成本上皆須
使用,例如:高雄市之自來水已經被
商榷;如果水庫上游集水區,又有天災或疏
人詬病已久,乃是因為在自來水之上
於水土保持,水庫服務壽命一樣打折扣。因 43
游水源不良,處理之後,氯含量較高
此,有人建議在更上游新建水庫比清淤更節
造成口感不好。然而,只要水之品質
省經費,然而興建水庫之複雜程序及時程,
差到某種程度,這些水源即使再多,
卻不是那麼容易如願的。不管清淤或另建水
也只能望梅止渴。台灣現今面臨許多
庫,都是儲存地面水,這也是目前水政單位
問題,水庫集水區遭到嚴重破壞,水
的主要思維和作法。其實,颱風帶來的豪大
庫優氧化日益嚴重,河川遭傾倒有毒
雨,進帳的不止是水庫,更可貴的是經由各
物質,污染嚴重,地下水層遭有毒廢
沖積扇及補注區補注入地下含水層的水,這
棄物、口蹄疫病死豬屍污染,種種事
才是我們要開發的新資源。
件的發生,已對台灣僅有之珍貴水資
源造成威脅,保育工作刻不容緩。 水政單位不是常說地下水是「救命
水」,為什麼遲遲不肯啟動?究其原因仍是
5. 再加上沿海地區大量開發地下水,地
跳脫不出使用地下水會引起地下水位下陷、
下水位持續下降,因而產生地層下
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之窠臼,更
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等環境地質
根本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水政單位對地下水欠
災害。因此,如何面對台灣在後水壩
缺研究與學習,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沒信
時代的水資源生態及永續經營管理,
心。其實,抽用地下水而引起環境地質災害
為本世紀水政單位面對艱鉅挑戰的課
問題,是出在抽取量大於補注量,解決之道
題。
在於地下水的管理上。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今大潮州地下水補注湖計畫已於2008年
5月奉行政院通過實施,目前屏東縣政府亦
積極努力配合辦理計畫相關事宜。希冀台灣
第一次實施地下水補注湖計畫能達成預期成
果。

最後,僅就個人從事水利水資源工程實
務、教學、研究近三十載,對台灣在後水壩
時代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也提出下列之
議題供思考,並能與2009年3月16日在伊斯
坦堡召開的全球論壇(註1)接軌:

1. 珍惜水資源之教育;

2. 水回收再利用之實施;

3. 地下含水層之管理;

4. 現有蓄水設施之檢討;
44
5. 虛擬水資源貿易之可行性;

6. 適應性河川流域綜合管理之實現。

註1:2009年3月16日,「第五屆世界水資源論壇」(World Water Forum)在伊斯坦堡召開,


這個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192個國家23,000多名與會者,包括3位王子、3位總統及5位總
理、超過90位部長、63位市長。會中討論如何逆轉全球性的水資源危機,和紓解國際間
為爭奪河流、湖泊和冰河所引起的緊張關係。
眼觀四方 滯洪蓄水於地下 溝洫漫流更天然
與水庫比起來,設置人工補注湖蓄水於地下雖然是對環境較為友善的蓄水方式,然而
其滯洪與減緩地層下陷的效益可能還是會因為土地取得面積有限而受限。針對此次莫拉克
風災造成林邊溪下游的氾濫成災,屏東環保聯盟洪輝祥認為「洪峰期間不到幾小時就淹水
的林邊溪,縱使人工湖全力引水,每天也只能引1,000萬噸水,就洪水而言(一天1-2億噸)
真是杯水車薪。」

新聞追蹤
由於林邊溪沖積扇扇頂地區目前皆已被開發為台糖農場造林地,包括新置農場、萬隆
農場、南岸農場、大響營農場、昌隆農場等,這些農場皆是林邊溪原有的洪泛區,因此洪
輝祥提出一個想法:「恢復林邊溪上游原有的洪泛區,以破堤設閘門的方式,將大量的洪
水以漫流的方式引入,將廣達3,000公頃的洪泛平原還給林邊溪,讓林邊溪的『大呼吸作
用』能夠暢旺進行,將洪峰期間的大水停滯在上游,並藉由傘頂地質的海綿特性,吸納洪
水入注地下。」
45
他指出,根據丁澈士老師的研究,此區每天可補注10米到20米的水,「如此,不但可
以停止洪水沿河堤全部灌到下游的危害,又可以於傘頂補注地下水,提供枯水期屏東平原
的救命活水。可謂一舉兩得。」

丁澈士老師指出,如果能有3,000公頃土地來補注地下水,那當然是很好。不過,這些
農場土地已經過台糖的「土壤改良」,透水性已不比當初,若引入的洪水流速過高,可能
會造成洪水漫地流而氾濫影響到中下游聚落,因此必須要有槽溝導引,降低洪水流速,不
然的話必須要將這3,000公頃土地全部回復成當初的土質。而台糖目前已釋出1,400公頃進行
人工造林,另有300公頃做為大潮洲地下水人工補注湖,因此,比較立即可行的方式是於這
1,400公頃人工林的林木間挖築槽溝,導引洪水漫流,讓洪水有時間滲入地下。

讓這一大片台糖土地成為地下水補注區,恢復其原有的滯洪及蓄水地下的功能,同時
守護下游居民的身家安全,才是真正「活化」土地的方式(而非像其他台糖土地一般,變
賣給財團蓋房子或蓋工廠),這溝洫漫流法值得相關單位好好思考。

資料來源:洪輝祥,「林邊溪設『人工湖案』與『洪泛平原』對淹水問題的比較」,屏東環盟電子
報,2009年9月2日。丁澈士老師的電話訪問,2009年9月7日。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數值挖奇

46
ॳ 雨量 超級比一比

中央氣象局公佈之「大雨」及「豪雨」定義
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毫米以上,
大雨 且其中至少有1小時雨量達15毫米


