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上海话语音详析

第一章:上海话声韵调
为便于循序讨论,声韵三要素依韵、声、调依次论述。
第一节:声调:上海话有“阴平、阴仄、阳舒、阴入、阳入”五个调。
一,上海话声调调形介绍:(关于调值采用五度表调法。) 阴入 5
声调 阴平 阴仄 阳舒 阴入 阳入 5
调值 53 34 13 5 2 阴平 53
符号 \ —或~ / \ / 4
阴上 34
3
①:普通话阴平声多对应上海话阴平声。 阳入 2
上海话阴平调调感接近普通话去声,但较其平缓。 2
②:普通话上声和小部分去声多归入阴仄声。 阳平 13
1
阴仄调比较接近普通话阴平声,但声调略低且带升。
上海话声调示意图
③:普通话阳平声和大部分去声归入阳舒声。
阳舒调接近普通话阳平声,但较後者音高低两度。
④:⑤:上海话入声字和其它方言区一致,散布于普通话四声中。“入声”音长相当其它声调一
半,相当短音,称为“促声调”,其余为“舒声调”,因声母清浊不同造成音调阴高、阳低两类。
吴语声调舒促有致,高低错落(清音高、浊音低),节奏感强,如:“勿晓得”两头是半拍的
入声,中间是全拍的舒声,形成切分音节,这是北方话没的。北方话总体以高音为主。)
二,补充:还有些尚未完全隐退的声调在上海人嘴里偶尔会出现。包括“阴上”调值 434 等。阳舒声
包括阳平、阳上、阳去三声,用于浊声母字,因声调低而差异变小;阳平声的字对应普通话阳平声,
一般可以声母可以偏向送气;阳仄声的字,则可声调略婉转或略降,声母偏向不送气。
三,附:普通话声调。①阴平:调值 55,②阳平:调值 35,③上声:调值 214,④去声:调值 51。

第二节:韵母: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字调以外音素,包括韵头、韵腹、韵尾,核心成分是元音。
(一)开尾韵:不以辅音为韵尾者。
⑴“司 [ɿ]”:①司 [sɿ⁵³]<(s)y>② 水 [sɿ³⁴]<(s)y->③ 市 [zɿ¹³]<(z)y>。
上海话“[ɿ]”和普通话“(s)-i”相当,只是发音时舌尖不抬高,故可理解为舌面音。日语中相似音被
理解为中舌化的“[ɯ]”,舌位介于前高和前央之间。
普通话支思韵(-i)舒声字归入上海话“司[ɿ]”韵。苏州话中还有撮口形圆唇舌尖元音“ [ɿɥ ]”(注
为:uy),在上海话中都归入此韵部,主要是普通话翘舌音 (zh)行声母的“(u)”韵、部分“(ui)”
韵舒声字,如:“朱<tzuy>,处、吹<tcuy>,水<suy>,除、树、如、乳<zuy,xuy>”。
⑵“乌[ɯ]”(有作[u]):①乌 [ɯ⁵³]<w(u)>②“污 [ɯ³⁴]”<w(u)->③ 吴 [wɦɯ¹³]<whw(whu)>。
上海话“乌”是合口形扁唇音[ɯ],不同于普通话“(u)”撮口形圆唇音[u],发音时舌面松弛些。
日语“ゥ”的音标也标为“[ɯ]”,但其发音时舌头更松些,和上海话“乌[ɯ]”不完全一致。
将圆唇音拉成扁唇较难,反之则易。可试着先发普通话“俄 (e)[ɤ]” 再将舌面往前往上移发“乌
[ɯ]”。
本韵部是普通话“(u、o、uo、e)”的字。
⑶“衣[i]”:①衣 [i⁵³]<i>② 椅 [i³⁴]<i->③“夷 [jɦi¹³]”<yi>。
上海话“衣[i]”和普通话“(i)[i]”基本相同,但舌尖略松弛,更接近日语、英语。
普通话“(i,ü)”部分归入本韵,上海话“<fi、vi>”归入普通话“(fei、wei)”。另外,浙北话中的
“[iɛ ̃]”对应普通话的“(ian)”韵,归入本韵,还包括“染<gni>”的白读(文读<zeu>)。
⑷“迂[y]”:①迂 [y⁵³]<u(或 ü)>② 饫 [y³⁴]<u->上海话称“喂”为“饫”。
