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靜態電容器熔絲保護方式

一、靜態電容器組的功用
當某一負載(PL+jQL)並聯靜態電容器(jQC)後,從電源端看入的負載實功率
(PL)不會改變,虛功率則由 jQL 降為 j(QL-QC),因此,視在功率亦隨之由 S1 降
為 S2,這是因為電感性負載所需的虛功率(即所謂的無效功率)已由並聯電容
器供給的緣故,如圖一所示,其功率關係如圖二所示。

電 源 側
P L + j ( QL - Q c ) PL
Φ 2
P L - jQ C
P L + j QL Φ 1
S2
M
靜 態 電 S1 jQ c jQ c
容 器 組 負 載

圖一 電感性負載之功率因數 圖二 功率改善向量圖

由於電力系統大多數的電力設備(如輸電線即變壓器…等)及負載均為電感性,
若無外加的功因改善設備,系統的功率因數會呈現落後現象。電力系統常因輸出
虛功率,而導致系統容量被佔用、線路損失增加及電壓降加深…等不良的現象。
一般而言,增加並聯靜態電容器組的效益有以下幾點優點:
 減少線路電流
 調整電壓
 減少線路電力損失
 增加系統容量
 增加穩態穩定度的極限
 減少電費支出

二、電容器熔絲保護方式
電容器所採用的保護熔絲方式可分為內置式與外置式。當電容器的無效功率
僅為幾 KVAR 時,若發生故障時所損失的無效功率較小,所以通常都採用外置
式熔絲來對電容器進行保護。然而,由於近年來供電系統容量日益增大,電力電
容器組的運用,亦趨向於特高電壓的階段。因此目前一個電容器單位的容量就相
當於過一台電容器的容量,所以替每一個個別的電容器單元裝設內置式熔絲是
一個合理的保護方式。
1.外置熔絲電容器
採用外置式熔絲保護的電容器,其內部電容器單元元素大都為少並聯多串
聯的方式組合,即使某個電容器單元組發生短路,熔絲亦不會迅速動作,這是
由於對熔絲容量的要求所致。根據 IEC 的標準,熔絲的額定電流最少需為電容器
額定電流的 1.43 倍,為了避免熔絲誤動,通常將此係數定為 1.5 倍。因此當第
一個單元組短路時,熔絲不會動作,而當第二個單元組短路時,熔絲也不會快
速動作,在電容器內部的故障點,因故障而產生的電弧可能會持續存在幾個小
時,因燃燒氣體而導致內部過壓。這樣電容器便可能會在熔絲熔斷前因過壓而爆
裂。而無法達到保護的作用。
2.內置熔絲電容器
一般而言,當電容器使用內置式熔絲時,內部電容器單元元素大都為多並
聯少串聯的方式組合,其內部串聯連接的電容器單元數量取決於電容器的電壓
和容量。某一個電容器單元出現故障及隨後發生的熔絲動作會導致其它正常的電
容器出現過壓。對於所有電容器單元皆為並聯的電容器,其過壓常常低於 0.5
﹪。當電容器屬於較低電壓等級的時候(約 500V),要製造一個電容器的熔絲可
完全可靠地動作並遮斷來自其他並聯電容器單元和電容器的電流,相對而言較
為容易。然而,當電容器單元的電壓等級約在 1500-2500V 時,這種熔絲的遮
斷容量則明顯不足,即使故障時的恢復電壓高達數仟伏特,仍無法遮斷短路時
的高電流,除非採用經由特殊設計的熔絲,一旦出現故障,在其它並聯連接電
容器釋出可能引起負面影響的高電能之前,電容器本身的部份能量便可使此經
由特殊設計的熔絲快速而可靠地斷開。

三、電容器單元故障後的運行
當電容器某個單元發生短路故障後,來自與其直接並聯的電容器單元的放
電電流甚至比直接外部放電電流還要高。這是由於放電回路電感較低所致。
在內置式熔絲電容器,一個電容器單元以及其他並聯電容器單元的能量透
過故障時釋放出來。內置式熔絲測出來自並聯電容器單元的高放電電流,在預期
更高電流峰值抵達前即在幾微秒或幾毫秒內先行熔斷,而此熔斷時間視故障發
生時的電壓角度而定。在並聯連接群組上的故障點還會影響熔絲動作的動作時間。
設計正確的熔絲在故障發生後除了能限制放電外,並能快速將其斷開。電容器內
部採用串聯連接的方式,其外置式熔絲永遠不可能快速動作。鑒於大多數電容器
皆採用此種連接方式,故外置式熔絲通常動作很慢。當電容器發生故障時,不僅
故障電容器單元群組透過故障點釋放電能,還有來自並聯電容器和因電流增加
所引起的能量。在所有電容器單元皆為並聯連接的電容器中,來自並聯電容器的
放電電流將熔絲熔斷。如果熔絲不能限制此一電流並快速遮斷,則可能導致已發
生故障電容器的機械損壞。
採用外置式熔絲時,由於在電容器單元組出現的故障僅使電容器電流稍微
增加,因此使熔絲在市電頻率電流情況下快速動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一個
電容器裏有四個群組串聯,且沒有並聯連接的分支,故障後電流僅僅增加到
1.33IN,因此,一些群組出現了 33 %的過電壓,最終將導致損壞,此現象甚
至在幾個月後才出現。當這種情況發生後,電流將是 2IN。由於熔絲的額定電流是
電容器額定電流的 1.5 倍,因此熔絲仍然不能快速動作。在這種情況下,在電容
器內可能發生電弧現象並有可能將電容器擊穿。