以上之降雨現象。
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毫米以上之
豪雨


降雨現象。
大豪雨 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


超大豪雨 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


☆ 1937年至1996年數據來自行政院中央氣象局「台灣地區颱風資料庫系統」;1997年至2009年數
據來自行政院中央氣象局「颱風資料庫」之歷史颱風警報單;「八七水災」資料來自維基百
科。

☆ 1937年至1996年數據僅列出雨量累積1000公釐以上者,其他颱風資料詳見台灣地區颱風資料庫
系統:http://photino.cwb.gov.tw/tyweb/

★「八七水災」為日本南方海面的艾倫颱風引起藤原效應,把東沙島附近的熱帶低壓引進台灣,
形成強大的西南氣流,導致於8月7日至9日連續三日台灣中南部的降雨量高達800至1,200公釐,
特別是8月7日當天的降雨量高達500至1,000公釐。
年度 名稱 累計期間 最大累積降雨量 地點
2009 莫拉克 8/7~8/10 近3000毫米 嘉義縣阿里山
2008 薔蜜 9/27(0時)~9/29(23時) 1135毫米 宜蘭縣太平山
2008 辛樂克 9/12(0時)~9/16(14時) 1617毫米 台中縣雪嶺
2007 科羅莎 10/5(0時)~10/7(23時) 1118毫米 嘉義縣奮起湖
2007 聖帕 8/17(0時)~8/19(14時) 987毫米 屏東縣瑪家
2006 碧利斯 7/12(0時)~7/15(2時) 907毫米 屏東縣上德文
2005 龍王 10/1(0時)~10/3(5時) 776毫米 花蓮縣天祥
2005 泰利 8/31(0時)~9/1(20時) 764毫米 高雄縣御油山
2005 海棠 7/17(0時)~7/20(2時) 1843毫米 屏東縣尾寮山
2004 6/30(0時)~7/3(11時) 1088毫米

數值挖奇
敏督利 高雄縣御油山
2001 納莉 9/16(0時)~9/18(5時) 1255毫米 宜蘭縣土場
2001 桃芝 7/29(0時)~7/31(8時) 758毫米 嘉義縣阿里山
2000 象神 10/31(0時)~11/1(19時) 1054毫米 花蓮縣玉里
1999 瑪姬 6/5(0時)~6/6(20時) 425毫米 花連縣天祥
1998 瑞伯 10/14(0時)~10/17(2時) 805毫米 花蓮縣太安
1997 安珀 8/28(0時)~8/29(20時) 855毫米 宜蘭縣太平山 47
1996 賀伯 7/29~8/1 1987毫米 阿里山
1990 揚希 8/16~8/20 1194毫米 阿里山
1987 琳恩 10/23~10/27 1497毫米 竹子湖
1978 婀拉 10/11~10/14 1434毫米 竹子湖
1974 貝絲 10/10~10/13 1014毫米 竹子湖
1969 芙勞西 10/2~10/5 2162毫米 鞍部
1967 解拉 10/16~10/18 1170毫米 鞍部
1966 愛爾西 9/13~9/17 1076毫米 宜蘭
1966 蒂絲 8/12~8/18 1104毫米 阿里山
1965 瑪麗 8/17~8/20 1032毫米 阿里山
1963 葛樂禮 9/8~9/14 1774毫米 阿里山
1960 雪莉 7/29~8/1 1091毫米 阿里山
1937 B155 8/1~8/10 1047毫米 台南
1959 八七水災 8/7~8/9 800-1200毫米 台灣中南部地區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再見亞馬遜雨林
巴西亞馬遜雨林保衛戰已經展開,人類和雨林
究竟能再見,亦或再也不見?
文/Tim Hirsch
譯/羅允佳

48

馬遜河流域總是傳來壞消息。亞 些數據證明魯拉總統推行雨林保育政策的功
馬遜熱帶雨林流失的面積通常以 績。
美國各州,或一個國家大小計算:自1970年
2007年12月聯合國在巴里島召開氣候變
代至今,消失的雨林面積和美國德州一樣
遷會議,減少雨林砍伐的呼聲益盛。有鑑於
大;1995年是森林砍伐最嚴重的一年,在火
全人類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中,有五分之一
光和鏈鋸聲中,一個比利時大小的雨林消失
歸因於森林砍伐,該會議的重要決定之一是
殆盡。
計畫檢討看看有那些財務誘因,可鼓勵發展
諷刺的是,儘管失去一個德州大的面 中國家保護他們的森林。換句話說,雨林消
積,亞馬遜地區仍有八成以上的雨林完好無 失的趨勢走向將大大影響巴西來年的經濟收
缺,這些比較數據無法有效幫助環保人士評 入,而任何亞馬遜雨林砍伐速率加快的消息

綠色思潮
估亞馬遜的實際情況,只是再次證明當地的 都將引起政治風暴。不幸的是,今年1月巴
雨林大小居世界之冠。多數人關心的問題是 西國立太空研究所(Brazilian National Space
政府是否著手管制森林砍伐,亦或龐大的雨 Research Agency;葡萄牙文縮寫為INPE)不
林生態系注定繼續消失,而它所孕育數百萬 偏不倚投下這個壞消息。
計的特有種、岌岌可危的當地文化、以及穩
為了解新數據的意義,有必要解釋巴西
定的全球氣候都將付之ㄧ炬。
政府如何計算及報告亞馬遜雨林遭砍伐的規 49
觀察雨林變化趨勢是檢視問題的好方 模。
法,近幾年的數據似乎帶來一線希望:過
2005年之前,唯一的計算結果來自
去三年來,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量呈
「亞馬遜雨林砍伐評估專案」(Amazon
現顯著下降,2004年一度達到高峰,年砍伐
Deforestation Estimate Project;葡萄牙文縮寫
27,000平方公里,及至2006年8月1日之後的
為PRODES),這項專案每年分析200張高解
一年內(8月是用來逐年比較由衛星取得數
據的年度開始月份),當
地雨林「只」消失11,000
平方公里。

