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 年第 1 期

Ξ
谈谈经济史研究方法问题
吴承明
(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100836)

  我们说经济史是一门交叉学科 。其实没有这个学科 。搞经济史的不是学历史出身 ,就是


学经济出身 。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两个学派 : 学历史出身的注重史料考证 ,学经济出身的重视理
论分析 。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好 ,可并行发展 ; 两派比一派好 ,可互相促进 。但就每个研究者说 ,
不妨有自己的看法 。
我是学经济出身的 ,毕业后还做了 20 多年经济工作 , 教书也是教经济 。我早年研究经济
史就主要用分析方法 ,喜欢计量分析 。但到上世纪 80 年代 ,看法开始有改变 。
首先感到计量分析的局限性 。一个模型的变量有限 ,许多条件只能假定不变 ,这不符合历
史 。研究农业 ,灾荒不好计量 ,只能有灾是 1 ,无灾是 0 。战争也是这样 。1986 年我在美国参加
计量史学会议 ,那时福格尔还未获诺贝尔奖 ,但有些计量史家已转业 ,气氛低沉 。把历史现象
都作为函数关系 ,与实际不符 。正如 R・索洛所说 , 不能“用时间变量代替历史思考”。历史是
要下功夫思考的 ,不能用 t 推出来 。
经济学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当时通用新古典主义 , 勉强用于民国经济 , 不能用于明清 。
80 年代流行合理预期论 ,民国也用不上 ;90 年代流行博弈论 ,更难派用场 。经济理论没有普遍
性、
永久性 。我写了篇文章说 : 在经济史研究中 ,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 ; 根据需要可以
选用这种方法 ,也可选用那种方法 ,史无定法 。
那时 ,法国年鉴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史都在中国流行起来 。年鉴学派的整体观和结
构主义都来自社会学 ,不是来自经济学 。整体观接近中国史学 ,它与分析法的区别有如中医与
西医 。结构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经济兴衰不是线性必然 , 要看结构良窳 。这都很高明 。
不过他们的研究方法太庞大了 ,布罗代尔可以一人担当 ,我们做不到 ,要分工合作 。D・诺斯的
新制度学派是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 ,但他强调非经济因素 ,把国家论和意识形态引进经济
史 。这实际是中国史学传统 , 中国历史上是强政府与儒家 , 不过诺斯说他是取法马克思 。总
之 ,学习年鉴学派 、
新制度学派给我很大启发 ,至少 ,经济史不能就经济谈经济 ,制度 、
社会 、

想都要研究 。
可是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J ・
熊彼特 。他在《经济分析史》开篇说 ,经济分析有三项基本功 :
历史 、
统计 、
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 。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 ,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
或历史经验 ,他就不可能理解任何时代 ( 包括当前) 的经济现象 。
”历史感 、
历史经验云云有点抽
象 ,但它是真实历史知识的积累 。发生一件大事 ,如伊拉克战争 ,有经验的史学家会立即作出
判断 ,而政治家往往“当局者迷”。七七事变 , 清华大学南迁 , 陈寅恪赋诗云 “
: 读史早知今日

Ξ 本文是笔者于 2004 年 6 月 8 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有关学者讨论经济史研究方法问题时的发言和对有