③“雨 [ɥɦy¹³]”<yu>上海话“围”白读为该音,如“围<yu>巾”。
上海话“迂[y]”是“[i]”的撮口音,与普通话“(ü)[y]”相似。普通话“(ü)”韵多归入本韵。
⑸“挨[ɑ]”(有作[A]):①挨 [ɑ⁵³]<a>② 矮 [ɑ³⁴]<a->③ 嗄/鞋 [ɦɑ¹³]<rha>,“嗄里”即“哪里”。
“挨[ɑ]”和日、英、法语中的“[ɑ]”相似;比普通话“(a)[A]”舌面后缩些,但不很夸张。
本韵部是普通话“(ai)”韵和部分“(a)”韵字、部分“(ie)”如“鞋、蟹、家、介、也”等。
⑹“哇[ɯɑ]”:①哇/歪 [ɯɑ⁵³]<wa>② 娃 [ɯɑ³⁴]<wa->③ 坏 [wɦɑ¹³]<wha>。
本韵部是普通话部分“(uai,ua)”韵的字。
⑺“迓[iɑ]”:①迓 [iɑ⁵³]<ia>② 亚 [iɑ³⁴]<ia->③ 爷/夜 [jɦɑ¹³]<ya>。
本韵部是普通话“(ia)”韵和部分“(ie)”的字(多为文读,如:也,白读<rha>文读<ya>)。
⑻“哀[ɛ]”(有分“哀[ɛ]、欸[e]”两韵部的):
① 哀 [ɛ⁵³]<e>② 晏 [ɛ³⁴]<e->,“晏”即“晚”。③“闲 [ɦɛ¹³]”<rhe>。
上海话“哀[ɛ]”和日语“エ[E]”、英语“[e]”及普通话“(ie、üe)”的主韵相像。
受普通话影响,一般普通话中开口较大的“(ai、an、uai)”韵,读音偏“ [ɛ]” ;反之读音偏
“[e]”。
⑼ “弯[ɯɛ]”:①弯 [ɯɛ⁵³]<we>② 挽 [ɯɛ³⁴]<we->③ 会/回 [wɦɛ¹³]<whe>。
本韵部是普通话“(uai,uei)”韵和部分“(uan)”的字。
⑽“吔[iɛ]”:①倻 [iɛ⁵³]<ie>② 吔 [iɛ³⁴]”<ie->③ 耶 [jɦɛ¹³]<ye>。
上海话“耶”作感叹词时读“<ye>”,属于外来词;一般读“<ia>”如“耶稣”。
本韵部发音和普通话“(ie)”相似。本韵部字相当少,除以上外还有“械<jie>、廿<gnie>”。
⑾ “安[ø]”:①安 [ø⁵³]<eu>② 暗 [ø³⁴]<eu->③ 汗 [ɦø¹³]<rheu>。
上海话“安[ø]”是“[E]”同舌位的圆唇元音,也就是发“[E]”时将嘴唇拢圆。
本韵部是普通话部分“(an、uan)”韵字,(zh、ch、sh、r、z、c、s)行声母的(ui)韵大部分,如:“追、最
<tzeu->,炊、崔<tceu>,税、岁<seu->,睡、隧、瑞、锐<zeu、xeu>。”。
⑿“豌[ɯø]”:①豌 [ɯø⁵³]<weu>② 碗[ɯø³⁴]<weu->③ 完[wɦø¹³]<wheu>。
本韵部字是普通话部分“(uan)”韵字。
⒀“怨[yø]”:①冤 [yø⁵³]<ueu(或 üeu)>② 怨 [yø³⁴]<ueu->③ 员 [ɥɦø¹³]<yeu>。
本韵部对应普通话“(üan)”韵字,“软、阮<gnueu->”例外。部分人“[yø]、[y]”界限不明。
⒁“欧[ɘ⁻]”:(有些音标符号不是开始就有的,所以“欧”在最初资料上纪录的是“[ɤ⁺]”)
① 欧 [ɘ⁵³]<oe>② 呕 [ɘ³⁴]<oe->③ 後 [ɦɘ¹³]<rhoe>。
上海话“欧[ɘ]”和普通话“俄(e)[ɤ]”舌面抬高程度差不多,只是舌头不後缩或微微後缩,有时在
强调该音时会读成双元音“[ɘɯ]”。听上去颇似普通话的“(ou)”,并与“(ou)”对应。
⒂“优[iɘ]”:①优 [ɘ⁵³]<ioe>② 幼 [ɘ³⁴]<ioe->③ 油 [jɦɘ¹³]<yoe>。本韵部与普通话“(iu)”韵对应。
⒃ “丫[ʊ]”(有作“[o]”):①丫 [ʊ⁵³]<au>② 哑 [ʊ³⁴]<au->③ 下 [ɦʊ¹³]<rhau>。
上海话“丫[ʊ]”是介于普通话“(o)[o]、(u)[u]”之间的元音,该音和法语“[o](实为[ʊ],见白丽
