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林毅夫 的清华大 学的讲座 稿

水木清华站 (Mon May 1 18:35:03 2000)


本文根据听演讲时的笔记和自己的理解整理而成,不一定能代表林先生本人的观点。最好当做“读后
感”来看。所以看到文章中转述林先生观点的地方,请注意是“我所理解的林先生的观点”。文章中如果
有打引号的地方,是我记下来的觉得比较精彩的林先生的原话。括号里面的是 staycool 的感想。
林先生首先回顾了清华学子对中国振兴所做的贡献,引出演讲的核心内容:中国发展的战略、问题和
对策。
林先生认为,中国过去 20 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一样,关键在于利用了
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中国完全可以利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再以这样的高速度发展至少 20
年。所以在宏观上林先生对中国的发展非常乐观。
但是,中国现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从而对中华民族的
复兴构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威胁?有何对策?

我们目前面临六大问题:

1、通货紧缩,物价下降

日本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至今仍然是“时好时坏,每况愈下”。29 年美国也发
生了经济大萧条。这次萧条开始于华尔街股市崩溃,历经罗斯福新政,到二战才结束,前后 15 年。林先生
认为,是二战挽救了美国经济,而不是罗斯福新政。并且认为这正成为美国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就是通货紧缩,物价下降。这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2、金融体系特别薄弱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银行的呆帐坏帐太多,导致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崩溃,给国际炒家以可乘
之机。当时泰国和韩国的呆坏帐比率很高,但未到 20%,而当时中国银行业的呆坏帐比,即使根据财政部
宣布的数据,都有 25%。那么为什么虽然中国银行业的呆坏帐比发生了危机的国家的银行业还要高,却没
有发生金融危机呢?因为中国的金融尚未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
但是我们现在面临进入 wto。在进入 wto 之后,我们的金融体系的状况将非常危险。这一金融体系的薄
弱将影响我们利用技术差距来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此为面临的问题之二。

3、国有企业面临困境

国有企业目前仍雇佣着 60%以上的城市职工,并占有着 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目前面临


很大的困境。如果国有企业搞不好,一方面由于它占据着主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将给国家财政带来很
大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它雇佣着大多数城市职工,如果国企崩溃,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前者会给我们
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包袱,迟滞我们的发展,后者更是将使我们的发展目标完全无法实现。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三。

4、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

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导致大规模人口移动――农民工。这些人口每年有 8000 万到 1 亿。这些人口如


果找不到工作,生存没有保障,其行为将极大地危害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此为面临的问题
之四。
5、环境恶化

以环境破坏换取经济发展,是各国发展都走过的道路。但“中国的代价尤其巨大”。连续几年遭遇百
年不遇的洪水,“你可以去算算能够发生的概率有多少”。如何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问
题之五。

6、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为实现利用技术差距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我们需要以出口换取外汇,再用外汇去买技术。在出
口――》外汇――》技术――》发展这个链条中,出口是起点和根本。(所以要强大的海权并且不能允许台湾
独立因为那是商船出海要道。)出口就意味着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而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未必处于优
势。(所以要 mba 和 imba,hehe)。在向别人出口的同时别人也会要求同等的待遇:向中国出口。这意味着开放
国内市场。但是我们有不少弱势产业,如果国内市场开放太快,将受到太大太突然的冲击,无法自保,并
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是问题之六。

中国的长远发展战略从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面临着这六个威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1)认
识问题发生的原因;(2)寻找可以依靠的解决问题的力量。(经典!)
“任何所谓‘黄金时代’,都是后世的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看法。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看到的是希望与
危机共存。”(经典呀经典,佩服啊佩服。hehe.)