這意味著每年消失
的雨林面積還是比一個
黎巴嫩還大(抱歉又回
到面積大小的比較),但
同時也代表森林砍伐率下
降近60%。去年的數字創
下1990年代初期以來的新
低,無怪巴西政府要拿這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析度的亞馬遜地區衛星影像,將每張影像的植被 的結果只可作為歷史紀錄,卻不足以幫
面積與前一年比較,如此或可正確估計過去12個 助有關當局追捕非法伐林者。因此在
月的砍伐面積。這些影像是來自美國太空總署的 2005年,魯拉政府的亞馬遜雨林保育行
大地衛星,雲翳嚴重的時候則以其他衛星拍攝的 動計畫引進了「森林砍伐即時偵測系
資料來補充。 統」(Detection of Deforestation in Real
Time;DETER)來輔助PRODES系統偵
這個專案的缺點是,等到大費周章的分析
測雨林消耗面積,這項新工具顧名思義
完畢,雨林被破壞的程度已遠不止於此。分析
是要更快速的收集資料,透過不同衛星
密集拍攝解析度較低的影像。DETER
系統大約兩星期回報一次分析數據,且
考量到亞馬遜地區的面積遼闊,該系統
的設計者認為如此應能提供有關當局有
用的資訊,以快速鎖定新的雨林砍伐位
置,並指引他們將保育心力投注在最關
鍵的地區。

今年1月發出的警報便來自於這個
50
反應靈敏的新偵察系統。INPE十分反
常的召開記者會宣布2007年的最後五個
月,DETER系統記錄到雨林面積消失大
約3,235平方公里(約等於羅德島的大
小),而由於DETER收集低解析度的影
像,一般認為該系統會低估40–60%的實
際砍伐面積,因此INPE估計約有7,000平
方公里的熱帶雨林在2007年8月到12月間
遭到砍伐。距離下個年度雨林消耗評估
期尚有七個月,巴西政府對於能不能保
©© Ricardo Funari/BrazilPhotos.com

持去年11,000平方公里雨林面積消失的
記錄,顯然感到憂心如焚。另外還有一
個原因讓人對雨林砍伐現象更加憂心:
往年11月、12月間,亞馬遜的雨季總能
顯著減緩雨林砍伐的速度,然而今年許
多伐木業者乘旱季延長之便,在這兩個
月份中大肆砍伐雨林,兩個月的砍伐量
砍伐:一棵倒下的sumauma樹將被運往木材市場。 就達到衛星紀錄的六成。INPE及巴西環
境部異口同聲的形容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傳自己得了癌症。」接著總統把矛頭指向非
同時也擔心雨林砍伐的速率將再度提升。 政府組織,說他們與其批評巴西政府放任砍
伐雨林,不如在自己國家裡多種幾棵樹。這
這些現象並非無跡可循,2007下半年,
項言論嚴重激怒那些因為新數據發出警訊的
亞馬遜地區發生火災次數異常之多,INPE
巴西團體。
的科學家接連數週預言接下來還有更嚴重的
災害。僅管如此,巴西的政界及媒體對於新 亞馬遜雨林砍伐的動態相當複雜,因此
公布的數據並未全然接受,有人引以為戒, 如果這次上揚的數據是正確的話,也很難用
卻也有人嗤之以鼻。倍受愛戴的環境部長馬 簡單答案解釋,也無法由此得知這場雨林保
麗娜‧席爾瓦(Marina Silva)親自出席該 衛戰最終會贏或會輸。1月數據公開之後,
場記者會,以示她慎重看待這些新數據,並 席爾瓦部長親自造訪瑪托格羅索州,視察結

綠色思潮
藉機指出雨林砍伐程度上升與商品價格上揚 果發現雨林消失總是依循固定的模式:起先
呈高度相關,其中又以黃豆和牛肉價格上 林地因為木材珍
漲關係最密切。就在席爾瓦發言的幾個小 貴遭到砍伐,接
時內,同為政府官員的農業部長斯特凡內斯 著遭受火焚以供
(Reinhold Stephanes)嚴詞否認這種相關, 放牧,直到地力
掀起ㄧ波內閣官員對於INPE新數據的重要 逐漸枯竭就淪為
51
性,甚至正確性的公開意見衝突。 黃豆田之類的農
地。
席爾瓦說法遭到最激烈的反彈來自瑪托
格羅索(Mato Grosso)州首長馬奇(Blairo 不容否認亞
Maggi),瑪托格羅索州的雨林砍伐量超過 馬遜地區的牛隻
DETER系統偵察結果一半,而馬奇正好是世 數量近年來急遽
界數一數二的黃豆生產業者(同時也是綠色 地成長,就在公
和平組織頒發2005年「金鋸子」獎得主,為 佈最新雨林消失
巴西亞馬遜雨林最大破壞王),還是魯拉總 數據幾天前,地
統的重要樁腳,他的抗議並不令人意外。馬 球之友(Friends
奇的反擊是召開記者會,要求知道那些INPE of the Earth)巴西
的科學家是仗誰的勢力胡說八道,據說他還 辦公室正好就牛
在魯拉總統面前滔滔不絕闡述那些新數據多 隻數量成長發布
麼不可靠,而這些質疑多少發揮效用。數據 了一份報告,題
公佈的幾天之後,魯拉總統表達認為各界反 為「為牛伐林:
應過度,並抨擊那些群起譴責農業經濟破壞 新世代亞馬遜家
雨林的聲音,比喻他們是「因為一個小腫塊 畜殖民史」(The 清除:靠近巴西巴拉(Pará)州
聖塔倫(Santarem)區的雨林地
去看醫生,還沒切片檢查開藥方,就到處宣 Cattle Realm: A 被清理作為黃豆種植預定地。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為乙醇需求量增加而預期擴增的
種植預定地都集中在國內中南
部,與亞馬遜相隔遙遠,因為亞
馬遜雨太多,不太適合種甘蔗。