四、外置熔絲電容器與內置熔絲電容器之比較
由以上的簡略的說明,我們不難發現外置式熔絲電容器於內部可能出現電
弧現象,但內置式熔絲電容器內部則不可能出現,這是由於內置式熔絲可快速
動作(約幾微秒)。就無效功率損失而言,如果電容器採內置式熔絲保護方式,當
熔絲被燒斷時,所損失的無功功率低,因此無需更換整個電容器,進而保證了
運行的連續性並節省更換費用。如果採用外置式熔絲保護,則將損失整個電容器
的無功功率,也就是說必須要立即更換故障的電容器。因此顯而易見,內置式熔
絲電容器對備用電容器的需求遠低於外置式熔絲電容器。
就不平衡保護而言,故障發生後,在熔絲動作前與熔絲動作後相比較,前
者比後者有較高的電容變化量,因此由外置熔絲電容組成的電容器組的不平衡
保護是較困難的。由於故障發生後,外置熔絲再動作之前可持續數小時而不熔斷,
不平衡保護可能在熔絲動作前跳脫電容器組。因此,如果不平衡保護引起跳閘,
熔絲動作可視為指標將丟失,亦即必須對電容器組的每一電容器逐一進行電容
量檢測,才能找出發生故障的電容器。在內置熔絲電容器組,不平衡保護設置就
較為簡單而可靠。例如:可採用電流互感器的星-星接線法,不需電線電壓補償。
在維護方面,對內置式熔絲電容器而言,必須對電容量進行量測。而此量測
儀器很容易操作。唯有當不平衡保護裝置跳脫或發生警報時,才需要進行量測。
而不平衡保護跳脫或發生警報並不會經常發生,這是因為電容器的內置熔絲不
會讓不同的擊穿發生進而影響電容器的使用壽命。而在使用外置式熔絲電容器時,
即使有一個熔絲燒掉,也要把整個電容器組停下來,更換電容器和熔絲。這無疑
增加了維護費用及電容器組停止運轉時間。電容器組需要很高的運轉安全度並易
於維護的特性。特別是串聯電容器組和直流電力傳輸濾波器皆須全年運行。這就
是為什麼要特別要求好的熔絲和繼電保護方式,在外置熔絲電容器上很難獲得
滿意的不平衡保護,故障發生後幾乎總是需要立即更換故障電容器。相反地,內
置熔絲燒斷後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平衡,因此,如果電容器發生不平衡警報
後,可選擇下一次維護檢查的適當時間再對電容器組進行檢查。
由於一些容量非常大的電容器組所處的位置較偏遠,維修人員可能需要幾
百里的行程才能到達,因此頻繁的檢視勢必造成費用的浪費,或僅因一個電容
器熔絲燒斷的情況下而須中斷輸電或降載運行。若採用內置式熔絲電容器時,由
於一個電容器單元的損壞以及隨後的熔絲燒斷對整個電容器組的運行並不會造
成任何影響,所以此狀況並不會發生。

表一外置式熔絲電容器與內置式熔絲電容器之比較
內置式熔絲 外置式熔絲
熔絲熔段時所損失的無效電力 低 高
熔絲誤動作的可能性 低 高
外殼開裂的可能性 低 高
熔絲動作引起運行中斷的可能性 低 高
不平衡保護困難度 低 高
備用電容器需求量 低 較高
電容器組間隔的需求 低 較高
受氣候影響程度 無 有
操作和維修費用 低 較高

五、結論
經由以上敘述我們不難發現,在熔絲保護範圍內,當故障發生後,來自其他
並聯電容器的暫態放電電流及市頻過電流需能使熔絲可靠且快速地遮斷,並使
因熔絲動作而損失的電容量僅可能小。熔絲必須能可靠的承受:
 容許的過電壓及過電流
 容器送電及斷路時的暫態電流
 故障點非在本熔絲保護區所導致的短路電流
 串聯補償電容器組的保護間隙動作時的暫態過電壓及過電流。

使用外置式熔絲並不能得到滿意的保護效果,原因如下:
 受放電電流能力較差
 平衡保護及市頻過電流保護有困難
 隨著電容器單一容量日益增大,其外殼爆裂的可能性隨之加高。但若電容器
或電容器組採用內置式熔絲,則在運轉及保護上均無上述問題。

內置式熔絲電容器組必須能可靠的承受一般需考慮下列三個設計原則:
1. 電容器組某一單元發生故障短路時,通過該故障單元電容器的電流不得低
於負載電流的 10PU。方能使故障單元電容器的熔絲迅速熔 斷,切離該故障
單元,排除故障。
2. 故障發生時,故障相健全單元電容器的端電壓上升不超過額定電壓的
1.4PU。
3. 故障單元切離清除後,該層其他健全電容器的端電壓上升不超過額定電壓
的 1.1PU,其電容器容許過電壓運轉的時間限制關係如表二所示。

表二 電容器容許過電壓運轉的時間限制
1.10PU 連續 24 小時
1.15PU 連續 30 分鐘內

1.20PU 連續 5 分鐘內

1.30PU 連續 1 分鐘內

1.40PU 連續 15 秒鐘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