红《法语发音基础学习》)”近似,也接近英语短音“[ʊ]”延长。
本韵部是普通话部分“(a,ua)”韵的字,少量“(e,uo)”韵字,如:车<tcau>、挪<nau>。
⒄“奥[ɔ]”:①凹[ɔ⁵³]<o>② 奥[ɔ³⁴]<o->③ 号[ɦɔ¹³]<rho>。本韵部与普通话“(ao)”对应。
上海话“奥[ɔ]”是单元音,和美式英语“ [ɔː]”相当,而普通话“奥 [ɑʊ]”是双元音。发“[ɔ]”音时
舌头后缩,舌面抬高三分之一,牙床开三分之二,唇形拢圆,不改变舌头位置。
⒅“妖[iɔ]”:①妖[iɔ⁵³]<io>② 要[iɔ³⁴]<io->③ 摇[jɦɔ¹³]<yo>。本韵部主要与普通话“(iao)”对应。
(二)鼻尾韵:本节包括鼻化韵和鼻尾韵,相当日语拨音。
上海话鼻音不分前後鼻音是其特点。主韵开口小的几个韵部容易拆为两个音素,容易用两个音素拼
读,韵尾是鼻音“[ɲ]”。开口大的几个韵部不容易拆为两个音素,不容易用两个音素拼读,是鼻化韵。
总之,皆可以理 解为介于前后 鼻音之间的中 鼻音 。
本节将鼻韵的主韵标的和促尾韵一致,但实际上海话的鼻韵主韵舌位多较弥散。
(鼻音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被完全阻断,从鼻孔泄出者,与其对应的是口音。鼻化音指发音时气流部
分从鼻孔流出、部分从口腔流出者。笔者以为,因中鼻音“[ɲ]”成阻部位在中舌面,不易完全阻断气
流;因此造成鼻音韵尾“[ɲ]”带鼻化音色彩,主韵开口大就完全成为鼻化音。)
⑴“肮[Ã]”(有作[ã]、[ɑ̃],[aŋ]):①肮 [Ã⁵³]<agn>② 盎 [ó⁴]<agn->,“盎小囡”指抱着小孩,
身体晃动使小孩有睡摇篮的感觉。“盎”另读平声。本声部同“放”的声调。③杭 [ɦù³]<rhagn>。
听上去接近普通话“(ang)”。此韵部原分“樱[ã]”和“盎[ɒ̃]”两韵部,现这两个韵部已不分,发音
部位以“[A]”略後为多,和法语的“[ã]”近似。可当它中鼻音“[ɑɲ]”发并不使舌面贴近上腭。
本韵与普通话“(ang)”对应,含部分“(eng、uang、iang)”,如:“省<sagn->,床<zagn>”。
⑵“汪[ɯÃ]”: ①汪 [ɯÃ⁵³]<wagn>。②枉 [ɯó⁴]<wagn->。
③ 王/横[wɦù³]<whagn>。
本韵与普通话“(uang)”对应,还包括“横”。
⑶“ 央 [iÃ]” : ① 央 [iÃ⁵³]<iagn> 。 ② 鸯 [ió⁴]<iagn> 。 ③ 阳 / 炀
[jɦù³]<yagn>。西汉杨雄《方言》:江东呼“旺”为“炀”。
本韵部与普通话“(iang)”对应。
⑷ “ 翁 [ǫ̃]” (有作 [ɷŋ] ):①翁 [ǫ̃⁵³]<ogn>② 齆 [ǫ̃³⁴]<ogn-> ,此调同
“哄”③“红 [ɦǫ̃¹³]”<rhogn>。 本韵部与普通话“(ong)”对应。 “[ɑ]”的鼻化音
上海话“翁 [ǫ̃]” 与普通话“(ong)[ʊŋ]” 相比开口较大,舌面略低,
有鼻化色彩,相当法语“ [ɔ̃]”。(法语“[ɔ̃]或标为[õ],实是“[ǫ̃]”,见白丽红《法语发音基础学
习》。 )
⑸ “拥[iǫ̃]”:①拥[iǫ̃⁵³]<iogn>② 泳[iǫ̃³⁴]<iogn->③ 用[jɦǫ̃¹³]<yogn>。
上海话“拥[iǫ̃]”和北京话“(iong)[yʊŋ]”介音不同。本韵部与普通话“(iong)[yʊŋ]”对应。
⑹“恩[əɲ]”:①恩 [əɲ⁵³]<egn>② 摁 [əɲ³⁴]<egn->,本调同“肯”③恨 [ɦəɲ¹³]<rhegn>。
“恩[əɲ]”韵尾介于普通话“(eng)[əŋ]”和“(en)[ən]”之间。
本韵部基本与普通话“(eng/en)”对应,含部分“(un)”,如:“论<legn>”。