亞馬遜地區的確很少種植甘
蔗,但是幾個環保團體卻發現生
質燃料與雨林砍伐可能存在間接
關係。以聖保羅西部為例,許多
原先用以放牧的地區都因為乙醇
炙手可熱而改種甘蔗,這類土地
利用型態改變不勝枚舉,但問題
是,本來的牛群到哪裡去了?
© Ricardo Beliel/BrazilPhotos.com
生質燃料的支持者侃侃而
New Phase in the Livestock Colonization of
談所謂生產力進步,就是指更多牲口可以集
Amazonia)。這份報告指出,2007年亞馬遜
中在面積較小的土地上飼養,於是大片不堪
地區的牛隻數量達到7,400萬頭,是當地人口
52 放牧的土地就可以用來種甘蔗生產乙醇。然
三倍以上,在瑪托格羅索州,牛隻與人口的
而新聞輿論指出,牧場經營人決定將牛群往
比例更超過9比1。亞馬遜牛隻數量在短短三
北趕至亞馬遜一帶放牧,因為那裡的牧地便
年內成長了46%,而巴西在2003年到2006年
宜。雖然這股「轉移陣地效應」還未證實,
間的牛隻牲口的成長幾乎都是來自亞馬遜地
傳聞的成分居多,一旦甘蔗農業大舉佔領巴
區。
西其他地區,牧地轉移必定會成為隱憂。
地球之友巴西亞馬遜分部負責人斯墨迪
席爾瓦部長曾形容2007年8月到12月的
(Roberto Smeraldi)認為,近三年雨林砍
數據為「警告黃燈」,不論導致最新雨林消
伐現象雖然一度緩和,牛肉產業無止盡的成
失的原因是什麼,最重要的是這個警訊是否
長將可能導致新一波的雨林砍伐。他表示,
促使巴西政府採取有力的回應措施,嚴陣防
「2002年到2005年期間亞馬遜雨林遭到過度
範雨林砍伐的長期趨勢進一步的惡化。
開發,產生大量光禿禿的土地供進一步的開
墾;如今土地利用漸趨飽和,同樣的開發過 雨林消失的代價超乎想像。近年來巴
程將再度上演。」 西經濟地位愈趨重要,有機會在聯合國安全
理事會佔有一席之地,準備登上世界舞台擴
由此衍生的熱門話題還包括生質燃料異
展影響力;但是亞馬遜雨林屢遭破壞的事
軍突起是否替亞馬遜帶來更大壓力?巴西強
實可不只是一則讓巴西政府感到尷尬的負面
大的蔗糖工業,以及巴西政府都矢口否認這
新聞,它逐漸被視為全球氣候變遷的兇手之
種可能。他們指出巴西現有的甘蔗園,及因
一,並將進一步威脅世界長遠安全。
巴西政府主張既然雨林帶來的好處由全 一道總統級的法令率先頒布,影響範圍
人類共享,富有國家理所當然應該分攤雨林 涵蓋36個縣市政府,這些地區過去三年來的
保育的成本,更何況那些工業國家為了快速 雨林砍伐面積佔總數的一半,他們位於所謂
致富而將國內的自然生態消耗殆盡,卻一點 的「伐林線」,也就是沿著雨林東界及南界
也沒受到良心的譴責。魯拉總統(2008年) 的農業活動前線。政府在這些地區實行特別
二月份在一場由來自八大工業國及其他關鍵 措施,包括禁止發出新的伐木許可證,以及
發展中國家的國會議員與會的會議中發表演 要求大地主們備妥原始文件及正確的地理資
說:「造成污染的國家應該要花錢贖罪, 料,重新登記名下的土地。席爾瓦部長稱這
這樣21世紀的貧窮國家才敢有所作為,去做 項土地清查措施為「幫土地照X光」,由於
富有國家在19世紀時沒膽去做的事,也就是 過去許多違法伐木者持假造的土地所有權狀
保護自然的完整,即使他們不懂得要如何去 進行濫伐,造成雨林大量流失,葡萄牙文甚

綠色思潮
做。」 至用grilagem這個字解釋這種特有現象,新
政策因此被視為重要的一步。
魯拉總統尤其主張在聯合國氣候綱要公
約下成立一自願性的基金,藉此吸引富有國 此外,政府列出並公布惡名昭彰的濫伐
家投入大量資金協助熱帶地區雨林保育。在 名單,並要求各大銀行配合,對於被發現侵
後京都時期氣候架構的談判中(預計於2009 犯這地區環境法規的地主,即不予以貸款。
53
年底完成協商), 聯邦政府雷厲風行推展新政策,這些新措施
這個提案是眾多討 的代號是「電光火石」,目標是警告那些違
放牛吃草:這塊地鄰近
巴西阿克里(Acre)州的 論方案之一,這些 法伐木、破壞雨林的人,他們再也不能逍遙
里約布蘭科(Rio Branco)
方案每個都千方百 法外。
區,不久前還是一片雨
林。 計要以財務誘因鼓
如果一項政策引發的抗議和爭議正好
勵各國保護雨林,
和施行者的嚴正態度成正比,那巴西政府這
也因此巴西不顧一
次可是非常認真。巴拉(Pará)州今年初將
切的要保持2004年
15,000立方公尺的盜伐木材充公,引發木材
至今雨林消失持續
公司抗議,動員人群癱瘓高速公路,聯邦軍
下滑的紀錄。為了
隊遂在二月進駐該州泰聯(Tailândia)市鎮
達到目的,今年1月
壓抗議。直到二月為止,似乎還不足以斷言
以來巴西政府採取
Mark Edwards/Peter Arnold, Inc.

