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GDP 一飛沖天,中國經濟還能漲多久?

李焰 ,《華盛頓觀察》週刊 2007 年第 5 期,2/7/2007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story.cfm?storyid=1615&charid=2

中國經濟像一部不願剎閘的高速跑車,在 2006 年一下子衝破了人們的預言,非


但沒有呈放緩趨勢,反而攀上了另一個制高點。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
2007 年 1 月 25 日宣佈,中國 2006 年 GDP (國內生產總值) 增長 10.7%,達到
20.9407 萬億元。從總量上看,這是中國 GDP 首次突破 20 萬億元大關,距離
2002 年首破 10 萬億元僅僅 4 年;從速度上而言,10.7%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自
1995 年以來的新高。在這一數字的激勵下,摩根大通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由此
將 2007 年中國 GDP 增長的預期比率從 9.5%調高至 10.0%;瑞士信貸亞洲首席
經濟學家則表示,2007 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德國,躍居全球第三位幾成定局。

關注中國經濟的美國學者們反應則要平和一些。他們不驚訝 10.7%的歷史記錄,
反而擔憂的是高速經濟快車如何才能長久地急馳下去。正如 2001 年諾貝爾經濟
學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邁克爾·斯賓
塞(Michael Spence)對《華盛頓觀察》週刊所言:“出口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
重要的發動機。當中國經濟規模日益龐大時,國內消費對維持其發展更加重要。
這個態勢的持續將迫使人民幣的匯率進一步升值,外匯儲備增長放緩,最終要
求 經 濟 發 生 結 構 性 變 化 。 ”

與中國經濟相比,美國經濟 2006 年 GDP 增長僅為 3.4%,但在發達國家中卻已


是翹楚,儘管她無法徹底擺脫經濟硬著陸的危險。美聯儲至今仍在為通貨膨脹壓
力過大而傷神。受訪的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中美密切的經濟依存度會讓北京很
容 易 感 染 上 華 盛 頓 可 能 遭 遇 的 經 濟 寒 流 。

“中美經濟依存正日益緊密。中國對美元債務的購買有助於美國維持匯率和價格
穩定,同時中國則依賴對美國的大量出口發展經濟。如果美國經濟硬著陸,勢必
會傷害到中國的出口和經濟增長,而其嚴重程度還需仔細分析。”美國喬治·華盛
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國際商業教授楊家文博士在接受《華盛
頓觀察》週刊採訪時說,“美中經濟關係是美中政治關係發展的感應器。民主黨在
美國國會的多數地位會讓他們實行更強硬的對華經濟政策,增大發生小摩擦的
幾 率 。 但 是 美 中 緊 密 的 經 濟 依 賴 性 不 會 改 變 。 ”

高 速 GDP 中 沒 有 泡 沫 ?
以 GDP 為參數,斯賓塞將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定位在 GDP 年增長率超過 7%,
而其持久性意味著 25 年以上。按這個標準世界上已有 11 個經濟體實現了所謂持
續高速增長,其中 8 個在亞洲。按他的話說“中國是最新進入這個名單的國家,
這 個 全 球 人 口 最 多 的 國 家 也 是 GDP 增 長 最 快 的 國 家 ” 。

曾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的經濟學家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對 2006 年中國


GDP10.7%的增長率顯得處之泰然。他將這歸功於中國出口盈餘的強勁走勢:“這
一部分在中國 GDP 中所占比例甚至高出了美國貿易赤字在其 GDP 所占的分量”。
同 時 , 中 國 國 內 消 費 占 GDP 的 比 重 目 前 正 呈 現 出 走 軟 的 趨 勢 。

除了外貿盈餘,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經濟系教授湯瑪斯·
羅斯基(Thomas G Rawski)在分析中國 GDP 的內部組成時認為:推動中國經
濟如此快速發展的主動力很明顯是在中國投資的巨大增長,它占到中國 GDP 總
量的 24%。這一強大動力主要來源於中國的國內投資,其中包括住房、零售業消
費 和 基 礎 建 設 發 展 。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中國經濟有什麼泡沫能在今後幾年羈絆經濟發展的
腳步, ” 曾著有《中國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一書的威廉·歐爾霍特
( William Overholt ) 對 《 華 盛 頓 觀 察 》 週 刊 說 。