⑺ “温 [ɯəɲ]”:①温 [ɯəɲ⁵³]<wegn>② 稳 [ɯəɲ³⁴]<wegn->③ 混 [wɦəɲ¹³]<whegn>。
本韵部基本与普通话“(un)”对应。
⑻ “英[iɪɲ]”(有作[iəŋ]):①英 [iɪɲ⁵³]<ign>② 影 [iɪɲ³⁴]<ign->③ 赢/迎 [jɦɪɲ¹³]<yign>。
本韵部与普通话“(ing/in)”对应,偶有“(en、ün)”,如:(ren)白读<gnign>,寻<jign>。
⑼ “ 晕 [yɪɲ]” ( 有 作 [yəŋ] ) : ① 晕 [yɪɲ⁵³]<ugn( 或 ügn)>② 蕴 [yɪɲ³⁴]<ugn->③ 匀 / 云
[ɥɦɪɲ¹³]<yugn>。
本韵部与普通话的“(ün)”对应。部分老上海人“晕[yɪɲ]”韵归入“拥[iǫ̃]”韵。
(三)促尾韵:促声韵音长只有舒声调的一半,可以将它们理解为长短音关系。
(十九世纪中页上海话促尾韵有十九个,现甚至在些年轻人嘴里只有四个,即“压[Aʔ]、遏[əʔ]”不
分,“约[iAʔ]、一[iɪʔ]”合并,“挖[ɯAʔ]、殟[ɯəʔ]、恶[ǫʔ]”合为“[wǫʔ]”韵,“郁[iǫʔ]”归入“抈
[yɪʔ]”。造成上海话促尾韵简化的原因是大量移民涌入。本文沿用最常见的九韵部分类。)
以声门清塞音“[ʔ]”为促尾韵,表示韵尾在声门将气流阻断,形成短促的促音(短音)。上海话相
应长、短音主韵不在同舌位上,且促韵和鼻韵主韵较一致。入声韵的字和其它方言区一致。
⑴ “压[Aʔ]”(可标为[ɐʔ]”):①压 [Aʔ⁵]<aq> ② 匣 [ɦAʔ²]<rhaq>。
上海话“压[Aʔ]”和普通话“(a)[A]”发音部位相当,且声音短促,其後突然将声门关闭。现在普遍
舌位抬高成为“压[ɐʔ]”。“压[ɐʔ]”和英语“[ʌ]”相同(英语“[ʌ]”实是央元音“[ɐ]”),
“压[Aʔ]”韵在苏州话中分“[aʔ]、[ɑʔ]”两韵。“压[ɐʔ],遏[əʔ]”韵界限现趋于不明显。
⑵ “挖[ɯAʔ]”:①挖 [ɯAʔ⁵]<waq> ② 滑 [wɦAʔ²]<whaq>。仅见于“k”行声母後。
⑶ “约[iAʔ]”:①约 [iAʔ⁵]<iaq> ② 药 [jɦAʔ²]<yaq>。
⑷ “恶[ǫʔ]”(或标[oʔ]”):①恶 [ǫʔ⁵]<oq> ② 学 [ɦǫʔ²]<rhoq>。介于英语“[ɒ]、[ʊ]”间的短音。
上海话“恶[ǫʔ]”比普通话“(o)[o]”嘴张得略开些。“[ǫ]”是八十年代末补充的国际音标符号。
⑸“郁[iǫ]”:①郁 [iǫʔ⁵]<ioq> ② 浴 [jɦǫʔ²]<yoq>。现在这韵部大多可以读为“抈[yɪʔ]”韵。
⑹ “遏[əʔ]”:①遏 [əʔ⁵]<eq> ② 合 [ɦəʔ²]<rheq>。
上海话“遏[əʔ]”主韵“[ə]”和英语“[ə]”相同,相当于普通话“(en)[ən]”的主韵。
⑺ “殟[ɯəʔ]”:①殟 [ɯəʔ⁵]<weq>,“殟(wen-)塞<weq\seq\>”在上海话中是“胸闷、心里不舒服,
含沮丧的意思。俗写作“挖塞”。 ②活 /核 [wɦəʔ²]<wheq>。仅见于“k”行声母後。
⑻ “一[iɪʔ]”(有作[iəʔ]”):①一 [iɪʔ⁵]<iq> ② 叶 [jɦɪʔ²]<yiq>。
[iɪʔ]与英语[ɪ]相当。“一[iɪʔ]”韵在大部分情况下带介音“[i/j]”;但在部分声母後没介音。
本韵部多是普通话“(ie、i、üe)”韵的原入声字。
⑼ “抈[yɪʔ]”:①抈 [yɪʔ⁵]<uq(或 yüq)>,上海话称“折”为“抈”。②月 [ɥɦɪʔ²]<yuq>。
读“一”时拢圆嘴巴就成“抈”了。本韵部字基本是普通话“(üe、ü)”韵的原入声字。
(四)自成音节:本节包括由鼻音独立组成的音节和一个不和其他声母拼读的“而[əɫ¹³]”。