魯拉政府針對亞馬遜雨林破壞的緊急應變措
強硬嚴苛的手段預
施,是否真能達到預期的「全力對抗雨林濫
防雨林消失面積擴
伐、保持去年度(至8月)紀錄、不畏去年
大,誓言要讓2007
下半年雨林消失面積的上揚趨勢」。
年底的新數據曇花
一現,絕不能讓它 悲觀者認為,現行的政策只不過是緩兵

形成新的趨勢。 之計,之前也曾見過,如同2005年美國籍修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女斯坦格(Dorothy Stang)殉道之後,政府的補救措施一般。斯坦格修女半生致力於幫助巴西
社區居民永續利用森林資源,勇於挑戰有權有勢的牧場經營者,終因擋人財路遭到射殺。巴
拉州惡名昭彰的法律死角一度湧入大批軍隊,國家力量的介入壓制了濫伐的行為,但現在巴
拉州又再度加入破獲雨林的行列。質疑政府的人指出,政府未面對造成雨林砍伐的結構性原
因,比如來自大型農企業的壓力,甚至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計畫(譬如水壩和公路)也造成
炒地皮及其他在森林中進行的非法活動。質疑者強調,如果再不採取行動,雨林消失速率將
會再次上揚,而亞馬遜也勢必走向毀滅危機。

不過往好處想,巴西政府既然輸不起這場保衛戰,就非贏不可。壞人將被剷除,沒錢可
貸,而守護家園的好人會得到報酬。隨著保育區與原民土地的網絡逐漸成長,加上未來私人
伐木公司必須提出永續經營計畫才能獲得政府特許狀,合法開墾公有林地,這些永續發展措
施將使亞馬遜的雨林保育活動產生市場價值,且其價值足以對抗短視近利的濫伐主義。

長久以來巴西亞馬遜地區因人類活動而體無完膚,在這龐大而複雜的地區裡,你可發現
大量的證據,支持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亞馬遜雨林究竟會何去何從,不只受到巴西有
關當局行動影響,更須視政府、私人公司、以及全球消費者的決定。2007年末的警訊,可視
為一帖催化劑,促使當地政府採取有效的公共政策;但它同時也顯示過去三年雨林消失速率
54 的下滑只是一時市場效應,如今食物價格居高不下,新的雨林破壞行動可能即將開始。唯一
確定的是,亞馬遜正面臨巨大的轉捩點,而雨林的存亡決定全人類的未來。
眼觀四方 真正乾淨的能源法案 才能救氣候
美國眾議院於6月26日以219票對212票 疑慮的制度。該團體指出,依據京都議定
通過了備受關注的「清潔能源和安全法」 書所核准的碳抵減額度,有一半以上無法
(American Clean Energy & Security Act), 符合「可查證、額外或永久」的準則。
這對於人均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但之前
4.此法案奪走了美國環保署管制二氧化碳排
一直不願意承擔責任的美國而言,是重要
放的權力。
的一步,雖然此法案尚需得到參院60%的
多數通過並經歐巴馬總統簽署才能生效。 5.此法案將許多「破壞資源」的技術列為
不過,美國的環保團體卻認為這部法案包 「再生能源」,如燃燒生物質與垃圾,而

藏禍心,比沒有更糟糕,而發起行動要民 使得這些破壞性技術有資格取得綠色能源

眾打電話給參議員,希望能修改這部法 的獎勵或補助,而這些資金又是來自人民

案,使之成為一部真正乾淨而有效的法案。 所繳的稅或費。該團體強調,不應讓排放

新聞追蹤
毒性物質且碳排放密集的焚化技術取得和
根據「拯救氣候」(Climate SOS!)
風力、地熱及太陽能同等的特許地位。
的說法,這法案目前有以下缺點:
6.此法案含藏了行業別的碳會計漏洞。比
1.這部法案的目標太寬鬆,甚至無法將大氣
如,燃燒木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並不納
中溫室氣體濃度維持在450ppm以下;而目
入計算或管制,而砍伐樹木供生質能工廠
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387ppm,遠超
使用,所排放的碳也沒有計入林業部門。
過科學家所認為的安全濃度350 ppm,現 55
生物質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至少要數十
在人類已經歷到氣候變遷的惡果,但未來
年甚至數百年才能再次被吸存,不能不計
會更加嚴重,因為溫室氣體持續在排放,
算。而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保護我們的森林
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在增加,加上人
與草原生態系,而非燒掉它們。
為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遷會有些延遲,不
會馬上完全反映出來。 7.此法案不僅讓既有的燃煤電廠依過去排放
量免費取得排放配額,而且會讓許多新燃
2.此法案的主要減量策略為總量管制與交易
煤電廠興建運轉。雖然其有鼓勵(短期)
制度,而根據歐洲的實施經驗,這個制度
或要求(長期)新電廠要使用碳捕集與儲
並沒有什麼效果。韓森(知名大氣學家,
存技術,但這種技術比風力與太陽能更為
任職於美國太空總署)認為這個制度是讓
昂貴,且被其封存於地下的二氧化碳有可
一切繼續「照常發展」的一種偽裝設計;
能漏出而嚴重危及氣候變遷減緩的進展,
故要管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應該實施真正
甚至威脅到公眾的安全。該團體指出,我
有效的策略,如歲收中和的碳稅。
們應從現在開始儘速淘汰燃煤電廠,並秉
3.此法案允許碳排放者繼續排放,只要他們 持轉型正義的原則進行必要投資,以顧及
購買了碳抵減。對於有利可圖的碳抵減市 電力公司的員工、煤礦工及其家人,並讓
場,美國審計總署已指出其問題,質疑其 新能源經濟建立在社群正義的基礎上。
效力,但是這個法案卻持續依賴這個充滿

資料來源:CLIMATE SOS! “TELL YOUR SENATORS A CLIMATE BILL THAT IS “WORSE THAN NOTHING”
IS NOT GOOD ENOUGH!,” August 25th, 2009.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一棵
椰子 樹 的 省 思