下面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通货紧缩
“目前通货紧缩的实质是短期的供大于求。”
“造成这种短期供大于求的原因在于‘八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八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达 36.9%,而‘六五’期间是 19%,‘七五’期间是 16%。”(偶的理解是
固定资产投资中有很多是重复建设所以导致供大于求。)
造成“八五”投资增长过快的重要原因是 90 年代前我们始终是短缺经济,供给可以创造需求。
(这后半句不是很有把握听清了。感觉这一系列的推理比较有说服力。)
解决问题的对策是:(1)西部开发。
(2)“新农村运动”,释放农民的购买力。
………
(2)世界经济一体化
(抱歉这里什么也没记,好象没讲什么实质性内容。他的重点在后面。)
(3)环境恶化
环境方面的需求“有很高的收入弹性”。
(估计意思是收入增加后对环境保护会有好的作用。)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环境不好会影响到别的国家。然后好象举了韩国人受我们这里
刮过去的风沙的例子。
解决问题的对策:利用外国的经验、技术,借鉴他们的政策。
(偶当时总觉得有种反正大家是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老外非得帮我们的感觉。)
(这里也不是重点)
下面是重点了。
(4) 金融问题
92,93 年定下的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但进展受阻,原因是:银行的呆坏帐
比率太高。而银行呆坏帐比率高的原因在于银行给了国有企业很多政策性贷款,银行为支持国企向它们提
供比市场利率还低的资金支持。所以,金融问题的根子在国企改革。
(5)地区收入差距
各地的比较优势是不同的。东部制造业发达,中部农业发达,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为了支持东部国有制造
企业的发展,我们采取了低工资、低原材料价格的政策,以降低成本,增加积累。这样,中、西部出产的原
材料和农产品就价格低,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东部本来就比西部发达,所以这种政策是“中
部、西部在补贴东部,穷的在补贴富的”。自然导致地区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感觉他只是在陈述事实,并没有要讽刺的意思。“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道理相信他应该懂。)
为什么不放开价格管制?为了支持国有企业。
所以,地区收入差距的问题,根子也在国有企业。
(偶对他把金融问题、地区收入差距问题一起归结到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来比较佩服。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下面是真正的重头戏了――国企改革。
(先跟大家打声招呼,林先生不认为私有化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估计比较合清华人的胃口。hehe.)
(3)国企改革
第一,林先生首先论证了,20 年改革的关注焦点,就是国企。
“农村改革是农民自己弄出来的。”
“小平说,包产到户是‘意想不到的’!”
(经典的说!有意思的是电脑里居然有“包产到户”这个词。hehe.)
“小平还说,乡镇企业也是‘异军突起’!”
(激赏!当时会场有很多人都笑了。)
第二,林先生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这一部分的推理最最经典,牛人啊牛人。)
最先认为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工人的积极性低。
为什么工人的积极性低呢?
原因是:实行级别工资制,劳动收入与工人的劳动投入无关。(缺乏激励)
怎么办?
解决的办法是“放权让利”。
首先是要“让利”给工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但我觉得也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我经历那个年代,还有印象。)
但是只有工厂的厂长经理才知道谁干得好谁干的差,所以还得“放权”,让厂长经理有一定的权利才能
让他们去激励工人。
这就是“放权让利”的来由。(觉得讲得很不错。符合那个时代的情况。)
但是,情况虽有所好转,国有企业还是没有活力。而且,
(下面经典来了...)
“中国的改革有一个问题:试点的时候,‘一试就灵’;一到推广,‘马上不灵’。”
于是换一个办法:承包制。
还是不行。
而且这一过程引起另一个问题:政府也就是国家的收入越来越少。
再试。(我还记得那时候的一句话:什么都可以试。hehe.)
这回试的是现代公司制。也有问题。因为真正能上市的公司并不多。
而且即使在美国,也只有 2%-3%的企业是上市公司。大量的是私营的中小企业。
(这一点可以从英文教材里读到。偶有印象。)
既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能用现代公司制度来解决,那么就“抓大放小”。
从 94,95 年开始“抓大放小”,有一段时间了,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竞争力问题。
(注意了,国有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于是觉得是产权方面出了问题。企业是全民的国家的,到底谁来关心和管理国有资产?
办法是“明晰国有产权”。