⑴“而[əɫ¹³]”:①而/儿 [əɫ¹³]<el/>,上海话“儿”白读同“二”<gni/>。
上海话“而[əɫ¹³]”用于普通话“(er)”韵的文读;与后者相比只是舌尖没那么卷。英语“[ɫ]”表
示双节制点边音,发音时舌尖和舌根同时突起,用于元音後;但上海话“[əɫ¹³]”韵尾舌尖不突起。
⑵“呒[m¹³]”及“呣[ʔm⁵³]”,相当英语“[m]”。
①“呒 [m¹³]”<m>。“呒没”即“没有”。②“姆 [ʔm⁵³]”<qm>。“姆妈”即“妈妈”。
⑶ “俉[n¹³]”及“嗯[n⁵³]”,相当英语“[n]”。
①“俉[n¹³]”<n>。苏南人第一人称。②“嗯[ʔn⁵³]”<qn>。上海话称“奶奶”为“嗯奶<qn’na>”。
⑷ “五[ŋ¹³]”及“汙[ŋ³⁴]”。现该音有前移趋势,故有人将其标为“[ɲ]”。
①“五 [ŋ¹³]”<ng>。②“吘[ʔŋ(⁵³)]”<kn> 。“吘”应答词。

第三节:声母:汉语音节中开始的辅音成份。依汉语习惯,声母带简单元音容易掌握也不影响拼读。
(一)总述:汉语众方言中唯吴闽语声母有清浊对应,鼻音等所谓次浊音也分浊、清两类。吴语全清
声母前都带有紧喉音“[ʔ]”,带“[ʔ]”的全清音显得清脆、明亮,增加与浊音音色区别。“[ʔ]”现象在
韩语中称为紧音,并与松音对应(皆清音);另外某些有不送气清音、浊音对应的语言也有该现象;
为格式简洁,本文就不将其标出。上海话现无“嗞[ʣ]”声母,这是多数吴方言有的声母,故仍列出。
因汉语有声调辨意功能,上海话的浊声母浊性相对较弱,可能这也是其它方言浊音清化的原因。
(二)浊音:中国多数方言区人不习惯发浊音。学会浊音相当实用。可使用以下方法发浊音。
① 普通话“(r)[ʐ]”是浊音,发该音时将声音拖长,并渐将舌放平至“[s]”,就可得到“[z]”。掌握
一个浊音後,可通过调整发音器官发其它浊擦音。也可发元音时调整发音器官发出浊擦音。
② 不送气清音与浊擦音“[ɦ]”拼读出相应浊音,如“拔[p]”和“鞋[ɦɑ¹³]”拼读出“败[bɑ¹³]”。

(声带震动的辅音为浊音,否则为清音。鉴别自己发的音是否带音(声带震动),除将手指置于喉部
感受震动;还可捂住耳朵,若带音的会感受到嗡嗡声,反之清音则无。) [ɸ]
(三)吴语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大致对应关系附在声母讨论中。
(四)塞音、塞擦音、擦音部分:
(1)“拨[p(əʔ⁵)]”<p>不送气双唇清塞音;和普通话“(b)”相当。拨:给。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b)声母,但有部分例外归入(m)声母,如“秘”。
(2)“泼[pʰ(əʔ⁵)]”<ph>送气双唇清塞音;和普通话“(p)”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p)声母。
( 3 ) “孛 [b(əʔ²)]”<b>双唇浊塞音;和英语 [b] 相当。孛相:玩,误作:白

[f]
[bɐʔ²]。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p)阳平,(b)去声,(b)阳平。
(4)“夫[f(ɯ⁵³)]”<f>唇齿清擦音;和普通话“(f)”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f)声母。有趣的是,在老人嘴里在合口呼时读双唇清擦音“ [ɸ]” 或舌根擦音
“[x]”,如“呼[ɸɯ⁵³]”,和日语“フ”一致,这是两种语言渊源关系的实证。
(5)“扶[v(ɯ¹³)]”<v>唇齿浊擦音;和英语“[v]”相当。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f)阳平、去声、阳平,部分例外归入“(w)”声母。