晁瑞光
56 台南市社區大學

一 整排的椰子樹,如高大的
衛兵站立在這裡,筆直的
身軀,夾道歡迎每一位來到台南市的
人,樹木之多如同一個連的兵力,守
護著南台南,綿延1.1公里,好壯觀,
傍晚的時候行經這裡,椰子樹修長的
身影,投射在路面上,告訴我家就快
到了。這幾天經過這裡,一種詭異的
氣氛籠罩著,斜斜的身影對過去,樹
幹上都被畫上碩大的X,紅色的X綠色 乎只要是椰子樹,長得稍微不好就是該死,沒有
的X,幾乎每一棵都有,X令人很不 人探究原因,沒有人就事論事。
安,似乎一場殺戮即將展開。 6月2 6日下午接到記者的詢問電話,市政府
台南市因為蓮花颱風的環流過 打算27日早要砍掉生產路上109多棵的樹木,大
境,造成後甲國中旁一棵椰子樹倒 部分是大王椰子樹,少數幾棵的銀樺、白千層。
樹,很不幸的壓死一位路人,因此從 殺戮即將展開,戰線已經開打,顧不得其他事,
台南市開始,掀起一陣砍樹熱潮(尤 刀下留樹為第一優先。緊急聯絡台南市的NGO團
其是椰子樹),大家說,不然樹倒了 體,透過議員、記者等大家的努力溝通協調,市
壓到人,誰要負責!人的盲從、人的 長最後才裁示暫緩砍除,必須依程序來,送進景
無知、人的怕事在這時顯現無遺,似 觀行道樹審查會審查與現勘,再做決定。戰火暫
後甲國中後面的案發現場,出事的這一棵樹倒下 出事的這一棵樹位於路口轉彎處的車道上(三角
的位置。 錐的位置),就位置來說是違反交通安全的規
範!真懷疑不會有人開車或騎車撞上他。

時平息,雙方派出代表協商,各自捍衛自己 並不知道這件事,而是到記者打電話來問才
的立場。台南市到底事出了什麼事?怎會變 知道,過去我們努力的為維持市容的美麗及
成這樣子? 市民的權益,不讓一般民眾及建案開發等因

國土巡禮
素亂砍樹,或建議以最恰當的方式移植樹或
27日早上8:30,各方人馬聚集,有的人
修剪樹,如今官方卻帶頭做不良示範,主管
7:00就來等了,深怕一不小心暫緩執行的命
機關的做法令人不滿。
令來晚了一步,那大家就只能來這裡收屍。
大家在現場現勘討論,市政府的人員也到 回到案發的現場,我們來看後甲國中後
了現場,大家心平氣和的說明各自的立場, 面這一排的椰子樹,出事的這一棵樹位於路
最後的決定還是會送進景觀行道樹審查會決 口轉彎處的車道上,究位置來說是違反交
議。戰火在這裡暫時平息,卻在北邊悄悄的 通安全的規範,但有誰在乎過?再來看這幾 57
燃起,後甲國中後門及台南大學前面,戰火 棵大王椰子樹,樹根部分全部被柏油包覆,
快速而激烈,好幾顆椰子樹都被鋸掉,漣漪 完全沒有土壤透水透氣的空間,這樣難免根
效應,外縣市也開始砍樹,一件單純的個 部會漸漸死亡腐朽,有一天就會有倒樹的危
案,卻開始往四處蔓延,但有多少人真正去 險。倒掉的樹除樹幹基部腐朽外,其位置在
瞭解原因?就像是歷史上的幾個流血事件, 十字路口,路口的三個面是四層樓以上的房
也都是從單純的小事件演變成全國,造成死 子,因此這裡就如同風口,這邊的風壓會大
傷慘重的悲劇。回想這個過程真的感到很訝 於其他地方,同樣的樹在這裡會有事,在別
異,因為身為景觀行道樹查核小組的成員, 的地方就是沒事,地域的關係有很大的影

倒掉的樹位在十字路口,路口的三個面是四層樓 這幾棵大王椰子樹,樹根部分全部被柏油包覆,
以上的房子,因此這裡就如同風口,這邊的風壓 完全沒有土壤透水透氣的空間,這樣難免根部會
會大於其他地方。 漸漸死亡腐朽,有一天就會有倒樹的危險。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響;根部水泥化,生長環境的惡劣,長期無 戰後餘生的椰子樹其實都被做上了記號。因為割
草或其他因素造成鬚根死掉,久而久之就會有危
人關心無人照護都是引發倒樹的導火線,但
險,但樹現在還算健康,可以覆土,讓鬚根長下
有誰注意這些問題的根本? 來。

北邊的戰火很快的被平息了,死亡了六
棵椰子樹,戰後餘生的椰子樹也被做上了記
號,英勇衝鋒在第一線的班長說,他並沒有
接到停火令,他只是執行命令。很多的誤會
或戰事就是這樣發生的。來到北戰場台南大
學這邊,現場已經淨空,但草地上露出的樹
頭斷面,還緩緩的流著血,椰子樹的主幹其
實都很完整,一兩棵有些腐朽,但也只是一
小部份,椰子樹成了最佳陪葬路樹。
生產路是台南市的景觀大道,椰子樹是
這裡最大的特色,也是台南市的唯一,這是
從南方進入台南市的一條主要道路,翻開歷
史資料,這裡的椰林大道已有80年以上的歷

58

史,矗立在這裡,經歷過多少颱風,如今走
在路上,看著樹幹上用噴漆劃上一個個的
X,109棵不是一個小數目,幾乎是這裡大部
分的樹木。官方說法是比照後甲國中倒掉的
那一棵腐蝕的狀況,看起來比他嚴重的就要
全部砍掉。大家納悶的是如果腐爛的比較嚴
重,那為什麼蓮花颱風時沒有倒也沒有歪!
再看看台南大學鋸掉的樹木,更可以確定外
觀目視和實質內容是會有很大差距的。
椰子樹的鬚根有很強的抓地力,能在海
邊沙地上隨風搖曳而矗立不倒,會出現問題
大都是人為造成。世界各地正蓬勃發展的在
台南大學這邊,現場已經淨空,但草地上露出的
樹頭斷面,還緩緩的流著血。 蓋高層建築,例如上海,其地質為不穩定
背景圖片:這是生產路上的大王椰子樹,有80年以上的歷
史,是台南市非常重要的景觀道。

