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中学资源地带高三历史最后热身训练 2005.5.

28
2005-5-29

第 I 卷(选 择题共 75 分)
一、(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言论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农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也
2、右图是武则天陵墓前有名的无字碑,若要写上她当政期间的政
绩,下列哪一内容不能书写?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D、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

3、下列关于汉、唐时期对外交往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欧洲没有直接往来
B 、 影 响 远 及 欧 洲 和 非 洲
C 、 长 安 是 对 外 陆 路 交 通 的 中 心
D、对外交往既有陆路,又有海路
4、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
① 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通判④枢密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唐、元、明、清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共同举措是
A、册封 B、和亲
C、设机构管辖 D、平定叛乱
6、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下列事件能够体现其反侵略性质的是
A 秦日纲率兵东征 B 陈玉成、李秀成三河镇大捷
C 石达开率兵西征 D 李秀成率兵东征苏南
7、据台湾《联合报》(2004 年 11 月 13 日)报道,有 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
这主要基于孙中山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8、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是
A、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都提倡民主和科学
C、彻底批判旧制度 D、都提倡民主和共和
9、下列明确反映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刊是

A B C D
10、中共“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说明了
A、中共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其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了障碍
C、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 了
D、党在斗争中走向成熟
11、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军阀统治被彻底推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反蒋抗日的倾向
12、“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展
开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文中所说的“战斗”应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豫湘贵战役
13、“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一部分主力和部
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下列史实中符合“打到外线去”的是
A、聂荣臻解放石家庄 B、刘邓大军建立鄂豫皖根据地
C、彭德怀、贺龙收复延安 D、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广大地区
14、七届二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成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思想主要是因为它提出了
A、实现工业化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总任务 B、促使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C、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革命胜利后党的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15、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模范事迹,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 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
16、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毛泽东和尼克松·1972 年·北京
①1972 年两国结束对抗,正式建交 ②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③ 是中美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 ④成为当时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哪一种观点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
A、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
B、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己的
C、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18、与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了同样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人权宣言 》 B、美国 1787 年宪法
C、法国 1791 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
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并参与了一战,从日本面临的国际条件看,三次
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C、欧美列强矛盾重重 D、欧美各国人民革命运动高涨
21、凡尔赛体系的确立表明
A、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 B、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确立
C、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 D、国际联盟成为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
22、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地工业企业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际上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发展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23、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是
A、战前分别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 B、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C、都是非正义的争夺世界霸权的侵略战争 D、英法两国都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24、20 世纪 60 年代,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经济改革都
A、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导致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是为了摆脱苏联的控制 D、重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25、经济全球化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B、与经济区域化互不相容
C、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展

第Ⅱ卷 (非选 择题, 共 75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题 12 分,27 题 14 分,28 题 13 分,共 39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明清三朝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
时间 全国人口
元成宗(1295 年) 5581
明代初期(1421 年) 6000
康熙五十年(1711 年) 10000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 31000

材料二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


“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
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引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移民成为人口的“宣泄阀”……尤其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流徙城市的
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
会群。帮会团体也因之兴起,成为社会动荡不安之源。晚清再现的连绵不断的宗族械斗、土客械斗,究其实
质,也同地少人多,为争取生存空间有关。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引自《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结合明清时期相关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
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清初人口问题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3 分)
(3)上述材料给后人留下什么历史教训?(1 分)
27、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
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
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
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
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
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
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
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
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以上均引自《历史教学》2002 年第 2 期《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运动超出洋务派主观目的的实效有哪些。(4 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
(8 分)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2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70~1913 年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增长情况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1913 年工业生产增长倍数 1.9 4.6 8.1


1870—1913 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 1.6% 2.9% 4.3%

材料三
——根据孙秉莹《世界历史纲要》与[美]帕尔墨·科尔顿《现代世界的历史》中的统计数据制成
(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 1870—1913 年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8 分)
(2) 根据材料二法、德、美的经济增长情况分析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5 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9 题 12 分,第 30 题 10 分,第 31 题 14 分,共计 36 分。


29、概括秦汉时期我国交通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隋唐时期交通又有哪些新发展?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通又发生怎样的显著变化?(12 分)
30、综观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和谈阶段、彻底破裂阶段、战争与和谈交叉
进行阶段。指出和谈时期,中共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作出的努力,简要分析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的原
因。简述 1949 年中共在战争期间坚持和谈的目的和结果。(10 分)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地位如何? 20 世纪 70 年代又有何变化?分析经济地位不同的原因
及对其国际地位产生的影响。(14 分)

高三历 史热身练 参考答案


1-5DCACC 6-10DAACC 11-15CBBAC 16-20CACAC 20-25BADDD
26、(1)特点:人口空前膨胀。原因:新的高产农作物(番薯、玉米)的引进有利于解决增加人口的粮食问题;
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摊丁人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
(2)人多地少,导致破坏生态平衡的盲目开荒;过剩人口流人城市,形成帮会团体,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
素;是酝酿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
(3)人口的增长要和物质资料的增长相适应;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必须实行节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
27、(1)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 科学知识和
观念;教育和培养了新式人才等。
(2)超越方面: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政的领导力量;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近代化进入器物层面;戊戌变法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近代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制度层面。
28、 (1)发展特点:法国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很快;但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高利贷资本
发达(3 分)原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慢--但是,法国农业经营落后,国
内市场狭窄;小企业大量存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及战后的割地赔款,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增长;大量资本
投在信贷领域。(同高利贷资本发达原因 )(5 分)
(2)不平衡性加强。(2 分)加剧列强间的矛盾;形成两大集团;引发一战。(3 分)
29、(1)表现:秦朝: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4
分)
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密切了边疆地区和内地联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对
外交往(3 分)
(2)隋唐交通新发展
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向东可到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
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国内交通发达:长江、大
运河的水运。(4 分)
(3)①显著变化;
从明初对外开放到 “闭关”政策。(1 分)
30、努力:提出“和平、民主、团结” 三大口号;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旧政协会议。(3 分)
原因: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主次地位的变化;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的立场;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等。( 3 分)
目的: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 2 分)结果:彻底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不久推翻
了国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2 分)
31、地位: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普遍衰落。(2 分)20 世纪 70 年代后,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2 分)
原因:二战后初期:战争的破坏;殖民地纷纷独立;美国势力空前膨胀。(3 分)20 世纪 70 年代:二战后
高科技的发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改革;欧共体建立。(4 分)
影响:二战后初期:在国际事务中唯美国马首是瞻。(1 分)20 世纪 70 年代: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