“扶[v]”在合口呼时半元音化为“[υ]”,听感接近合口形的“吴[wɦ]”声母,故其界限不明显。
(6)“得[t(əʔ⁵)]”<t>不送气舌尖清塞音,和普通话“(d)”相当。
“[h]”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d)声母。
(7)“忒[tʰ(əʔ⁵)]”<th>送气舌尖清塞音,和普通话“(t)”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t)声母。
(8)“凸[d(əʔ²)]”<d>舌尖浊塞音,和英语“[d]”相当。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t)阳平,(d)去声,(d)阳平。
(9)“革[k(əʔ⁵)]”<k>不送气舌根清塞音,和普通话“(g)”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g)声母。
(10 )“克[kʰ(əʔ⁵)]”<kh>送气舌根清塞音,和普通话“(k)”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k)声母。
“[x]”
(11 )“搿[g(əʔ²)]”<g>舌根浊塞音,和英语“[g]”相当。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k)阳平,(g)去声,(g)阳平。“环<gwe>”例外。
(12 )“黑[h(əʔ⁵)]”<h>喉部清擦音,和英语“[h]”相当。该声母归入普通话(h)声母。
上海话“黑[h]”成阻在声门(喉部),普通话“(h)[x]”是舌根擦音,成阻在舌根;如图:
(13 )“合[ɦ(əʔ²)]”<rh>喉部浊擦音,与“[h]”相应的浊音。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h)阳平、去声、阳平,有部分归入零声母阳平声,如“嗄”。
普通话“(j、q、x)”主要是“(x)”的部分古浊喉音声母的字,归入该声部及“夷[jɦ]、雨[ɥɦ]”声部,
如“鞋<rha>、峡<ya>、玄<yeu>”,“黑[h]”也有类似现象,如:“蟹<ha->”。
(14 )“支[ʦ(ɿ⁵³)]”<tz>不送气舌尖清塞擦音,和普通话“(z)”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z、zh)声母。 ……[ɕ]
(15 )“吹[ʦʻ(ɿ⁵³)]”<tc>送气舌尖清塞擦音,和普通话“(c)”相当。 ——[ʃ]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c、ch)声母。
(16 )“嗞[ʣ(ɿ¹³)]”<dz>舌尖浊塞擦音,和英语“[ʣ]”相当。
上海话原此声部都归入“士[z]、徐[ʒ]”两声部。 上腭 上腭
口腔
(17 )“丝[s(ɿ⁵³)]”<s>舌尖清擦音,和普通话“(s)”相当。
日 舌 舌 英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s、sh)声母。 语 语
(18 )“士[z(ɿ¹³)]”<z>和<x>舌尖浊擦音,和英语“[z]”相当。 [ʃ] 口形 [ʃ]
该 声 母 原 属 平 、 仄 、 入 声 者 分 别 归 入 普 通 话 (s,sh,c,ch) 阳 平 ,
(s,sh,z,zh)去声,(s,sh,z,zh)阳平;还包括(r)声母的文读(用<x>表示),如“如、乳<xuy>”等。