的泥灘地,最後解決的方法就是像椰子樹的鬚根一樣,在泥灘地上打下非常多的基樁,利用
一根根的基樁緊緊抓住地盤。我們應該就事論事來檢討,哪理的樹是有問題的,造成問題的
原因是什麼?危險程度如何?不是椰子樹就有問題!台南市現在有許多地方樹木都已枯死或
漸漸枯萎,孔廟中庭、忠義國小校園內、體育場停車場、第一幼稚園中庭、中山國中五妃街
旁、台南一中勝利路旁大榕樹、台南公園內等等,都有非常多的樹出現危機,危機的造成多
為土地踩踏硬化、土地水泥化等造成,是否利用這次的機會好好做樹木健檢並檢討改進。建
立一套完整的巡察制度,如公園考核般,透過區、里長,做第一線的篩檢與通報,建設處再
處理或委請景觀行道樹委員會給予最適當的處理方式。

國土巡禮
草地上露出的樹頭斷面,還緩緩的流著血,椰子 草地上另一棵也是如此。
樹的主幹其實都很完整,一點點腐朽,但也只是
一小部份,椰子樹成了最佳陪葬路樹。
59
重新再回到生產路,道路景觀的維護為優先,如何維持其景觀、市民共同的城市記憶是
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倒樹維持行經這邊人民的安全其實並不難,砍樹不是唯一選擇,應急上
應該先拿掉下垂的枯葉,較危險的樹木可以加一些支架做防護,整體上應做完整規劃,樹穴
植栽帶的土壤改善,樹木支架和路燈是否整合,是否結合藝術家做視覺規劃,白天是椰子
樹、晚上是燈光視覺效果,樹木外側至水溝的空間規劃成完整的自行車道,未來往北連結到
文化中心,往南到都會公園、到高鐵站,往西經南區農園一直延伸至海邊。
每一棵樹都有生命,如人一樣,有生命就會有死亡,這是大家要認知的,但大家更應該
要珍惜現在,營造一個美麗舒適的環境,而不是主觀的要他死就得死,生產路的椰子樹伴隨
台南市的發展至今,除了景觀美麗之外,更是市民們共同的記憶,不但要保留這些樹,更要
藉此機會讓這裡變的更安全更美麗,樹木上的X應該也要去掉,這是我們所期待。每個人都可
以盡點力,看樹歪了,葉子快掉了,就打電話給市政府,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促使市政府做
的更好,也可以避免殺戮戰場的情景再發生。

生產路的夜景。建議結合藝術家做視覺規劃,
白天是椰子樹、晚上是燈光視覺效果。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眼觀四方 不鏽鋼水瓶有多綠?
不鏽鋼水瓶不像寶特瓶等塑膠水瓶般用完即丟,一般認為是較環保的作法。但是,不鏽鋼
水瓶到底有多「綠」?在今年4月的紐約時報上,有一篇文章以生命周期的方法探討了這個有趣
的問題。該文指出,與製造一支32克的塑膠水瓶比起來,製造一支重達300克的不鏽鋼水瓶,所
需的化石燃料是前者的7倍,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前者的14倍,所需開採的原物料(金屬礦產)
是前者的數百倍,所排放的毒性污染也是前者的數百倍。所以如果我們一生中,只喝一次瓶裝
水,那麼不鏽鋼水瓶顯然是較不環保的。

然而不鏽鋼水瓶可重覆使用,因此如果您所使用的不鏽鋼水瓶取代了50支塑膠瓶時,其對
氣候的影響就較這50支塑膠瓶為小;如果取代了500支塑膠瓶時,其所造成的所有環境影響就較
這500支塑膠瓶為小。

那麼,在我國推動隨身攜帶不鏽鋼水瓶,是否可減輕對環境的影響?根據環保署的統計,
2007年寶特瓶等回收瓶身數量高達42億支,相當於每人每年使用了182支寶特瓶,顯然國人生活
太過依賴塑膠瓶裝水。然而,如果要求每人隨身攜帶不鏽鋼水瓶,不買塑膠瓶裝水,也必須每
人身體力行至少2.7年以上,才能使不鏽鋼水瓶的環境影響較寶特瓶為小。顯然不鏽鋼水瓶仍不
夠「綠」。

那麼,有沒有比隨身攜帶不鏽鋼水瓶更環保的作法?該文半開玩笑地說,喝噴泉的水吧。
60
新聞追蹤

這作法或許在一些地下水資源豐富且不受污染的地方適用,但是在我國呢?這時不禁令人想起
我國在瓶裝水尚未盛行的年代裡,有個令人激賞的「奉茶」文化:一些家戶在路旁擺個大水
壺,免費提供過路人飲水。這種基於無私奉獻、彼此信賴的文化若能復興,當是最綠且最具心
靈環保的作法。

資料來源:DANIEL GOLEMAN and GREGORY NORRIS, “How green is my bottle”,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9, 2009. 林倖妃,「寶特瓶用量新高 4年增3.5萬噸」,中國時報2008年4月21日。

圖說台灣
想讓生活環保一點?除了
少喝瓶裝水,我們還可以
多騎腳踏車!可是在台
灣,單車騎士面臨的威脅
主要為空氣污染以及車
禍,尤其在台北市,除了
少數單車道,騎單車猶如
夾縫中求生存,單薄的兩
輪車總被呼嘯而過的汽機
車攆到人行道,接著又遭
到行人投來的白眼。要想
自由自在的踩著踏板,大
概只有到離島觀光區了。
(看守台灣攝於澎湖吉貝
島。)
圖說台灣
如果我們既不是
專家學者,也不
是政府官員,該
怎麼做來增加台
灣環境面對氣候
變遷的恢復力?
就從留下地上的
草木開始吧!讓
它們的根系深入
地底,在大雨中
留住土壤,也留
下台灣人的生

新聞追蹤
命。

©綠農的家

眼觀四方 原地踏步的溫減法
61
自環保署於2006年9月26日將「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送入立法院審議以來,至今該法
仍未通過,且內容也未因為環保團體的批評而有進步,當初環保團體對該草案的批評仍然
存在,包括沒有總體減量目標、部門別沒有具體時程、無償核配排放權讓傳統排放大戶不
當得利以及欠缺具體調適政策等種種缺失。