怎么个明晰法?
搞股份制。
还是没有竞争力。(偶 faint.)
于是有人提出,国有企业在搞完股份制只后还是没有竞争力的原因在于负债太高,普遍高达 90%。
(看上去林先生是很不满这种观点的。)
于是想的办法是债转股。
(好了,终于回到了现在。大家可以看到 n 多的股份公司。我比较喜欢这一段因为他把改革的方针政策逻辑
地连贯起来。还算不错吧?)
在回顾了国企改革里程之后,对改革历程的回顾到此结束。然后是评价。(先贴了再说。:))
在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之后,怎么评价这一历程呢?
“不能说改革措施没有贡献。从微观层次来说,确实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企业仍然没有竞争力。而且,
“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所得很少,不能满意。”
债转股的命运到底会怎样?能否解决问题呢?
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最后的晚餐”,吃完这顿国有企业就再别想靠国家吃国家不干活了。也就
是说,国有企业将从此走上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轨道。
另一种说法认为,债转股不过是又一顿“免费的午餐”,国有企业吃完了,国家来买单。
“我们只有搞清的债和股的特性,以及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原因,找到两者的切合点,我们才有可能搞清
楚债转股和国有企业的命运。”
然后林先生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提债转股的人“如果不是搞不清基本理论,就是在骗政府的钱。” (会场大
笑。)
一方面林先生从债和股各自不同的风险特性和期限特性对两者进行了考察。
另一方面是,林先生讲了公司财务上的一个理论。(在他看来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就是 MM 理论。核心意思
是说,企业的价值与融资结构无关。因为有风险溢价的存在。
在认为债转股是“骗政府的钱”的同时,林先生仍然从正面考虑了其作用。
(我觉得他有点无可奈何。不过这种客观公正思考问题的方式颇有大师风范!)
“债转股的战略作用是:给了一个软的时间约束来解决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
(要说明一下:软时间约束来自股票的特性。即不必象债那样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可以拖
一拖,有盈利时再支付股东的投资回报。)
好,现在既然已经有了时间缓冲,我们要问:到底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原因是什么?
(faint,先贴吧。)
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直接原因,一个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83 年前,国有企业以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这样做的效率很低,原因是投资决策做得很次。
83 年后,“拨改贷”,希望是由银行做投资主体,以便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
所以国有企业就欠银行很多钱,不得不还本付息。(以前是政府投资,打水漂就打水漂了,企业没有压力。)
间接原因:
83 年前,国有企业在经营状况不好时,可以向国家要补贴。要了就要了,花了就花了。
83 年后,经营状况仍然不好,但是,(hehe),“就是贷款也要给工人发工资!”
(所以欠的一屁股债越来越多是自然的。)
(下面是精髓来了!核心观点!)
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软的预算约束:要补贴时,国家很难拒绝他。
也就是说,经营不善可以要钱,且成功率很高。
企业在做预算时,就已经惦记着并且掂量着补贴了!预算中已包括它估计能搞到的补贴!
好,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哪一块可以用债转股来解决呢?
“用债转股赢得的时间来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
(再贴再贴。)
接下来一个问题自然是: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预算软约束?
(这种一个接一个逻辑地问问题的方式才叫经济学家!激赏!)
“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就象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儿子虽然不成气,但是每次儿子找父亲要钱时,父
亲总是没法拒绝。”
前苏联和东欧采取的办法是,“切断父子关系”,也就是休克疗法中的私有化。
但是,私有化并没有解决问题。现在俄罗斯政府给企业的补贴更多了。方式是强令银行“借”钱给企业。
(hehe,跟我们差不多,而且比我们乱得多。)
所以,“预算软约束与社会主义性质无关”。(清华的听到了肯定高兴。hehe.)
而且,“韩国也有预算软约束!政府令银行给企业贷款,甚至到国际上出头露面为企业争取国际资本融
资。”
(这比俄罗斯还要有说服力。)
然后他推荐了他最近由上海三联出的一本书:《**信息与国企改革》 。
(没听清楚。好象应该是完全信息与国企改革。)
那本书论证了:政策性负担必然导致预算软约束。
推理如下:
企业承担了政策性负担――》增加了企业成本(甚至包括政策性亏损)――》这种责任在国家――》企业找
国家要补贴――》政府只好给补贴。
补贴形式有两种:财政预算和强令银行。继续推理:
但是,企业和国家的信息不对称。
企业出现经营性亏损时,也说成政策性负担造成――》企业经营扭曲――》大吃大喝,不敢冒风险,或者
“特敢冒风险”

推理结束。
那么到低政策性负担有哪些?
(牛人牛人,环环入扣。)

You might also like