(19 )“几[ʧ(i⁵³)]”<c>不送气舌叶清塞擦音(有标为“[ʨ]”),和日语“チ”的辅音相同。
(上海话本行声母“[ʧ]、[ʧʻ]、[ʤ]”也可以是中舌面抬得较高的中舌面音“[cç]、[cçʻ]、[ɟj]”。)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j)”声母。
本行声母和普通话“(j、q、x)”对应。上海话此行声母前舌面平展,普通话“(x)”前舌面隆起贴近
硬腭,其差别好似平翘舌音之别,参见下图;下列图表引自《日语语音答问》(李怀墉著)。
(20 )“千[ʧʻ(i⁵³)]”<ch>送气舌叶清塞擦音(有标“[ʨʻ]”)。该声母归入普通话“(q)”声母。
(21 )“其[ʤ(i¹³)]”<dj>舌叶浊塞擦音(有标为“[ʥ]”),和日语“ヂ”的辅音相同。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q)阳平,(j)去声,(j)阳平。
(22 )“希[ʃ(i⁵³)]”<sh>舌叶清擦音(有标为“[ɕ]”),和日语“シ”的辅音一致。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x)声母。
部位 唇形 舌缘
吴、日语“[ʃ]” 舌叶对应上齿龈和硬腭前 不圆 不上卷
普通话(x)[ɕ] 前舌面对应前硬腭 不圆 不上卷
英语“[ʃ]” 舌叶对应上齿龈和硬腭前 圆 上卷

(23 )“徐[ʒ(i¹³)]”<j>舌叶浊擦音(有标为“[ʑ]”),“希[ʃ]”相应的浊音。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x、q)阳平,(x、j)去声,(x、j)阳平。
(五)闪音、鼻音:
( 1 ) “勒 [ɺ/ɾ(əʔ²)]”<l>舌尖闪音(有标为“ [l]” ),相应清声母是“了
[ʔɺ/ʔɾ(əʔ⁵)]”<hl>;和日语“ラ”行辅音相同。发“ [ɾ]”时,舌尖对着上齿
龈闪击一次。该音在词头或强调时,带点爆破感,既是“ [ɺ]”。 (右两图
均引自《日语语音答问》李怀墉著)
“[ɺ/ɾ]”
该声母功能仅相当普通话“(l)[l]”,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阳平、去
声、阳平。
(日语“[ɺ]”辅音都是用于汉语音读的,韩语中相应的也是个闪音。)
(2)“呒[m(¹³)]”<m>唇鼻音,和英语“[m]”相当。相应清声母“姆[ʔm(¹³)]”<qm>。该声母对应普
通话“(m)”和部分“(w)”,如:“网、望<magn>”;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阳平、去声、阳平。
(3)“俉[n(¹³)]”<n>舌尖鼻音,和英语“[n]”相当。相应清声母是“嗯[ʔn(⁵³)]”<qn>。该声母对应
普通话“(n)”的开合韵部,属阳平的归入阳平,阳仄归入去声,阳入归入去声。
( 4 ) “日[ɲ(iɪʔ²)]”<gn>中舌面鼻音(有标为“ [ ]”),和日语“ニ[ɲi]” 及
法语“gn[ɲ]”所含辅音一致。相应清声母是“粘[ʔɲ(i⁵³)]”<kn>。
该声母对应普通话“(n)”齐撮部,原“疑 [ŋ]”母字归入普通话零声母类
( y ) , 如 : “ 语 <gnu> 义 <gni>” , 及 普 通 话 “ (r)” 声 母 的 白 读 , 如 “ 让
<gniagn>” ,属阳 平的归入阳平,阳仄归入 去 声 , 阳 入 归 入 去 声 。 普 通 话
“(r)”母转为“<gn>”母时,需加上齐嘬介音“<i、u>”。 ——[n] [ɲ]……
( 5 ) “五 [ŋ(¹³)]”<ng>後舌面鼻音,相应清声母“吘[ʔŋ(⁵³)]”<kn>;和英语
“[ŋ]”相当。