雖然環保署指稱,馬政府上台後已訂定「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將馬先生於總統競選
時喊出的減量目標納入,「大家會朝目標努力,但在國際協商未達共識前,不宜將目標、
期程入法,以保留國際談判彈性」。但是這個減量目標是要於2016年至2020年回到2008
年,2025年回到2000年,不僅目標相對於其他工業國家寬鬆,且未訂定各個年度或短程的
減量目標,這樣的承諾等於沒有承諾,因為屆時馬先生早已不在位了,更何況沒有入法,
對政府各個部門也不會有壓力。

況且,減量目標的訂定,應是基於我國的歷史排放責任與對暖化的科學模擬預測,並
衡諸公平正義原則與對未來世代生存權益的保障,但是目前的減量目標完全是欺世盜名的
政治口號,完全沒有立論依據;而在我國沒有國際地位,無法參與國際談判的情形下,所
謂的「保留國際談判彈性」,更是推託之辭。這麼寬鬆的目標訂定,顯示政府與一直抗拒
任何減量目標的企業界,仍停留在過往的拼經濟思維,並未體認到全球暖化的危機與急迫
性,也未完全認識到暖化所帶來的經濟轉型契機。

資料來源:朱淑娟,「沒有目標的溫室氣體減量法如何減量?」,2009年6月1日立法院報導。

Taiwan Watch Vol.11, No.3 / Autumn, 2009


台灣的下一代,由你我共同守護!

我們立志從教育開始

希望更多人關懷土地

形成一股捍衛的力量

讓永續台灣

及永續地球的夢想得以延續

不要忽視「
你 」的力量

因為你的支持

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如果您贊同看守台灣的理念,認同我們的工作,而且您行有餘力,歡迎您一起來支持看
守台灣。支持看守台灣的方式有很多,您可以幫我們推廣書籍(如圖書館捐書運動)、傳播
環保理念;或幫我們翻譯、引介國際綠色思潮;或協助我們進行環境生態議題研究與調查,
厚實看守台灣的論證基礎;或經由網路幫我們傳達《看守台灣電子報》的訊息,提昇民眾環
境意識;或實行簡樸生活、提倡綠色消費;只要您做的是對環境有益的事,就是支持看守台
灣;看守台灣對您的付出將抱持著感恩之心。

當然,如果您平常的工作太過勞累,而您又有心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您可選擇授權我們
以信用卡定期定額扣款的方式,依您指定金額的小額捐款,來長期支持看守台灣的財務,以
讓更多的有心人,以更有效率、更專心致志的方式,來為台灣的環境努力。
116 台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10 號 1 樓

3.
2.
1.
Tel: 02-29357651, Fax: 02-29356977

E009
E008
E005
E004
E003
E002
E001
B014
B012
B010
B008
B006
B003
B001
150

2009
2008
2005
2002
2001
2001
讓我們為環境盡一分心力!

(
(
(
社團法人看守台灣協會‧信用卡定期定額扣款授權書

(
我願意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協會,從事台灣環境和生態的調查研究、進行

150
(V)

400
400
350
400
300
350
各項公共政策的研究分析、喚起民眾意識、以及推廣永續理念等相關工作。

300

before 2000 250


捐款人基本資料:

B011

B015
B013
B009
B007
B004
B002
(N)

2000
6
姓 名 身份證字號

8

(或單位名稱) (或統一編號)

)
8
公司: ( )

500
傳真: ( )
電 話


住家: ( ) 行動電話:

)
( )

1 9 2 4 7 8 4 1
通 訊 處


E-mail


捐款方式:
本人願意以信用卡自動扣款方式定期定額捐款贊助看守台灣協會,捐款金額與頻率為:


□每月固定捐款,每次捐款金額:

□□□-□□

□200 元 □300 元 □400 元 □500 元 □1000 元 □2000 元,或□ 元
□每年固定捐款,每次捐款金額:□2000 元 □3000 元 □5000 元,或□ 元


收據抬頭:

請沿此線剪開
收據地址:□同通訊處 □另寄:( )
註:□年底一併寄發收據 □每月寄發收據

捐款人簽章 日期: 年 月 日

看 守 台 灣 雜 誌 社
信用卡資料:
(停止每月自動扣款請來電或來信告知。)
□VISA □Master □JCB
信用卡別 銀行 □聯合信用卡

信用卡卡號: 有效期限:至 年 月

卡片背後後三碼:

持卡人簽名: (此格捐款人請勿填)
簽署日期: 年 月 日 授權碼:
※此簽名需與信用卡簽名同字樣,請以傳真或郵寄寄回! 扣款日期: 年 月 日
註:凡以定期定額捐款方式或單一捐款 2000 元以上者,享有下列服務:(1)免費收到看守台灣季
刊(單一捐款者免費贈送一年)。(2)享有看守台灣研究中心出版品 8 折優待。(3) 享有看守台
灣研究中心所主辦研討會及各項活動註冊費 8 折優待。
看 守 台 灣 季 刊
2009 秋季號
Taiwan Watch Vol.11 No.3, Autumn, 2009

發 行 人: 
鄭益明 出  版:看守台灣雜誌社

社  長:吳焜裕 劃撥帳號:19247841

編輯委員:吳焜裕 周晉澄 林文印 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

Email:twwatch@ms31.hinet.net
     鄭益明 劉志堅 沈弘文
地址:11677臺北市汀州路4段105巷10號1樓
     郭金泉 蔡瑄庭 江慧儀  
電話:(02)2935-7651
     林淑英 陳曼麗 羅忠華
傳真:(02)2935-6977
專題總監:謝和霖
每本定價新台幣150元
執行編輯:羅允佳 
1999年元月創刊,每年2, 5, 8, 11月出刊
發  行: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新聞局登記局版台省誌第1170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