大量湧入市場的投資很多是沖著 2008 奧運的相關工程和商機而來,這讓中國國


內的一些經濟學家擔憂:一旦轟轟烈烈的奧運會結束後,中國經濟的泡沫是否
就要崩裂?在鮑泰利看來,這個泡沫是否能化解於無形,決定權在中國政府手
中 。

“如果中國能成功地將過多的外部盈餘轉化為國內的消費需求,GDP 增長本可
以走得更好,而 2008 年這個經濟轉捩點自然也能平安度過, ” 鮑泰利說。

楊家文對此同樣樂觀:“我相信中國經濟在 2008 年奧運會結束後仍能保持這一


動能,即使某些行業的發展可能會有所降溫,如旅遊業、與奧運會相關的建設和
房 地 產 業 。 ”

然而,目前擔任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亞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的歐爾霍特也警告說, 2003~2004 年中國的銀行借貸出現某種形式的爆炸
(explosion),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今後幾年中中國要承受更多的呆帳問題。即
使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銀行也不會進一步放鬆銀根,以避免更多的麻煩。中國的
銀行改革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發放人為決定的低息貸款,信用管理不
善,就好像每年把幾百億元錢扔到大海中去了。這是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

談到這一點,羅斯基對《華盛頓觀察》週刊坦言,中國經濟有結構上的問題。例如,
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湧入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就業問題。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在
想辦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金融體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一個景象:能貸
到款創業的人並不能為國家創造多少就業機會,而手中持有能創造大量就業機
會 的 企 劃 書 的 人 卻 很 難 從 銀 行 貸 到 資 金 。

“長期來看,中國 GDP 一直保持 9%,甚至更高的水準,並不是好事。在下一個


十年或更長的時間段裏,中國經濟會放緩。”羅斯基說,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很
多措施,如出臺公司法,鼓勵私營企業發展,但以經濟發展的需求觀之,步伐
仍是慢了些。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更加積極地允許外國投資者到中國做生
意、辦企業,尤其是金融部門要逐漸放開,用外來的力量刺激內在問題的改善。
中國經濟需要的是品質更高的投資和更實惠的就業機會。

富 裕 的 中 國 變 得 挑 剔 了

近 20 多年來,中國 GDP 的一個主要生長點來源於外國直接投資(FDI)。曾有


經濟學家指出,“ FDI 主宰了中國出口額的 50%,以及中國進口額的 60%。FDI
對中國 GDP 的直接貢獻度高達 20%”。然而,從 2005 年起,中國實際利用外資
的比例開始下降。2005 年流入中國的 FDI 為 603.25 億美元,比往年下降 0.5%。
同時,羅斯基注意到,在中國強勁的 GDP 增長中,FDI 如今也只占到總量的
4% ~ 5% , 份 額 並 不 是 很 大 。

“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支持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大了,事實是,FDI 在 2006

年到華的數量也有輕微地降低。這說明中國對於 FDI 的選擇比過去挑剔了。鮑泰
利一語道破其中的原因,“外國企業若仍想到中國做加工鞋子這樣的生意,可能
已經不太受重視,中國想引導外國投資的重點進入高科技領域。在帶來資金的同
時,誰能夠給中國帶來技術,誰能有新穎的發明或創新,誰就更有優先權進入
這 塊 市 場 。 ”

羅斯基、斯賓塞和歐爾霍特均認為,外國直接投資並不是中國經濟的問題,其發
展仍是健康的。FDI 給中國帶來了更先進的技術,更高效的世界級企業管理經驗,
更快速的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中國比周圍幾個鄰國聰明的地方就在於通過
FDI , 迅 速 吸 收 外 國 經 濟 所 賦 予 的 優 勢 。

“中國引進 FDI 的優勢是其經濟增長快于印度等國的主要原因。日本和印度正在


試圖學習中國,吸引更多的外資。但是,最近中國給 FDI 設限的做法看起來是個
錯誤,除非他們是在貫徹某種非常具有選擇性的改革,”歐爾霍特對《華盛頓觀
察》週刊說。中國最近展開對外資並購進行限制的討論,無疑給國外投資者澆了
一 盆 涼 水 。

然而,楊家文則有自己的視角:中國的金融市場正處在長期持久發展的一個瓶
頸。中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有效地將儲蓄引導到投資。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中國對 FDI 的依賴會減少,巨額的國內儲備將轉化為生產能力,繼續推動中國
經 濟 前 進 。

外來的大量投資和持續出現的外貿順差為中國政府積累了大量的財政儲備。到
2006 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突破了一萬億美元的大關,擠下日本,成為世界上第
一大外匯儲備國。西方媒體形容說,這筆錢相當於中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45%,道鐘斯所有股票總市值的四分之一,意味著北京“隨時有能力”收購埃克
森 、 英 代 爾 、 波 音 等 美 國 著 名 工 業 企 業 。