古“疑[ŋ]”母字的开口呼部分(“疑[ŋ]”母字齐、嘬归“<gn>”,合口归“<wh>”)。归入普通
话零声母类,如:“挨(辰光)、外、牙<nga>”;属阳平的归阳平,余归去声。“鹤<ngoq>”例外。
(六)零声母类:在普通话中亦属于零声母类(包括“y、w”)。
(1)“○[Ø]”<○>无声母(或称“影[iɲ³⁴]”母字)。零声母包括阴调四呼,但实际上合齐撮三呼,
介音一般半元音化。半元音或称半辅音,可亲元音或亲辅音。“[ʔw]、[ʔj]、[ʔɥ]”是亲元音的一组,视
为零声母,接近普通话、广东话中的类似音素;“[wɦ]、[jɦ]、[ɥɦ]”则是亲辅音的一组,接近英语中
的类似音素。英语“east[i‫׃‬st]和 yeast[ji‫׃‬st]”是对应音素。
(2)“合 [ɦ(əʔ²)]”<rh>喉部浊擦音,阳调零声母,可和清声母拼读出浊声母。根据音位制,
“[wɦ]、[jɦ]、[ɥɦ]”均属于“[ɦ]”声母。语音特点详见前面介绍。
(3)“吴[wɦ(ɯ¹³)]”<wh>与後舌面最高扁唇元音“乌[ɯ]”相应的半元音(有标为“[ɦu]”)。
该声母在普通话中分属“h、w”声母。其实“[wɦ]、[ɦɯ]”不容易区别,这点不同于齐撮二呼。
(4)“夷[jɦ(i¹³)]”<y-i>与前舌面最高扁唇元音“衣[i]”相应的半元音(音位制标为“[ɦi]”)。
该声母对应普通话“y-i”声母阳平和去声,部分普通话(x、r)声母‘行<yign>容<yogn>’。
(5)“雨[ɥɦ(y¹³)]”<y-u>与前舌面最高圆唇元音“迂[y]”相应的半元音(音位制标“[ɦy]”)。
该声母对应普通话“y-u”声母阳平和去声,部分普通话(x)‘穴<yuq>旋<yeu>’声母字。

舌位图
[i]衣/([y])迂 乌[ɯ] [i]( i )([y])(ü
/ ) (u)([u])附:为便于说明
[iɪɲ]音 ([ʊ])桠 [in](in)/([yn])(ün) (ong) 和讨论上海话的
[iɪʔ]一 欧[ɘ] [ɪ] (o)([o])(e)[ɤ] 元音,笔者拟画
屋([ǫʔ]) [əi](e i )( ou )[əu]) 了上海话和普通
话元音舌位图。另
安([ø]) [əɲ]恩 翁([ǫ̃]) [E](ê)(üe/ie)
外,凡本文述及
[əʔ]遏 [ən](en) [əŋ](eng)
英、法、日等外语
哀[ɛ] 奥([ɔ]) ( ao )[ɑʊ])
发音不俱权威性,
[ɐʔ]压 [an](an) (ang)[ɑŋ]
仅为了便于描述
挨[ɑ] [aɪ]( a i ) (a)[A] 上海话,可参考
上海话元音舌位图 肮[Ã] 普通话元音舌位图 相关著作。
注 : 舌位图反映
的是发音时舌面
抬得最高部位的
([uː])
位置,是精确描
[iː] ([ʊə]
述元音的方法。
[ɪ] ([ʊ]) [ɪə] 舌位图表示的是
英音([ɔː]) [əʊ]) 发音时舌位相对
[ɜː] [eɪ] 集中的区域,而
[ə] ([ɔɪ] 非绝对点。带“ ( )
[e] [eə]/[ɛə] ”者为圆唇元音。
[ʌ] 美音([ɔː]) ([ɔə]
[æ] ([ɒ])/[ɑ] [aʊ])
[ɑː] [aɪ]
英语单元音舌位图 英语双元音舌位图
引自〈英语发音辞典〉Peter Roach&James Hartman《英语语音》汪文珍著及其它相关著作
[iː] ([u]) イ[i]
([o]) ウ[ɯ]
[e]
([y])
([õ]) エ[E]
([ø]) [ə] ([o])オ
[ɛ] ([œ])
白丽红 ([ɔ]) 日语舌位图
《法语发音 [ɛ ̃] ([œ̃]) 引自李怀墉著
基础学习》 [a] [ɑ] [ɑ ̃] 《日语语音答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