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

人乐观。改教育方法,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语法教学现状及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
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
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
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
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式、
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
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
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
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
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
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
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
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
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
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
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
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
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
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
可少的。

二、关于语法教学的一些想法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意识到了缺乏语法知识对其英语提高的限制,便想方设法
改善其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很多学生买来语法书,夜以继日地研读,结果发现越来越糊涂,
始终未能理出其清晰的头绪来。要想在短时间让学生加深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使学生对语法
的认识豁然开朗,大学英语教师可借助于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
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过于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
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
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
比较等。这样使学生融会贯通,让他们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他
们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使有潜在意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和吸收。这种将类属学
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l 1988)十分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加强
学生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其次,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
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主语不明和谓语是非
动词词性(而非英语中主谓的省略)的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误解和语态辩识的难度。如碰到“公
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只要经过分
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都并没有出现,用英
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再如当碰到“这个女孩非常可爱”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
成一个缺乏谓语的表达,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

另外,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既体现为语法知识条文的掌握,也体现为语言活动中语法
结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能否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获取
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语法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换言之,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
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而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语法练习中,
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
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
性和参与率,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练
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三、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

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转移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来,当
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当语言结构不同时,就会产生“负迁
移”,影响外语学习。因此翻译教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先采用对比法加深对文化差异
和语言差异的了解,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转变意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
译。

(一)通过英汉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的对比,加强对语言差异的了解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onardBloomfield明确说:“外语中任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
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对应的词或句子。”不同的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
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以英汉两种为例,它们各属于不同的语
系,在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方面差别都很大。汉语属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主要特征之一是语
序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
活的一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是有同有异的。“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
在状语和定语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上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在翻译中将形和意结
合起来,将固定和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二)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差异的了解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互相依存。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
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一种文化成果。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
化。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这是因为各个民族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中,有着相同的经历和
体验,因此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种文化的相似必然反映到语言
中。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极为相似的或相同的表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