富裕的中國不僅僅對 FDI 的投資對象變得挑剔,在如何花錢上同樣深思起來。受


訪 的 美 國 經 濟 學 家 們 為 中 國 支 出 不 同 的 投 資 招 數 。

“包括我在內的分析家都曾預測過,中國外匯儲備將突破一萬億美元的大關。事
實是,這筆錢將保持穩定。中國用外匯籌備投資美國或其他政府債券的數量會減
少,而將更多的錢放到高回報的債券中去,”斯賓塞如是說。

鮑泰利認為:一萬億元美金的外匯儲備如果要花在中國國內的專案上,困難重
重,因為中國政府必須要將這筆錢換成人民幣之後再行消費。因此,中國人更可
能用這筆財富在國外購買資產,如中國在新加坡的公司,或是以其他方式到海
外 投 資 。

“中國的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比於其需求是過多了,”歐爾霍特這樣說,如
果能用這筆錢調整中國銀行的體系,解決呆帳、壞賬的問題,也能同時提高其效
能。但是,為了管理過多的儲備就建立一個國有企業,不是一個完備的用錢之道。

楊家文的建議則是: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能保持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
幫助中國建立財政穩定性,但同時也讓中國積累了極高的金融成本。他認為,一
個國家應該發展長期穩定的外匯增長機制,而非通過出口和外國投資積累巨額
的外匯。因此,中國應該逐漸減少對出口和 FDI 的鼓勵政策,轉而給國內企業和
非出口製造業以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從而降低外匯儲備。中國也可以將這筆錢投
入 民 眾 的 長 期 福 利 計 畫 中 , 如 教 育 、 衛 生 和 環 保 等 。
中 美 經 濟 依 存 , 中 國 占 上 風

“如果美國經濟出現急剎車,將影響全球經濟的需求和增長,尤其是中國,”斯
賓 塞 如 此形 容中 美經 濟依 存的 緊密 程度 以及 美國 對於 中國 經濟 的影 響。

中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2006 年前十個月中美貿易額已達 2,145 億美元,其中


美國對華出口增長 23.8%。目前,美國已經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進
口來源地,而中國則是美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增長最快的
出口市場。最直接的推論是,假設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年增率從 20%降到 5%,那
麼,中國 GDP 的增幅將從 10%降到 8%,也就是減少兩個百分點。同時,當華盛
頓廣發外債為伊拉克戰場籌集軍費時,中國運用手中大量的外匯儲備當上了美
國最主要的債權人,以至於美國雖然對人民幣升值和美中貿易逆差頗有微辭,
卻 不 得 不 顧 全 大 局 , 三 緘 其 口 。

“如果美國經濟發生硬著陸,中國經濟就會受到傷害。中國購買了美國很多外債,
對美國經濟的風吹草動會有所警惕。還好,美國經濟最近發展尚好,幾年來一直
貶值的美元也稍有回升了,”鮑泰利對美中經濟合作的想法頗為積極。

同樣,斯賓塞從美國一方解釋說,“我不預期美國會(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
實行更認真的保護主義政策。因為這對美國的自身發展就有風險。另一方面,一
個合理的預測是,中國會進一步讓經濟增長資源多樣化,允許人民幣升值,分
散 經 濟 增 長 中 的 直 接 張 力 。 ”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士丹利公司全球策略部前主管、倫敦投資研究公司
(Independent Strategy)的總裁大衛·羅奇(David Roche)最近在《華爾街日報》上
撰文指出,美國經濟打噴嚏,未必就能讓中國經濟感冒。

羅奇在名為《中國能承受美國經濟下滑衝擊嗎?》的文章中說,總體來說,官方
統計數字低估了中國國內的消費水準。如果中國消費領域在 GDP 中實際占到
50%的比例,而不是官方資料公佈的 40%,那麼,每年消費增長 10%就能讓
GDP 增加 5 個百分點,這完全足以抵禦美國經濟下滑而減少的對華投資和進口
數額。另外,中國的財政狀況很好,可憑藉這一實力刺激經濟增長。一萬億美元
的儲備基金足夠中國投資盈利性項目,彌補因失去大量美國生意而造成的損失。

羅奇道出了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主動性。羅斯基則看透,美中關係的癥結不在經濟
而 在 政 治 。
美中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關係讓人們希望美中雙方能進一步加強彼
此的經濟合作,互惠互利。事實是,美中雙方仍有一些難題要解決,但它並沒有

發生在經濟領域。羅斯基最後對 《華盛頓觀察》週刊說,“所謂的人民幣升值的需
求,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其實都是美國內部的政治問題,是一部分利益集團,
比如製造業主們的訴求。美中之間最根本的問題在政治上,台海、中東的利益和
觀點分歧才是癥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