关问题的回答 。

・3 ・
事”,这就是历史感 。
我在经济史研究中深感自己缺乏历史知识 ,没有历史观 ,就抄近道 ,读前人的“历史哲学”。
从维科到黑格尔 、
马克思 ,从汤因比到海德格尔 、
哈贝马斯 。读了不少 ,但还都是别人的 ,不是
自己的 。要有历史修养 ,必须认真研究历史 。而且要有古代史 ,因为要通古今之变 。研究当代
史的 ,也要有点古代史知识 ,至少是近代史 ,否则只能做“记录片”。
我写过一篇文章 ,刊在《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年第 3 期 ,提出研究经济史的看法。我提出历
史、
经济发展、 制度改革、社会变迁、 文化思想五个方面。我觉得 ,经济史首先是史。每个历史时
代都有它那个时代的经济。如战国时代 ,各国经济都要为战争服务。秦汉大统一 ,就有了《货殖
列传》。这不是上层建筑决定论。历史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合一的整体。研究一个时代的经
济要从整体入手 ,就是从历史入手。布罗代尔《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
经济和资本主义》
一书
的第一卷就是整体论 ,它规定着第二卷经济和第三卷资本主义制度的“边界条件”。
经济史是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 , 以及它运行的机制和效果 。这里要用
经济理论 , 但只能把理论作为方法 , 思维方法或分析方法 。根据问题性质和史料选用不同方
法。
任何经济都是在一定制度下运行的 ,否则就乱了 。制度变迁通常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
这和诺斯的看法不同 ,而是 J ・R・希克斯的观点 , 也是马克思 (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 的观点 。
历史上土地制度 、 赋役制度 、
租佃制度 、
雇工制度的变革都是这样 。在重大的经济变动中 ,如由
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中 , 单是这些制度变迁不行 , 还要求有体制的变革 , 以至根本法
( constitutional) 的变革 。
经济史本来是社会经济史 ,老一代经济史学家都研究社会 。由于用经济分析方法 ,特别是
计量学方法 ,把社会给丢了 ,要恢复过来 。
经济 发 展 、制 度 变 革 、社 会 变 迁 , 在 最 高 层 次 上 都 要 受 文 化 思 想 的 制 衡 。我 用 制 衡
( conditioned) ,有二义 : 一方面 ,不合民族文化传统的东西 ( 如人民公社 ) 行不通 。另一方面 , 文
化思想又是改变传统的先导 ,这在历史上称为“启蒙”。诺斯把意识形态看成是非正式制度 ,马
克思则看到它启蒙的一面 。从管子起 ,历代都有启蒙思想 ,研究经济史要注意这些 。
最后 ,谈一点史料考证 。实证主义 ,我以为是研究经济史的基本方法 , 不可须臾或离 。在
西方 ,不断有反对实证主义的浪潮 。第一次在 20 世纪初 , 以 R・克罗齐 、
R・柯林伍德为代表 。
他们实际上不反对而是很称赞考证史料 , 他们是反对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第二次在 30 年
代 ,以 E・
卡尔 、C・
贝克尔为代表 。他们也不反对考证方法 , 只是认为史家都有主观见解 , 对历
史的认识是相对的 。第三次是 50 年代美国逻辑实证主义者 , 他们根本否定史料考证 , 认为史
料不可靠 ,只有用逻辑推理得出来的历史才是真实的 。不过 ,逻辑实证主义的史学没有市场 ,
热闹一阵渐被人遗忘了 。
我以为应当承认历史认识有相对性 。我常说 , 历史研究是研究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
楚的历史实践 ,如果已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 。但历史上总有认识不清楚的东西 ,已认识清
楚的随着知识积累和时代进步又变得不清楚了 ,需要没完没了地再考证 、
再认识 。

附 : 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问 : 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有什么差异 ?
答 : 统计分析是从统计资料中作出指数 、权数 、
增长率 、
速率等变动的量 。非常有用 。凡能
・4 ・
作变动分析的都要作 。计量分析通常指建立模型 ,从方程中推导出来未知的量或率 。但最常
用的是回归方程和相关分析 ,实际仍属统计学 。我以为模型法只适于单项研究 ,因为历史不是
按模型发展的 。计量分析最好是用于检验已有的定性分析 ,而不要用方程创造新的理论 。
问 : 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如何表现出来 ?
答 : 一是要补充理论忽略了的东西 ,如经济增长 , 要用历史学的方法补充非经济因素 。一
是时代局限性 ,如恩格斯说价值规律适用于 15 世纪以前 , 到 16 世纪就要用生产价格规律了 ,
到 19 世纪 ( 这不是恩格斯说的) 就要用边际效益规律了 。这指欧洲 , 中国 19 世纪还用价值规
律 。有些理论可以通用 ,如投入产出法 ,但具体到比如江南农业 ,还必须有附加条件 。E・F・赫
克舍尔说历代经济都受供求规律支配 ,而实际上只在他研究的重商主义时代有效 。
有学者认为 : 历史可能是史学家眼中的历史 ,不可能完全抛弃主观因素 。
答 : 的确如此 。19 世纪西方史学家力图避免主观 ,追求“如实”反映客观 ,实际办不到 。海
德格尔首先提出“先见” 的重要性 ,没有主观见解不能作出判断 。哈贝马斯提出“交往理性”,正
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交流的结果 。H2G・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认为 , 考证就是史家与文本 ( 史
料) 的问答 ,或者今人与古人的对话 。每次问答都扩大史家的视域 ,得出新的认识 。这就是历
史学的功夫 。

欢迎订阅《经济史》
《经济史》
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经
济历史类刊物 。本刊主要选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近代经济史 、
现代经济史 、中国经
济思想史以及外国经济史 。本刊内容涵盖广泛 、
学术理论精深 、 资料来源广博 。多
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
《经济史》
为双月刊 ,16 开 ,128 页 。
每期定价 :11120 元  全年定价 :67120 元
订阅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45 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行部
邮   编 :100086
订阅电话 : ( 010) 82503440  82503441

・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